当代人物画

2024-05-19

当代人物画(精选十篇)

当代人物画 篇1

关键词:现代写意人物画,传统,临摹,国画素描

一、现代写意人物画的历史溯源和概念界定

所谓现代写意人物, 它既区别于传统人物画, 又不同于当代水墨实验, 它应该是在传统的基础上, 进行的创新。

鸦片战争之后, 伴随西方的武力侵略, 文化的渗透也从各领域展开。其中, 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冲击不可避免, 国画三科中, 人物画受到冲击是最大的, 人物画在经历唐宋的高峰之后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 直到“海上三任”, 其颓势仍旧没有改变, 革新是迟早的事。而西方绘画科学理性的观察方式能让绘画有了还原视觉真实的可能性, 加上摄影术的发明以及社会对绘画功能要求的提高, 使传统绘画在精神意义上提出很多难题, 反映现实生活状态就是其中之一, 西画的表现方法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 我觉得这话是因人而异的, 此“笔墨”是广义的概念, 可以是图式、符号甚至客观形象。沐浴在现代工业文明中的我们, 可以利用身边许多古人没有的技术, 比如摄像和日益成熟的各种绘画技巧, 做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和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怎样将传统笔墨与西画相结合, 是几代人物画家一直探索的问题。

建国之后, 苏联的现实主义创作路线为人物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它的思维方式与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恰好投缘。“将中国画这个看似老迈的触角伸向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中”, 以传统的水墨画的形式和技法, 结合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 借鉴西方的艺术思想, 准确的表现人物的神形关系;用笔用墨加以取舍的描绘人物形象, 合理而深入, 绝不是用毛笔照搬对象画出西画的素描效果, 这样做还不如直接用炭笔直接描绘来的痛快。

谢赫的“六法”开始是为人物画服务的, 生动传神是人物画的灵魂, 画家良好的修养, 高雅的审美以及丰富的阅历是基础;首先对形象有深刻的认识和具体的感受, 从而把握客观对象复杂的精神特征, 再结合自己的个性, 做到主客观相统一。中国画重“写”字, 写意画从诞生开始便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 以书入画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魅力, 书法用笔的优劣是品评国画作品的重要依据之一。力主运用毛笔的特性写出线条而不是像西画那样的涂抹。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就对用笔有所阐述:“凡笔有四势:筋, 肉, 骨, 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毅谓之骨, 亦画不败谓之气。”将线条充分结合生宣的特性, 从形体的具体结构或者画面的构成出发, 枯、湿、浓、淡、焦、勾、皴、擦、点、染、破墨、泼墨、积墨等等, 变化丰富。你可以将自己的各种想法都倾入到笔墨纸里, 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但是反过来, 它又有着非常严明的甚至苛刻的法度, 如果你胡来, 你就会寸步难行, 就很难达到一个既是自由的又是不失法度的自由的艺术王国里。

应该来说, 不管是学院样式还是新文人画, 写意人物画百年来的发展是令人瞩目的, 当然地域不同, 风格难免有差异, 但无论怎么不一样, 其艺术本源都应是适度的借鉴外来文化, 保持自己特有的艺术来创作, 使作品具有中国的气质和风格。

二、传统写意人物画的理解与学习

对传统的学习是中国画学习过程中第一也是最关键环节。我认为这里的传统不仅是绘画, 还有文学哲学宗教等等。中国画讲究意境, 它分画里和画外, 如果一个画家只是一门心思的画画, 那么他的画就和他的思想一样, 仅仅局限在一张纸上。在我看来, 一个优秀的中国画家, 画画、看书、写诗作词, 甚至会友、抚琴, 这几样的时间分配是对等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留有一笔”的画家都是琴棋书画精绝。我觉得传统的中国文化总有很多相通处, 就像长江黄河, 它们都发源于青海, 而这些复杂的门类就是支流, 每一个支流都是有机组成的庞大的生命网, 既有共性又相互区别。中国画看似是一门纸上艺术, 但它长时间的受到传统哲学思想、宗教和人文艺术的影响, 它的价值有别于西画的本源, 所以我们再“引进来”, 老祖宗的精神不能失, 就像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 他再染头发, 把黄袍马褂换成西装, 但身体里淌的是炎黄子孙的血。

传统的中国画中优秀的地方很多, 我们应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 对其中几点做深入研究, 再结合一两个对传统继承“成功的案例”。蒋兆和先生有句话说的好:“传统技法丰富, 要全部继承是不可能的, 但若能很好的钻研其中一方面, 有助于充实自己的基础。”现在的艺术提倡借古开今, 的确, 古人的画博大精深, 丰富多彩, 但他们都是过去式, 如果完全钻在里面, 重复以前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写意人物方面, 由于起源的时间较晚, 因而可借鉴的东西少, 而且少有高峰出现, 但另一方面, 这种历史宿命也为创新提供了很大空间。没有传统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 但凡是当代有成就的人物画家, 都在传统上汲取了很多营养。对于我们这些初涉国画几年的学生来说, 还应该给自己安排大量的有计划的临摹时间, 学人物的, 也要学习山水花鸟。中国画几千年的发展, 派别风格众多, 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范本不容易, 我认为临摹传统要给自己定一个框架, 即应该多接触高古的经得起时间推敲的画家, 明清的列其次, 现当代的少看。学画有先入为主这一说法, 如果你上来就临摹任伯年, 那你的“出手”最多就是清代人物画的感觉, 而那时的人物画在整个历史上的发展并不突出, 任伯年学的陈老莲, 陈学的李公麟, 与其学清代人, 为何不直追最高峰北宋呢?有句话总结的好:学高得中, 学中得下。当然临摹是为了创作服务, 如果自己想好一辈子干这行, 就得做好苦行僧的准备, 学画是在不断汲取、释放、再汲取的过程中进步。我以前总是把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看的很重, 而把传统置于一边, 经过一些创作实践后, 发现自己虽然心力很足, 但无奈笔力不够, 撑不起画面, 表现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因而我也下决心在传统上做足功课, “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 再用最大的力气打出来。”

过去时代封闭、自足、田园式的农业文化, 形成了已有的中国画, 它的气息是内敛敦厚。这种绘画的精神, 固然是重要。但在这多元化的世纪之交, 时代的要求使传统显得无法适应。生活在开放年代的现代画家做了各种各样的大胆创新, 实为古老的中国画增添了新鲜血液。“笔墨当随时代”这个论点很好的诠释了中国画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选择了写意人物画, 选择以笔墨为伴, 选择了现实的人和事为表现对象, 就要做好在荆棘丛生的舞台上摸滚打爬的思想准备, 在不断跌倒再爬起来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贾德江, 著.当代水墨画人物个案研究[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6.

[2]周积寅, 著.中国画论研究[M].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5.

当代人物画 篇2

在江西南昌一家医院旁边的小巷子里有一个特殊的厨房,每到饭点,这里都特别热闹,空气当中混杂着各种饭菜的香味,虽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却处处充满着亲情的温暖。

小巷与江西省肿瘤医院一墙之隔,这些忙碌着的都是病人家属。他们来到这里炒几个菜,让病床上的亲人能吃到家的味道。一日三餐,炉火熊熊,人流熙攘,这个专为病人提供炉火的厨房,被人们称为“抗癌厨房”,厨房的主人就是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从肿瘤医院旁小巷里的油条摊位到炒1个菜收1元的“抗癌厨房”,来,江西南昌夫妇万佐成和熊庚香与癌症病人相伴,用爱心守护他们。如今,已近70的他们,依然凌晨四点起床备好炉火,迎接每一天的新老客人,365天从不离开。这对夫妻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但能让病人吃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5

【颁奖辞】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特征 篇3

关键词:当代;工笔人物画;特征;艺术

工笔人物画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助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用墨的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再加之色彩分染、罩染、烘染等手法的运用处理,细致入微地充分表现形体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

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民族绘画史上较为成熟的画种之一。多年来,工笔人物画经历了繁荣,也有过低谷。在中西文化并存、各种艺术思潮交错渗透的今天,工笔人物画应摆脱传统绘画的样式、成法的束缚,同时不盲目嫁接西方艺术表现形式,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吸取各种营养转化为自身能量,让工笔人物画焕发出新的生机。当代工笔人物画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写实性

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大都突出绘画的“写意性”,用简练、概括的笔墨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强调将客观物象与自我的审美情趣、思想观点相融合,最终达到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艺术境界。随着西方绘画艺术流传入我国,西方的绘画风格对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也起到一定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西方写实绘画。写实绘画的造型艺术以写真为主要特征,这与工笔人物画造型“以形写神”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写实性”。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受到的美术教育,或多或少都涉及西方写实主义所凸显的造型观和色彩观,这就使得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审美态度、创作观念、表现手法上发生变化,写实性具有了可能。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许多技法相比传统形式更注重造型的真实感和形式技巧上如光、色彩、质地、空间透视等的运用。由此可见,当代工笔人物画在造型原则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传统工笔人物画“以形写神”、“随类赋彩”的特征向追求写实与意向相结合的特征转变。

对于当代工笔人物画没有完全延续传统工笔人物画,而是将西方的艺术元素融入其中,我们应当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不能把自身局限于一个范围之内,,应该提倡创新、积极学习外来文化,经过长期的融合,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艺术形式。

二、题材多样性

由于宗教、文化、政治等的影响,古代的工笔人物画题材较为单一。题材大致可分为仙佛罗汉、帝王君杰、宿世人物、高逸雅士、绚罗仕女、市井杂流、妇孺婴戏等等。进入到现代之后,随着文化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化,当代工笔人物画在题材上趋于多样化,涵盖了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更多的描绘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如可爱的儿童、慈祥的老人、朴实的农民、勤劳的工人等,都成为了当代画家的绘画对象。此外,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步转变,人体艺术才成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绘画题材。工笔人物画家才利用毛笔、宣纸等工具来描绘具有东方内涵和魅力的人体之美。值得一提的是,当代工笔人物画注重将绘画题材和感情表达相结合,通过画作来表达画家的个性和精神内涵。

三、选题的典型性

艺术形象的塑造需要具有典型性,只有这样画家才能很好的实现创作意图。当代工笔人物画家通过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凭借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文化修养,建构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和精神世界,将生活的各个方面描绘得淋漓尽致。而每个画家艺术化语言的确立与选择的题材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使画家选择的绘画题材相似,也因为每个画家的观察角度、审美追求、创作方法的不同,表现出个性化色彩。因此,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始终追求绘画题材的典型性。

工笔人物画的绘画题材虽然只能是人物画,但画家却不断追求这一题材的典型性。从古至今,表现女性之美便是历代工笔人物画的主要题材,如汉代的帛画、魏晋时敦煌石窟的壁画、隋唐的宫廷仕女图等。这些不同时代的作品都是对女性之美的不同诠释。在今天,女性题材仍然是众多工笔人物画家的主要表现内容。

当代工笔人物画家不断探索新的创作思维角度,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融入作品之中,努力扩展题材范围。通过挖掘素材中的审美价值,把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技法、用料的创新

当代工笔人物画要继续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工笔人物画家已经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他们不断探索,从技法、用料等方面创新,尝试将西方绘画艺术元素融入工笔人物画当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为画作灌入新的血液,让工笔人物画呈现出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趋向。

(一)肌理效果

肌理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是画面的线条、质地、笔触和施色厚薄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效果,是画家将各种绘画材料和自然界材质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的技法语言。传统的工笔人物画也有肌理效果,但未广泛运用。当代工笔人物画利用肌理效果使畫面产生不同的质感,为技法创作带来了新突破,已成为其表现手法之一。画家运用现代工具材料、各种新的肌理制作手段,将自身情感和当代精神加入到作品中,使工笔人物画具有很强的开发性。

(二)工具、用料

工笔人物画在绘画的用料和工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传统的中国工笔人物画是用毛笔蘸水调墨或颜色在宣纸、绢上描绘人物。如今,画家已不局限于传统的工具,排刷、喷枪,手工皮纸等都被运用在了绘画创作中。此外,当代工笔人物画在颜料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总之当代工笔人物画已经走出了历史的低谷,经过几代工笔人物画家的不懈努力,使其在技巧、手法、艺术表现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创作中不忘继承传统,发扬古典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表现方法特色,吸收中国其他绘画艺术的创作方法,同时不断挖掘工笔人物画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契合点,将西方现代艺术的理念和绘画语言融入其中,彰显独特个性。创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中国工笔人物画。

【参考文献】

[1]苗娟.浅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多元发展[D].河南:河南大学,2010

[2]孙海洋.浅析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审美特征[J].新西部,2009(12)

[3]赵芳..工笔人物画简述[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11)

[4]申海波.当代工笔人物画风格特点解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5]赖辉.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M].河南:河南大学,2008

当代水墨人物画初探 篇4

中国的古代绘画发源很早, 在古典传统绘画的三大画科中, 人物画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新石器时期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物画, 在那个时期人物画作为装饰出现在彩陶等生活用品上, 如《人面鱼纹》、《舞蹈纹》等;战国秦汉时期的《龙凤人物图》和《人物御龙图》是到目前为止已知最早的人物画作品, 也是人物画的萌芽时期。直到魏晋南北朝时, 我国才出现了第一批有史料记载的画家与作品, 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画家和第一批关于人物画论书籍的出现, 丰富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唐代人物画表现已经逐渐成熟, 初唐时期阎立本的人物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吴道子的人物画反映出他对绘画手法的变革, 张萱及周昉的仕女画则突破教化规范与政治禁锢, 着重描绘人物的日常生活。 在三大画科中, 人物画起源是最早的, 但一直延续着工笔画发展, 直到五代、南北宋时期, 宫廷画院的建立, 促进了人物画发展。从而工笔画逐渐发展到高峰, 此刻传统写意人物画才初露端倪, 五代时期石恪的《二祖调心图》, 开启了中国写意人物画之门。元代时期人物画远不如山水、花鸟画盛行, 虽然与前朝相比呈微状态, 但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人物画家。到了明清时期, 绘画流派开始出现, 人物画的发展呈现了多元化的局面, 人物画家也分为了两大类, 一类是宫廷画家, 另一类是标新立异的文人画士。清代中期出现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画家。

写意人物画主要取材于人物, 也会涉及一些山水、花鸟, 多以水墨特性来表现特殊的水墨效果, 固写意人物画又称水墨人物画。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写意人物画发展并不雄厚, 到二十世纪初, 西方美学的侵入, 传统写意人物画开始向现代水墨人物画转型, 徐悲鸿、蒋兆和等人将西方的造型表现手法融入到水墨人物画当中, 丰富了水墨画的表现力, 为中国水墨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新中国成立以后, 文化界空前繁荣, 多元化生命力的进入促使写意人物画快速发展, 画家们在笔墨和造型等语言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成就, 这段时期, 不仅写意人物画发展, 写意花鸟和山水画都有了相当程度的突破。八十年代开始, 水墨人物画在形式上和观念上都发生了变化, 绘画作品中加入了夸张、变形、抽象、构成等多方面的因素, 水墨人物画领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现状, 各种风格和形式的绘画出现的画坛, 其丰富性超出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绘画人才到海外学习绘画知识, 留学归来后他们把西方的绘画技法传入中国, 并影响着中国画坛的方向。在传统水墨画中, 画家们历来把精力放在了墨趣和墨法上, 当然这些中国传统绘画精髓应该不断精湛并发扬光大, 但是造型上和空间上的相对忽略束缚了中国水墨画的发展。水墨画中, 除了笔墨就是造型, 而一般人看画时最先看到的就是造型, 从古至今, 凡是造型别出心裁的画家成就都显得格外突出, 这些画家无疑在造型上都有自己的绘画风格, 绘画语言。然而一幅作品就是一个整体, 绘画作品是需要整体欣赏和品位的, 一幅好的作品在构图、 造型、笔墨上都会在作者的情感统一下巧妙的结合, 三者缺一不可, 从而营造出画面整体的气氛。

除了将西方造型观念体系引入我国, 解剖学、透视学也同时纳入教学体系, 这使得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有了空前的变化。水墨人物画创作逐渐有了写实主义的调子, 像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蒋兆和的《流民图》、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等都是写实主义水墨人物画中相当经典的作品。随着现实主义绘画逐渐发展到高峰, 许多艺术家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水墨人物画, 于是出现一批尝试夸张和变形的创新型水墨人物画创作, 其中不乏出色的作品, 比如周思聪的《矿工图》。绘画界新局面的打开, 开阔了艺术家们的思路, 逐渐实现了写实水墨到表现水墨的转型。

新时期水墨人物画逐渐呈现出它巨大的活力, 但在发展进步的同时, 一些负面因素也接踵而至。由于经济市场化, 一部分艺术作品也进入金钱交易中, 商品化逐渐盛行, 由此而来, 低俗化作品越来越多, 给画坛带来一定的影响。

放眼望去, 近现代时期中国美术的发展, 中国人物画家从未停止过探索。进入二十世纪以后, 艺术作品开始进入商品化市场, 在经济利益使然下, 部分艺术家们开始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 开始越来越多的加入商品化行列, 这让艺术市场出现了好多没有艺术价值的“伪艺术品”来滥竽充数、鱼目混珠, 急功近利只能使艺术品质量大幅度下降。这种种负面现象的出现, 让我们不得不正视起来。改革开放以来, 文化艺术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不同阶层的人民群众开始欣赏艺术作品, 审美对象的不断扩大, 使得艺术圈也多元化起来, 这对促进艺术家绘画创作有积极影响。近三十年来, 中国写意人物画发展迅速, 不管是表现题材还是绘画手法都缤纷多彩, 这种局面的出现让写意人物画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迷茫。面对经济全球化, 艺术全球化的同时, 怎样将中国水墨人物画发扬传承成为这个时代画坛的主题。

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 而“水墨写意”则是中国绘画中的传统精髓。上世纪初一些留洋画家将西方绘画中的写实手法带入到中国绘画中, 给中国画坛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革新, 但这种革新并没有改变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本质, 这种写实表现手法仍有写意性的蕴意在里面。在这个新阶段, 中国水墨人物画要想承受住现代艺术的挑战, 在当代画坛中生存, 要做到继承传统水墨精髓的同时, 也必须对“写意性” 有新的开拓。

总之, 将来水墨画坛用何种语言表达, 是固守着传统还是大胆的创新, 是所有圈内人士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核心问题却是一个, 那就是必须把我国文化传承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把东方的灵明风韵和智慧发展下去。

摘要:中国的当代水墨人物画在近半个世纪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中国当代水墨画向“新型”发展的同时, 一些水墨人物画逐渐消失了传统的精华, 画面中体现我们民族精神的东西不见了, 那么在当代水墨人物画探索的过程中, 如何使中国水墨人物画既具有民族精华又能体现时代特征成为当代水墨人物画发展的重点。

当代人物画 篇5

物画作品欣赏

“走近大师——纪念李鱓诞辰330周年当代翰墨名家邀请展”

人 物 画 作 品 欣 赏

郝志国

山西繁峙人。擅长版画、中国画。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历任山西大同矿工报美术编辑、大同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主任、副教授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郝志国版画集》。霍国刚,中国国家画院于文江导师工作室画家,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临汾市美协副主席,作品多次入选省、全国展览并获奖,并被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个人、报刊、画集收藏或发表。出版有《品味风雅----霍国刚中国画作品》、《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系列丛书——风雅听雨霍国刚》、《布谷鸣春——霍国刚中国画作品集》。金增友,1963年生,山东临清人。198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9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现为山东聊城大学美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孔运宏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现任四川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中国长城书画院西南国画院执行院长,扬州八怪书画院特聘画家。林百石(1946.10—)吉林临江人。擅长中国画、连环画。1969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现代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吉林省画院特聘画家,高堂中国水墨研究院名誉院长,长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吉林日报书画院副秘书长、美术部副主任、高级编辑。罗中凡

现为福建省人大书画室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省莆田画院院长。莆田市美协副主席,莆田市三、四届人大代表,莆田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擅长写意人物,兼攻山水花鸟,出版有《罗中凡画集》。阮礼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直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阮礼荣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于学院艺术基础造型与创作教学,潜心研究传统中国书画的史论与创作实践,逐渐形成了简淡恬静、灵动、雅趣的绘画风格,作品题材涉及人物、花鸟、与山水,尤以人物画见长。佘焕晟

湖南邵东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邵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扬州八怪书画院特聘画师。近几年来,醉心于《百味人生100图》民俗题材的小品创作,同时更多的关注民生、关注现实主义的农民工组画作为艺术创作方法,追求属于思想、精神层面的审美价值取向,多件农民工主题作品在全国美展中连续入选和获奖。是当代中国最具实力的中青年中国人物画家之一。梁 波

1958年9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泰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泰山画院专业画家。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于何家英、霍春阳等教授。出版有《梁波画集》,《梁波水墨人物画作品集》》,《水墨状态-梁波》。宋江安,现为中国书协会员、陕西省高校青年美协主席、陕西省教育厅《现代教育》主编、陕西中国书法院副院长,中国道学书画院副院长。出版有《中华先圣历史人物画集》、《秦始皇陵兵马艺术》等书。孙戈,1953年生于哈尔滨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协中国画(人物)艺委会主任、广州市文联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书画研究院书记、副院长。出版有作品集《岁月无声》、《孙戈作品》、国画长卷作品《街头巷尾》等。拓双进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文理书画社副社长。王传银 中国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济南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王荣生

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书画院花鸟画创作室主任,泰州市花鸟画研究会理事。

吴传锋

江苏兴化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扬州八怪书画院人物画创作室主任,兴化市政协委员,出版有《扬州八怪书画院艺术家画库——吴传锋》。吴越滨 中国美术学院毕业,扬州大学美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省优秀导师、学术带头人,扬州八怪研究所副所长,扬州市瓷画协会主席,浙江丽水画院副院长。浙江省高校美协理事、浙江省人物画研究会理事、杭州西泠书画院画家,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宣讲团专家,江苏省人事与公务员考试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国家工美协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项目专家等。杨国平

号湘西山民,1958年出生于洪江,毕业于怀化师专美术系、湖南师大美术系。师从著名画家易图境、杨晓村、王乃壮诸先生。原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现为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杨国平意象山水高研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潇湘书画院院长、扬州八怪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杂志特约编委、《中国美术》(香港)等杂志编委。

杨振廷,1953年7月生于江苏徐州市,祖籍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徐州师范大学美术系教学主任[1],现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副主任、硕士生导师。杨子健

1954年生,河南太康县人,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后入中国美协首届人物画高研班深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郑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兴州书画院院长。张积成1972年生,山东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教于枣庄师范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获第二届美术金彩奖提名奖,第二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优秀奖。张散石

1961年生,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师从著名画家周秀清、李魁正、刘大为、郭伟华等,当代青年实力派画家。曾担任《中华奥运梦》国画长卷创作艺委会艺术总监,鸟巢、水立方贺卡设计者。多次在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港台等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张散石

浅谈当代陶瓷工笔人物画创作 篇6

我国陶瓷工笔人物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到清代已全面成熟,不仅题材广泛,绘画精细,而且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品种齐全。人物可分为仕女,高士,神话人物,戏剧人物,寓意人物,历史人物,西洋人物,山水人物,婴戏人物等多种。

民国时期陶瓷工笔人物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陶瓷绘画老前辈们,将国画的技法与陶瓷材料融为一体,并出现了“浅绛彩”,其作品色彩浅淡,浓墨醒出,苍穹’遒古,笔老色清,意味隽永;构图注重虚实关系,雅致脱俗,韵味尤穷。

近年来的陶瓷工笔人物画更是推陈出新,其代表有以王锡良,王隆夫,张松茂,戴荣华,李进,舒惠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家大师,他们的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式,使现代的陶瓷工笔人物画更加丰富多彩。

一、工笔人物画的创作风格多元取向

1、追求传统的写实特点,就是风格上呈现工整、细谨,钟情于古典工笔人物画的笔法、用线及层层渲染中容入现代元素,并借鉴西画中严谨扎实的造型技巧,重新构想着自己的语言形式形态。以何家英、李爱国等为代表的一部分工笔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的写实观念,走出了一条写实的传统路线。

2、吸收水墨画及装饰画语言,强化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即吸收水墨画语言及其写意旨趣。它从一味传统的工整谨细中走出,进行泼彩、泼墨试验,强化工笔画的写意性而将水墨笔法及写意精髓采纳到自己的语言形态中,不但丰富了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形式,也使古典绘画中的绘画形式相融合,如“工笔”与“写意”、“色彩”与“水墨”、等,都在当代实现了大融合,逐渐形成装饰变形的工笔重彩人物画新样式。这种绘画色彩对比较强烈,造型古朴夸张,显示出独特的风格风貌。

3、绘画材料的研究,借鉴油画、版画及壁画的表现手法,致力于色彩的塑造能力和材质美感的表现,并进行多种创作手法方法的尝试。近年来,由材料而表现已经成为绘画交流的总体趋势,在工笔人物画的绘画过程中材料、肌理媒材等技术元素的使用也越来越明显。画材的拓展与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工笔画的语言表现,从而使工笔人物画相对于古典时期的绘画具有更宽广的表现领域和更抢眼的视觉效果。

二、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风格多元化的原因

1.地域及文化选择的不同

当代文化语境的独特性必将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符合当代人们审美需求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时代的需求。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中,艺术家的文化价值取向、审美理想不再有单一的标准,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己经突破了过去审美模式的单一性、模式性的局限,几乎每一位工笔人物画家都在努力突破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模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层出不穷。这种种迹象表明,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格局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并置的时代,寻求突破成为必然。

2.不同艺术家的艺术个性,促成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风格

改革开放迎来了强调艺术个性化创作的现代艺术潮流,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当代中国画坛正步入表现形式多样化的进程,面临如何向现代转型的问题。当代广大工笔人物画家们自觉尊重自己的地域、民族文化的个性价值,努力顺应自己思维模式,积极构建拓展其独特的个性化艺术表现形势,探索艺术的发展方向而向现代蜕变。

三、陶瓷工笔人物形象的适度夸张与变形

陶瓷工笔人物形象的适度夸张与变形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凡艺术作品都带有夸张的因素。艺术的夸张变形,历来就是中外陶瓷艺术家造型写像,抒情寄意的重要手段。“艺术要把客观事物的最重要的拿过来,加以强调表现。夸张在感情上给人以最大满足。艺术表现爱和憎,要充分表现感情就要夸张,只有真实的夸张才有感人的魅力。”而陶瓷艺术家要想自由的获得对于客观对象的夸张变形,就必须懂得和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和规律。因为宇宙间一切可视的物象,普遍存在着对称和均衡、比例和尺度、节奏和韵律、静感和动感的形式因素。陶瓷工笔人物绘画在对人物作大幅度夸张变形描写时,需要紧扣形体的内在结构,因此,那些合乎情理的变形人物,总是仪态万千,生动传神。夸张是和写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陶瓷工笔画中的物象是介于“似于不似之间”的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当代陶瓷工笔人物绘画创作时,要求画面,形式上有着大胆探索,把创作者个性的某一点发挥到极致,繁就繁到家,简就简到位,才能使作品耳目一新,富有感染力。

在当代,随着陶瓷绘画观念的更新,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陶瓷工笔人物画画坛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有的在传统基点上作更深层次的内涵开发,有的更多地从外来艺术中借鉴新的手法而别开生面,有的打破工笔写意的界限而互为渗透。当今陶瓷工笔人物画已不再为传统的成法、样式所拘泥和束缚,它的题材也不再是神话人物或历史故事,它的表现形式既有传统、平面的装饰,又有来自西方的写实,也有现代样式的形式构成。当代陶瓷工笔人物画以其自身固有的写实、装饰、构成等元素为主题,主动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表现出极大的“以我为主”的开放态势。

当代写意人物画意象特征分析 篇7

一、在继承与发展中实现写意人物画的成功过渡与转型

在20世纪初期,传统的水墨画受到了巨大的时代冲击,尤其是西方观念的引进,使得传统的水墨画日渐走向衰微,在创作中思想禁锢,单纯模仿古人创作笔法,讲究技巧,在形式上与意向上创新性不够。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进步人士陈独秀提出了“美术革命”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大批的优秀绘画家加入到绘画改革的浪潮中,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徐悲鸿与蒋兆。在写意人物画的创作上借鉴了西方写实主义,对中国传统的意象人物画进行了改造,基本摆脱了清末以来对技法的考究而忽略内容的创作现象。在进行创作时,他们更提倡实践与写生,与先前的意象人物画有了较大的区别,在表现形式上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突出时代新貌。徐悲鸿是当代意象人物画的代表人物,在进行创作时他将西方的绘画写实艺术应用到中国画的创作之中,在表现上更加生动活泼,给人真实感。其代表作 《愚公移山》可以说是当代写意人物画转型期的杰出代表作品。

二、当代写意人物画的意象造型分析

在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创作中,更加注重对意象造型的凸显。通过把握客观真实的艺术形象,获取其精神特征,充分感受其内在的生命与气息,在创作中客观地反映现象。一般来说,意象的造型脱胎于客观事物,但是又是对客观事物的艺术性再创造,不受客观事物的束缚,达到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作家创作一定的意象造型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分析与思考能力。鉴于当代写意人物画在专业美术院校中占据较大的教学比例,所以在进行当代写意人物画的讲授时需要重点讲解,尤其是意象造型方面。在写意人物画创作中重点突出一个“人”的意象,这不是对客观人的机械性模仿与毫无激情的描摹,这是对意象的把握,对精神的呈现,占据了很大表现度。

中国当代写意人物画在进行意象造型创作时紧紧围绕“外师造化,中心源得”八个大字,一方面需要艺术家对客观自然的事物进行真正的理解与借鉴,但是又融合于“中得心源”,即注重对主观的加工与筛选。两者结合,才是中国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创作精髓。

三、当代写意人物画的意象运用分析

在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创作中,意象运用已经比较成熟。在创作中画家既遵循“中学为体”的思想又“西学为用”,不断地在艺术的创作中融入新时代的知识结构与艺术潮流多种绘画元素。在艺术的创作中也呈现出更多样的绘画小分支与流派。当代的写意人物画作家田黎明与刘庆和都不断拓展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意象造型,在绘画中注重传达独特的艺术意象,在笔墨形式与结构上都有所创新。《乡村五月》是田黎明比较有代表性的写意人物画作品,画面中的光影、斑点并不是绘画的主要元素,而只是意象的表达符号,在绘画中表达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向往。连体画法、阴阳画法在该作品中都得到了完美的呈现。画面中的女孩在光的映衬下,给人一种柔和的美感,更突出乡村女孩的质朴与纯洁。整个画面意在给人传递一份人与自然的和睦融洽气氛,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状态。画面的结构没有太多的严谨性,但是在随意感中我们能感受到气氛与形式的审美所在。面对林林总总的大自然,创作者在进行绘画表达时没有太多地拘泥于客观、真实,而是进行了巧妙的艺术性、意象性转化,对原始自然进行了基于原型的深加工与美学分析,最终在把握意象特征展现原则的基础上生动再现了乡村的和谐美景,实现了主观能动性的集中展示,更加符合画面结构的经营与构建。

结语

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笔墨研究 篇8

一、“笔墨”的概念

所谓“笔墨”, 是中国画中经常提及的一个概念。它是一种观念, 是画家追求的一种至高界, 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它画种的一大特点。提及“笔墨”, 大多人立马会联想到黄宾虹、黄公望、梁楷、石涛等画家, 想起他们笔下栩栩如生的笔墨。也会联想到赵孟頫“以书入画”的运用等。诸如此类都是笔墨在中国画中运用的体现, 用笔或“钩、皴、擦、点”等, 用墨“泼、破、 积、染”等。另一方面, 因中国传统绘画与传统哲学联系, 追求的是宁静的精神世界, 以纯粹的水墨黑白来表现这一追求便成为了必然。从而笔墨不仅仅是方法技巧, 更是精神取向的标志。

二、传统写意人物画笔墨

“夫画道之中, 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 成造化之功”, 用笔用墨作为写意人物画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在历朝历代, 都被众多画家所重视。唐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 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 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荆浩提出 “筋、肉、骨、气”的用笔要求;“笔者虽依法则, 运转变通, 不质不形, 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 品物深浅, 文彩自然, 似非因笔”;郭熙将墨分为数种, 丰富了墨法理论;北宋韩拙有“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 有巧密而精细者”, “笔以立其形质, 墨以分其阴阳”之说。以上种种都重点阐述笔墨在写意画中的重要作用, 虽然不只是针对写意人物画, 但对后世写意人物画笔墨的发展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 我们得出写意人物画在笔墨技法中取得不错的成果。我们吸取了前人的经验, 在创作中灵活运用与实践, 推动了写意人物画的发展。传统绘画的三大类是相互依存的, 有着共同的起源。都遵循以笔取形, 以墨取色。

三、当代写意人物画的笔墨分析

写意人物画进入到当代, 其发展趋于多元化。众多画家都在实践中创新, 力求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水墨语言。但总结其大致的状况, 无非有三个方向。即以用笔为主的写意线描画法, 以没骨法为主的水墨画法, 笔墨兼备线墨的一体画法。

(一) 写意线描

写意人物画线描笔法主要分为中锋、侧锋和逆锋。在进行实际创作过程中主要以中锋用笔为主, 侧锋并用, 适当结合部分皴擦, 使画面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所谓中锋用笔实际上是指作画时, 笔锋基本上在所绘线条的正中央, 不管是线的中心重, 或者是线的两边重, 笔的力度始终在中间。此法给人浑厚之感。富有较强的表现力, 但不及中锋浑厚。在写意人物画作画过程当中, 侧锋的运用是最多的。最后是逆锋用笔, 逆锋用笔是指笔锋向前逆向滑行, 它既可以画出中锋的笔线, 也可以画出侧锋的笔线。 因为笔锋的抗阻较大, 因而笔锋会忽聚忽散, 变化较多。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画过程当中, 这些笔法不会孤立使用, 往往一件作品的完成是结合以上三种笔法来完成的。如刘国辉《来自美国的女孩》。

(二) 没骨水墨

相对于写意线描而言, 没骨水墨和线描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者密切相关, 不可分割。宋代韩拙认为:“有笔而无墨者, 见落笔蹊径而少自然;有墨无笔者, 去斧凿痕而多变态。” 笔墨各有所用, 各有特色。如梁楷的《泼墨仙人》和近代任伯年的《酸寒尉像》都是传统没骨水墨画法的代表作。以用墨之方法, 主要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等等。这一切跟墨的干湿浓淡相关联, 否则墨法将无从谈起。

泼墨, 就是把墨直接泼在纸上, 随着它的自然渗化, 然后根据墨块的形状绘制出它的具体形象。其次是积墨。积墨是由浅到深, 由淡到浓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多用于写意人物的深暗部位。特点是层次丰富, 厚重感强。但处理不当又会显得死板, 不灵动。

(三) 线墨一体

在绘画的过程中, 写意人物画以用笔勾线为主, 再用泼染水墨的方式, 以达到线墨一体的效果。勾线用墨浓淡变化不宜太大, 用笔要稳健沉着, 要着力追求画面的整体感, 不宜忽浓忽淡, 否则画面将会显得花乱, 缺失整体, 不生动。写意人物画的难点之一为人物服饰、衣纹的组织, 在作画过程中更得注意衣纹间的笔墨浓淡变化。除此之外, 疏密组织也尤为关键, 黄宾虹在《九十杂述》稿中说到:“笔墨之妙, 尤在疏密, 密不容针, 疏可行舟。 然要密不相犯, 疏而不离。”而这一原理的运用须是线墨的结合。 如当代画家张春新, 他笔下的人物线墨结合可谓做到了极致。

四、寻求当代写意人物画笔墨发展的新途径

综述, 笔墨应该具有多层意思。首先, 笔墨是传统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 即:毛笔和墨汁。其次, 笔墨是构成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技法。所谓笔墨技法, 指中国写意画的用笔用墨之法, 即包括粗笔写意之法, 也包括工笔画种的骨法勾线和晕染。再次, 笔墨不应局限于传统已有的程式, 它应包含今天或者未来更加多元化的技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 如今的写意人物画在绘画界的发展趋势复杂多变。形成了多种绘画体系。但不管其怎样发展, 都不可能放弃对笔墨的追求。它作为传统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形成了它特有的语言体系,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具有它的独特性。因此, 在谈及写意人物画水墨技法创新的同时, 首先必须继承和把握水墨写意人物的这一特性, 这同时也是对写意人物画民族性特征的肯定。

其次, 当前社会科学技术、教育先进, 我们应该发掘其它学科门类的知识为我所用, 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版画以及民间艺术等等, 使其成为我们创作的资源。例如将民间年画与水墨结合, 创作出带有趣味的民间写意人物作品。

另外, 深入学习, 了解传统中国文学及美学, 使其成为创作的源泉, 走“诗书画”结合, “复古”传统的文人画路子也未尝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

总结整个当代写意人物画坛, 画家们在实践过程中做出了大量的尝试, 取得了一定成绩。需要我们立足传统, 重新审视, 寻求适合自己的写意人物画法, 以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

参考文献

[1]张永康.写意人物画笔墨研究[N].湖北美术学院报, 2012.02, 19.

[2]林锦镇.国画写意画教学随感[N].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8.

[3]顾平.中国书画笔墨章法之共性[N].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4.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情感的流露 篇9

关键词:中国画,现代工笔人物画,形式语言,线条,情感

一、工笔人物画的特点

随着社会改革的发展, 我国的艺术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今天, 我们对于工笔人物画是如何定义的呢?是否大多数对于中国画稍有了解的人都会以精谨细腻、写实的笔法来形容工笔画。在中国的绘画中人物画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绘画门类, 主要是以人物形象来表现对象。造型手段以一种单纯的线条勾勒, 借助线条在运笔中的轻重徐疾表现其线条特有的韵味和意趣。在行笔的过程中用粗细长短、顿挫刚柔表现出线的气势, 也体现了画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线条的质感是与用墨的干湿浓淡有着密切联系。淡而湿的用墨可以造成一种明快轻柔的效果;浓而焦的墨, 往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种枯润、苍茫之感。线条的运用, 是中国画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 与西方写实画相比, 即使当代工笔人物画受西方造型的影响, 但其自身还是带有中国画所特有的明显的意象性特点。

中国艺术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是由于中国的艺术家很早就认识到、了解到艺术不同于科学认识的重要特点。中国人是感性的, 所以绘画中更多的是情感的流露和表达。儒家之道都讲究仁义道德, 通过反复强调美与善的统一, 加强人们伦理道德情感的功能, 让艺术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协调发展。然而对于逻辑的推理、抽象的理论以及不带感情的事物, 如数字、物理、机械等方面很难让中国艺术家感兴趣, 这也是导致中国绘画同西方绘画在表现方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的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 在历代画家们的辛勤整理探索之下, 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文化意蕴的绘画与技法。不同的历史时期, 工笔画的发展也呈现不均衡的状态。

二、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

当代的工笔人物画, 是我国绘画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于人物画的研究, 大多数画论的主张都是以象形为标准, 如《尔雅》云:“画, 形也。”对于造型的要求, 是绘画中最基础的一个要求, 画得好与不好, 就要看你画得似与不似, 来评断你绘画的好与坏。但随着人们审美意趣的不断变化,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中, 画家对人物造型能力的把握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后来, 人们就开始对绘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象形的基础之上, 东晋顾恺之明确地提出“传神论”和“以形写神”的重要绘画理论。他认为, 光从视觉看到的高矮胖瘦是绘画物象中最基础的, 这些也就是其外形的特点, 然而绘画必须要在抓取不同人物的典型神情之外, 画出其传神的特点, 才是绘画的升华, 这也是中国画当中, 最早提出形神论作为评画的标准了, 这一重要论点的提出, 就把中国画推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一种艺术活动上。通过这一画论的提出, 我们就可以引申出中国画较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意境。它是构成中国画美学不可缺少的因素。“意境”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王昌龄的《诗格》中, 后经常把它与抒情性的作品中所表变现的那种情景交融, 可以激发人把无限联想的、动人的情境联系起来, 作品则充满着生命的激情和无穷诗意的空间。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内涵又做了其全面深入的解读:“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意境的提出, 最早是与诗歌联系到一起的。它打通了绘画与诗歌的关联, 也是二者连接的桥梁。那种“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绘画题材的表现, 不正是很多诗人和画家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吗?我想, 一定的自然对象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的喜爱, 也许因为它具有了某种和人的精神品质相似的形式所构成的某种情感的缘故吧!

三、现代工笔人物画形式语言的多样性

进入21世纪, 随着中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与碰撞, 中国绘画或多或少都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由于不断发展的绘画技巧和理念, 现代工笔人物画呈现出多方面发展的样貌, 更多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创新发展的道路。现代工笔人物画相对于传统的人物画来看, 对于线的运用, 有减弱的倾向, 一幅人物画创作, 可以以线为主, 略施粉黛;或者大面积的以色为主, 最后勾勒线条;或者全部都以色为主;等等。其线条的灵活运用拓宽了工笔人物画的创作空间, 不论哪一种表现技巧, 都不能忽视线条在人物画中意境的表现力。线条是中国画的依托, 它是中国画家表达物象、传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六法论”的审美标准和创作高度的观点:一、气韵生动, 二、骨法用笔, 三、应物象形, 四、随类赋彩, 五、经营位置, 六、传移模写。其二的骨法用笔, 就成为历代画家所追求的绘画准则。线条从绘画中被提到了高度的理论性位置之上, 成为中国画中具有丰富内涵的表现形式。以意用笔, 笔到意到, 线条的灵活运用, 笔落则形出神现, 绘画中的造型不仅以线条来完成, 还通过抑扬顿挫之变化产生美, 传达出了丰富美妙、瞬息万变的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所以说线条不仅是传情的工具, 更多的是作者情感的宣泄。线条能代表一个画家的情感, 能体现出画家的精神面貌, 线条不光光是我们看上去那么简单直白, 它的丰富变化, 产生无尽的美感, 是其他艺术手段无法代替的。

由于审美的不断变化, 肌理的应用又给当代工笔人物画注入了时代的活力, 它是中国画视觉现代化的一种新的发展、新的形式语言。对于肌理的制作现象, 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 但是受到中国画传统的影响, 而重“写”轻“制”, 导致肌理的运用并没有很大的发展。当代艺术, 大胆革新, 对于其传统的绘画材料进行了很大的改革, 肌理的广泛使用, 或多或少的也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方式, 甚至改变了传统的审美标准。用肌理纹路的原理, 结合人们的随意发挥, 用水墨流动的方式, 在纸上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 但最终的效果, 我们是不可预料的。肌理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 例如:纸张褶皱、印拓、撒盐等, 墨与笔的合二为一、融会贯通, 不仅能刺激我们的视觉, 而且还能增加画画的生动感。肌理作为一种绘画表现手段, 它能够表现画家在创作上的情绪, 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这种表现自然而然就能够被客观地反映在画布之上, 画家自身的情感、思维、灵感与现代材料相融于一起, 给现代工笔画带来新的面貌, 创作出了新的视觉审美感受。不同时代, 有不同的绘画语言, 但是在中国画中, 对于意境、情感的追求, 是始终不会改变的, 无论你的绘画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对于中国画中带有感性的追求, 贯穿于中国画灵魂的始终。

结语

浅谈当代都市题材工笔人物画 篇10

相对于乡土题材、少数民族题材和军旅题材等题材, 都市题材在创作内容上更贴近时代生活, 更符合大众和市场的审美需求, 丰富了工笔人物画的创作题材和艺术表现力, 为工笔人物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一、都市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取材多元化

(一) 都市俊女帅男

这是当代都市题材工笔人物画的主要取材, 这类作品描绘的人群主要是时尚的白领一族、院校青年男女学生及青春靓丽的少男少女等。描绘都市俊女帅男的画家很多, 他们对都市题材工笔人物画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与研究, 这既是对当下都市青年男女的关注, 也是对当下社会环境和人们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何家英的《舞之憩》《无声》等作品展现的是都市丽人的时尚美。宋彦军多表现行走于街头的白领一族, 代表作品《都市丽影》, 画中人物发型时尚, 服饰前卫, 以黑白灰的画面基调刻画了都市女性的个性美。王冠军的绘画多描绘都市和院校时尚青年, 《水木年华》《多雨的季节》《今夜不回家》等表现都市或院校青年, 发型、衣着、配饰时尚前卫, 但面部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迷惘, 这正是当下都市年轻一代在张扬个性的外表下内心空虚的真实写照。画家张艺的作品《仲夏织梦》, 描绘了四个服装设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教室里赶制毕业作品的过程。几个女学生全神贯注地制作服装时的不同神态和动作, 根据画面的构成需要进行排布, 构成整个画面的主体, 从而静中见动。画面传递出蓬勃朝气, 在当代社会中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二) 都市务工群体

农民工是社会都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 这一弱势群体越来越引起社会和画家们的关注, 成为工笔人物画创作的重要题材。李传真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农民工系列》以写实的手法, 真实地传达了农民工在都市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作品《在路上》描绘了三位行走中的建筑工人, 人物表情自信、从容, 画面背景以热烈的红色打底, 构图也颇有意味, 人物和背景有意进行块面分割, 使人获得强烈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王海滨在他创作的《都市车站》中, 采用了纪念碑式的构图, 表现了农民工进城后对都市的憧憬、彷徨和无奈。

(三) 都市民众生活

近几年来, 表现都市民众日常生活的作品日益增加, 多为都市民众的家庭室内、都市商场、街道、车站、学校等日常生活的场景。陈治、武欣的《零点》描绘了一对年轻的都市夫妇在零点时刻的日常居家的生活场景, 展现了当代年轻人既要紧张打拼又要休闲时尚的生活态度,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陆燕的《盟》表现了夏日的一天, 父亲和儿子在家中卫生间洗澡的场景。画面人物造型夸张憨态可掬, 简化了细节结构, 为突出水色画面, 设色淡雅, 同时又减弱黑白灰的对比, 仿佛使人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香皂和水蒸气的味道, 展现了一种平实而诙谐的生活情趣。

二、都市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语言多样化

首先是技法表现语言的拓展。服饰对于人来说不仅是生存的物质需要, 而且是人在不同时代下的精神需求, 用传统的勾勒渲染技法表现当代的服饰等日常用品有一定局限性, 这就促使多数画家对技法进行新的探索。如罗寒蕾的画, 更注重画面的“制作性”, 善于用勾线结合丝毛法表现各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都市女性的发型。结合各种材质, 用喷、拓印等非手绘的技术手段来表现当代人的服饰, 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绘画技法。在《日日是好日》中, 她表现的是一普通花店场景, 画面人物的构成打破了传统的构图法, 凸显的是繁华的生活气息, 在人物的服装上, 采用“积墨法”表现牛仔上衣的质地。人物头发用焦墨被擦, 更能体出现出头发染色后的新潮。在凉鞋的处理上, 运用素描高光点缀, 塑造出一个时尚都市女青年的形象。王冠军对牛仔裤的表现技法是运用类似于传统山水画中的斧披皴, 在这基础上, 采用中国传统矿物质色彩, 结合现代新型材料, 通过皴擦点染、积墨来完成。宋彦军用晕染、积水、砂纸打磨等多种手段表现出了质地各异的包。在材料和工具方面, 皮纸、云龙纸、亚麻布等逐渐被人采用; 颜料的运用上, 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仅有的几种石色和植物色, 加入了水彩、丙烯、水干色、纺织颜料等; 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发展到滚子、刮刀、喷壶、版画印刷工具, 等等。新技法的运用, 使画面产生了丰富的肌理效果, 并细腻地刻画出现实物象的各种质感, 展现了当代都市丰富的物质生活。

其次是创作思维观念的变革。这类作品在画面的组织上, 强调现代的个人设计意味, 着重于把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观念引入作品, 在表达上通过象征和超越现实的组合方式, 隐喻地传递一种对当代都市的精神体验以及思想观念和感悟。材料工具使用方面主要沿用传统的表现手段, 以非现实的表现手法构筑画面, 力求创造新的视觉感受。徐华翎就是一位突破传统构图模式的画家, 她的作品多选取身体局部构图。通过观照“自我”、探求个体存在的价值, 表达出从传统的审美经验转换到个体的生存体验。她运用这种“断章”似的局部表现手法, 以婉约的笔调描绘了具有“内窥”特征的“自我”身体, 使画面构图饱满而充满张力, 尤其在《香》系列作品中, 她更是大胆地只表现人物放在腰背上或是腿边的手、出现眼睛以下部分和柔美的颈部等, 而构成欣赏主体的面部则被置于画面之外。这既包含女性意识的自我爱恋与抚慰, 也具有对于现代社会生存焦虑的一种精神释放。刘庆和的《雨·雪》, 画面中人和物既有工笔写实, 又有水墨写意, 通过画面层层交叠的超现实地表现各种人物。虚与实的变化, 表现了当代都市生活的景象, 渲染出现代人迷茫的生存图景。庄道静的《潮·美甲》采用饱满且疏密有致的构图, 以简练夸张的造型刻画出屏气凝神的美甲师, 她与悠闲的顾客形成静与动的对比。表现手法上以单平涂为主, 粉紫的主调中点缀着暖色块, 衬托出都市女孩时尚的生活。

三、对当代都市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的思考

都市题材工笔人物画, 它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现代社会的“多元化需要”, 更多的反应了当下人们大众化的审美需求。它首先在材料上相对于传统有所突破, 同时技法上也不断创新, 新技法的运用, 弥补了传统表现技法的不足, 丰富了作品的绘画语言。但当今都市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多为都市青年男女、都市农民工、都市生活等几个主题, 表达样式的单一, 作品面貌呈现“雷同化”。有的画家局限于对材料技法的着迷, 作品一味地追求肌理的制作, 过多地借助于笔墨和渲染以外的制作手段, 作品脱离了工笔画的审美范畴。这需要艺术家们不断地去总结和分析, 不断地去探索和完善, 为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西沐.中国画当代30年[M].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9 (10) .

[2]顾迎庆.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思考[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0 (11) .

[3]杭春晓.幻象·本质:“当代”工笔画之新方向[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8:08.

[4]何志明, 潘运告.唐五代画论[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7:178.

[5]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学研究——形神与笔墨[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8:26.

[6]顾迎庆.中国人物画造型研究: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思考[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0:49-50.

[7]孙陶.论现代工笔画的都市风[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014.

[8]梁金龙.当代校园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与实践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014.

上一篇:病因及预后下一篇: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