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习的途径

2024-05-09

文化学习的途径(精选十篇)

文化学习的途径 篇1

通常来说, 学生在交际中所犯的文化错误往往是因为缺乏文化意识。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的过程。Brown (2002) 认为语言学习者失败的原因很多, 而没有把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 不考虑文化因素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1.文化及其意义

正如英国学者R.Williams (1961) 把文化总结为:文化的理想性———这种类别的定义之中, 文化被解释为一种具有绝对和世界性价值的人类完美状态与过程。文化的纪录性———文化被解释为人类智慧与创造的主体、详尽地记录了人类过去的思想与经验。文化的社会性———文化被描述为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 这种方式代表了在习俗日常行为中特定的意义和价值观。既然文化可以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导入。

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常常感到美国人讲话靠不住, 说是要邀请吃饭, 结果等了很久还是没兑现。有人调查这种现象, 发现问题出在外国学生对于美国英语的讲话规则不了解。社会语言学家专门就这个题目做了研究分析, 究竟客气话和正式的口头邀请在语言的使用上有什么区别。他们发现, 正式邀请比客气话要具体的多, 一般来说邀请需要包括时间、地点。对课文的讲解, 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符号的表层, 还应向学生传授语言符号下面的深层文化, 只有这样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才会从文化知识过渡到文化意识。

文化教学的的内容涉及到与词语有关的文化, 与篇章有关的文化, 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以及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

2.文化学习的途径

首先, 教师应该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对相关的文化知识加以注释, 尤其是对一些特殊的描写以及特定含义的注释, 有助于学生掌握得体的交际文化, 做到语言知识讲到哪里, 文化知识诠释到哪里, 这种方法比较灵活。如历史性的课文要进行补充一定的时间、地点、政治背景的内容。

其次, 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教学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利用课前几分钟, 讲解主要涉及的英美国家的主要知识, 尤其是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

教师还应该用实践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改编对话进行表演, 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和文化, 同时注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 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

教学中通过对比两种文化的差异来导入文化。如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对恭维和谦虚的不同反应, 对比不同国家两个民族对家族关系称谓的区别;送礼、宴请、招待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英美人的风俗习惯, 又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利用这种比较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真正用意。交际文化的传授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 教师主要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使英语教学更加高效。

另外, 当谈到历史剧、文学小说的作品时, 对人物的刻画、背景及性格的描写, 进行专门讲解, 否则学生不了解故事发生的政治背景, 很难准确体会故事中主人翁心理变化过程。利用各种图片可以说明某一个“文化现象”或具体操作通过图片学生可以对此运动得到更直观的认识。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篇2

一、本地位

本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2)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实践。

(2)文化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难点:

(1)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功夫熊猫》的品评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新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时安排

一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师:最近有部美国制作的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的影片《功夫熊猫》在全国热播,大家有没有看过?

生:看过或没有看过

师:哪位看过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部影片?

生:略

师:好!这节我们就来看看这部具有创造性的影片给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带来了什么样的启迪。同学们首先来看看本节的学习目标。

(二)推进新

(多媒体显示学习目标)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功夫熊猫》的片断。

(视频资料)

师:大家对这部影片很感兴趣,那对《功夫熊猫》的制作秘籍感不感兴趣呢?

(多媒体显示《功夫熊猫》的制作秘籍)

师:《功夫熊猫》的制作秘籍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呢?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板书)

师:上节我们学习了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同学们能不能回忆一下

生:略

师:通过上节的学习和《功夫熊猫》的制作秘籍,我们知道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师:刚才我们看的影片中蕴涵了大量的中国元素,现在我们来比比眼力,《功夫熊猫》中蕴涵了哪些中国元素?

生:略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这些中国元素给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呢?

生:略

二、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板书)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板书)

师:同学们能不能举例说明“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途径呢?

生:略

师:《功夫熊猫》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但这部影片的成功仅仅是因为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吗?你是如何看待的?

生:略

师:其实大家所说的就是如何寻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同学们看本回答

生:略

师:好!这就是说文化创新要“推陈出新”。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呢?

生:略

师:《功夫熊猫》播出不久,就在网上有关于“抵制”与“不抵制”《功夫熊猫》的讨论,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多媒体显示抵制理由)

生:讨论回答

师:其实刚才我们的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同学们看书回答一下。

生:略

师:(总结学生发言)这就是说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板书)

师:同学们能不能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呢?

生:略

师:好!这就是我们文化创新的三种途径。(总结一下)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了一些这样的现象,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一下。

(多媒体显示)

三、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错误倾向

(板书)

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三)堂总结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的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只有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我们应当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通过本的学习,我们体会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了解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了解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投身社会实践,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七、后探究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怎么做,才能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人本文化的培育途径 篇3

谁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毫无疑问,是“人”。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企业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企业文化的管理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以真诚了解人把握人的脉搏

企业各级领导本着“一切从职工出发,一切为职工着想,一切对职工负责,一切让职工满意”的原则,根据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定期深入到基层班站、岗位,与职工真诚相谈,实心实意了解职工在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不掩盖矛盾,不回避困难,真心与职工群众面对面对话,既要“声”入基层,又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既着眼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又要高度重视和落实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通过真诚了解职工主要需求,把握职工不同脉搏,努力做到信息在了解中掌握、政策在了解中明晰、疑虑在了解中消除、情感在了解中密切、人心在了解中凝聚。

以理念引导人更新人的观念

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哲学、企业精神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整个企业识别系统的核心和依据。以辽河油田第一家实行物业管理的振兴公司为例,他们按照中石油集团的统一部署,确立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诚实、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和“以顾客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以法规为基准,争创行业领先;以管理为基础,坚持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提出了“不断满足业主的需求,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小区就是市场、用户就是上帝,服务好才有效益”的服务理念和每一个小区就是公司一扇窗口、每一名职工就是公司一张名片、每一次服务就是公司一次有形广告的团队意识,利用各种网络、媒体、形式展开全方位宣传。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公司各种理念已经内固于心,外化于形,人人皆知,入脑入心,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提高了整体的服务质量。

以情感关爱人牵挂人的冷暖

当今一些企业流行这样一句话:“爱你的职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要真正得到职工的心,就要关心职工、爱护职工、理解职工,真正把职工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的利益作为第一思考,把职工的满意程度作为第一标准,“进职工门、知职工情、解职工难、暖职工心。”干部对职工要做到“五个必到、五个必谈”,即:职工生病必到,职工结婚必到,职工有困难必到,职工家属生小孩必到,职工家人去世必到;职工工作调整时必谈,职工精神不振时必谈,职工因失误受到批评时必谈,职工之间发生矛盾时必谈,职工无故缺勤时必谈。干部对特困职工要做到“八个清楚”,即:家庭地址清楚、经济收入清楚、思想状况清楚、特困原因清楚、技能特长清楚、解决措施清楚、满意效果清楚、帮扶需求清楚。架起干部与职工群众密切联系、沟通情感、以心交心的感情桥梁。

以需求尊重人承认人的个性

所谓尊重人,就是平等待人,尊重人的人格尊严,尊重人的劳动和创造成果,尊重人的合法权益,尊重人的不同情感和习俗。实践表明,一个人如果自尊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自信心和勇气,并成为持久的推动力。企业管理者要充分尊重职工的选择,“把指示变支持”,“把我要你怎样做,变成我支持你怎样做”。只要涉及多数职工利益的决策都要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合理化建议等多种民主管理方式,给职工提供了解、参与、监督、制定计划和进行决策的机会,将集中的权力分散化,隐蔽的权力公开化,落实职工的知情权,保障职工的参与权,增加企业事务的透明度。

以载体培育人提升人的素质

“职工素质不高,不是领导者的责任,职工素质不能提高,是领导者的责任。”有关部门要提高人才工作的前瞻性,根据企业的需要和企业的战略规划以及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与定位,制定3年-5年人才发展规划和培训、使用、储备、考核实施方案与操作方法。本着“按需培训,讲究实效,分级实施,全面提高”的原则,把职工培训与生产经营同谋划、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大力倡导“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可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文化理念,明确提出:懂业务善经营的管理者是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是人才,精通本工种基础知识、掌握过硬操作技能的岗位工人同样是人才的观念,并致力于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使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

以活动陶冶人凝聚人的合力

各具特色的文体活动,不仅能丰富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陶冶职工的思想情操,更能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亲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笔者所在的振兴公司成立10多年来,通过寓教于乐的文化生活,大力培育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塑造富有物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成立了各类文化体育协会,形成了辐射全公司的文化网络,并坚持年年季季月月有活动,对职工良好的情操、良好行为、良好作风、良好品德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制度规范人约束人的行为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制度好,就能凝聚人心;制度不合理、不健全,就会涣散人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把“人本文化”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引入企业管理和制度建设之中,处处体现“人本”观念,体现“人本”的“法制”监督力量。这种机制和制度的建立,会使职工备感满意,使压力、竞争力、约束力、执行力聚合为一,能进一步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企业的向心力、战斗力更强。

以绩效激励人发挥人的潜能

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职工关心企业主要是靠激励,激励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专家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职工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能发挥其潜力的80%-90%。在绩效激励中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个别激励与一般激励的关系。在制定激励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系统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职工的需求,不断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二是要处理好激励的公平与公正的关系。要制定出标准,并进行量化,确保激励的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要处理好物资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坚持“两手抓”,找准结合点,满足各层次职工的归属感、荣誉感、成就感、安全感和物质需求,从而产生深层的激励效果。

以环境发展人实现人的价值

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创造出一种环境,使每一位职工都能发挥其才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企业在发展中,各级管理者要始终把人放在核心位置,从人的角度管理企业,重视职工价值的生命周期,突出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用机制规范职工的心弦,用情感温暖职工的心弦,用服务滋润职工的心弦,用赞美激荡职工的心弦,用环境感染职工的心弦,用体贴抚慰职工的心弦,用激励拨动职工的心弦,用发展鼓舞职工的心弦。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并都能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领导心中有职工,职工心中有企业,形成人企共生、人企共进、人企共荣、人企共赢的局面。

文化学习的途径 篇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各方面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 要求各个层次的人更多地接触出身于不同文化群的人并与之交流。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 沟通交流必然会出现障碍, 及时有效地克服这些交际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 对促进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与策略开始逐渐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广泛重视。跨文化交际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交际的主要载体首推语言, 但语言并不是唯一的载体, 如手语、面部表情、时空运用等都是普通且非常重要的非语言交际方式。但任何一种交际方式, 语言的也好非语言的也罢, 都必定根植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 受该文化下社会习俗、道德规范、价值理念等的影响与支配。换句话说, 跨文化交际障碍源于文化差异, 即文化内涵差异。要减少或避免交际中障碍的产生, 完成有效地交流, 了解文化内涵、树立跨文化意识是关键所在。由此可见, 树立与增强跨文化意识、培养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英语语言学习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对语言与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人类长期劳动创造形成的产物, 代表了一种社会与历史的存在, 涵盖了一个国家 (民族) 的地貌、史实、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生活状况、文艺修养、行为规则、思维形式, 以及价值观念, 等等。语言则是人类活动过程中进行交际最重要的工具。无论学术界将语言视为文化的载体, 还是将其视为文化的核心部分, 都无疑表明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必然关联性。语言饱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基本上语言不能独立于文化内涵之外存在。从另一角度看, 文化形态又依靠语言表现、记录、保存和传播, 如文学、艺术、宗教、教育, 等等。因此, 文化是不能离开语言而言说的。

世界上任何一门现存的自然语言, 大至整个语篇, 小至单个词语, 在其各个层面上都流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短语和成语语言层面上体现出的丰富文化内涵, 但却容易忽视词汇、语义等层面上的文化内涵。殊不知, 这些被忽视的东西不仅仅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更可能承载着一个民族在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规范上等更深层次的东西。换句话说, 在跨文化交际中, 文化差异除了体现出词汇、语义形式的差异之外, 更多地体现在词汇、语义含义的文化内涵的迥异上。如以下的英语句子:

Tom felt rather blue after his failure in the Mathmatics Exam.

译:数学考试不及格, 汤姆感到非常的沮丧。

The little boy is too yellow to say no to his unfair treatment.

译:这个小男孩太软弱, 对不公平待遇不敢说不。

The new seller is green at his job.

译:刚来的售货员是个新手。

颜色在英语的表达中常常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引申义, “blue”描述人的“情绪低落、沮丧、闷闷不乐”;“yellow”表示“胆小、卑怯、卑鄙”的意思;“green”在英语中可以用来表示“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知识浅薄”等意思。如果英语学习者不了解颜色在英语语言中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 以及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 那么就很难理解这些英语句子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进而很难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准确而恰当的翻译。因此, 学好英语并非是简单地记忆单词、熟背语法, 以及不断重复练习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 而是对所学语言所代表和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

三、实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有效途径

1. 培养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按照通俗的语言表达, 是指来自不同文化国度的双方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定认知, 更确切地说是民族文化认知。这种认知 (跨文化意识) 是跨文化交流能够准确实施的保证, 没有它交际根本无法进行。人类的思想观念、语言表达、行为方式等无不受到生存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不同的文化环境造就不同的语言意义和文化内容。跨文化交际活动中, 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文化的多元性、不统一性, 又要辩证地看待文化间的异 (个性) 同 (共性) , 树立文化平等观。也就是说, 文化间存在着国别之分、主次流之分、个体差异之分, 但是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 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是理解与沟通, 促进各民族间的长期友谊与共同发展”[1]。在跨文化交际中, 应培养跨文化意识, 尽量避免以本民族文化的规则来评价和解释他国民族的文化, 要全面学习、了解目的语文化, 防止盲目文化定型, 摒弃文化歧视。因此, 尽可能多地了解他国民族各层次文化, 具备跨文化意识, 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2. 遵循“礼貌原则”[2]

在格莱斯合作原则的基础上, 英国著名学者利奇 (Leech) 提出“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ple) , 成为与合作原则互补的又一语用原则。他认为, 说话双方在实际语言交际活动中不仅要遵循合作原则, 同时应遵循礼貌原则, 说话者为了获得听话者对自己的好感, 可以让自己吃亏, 尽量多给对方好处以实现顺利的交际行为。显而易见,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讲话双方都应该注意遵循礼貌原则, 才能促使交际行为有效、愉快地进行。殊不知, 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进行中, 除了礼貌原则、合作原则之外, 还应遵循策略原则、大方原则、满意原则和呼应原则, 等等, 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3. 掌握语言知识

语言是人类传递或交流情感信息的载体, 以文字、符号、图形、动作等形式为载体, 传播情感信息讯号。除了承载功能之外, 交际功能便是它最本质和最主要的功能。在语言交际活动过程中, 参与者必须使用共同的语言, 也就是说, 使用相同的文字、符号、图形、动作等形式载体, 才能有效地进行交际。试想一下, 连语言都不懂的人如何同语言掌握者进行交流呢!跨文化交际故障的产生, 与语言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 掌握语言是克服这一障碍的重要途径之一。当然, 尽管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存在着一种非语言交际的、重要且有效的交际方式, 但是在脱离语言环境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非语言环境的非语言交际, 是行不通的。掌握一种语言必须要学会发音规则、语法规则, 还要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和了解该词汇的准确意义。本文不是讨论如何掌握语言的方法问题, 而是要探讨学习语言对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必要性问题。

4. 了解文化背景

学习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这种语言代表的文化, 相反, 了解一种文化也必须学会代表这种文化的语言。有学者曾经指出, 对一个国家文化知识背景了解得越翔实、越深邃的人, 同该国家人的交流越顺利、越完全。每一种外族文化中都包含大量丰富的为该文化所具有特殊现象, 而这些现象经常反映在语言之中, 这便是外语语言学习过程中为何要重视掌握文化背景的一个重要原因了。因此, 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最好是使自己成为这种文化的一部分。

5. 注重思维方法

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仅靠掌握语言知识、了解文化内涵是不够的。有学者认为, 语言只是一种有组织结构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被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 词语的意义不在于词之身而在于人, 因为人是社会人, 也是文化的人。由于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 感知世界、表达世界的方式也必然不同。“要想了解对象国的文化差异和词语的文化伴随意义, 就必须了解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3]。所以, 人们在交流过程中, 不是简单而笼统地“用英语进行思维”, 而是运用文化模式进行思维。

总之, 在跨文化交际中, 影响其有效进行的因素是多样化的, 我们应该不断地积极探索、发现、反思、概括, 以最大的努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克服交流障碍, 实现理解与沟通无限, 促进各民族间友谊长存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又生.浅谈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 :256-257.

[2]周红.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2) :131-132.

文化创新的途径 精品教案 篇5

学校: 实验高中 学科:政治 编写人:孙宝民 审稿人:徐朝才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3)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二)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赏析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

(2)通过探究《金镶玉》等奥运元素的成功创新,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3)通过了解中国杂技芭蕾《天鹅湖》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四、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了解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了解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投身社会实践,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五、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同时尽量简约截取素材。

(3)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六、课前准备

1、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播放CCTV《快乐驿站》中赵本山小品动漫片片段《拜年》。

相比较起来,这种动漫化小品与赵本山舞台上的小品你更喜欢哪个?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导入,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顺其自然地引出“文化创新”的课题。也能引导学生亲近我们的文化艺术,具有现实意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材料展示:有人说,春晚如果没有赵本山的小品,基本上可以说暗淡失色。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欢迎。一方面是因为赵本山本人表演的幽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赵本山的小品富有创意,而且这种创意常常来源于平民生活,反映了真实的生活,让人乐在现实的生活之中,让人发现和感觉到其实生活都可以成为喜剧。

探究活动:

1、从赵本山小品的事例来看,进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2、你还能举一举有关文化创新根本途径的例子吗? 从大众喜欢的赵本山的小品出发,明白文化创新也离不开生活的道理。从而树立“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的观念。

2、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纵向): 展示“金镶玉”奥运奖牌图片,播放视频《金镶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体会“”的过程。探究活动2:

1、这个作品的成功告诉我们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2、这个作品的成功启发我们要如何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3、请举一列类似《金镶玉》的文化创新的实例。用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切入,即体现政治课的时效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顺其自然地得出“文化创新重要途径之一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结论。

3、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横向)播放中国杂技《天鹅湖》片断,探究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探讨活动3:

1、从文化的角度看,为什么中国的杂技舞剧《天鹅湖》能够取得成功?

2、结合这一例子,你认为应如何处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3、请举出类似“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成功的实例。芭蕾《天鹅湖》和中国杂技都为学生所熟悉,所以从两者相结合的成功案例来分析如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比较通俗易懂。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创设情境:

结合上一目的《天鹅湖》,让学生阅读课本55页第一二段内容,讨论下面的哪个观点是错误的,哪个是正确的?为什么? 探讨活动4:

下面三个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观点一:中国传统杂技已非常优秀,没必要借鉴外国的芭蕾求创新,而且,中国版的《天鹅湖》应该全部采用中国传统的元素。

观点二:杂技是什么玩意,老“古董”,不登大雅之堂的“下九流”,芭蕾艺术是高雅的艺术,我们应该把它照搬过来。

观点三:这出东西合璧的《天鹅湖》将中国的国粹杂技和西方芭蕾艺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汲取了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非常精彩!延续上一目材料的探讨,做到材料的充分利用,力求更好地突破难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二。4.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同学们把优化丛书上相关的知识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点。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九、板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

2、重要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纵向)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横向))

3、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错误倾向

十、教学反思

1、本堂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导入,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引出“文化创新”的课题。选材典型,环节精巧,教法灵活,活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2、合理使用音像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

3、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能力。

4、对个别材料的深入可能存在不足,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估计可能不足。

【导学案】

学校 实验高中

学科政治

编写人孙宝民

审稿人徐朝才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来推动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呢?

二、预习内容

1、立足于

,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

,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文化

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

4、对于文化创新而言,这意味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与

的关系。

5、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

”和“

”;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

”和“

”。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学习过程

围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两目,认真阅读教材并结合现实生活,探究以下问题: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分别是什么?(2)如何正确认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3)文化创新为什么需要博采众长?

(4)为什么说文化多样性是的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5)怎样进行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其原则是什么?

2、围绕“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一目,结合教材P55的探究活动,探究以下问题:(1)理解“守旧主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这几种错误倾向。(2)区分对待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先进文化

B、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

C、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促进实践的发展

2、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这说明对待传统道德应该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④摒弃传统,从头开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在处理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①在和睦的关系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①取其精华②去其糟粕③批判继承④古为今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这说明()A、文化创新必须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有益文化成果 B、文化创新必须摒弃传统

C、文化创新必有吸收外国一切文明成果 D、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传统,推陈出新

6、从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从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以及18、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作品,都体现了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请问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有人认为,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持为种观点的人犯了()错误

A、“守旧主义”

B、“封闭主义”

C、“民族虚无主义”

D、“历史虚无主义”

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文化创新中一定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据此回答2—5题。

2、党的十七大之所以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注重文化创新,这是因为()①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 ②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都是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的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文化创新必须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这主要是因为()A、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文化创新的过程是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C、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D、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实现文化创新

4、文化创新一定要着眼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这表明()

A、文化创新的过程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 B、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C、文化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 D、世界先进文化和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

5、文化创新一定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这主要是因为()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B、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根本途径

C、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现的文化才是先进的文化 D、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文化创新的活动

6、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否矛盾?

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学案

1-5 DAADA

6、(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包括立足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课后练习与提高

1-5CDCAB

企业廉洁文化的构建途径 篇6

培育理念

廉洁理念是廉洁文化的核心,对于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具有引领和先导作用。企业要把精心培育廉洁文化核心理念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首要目标,不断增强其文化内涵和文化认同。

一是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廉洁文化孕育于企业文化之中,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十分重视从自身厚重的企业文化底蕴中寻根溯源,深入挖掘廉洁精神和思想,进而培育和提炼出符合自身气质、体现自身特色的廉洁文化核心理念。

二是尊重创新,尊重创造。廉洁文化核心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际的需要,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企业要坚持循序渐进、创新发展的原则,不断总结、完善和提升,逐步形成别具特色、体系完备、结构严谨的廉洁文化理念体系。

搭建平台

要以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为切入点,传导正确的廉洁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提高廉洁文化建设的效果。

一是搭建“教育”平台。教育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教育的关键是干部。要将教育的重点锁定为企业党员领导干部,让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以专题讲座说廉、形势教育传廉、事迹宣讲赞廉、廉洁作品颂廉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使企业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事业观、权力观和地位观。

二是搭建“警示”平台。通过“廉洁从业做承诺,反面典型敲警钟,实地参观震心灵,重大节日下禁令”等方式进行预警,以警示作用促进廉洁文化建设,使党员干部时刻不忘廉洁,做到在腐败面前不敢为、不能为、不想为,使廉洁文化真正入脑入心。

三是搭建“宣传”平台。要把廉洁文化与道路文化、广场文化、体育文化相结合,始终坚持将廉洁文化融入到群众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中,多途径、多渠道、多手段进行廉洁文化传播宣扬。在载体选择上,通过板报、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强化廉洁教育的公众性;通过设立专题网页、开通网上专栏,强化廉洁教育的经常性;通过主题宣讲、文艺表演等手段,强化廉洁教育的寓教性。

善用资源

依托有利资源,实现借力突破,使廉洁内涵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文化效应得到更加充分地展现。

一是优化“内部”资源。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上下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因此,要根据企业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特点,明确其在廉洁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深入挖掘本企业廉洁文化的典型事例,大力宣传和倡导,让企业的党员干部及普通员工都参与进来,真正把廉洁文化建设由一家“独唱”转变为大家“合唱”。在举办各类廉洁活动时,企业各部门、各单位都积极参与,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广大群众踊跃参加的工作机制。

二是挖掘“外部”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充分发挥外部功能。如:邀请大学、党校、检察院、上级纪委等为党员干部授课,答疑解惑,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到监狱进行警示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洁文化作品展、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提高爱岗敬业、廉洁从业意识。

三是内延“家庭”资源。家庭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细胞,对于传导、灌输廉洁思想和理念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特殊作用,将“家庭助廉”纳入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范围,并通过播放廉政教育片、发放廉政学习资料,引导干部亲属从自身做起,自觉执行廉政规定,当好拒腐防变的“保洁员”、清正廉洁的“监督员”,筑牢家庭防线。

四是拓展“媒体”资源。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积极占领舆论领地。通过设立廉洁网页、开办廉洁专栏、开通廉洁热线,及时发布廉洁文化建设的最新进展、上级要求、精品文章、宣传稿件、视频短片、资料信息,使广大干部员工在经常性的耳闻目睹中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

五是引入“文化”资源。在提炼企业廉洁文化精华、大力宣传“本土”廉洁文化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入借鉴外部各种廉洁文化资源,融文化艺术与廉洁意识为一体,探索“学廉洁理论、讲廉洁故事、写廉洁心得、唱廉洁歌曲、办廉洁展览、送廉洁书籍、做廉洁作品”等一系列以廉洁为主题的文化形式,引导干部员工用文化的视角去解读廉洁理念,在文化的熏陶中增强廉洁意识。

(责任编辑:李万全)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途径 篇7

一、必须以端正思想态度为前提

首先, 要端正对传统文化的思想态度。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 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 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罗素推崇的中国伦理品质是什么?就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现在国内涌现的国学热、国际涌现的孔子热, 都是以探讨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思想的时代价值为基调的。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首要任务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延续下去。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构成全民族的血脉、灵魂和精神家园;作为炎黄子孙, 我们理所当然要主动学习吸纳。读大学时, 我们班插入一名来自台湾的同学。他用的都是繁体字, 说话很考究, 每逢论及国语我们都讲不过他, 感到很难堪。这件事表明:台湾学生的国学功底比大陆学生深厚扎实得多;因为台湾开设的国语课不仅门类宽泛, 而且从未间断过。

其次, 要端正对外来文化的思想态度。世界上的任何文化都有长处, 我们要发展创新, 就必须汲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是融多元为一体的文化, 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始终构成它的主流。汉代与唐代、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被吸纳。宋代和明代, 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又大量传入。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因而我们应当进一步端正对外部文化的思想态度。怎样做才算是正确的呢?一是摒弃排外意识, 积极主动地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 使之为我所用;二是摒弃照搬意识, 既要剔除其反面因素, 又要改造其适用成分。这两点, 也是我们自觉自信的重要标志。

再者, 要端正对现行文化的思想态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富有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构成今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根本标志, 它的四大部分都属于继承与创新的科学结晶, 非但不能等闲视之, 尤其不能漠然置之。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都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因子, 都是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的鲜花。朵朵鲜花无不渗透着一脉相承的精髓, 由此充分显示了民族的特色;朵朵鲜花无不吸取着多边转化的营养, 由此充分激发了时代的气息。

二、必须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基

胡锦涛的“七一”讲话和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谈及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时, 都把提高民族素质放在基础的位置, 文化建设中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任务迫在眉睫。人民群众固然是历史的创造者, 可在不同民族或同一民族的不同时代, 群众创造历史的能量也有大小之分。民族素质高创造力就强, 民族素质低创造力就弱。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就必须围绕民族素质的提升狠下功夫;如若不然, 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

就现实情况而言, 民族素质的提升应从诚信道德抓起。近几年频频发生的问题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引起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几十年前没人讨论“一个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问题, 现在居然成了疑惑。凡此种种绝不能听之任之。诚信道德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抓诚信道德建设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搞好“人无信不立”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文化教育。为了加强道德监督, 还必须借助舆论力量鞭策人格修养。

就长远需求而言, 民族素质的提升应从学校教育抓起。目前学校教育中那种重才轻德、重分轻能、重西轻古偏向构成提升民族素质的严重障碍, 只有切实更新教育思路才行。教学内容中需剔除应付考试的东西, 加大传统文化课的分量。比如小学课纳入《三字经》, 中学增添古文和古诗词篇幅等。教学方法上需倡导孔子的“学思相应”观, 废除填鸭手段, 启迪学生思考运用。传统文化坚持以德为先, 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也有助于克服重才轻德之误。

就要害节点而言, 民族素质的提升应从家长形象抓起。幼儿启蒙由家庭始, 《三字经》中“养不教, 父之过”的那句话, 就是强调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现代家庭孩子极少, 长辈的珍爱心理不足为奇, 可对由此造成的伦理危机则不能熟视无睹。将孩子捧为小皇帝, 长者甘做他的奴仆, 实属颠倒天伦的蠢事。孩子上学后, 有些家长身教太差, 有意无意地领歪道, 等到“宝贝疙瘩”犯罪了他们才傻眼了。要改善家庭教育, 必须给家长补传统文化课。

三、必须以实现文化自强目的

一是要发动自强之机——改革文化体制。体制是管根本、管长远的, 只有深入改革文化体制, 才能解放文化生产力, 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我国人均GDP现已超过4200美元, 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据此测算, 国内每年的文化消费水平应在4万亿元左右, 可是实际消费只有1万亿元。这说明我们的文化消费潜力广阔而深厚。这潜力注定转化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市场。随着巨大文化产业市场的开拓, 文化自强目标的实现就顺理成章。

二是要擎起自强之翼——发展文化科技。科技与文化历来如影随形,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 都会给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发展样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古代中国,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创造, 使人类思想文化的表现和传播摆脱了时空间局限, 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在当代世界, 全球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 不仅为思想文化的表现和传播提供了全新载体, 而且催生了全新的文化业态。足见, 文化自强离不开科技支助。

三是要扎深自强之根——培养文化人才。文化自强离不开专门人才的拼搏与奉献。无论是文化元素的提炼升华, 文化潮流的引领带动, 还是文化艺术的再创造再发展, 都与人才息息相关。人才强则文化强, 人才辈出的时代必定是文化兴隆的时代, 我国春秋战国树起的文化高峰, 正是诸子百家交织争鸣的结果。我们要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夙愿, 便不能不造就一批世界拔尖、声望深远的统军人物, 便不能不培养一支承前启后、勇于并善于发明创造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求是论坛, 2010-9-8.

浅析市民文化培育的途径 篇8

一、培育市民文化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市民文化是一种城市精神, 折射着城市特有的文化形态和人文个性, 反映着市民的精神面貌和行为准则。引领和培育优秀的市民文化, 是城市软件建设的重要内容。市民文化展示着城市的风格特征, 体现着城市的生活发展理念, 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竞争力要素。”[1]现代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不仅包括城市的产业、环境、规模以及经济结构、基础设施、教育投入等物质性指标, 还包括市民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创新能力等反映城市软实力的文化性指标。前者体现了城市的基础与依托, 后者体现了城市的核心与灵魂。市民文化所表现的市民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内涵, 直接构成了一个城市价值体系的内核, 在竞争中更具有决定作用。强调市民文化在城市竞争力中居于核心地位, 是因为市民文化决定一个城市的凝聚力量、影响范围和辐射水平。以文化求成败, 这是现代城市发展和竞争的必然选择。一个城市要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功能完善、生态良好、富裕文明的现代化城市, 必须具有一种成熟先进的市民文化。市民文化是市民群体的精神价值体现, 对于城市市民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积极培育市民文化, 不断激励广大市民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意识和行为, 使之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实践中都有所创新, 有所开拓, 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市民文化体现了城市文明发展的程度, 脱离文化背景的发展是没有灵魂的发展, 城市市民不仅需要商品和服务, 更需要充实、健康、进取的共同生活。一流城市的市民没有这种超越性的文化追求, 就不会热爱工作、甘愿奉献, 城市发展就缺少持久的精神支持。

二、培育市民文化的途径

1. 大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文化建设从整体上决定市民文化的发展方向, 影响市民文化的质量和水平, 具有导向作用。城市文化建设是市民文化的基础, 是市民文化的载体和体现。大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 要继承自身的优秀历史文化, 把能够反映城市历史发展、体现传统人文精神的文物和古建筑尽量维修、保护好, 合理利用好, 使其成为文化旅游和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同时, 要大力建设城市的现代文化, 特别是要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 使其成为展示和发展现代城市文化的平台和载体,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城市综合功能和城市整体形象。城市文化的建设, 在提升市民文化品位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 要重视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 善于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启迪智慧, 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塑造精神, 不断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 使每一个市民都以城市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去。

2.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 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一个城市要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就必须把市民文化的培育同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作为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实现目标。要增加对市民文化建设的投入, 不断改善市民学习条件和环境, 使学习具有良好的物质文化基础;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好创建文明城市活动, 把提高市民文明程度和文明素质作为重点和着力点, 增强市民的城市荣誉感和自律意识;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 努力发展和繁荣城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拓宽和加深城市的人文底蕴, 为培育市民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持;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 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镇、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工作, 推出一批特点鲜明、成效显著、具有示范作用的学习型组织, 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通过不断学习、进取来提升市民文化, 使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 取得更大优势, 获得更大发展。

3. 创建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念

市民文化就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市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社会实践中所形成、承袭、流传的共同心理习惯、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审美意趣、宗教信仰、理想境界等。它既不同于某个个人的意愿, 也不是单个市民心性的简单集合, 而是广大市民共有或相通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因此, 市民文化反映和代表着广大市民的普遍欲求、愿望和利益, 并随着一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发展和变化。因此, 市民文化的培育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得依靠城市文化意识的积淀, 优秀的社会传统与文化意识的积累需要不断的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这样一个过程单凭一个群体或几个单位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 需要政府有意识的去引导和培育, 为社会树立榜样, 并提倡良好的社会风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积极培养市民的现代化观念。以社区建设作为基础, 形成多渠道的市民参与空间, 为市民创立自主管理社会的机会。二是完善政府的协调与沟通机制, 与市民有关的事务要让市民知晓, 涉及重大的、关乎切身利益的事情, 要让市民有发言权。三是以教育改革为契机, 进一步发展个性化教育, 努力倡导创新人格的培养。在社会中掀起学习的浪潮, 鼓励人们不断充实自己。四是培育甘于奉献, 积极进取的价值理念, 剔除现代城市中不良的思想, 尤其是过重的不劳而获, 金钱享受的观念。让甘于奉献, 积极进取成为全体市民共同的价值理念, 成为维系市民关系的重要精神纽带, 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人养一方文化, 富于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市民文化, 是城市的魅力所在。新的世纪, 我国的市民文化培育应立足各城市自身发展的实际, 以培育富有地域特色的市民文化为主题, 全面推进现代化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高校档案文化功能的实现途径 篇9

1. 优化馆藏资源配置, 提高档案文化内涵。

优化高校档案馆藏资源是发挥高校档案文化功能的关键。目前, 高校档案多以党政、教学、会计类档案为主, 使档案的利用面变得非常狭窄, 从而影响了档案文化的传播。因此, 高校档案馆应对馆藏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提高馆藏质量。要加大党政、教学、会计类以外档案的收集力度, 特别是要加强教学、科研档案的收集工作。高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任务展开的。高校不仅要“教”, 还要“研”, 在“教”中有“研”, 在“研”中有“教”, 只有如此,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科研档案是教师们在教学基础之上研究获得的成果, 其文化、技术含量和利用价值较高, 通过利用, 投入生产, 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创造物质财富。此外, 高校档案馆还要收集具有本校特色的档案以及反映广大师生员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民生档案, 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收集, 体现馆藏档案资源多门类、多载体的结构形式, 以丰富档案文化内涵。但需要注意的是, 提高馆藏质量是要对归档材料的内容进行必要地选择, 不是收集的越多越全就越好, 而是内容要真、精、深, 体现档案的价值, 突出档案文化含量。如在收集党政类档案时, 要对每份文件材料的内容有所了解并进行筛选, 上级和同级文件确认其对学校工作有直接或有参照指导意义才须归档。

2. 改善环境设施, 营造休闲文化氛围。

高校档案馆在硬件设施上除了要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档案库房、办公用房、阅档室外, 在内部环境建设方面也应符合档案馆文化形象的要求, 在档案馆的活动范围内增添一些休闲设施。如可以在大厅或走廊内放置休闲桌椅、简单的文具用品和饮水设备, 便于利用者休息或等候;增添触摸式查询机, 利用者可以根据上面的提示浏览档案馆规章制度、全宗介绍、馆藏介绍等内容;在大厅或走廊的墙上挂置书画作品, 或在空地摆设一些植物和盆景, 为利用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查阅环境, 营造轻松、休闲的文化氛围, 改变以往档案馆庄严和沉闷的气氛, 使利用者一走进档案馆, 就感受到全身心的放松、舒畅和愉悦。

3. 开发档案文化产品, 加快档案文化传播。

实现高校档案的文化功能, 需要进一步开发各种档案文化产品, 以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高校档案馆要大力开展档案编研工作, 除了编纂各种汇编资料、大事记、年鉴、校史、校志以外, 还要挖掘馆藏档案中信息含量高、文化价值高、利用面广、利用者感兴趣的档案资源, 编制成专题性档案编研成果和不同载体的档案编研成果。如人物传记和名人类、学校新旧建筑对比类、科研成果类、教学成果类等专题性档案编研成果;实物类、照片类、图片类、电子类等不同载体的档案编研成果。此外, 档案馆还可以通过举办校史展、历任校领导事迹展、名师名人展、杰出校友展、学生优秀作品展等形式, 让师生员工乃至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参观、学习和交流, 使档案馆在成为学校德育教育基地的同时, 宣传档案工作, 推介档案文化产品, 提升档案馆的地位和文化形象。

4. 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提供人性化服务。

高校档案文化功能的实现不仅要依靠馆藏档案资源、硬件设施和内部环境的完善, 更需要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档案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使其能够提供人性化服务, 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这要求高校档案人员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 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一要热爱档案事业, 多一些热忱、勇气、灵活, 少一些厌烦、退缩、呆板。二要重新定位工作职责, 树立全新职业形象, 通过换位思考去了解利用者的需求。三要掌握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技术。其次, 改变服务方式, 尽量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方便和舒适的人性化的服务。一是简化利用手续, 师生员工来利用档案时只须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 校外人员只须出示身份证即可, 所有的开放档案都可以利用。二是可公开利用的现行文件、校史、校志、年鉴、兄弟院校的交流资料、本校的收发文件、学生论文等可以实行开架查阅, 利用者可以自由地在架上寻找所需要的文件资料, 档案人员在必要时给予监督指导。三是根据利用者的合理要求, 开展提供档案资料的有偿复印和代办邮寄等服务项目。四是高校档案馆要改变以往师生员工休息放假、档案馆也闭馆的惯例, 在双休日和节假日时, 由档案馆工作人员轮流值班, 以便让更多的师生员工能够在闲暇时间来档案馆查阅档案, 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 真正发挥档案的文化休闲功能。

参考文献

[1].王英玮.档案文化论[J].档案学通讯, 2003.2

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的途径研究 篇10

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中突显了诸多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并不能说明这种合作真正的走进了课堂,影响了我们的学生。作为每天都是和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来说,如何让自已切身的了解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企业的运作、企业的管理、企业的文化是真正的在校企对接过程中,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最直接影响的关键。教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的关键是先把教师锻炼成为一个企业的“优秀员工”,做到了这些,学生的培养才有了方向,我们在课程建设与学生管理方面才有了更好的把握,才能够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如何解决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全方面提升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探索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素养提升的途径,通过对企业的了解,找到教师自身的差距,并在研究过程中,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缩小这种差距的存在。找到适合教师素养提升的途径。对于IT方向职业院校的教师探寻提升自身素养的途径,在校企合作中,解决教师在教这个问题上理念的问题,从教师本身树立以企业为导向的教师的规范,建立相应的课题体系与管理规范。总的来说,是通过研究,找到方法,树立新的符合企业需求与职业发展的理念。

我们如实的进行了以下研究方案的实施:

方案1:对参加我院企业实习的教师进行跟踪与访问,对外派教师所到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并对外派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所体会的工业文化方面的提升进行沟通与交流,以访谈的形式进行,目的在于探索教师在企业文化中的差距与提升途径。

方案2:对于部分在职教师在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工业文化素养的提升进行访谈与交流,将工业文化素养提升的点滴方面融入到各类社会活动的参与中。

方案3:对现在一些企业的工业文化进行实际调研,找到在企业中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教师要求的差距,并从差距中,与企业人员探讨提升教师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1 企业参观的体验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联系了计算机行业的多家企业,包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艺龙网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神州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数字认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针对电子商务企业日常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和现有的企业文化的情况进行调研,并认真听取了企业的介绍。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首先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而从被调查的企业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应渗透到教育中,包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严格统一的管理制度,团队的合作精神,对工作的质量与责任意识,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开拓思想的创新文化精神,这些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2 通过企业实习对教师的提升

企业实习是我院从07年开始以激励青年教师走进企业而制定的一项政策,目前我院每学期都会有近20名教师在企业接受锻炼。在对一个学期的企业实习教师的追访过程中,每周上报周记录是我们对教师追踪的有效方式,并且在企业实践中,我们还到企业进行调研,引导教师不仅要重视职业技能的提升,更要注重企业文化的融合,在教师回校时我们不定期的对企业实习教师的访谈。

我们得出,企业实习是教师真正走进企业,全面提升自已职业素质与文化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渗透在企业的管理中,渗透在工作与合作中。深入的体验与融合,才能达到领悟,进而转变教师的思想与认识。

3 教师通过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所提升

我作为一名教师,参加了由行业企业组织的培训,组织形式为全封闭式的培训,为期3天。在这3天的培训中,激情工作,开拓创新是我最深的感受,行业培训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把行业文化,企业标准直接引入到培训中,并且培训中的学员也都是来自行业中各企业,通过与每个不同学员的交流,形成了一个大的氛围,更加突出了行业文化的特点。通过培训,改变了我对现有课程教学的认识,虽然知识体系相同,但是我们的课程中存在的课程形式过于单一,课程过于死板等问题,在团队管理中,没有引入一个良好的考核与竞争机制,学生团队中存在形式单一,缺少对团队形象树立的概念。这些都体现在文化的理念上,也正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4 结论

研究发现,真理源于实践,我们所研究的三种途径的方式中企业实习是能够让教师速度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换言之,这是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教师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感受企业的真实环境,亲身体会企业在项目运作与企业经营中对于团队的沟通与管理中规范,提升教师对企业行为的规范与认识,并且这种感悟会随着教师企业实习的时间越长而对教师个人形为的影响越深。其次通过参加行业组织的培训和企业参观,也可以达到对教师素养提升的目的,并能够与企业建立相互了解的基础。

通过对教师企业实习情况的汇总和对教师培训情况的分析,IT行业教师素养提升比较明显的是团队协作精神,合作中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并且能够从理念上改变传统观点,推进企业文化在课堂中的融合。无论是教师的技能提升,还是文化素养的提升,更多的在于教师要有一颗不断探求的心,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向车轮一样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前行。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师在校企合作中文化素养缺失的途径研究, 探索比较出三种途径, 即通过企业实习, 企业的参观, 参加企业培训。通过不同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达到提升了教师的团队管理能力, 协作创新能力, 并能够使教师在此过程中提升了自已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与领悟, 达到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实习,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文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要注重“三提高”[J].吉林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版) , 2001 (02) .

[2]王建明, 王淑梅.浅谈提高高校教师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 2000 (S1) .

[3]朱炜.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及其障碍[J].交通高教研究, 2004 (01) .

[4]梁红.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内涵及提高[J].现代大学教育, 2003 (02) .

上一篇:调制推动器下一篇: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