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2024-05-09

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精选十篇)

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患者均我院2009年7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26例, 其中男9例, 女17例, 女:男=1.89:1, 患者的年龄62~84岁, 平均 (74±2.3) 岁。其中骨折部位为左侧14例 (53.8%) , 右侧12例 (46.2%) 。不慎跌倒22例, 交通事故4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手术前, 对患者的全身的情况及其患者的各器官功能都要进行详细的了解, 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包括心、肺、肝、肾功能测定。对于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患者采取措施控制患者的血唐糖, 血压。术前均行患肢皮牵引, 术中备血, 必要时输血[4]。

1.2.2 手术方法

本组全部患者均在腰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取仰卧位于牵引复位床上, 患侧髋部垫枕, 固定骨盆耻骨联合部, 双侧下肢, 患肢略外展中立位, 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 对患者的外展角度进行调整, 并行牵引骨折复位, 大体满意后, 保持患者的牵引状态。铺单要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 取大粗隆顶点向下沿股骨干的纵轴切开约8~10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深筋膜显露股骨近端, 对骨折断端再次适当调整复位, 使其大体对位, 轴线满意, (不完全剥离骨膜, 不强求解剖对位) 放置锁定钢板于股骨外侧大粗隆下方, 克氏针定位满意后, 于钢板近端向股骨头颈内钻孔, 测深度, 拧入相应锁定螺钉, 然后在骨折远端依次拧入锁定螺钉进行相应的固定。对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固定后, 然后将患者的伤口的部位冲洗干净, 然后放置引流管, 然后逐层的对患者的切口进行缝合。

1.2.3 术后处理

手术一周后可以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 比如行行CPM (关节持续被动活动) , 手术3个月后, 指导患者扶单拐, 然后逐渐负重行走。

1.2.4 中药治疗

术后2~3月内, 服用七厘散加减中药每日一剂 (七厘散加减:血竭、儿茶、乳香 (制) 、没药 (制) 、红花、酌加补肝肾, 壮筋骨, 养气血之剂如, 当归, 黄芪, 补骨脂, 骨碎补, 八楞麻, 功劳叶, 地鳖虫, 自然铜, 牛膝, 炮甲, 以上药物酌情加减) 。

1.3 疗效观察

术后随访时间为6~10个月左右, 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仔细的观察患肢关节功能, 并做好记录, 按Harris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分析, 90~10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可。优良率= (优+良) /总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当P<0.05时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随访6~10个月, 本组患者优11例, 占42.31%, 良13例, 占50%, 可2例, 占7.69%, 其中本组的优良率92.31%。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占3.85%, 脑梗1例, 占3.85%, 另外本组全部患者均未发生伤口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3 讨论

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是属于一种髋部骨折, 一般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在全身骨折中所占比例为3%~4%, 中老年人多见[5~6]。伴随社会的老龄化出现, 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发病率也呈现出卒年上升的趋势。老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部一般会出现血运丰富的情况, 因此很多患者骨折后不能愈合, 对患者实施保守牵引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发生髋内翻畸形, 以及因骨折断端范围大, 不稳定故需长期卧床牵引, 骨折方能逐渐愈合, 但是,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 因此, 易产生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肺部感染、褥疮以及泌尿系感染等, 在本组调查发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占3.85%, 脑梗1例, 占3.85%, 另外本组全部患者均未发生伤口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因此, 与保守治疗进行比较, 手术内固定疗效效果比较明显[7~8]。

目前, 临床上研究的重要的课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器材, 从而能使得骨折端的稳定固定, 有助于骨折患者的早日愈合,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9]。对于老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是采取髓外固定还是采取髓内固定的措施,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认为, 对于稳定型骨折则要采取髓外固定;对于不稳定型骨折尤其是逆转子间骨折患者则要采取髓内钉固定。然后, 对于高龄患者来讲, 普遍都存在有骨质疏松的情况, 因此, 对高龄患者采取内固定的选择余地比较小, 固定不可靠, 而股骨近段情况如梨状窝是否完整以及后期松动等均可导致髓内固定难以奏效, 发生成角等[10]。另外, 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断端范围大, 复位及髓内固定仍需切开范围广泛, 且必然剥离面大, 手术创伤稍大, 时间长出血多, 易导致病人术后贫血低蛋白, 免疫力下降, 从而导致术后产生并发症可能性加大。

解剖锁定钢板系统是一种内固定支架接骨, 具有弹性, 并且不要求必须与骨皮质进行紧密的接触, 另外还不直接对骨膜血液供应加压, 复位在牵引床上进行, 对骨折断端适当调整复位, 使其大体对位, 轴线满意, 不完全剥离骨膜, 不强求解剖对位, 故手术创伤小, 能够起到降低患者的骨折部位的血肿的作用, 另外还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骨折愈合的干扰作用, 有助于促进患者的骨折的愈合。锁定钢板力学设计最经典的原则主要是以下四种:一是加压原则、二是中和原则、三是桥接原则、四是结合原则。在本组研究中, 将锁定钢板的加压和中和原则的治疗措施用于老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间骨折中出现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中。在设计钢板的外形的时候是根据股骨近端解剖形态来进行相应的设计的, 因此可以直接采用钢板整复移位的骨折, 减少了塑形这一操作, 因此, 有助于降低软组织的刺激, 固有的解剖形状满足于需要, 使用股骨头颈部锁定螺钉完成动力加压固定以及三点支撑作用从而达到一种稳定的成角固定, 另外还能维持一定的前倾角, 有助于避免加压螺钉在加压过程中形成的压缩反应以及角度丢失。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 对于骨折的间接复位还可以采用拉力螺钉技术来进行, 当然术中对于接骨板选择应保持每侧骨折端应有至少3枚螺钉以上有效固定, 从而提供即时稳定性及坚强性, 也别是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治疗更为适宜。

老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 往往伴有明显骨质疏松, 且体质较差, 饮食往往亦不如青壮年, 骨折的愈合能力差, 中医辨证:肝肾不足, 筋骨失养, 脾胃虚弱, 气血生化不足, 而应用内服药治疗骨折是中医正骨的一个特点。中药接骨丹、接骨散, 多种多样, 但其用药目的和药物作用是一致的。在手术固定后配合内服七厘散加味中药治疗, 有激发骨细胞快速生长功能, 一般是按照祖国医学对骨折修复和治疗原则:活血去瘀消肿, 补肝肾养气血, 壮筋接骨为主, 据我们临床观察, 本组病例骨折大多愈合良好, 未有迟缓愈合或不愈合者。

参考文献

[1] 吴玮杰, 宋世峰.4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 2008;1l (6) :553~555

[2] 肖勇.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 2011;13 (8) :1329~1330

[3] 张华, 邓强.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31 (18) :3608~3609

[4] 靳丹, 郭强, 封琳.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J].山东医药, 2011;51 (50) :3

[5] 杨友刚, 谢荣泽, 周仁江.KU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 (8) :1347~1348

[6] 王虎, 魏思奇, 罗军, 等.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18 (2) :13~15

[7] 吴相桥, 邱雪立, 钟志刚.超长PFNA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长节段粉碎骨折[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 (10) :593-594

[8] 吴飞.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2 8例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刊, 2011;13 (12) :2115~2116

[9] 贺毅, 沙宇, 卢正楷, 等.对侧股骨髁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12;18 (6) :546~548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查房 篇2

各位同事姐妹们,下午好!今天我们就查12床,徐明松,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查房。

基本资料:12床,徐明松,男性,84岁,已婚,工人,文盲,患者因右髋部外伤后疼痛,活动受限1小时,X线检查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初步诊断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既往史:有肺结核病、COPD、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及高血压病史、患者十年前行阑尾切除术;于2014年1月14日19:00入院,平车推入病房,查体:T:36.7℃,P:100次/分,R:20次/分,BP:180/90mmHg。患者神志清楚,入院后处理:给予骨科二级护理,进入右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路径,气垫床,软食(低盐饮食),测血压日三,给予:抗炎、化痰、活血、等相关检查。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肥大。B超:主动脉瓣,三尖瓣轻度返流。血型:B型。生化单示:D-二聚体:63.63ng/m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129.78ng/ml,钙:2.0mmol/L,球蛋白:30.09g/L,钾:3.4mmol/L,尿素:17.2mmol/L,肌酐:122.0umol/L。

手术:患者于2014年1月7日8:30在腰硬联合麻下行右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术,于12:00术毕,返回病房,术中给予,同型红细胞悬液2单位,术后给予,抗炎、化痰、营养、活血、补液等治疗。

下面我就介绍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并请大家补充。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疼痛:与骨折,手术切口有关

护理目标:疼痛的刺激因素被消除或减弱,痛感减轻或消失。给予精神上的安慰。

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感受,给予精神上的安慰。

2、嘱病人听音乐或看电视,分散注意,减轻焦虑与不适。

3、必要时使用镇痛药,注意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效果评价:病人在应用护理措施后疼痛减轻。

二、知识缺乏:与不了解手术和术后的康复相关知识及预后效果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知识,忧虑感减轻。

护理措施

1、稳定患者情绪,对骨折后的症状、注意事项做好解释,向病人及家属介

绍治疗步骤及方法、效果,手术前的准备及术后的注意事项。

2、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的习惯。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床上

抬臀、扩胸及呼吸操锻炼经常督促,指导患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 止外旋、内收。(患肢功能体位:患肢抬高30度,外展15度,膝关节屈曲 20度,踝关节背伸90度,足尖向上。).

3、饮食护理:骨折患者宜高热量和高营养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酸辣、辛辣、保持大便通畅。

效果评价:患者及家属能了解手术前后的相关知识。

三、便秘:与术后需长期卧床及活动过少有关。

护理措施:

1、入院后4天患者未解大便。遵医嘱予开塞露后能自解大便。

2、术后遵医嘱予清洁灌肠和口服液态石蜡油30mg,并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 的习惯,指导患者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及保证每天的入水量。

3、可用手顺结肠走向在脐周顺时针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每晚1-2次,每次15-30分钟也可喝峰蜜水润滑肠道可促进排便。

效果评价:患者术后未发生便秘。

四、躯体移动障碍:与骨折后肢体活动受限、右侧肢体瘫痪有关。

护理目标:在家属协助下能恢复部分活动状态。

护理措施:

1、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

2、卧床时协助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病人肢体功能位,已经使用气垫,每日用温水擦洗全身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发生。

3、截瘫病人要防止下肢萎缩,严密观察肢体受压情况,并予肢体按摩,进

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活动锻炼。

评价:在家人协助下能部分进行躯体活动。

五、生活自理缺限:与发生脑血管意外后右侧肢体肌力较差和术后需卧床休息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卧床其间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

护理措施:

1、给予患者关怀,协助患做好饮食护理和排尿、排便护理。

2、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

3、保持病室及床单元的整洁。

效果评价:患者在旁人的协助下能在床边进行日常的生活自理。六 睡眠型态紊乱:与骨折引起的体位不适及疼痛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进入正常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安静,床单元整洁,改变体位舒适性,尽可能合理性的安排检查、治疗的时间,避免干拢睡眠。

2、指导病人促进睡眠的方法:如睡前喝牛奶、听音乐等。

3、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片。

效果评价:患者睡眠质量有所提高。

七、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未发生压疮。

护理措施:

1、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移动患者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并保

护骨突部。

2、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干燥无碎屑。给予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卫生。

3、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4、评估皮肤受压的危险因素,已建立翻身卡。每班严格交班,查看皮肤受

压情况。效果评价:患者未发生压疮。

八、有高血压危象的危险:与患者曾患有高血压病及骨折后疼痛引起血压升高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未发生高血压危象。

护理措施:

1、遵医嘱监测血压,每日测血压三次。按时给予降压药以维持正常血压。

2、多卧床休息,减少搬动病人,告知病人缓慢改变体位。

3、限制探视,减少不良刺激,防止情绪激动或紧张。

4、告知病人避免用力屏气,保持大便通畅。

5、饮食上予低盐低脂为原则,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食新鲜疏菜和水 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

效果评价:患者未发生高血压危象,血压可控制在正常水平。

九、有肢体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右侧肢体瘫痪有关。护理目标:(1)病人和家属能说发生肢体废用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2)病人不发生足下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3)病人和家属能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护理措施:

1、遵医嘱予用活血化瘀药减轻患肢的症状。

2、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之能配合治疗。

3、与家属共同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在发病第二日应及早进行康复训练,早

期进行轻缓的按摩的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可以伸展处于挛缩状态的瘫

痪肌肉。

4、被动功能锻炼:应缓慢而柔和,有节律性,避免做冲击性动作,应尽量

不引起病人明显的疼痛,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

5、保持患肢功能体位。

6、主动功能锻炼:当患者的肌力已恢复时,应积极做主动运动。不能下床 的患者,自已要外展肩关节,同时要做曲屈和伸展肘关节、腕关节,握

拳和伸掌动作,下肢要坚持做外展和内旋动作,每次10分钟,每日两二

次。2-3周后开始床上坐立训练然后再站立行走,须有旁人帮助下练习站

立,慢慢过渡到自已站立。效果评价:患者肢体瘫痪有所减轻。

十、潜在并发症:(1)伤口感染(2)泌尿系感染(3)肺炎(4)深静脉血栓

护理目标:患者未发生伤口、泌尿系的感染和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

1、术前可进食高蛋白、高维素的食物,以利于组织修复,增强抵抗力。

2、术中和术后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术中减少人员的流动。

3、术后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干净,防止血源性感染,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渗

血情况,切口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观察患者体温的变

化。

4、保持尿管引流装置的密闭状态,妥善固定好导尿管,保持尿管通畅,尿

管及尿袋不可高于耻骨水平,尿管应从两腿之间通过而不可从身上跨过,防止逆行感染。

5、翻身前先夹闭尿管后再翻身,以防尿液逆流。

6、同时保持会阴部清洁,可每日给予擦洗一次。

7、定时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防泌尿系感

染和结石形成。

8、鼓励患者多饮水以稀释痰液有利于自行咳出并协助翻身拍背、嘱病人做

深呼吸和自主咳嗽、咳嗽痰预防肺部感染。

9、术后每日遵医嘱予抗血栓药物低分子肝素钠4250IU皮下注射,密切观察

患肢末端的血运、活动、感觉情况。

10、并观察患肢的疼痛、水肿、及皮肤的温度,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1、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及功能锻炼的方法:尽量伸直膝关节,背伸踝关节,用力绷紧大脚部肌肉,持续5-10秒后放松,如此反复进行,每天3-4次,每次50-60个,每次10-15分钟。在一般情况下,可在CPM机辅助下进行

无痛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可防止血栓形成。

效果评价:患者未发生伤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坠积性肺炎和深静脉血栓。

十一、焦虑:与担心疾病愈后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焦虑有所减轻,表现在生理上、心理上的舒适感有所增加。

护理措施:

1、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理解、同情病人的感受,与病人一起分析焦虑产 生的原因及不适,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的因素。

2、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如手术、治疗效果、疾病预后等)给予明确、有效和积极 的信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3、向病人婉言说明焦虑对身心健康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4、帮助并指导病人及家属应用松弛疗法如按摩、听音乐等。

5、对病人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效果评价:护理措施适合病人个体,病人焦虑减轻。【健康指导】

1.少食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宜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 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暴饮

暴食,饭后忌剧烈活动.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交待病人三不要二要。三不:不

盘腿、不侧身、不负重。二要:要练习膝关节活动、要练习髋关节伸屈活动。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习惯,腹部按摩等方法保持大便通畅,无效者可 5.适当予以口服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

5.坚持饮食治疗,补充足够水分,保持大便通畅,按时服用降压药,保证足够睡眠。

 6.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品。

7.保持心情愉悦,每天进行适量体育锻炼。

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篇3

【摘要】目的:评价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效果,为PFNA内固定治疗的普及与推动奠定临床基础?方法:以我院6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回顾分析治疗过程,使用Harris评分就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在30-250ml,平均44.7±17.5ml?手术时间20-55min,平均25.7±12.4min?患者愈合时间为1~3月,平均(1.5±0.8)月,均为一期愈合?未发现骨不连?骨延迟愈合?髋内翻?断钉?患肢短缩?深静脉血栓?肿胀以及股骨头被螺旋刀片切割等不良反应?按照Harris评分判断疗效,优有44例,良18例,可5例,无差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54%(62/67)?結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患者功能恢复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骨折;股骨粗隆下骨折;PFNA内固定治疗;疗效观察

相比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治疗具有较大难度,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被推广应用于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其设计对骨质疏松患者尤为适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且内置物一般不需取出,为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内固定失效[1]?我院近年来通过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取得了较好效果,为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共67例,其中:男45例,女22例?年龄19-73岁,平均46.7±10.5岁?骨折原因:车祸伤29例,摔伤31例,高处坠落?重物砸伤7例?合并症:冠心病6例,糖尿病13例,高血压7例,其他3例?按照Fielding分型,I型?Ⅱ型和Ⅲ型分别有45?18和4例?患者入院后,均及时行胫骨结节牵引制动?根据患者伤情与合并症治疗情况,在伤后3-10d安排手术?

1.2 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采取椎管内麻醉,然后垫腋垫?腰托固定体位?沿股骨纵轴从股骨大粗隆顶点约3.5cm处作一切口,切口长在2cm左右,接着逐层切开,牵开臀中肌,找到大粗隆顶点?然后在髋关节正位上寻找到合适的位置后,置入导针进行髓腔内?使用工作套管保护,并扩大粗隆处入口,并置入适合的PFNA主钉,利用置入的主钉,并在助手的帮助下,完成骨折端髓内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并根据观察结果调整主钉深度,让螺旋刀片能位于最理想的位置?接着在瞄准器的帮助下,置入螺旋刀片导针?助手帮助维持患者体位,并使用C型臂X线机观察患者,确认导针在合适的位置?

1.3 随访

患者随访6月-18月,平均随访10.7±3.5月?随访了解患者骨折愈合?是否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并进行健康指导?术后第一天开始,予软枕横垫于患肢腘窝下,指导患者自主伸直膝关节,抬高下肢(距床面10cm以上),保持5~10秒钟,慢慢放下,重复练习,每组10次,每天5-10组;必要时由护士协助或指导家属,抓住患趾往上提,主动与被动相结合进行患侧直腿抬高练习?

1.4 疗效评定

使用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Harris评分满分100分,分为疼痛?功能和活动范围三个项目?根据Harris评分结果,将疗效分为优?良?可和差?其中:得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得分在80-89分,为良;得分在70-79分,为可,得分低于70分,为差?优?良例数与总例数的百分比为优良率?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在30-250ml,平均44.7±17.5ml?手术时间20-55min,平均25.7±12.4min?患者愈合时间为1月~3月,平均(1.5±0.8)月,均为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18月,平均10.7±3.5月?随访中未发现骨不连?骨延迟愈合?髋内翻?断钉?患肢短缩?深静脉血栓?肿胀以及股骨头被螺旋刀片切割等不良并发症?按照Harris评分判断疗效,优有44例,良18例,可5例,无差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54%(62/67)?疗效结果见表1?3 讨论

传统治疗股骨下骨折主要采用髓外固定,其中DHS是常用的髓外固定方法?但是,该方法的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髓内固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方法,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较少,提升了抗疲劳强度,手术创伤较小,在临床中的疗效逐步为学者们所肯定和承认?PFNA是根据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改良而来的一种髓内固定方法?较之PFN采取2枚螺钉固定,PFNA使用螺旋刀片予以取代?该刀片可以起到对骨质填压的作用,具有抗旋转和稳定支撑的作用?在内固定中,也只需要打入1枚刀片,操作更简单?在主钉的设计上,采取了空心设计?整体来看,螺旋刀片是PFNA最具有创新的设计?该设计让治疗避免了扩髓的烦恼,增加了稳定性,可以有效抗旋转,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低?

C型臂X线机作为治疗骨折的重要辅助仪器,运用好X线机对于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具有突出的意义?在拍摄前后位时,要保持X线机球管在水平位上;拍摄股骨头颈侧位则要保持球管与躯干呈60°,这样一个角度可以更为直观便捷的观察导针,确保导针不会因为体位变化发生变形?丢失等?在C型臂X线机的辅助下,确定导针位置合适后,立即进行扩口,然后拔除导针,并完成PFNA主钉的插入,并完成骨折的复位?

总之,PFNA内固定作为PFN的改进型,具有诸多的优越性,尤其是螺旋刀片的独创性设计,方便了操作,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患者恢复时间,让患者下地负重行走时间提前,并且可以较好的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

参考文献

[1] 臧剑,姚正凯.锁定板与动力髁螺钉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7):112-113

[2] 林凤飞,郑明,林朝晖,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10):923-924

[3] 陈建军,王顺军,石军,等.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6):554-555

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4 例, 男42 例, 女22 例;年龄25~68 岁, 平均48.1 岁。均为新鲜骨折。致伤原因:车祸伤42 例, 高处坠落伤15 例, 跌伤7 例。按Seinsheimer分类法, Ⅱ型5 例, Ⅲ型24 例, Ⅳ型29 例, Ⅴ型6 例。28 例采用AO型动力髁螺钉系统, 36 例采用国产动力髁螺钉系统, 钉板角度为95°。

1.2 术前准备

术前均予以患肢股骨髁上骨牵引3~6 d以缓解肿痛, 并进行床头C型臂X线机摄片, 适当调整牵引。术前保证充分的牵引有利于术中顺利复位并减小手术损伤, 期间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及配血。

1.3 治疗方法

硬膜外麻醉后平卧于骨科牵引床上, 患髋部稍垫高, 外展20°牵引下先骨折复位, C型臂X线机透视下见复位满意后保持牵引。常规消毒铺巾, 取大转子下外侧切口, 切开阔筋膜及股外侧肌, 显露大转子及股骨上段。取大转子顶点下2~3 cm为导针进针点。将导针与股骨颈前倾角平行打入, 经股骨矩和股骨头下半部, 针尖距股骨头软骨下1~2 cm。测量导针在骨中长度后依次扩孔、丝攻。根据测得长度减去5 mm长度的粗螺纹钉拧入, 螺钉应恰经Ward三角。拔出导针, 95°套筒钢板套入, 紧贴骨皮质用螺钉固定, 有小粗隆骨折块可用钢板最上方螺钉固定恢复内侧的支持, 必要时植骨, 安装尾钉。冲洗后留置引流管, 缝合包扎。术后1 d即开始等长肌力收缩练习, 1周后床上髋膝功能活动, 5~8周扶拐行走并逐步负重, 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

1.4 结果

本组64 例患者均获得9~36个月随访, 平均17个月。随访指标为骨愈合程度、颈干角、髋关节活动度等, 无切口感染、钢板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 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 平均4.7个月。2 例患者有轻度髋内翻, 较健侧短缩均小于2 cm。根据HSS髋关节评分法评定功能, 优47 例, 良17 例。

2 讨论

股骨粗隆下骨折是指位于小粗隆下缘以远5 cm区域内的骨折, 占髋部骨折10%~34%。老年人骨折可由低能量损伤造成, 如跌倒等, 而车祸等高能量损伤也常见于青壮年, 因此年龄具有双重分布的特性[1]。该部位为股骨颈与股骨干的交接受力点, 内外侧应力极不均衡;骨折多为长节段粉碎性, 波及小粗隆, 形成内侧壁骨缺损的不稳定骨折;该部为粗隆下方缩窄部分, 属于皮质骨区域, 断端接触面少;骨折近端受髂腰肌、臀肌、外旋肌群作用, 远端受内收肌的强大作用, 骨折移位明显, 复位后应力持续存在。以上特点使骨折对内固定的机械性和力学应用要求很高, 如何合理的选择内固定是长期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2]。

对于该部位的内固定选择, 除了恢复对位对线的基本要求和对抗肌肉的持续张力外, 更重要的是要能对抗该部位特殊的不均衡应力, 尤其对骨折近端内侧要有足够强大的支撑力。同时, 提供足够支撑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恢复或重建包括小粗隆的内侧壁, 因为只有在骨缺损被修复, 骨结构完整性获得基本恢复, 内固定才能获得最大的稳定性[3]。内侧骨皮质重建后可避免应力集中, 促进骨折愈合, 很大程度上减少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率[4]。

如使用动力髋螺钉固定, 虽然能提供一定强度的内侧支撑力, 但是由于螺钉与钢板角度过大, 进针点恰位于较低的骨折区域, 螺钉的滑动加压作用反而成为近端向内侧移位的原因[5]。而近端仅有1枚动力髋螺钉固定, 难以控制近端粗隆部受肌肉牵拉产生强大的扭转力, 更易发生切割、旋转、内翻等移位。此外, 螺钉与钢板夹角的区域正是内侧壁骨缺损位置, 因此不能直接将内侧骨皮质重建纳入钉板结构内, 从而影响整体稳定性, 目前已经较少使用。采用解剖型钢板固定能够较好的复位并重建内侧壁, 但是固定强度有限。笔者曾使用LISS-DF倒置固定, 其牢固的锁定系统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 但是由于近端骨质较为稀疏, 锁定钉螺纹较浅, 与骨质铆合力差, 难以对抗外侧张应力而易拔出, 部分患者仍出现不同程度髋内翻畸形。至于以往使用的鹅头钉、髓内针、Ender钉以及Gamma钉等均存在不同的问题, 目前已很少使用。

AO组织推荐对于股骨粗隆下骨折可使用内锁式髓内针、DCS治疗, 而使用内锁式髓内针要求骨折线最近端必须位于粗隆下2 cm, 并且大粗隆无劈裂, 因此使用范围有限。我们采用DCS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其优点在于, a) 适用范围广。由于主要应用其钉板部位固定, 钢板完全越过骨折线, DCS进针点不受影响, 因此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粗隆下骨折;b) 结构稳定, 固定可靠。DCS与钢板结合牢靠, 形成牢固的钉板结构, 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钉刃“U”型剖面, 在股骨颈内具有良好的把持力, 并且近端还可供至少1枚螺钉辅助固定, 更加有效的稳定骨折;c) 力学应用合理。由于DCS从较高的大粗隆顶点进针, 固定于股骨颈, 与钢板成三角化固定, 在外侧形成张力带固定, 内侧DCS支撑, 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并且由于钉板夹角小, 近端普通螺钉可辅助固定, 有效的分散应力, 防止出现旋转、切割、内翻等并发症。同时内侧壁位于普通螺钉固定范围内, 可有效地进行修复。d) 操作方便, 安全性高。在透视下准确植入DCS一般并不困难, 钢板贴服较好, 进针点高, 不易出现大粗隆劈裂, 近端普通螺钉可直接对内侧壁进行固定。因此, DCS应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首选材料之一。

摘要:目的总结使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 对6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936个月, 平均17个月, 均骨性愈合, 无钢板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2例出现轻度髋内翻。根据HSS髋关节评分法评定功能, 优47例, 良17例。结论动力髁螺钉特别适用于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 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关键词:股骨粗隆下骨折,内固定,动力髁螺钉

参考文献

[1]陈学明, 周忠.动力髁螺钉治疗极不稳定型股骨粗隆下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 2004, 6 (6) :416-417.

[2]师玉瑾.动力髁螺钉在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 2004, 10 (6) :541-542.

[3]王建辉, 刘长贵, 刘瑞波.PFN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 19 (11) :739.

[4]方大标, 王秋根.95°DCS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 (8) :518-519.

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篇5

方法:选择2006—2010年46例应用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按AO分类,A1.1型7例,A1.2型6例,A1.3型6例,A2.1型4例,A2.2型8例,A2.3型3例,A3.1型6例,A3.2型3例,A3.3型3例。

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有3例死于其他系统疾病,余43例全部骨性愈合。

结论: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稳等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l femoral fracture IFF)又叫转之间骨折,是指髋关节囊线以外到小粗隆下方区域的骨折【1】,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IFF发病率逐年上升,若治疗不当,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现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我科从2006—2010年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46例,均取得良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6例,其中男性25例,女21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69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按AO分类:A1.1型7例,A1.2型6例,A1.3型6例,A2.1型4例,A2.2型8例,A2.3型3例,A3.1型6例,A3.2型3例,A3.3型3例。致伤原因:跌伤31例,交通事故伤9例,砸伤、坠落伤等6例,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3例,脑梗塞2例,X线检查提示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1.2术前处理:①常规检查了解各大脏器功能,②给与骨牵引,③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3手术方法:

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于牵引床上取仰卧位,C型臂X光机透视下闭合复位,消毒铺单,由大转子顶点向近侧做5—7cm直切口,钝性分离肌肉层,显露梨状窝,用菱形锥开孔,导针钻入观察正确后扩髓,选用合适的髓内钉插入,透视下见复位满意后利用导向器安放髋部螺钉及防旋针,远端安放锁钉。

1.4术后处理:

术后1天可取半坐位,第2天即开始踝关节主动活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3天后可屈伸髋、膝关节。1个月后扶拐下地不负重活动,定期复查X光片,依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负重练习。

2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个月,有3例死于其他系统疾病,余43例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周,3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经换药、抗感染治疗后3周伤口愈合。按黄公怡【2】标准髋关节功能评价,优39例,良2例,中2例,差0例,总的优良率为95.3%,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髋内翻畸形,无内固定物断裂。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最常见的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长期卧床易引起较多并发症【3】据统计,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死率,保守治疗比手术治疗高4.5倍【4】。手术治疗的优势在于早期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所致原有疾病加剧及并发症的出现。所以在无严重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尽早手术的觀点已被大多数人接受。手术方式主要有切开或闭合复位,应用钉—板系统或髓内钉系统内固定,也有使用外固定系统治疗的。

钉—板系统对稳定的粗隆间骨折(A1型,A2.1型)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而对于A2.3型和A3型骨折,难以牢稳固定,术中骨膜损伤大,剥离广泛,破坏血供,易引起骨折块缺血坏死,钢板下由于应力遮挡易致骨质疏松,对老年患者易造成股骨距塌陷、股骨颈缩短、髋内翻。

髓内钉固定系统,其承受应力的轴心比钉—板系统向内移,抗疲劳能力增大,尤适用于粉碎性骨折,稳定性也较钉—板系统更高。只要近端两枚螺钉放置位置正确,其稳定性可以满足患者早期主动活动和部分负重需求。

FNA是对Gamma钉的改良,内外向6°解剖型夹角设计,利于髓内钉顺利插入股骨近端髓腔,股骨头内增加了防旋螺钉较传统的Gamma钉能更有效的控制头 颈部的旋转,股骨颈内双钉承载抗疲劳能力增大,远端锁定孔以远有约5mm长的过度部分,其作用是分散在髓内钉与骨交界处的应力集中,避免股骨干骨折的发生,是目前治疗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常合并有慢性内科疾病,身体耐受性差。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生理机能及控制合并疾病是手术成功的前提【5】,术前良好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中正确的进针点很重要,错误的进针点可导致近端骨折块的倾斜移位,扩髓时应行无压力扩髓,并注意方向,应将主钉推入髓腔,而不是插入困难需敲击打入。

虽然PFN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股骨颈较短及较细的患者,在其中平行插入两枚螺钉有一定的难处,这样易使花在复位调整上的手术时间延长,且导致两根螺钉间的骨质易退化并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危险,但本组病例未出现。

通过PFN的临床应用,我们认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技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仍是具有明显优势的【6】,尤其是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俞强,林欣。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J】。河北医学,2004,10(4):376—378.

2黄公怡,王福权。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84,4(6):349—353

3MullerM E,AllgowerM,SchneiderR,etal.骨科内固定【M】.荣国威,翟桂华,刘沂,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98

4鲁英,罗先正。20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1:6(1):7—8.

5曹立鹤,贺东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 : (6):585--586

6王韬,沈继。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03例分析【J】

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患者中,男24例,女4例;年龄25~56岁。骨折按Evans标准分类法,Ⅰ型6例,Ⅱ型18例,Ⅲ型4例。受伤原因:跌伤20例,车祸3例,高空坠落5例。

1.2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置于托马斯架上予以胫骨结节牵引1周左右,积极治疗全身疾病,血糖控制在<8 mmol/L。并存症多而且症状重的患者,应请内科会诊,必要时请麻醉科医师参加。

1.3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侧臀部垫高20°~30°,手触摸大粗隆顶点后,以其下约2 cm为起点作髌外侧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约10 cm,纵行切开股外侧肌后暴露粗隆下段,此时股骨颈上部有臀中肌、臀小肌及阔筋膜张肌,可用手指或骨膜剥离器将其与关节囊分离,后侧有梨状肌、闭孔内肌及股方肌等外旋肌,内侧有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等,可用同样方法予以分离,这样基本将股骨颈周围以“手指感觉下”暴露,无需切开关节囊、周围肌肉。牵引患肢,同时内旋、外展使骨折端复位,目视并以无菌绷带测量下肢长度与健侧等长,以大持骨钳复位,嘱助手维持固定,再扪及腹股沟处动脉搏动以确定血管位置。将一枚克氏针沿股骨颈方向平置于大粗隆顶点下方约4 cm处,略偏后放置定位器打入导针,导针应基本与定位克氏针平行,维持前倾角将导针平行打入,用手指检查以确保针在股骨颈内未穿出关节囊,根据术前X线片测量股骨颈长度保留导针在股骨颈内长度。取出定位器,将三联扩孔器在粗隆部开口钻孔扩槽,以血管钳探查周围骨质,确保未穿出股骨颈,测量长度后攻丝,拧入合适长度的DHS螺钉(一般钉头部距股骨头软骨面1.0~2.0 cm较为理想,但根据骨折形态,粗螺纹钉置于股骨颈正中稍下方,钉头部距股骨头关节面2.5 cm亦不影响效果),置入钢板,拧入螺丝钉及加压螺丝钉加压,若合并有小粗隆骨折,可拧入拉力螺丝钉固定,检查骨折部固定稳定,活动髋关节再次确认DHS螺钉未穿出股骨头关节面后冲洗缝合。术后一般予皮肤牵引一周,期间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2 d后床上行髋、膝屈、伸活动,4~6周后扶拐下地负重行走,3个月后X线检查骨痂生长满意后渐去拐行走。

1.4 疗效评分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痊愈: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无跛行疼痛,能恢复走、下蹲及劳动;好转:骨折线模糊,对位尚满意,髋内翻在25°以内,短缩在2 cm以内,轻度跛行及下蹲受限,能参加一定劳动及自理生活;未愈:髋内翻在25°以上,患肢短缩在2 cm以上,或骨折不愈合,伤肢不能负重[2]。

2 结果

本组患者优良率为100%,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左右,无髋内翻及下肢短缩、跛行,未出现螺丝钉穿出股骨头和股骨颈现象,但出现外旋畸形2例。

3 讨论

DHS手术最大的优点是闭合整复内固定,由于采用闭合复位,手术不显露骨折端,对局部的软组织无剥离,复位后有利于骨折端的稳定及愈合,使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使一个复杂的开放手术变为一个简单的手术。在设计上,DHS符合股骨上段的生物力学特点,性能坚固,可以有效地控制弯曲和旋转,在骨端吸收、压缩的同时仍能起到加压及牢固的内固定作用,应为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的内固定方法[3]。拉力钉螺纹粗大,把持力强,钉板间滑动功能,使股骨颈部与股骨干部固定为一体,保持良好的颈干角,在人体负重时其滑动作用有效地增加了骨折端的刺激,有利于骨的愈合及塑形。

老年人活动量减少、新陈代谢减退、内分泌改变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质脆性增差、反应较迟钝等,往往轻微的外力如跌扑、碰撞,易致粗隆间骨折或股骨颈骨折。本组年龄50岁组者以跌倒致伤,年青人则更多是由于遭受强大外力如坠落所致。临床上本病治疗方法很多尚存在较大的分歧,传统保守治疗的缺点是床时间长,不能早期活动,住院

输尿管镜技术在急性输尿管梗阻的运用

潘卫兵,陈雪松,金岩,谢礼仁,张权

(深圳市坪山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深圳518118)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技术在急性输尿管梗阻中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对68例经尿道输尿管镜术(URS)诊治急性输尿管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成功解除急性梗阻66例,有效率为97.1%。结石性梗阻58例,置双J引流管57例,取石碎石45例,1例置管碎石失败改开放手术;非结石性梗阻10例,根据情况取活检2例,放置双J引流管9例,1例置管失败改血液透析。结论:输尿管镜技术的急诊运用能快速、高效、安全地解除梗阻,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

[关键词]输尿管镜;输尿管梗阻;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a)-223-02

Treatment of ureteroscope in acute ureteral obstruction

(Department of Urology,Pingshan People&apos;s Hospital,Shenzhen 518118,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ureterosc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ureteral obstruction.Methods:Retrospectively summarize the clinical data of 68 patients with acute ureteral obstruction treated with ureteroscoscope.Results:Successfully relieved the acute obstruction in 66 cases,and cured rate was 97.1%.Obstruction caused by calculus in 58 cases,57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double J conduit enclosed,45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transurethral ureteroscopic ballast lithotrity,1 case was treated with operation after unsuccessful lithotrity.Obstruction caused by none calculus in 10 cases,2 cases checked by biopsy,9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double J conduit enclosed,1 case was treated with hemodialysis after conduit enclosed unsuccessfully.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ureteroscoscope can relieve the acute obstruction fleetly,effectively,safely,and safeguard the renal function.

[Key words]Ureteroscoscope;Ureteral obstruction;Diagnosis;Treatment

2005年6月~2008年5月,我院应用经尿道输尿管镜术(URS)诊治急性输尿管梗阻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68例中,男性44例,女性24例;年龄17~56岁,

时间长,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生活护理、经费上的负担。同时长期卧床也容易带来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患肢深静脉栓塞、泌尿系感染、压疮等。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体质虚弱、有多种手术及麻醉禁忌的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很多,有重建钉、Gamma钉、鹅头钉、角状多枚斯针等手术治疗,它能避免牵引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其中DHS钉是目前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之一,效果满意。DHS具有滑动加压等特点,它由固定钉与一带柄的套筒两部分组成,保证了颈干角,在肢体负重状态下,为骨折患肢早期活动提供有利条件,避免了髋内翻是其特点之一;其次,是能将股骨头所承受的压力均分至股骨上段坚实的骨皮质部,足以支撑人体负重(该钉的抗弯强度为280 kg)[4];另一特点是上端的芯可在DHS螺钉的槽内滑动,术后可嵌插,有利于骨折愈合。DHS钉的坚强内固定作用在骨折端吸收、压缩的同时,仍能起到固定作用。因此,年轻患者术后可以早期下地活动。本组病例患者早期为扶拐部分负重,然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改患髋全部负担体重,但对平均42岁。结石致双侧输尿管急性梗阻8例,其中3例伴有少尿、无尿及不同程度氮质血症;单侧梗阻50例,其中,单纯性结石致输尿管中下段梗阻42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石街”形成6例,孤立肾输尿管结石梗阻2例,其中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输尿管狭窄4例,泌尿系外肿瘤2例,肾结核对侧肾积水2例,输尿管息肉、凝血块致输尿

于老年患者及粉碎者当延长负重时间。

本术式优点为不用C臂X线机和术中拍片,简化操作,缩短手术时间,一般在1 h左右。故可在无C臂X线机医院开展,减轻患者转院及到大医院手术的费用负担。但本术式也有一定的缺点,需要术者对解剖非常熟悉,另外,严格上说要求螺丝钉在正位上略偏头下1/3,在侧位略偏头的后部,本例中大部分在股骨颈中部,有2例偏上,偏前有1例,体会是定位开孔时总担心太偏下会穿出股骨颈。

摘要:目的:介绍无C臂X光机条件下DHS(又名加压滑动鹅头钉)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方法:直视下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结果:本组患者优良率为100%,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左右,无髋内翻及下肢短缩、跛行,未出现螺丝钉穿出股骨头和股骨颈现象。结论:直视下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

关键词:直视,DHS,股骨粗隆,骨折

参考文献

[1]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08.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77-678.

[3]周忠,徐皓,林建华.AO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长节段粉碎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4,7:75-77.

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确诊为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42例, 全部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男28例, 女14例, 年龄34~67岁, 平均年龄54岁。其中跌落致伤30例 (71.43%) , 车祸致伤7例 (16.67%) , 碰撞致伤5例 (11.90%) 。按照Seinshermer分型II A型2例 (4.76%) , II B型3例 (7.14%) , II C型9例 (21.43%) , III A型7例 (16.67%) , III B型2例 (4.76%) , IV型6例 (14.29%) , V型13例 (30.95%) 。全部患者在治疗之前均可以正常行走或是拄拐行走, 住院时间3~10d, 手术时间为住院后3~6d。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进行全身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其他内科医生意见制定治疗方案。42例患者全部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手术使用仰卧位, 将患者骨折部位垫高, 使用硬膜外麻醉方法进行麻醉, 从患者大腿外侧股骨大粗隆尖向下切口, 暴露股骨大粗隆和骨折部位。通过牵引方式将骨折部位复位, 较大的骨折块可使用钢丝或者拉力螺丝先行固定, 待全部骨折部位都复位之后, 将钢板紧贴股骨大粗隆和股骨干外侧, 使钢板头部覆盖大粗隆, 然后用3枚克氏针将钢板头部先行固定, 通过钢板固定孔依次打孔, 然后选择3枚长度合适的松质骨螺丝进行固定。按照同样的方法对其他部位进行固定。待钢板完全固定后, 清洗创口, 放置引流管引流, 关闭创口。

1.3 术后处理

手术完成后使用抗生素3~5d, 24h后拔除引流管, 防止创口感染和并发症。术后2d应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术后2周指导患者拄拐非负重行走, 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过渡为负重行走。

1.4 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参照董纪元等[4]的髋关节疗效标准。优:骨折部位全部愈合, 髋关节活动无影响。良:骨折部位愈合, 髋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但是会偶有疼痛。可:骨折部位愈合, 有轻度髋内翻, 髋关节活动受限, 有时疼痛。差:骨折部位未愈合或者畸形愈合, 髋部疼痛感较强, 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

2 结果

对42例患者全部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6~36个月。根据患者创口愈合情况、钢板固定情况以及髋关节活动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显示42例患者效果“优”27例, 占总病例数的64.29%;效果“良”11例, 占26.19%;效果“可”3例, 占7.14%;效果“差”1例, 占2.38%。总体优良率达到了90.48%。且对不同骨折类型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 车祸致伤患者治疗效果较差, 结果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股骨粗隆下骨折是髋骨骨折的一种常见类型, 由于其骨折所处部位和骨折部位受力情况的特殊性, 股骨粗隆下骨折多为不稳定性骨折[1]。传统的非手术保守治疗方法治愈率较低, 且治疗时间较长,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可能会造成肺炎、尿路感染和血栓等并发症发生[5]。手术治疗方案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 选择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作为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内植物材料。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是根据股骨近端形态制作的, 充分考虑了该部位的生物受力情况, 且与股骨近端形态较为匹配, 为较为严重的粉碎性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复位提供了较为简单的方法[3,6]。解剖型钢板一经固定后较为牢固, 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早期锻炼活动造成钢板松动和脱落等现象发生。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时要注意尽量保证股骨近端骨骼的完整, 防止由于骨骼缺损造成钢板受力在螺丝处过于集中, 造成螺丝松动并最终导致内固定失败。因此在手术过程中股骨近端如果有缺损, 则要取患者自体髋骨进行移植补全[6]。手术完成后根据患者骨折部位恢复情况和钢板内固定情况制定活动计划, 适当的进行恢复功能训练。

本组42例患者经解剖型钢板进行内固定后27例患者的效果达到“优”, 占到总病例数的64.29%, 总共有38例患者治疗效果达到优良, 整体优良率达到了90.48%, 总体治疗效果较好。只有1例出现了螺丝松动的情况, 没有出现螺丝脱落和钢板折弯、断裂的情况。同时研究发现治疗效果为“可”和“差”的患者多为车祸致伤, 这可能是因为车祸导致患者骨折部位情况更加复杂, 骨折粉碎程度较高从而导致手术难度提高, 恢复需要时间更长造成病程可变性增大造成的。

总体上来看, 利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手术方法较为简单可行, 手术较为安全可靠, 同时较为可靠的固定方式也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恢复锻炼, 加快了患者康复速度, 是一种较为理想可靠的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在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的42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患者创口愈合情况、钢板固定情况以及髋关节活动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42例患者效果“优”27例 (64.29%) , 效果“良”11例 (26.19%) , 效果“可”3例 (7.14%) , 效果“差”1例 (2.38%) , 总体优良率达到了90.48%。结论 利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手术方法较为简单可行, 手术较为安全可靠, 同时可靠的固定方式也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恢复锻炼, 加快了患者康复速度,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解剖型钢板,股骨粗隆下骨折,内固定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719.

[2]莫新发, 卓新明, 刘先银.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性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4, 12 (8) :596-598.

[3]肖湘, 张铁良.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 2006, 26 (3) :187-190.

[4]董纪元, 李国宏, 胡永成, 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 2000, 20 (8) :476-479.

[5]吕平成, 杜小云, 张金海, 等.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7) :130-131.

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篇8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 例, 男26 例, 女11 例;年龄19~82 岁, 交通事故伤14 例, 建筑施工伤6 例, 高处坠落伤5 例, 跌伤12 例。37 例均为闭合伤, 其中17 例为多发伤, 9 例多发骨折。其中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19 例, 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15 例, 股骨粗隆间合并粗隆下粉碎性骨折3 例。合并高血压7 例, 糖尿病3 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术前均行2~4 d骨或皮肤牵引治疗, 手术前1 d加重牵引重量。股骨髁上骨牵引7 例, 胫骨结节骨牵引24 例, 患肢皮牵引6 例, 大多数骨折移位可望明显改善, 伤后3~5 d行手术治疗, 平均4 d。

1.2.1 术前准备

选用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多发伤应用全麻。患者仰卧位, 臀部稍垫高。

1.2.2 手术入路

在骨折远近端根据钢板长度分别作纵向切口, 近端切口正常起自大转子外侧长约7~11 cm的弧形切口, 切开阔筋膜及股外侧肌, 显露大转子, 并用手指顺肌间隙探查股骨颈的方向。

1.2.3 复位

在C型臂X线机透视监视下牵引复位, 纠正前、后、上、下移位, 并恢复颈干角及前倾角。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于大转子下2~3 cm用2枚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 注意克氏针的位置应不影响钢板的置入。通过复位、固定及C型臂X线机透视证实正侧位位置满意。

1.2.4 钢板置入

钢板顺切口置入, 紧贴骨面, 经骨膜外隧道横跨骨折端, 于股骨远端另做小切口, 确定钢板远端位于股骨中央。透视下验证骨折复位及钢板置放位置满意, 以2枚克氏针通过钢板两端固定孔临时固定。于骨折近端拧入3~5枚自攻自钻型锁定螺钉, 使粗隆部螺钉呈多角度分布。骨折远端螺钉数量视情况决定。粗隆间骨折至少3枚螺钉 (不少于4层皮质) , 粗隆下骨折至少需要4~5枚自攻自钻型锁定螺钉。活动髋关节无障碍、骨折部位无异常活动后, 冲洗创口, 逐层关闭切口, 放置引流管。

1.2.5 术后处理

本组病例均留置负压引流, 于术后48~72 h引流量少于15 mL后拔除引流管, 术后足部穿防旋鞋, 或小重量 (2~3 kg) 皮肤牵引, 维持患肢外展20°中立位。术后常规静滴抗生素3~5 d。术后无疼痛反应后即可在床上锻炼股四头肌功能, 2~3 d可行髋关节功能锻炼, 术后4~8周可扶拐下地活动。

1.3 临床随访

采用门诊定期预约随访的方法, 术前、术后当天、术后6周、术后12周、术后半年分别摄X线片对比, 外观与健侧对比测量患肢成角、旋转和短缩情况。对照测试髋关节, 按Sanders评分标准[1]评价功能, 分为优、良、差。总体疗效以手术切口大小、手术耗时、术中输血、术后伤口愈合、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评定疗效。骨折愈合以临床症状以及X线表现为评定指标, 临床表现骨折端完全负重无痛, 局部无叩压痛, X线表现骨折线消失判定为临床愈合。

2 结果

本组37 例手术切口远端长为4.0~7.0 cm, 平均5.0 cm, 近端7.0~11.0 cm, 平均9.0 cm, 少数骨折粉碎移位、嵌插复位困难的患者, 延长手术切口, 部分暴露骨折端;手术时间45~120 min, 平均60 min;出血150~300 mL, 平均180 mL, 术中均无输血;伤口全部一期愈合;住院天数为7~15 d, 平均12 d。全部病例随访4~22个月, 平均8.8个月, 骨折于3~6个月骨性愈合, 平均3.6个月。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1]评分, 优 (50~60分) 28 例, 良 (45~54分) 7 例, 差 (35~44分) 2 例, 其中1 例因再次外伤引起股骨颈骨折, 1 例发生髋内翻畸形, 外观无明显畸形, 优良率为94.59% (35/37) 。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 其发病存在两个高峰, 即1/3为高能损伤的年轻患者, 2/3为低能损伤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2]。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占到全部骨折的3%~4%[3], 占髋部骨折的35.7%[4];股骨粗隆下骨折占髋部骨折的10%~15%[5]。近年来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及交通发达, 该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于该病手术治疗常规内固定物有动力髋螺钉 (dynamic hip screw, DHS) 、股骨近端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PFN) 、动力髁螺钉 (dynamic condyle screw, DCS) 、Gamma钉、AO角状钢板、Ender钉内固定等。然而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暴露范围大, 出血多, 手术时间长, 手术风险大, 特别是高龄骨折, 往往合并较为严重的内科疾病, 不能耐受创伤较大的手术。而且对于粉碎性骨折, 传统的DHS、DCS抗旋转能力不够, 另外DHS、DCS固定在股骨头受力时, 如有内侧皮质骨不完整, 负荷传导将过多通过股骨颈及股骨转子外侧骨皮质, 对紧贴大转子外侧骨皮质的钢板有拔出的分力, 降低固定效果。在骨折尚未愈合前负重, 易造成拉力螺钉向外下滑移或从股骨头切出, 骨折部向外成角, 颈干角变小, 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6]。Gamma钉从生物角度看其载荷能力较强, 但安装复杂, 手术时间延长不适合全身情况差需尽快结束手术的病例[7]。而PFN不能很好的固定内侧方的小转子及碎骨块, 且如入钉点正好在骨折端或骨折线处, 易造成骨折端分离, 有文献报道其失败率可达27.7%[8]。

本文介绍使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骨折, 可弥补常规手术的不足, 具有操作简便、小切口闭合复位、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使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软组织损伤更小, 对骨折端血运无干扰, 明显降低了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 更体现微创接骨术和微创骨科的精髓;其二,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头颈部的自攻自钻型锁定螺钉成角固定能够稳定颈干角, 有较强的抗压力、抗拉力及抗旋转力, 可减少股骨头的切割力。而其下的螺钉可以固定骨折的股骨小粗隆及后侧壁碎块, 能够较好地恢复内侧和内后侧骨皮质的稳定性。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三, 对骨面无压迫, 其固定是通过螺钉与钢板锁定而非钢板与骨面摩擦产生固定效果, 使得钢板对骨膜的干扰降至最低, 有利于骨膜的灌注[9]。

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减少手术创伤, 少出血或不出血, 即微创手术或有限手术, 是外科临床医生目前乃至今后若干年内必须深入研究并逐渐以提高的问题。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是一种微创手术, 其最大优势就是手术可以采用小切口, 经皮不切开骨折断端, 经微创性的骨折整复, 采用更为坚强可靠的锁定加压钢板, 达到具有坚强而可靠的固定以及最小的创伤。我们认为,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结合锁定钢板创伤小, 并发症少, 骨愈合率高, 是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较为有效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法, 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骨折远近端小切口入路, 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骨折,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插入经骨膜外隧道横跨骨折端进行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骨折37例, 对37例患者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并评定疗效。结果本组手术切口远端长为4.07.0 cm, 平均5.0 cm, 近端7.011.0 cm, 平均9.0 cm;手术时间45120 min, 平均60min;出血150300 mL, 平均180 mL, 术中均无输血;住院天数为715 d, 平均12 d。全部病例随访422个月, 平均8.8个月, 骨折于36个月骨性愈合, 平均3.6个月。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 优 (5060分) 28例, 良 (4554分) 7例, 差 (3544分) 2例, 优良率94.59%。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简便, 创伤小, 并发症少, 疗效好, 是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法,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下骨折

参考文献

[1]Sanders R, Regazzoni P, Routt ML JR.Thetreatment of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using the dynamic condylar screw[R].Presented at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AnnualMeeting, Atlanta, 1988:4-9.

[2]Bedi A, Toan Le T.Sub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s[J].Orthop Clin North Am, 2004, 35 (4) :473-483.

[3]徐纪庆, 张霆, 侯宝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0, 8 (6) :39-41.

[4]唐海, 罗先正.1043髋部骨折的病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 1996, 16 (12) :763-765.

[5]刘璞, 张华良, 刘广跃, 等.Hybrid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08, 14 (9) :558-561.

[6]徐永强, 王龙滨, 蒋建新.Gamma钉与动力髋螺钉 (DHS) 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并发症原因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 6 (4) :462-463.

[7]张保中, 罗先正, 刘大赛, 等.Gamma钉与滑动加压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 1997, 17 (4) :237-239.

[8]章日韦, 邹剑, 罗从风, 等.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 2004, 24:649-652.

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篇9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的42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本组患者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49岁一83岁,平均年龄(66.48±13.42)岁,根据Evans分型[2],有4例为Ⅰ型,6例为Ⅱ型,18例为Ⅲ型,14例为Ⅳ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麻醉方式为联合阻滞或全麻,患者保持仰卧,并保持患肢伸直的状态,对健肢进行较轻的牵引,以使骨盆倾斜,然后垫高患侧,充分利用C型臂透视完成复位,选择大粗隆上五厘米长的纵形作手术切口,并选择大粗隆的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一交界处作为穿刺点,选择棱形锥钻透皮质骨进入髓腔,将球形导针放入,对股骨近端扩髓,常规安装好股骨近端髓内钉后推入髓腔,注意合理控制插入的深度,然后将髋螺钉导引钢针打入,按照规范依次完成空心钻头钻孔、髋自攻螺钉拧入、股骨颈螺钉拧入以及内钉近端尾帽拧入、冲洗、引流放置、切口关闭等操作,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本组42名患者均痊愈出院,对患者实施为期一年的随访发现,患者的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最短为6周,最长为22周,平均(11.24±1.36)周,术后六个月患者均能够负重行走。本组42例患者中仅有6例出现1~2cm的肢体短缩,未出现肢体旋转畸形等并发症,有7名患者出现较轻的髋内翻,未发生一例感染、脂肪栓塞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根据黄公怡标准[3],本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为:优效14例,良效22例,可6例,效果优良率为85.7%。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群体的常见病症,需积极诊治,同时,若治疗不当则很容易导致易髋内翻畸形出现。临床表明,在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治疗中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首先是髓内固定减少了骨折端受到的干扰减少,对于促进骨折愈合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主要是由于髓内固定采用中心位髓内固定,显著降低了固定物所受的弯曲应力,避免或减少了内固定物断裂的发生,患者在术后早期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其次,髓内固定采用牵引床进行闭合复位远离骨折部位,手术过程中不需要显露骨折部,减少了对骨折局部软组织的剥离,有效的确保了骨折处的血供,对于减少感染发生和促进术后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目前的内固定物有多针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麦氏鹅头钉、Gamma钉、外固定支架、130°角钢板、DHS等[4,5]。在所有固定物中,髓内钉内固定因其较强的抗压缩和抗扭转性能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髓内钉内固定能够承受股骨近端尤其经股骨矩的载荷,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髓内钉内固定是以Gamma钉为基础的一种技术,该方式保存了Gamma钉髓内固定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降低了股骨颈内双钉承载平均力臂,显著提高了其抗拉及抗压能力亦有提高。同时,髓内钉内固定在设计上减小了髓内钉外翻角度,并延长了远端交锁孔与主钉远端的距离,从而有效的减少了股骨干应力集中,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股骨粗隆下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华.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4.

[2]符国良,李俊,孟志斌.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58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4,04:145-147.

[3]王雪明,张立新.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04:393-395.

[4]朱大伟,陈-心,郑欣,邱旭升.长Gamma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10:984-985.

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篇10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内固定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3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骨折,多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手术复位并固定骨折允许患者早期活动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2007年2月~2009年1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效果良好。

资料与方法

本组50例患者,男18例,女32例,年龄70~94岁,平均79.5岁。患者其中左侧骨折22例,右侧骨折28例。受伤原因日常生活活动受伤42例,机动车车祸伤8例,根据AO骨折分型:31A1 10例、31A2 28例、31A3 12例,所有骨折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手术于受伤后2~20天进行,平均8天,住院时间4~26天,1平均3.5天,3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因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失访。其余45例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均伴发其他系统疾病,高血压病35例,冠心病28例,糖尿病24例,支气管哮喘12例。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都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抗血栓治疗。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将患者置于骨科牵引床上,仰卧,足支撑架固定双足,通过会阴支柱对抗牵引。患肢伸直与躯干保持10°~15°内收。健侧屈髋屈膝外展。C臂X线机监视下闭台复位骨折,复位满意后,于股骨大粗隆上方做约5cm纵形切口。按肌纤维方向分开臀中肌,触及股骨大粗隆顶点。在正位透视下,沿导针将以大转于顶点偏内侧为进针点,向股骨髓腔内插入导针。正侧位透视下导针完全位于髓腔内,扩髓后置入相应的PFNA主钉,主钉的打入深度以拉力螺钉凹槽中点延长线位于中下1/3股骨颈纵轴内,在瞄准杆辅助下向股骨颈内打入螺旋刀片,最后置入远端的锁定钉。C型臂再次透视PFNA及骨折位置合适,放置引流,逐层缝合伤口。

术后处理:所有的患者在处理原发疾病同时,静脉应用抗生素5~7天,抗凝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第2天床上进行股四头肌肉舒缩锻炼,3~7天床上坐起,2周后部分负重功能锻炼,X线证实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功能锻炼。其中有5例患者因骨折粉碎,且复位欠佳延迟下床部分负重时间。

随访方法:所有患者在术后6周和12周进行随访,然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1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复查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90~100分;良80~89分;一般70~79分;差<70分。X线片检查包括测量颈干角及螺旋刀片头与股骨头关节面之间的距离。

结 果

本组50例患者均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手术时间42~115分,平均62分。术中出血量150~460ml,平均243ml。1例术中输血,5例术后输血纠正贫血,均输浓缩红细胞1单位。3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因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失访。其余45例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中出现大粗隆骨折7例,以后随访中均愈合。术后无髋内翻出现,股骨颈短缩6例,髋关节内侧疼痛11例。术后复查X线片,颈干角126°~145°,平均135.4°。螺旋刀片头与股骨头关节面之间的距离<25mm 36例,>25mm 9例。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23例,可8例,差3例,总体优良率75.5%。其中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骨折类型关系,见表1。

与骨折复位关系,见表2。

讨 论

PFNA是2004年由AO/ASIF为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而设计的。其设计是以螺旋刀片代替近端拉力螺钉,螺旋刀片在打入过程中,填压周围松质骨,骨量得到保留,同时提高了刀片周围松质骨的骨密度,固定效果增强[1]。PFNA适用于各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粗隆下骨折及合并股骨干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它的最佳适应证是老年骨质疏松的粗隆间骨折[2]。PFNA具有以下特点:①PFNA的负重轴更靠近髋关节,可将负荷直接传导至股骨干,有更强的固定强度及力学稳定性;②PFNA螺旋刀具有成角稳定性,防止髋内翻的发生;③采用非扩髓内固定,髓内钉直径有9、10、11、12mm可供选择,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

应用PFNA需注意:①术前仔细阅读带有刻度尺的X线片,了解骨折分型和髓腔的大小,决定钉的长短、粗细,若髓腔太小应放弃髓内固定;②正确的进针点和进针角度可直接导致近端骨折块的倾斜移位,正確的入针点位于大粗隆顶端前1/3与2/3的交界处;③扩髓时避免用力太大,防止内外侧滑动,不要使导针弯曲,主钉插入时需轻轻旋入,切忌暴力,以免造成骨折移位或医源性骨折;④PFNA为髓内固定,术后股骨近端的负荷主要由髓内钉传导,所以对于小粗隆骨折不需要特殊固定,避免增加创伤,增加出血量和延长手术时间;⑤由于患者骨质疏松,为获得最佳锚合力,应保证螺旋刀片正位透视位于股骨颈中下1/3,侧位位于股骨颈正中,尖端位于股骨头下0.5~1.0cm;⑥螺旋刀片必须一次打入不能反复。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属于骨质疏松型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术后积极的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提高骨折愈合能力,缩短愈合时间,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3]。鲑鱼降钙素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作用,改善骨钙代谢平衡,长期应用既能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又能促进骨折的生长,还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4]。

总之,PFNA作为一种新型微创内固定物,闭合复位,微创置入,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最大限度的保存了骨量,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行走,减少并发症,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另外还需注意骨质疏松症的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唐佩福,姚琦,黄鹏,等.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7):622-624.

2 陶然,刘璠,周振宇,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2):191-193.

3 李士春,石英杰,杨维国.老年骨质疏松致髋部骨折的综合治疗.中国骨质疏松,2008,14(9):633-634.

上一篇:文化学习的途径下一篇:下生殖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