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探究

2022-10-19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新的阶段下, 大学生更需要牢记使命, 勇担重任,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打造“文化强国”就是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坚定文化自信, 因为文化自信是衡量一个国家全面发展和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标准, 是政治自信, 理论自信, 道路自信的基础,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伟大复兴的强大后盾。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就需要不断加强和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所拥有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感到高度的自信, 它表现为充分认可和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 热爱国家的每一寸土地, 关心国家的发展, 积极使用学过的文化知识为祖国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奉献。当今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 作为这个时代的大学生要高度认可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通过不断地学习从而去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达到让自己国家走出去的目的, 这就是对自己国家文化自信的表现。加强文化自信就是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这三方面的文化包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 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十九大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文化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国家的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在我国有高度的文化自信的情况下完成。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尤其是大学期间形成的对文化的认知会影响其一生。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价值追求的精髓, 并予以了时代性的创造转换, 进而成为当代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价值基础。[2]大学生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正确看待外来文化, 不妄自菲薄,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做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践行者,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能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也是抵御外来文化入侵的关键因素。真实状况是, 当代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认识不足, 调查发现, 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的现状认为势力仍然很强大的仅占“20%”, 认为正在消逝的却占“23%”。大学生对文化认识的不足反映了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迫切性。

(一) 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 淡忘优秀传统文化

在全球化的今天, 西方世界的各种文化也不断地涌入我国, 像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接踵而至, 一股过洋节的风潮在大学校园里兴起。网络的普及为信息传入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各种外来文化对大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对西方节日比较重视, 会组织起来以各种形式庆祝, 而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却不那么热衷。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是一个文化大熔炉,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具有我国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的文化自豪感就从此油然而生。而事实却是, 我们摒弃了很多民族优秀文化, 我们的多样性文化越来越趋向一致。

(二) 片面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 忽视精神世界

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 片面地追求物质生活上的享受和满足, 吃穿用度上追求名牌、新颖、高档, 甚至经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这些学生中也包括家境不殷实的学生。他们忘记了走进大学校门的初衷, 还以为是走进了享乐的天堂, 所以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网贷的悲剧。忽视精神世界的改造还表现在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缺失, 理解较浅。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 积淀了丰厚的文化, 这些精神财富也是大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和弘扬的。

(三) 缺乏大学生应有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每个人都不是独属于自己的, 应该要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奉献, 要立志做一个大写的人, 这才是大学生应该有的精神面貌。而不是只窝在宿舍打游戏、看剧, “两耳不闻窗外事”, 只要“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

三、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

(一)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大多数大学生对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忽略了文化的重要性, 加上各种外来文化的侵蚀, 盲目地接受西方文化, 因而没有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想要大学生纠正大学生那些混乱文化观念就要不断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呢?首先, 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分析、鉴赏传统文化中哪些适应当代的需求、与当代的文明相符。其次, 大学生要懂得分辨外来文化中哪些是积极向上的, 可以弥补中华文化的缺陷, 哪些属于资本主义文化、霸权思想文化, 从而在这些混杂的文化中有所取舍。最后在这些基础上再对它们进行思考, 探究总结出能够符合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在引导的过程中, 要注意培养大学生既要虚心学习外来文化, 又要懂得选择符合我们所需的文化;既要坚定和保留原有的文化, 也要有所舍弃, 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容纳各种文化和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

(二) 加强校园民族文化的建设

高校必须始终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获取真知, 引导广大师生不断坚定文化自信。[3]文化自信的培养不仅仅在课程中实现, 高校中的学生有来自各种各样的民族, 加强校园民族文化氛围的建设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在校园内建立起各民族学生的社团, 让学生深入了解到自己民族的文化, 为自己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而感到骄傲, 激发学生树立起弘扬自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不仅如此, 各民族社团之间要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互相交流, 互相学习、了解。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扩大各社员的民族文化知识, 而且还可以使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除此之外, 各社团利用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举办具有民族色彩的活动传播传统文化, 形成热爱民族文化, 为自己国家所拥有多样的民族文化而自豪, 对民族文化高度自信并愿意传播和传承的浓厚氛围。

(三) 利用校园网络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自古就有“秀才不出门, 便知天下事”的说法, 现在发达的互联网科技, 更能深刻地诠释这句话的意义。网络的传播速度是非常迅速的, 而且网络的资源十分丰富, 校园的网络更是能在无形中影响学生, 这是在大学生身边的一种隐形资源。我们可以利用校园的网络制作关于文化自信的网站, 提供同学们阅读、交流。还可以利用网络问卷的形式, 去了解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程度, 进而“对症下药”不断去增强他们对文化的自信。制作关于增强文化自信的视频供同学们浏览, 让他们在视觉和心灵的冲击中, 达到增强他们文化自信的目的。

(四) 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校园文化活动顾名思义就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 由学校师生共同创建和参与, 具有积极意义, 形成的实践活动。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认同。校园文化和大学生文化自信是相通的, 他们互相作用, 相互联系。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抛绣球、跳竹竿舞、举办泼水节等来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如“诗词大会”、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 在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中提升文化自信。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血脉, 关乎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大学生只有高度认可民族文化, 提升文化的自觉自信, 才能更好担当起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任。目前部分学生中还存在文化缺失的现象, 所以需要亟需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本文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加强校园民族文化的建设、利用校园网络及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日报, 2017-10-28.

[2] 范晓峰, 郭凤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16 (07) .

[3] 黄恺婷.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1) .

上一篇:地中海室内设计风格在中国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下一篇:3D时代下的新型复制——CAD模型的立体复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