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报酬所得

2024-05-22

劳务报酬所得(精选六篇)

劳务报酬所得 篇1

关键词:劳务报酬所得,纳税筹划,加成征收

劳务报酬所得,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劳务所取得的所得,其已成为个人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劳务报酬所得进行纳税筹划,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一、劳务报酬所得的征税规定

1.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20%,每次收入≤4 000元时,定额扣800元;每次收入>4 000元时,定率扣20%。同时税法规定对一次收入畸高的可实行加成征收的办法。“畸高”,指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税所得超过20 000元。应税所得在20 000~50 000元的部分加征五成,税率实际上为30%;超过50 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税率实际上为40%。

2.劳务报酬所得实行按次纳税。

只有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不能以每天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3.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收入与在职人员兼职收入要区别对待。

(1) 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在减除按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后,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2) 在职人员兼职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纳税筹划思路

1.避开劳务报酬中的加成征收。

(1)对一次性收入进行合理的分割。

劳务报酬所得内容共有29项,一次性收入中如果劳务报酬所得内容不一样但相互关联,就可以进行必要的分割。比如设计、装潢这两项劳务如果由同一人完成,报酬一并给付,为避免带来超额税收负担,提供劳务方也就是纳税方可以事先进行筹划,与对方分别签订设计、装潢合同,以达到节税目的。

例1:李某对张某的房屋进行设计与装潢,按合同规定,完工后张某应支付李某劳务报酬50 000元。根据税法规定,李某应交个人所得税:50 000×(1-20%)×30%-2 000=10 000(元)。如果李某事先进行筹划,与张某分别签订设计、装潢合同,劳务报酬分别为20 000元、30 000元,那么设计报酬应交个人所得税:20 000×(1-20%)×20%=3 200(元),装潢报酬应交个人所得税:30 000×(1-20%)×30%-2 000=5 200(元),合计应交个人所得税8 400元。与前面的方案相比,李某可以节税1 600元(10 000-8 400)。

(2)利用时间上的差异进行纳税筹划。

按税法规定,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有的劳务不要求连续进行,而是跨月非连续进行的,相应的报酬也可以分解到若干个月支付,这样就可以避免以月按“次”纳税。有的劳务报酬所得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但报酬取得不是按次或按月,而是半年或一年结算一次,在这种方式下取得的劳务报酬,在取得相关事实证明的情况下,可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例2:刘某为A公司会计人员,另兼职B公司会计,因B公司规模小、业务量少,刘某不必每天去B公司做账,而是每个月去几次将当月工作完成。兼职报酬不是按月支付,B公司每年年底支付刘某36 000元的劳务报酬。请对此进行纳税筹划。

方案1:以1年的报酬作为一次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36 000×(1-20%)×30%-2 000=6 640(元)。

方案2:如果刘某与B公司签订合同,注明支付的报酬是刘某每个月劳务报酬的合计数,那么刘某取得的劳务报酬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应该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平均每月劳务报酬所得=36 000÷12=3 000(元),月应纳税额=(3 000-800)×20%=440(元),年应纳税额=440×12=5 280(元)。

可见,选择方案2可以节税1 360元(6 640-5 280)。

2.区别对待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应税项目但又容易混淆,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是个人从事劳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但两者性质与适用税率不同。进行纳税筹划时,应分情况加以区别对待。

(1)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

例3:孙某是某省人民医院的一名内科主治医生,2007年退休,2008年1月受C私立医院的聘用,担任C医院的内科主治医生。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孙某每月报酬为5 600元。如果按劳务报酬所得核算,则月应纳税额=5 600×(1-20%)×20%=896(元),年应纳税额=896×12=10 752(元)。如果按工资、薪金所得核算,则月应纳税额=(5 600-2 000)×15%-125=415(元),年应纳税额=415×12=4 980(元)。两种方法下年应纳税额相差5 772元(10 752-4 980)。案例中孙某是退休人员,其再任职取得的收入,按照税法规定应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年应纳税额为4 980元。

(2)在职人员兼职收入。

按税法规定,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个规定的前提是个人与兼职单位不存在雇佣关系,否则应将收入合并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率的规定可知,在一般情况下,将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分开核算有利于节税,但是某些情况下将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合并纳税会带来较大的实惠。

例4:陈某是A高校一位在职教师,每月工资为4 000元,同时又为B校讲课,每月收入为2 000元。如果在B校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核算,那么月应纳税额=(4 000+2 000-2 000)×15%-125=475(元)。如果在B校的收入按劳务报酬所得核算,那么月工资应纳税额=(4 000-2 000)×10%-25=175(元),在B校的收入应纳税额=(2 000-800)×20%=240(元),合计月应纳税额=175+240=415(元)。可见,陈某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分开核算有利于节税。

例5:谢某是刚毕业的大学生,2008年7月份从A公司取得工资1 500元。由于单位工资太低,谢某同月在B公司找了一份兼职,当月从B公司取得收入5 000元。如果谢某与B公司没有固定的雇佣关系,则按照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应该分别计缴个人所得税。从A公司取得的工资没有超过扣除限额,不用纳税。从B公司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为:5 000×(1-20%)×20%=800(元),7月份谢某共应缴纳个人所得税800元。如果谢某与B公司存在固定的雇佣关系,则两项收入应合并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谢某7月份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1 500+5 000-2 000)×15%-125=550(元)。在这种情况下,将劳务报酬所得转化为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明智的。

以上两例是单纯从纳税角度对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做的分析。在实践中,除了考虑纳税因素,还要考虑费用支出及福利待遇等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税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2].于小镭.新企业会计准则与纳税筹划.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3].盖地.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关于劳务报酬所得纳税的论文 篇2

1.劳务收入福利化

高校教师提供劳务时,可以考虑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必要费用(如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改由对方作为福利提供,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例:赵教授受聘为某公司高管授课,双方签订合同约定:“由公司为赵教授支付授课费3万元,其他必要费用(如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共1万元)由赵教授个人承担。”筹划前赵教授收入情况:应纳税额=30000×(120%)×3000=520(0元);税后净收入=30000520010000=14800(元)。若将合同约定改为:“甲方向乙方支付授课费2万元,同时为乙方支付往返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共1万元)。”筹划后赵教授收入情况:应纳税额=20000×(120%)×20%=3200(元);税后净收入=200003200=16800(元)。由上得出,筹划后赵教授少缴税2000(52003200)元,即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2000(1680014800)元。

2.分次数进行筹划

有些劳务报酬所得项目是按照支付次数进行纳税的,支付次数越分散,允许扣除的费用就越多,这样就有利于高校教师进行税务筹划,减少税收负担。例:年底,王教授在某会计师事务所兼职3个月,合同约定,由事务所每月支付其劳务报酬12000元,共36000元。筹划前王教授纳税情况:每月应纳税额=12000×(120%)×20%=192(0元);3个月合计纳税=1920×3=576(0元)。若双方商定,年终的劳务费36000元由事务所在以后的一年中分月支付给王教授每月3000元。则王教授的纳税情况如下:每月应纳税额=(3000800)×20%=440(元);12个月合计纳税=440×12=5280(元)。通过筹划,王教授可以少缴税480(57605280)元。

3.分项目纳税筹划

税法规定,不同类型项目的劳务报酬所得是可以分开计算纳税的。高校教师若一次性取得较高的劳务报酬,应该考虑是否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项目分别纳税,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例:单教授为某家装修公司提供多项劳务,共获取报酬5万元,其中:讲课费1万,设计费3万,咨询费1万。如果将各项报酬加总起来纳税,则:应纳税额=50000×(120%)×3000=10000(元)。不同类型的劳务报酬纳税项目按规定可以分项纳税。讲课费应纳税额=10000×(120%)×20%=1600(元);设计费应纳税额=30000×(120%)×3000=5200(元);咨询费应纳税额=10000×(120%)×20%=1600(元)。总共纳税=1600+5200+1600=8400(元)。通过筹划,王教授可以少缴税1600(100008400)元。

二、结束语

劳务报酬的覆盖范围广、税源大、税法规定相对比较复杂。高校教师应具有纳税筹划意识,通过合理转化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合理设计劳务合同、合理安排支付次数以及分项目纳税等逃税方法,将应纳税额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减轻个人税收负担,增加实际可支配收入。

劳务报酬所得 篇3

稿酬所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五款规定, 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作品包括文字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该种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 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即按14%的优惠税率征收。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1-30%)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如下: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 减除费用800元;超过4000元的, 减除20%的费用, 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四款规定, 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该种所得, 适用20%的比例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同稿酬所得。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 可以实行加成征收,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按应纳税额加征五成。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元的部分按应纳税额加征十成。 (由于这种情况多存在于演艺明星、体育明星等高收入群体, 与稿酬联系不大, 因此, 具体算法不再赘述) 。笔者在这里以稿酬中的“文字作品、书画作品”与劳务报酬中的“翻译、书画所得”为切入点, 重点解释两者在不同劳务形式下的计酬方法。这是作者涉及最多也是经常产生疑问的地方, 这个问题弄明白了, 其他问题可迎刃而解。笔者认为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看合同 (协议) 的主体 (以下省略“协议”) , 二是看合同的内容。我们以出版社出版图书为例来说明之。

例一:译作家王某与北京某出版社签订图书翻译合同, 合同中规定王某为该出版社购买版权的某外文图书进行中文翻译, 译本将在大陆地区出版。报酬为50元/千字, 实际字数以版权页记录为准。印数2万册, 印数稿酬每千册付基本稿酬的1%。王某在封面 “译者”处署名, 合同同时规定该出版社在一定时期内取得该作品的专有使用权。

该笔所得属于稿酬所得, 适用14% 的税率。理由如下:一是签订合同的主体是王某与某出版社, 王某是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出版社是具有出版发行图书资格的法人实体。二是合同中明确规定将出版发行该作品。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该笔所得符合我国税法中对稿酬的定义。则王某可得的稿酬计算如下: (假定该本图书实际出版字数是300千字)

应付基本稿酬:50元/千字×300千字 =15000元, 印数稿酬:15000×20%=3000, 扣除该笔稿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15000+3000) × (1-20%) ×14%=2016元, 实际支付稿酬:18000-2016=15984 (元) 。

例二:译作家王某与北京某出版社签订图书翻译合同, 合同中规定王某为该出版社出版的50种中文图书配译英文简介, 并为该出版社译制图书宣传册, 以便在国际书展上使用。报酬为50元/千字, 实际翻译字数简介控制在每种3千字以内, 宣传册20千字以内。实际付酬按规定限额的最高字数给付。

该笔所得属于劳务报酬所得, 适用20% 的税率。理由如下:签订合同的主体是王某与某出版社, 该出版社不出版发行该译作, 仅供图书宣传之用。因此, 王某所翻译的文字作品应看作是提供劳务取得劳务报酬。则王某可得的劳务报酬计算如下:

应付报酬:50元/千字×3千字×50本+50元/千字×20千字=8500元, 扣除该笔报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8500× (1-20%) ×20%=1360元, 实际支付稿酬:8500-1360=7140 (元) 。

例三:画家李某与天津某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 合同中规定李某为该出版社出版的某本图书绘制插图30幅, 每幅报酬80元, 李某可在版权页“插图”一栏处署名, 合同同时规定该出版社在一定时期内取得该作品的专有使用权。

该笔所得属于稿酬所得, 适用14% 的税率。理由同例一。则李某可得的稿酬计算如下:

应付稿酬:80元/幅×30幅 =2400元, 扣除该笔稿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2400-800) ×14%=224元, 实际支付稿酬:2400-224=2176 (元) 。

例四:画家李某与天津某出版社签订图画制作合同, 合同中规定李某为该出版社印制的内部刊物 (无刊号) 绘制大图20幅, 小图30幅。大图每幅报酬50元, 小图每幅报酬30元。李某可在插图处署名, 合同同时规定该出版社在一定时期内取得该作品的专有使用权。

该笔所得属于劳务报酬所得, 适用20% 的税率。理由同例二、则李某可得的劳务报酬计算如下:

应付报酬:50元/幅×20幅+30元/幅×30幅=1900元, 扣除该笔报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1900-800) ×20%=220元, 实际支付稿酬:1900-220=1680 (元) 。

笔者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是否在作品上署名并不是判断稿酬所得与劳务所得的标准。有些作者片面地认为只要署名的作品收入都是稿酬所得, 这是错误的, 区别的关键在于该作品是否发表在正规的出版物上。文字作品、翻译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等均适用此理。

另外, 需要说明的是, 有些作者会将自己的著作权转让, 这种所得属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六款规定, 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取得的所得, 不包括稿酬所得。执行的税率是20%, 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标准与稿酬相同。同时作者经常会遇到的审稿费、校对费、制版费等费用均属于劳务报酬范畴, 不在稿酬之列。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电脑制图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图文绘制均采用计算机技术。很多作者采用电脑制图技术, 绘图、制版一次完成。另外还有很多作者成立了专业的制版公司或图文工作室对外承接业务。对于这两种形式下的绘图报酬是否属于稿酬所得一直以来存在争议。对此笔者的理解是:在该作品出版发行的前提下, 如果合同中明确区分了绘图和制版的标准, 则将绘图以稿酬对待, 将制版按劳务报酬对待;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区分二者的标准, 根据我国税法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应该按照劳务报酬对待。对于个人成立的制版公司或者图文工作室, 毫无疑问不属于税法定义的“个人”的范畴, 不在劳务报酬的范围之列, 应该由其公司提供服务业发票进行结算。 举例说明之:

例五:漫画家刘某与上海某出版社签订图画制作合同, 合同中规定刘某为该出版社出版的漫画集绘制大图80幅, 小图50幅。大图每幅报酬50元, 小图每幅报酬30元。刘某需对该图进行排版制作, 制版费共计1500元。刘某可在插图处署名, 合同同时规定该出版社在一定时期内取得该作品的专有使用权。

该笔所得需分别计算稿酬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 刘某可得的稿酬计算如下:

应付稿酬:50元/幅×80幅+30元/幅×50幅=5500元, 扣除该笔报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5500×80%×14%=616元, 实际支付稿酬:5500-616=4884 (元) 。

刘某可得的劳务报酬计算如下:应付报酬:1500元, 扣除该笔报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1500-800) ×20%=140元, 实际支付报酬:1500-140=1360 (元) , 总计支付刘某4884+1360=6244 (元)

例六:漫画家刘某与上海某出版社签订图画制作合同, 合同中规定刘某为该出版社出版的漫画集绘制大图80幅, 小图50幅。大图每幅报酬60元, 小图每幅报酬40元。刘某需对该图进行排版制作, 将排版制作后的图画作品交给出版社。刘某可在插图处署名, 合同同时规定该出版社在一定时期内取得该作品的专有使用权。

该笔所得由于没有明确区分稿酬标准与劳务报酬标准, 需一并视为劳务报酬, 刘某可得的报酬计算如下:

应付报酬:60元/幅×80幅+40元/幅×50幅=6800元, 扣除该笔报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6800×80%×20%=1088元, 实际支付报酬:6800-1088=5712 (元) 。

对于例六这种情况, 有部分学者认为对于没有明确区分稿酬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的, 应看其提供劳务的主体, 如果图画作品占主体, 排版制作只是辅助成分, 则按照稿酬来对待。反之, 则按劳务报酬来对待。持此观点的依据是:当企业存在增值税与营业税混合销售行为时, 税法对此有过上述的规定, 我们可依此类推。但是以笔者从事稿酬计算的实际工作来看, 这么做是行不通的, 对于税法没有明确表述的规定, 仅凭类推是缺乏理论依据的, 因而也是行不通的。而笔者采取的做法由于符合国家税法精神, 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行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 而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实行的是综合所得税制, 今后的改革必将向综合所得税制发展, 与国际接轨相信随着我国税务立法工作的逐步完善, 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摘要:何谓稿酬所得、何谓劳务报酬所得的问题, 由于这两种所得适用不同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而税率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收入的多寡。尽管我国税法对这两项所得均做出过明确表述和规定,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情况。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展开探讨。

劳务报酬所得 篇4

一、劳务报酬所得征税的有关规定

凡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所得,如从事设计、装璜、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项目适应百分之二十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凡在我区有支付劳务报酬项目应纳税所得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在支付个人劳务报酬所得的同时,按照税收法律规定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扣缴义务人支付个人劳务报酬所得时应按每次所得予以扣缴,并按照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使用<广东省广州市支付个人收入发票>有关规定的通知》(穗地税发【1997】191号)开具“广东省广州市支付个人收入发票”。扣缴义务人不开具“广东省广州市支付个人收入发票”,而是由纳税人直接到税务部门申请开具“通用发票”的,均按以下方法计算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每次不超过1000元的(含1000元),按照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对个人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征收方法问题的通知》(穗地税发【1998】42号),实行“按次预扣,年终清算,多退少补”的征收方法,按预扣率3%全额计税。

(二)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每次在1000元以上,4000元以下,按减除费用800元后的余额依照20%的比例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三)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每次在4000元以上的,按减除20%的费用后依照20%的比例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二、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的区分问题

根据国家税务局《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国税发【1994】089号)第十九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备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劳务报酬所得属于独立个人劳务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所得。个人从事的劳务作为独立个人劳务,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其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假期工资等方面不享受单位员工待遇;

(二)其从事劳务服务所取得的劳务报酬是按相对的小时、周、月或一次性计算支付;

(三)其劳务服务的范围是固定的或有限的并对其完成的工作负有质量责任;

(四)其为提供合同规定的劳务所相应发生的各项费用由其个人负担。

一般来说,个人从事的劳务符合上述条件的其取得的所得为劳务报酬所得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视其所从事的劳务为非独立个人劳务其取得的所得为工资、薪金所得。

单位向聘用人员支付的酬金,凡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纳税,否则,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纳税:

(一)雇佣双方签定了劳动合同;

(二)证明当连续在本单位工作3个月以上的(含3个月)完整考勤记录。

三、劳务报酬与个体生产经营所得的关系

1、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按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2、对个人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自行独立从事“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按 “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劳务报酬所得税务筹划的探讨 篇5

1 税务筹划的特点

税务筹划通俗的讲就是通过积极学习税收知识,认真研究税法,熟练掌握税收政策,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从多种纳税方案中选择最佳纳税方案,避开无谓税负,获得节税收益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其特点如下。

1.1 合理性

“法不禁即为可为”通过税务筹划,合法避税,减轻税收负担,维护自身利益,是税法健全的体现。

1.2 合法性

税务筹划具有合法性,它与偷、逃、漏税有本质的区别。偷、逃、漏税是指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发生后通过各种手段不按税法缴纳税款的一种行为,它直接违反了税法;而税务筹划是以税法为依据,在对多种纳税方案做出比较后,选择最佳的节税方案。即指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同时,尽可能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合法行为。

1.3 主动性

税务筹划是缴税人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纳税人充分利用现实税收政策,认识和避开税法陷井,通过事先筹划,比较选择,事后补救,合理筹划各种经济活动,恰当履行纳税义务,谋求个人收入最大化的一种财务手段。

1.4 目的性

税务筹划是以减轻纳税人综合税负、实现税收零风险为目的。

2 劳务报酬所得筹划

根据近期内个人收入预计,制订制税务筹划方案,通过合法的手段节税,对个人来说是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一个重要的理财方式。

2.1 化整为零,多次抵扣费用额

将劳务报酬所得转化为多次性收入。在应税义务发生之前,通过约定取得报酬的时间和金额,化整为零,规避高税率,并且多次享受扣除额,使个人税后收入最大化。税法规定:劳务报酬属于一次收入的,以取得该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如果支付间隔时间超过1个月按每次收入额扣除法定费用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间隔不超过一个月的,合并为一次扣除法定费用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以装修设计为例,工期10个月,设计费总收入3万元,如果在设计结束后一次性收取设计费30000元,应纳税所得24000元,应纳税额5200元,税后所得24800元。如果将设计费依照工程进度按月收取,月收入3000元,应纳税所得2200元,应纳税额440元,税后所得25600元,通过改变收入取得时间和方式,分次申报纳税,节税800元。

2.2 选择个人所得税纳税项目,获得节税收益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属于分类所得税,根据收入的类型确定税率。在现实生活中,劳务报酬所得和工资薪金所得常常难以区分,随着纳税人身份的不同,相互转化。通过筹划,选择低税率的收入项目,降低应纳税额,可以达到节税的目地。

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所得的区别:工资薪金所得存在稳定的雇用和被雇用关系(工资、人事方面),劳务报酬所得签订有劳务合同协议。通常情况下,月收入额较低时,收入额做为工资薪金所得可以节税,月收入额较高时,做为劳务报酬所得节税。以上例为例,设计师每月劳务所得3000元,应纳税额440元,假设设计师在装修公司应聘,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人事关系后,月收入额仍为3000元,按工资薪金所得纳税,应纳税额75元,税后收入2925元,节税365元。由此可以看出,通过选择个人所得税纳税项目,降低税率,可以达到较好的节税效果。

3 收入费用化,降低应纳税所得

劳务合同签订时,明确费用由谁负担,通过由雇用单位提供相关服务,降低应纳税所得,取得较好的节税收益。

由雇用单位提供一定的住宿、伙食、交通等服务费,抵减一部分劳务报酬,不仅可以减少纳税人的收入,也可以减少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即是说,雇用单位费用没有增加的同时,既降低了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又增加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实现了企业和个人的双赢。例如:王某受企业邀请在外地授课20天,约定收入10000元(包含食宿、路费等开支4000元)。其应纳税所得8000元,应纳税额1600元。如果事前与雇用单位协商,将费用开支部分由雇用单位提供,应纳税所得4800元,应纳税额960元。由此,通过将部分收入费用化,缩小税基,节税640元。

4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国家在不同时期,为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消除纳税人之间税负不均,体现对特殊人群就业的政策扶持,会有针对性和限制性的对某些特殊人群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措施。例如:税法规定,持有县级以上有关部门发放的残疾证、烈属证的残疾人、烈属,在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经核实批准后,劳务报酬所得可减征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政策允许的的情况下,对现优惠政策进行科学的选择和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获得纳税方面的优惠待遇,从而降低税收成本,减轻税收负担。

5 正确、规范纳税申报,降低综合税负

税收审报细化、规范化,合理区分收入类别,不同收入,所适用的税率不同,应纳税额计算方法也不同。对于收入来源多样化的人来说,通过正确、规范的个人所得税申报,可以降低综合税负。例如:税法规定,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按次征收,个人兼有不同劳务报酬所得,应分别减除费用,计算缴纳个税。李某5月份收入5500元。其中:甲公司正常工薪收入3000元,乙公司兼职收入1000元,在丙公司代课酬金1500元。如果笼统的按月收入申报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400元;按个人所得税审报规定分类申报时,应纳税额255元。通过规范的纳税申报,避免多交税款145元。

6 结语

税务筹划是一项技术很强的工作,贯穿于整个经济事项发生全过程。现实中,我们要经常主动向主管税务机关咨询、沟通,征求听取他们的意见,获得他们的支持,通过整体筹划,寻找最佳筹划方案,才能合法地达到个人收益的最大化。

摘要: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第四大税种,与居民收入息息相关。本文从税务筹划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手段,对个人应税劳务收入的获得和审报进行了合理规划,以期能达到少缴个人所得税,平衡合法纳税和可支配收益最大化二者之间的目的。

劳务报酬所得 篇6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 劳务报酬所得税适用的是超额累进税制,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各区间对应的税率按区间分别计算再累计得出应纳税额的方法较为繁琐, 实务中通常改用应纳税所得额与其对应的最高税率直接相乘后再减去速算扣除数的差额来计算, 即:

税后所得=税前所得-应纳税额。其中: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最高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MAX (0, 税前所得-费用减除额) ;费用减除额=MAX (800, 税前所得×20%) 。

根据上述四个计算公式可得应纳税所得额 (或税前所得、税后所得) 与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下表所示:

由于税前所得4 000元对应的税后所得为3 360元, 所以, 税后所得不高于3 360元时, 费用减除额均为800元 (在税前所得不高于800元的情况下, 税前所得小于费用减除额,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均为零, 税后所得与税前所得相同) ;反之, 为税前所得的20%。

可见, 在税后所得已知的情况下, 应当分别按照以下三种情况采用相应的公式来反求税前所得: (1) 税后所得不高于800元时, 税前所得=税后所得。 (2) 税后所得高于800但不高于3 360元时, 税前所得= (税后所得-800×对应的最高税率-对应的速算扣除数) &#247; (1-对应的最高税率) 。 (3) 税后所得大于3 360元时, 税前所得= (税后所得-对应的速算扣除数) &#247; (1-对应的最高税率×80%) 。按上式求出税前所得后, 即可根据下式求出应纳税额:应纳税额=税前所得-税后所得。

根据相关指标之间的上述关系, 即可运用Excel软件设计用于自动计算税前所得和应纳税额的智能模板, 如图1所示。

由于税后所得是大于零的特定金额, 因此有必要提醒用户只能以阿拉伯数字在单元格C2中输入税后所得, 这一功能可通过设置单元格的有效性来实现, 其程序如下: (1) 选定单元格C2, 单击“数据”菜单, 并选定“有效性 (L) …”菜单命令项, 弹出“数据有效性”对话框。 (2) 单击“设置”标签, 在“允许 (A) :”下面的空白对话框中选择“小数”, 在“数据 (D) :”下面的空白对话框中选择“大于或等于”, 在“最小值 (M) :”下面的空白对话框中输入“0”。 (3) 单击“输入信息”标签, 在“标题 (T) :”下面的空白对话框中输入“请输入阿拉伯数字”, 在“输入信息 (I) :”下面的空白对话框中输入“格式如:1 234.56”。 (4) 单击“出错警告”标签, 在“标题 (T) :”下面的空白对话框中输入“输入数据的类型有误”, 在“错误信息 (E) :”下面的空白对话框中输入“只能输入阿拉伯数字”, 另起一行后输入“格式如:1 234.56”, 单击“确定”按钮保存。

设置完成后, 每次选定单元格C2后, 该单元格右下方适当位置将显示提示信息:“请输入阿拉伯数字”和“格式如:1 234.56”, 等待输入阿拉伯数字 (如图1中的单元格C2所示) 。用户如果输入的不是阿拉伯数字, 确认后将出现提示出错的信息对话框, 在标题上提示出错的原因是“输入数据的类型有误”, 并告知改正的方法是“只能输入阿拉伯数字”, “格式如:1 234.56”。单击该信息对话框的“取消”按钮后, 系统自动删除所输入的内容, 并将单元格C2由“输入”状态调整为“就绪”状态, 等待重新输入。

二、绘制“计算”功能按钮, 并录制自动计算税前所得和应纳税额的“宏”

“计算”功能按钮的作用是调用事先录制或编写的与计算劳务报酬税前所得和应纳税额有关的“宏”命令。

Excel2003中, “计算”功能按钮是通过单击“视图”菜单“窗体”工具栏中的“按钮”图标绘制而成的。步骤如下: (1) 单击“视图”菜单, 将鼠标移至“工具栏”子菜单右侧的扩展符, 选中“窗体”命令, 在“窗体”工具栏选项框中点击“按钮”图标, 鼠标一经移开该选项框便以“+”形状显示, 在需要插入“计算”按钮处 (如图1中的单元格C2附近) 单击鼠标左键, 系统立即绘制出一个按钮图标, 并在适当位置弹出“指定宏”的对话框; (2) 单击“录制”按钮, 在弹出“录制新宏”的对话框中, 将“宏名”编辑框中的名称修改为“计算”等字样 (也可以不做修改) , 单击“确定”按钮, 系统即开始进行宏的录制。

在单元格C3中输入“=IF (C2=&quot;&quot;, &quot;&quot;, LOOKUP (C2, H3:H5, I3:I5) ” (仅输入双引号内的内容, 但不输入双引号本身, 以下相同) , 即根据单元格C2中的税后所得从“劳务报酬税后所得对应的税率表” (以下简称“税率表”, 见图1右边) 中智能选择相对应的最高税率。如果单元格C2尚未输入金额, 单元格C3中默认为空白;C3中一旦输入特定金额, 系统自动将其与税率表中的单次税后所得“下限” (列示在单元格区域H3:H5中) 按升序的次序进行比较, 选择单元格区域I3:I5中与该税后所得相等的“下限” (或该税后所得所处两个相邻“下限”区间的较小“下限”) 位于同一行的税率, 并将该税率列示在单元格C3中。

在单元格C4中输入“=IF (C3=&quot;&quot;, &quot;&quot;, LOOKUP (C3, I3:I5, J3:J5) ) ”, 即根据单元格C3中显示的税率从税率表中智能选择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如果单元格B5中显示的税率为空白, 单元格B6中默认显示为空白;如果C3中显示了具体的税率, 系统自动将该税率与税率表中的两个相邻税率 (列示在单元格区域I3:I5中) 按升序的次序进行比较, 选择单元格区域J3:J5中与该税率位于同一行的速算扣除数, 并将该速算扣除数列示在单元格C4中。

在单元格C5中输入“=ROUND (IF (C2<=800, C2, IF (C2<=3360, (C2-C4-800*C3) / (1-C3) , (C2-C4) / (1-C3*80%) ) ) , 2) ”, 即按照单元格C2中列示的税后金额智能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反求税前金额, 并将其结果四舍五入成两位小数后列示在单元格C5中。

在单元格C6中输入“=C5-C2”, 即根据单元格C5中列示的税前金额减去单元格C2中列示的税后金额求出应纳税额, 并在单元格C6中列示。

为了完整显示C列中的计算结果, 应将该列的列宽设置为自动列宽。这些工作完成后, 应停止录制宏的录制。方法是:Excel2003中可直接通过单击“停止录制”工具栏选项框中的“停止录制”按钮;Excel2013中, 可通过单击位于状态栏左端第二个位置的“停止录制”按钮或者“开发工具”选项卡“代码”功能组中的“停止录制”按钮。

至此, 不仅录制了用于自动计算税前所得和应纳税额的名为“计算”的宏, 而且绘制了一个调用该宏的默认名称为“按钮1”等字样的按钮。该按钮的名称和格式可以进行自定义, 方法是:通过鼠标右键单击该按钮选定“编辑文字”命令, 将其修改为“计算”之类的名称;通过“设置控制格式”对话框来设置字体、对齐、大小和属性等格式。

经过上述设置后, 在单元格C2中输入任意金额的税后所得 (如图1左边单元格C2所示的20 000.00) , 单击“计算”按钮后, 系统将自动调用上述名称为“计算”的宏, 从税率表中智能选择对应的最高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自动计算出税前所得和应纳税额, 其结果分别列示在单元格区域C3:C6的相应单元格中 (见图1的左边) , 而且根据单元格区域C2:C6的宽度自动调整C列的列宽。

三、绘制“清屏”按钮, 并录制清除相关单元格内容的“宏”

一个计算任务完成后, 为了执行下一个计算任务, 通常会清除单元格区域C2:C6中的所有数据。这类清屏工作可以通过单击专设的“清屏”按钮来完成, 具体方法为: (1) 单击“视图”菜单, 通过“工具栏”子菜单打开“窗体”工具栏选项框, 点击“按钮”图标, 在工作窗口需要插入“清屏”按钮处 (如图1中的单元格C2附近) 单击鼠标左键, 系统弹出“指定宏”的对话框。 (2) 单击“录制”按钮, 在弹出“录制新宏”的对话框中, 将“宏名”编辑框中的名称修改为“清屏”, 单击“确定”按钮, 系统即开始进行宏的录制。 (3) 选中单元格区域C2:C6, 按击“Delete”键, 选中单元格C2。 (4) 停止宏的录制, 将所插入按钮的名称修改为“清屏”。

上述设置完成后, 单击“清屏”按钮, 系统自动调用上述名称为“清屏”的宏, 单元格区域C2:C6中的所有数据将被全部清除, 单元格C2处于选中状态, 等待输入特定金额的税后所得。

四、保护并保存模板

所设计的模板中, 除了单元格C2需要通过键盘输入数据和单元格区域C3:C3需要通过“清屏”按钮清除数据外, 其他单元格均不需要输入或清除数据, 为了防止其他单元格的内容被修改, 可以在锁定单元格区域C2:C6以外的其他所有单元格后, 对工作表进行保护。具体方法是: (1) 选定单元格区域C2:C6, 通过单击鼠标右键等方法进入“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单击“保护”选项卡, 勾去“锁定”前面方框内的对号, “确定”后退出。 (2) 单击“工具”菜单进入“保护”子菜单, 选定“保护工作表”命令菜单 (如果是Excel2013, 应单击“审阅”选项卡“更改”功能组中的“保护工作表”图标) , 在弹出的“保护工作表”对话框图标, 勾选“设置列格式”等选项, 单击“确定”按钮后退出。

上述模板在关闭前应予保存, 以便未来继续使用, 并注意选择正确的文件类型, 否则所录制的宏未被保存, 下次打开该文件时将无法调用。Excel2003中应保存为“Microsoft Office Excel工作簿”类型的文件;Excel2013中应保存为“Excel启用宏的工作簿 (*xlsm) ”类型的文件。

保存后的文件在下次打开时, Excel2003中如果出现“由于安全级被设为高, 并且……”字样的对话框, 应单击“确定”按钮后退出, 再单击“工具”菜单, 选定“宏”子菜单中的“安全性……”, 弹出“安全性”对话框, 勾选“安全级”标签中“中”选项之前的空白圆圈, 单击“确定”按钮后退出, 重新打开该文件即可;Excel2013中如果出现“宏已被禁用”的信息提示栏, 只需点击其右边的“启用内容”按钮即可。

五、运用模板计算税前、税后金额和应纳税额

在税后 (或税前) 所得已知的情况下, 还可运用“单变量求解”的功能来计算税前 (或税后) 金额和应纳税额。具体步骤如下:

1. 在前述模板的单元格C2中输入任意金额的税后所得 (如20 000.00) , 点击“计算”按钮, 结果如图1所示。

2. 选中存储“税前金额”数值的单元格C5。

3. 单击“工具”菜单, 选中“单变量求解”命令菜单项, 弹出“单变量求解”对话框 (Excel2013中的方法是:依次单击“数据工具”功能区、“模拟分析”图标, 选中“单变量求解”菜单) , 结果为“税前所得”23 809.52、“应纳税额”3 809.52, 详见图2。

4. 将光标移至“单变量求解”对话框“目标值”右边的空白框中, 输入税前所得的金额 (如10 000) 。

5. 将光标移至“单变量求解”对话框“可变单元格”右边的空白框中, 选中存储“税后所得”数值的单元格C2。

6. 单击“单变量求解”对话框“确定”按钮后, “税后所得”8 400.00和“应纳税额”1 600.00分别列示在单元格C2和C6中, 结果如图3所示。

7. 单击“单变量求解”对话框“确定”按钮后, “单变量求解”对话框随即被关闭。

摘要:劳务报酬所得税的计算和代扣代缴等工作日益频繁, 在劳务提供方要求获取特定金额的税后所得时, 劳务接受方为了核算劳务成本和代扣代缴劳务报酬所得税, 必须根据税后金额反求税前所得和应纳税额。本文主要介绍了相关的Excel智能计算模板, 并说明了操作方法。

关键词:劳务报酬税后所得,劳务报酬税前所得,应纳税额,Excel软件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甲状腺激素与心力衰竭下一篇:老师的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