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遗失物报酬请求权”为视角评析法经济学中的效率与公平正义

2022-09-11

一、效率与公平正义的核心地位之争

法经济学是指运用有关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法学理论和具体法律问题的学科。它产生于经济大萧条时期, 市场失灵迫切需要国家干预。法律则是市场经济最好的干预方式, 由此人们尝试将法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 后来经过科斯和贝卡利亚等学者的研究, 诞生了一门伟大的学科———法经济学。众所周知, 市场经济的目标是效率最大化, 即付出最小的成本产生最大的收益。法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法学, 因此法经济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波斯纳, 主张效率应该取代正义, 成为法律的根本目标。这种极端思想自然遭到了传统法学家的批判, 他们认为公平正义自古是法律的代名词, 效率不可能是法律的核心思想, 进而否定法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存在价值。

笔者认为任何制度都有其产生的背景, 都是时代需要的产物。所以当时代不需要它的时候, 自然会消失。正如马克思那句, “凡是在历史中产生的必然在历史中消失”。所以, 既然法经济学还没消失, 就说明它有存在的必要, 我们应该挖掘制度本身的魅力, 而不能因为这一制度中权威者的极端思想而否定整个制度。因为权威者也会犯错, 他们并不能全权代表这项制度。而且, 他可能是他那个时代的权威甚至是几个世纪的权威, 但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真理。笔者认为适合当下的制度, 就有研究的价值。有闪光点的制度就有存在的价值。那么, 法经济学的闪光点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效率, 效率应当作为法律的基本价值目标和评价标准, 具体而言就是立法、执法和司法都要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增殖, 尽量减少社会成本。

二、公平正义与效率于法律不可或缺

笔者试图通过“遗失物报酬请求权”这个制度来说明离开效率的公平正义是伪正义, 片面强调效率。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的拾金不昧制度。拾得人将遗失物无偿返还给失主, 自然是公平正义的。因为他们都回到了最初的状态, 没有人丧失利益, 也没有人得到额外利益。但这只是表面的, 可视化的, 甚至是短期的公平。人们彼此心里的失衡, 正是法律所忽视的。而且这种失衡才是绝对的。因为即使拾得人高尚无比, 无偿返还没有任何的不甘, 但是失主有惊无险, 他们对自己的粗心没有付出任何实质意义上的代价, 这个实质意义是失主自我感觉到的损失。他们除了心情变得焦躁之外, 还有其他深刻的惩罚吗?谁能保证这样的心情惩罚能让失主改掉自己粗心的习惯?尽管物质惩罚也不能保证, 但是带来的效果绝对要相对好些。

因此, 笔者主张应该给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权利。有人反驳说这样的规定有损法律的高尚性。笔者认为法律的最大成效或最终目的在于被普遍遵守, 而不是法律本身的高尚和美好。再美好的法律得不到遵守, 那只能是一叠白纸。当然, 追求美好是正确的, 但更重要的是考虑实用性。“当现存的制度结构不存在获利的可能性时, 就会引发新的制度形式的产生 (Davis and North, 1971) 。” (1) 正因为《民法通则》高尚的79条款, 才导致公民想出“悬赏公告”这一救济办法, 后续可能会导致由于公民信用问题产生的诉讼。

那么给予拾得人遗失物报酬请求权, 会带来怎样的效率和公平呢?给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 首先是守法效率。拾得人获得报酬的同时良心也免受谴责;失主为自己的粗心承担了应由的责任, 换来了所有权的归属;制度外的第三者也有了返还遗失物的积极性。其次是司法效率, 绝大多数人能通过立法这一规定自行解决遗失物归还的问题, 不用走诉讼程序, 因为像失主不给报酬或者拾得人不归还或者索要极高报酬的现象毕竟是少数。而且司法者也不用权衡优先适用立法还是民间契约。最后是公平的实现, 立法的统一带来司法的统一, 诉讼不再是穷人权利救济的门槛, 也不再是偏向富人的救济方式。而且日本、德国的国家相关立法 (2) 证明遗失物报酬请求权的规定是可行的。“退一步说, 美德不妨受奖励, 完全可以将美德放在天平上, 另一头压上物质的砝码。” (3)

三、总结

公平正义依旧是法律最基本的价值, 是不可突破的底限。失去了公平正义, 法律也就失去了民心。但同时, 不追求效率的公平正义又是伪正义。效率作为法经济学的核心价值, 为我们思考、研究法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能够回答和解决公平正义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没有必要将二者一较高下, 而应秉着凡是有助于法律的都可以用来为法律服务的思想正确地看待二者在法律中的作用。

摘要:传统法学一直认为公平正义是法律的核心价值, 可伴随法律与其他社会关系联系的日益密切, 单纯追求公平与正义的法律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新的价值标准也成为法律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效率作为法经济学的核心价值, 要不要上升到法律的核心价值, 引起了争议。笔者试图分析效率于法律的作用, 得出一个结论:效率应该作为法律的基本价值, 但不得突破公平正义的底限。

关键词:法经济学,效率,公平正义

注释

11 黄少安, 李振宇.悬赏广告的法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 2002 (5) .

22 日本的<遗失物法>第4条规定:“受物件返还者, 应将不少于物件价格百分之五, 不多于物件价格百分之二十的酬劳金给付于拾得人.但是, 国库或其它公法人, 不得请求酬劳金.”德国民法典第971条规定, 拾得人可以向受领权人请求赏钱.

33 同前注1.

上一篇:分析主持人多栖发展现象的启示下一篇:压裂在油井增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