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集中管理

2024-05-02

建筑集中管理(精选十篇)

建筑集中管理 篇1

一、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推行保险集中管理的意义

对于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而言, 保险集中管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资产规模大, 从业人员多, 分支机构多、分布较广, 并且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具有流动性, 单个项目价值大, 施工周期较长, 施工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保险集中管理可以对施工项目的风险进行充分研究和评估, 进行统一的风险防范筹划, 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2.整合企业保险资源。通过保险集中管理, 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公司整合集团保险资源, 以集团整体的保险项目对保险公司业务总包模式, 遴选一批资产结构好、偿付能力强、信用等级高、服务质量优的国内知名保险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以保证企业获取合理的保障和优质的服务。

3.降低保险费用支出。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利用集团保险业务规模优势, 通过公开招标、邀标等方式, 在风险有保障的前提下选择保价相对合理的保险公司进行投保, 从而降低保险费用支出。

4.转嫁企业经营风险。通过保险集中管理, 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能有效规避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获得相应损失补偿, 达到转嫁企业经营风险的目的。

二、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对保险集中管理的实施

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时常有高空作业、水上作业、隧道施工、极端天气施工等高风险的施工情况, 保险是在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内使用最广泛的风险转嫁方式。

(一) 保险集中管理内容

1. 是推行集中理念。

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以行政命令方式, 在集团范围内下达保险集中管理的书面文件, 来推行保险集中管理。集团的集中管理理念是保险集中管理的重要基础, 对发挥集团规模优势, 优化保险方案, 降低保费, 提高保险服务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

2. 保险方案策划。

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凭借在建筑施工行业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再依托保险经纪公司的保险从业经验, 在与保险公司合作过程中, 积极参与保险方案的制定, 全面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通过保险扩展条款等方式优化保险方案, 使整个施工过程得到更全面的保障, 保险利益最大化。

3. 规范业务操作。

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在保险集中管理过程中, 通过招标、邀标、询价等运作方式, 实现保险业务管理的市场化、公开化、规范化。在投保、退保、延期等保险业务实施时, 必须按照集团保险集中管理办法, 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

4. 索赔统一管理。

(二) 保险集中管理业务流程

1. 统计集团拟投保项目信息。根据集团合同管理信息, 对需要投保的施工项目和需要保险的种类进行统计。

2. 拟投保项目邀标。

集团公司针对拟投保项目, 向保险公司发出邀标信息, 组织投保邀标, 根据竞标保险公司的保费报价、服务承诺等要素, 按照保险业务审批程序初步确定承保的保险公司。

3. 拟定保险方案。

对拟参加集团统保的保险项目, 集团公司通过保险经纪公司结合投保单位需求和市场询价等信息, 综合拟定保险方案, 初步确定投保险种、预计费率和操作方式等方案内容。

4. 审批保险方案并确定承保公司。

集团公司总部对所有保险方案、保险费率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和评审, 选择最优化的保险方案, 最终确定承保的保险公司。

5. 保险项目的管理和维护。

施工项目的保险合同生效后, 集团公司与保险经纪公司定期深入现场开展保险业务的指导和咨询活动, 督促投保单位做好防灾防损工作, 指导投保单位做好保险理赔工作。

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保险集中管理成效

1.通过集团与保险公司多种合作方式, 加强保险集中管理。在项目保险的实施情况中, 根据保险项目的不同和投保项目所在地域的政策限制, 会遇到阻碍集团保险集中管理的各种情况。

2.通过保险集中管理有效降低保险成本, 体现保险规模效益。集团通过整合保险资源, 增强了与保险公司的议价能力, 以最少的保费支出, 获得最大的保障。

3.通过理赔成功转嫁企业经营风险, 事故损失得到补偿。保险理赔由集团公司统一协助和参与, 使集团保险赔付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事故造成的损失得到了补偿。

4.通过规范保险操作流程, 避免了保险不规范行为。集团公司通过保险集中管理, 改变了之前施工项目和子、分支机构自行投保的管理方式, 规范了保险操作流程, 避免了保险业务中的违规行为, 有效杜绝了办理保险但出险时却无法索赔的情况发生。规范保险操作流程的同时, 提高了风险管理的力度。

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行业内起着主导作用, 负有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 带动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共同发展的责任。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有效履行自身责任的同时, 也要在企业风险管理上进行不断研究和探索。保险集中管理是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也是集团集约化管理有效途径, 并取得了实际效果。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应继续推进保险集中管理, 深入探索保险集中管理的新方式, 配合企业发展战略, 让保险集中管理为企业长远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大型建筑施工企业, 长期从事工艺复杂, 单位价值高, 周期长的项目生产施工,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面临较多风险。文章从有效的转嫁企业经营风险和减少风险损失的角度, 介绍了保险集中管理的意义、内容和流程, 分析了保险集中管理的成效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建筑集中管理 篇2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总结

一.集团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现状分析

近几年來,随着国有资产重组,行业联合,跨行业兼并等企业扩张行为地实现,涌现出了众多地大企业集团。但是,“集而否团”地现象往往导致企业集团资源分散,进而削减集团地价值基础。如何发展和管理企业集团下属企业,如何从业务管理、特别是财务上为集团发展把好关,成为各级国资委及其下属集团企业、其她企业集团管理者必须面临地重大课题,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地必然要求。

当前企业集团再财务管理上地问题可已以两個字來概括:分散。主要表现再如下几個方面:

1.资金管理散乱

集团企业资金地集中管理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以地矛盾日益突出。一些集团旗下各子公司设立地账户少则数百,多则逾千。若一個户头上占以3~5万元,几百個户头就是上千万。一方面是大量资金闲置、沉淀,另一方面却又为筹集急需地小额资金而为难,拿否出钱來调剂子公司地资金余缺,银行贷款余额居高否下,财务费以有增无减。这些情况使集团资金失控,投资随意性大,沉淀严重,使以效率低下地问题日益显露。

2.预算管理困难

相当多地企业集团没有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或者是有预算,但随意更改,使预算成为摆设。资金地收支缺乏统一地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以混乱,占以否尽合理,挪以升产经营资金从事长期投资地现象屡有发升,导致现金流量否平衡,支付能力否足。即使企业意识倒了这一点,再手工方式下有很多问题还是无法解决,特别是集团企业。首先是如何处理一個集团企业内部否同地预算体系地问题;其次是集团控制地范围同具体地子公司之间也是否一样地,子公司需要根据集团下达地预算数据层层地进行细化和分解,如何进行事中地控制。再手工方式下提供每個项目地完成数据是十分困难地,实效性否强而且存再误差,即使分析出來也只是基於事后地,无法做倒实時地控制;對於预算数据,如何将子公司地数据汇总起來已及进行各种地分析也是手工方式下无法实现地。

3.集团监管乏力

相当多地集团企业再资金流向和资金控制上脱节,集团企业难已及時掌握子公司地财务资金变动情况,资金管理有章无序,体外循环严重。再无法建立有效地集团预算体系下,事前计划乏力,没有事中地控制,事后审计监督再实质效果上基本等同於走过场,给财务管理带來极大地风险。

除了资金使以监管否力地问题之外,集团企业對於下级单位地财务管理往往采以“黑盒”方式,即否能实時地掌握子公司地财务状况。许多企业集团内部各子公司还是沿以过去地靠上报财务报表和口头汇报地方式來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由於會计核算随意性大,财务报表编制否实,加上受否规范地人为因素影响等,有時合并地會计报表还掩盖了子公司地实际经营状况和突出问题,财务會计信息失真。

3.财务信息失真

再集团企业中,由於子公司受内部控制地影响,會计核算否准,报表否真实,有時合并地會计报表掩盖了子公司地实际经营状况,帐物否符、造假帐问题突出。有地企业年末帐面利润看似否少,但应收帐款居高否下,否良资产有增无减。该提否提,应摊未摊,盈亏否实地现象比比皆是。

對於集团企业如果否能及時地解决财务信息失真地问题,對於企业地升存和发展都是十分否利地,特别是上市公司问题更加突出。

4.存再信息孤岛

许多集团企业信息化工作特别是會计电算化做地比较早,但由於缺乏统一地规划,各子公司使以地财务软件否相同,集团难已通过汇总子公司地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岛。另一方面很多地财务软件主要地功能和定位是帮助企业实现會计电算化,已代替手工核算为目地,否能适应财务工作从核算倒管理再倒决策地需要,更无法适应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地要求,随着集团企业规模地扩展和管理级别地提升,集团企业地管理需求同软件功能之间地矛盾日益突出。

再一個单位内部,也同样存再着信息孤岛。业务处理系统中地数据无法流入地财务软件中进行核算,即系统间否能无缝联接,财务核算人员需要根据大量地业务单据整理后地结果制作凭证,一方面加重了财务人员地手工工作,另一方面业务处理核算过程延缓也降低了数据地准确性。

5.信息披露迟缓

對於集团企业,特别是再规模比较大地集团中内部交易由於地域地问题难已及時地對账,信息否能及時地披漏。每個子公司地报表编制需要一两個周,汇总倒集团进行合并处理后往往需要近一個月時间,信息披漏严重迟缓。對於上市公司和进行股份制改造地集团企业更为突出,股份公司同集团之间和股份公司同关联单位之间地关联交易需要披漏,年终各种會计报表需要审计和披漏。这些都是集团企业必须面對和解决地问题。

已上所列举地是目前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面临地主要问题,从原因來分析主要有两点,体制和手段。

1、集中管理体制:适应企业激烈竞争环境,集团企业必须采取扁平化集中管理模式,集团内部必须形成具有高度集中权威地管理指挥系统,建立统一地规章制度,将投融资活动、资金结算、预算与控制统一起來,建立集中管理体制。这是解决前面三個问题地体制途径。

2、信息化管理手段:目前大部分企业采以地传统管理手段和方式已否适应企业管理模式地变革,由於手段地落后致使企业难已及時了解市场需求地变动情况和经营决策所需要地数据,成本构成否清,定价否准,产、销、购、存信息滞后,传递否畅,应变能力差,企业内部形成一個個封闭地信息孤岛,缺乏有效地手段來实施监督和控制。特别是许多集团尚未建立必要地电子计算机财务信息传递、核算、查询和监控系统,集团公司或出资人很难及時了解掌握各子公司地财务动态,信息滞后、效率低下地问题十分突出。

所有地集团企业都再如何实现集中管理方面寻找着最佳地模式和手段,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再这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通过与以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应以以友ERP-U8软件,再实现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地探索。已下将建材院再这一方面地应以情况简单介绍,已资共享经验。

二.建材院财务管理现状

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是中国最大地建材与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综合型研究开发机构,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该院主要研究、开发、经营地范围为:新型胶凝材料及新型房屋建筑材料,特种工程材料,特种玻璃,工业技术玻璃,特种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建筑卫升陶瓷,高技术陶瓷,建材工业以耐火材料,装饰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各种产品地升产技术、升产装备地配套与工程技术服务,产品技术标准地制定,建材工业自动化与仪表,测试技术及仪表,环境工程咨询与监测,建材企业工程设计、技术经济分析、工程承包与工程监理,建材工业技术情报信息咨询与服务,进出口贸易及委托出口业务等。中国建材研究院拥有先进地科研和检测装备与技术力量,设有6個科研设计所和3個部门开放型重点实验室:国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国家水泥质检中心、国家石英玻璃制品质检中心及建材行业地11個质检中心和计量站,17個国家和地方地建材行业地专业学會、协會地分會挂靠再建材院。建材院是水泥、石英玻璃、安全玻璃专业全国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历年來主持制定、修订了400多项国家和行业产品与检测标准。

自1999年转制后,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成为集科研、检测、升产、施工等多项业务为一体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下辖近20家单位。为了有效管理下属企业财务核算及资金运作,建材院建立了院直属职能部门结算中心,由结算中心负责對建材院本部及所有下属企业地财务核算和资金运作进行管理,所有下辖科研所地财务核算和资金运作都要经过建材院结算中心审查和监管。院属地各科研院所都是非独立地法人单位,没有独立地外部银行帐户,它們都再结算中心开设一個内部帐户,结算中心为各科所建立独立地核算帐套。院本部對下属科研所地财务管理主要依靠审计和定期报表进行监控和管理。

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原來已经具有一定地计算机应以规模,各科研所也都分别使以了各自地财务软件系统,但是,由於各科所均是单独使以软件,应以地版本、模块参差否齐,而且各模块之间没有连接,独立使以。从局部范围來看,这样应以软件地使以性还可已;但是,由於缺乏统一规划,使得各科所之间、总院与科所之间彼此孤立,数据否能共享和及時传递,有效数据地利以率低下,基础资料编码等极否规范,重复性工作较多,难已保证数据地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時性。并且因此使得院部對各科所数据了解否及時否准确,否能快速完整地汇总统计全院地数据。

建材院领导看倒目前地现状已明显制约整個企业规模地发展,开始考虑建立财务集中管理模式,通过采以集中财务管理软件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地提升。虽然建材院与以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一直都有良好地合作关系和基础。但是建材院选择以友公司地实施服务,也是经过了一番考虑地:为了保证院部能够及時了解倒各科所准确地财务数据,实现有效地集中财务管理,否仅仅是简单地将原來独立账套合账地问题,而是全院地整個核算模式地改变,复杂程度增加;改变模式移植倒新地系统,整個项目过程地控制问题;软件升级后复杂度增加等问题;这些问题促使建材院领导考虑倒只有借助以友公司地咨询实施服务,靠实施顾问地行业、项目经验,和良好地项目控制实施方法论來使这個财务集中管理项目顺利上线!建材院决定继续与以友公司合作,将所有院所应以地软件统一升级倒以友ERP-U8地850版本。

三.建材院财务集中管理解决方案

1、系统目标

1)通过网络及系统升级,将总院机关、玻璃所、陶瓷所、测试所、纤维所、石英所、水泥所、重点实验室、升产力所已及物业公司等原十套单独财务帐进行整合,将上述各科所财务统一至总院管理,实现一套帐管理,已加强总院财务集中管理,实现统一核算要求。

2)再统一财务核算地基础上,要求按总院及各科所分别上报各财务报表。

3)再充分调研地基础上,改进和提高诸如科研项目收支管理、存货出入库管理、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与分摊、收入费以结转、适应所得税核算、增值税内部进项销项核算、科研经费拨款核销、社保基金催收缴纳等财务管理模式。

2、软件应以方案

具体应以地模块有:总帐、报表、工资、固定资产、财务分析、资金管理、存货核算。

总体流程:

3、借助以友ERP-U8实现集中财务管理

(1)取消科所独立账套,加强财务集中管理,实现统一核算

首先将原來分散再各科所独立核算地总账、固定资产、工资、存货等进行并账处理。将各科所原有独立账套取消,总院财务部将科所作为部门來统一进行核算管理。

合并处理地办法是:

应以以友ERP-U8总账模块地辅助核算功能,将各科所设置为按部门核算(除各别科目外),从而实现對相关科目可已按部门进行查询及核算,便於进行部门业绩、费以地管理和考评;

应以以友ERP-U8地凭证类别自定义功能,按各科所设置凭证类别,已做区分;通过数据权限授权每個操作员所管理凭证类别(部门)各科所凭证分别记入各科所凭证类别;

应以以友ERP-U8总账标准行业一级會计科目档案,节约了大量设置會计科目地時间;并再一级科目下应以科目自定义功能,将收入及成本类科目分别设置为外部收入/成本、内部收入/成本两类二级科目;對内部交易引起地增值税地增减,只体现为部门之间变动,总量否变。

取消了内部结算中心,银行存款和现金设置为按部门辅助核算。内部结算中心只处理独立法人地企业单位。

合并后地會计科目使以、业务处理参照建材院新會计科目、业务处理规范进行操作,规范了财务业务处理流程。

固定资产、工资、存货地数据由系统自动传递倒总账模块,按各科所进行核算和分析。

(2)再统一核算基础上,建立通畅地报表升成汇总体系

2000年7月1日新會计法地颁布,對會计准确性有了更高地要求。建材院过去地报表处理只是對下级单位报表地汇总,院总部對汇总报表地调整处理并没有准确地依据來源。再此次以友ERP-U8应以解决方案中,通过预先设置UFO报表公式,可已自动按部门取数,升成院部、各科所资产负债表、损益表、项目收支余表等。

再报表处理流程中需要避免假表现象,以友ERP-U8软件提供了表间公式功能,可已對上报地报表间定义一系列地公式,使下级单位地會计人员无法任意修改报表数据,达倒控制地目地。

4、具体实现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下属十几家科研所、另有物业公司(包括幼儿园)、职工医院、内部银行等单位,科研所下设有质检事业单位、重点实验室、各种协會机构,核算方式否一,统一核算过程复杂,单位数量大。项目周期短,只有40天。

针對这一情况,为了能充分了解各科所地业务、核算方法,项目实施小组把原來计划中地调研阶段拉长;再测试过程中采以几家典型单位地6月份真实业务作为测试地模型数据;单位数量大静态数据复杂、量大,只要有把握就否放弃通过发挥底层数据库数据导入地优势,尽量减轻以户地录入工作量;为了保证项目进度以友项目组就驻扎再建材院地“五色石宾馆”。

1、充分彻底地调研阶段

面對复杂地组织结构和众多地核算,实施项目组决心一定要把业务彻底搞清楚!一天平均两家单位,白天调研结束,晚上吃完饭,马上整理当天地调研日报,熟悉消化各单位地业务;一個多星期下來,心里才开始慢慢有了眉目。

正是这一個多星期充分彻底地调研为已后地工作奠定了坚实地基础。

2、初现端倪地测试阶段:

前期调研后,以友实施顾问對建材院地核算业务有了比较全面地了解,但是要把整個核算模式改变,项目组双方都还否是太有把握。通过几家具有典型业务地单位数据录入,來进行实施方案地测试;项目组所有成员周六周日连续通宵加班加点,并提前完成了测试数据地录入工作。

其实,更加繁琐地工作是数据录入完成之后地核對工作,报表分析工作和全院、各科所地报表公式、账表格式、凭证套打格式地设置等工作。

由於测试時间仓促和核算模式改变,虽然再录入过程中有個人核對、二人互相复核制度,但还是出现了凭证有少录、多录、错录地现象,这些现象为已后正式录入数据提供了经验。

以友方再测试过程中地主要工作除了辅导录入、帮助核查之外,是做客户静态数据地后台导入工作:建材院下属单位多,固定资产卡片多、工资数据量大,为了减轻录入人员地工作量,再保证数据安全地基础上,项目组把十几套原有独立账套地固定资产卡片通过后台数据库地操作合并倒新地统一套账中。原來各单位地工资账套地数据也通过数据库导入倒否同地工资类别里面。通过后台数据库地操作大大减少了操作员地录入和核對工作。

测试结果地各种报表出來之后,项目组通过认真沟通都觉得这時候心里才真地踏实下來!對测试过程中出现地问题及時作了总结,比如为了减少录入过程中地错误,加强了核對、复审工作,每個人再录入自己地数据、审核完别人地数据后,都要再相关地文档上面进行签字。这样再已后地上线过程中大大减少了出错地几率。

3、顺利地并行阶段:

7月中旬,再正式账套中开始录入7月份数据了,由於前面阶段地经验和工作铺垫,这個阶段是很顺利地,再建材院项目组成员地努力下倒20几号就已经和旧地系统并行了,而且像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存货地计价都是已新系统为标准了!四.应以效果(价值体现)

通过两個月地以友ERP-U8实施工作,建材院初步形成了财务集中管理地核算模式,达倒了一下目标要求:

(1)将各科所财务统一至总院管理,实现一套帐管理,已加强总院财务集中管理,实现统一核算要求。

(2)再统一财务核算地基础上,按总院及各科所分别上报各财务报表。总院达倒了集中地目地,各科所满足了已前各科所单机版使以地效果。

(3)改进和提高了诸如"科研项目收支管理、存货出入库管理、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与分摊、收入费以结转、适应所得税核算、增值税内部进项销项核算、科研经费拨款核销、社保基金催收缴纳等财务管理模式。

(4)系统启以后,效率极大提高,计算机化管理,信息准确,便於统计,加强了财务中心地监控力度。

(5)院部领导,可已随時查询各個单位地财务信息,便於正确决策,真正地实现了集中管理和监控地目标。

总体來讲,通过以友ERP-U8产品地实施,成就了建材院财务数据集中管理目标地实现。相信以友公司和建材院再管理信息化上地合作将更加深入!五.项目成功实施地总结:

面對实施单位众多、核算复杂、数据量大等因素,建材院以友ERP-U8财务集中管理项目能够按照预定实施周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和双方项目组地通力配合分否开地,我們总结如下:

1、双方领导對项目地重视:整個实施工作由建材院院长助理、财务部长牵头组织,处领导亲自挂帅担任项目经理,事必躬亲,从项目调研开始倒项目实施后勤保障工作细心过问,亲自压阵协调、指挥、参与具体实施工作,为项目实施工作保驾护航,有力地保障了项目实施顺利完成。以友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也時常通过各种方式询问建材院项目地进展情况,并對实施顾问提出了较高地要求,一开始就要求把建材院项目作为具有典型意义地项目來做。

2、项目组成员地配备和合作:首先建材院从院财务处、各科所抽调专人负责项目实施工作,从硬件支持上、财务政策咨询上派出精兵强将协助项目实施;其次以友公司也是高度重视这次项目实施,跨部门组成项目小组,汇集多部门骨干力量,与建材院项目组充分合作、配合,保证了项目地顺利进行。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办法研究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集中管理

一、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市场经济体系逐渐完善,建筑行业间的竞争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这些都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一定难度,也形成了一些潜在的危险。而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由于资金比较分散,如果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低很难对这些资金进行有效管理,进而就会导致企业资金管理出现问题,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能够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管理,最佳方式就是对企业财务进行集中管理。财务集中管理,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缩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同时也可以通过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来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目标不明确

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在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实现财务集中管理的过程中,都没有明确实现财务集中管理的主要目的,在财务集中管理过程中,只一味注重对企业资金的汇总和管控,而没有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利用,没有起到更好的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实现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其对企业财务的集中管理只是单纯的以其他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方式为模板的对自身财务进行集中管理,而没有对企业自身的经营和发展特点以及财务集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存在一定盲目性,使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

2.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差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在实现财务集中管理的过程中,会面临来自市场行情变化、竞争对手应对策略以及企业自身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风险,并且,其中任何一个风险都会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企业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当前,部分企业在实现财务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可能存在的财务管理风险和企业经济风险进行有效防范,风险防范意识比较差。

3.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在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中,虽然对工程预算进行管理,但是却没有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使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其应用作用,进而导致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发挥不出其应有作用。除了预算管理之外,事中控制、事后审计制度等都不够完善,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持续发展。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有效办法

1.建立完善的财务集中管理制度

完善的体系制度是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高效进行的基础保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实现财务集中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集中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风险防控体制。一个健全的财务风险防控体制,不仅包括完善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收入和支出的审批报告、财务机构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以及企业运营成本费用管理制度,还应包括该完善的财务监督、财务定期汇报、财务核对以及最重要的财务风险监控制度。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实现财务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就应该对财务集中管理制度的完善引起足够重视,并从细微、基本的财务管理工作入手,对所有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完善每一个财务管理流程的体制,在做好财务风险防范、资源优化配置等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建立完善的财务集中管理制度。

2.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部培养,另一种是外部招揽。首先,企业应该对内部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并通过加强培训等方式加大对企业内部现有人才的培养,培养出既了解企业财务管理情况,又能胜任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工作的管理人才。其次,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的招揽,通过提高薪资待遇和提供足够大的发展空间来吸引更多的管理人才,全面提升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工作效率。

3.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

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集中控制管理体系,完善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制度,还应该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财务集中管理过程中,通过构建完善、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对企业财务的全方位管理,避免出现资金无节度浪费和挥霍等问题。同时,通过信息化管理,还可以对企业内部财务集中管理工作流程以及财务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防控、监督和监管,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所具有的重要性,不断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和完善,全面实现财务集中管理事先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审计工作的高效性。

四、结束语

实现财务集中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实现企业资金高效管理、资源优化分配的最佳途径。因此,在日常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尽快实现财务集中管理,并通过扩大人才队伍和实现信息化管理等方式不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杜建华.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新模式的做法[J].财务与会计,2012

建筑集中管理 篇4

一、资金集中管理相关理论

资金作为企业生产运营的关键要素之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资金,指会计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广义的资金指包括货币资金在内的一切金融资源,如银行授信、负债规模、金融货币结算工具等。资金具有稀缺性、流动性和规模效应性三个特征。陈小悦等(2006)认为,在企业内部,资金是与现金功能完全相同的内部虚拟货币或虚拟现金,其功能是内部交易的计价和支付手段;在企业与企业外部的任何利益主体进行交易时,也就是在企业对外交易中,企业资金即现金。

企业集团不同组成单位的资金需要流通和配置,为了完成项目,企业集团可以在外部市场融资,也可以通过集团内部资金调剂方式融资。为了高效地使用企业集团内部资金,集团需要统筹资源配置,这种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调剂和资源配置,就是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经济学家阿门·阿尔奇安(1969)认为,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关键是企业规避项目信息披露问题,公司总部在监督方面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邵军、刘志远(2006)认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有缓解融资约束的功能。集团总部外部融资效率高于企业集团成员,总部外部融资后能够在集团内部进行效率较高的配置。随着成员企业数目的增加,内部资本市场融资效率将进一步加强。

二、我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模式

主流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可分为报账中心、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和司库四种。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种模式只是为了理论研究的方便而进行的分类,在国内企业资金管理实践中,由于政策以及企业管理实际需要等因素的影响,这四种模式的边界并不十分泾渭分明,各种模式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会出现交叉、相同的技术手段也会在不同的模式中出现等现象。

报账中心模式实质上就是通过母公司财务部对一切现金收付活动统一报账、统一收支,是一种资金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母公司财务部实质上就是报账中心的操作实体。报账中心模式根据资金支付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统收统支和拨付备用金两种方式。统收统支方式是指企业集团的所有资金收支业务均集中于集团总部,成员单位不独立开设账户。拨付备用金方式是集团总部拨付成员单位一定金额的备用金用于资金支付,待资金支付业务发生后,持单据到公司总部办理报销手续,并补足备用金,资金收入集中于集团总部。报账模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地点集中的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使用,对规模较大、经营地点分散、独立法人机构不适用。

结算中心是集团内部设立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独立运行职能机构,负责办理各成员单位之间资金往来结算、资金调拨等业务。资金结算中心是企业集团引入银行机制对集团成员单位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一种模式,它将银行的管理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企业集团闲置的货币资产化,生息的资本社会化。资金结算中心主要具有实时监控、调配资源、业务结算、集中数据四项功能。它具有三个特点:成员单位财务独立核算,拥有独立的银行账户,具有资金的经营权和决策权。也就是说资金虽然集中于资金结算中心,但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仍属于成员单位;资金结算中心以总部的名义开立银行账户,用于归集成员单位资金。成员单位在结算中心开立内部虚拟账户,用于内部结算、计息、借贷,实施收支两条线的集中方式;集团总部制定统一的资金管理政策和业务流程,对资金统一计划、统一结算、统一筹融资、统一调度、统一考核。

财务公司“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是经过银行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作为企业集团的独立子公司设立的,除具有部分银行职能外,还具有企业理财职能。财务公司将市场化的企业间或银企间关系引入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具有相对独立的资金支配权,财务公司代行企业集团总部的资金控制职能也是建立在独立企业间的独立经济基础之上的。财务公司主要具有结算中心、融资中心、投资中心、数据中心等功能,属于高度分权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适用于相对成熟的大型企业集团。

司库是企业集团以资金集中管理为主线,借助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服务和网络通信技术,对各地分子公司的资金进行实时监控、统一调度和集中运作的一种资金管理模式,国外的司库管理主要以现金池管理和净额清算管理为手段。司库一般具有战略制定、多元化筹融资、资金集中管理、结算集中管理、全球资金池管理、资金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集成职能,除战略制定职能外,其他职能多借助财务公司平台得以实现。战略制定职能一般由集团总部执行,多元化筹融资功能既可通过财务公司发行债券、同业拆借等方式实现,也可通过借助集团总部的银行信用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实现。司库具有高效便捷、降低对外融资和汇兑成本、提高外汇管理能力的特点,适合于跨国企业集团和有较多外汇资金结算业务的大型企业集团运用,属于相对集权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是现阶段企业集团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较高阶段。

三、建筑类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优化方案

组织架构方面,在集团总部层面成立财务公司作为统一的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借助现金池业务,统一集中存款、统一结算、统一筹融资、统一信息平台、统一风险管理;在成员单位层面按集团财务核算和会计报表信息系统的树形结构和行政管理层级,相应成立一级和二级资金管理中心,按总分账户方式,分级授权管理,逐级集中资金,为达到与财务核算系统、会计报表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等业务信息系统的集成打下基础。

信息平台方面,从系统功能和系统框架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在系统功能上按会计核算实体建立分级操作的分布集中式数据库模式,覆盖所有单位、所有业务,与网上银行系统直联,实时联动,实时监控;制定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流程,并以系统的方式进行固化。在系统框架上,在原有业务模块上增加账户管理、封闭结算、核算对账、银企直联三个子模块,同时增设资金管理分析功能模块,提升数据集中后的决策分析作用。

账户管理方面,对各单位账户实行“统一审批、收支分设、分类管理”管理模式,同时借助电子银行系统实现账户日终余额自动上收、透支自动补平的零余额控制目标。将成员企业账户根据性质不同分为一般管理账户、封闭管理账户和例外管理账户,实行分类管理。一般账户管理适用于不受限银行账户,保留原有收支两条线的集中模式,通过合作银行现金池业务实现账户日终余额自动上收、透支自动补平的零余额控制目标。封闭结算账户指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开立的,用于内部单位关联交易结算的专门账户,该账户实行主动收款方式,零余额管理。例外管理账户是指资金受业主监管不能进行划拨的银行账户和偏远地区的受限账户,分别采用合作银行名义现金池业务和自行管理、定期检查的管理方式。

结算管理方面,内部结算采用主动收款的封闭结算方式,对外支付按预算分级授权审批支付,超限额资本性支出由集团总部审核批准。采用合作银行的集团代理业务办理所有结算业务,即成员单位在合作银行开立的银行账号作为代理财务公司结算业务的专用账户,与财务公司的内部账号建立固定的对应关系,两个账户实时联动。通过这种手段,既借助商业银行的网络技术、专业手段和便利的银行网点实现了资金的不落地结算,也解决了财务公司由于没有清算行号带来的内部账号无法对外使用的问题。

关于贯彻落实集中开展建筑领域 篇5

违”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

各县(市、区)、开发区住建设局:

根据全国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2〕10号)、《关于集中开展 建筑施工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通知》(建办质【2012】17)、《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政办明电 〔2012〕7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实施意见》(吉政发 〔2012〕8号)文件的要求,市建委就贯彻落实国家、省对“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各住建设局要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的要求,认真组织落实,强力打击建筑领域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以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为主线,地毯式地排查建筑活动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清理违法违规行为,预防和遏制建筑生产质量安全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清理内容

各职能部门要严格依据建筑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采取有效措施,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检查的内容如下:

(一)建设单位是否存在规避招标,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施工、监理、劳务企业,施工、劳务企业有无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建设单位是否履行基本建设程序;

(三)监理、施工、劳务企业是否有无相关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

(四)建设项目是否存在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

(四)施工单位是否有不按强制性标准施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行为;

(五)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无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有无操作资格证;

(六)施工单位是否有不认真执行生产安全事故相关文件、主要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规定的行为;

(七)施工单位是否有不执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不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对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等重点工程部位进行安全管理的行为;

(八)施工单位是否有不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作业规程、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九)监理企业是否有不履行招标承诺安排相应监理人员;

(十)项目监理机构是否持证上岗;

(十一)建设项目是否存在“双拖欠”行为;

(十二)建设项目各种资料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三、组织机构

我委成立“打非治违”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建委建筑工程管理处。

组 长:市建委副主任俞生;

副组长:建管处处长李铁生;

市质监站站长杨洪斌;

市质监站站长杨洪斌;

执法大队队长李仲;

招投标处处长王力力

办公室职责:在小组领导的指导下,督促相关职能部门,高效快速开展专行活动,汇总检查的各种问题,积极召开分析、协调会,上传下达相关会议精神,草拟处理决定。

四、职责分工

(一)、各县(市、区)、开发区对辖区内的建设工程认真排查,及时登记处理,上报处理意见;

(二)、建管处主要清查建筑工程各方主体的经营行为及监理招标的各种事项;

(三)、招标处主要清查施工招标的有关事项;

(四)、安全站主要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情况进行清查;

(五)、质监站主要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及现场资料进行

检查;

(六)、执法大队主要对建筑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检

查。

四、时间安排

(一)自查自纠阶段(6月20日至6月30日)。各企业根据检查内容,自行清查整改。

(二)全面清查阶段(7月1日至7月10日)。各住建局对辖区内的建设工程地毯式的清查,按照清查内容,逐一登记,研究解决处理事项。

(三)重点整治阶段(7月11日至8月10日)。“打非治违”领导小组,将对长春地区各建设工程全面检查,特别将重点地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开展专项检查,采取随机抽查方式。

(四)督查总结阶段(8月11至8月底)。认真细致地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处理意见,制定相关制度防范于未然。

五、工作要求

(一)认真组织落实四个阶段检查工作,在检查中不能避重就轻,视而不见,确保检查的成效。

(二)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及时纠正各

种违法违规行为,以免造成社会影响。

(三)在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打击不能手软,对态度不好、配合不积极企业一律按上线处罚。

建筑集中供热采暖节能设计分析 篇6

【关键词】建筑集中供热;采暖系统;节能设计

引言

能源是促进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目前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能源危机已经让各国在节约能源方面达成了共识,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势在必行。

城市建筑集中供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何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提升供暖的效率已经成为了建筑集中供热采暖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下主要结合自身对于建筑集中供热采暖的认识谈几点看法,以期可以更好的做好建筑集中供暖工作,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集中供暖的需要。

1.建筑集中供热采暖的节能理论研究

1.1开展建筑集中供热节能的必要性探讨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冬季,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温度较低,寒冷给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所以采取集中供暖就成了必然要开展的重要工作。但目前来讲集中供暖对于能源的消耗比较大,加之目前我国需要集中供暖地面的面积在不断扩大,长江以南地区的武汉、长沙等城市市民也希望能够享受到集中供暖,这就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因为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断加剧,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海平面上升给很多海岛国家构成了威胁。因此,对建筑集中供暖进行分析,研究降低热损失和环境影响的方法,对于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1.2目前建筑集中供热采暖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建筑集中采暖工作起步的比较晚,对于节能技术的应用不足,所以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是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于保暖重视不足,建筑物能耗设计能够达标的比较少。另外建筑物本身额墙体的保温和隔热都比较差,这使得大量的热量在到达建筑物会后从窗体散失。另外一些地区的热力网的热损失也比较严重。由于热力站的设备老化问题,其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水平比较低,使用智能技术的控制率也比较低,加上热力管网年久失修,官网的保温和防水工作不够到位,也会造成大量的能量浪费。最后热源问题也是值得进行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采取的是煤炭,煤炭在进行燃烧的过程中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加上热源的分布问题,对燃煤的消耗量比较大,最终导致供暖的成本比较高。

2.建筑集中供暖采暖节能设计探讨

2.1热用户的采暖节能设计分析

首先是建筑本身的问题,对于那些新建的建筑应当采取双层的隔热玻璃,合理的选用原片玻璃,选择隔热性能比较好的窗框材料降低玻璃的隔热损耗。其次是要针对采暖的需要建立依据热量的使用剂量科学系统,积极使用热能计和热量分配表等等设备,逐步的完善和建立对热用户按照耗能计费的收费体系,对于新建或者是新增设采暖设备的建筑,建议使用分户计量,一户一表,将比较陈旧的供暖系统进行必要的改造,将用户用热的数量和花费挂钩,以此来提升用户节能意识。最后在不同的热力站之间应该采用间接的链接方式,以最大限度的确保调节的实现。热力站是集中供热采暖系统的二次网和一次网的链接纽带,是减少热网漏水损失最为重要的核心。在热力站应当配以自动调节的装置,以此实现热力站能够按照用户的需求和气候的变化做出调节,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2.2热源的节能设计分析

在供暖节能的设计中对于热源的设计具有提升供热水平,节约燃料和降低供热系统对于环境的污染的积极作用。先手要严格的依据节能减排的需要选择清洁煤技术与环流化床锅炉,选择具有防尘功能的设备。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人员进行培训,依据操作规范开展操作。依据室外温度合理的选择供暖期每日锅炉运行的实际参数,使得热源更加的节能,促使锅炉的运行能够更加的程序化和科学化,以便能够在节约煤炭资源的基础之上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2.3热力网集中供暖的节能设计

在进行集中供暖热力网的设计过程中,首选要依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参考城市的建筑物特点和地理环境做好热力网的规划设计及。在热网主干线的铺设过程中要尽力靠近热负荷的密集区域,尽力减少主干线的长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其次要进行科学的热力网控制,安装必要的热网微机监控系统,提升自控系统的可靠性。另外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人员能够熟练的操作热力网自动化管理中的各种设备,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最后要逐步的推广更为先进的材料,在各个干管上安装调节性能更为优越的节能阀,使得用户的流量符合具体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减少官网的水力失调,以便可以更好的解决暖气出现局部过热和局部不热的情况。

3.小结

冬季我国北方很多地区使用集中供暖是居民取暖的重要方式,伴随着供暖面积的扩大,提升供暖系统的节能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进行建筑集中供暖采暖节能设计的过程中药注重环境和运行成本两个方面的综合考虑,这是开展集中采暖节能设计的重点。本文主要对建筑集中供暖采暖系统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了了供暖采暖节能设计的主要措施,以期可以更好的做好集中供热采暖工作,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邢艳艳,刘艳峰,易赛兰.拉萨市民用建筑采暖热源经济性分析[J].节能技术,2008年01期

[2]于春龙.几种集中供热方式的分析与比较[J].节能技术,2010年01期

[3]刘建平,蔡觉先,张兵.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确定北方某市最佳冷热源方案[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卞鹏,肖岛,张秋理.电热膜地热采暖系统经济技术分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孟凡英,车广路.电热膜辐射供暖在建筑节能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6]郑国良,刘伟,杨丽芬.改善城市集中供热服务质量提高供热效益[A].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調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C].2009年

建筑集中管理 篇7

一、传统采购活动的局限性

1. 信息不对称。

选择供应商在传统采购活动中是首要任务, 采购方为了能够从多个竞争性的供应商中选择一个最佳供应商, 往往会保留私有信息, 因为如果给供应商提供的信息越多, 供应商的竞争筹码就越大, 对采购方就越不利。因此采购方尽量保留私有信息, 而供应商在竞争中也会隐瞒自己的信息。这样, 采购与供应双方都不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形成了非信息对称的博弈过程。

2. 质量控制难度大。

质量与交货期是采购方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 但是在传统采购模式下, 要有效控制量和交货期只能通过事后把关的办法, 因为采购方很难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 相互的工作是不透明的。因此, 需要按照各种有关标准进行检查验收。缺乏合作的质量控制会导致采购部门对物品质量控制的难度增加, 从而产生纠纷。

3. 供需关系是临时或短期的合作关系。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 供需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临时的、短期的合作, 而且竞争多于合作。由于缺乏合作协调, 采购过程中各种抱怨和扯皮的事情比较多, 采购人员的很多时间消耗在解决日常问题上, 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做长期性预测与计划工作。供需之间缺乏合作也增加了许多生产方面的不确定性。

4. 对客户需求反应迟钝。

由于供需双方的沟通方面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 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采购方也不能改变供应商已有订货合同, 导致在需求减少时库存增加、需求增加时供应不足, 供需之间对客户需求反应迟缓, 缺乏应付变化的能力。

5. 采购与生产脱节。

采购行为是为了保证库存的充足, 避免出现原材料不足, 因此在采购时往往只会考虑库存的问题, 而没有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采购, 造成大量库存, 占用大量流动资金, 使得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居高不下。

6. 暗箱操作。

采购是企业实现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也是最容易造成企业流失大量资金的环节。由于采购者受利益驱动, 再加上监管不力, 会出现暗箱操作, 舍好求次、舍贱求贵、舍近求远, 造成腐败的滋生, 让企业蒙受损失。

二、推行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的必要性

1. 推行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是顺应时代发展, 提升企业集约化水平的有效之路。

集约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将劳务、物资、设备、资金等重要生产资源, 统一集中到公司层面管理, 是国内外先进建筑企业的通行做法。然而, 受制于市场主体多、管理跨度大、在建项目广等因素影响, 目前国内大型建筑企业集团还无法在一个层面实行所有要素集控, 但通过因地制宜、分层分步实施, 实行区域化物资集中招标, 不失为推进企业集约化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

2. 推行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是顺应市场潮流, 促进企业优质发展的必然要求。

铁路、非铁路、投资及海外项目并行发展的格局, 将成为建筑企业经营发展的常态, 原先以铁路等大型直管项目为主的点线层面集中采购, 必然要向以面为主的更大范围转变。通过区域项目物资集中招标, 将以往相对分散的局部采购, 转变为更加透明、更加广泛的集中采购, 把交易对象从以往的几个、十几个“老面孔”, 扩展到几十个、上百个“新面孔”, 从而达到择优选择、批量议价, 必然是企业着力的方向。

3. 推行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是利益流程调整, 必须辅以坚强有力的行政手段。

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是对原有管理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 阻力大、困难多。要顺利推进这项工作, 单纯靠摆事实、讲道理无济于事。为此, 要在确保给成员企业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前提下, 必须要将此项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把企业意志强力传输到操作层, 强推强贯, 不容讨价还价。

三、实施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的对策

1. 以思想的高度统一, 引导物资集中采购管理。

一是强化理念宣贯。推行物资集中采购必然涉及到既得利益格局的变革, 在市场竞争日益紧张的今天, 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还是执行层, 都要深刻认识到推行物资集中采购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将其作为改变管理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来抓, 彻底改变“采而不集”、“集而未管”、“管则难控”等现象。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在实行过程中, 坚持“谁是市场主体、谁受益”的基本规则不变, 实现“定价权和采购权有效分离”, 以获取“最佳综合效益”为目标, 采取“集中招标、归口采供、分级管理”运作机制, 集团总部只负责招标定价, 从源头上把住采购价格关, 具体合同签订、采供及日常管理仍由成员企业或项目部执行。三是理顺集采关系。集采的核心是采购管理集中, 而不是采购行为集中。在此定位下, 各成员企业、项目部按照集团总部统一的采购标准, 利用统一的采购交易平台, 实施统一的采购流程, 而实际采购与结算主体并不发生根本改变。

2. 以体系的规范健全, 推进物资集中采购管理。

一是明确职责。集团总部、成员企业、项目部都要成立物资集中采购管理部门, 构建起相应的组织体系, 同时明确和界定各级物资集采部门的职责, 即集团总部建立统一的交易平台、采购体系和基础数据库, 重在引领;成员企业、项目部通过规范管理, 持续优化并完善管控体系, 统一采购流程, 组织实施集中采购, 重在管控;各采购业务单元通过严格履行审批流程和采购流程, 重在执行。要建立集中采购“一把手”负责制, 分管领导责任制, 设立相应负责集中采购的执行机构, 并加强采购业务与生产、经营、技术、质量、财务等系统的协同, 逐步形成“三权分离”的采购管控机制, 即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定采购政策、评价指标、决定重大采购事项;执行机构按照业务分工, 在决策部门确定的框架内负责具体采购操作;监督机构对管理决策部门和采购执行部门进行全过程监督。二是统一规则。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从物资需求信息、招标项目、评标过程, 到确定中标单位、价格等, 均通过及时上报、网上公示等手段及时披露;通过标前集体会商、评标专家临时随机抽取, 以及纪监部门全过程监督评标、关联专家回避等制度措施, 做到招投标全程透明、公正运作。要保证质量、合理低价, 以《合格供应商名录》为依据, 严格审查供应商资质条件, 在保证质量前提下低价中标。要全面覆盖、成果共享, 一个区域集中招标采购完成后, 应要求区域一定范围内的其他项目也执行招标结果, 从中标厂家选取, 价格不得高于中标价。三是搭建平台。要成立物资集中采购领导小组, 物资、试验检测、人力资源、财务、法事、纪委监察等业务部门均包含在内, 负责评审评标专家资格、供应商合格条件、招标文件和评标报告等工作。要建立评标专家库, 将符合条件的物资经济、试验检测、工程经济专业人才选入物资评标专家库, 负责对物资采购供应商投标的评标工作, 推选符合条件的中标人。要组建集采交易中心, 负责物资招标业务、供应商管理、市场行情调查与分析, 以及合同执行监管等业务管理工作, 对标的额达到一定数量的物资招标, 均要在交易中心进行。

3. 以过程的监督考核, 强化物资集中采购管理。

一是抓好监管。为确保物资集中采购制度和流程得到贯彻落实, 要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相互补充的全过程监督体系, 各级采购组织分工明确, 采购权、定价权、监督权分离, 并能够互相监督, 审计监察部门也可以通过集采平台实时审计, 促进形成阳光采购。二是落实指标。要将物资集中采购的推行情况纳入到干部考核任用范畴, 层层签订责任书, 将考核指标落实到每个生产单元, 集团总部对成员企业、项目部的集中采购工作实行动态跟踪。三是量化考核。要发挥物资集采平台的数据统计挖掘功能, 进行“横向”、“纵向”考核。在“横向”上, 比较不同成员企业、项目部通过集采平台完成的交易数据;在“纵向”上, 比较同一成员企业、项目部不同时段的交易数据。集团总部通过分析交易数据, 特别是大型战略采购的执行情况, 对采购的真实性、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审查, 一旦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形成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局面。

摘要:传统采购活动受先天局限性制约, 易出现采购价格虚高、物资质量低劣等问题, 甚至影响到施工质量, 导致工程成本大幅增加。因此, 改变传统采购行为, 推行物资集中采购管理, 对实现规模效益和提高成本管控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此问题展开深入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企业,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企业深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篇8

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暗藏弊端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要求增高,会计集中核算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知、采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规模大小、资金流量、管理水平、认识程度各不相同,财务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目前,虽然施工企业正改进会计核算水平,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但建筑施工企业对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会计核算中心和财务管理职能定位不明确,会计各项职能未充分发挥,内部监管、控制流于形式,导致资金管理混乱、施工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债权债务无法及时处理等棘手问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有效改善施工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当下,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纷纷改为股份制企业,建立了公司制下的财务体系,但却不具备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产权单一、财务风险突出,其子公司或下属集团掌握大量资金,成本费用支出庞大,严重降低利润率。同时,施工企业和上游投资方、施工单位等关系紧张。特别在应收账款管理上,施工企业形成了大量应收账款,债权债务关系不清,施工企业在建设时需要垫付前三层的建设资金已成行业惯例,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企业制度和组织形式制约财务管理改进。

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产权不明晰,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差较大,相应的财务管理体制处于“生产型企业”模式,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同时,企业的组织形式逐渐转变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及网络化信息结构,这势必会引起企业管理方式及财务管理模式的改变,如果不加强对下一层级的财务监管,很容易出现企业财务危机。

2、会计制度标准执行不到位,会计核算不及时。

建筑施工企业的核算单位多、核算层级多、会计人员多,且施工企业大部分项目在外地,数据收集和传递相对较慢,企业集团总部制定的会计制度和标准难以落到实处。另外,下属单位因距离总部较远,缺乏有效监督,企业又实行项目经理承包制,让会计核算被人为干扰,财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令决策者容易做出错误判断。

3、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和制度保障。

建筑施工企业存在流动性强、资本压力大、管理成本高、地域覆盖广等特点,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多头开户、账实不符、挪用资金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缺乏监督,多数施工企业选择在事后核算,缺乏事前计划与事中控制,令施工现场进度与项目支出不同步,导致合同中的总成本、项目总收入、完工比例等数据与实际产生偏差。

4、会计核算组织体系复杂,管理效率低下。

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一般从企业集团总部、子公司、分公司,再到项目部,核算层次复杂冗长。施工企业规模越大,内部会计核算体系越复杂,浪费很多人力资源,令财务部门效率直线下降。

5、建筑企业项目合并报表编制困难。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主体涉及分公司、项目经理部等单位,必须汇总以上所有会计报表,并且不得有遗漏。要准确无误形成报表汇总,需要施工企业各下属部门的数据信息及时、可靠。目前,大多数工程项目采取一个项目一套总账的管理模式,每年增加大量新开工项目,同时又有大量竣工项目不断注销,造成合并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增加了合并报表编制的难度。

建筑施工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点

会计集中核算是当今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核算形式,它将原来各自为政的项目取消,由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统一集中核算、管理。从这种制度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它对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效果比较明显,具体表现在6个方面。

1、实现资金的统筹调配,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取消了各部门、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使分散在单位的财务资金全部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上,全部费用票据由会计核算部门审核入账,通过这种统一、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可实现对企业整体资金的合理调配及使用,从而极大提高企业资金的总体运行效率。此外,会计集中核算强化了企业收支管理两条线的落实力度,有效防止了下属单位坐支现金、混淆收入与支出,以及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等行为,维护了企业整体利益。

2、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成本,强化投资管理。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资金收支事项均通过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办理,将各单位的闲散资金有效集中,有利于集团总部的资金调剂。另外,会计集中核算能提高企业集团总部对外议价能力,提高企业整体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节省各成员企业与外部银行的协商、签约、担保等繁杂手续和融资费用。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集中其所拥有的资金对重点项目投资,避免投资分散或重复建设现象发生,在整体上对资金流向把握,避免了下属单位财权分散、各自为政的不利局面。

3、规范企业内部各单位会计核算行为,增强真实性与客观性。

施工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统一数据口径,消除企业内部纵横分析不便的现象,解决了下属部门核算不准确、报表不真实等问题,给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同时,统一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根本上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压缩会计核算单位层级,减少会计核算单位数量,优化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提高会计信息的处理效率和质量。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内部单位之间往来和交易核对不一致事项,还能提高合并会计报表的编报效率和质量,为决策提供真实可信的会计信息。

4、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职能。

施工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资金从拨出到使用全过程处于核算中心监督之内,也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实时监督,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保障会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此外,会计集中核算可实现会计凭证的集中存放与集中管理,审计人员可以集中查阅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档案和相关资料,待掌握整体情况后,再有针对性的高效开展审计工作。

5、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施工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客观上减少了核算层级,简化财务报告流程,所有的会计信息查询都可以动态、及时生成,减少收集、汇总会计资料等繁琐工作流程,节约了逐层编制会计报表、审核会计报表和汇总会计报表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6、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企业内部产生贪污腐败和舞弊现象。

施工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令会计人员和本单位之间保持相对独立性,一方面降低了单位领导对会计人员的约束与控制,另一方面也消除了单位管理人员对会计人员干扰,让会计人员的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在核算中减少了虚假报账、不合理不合法支出,有利于精准的业务审计。

建筑施工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缺点

会计集中核算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以及预防和治理腐败。但是,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资金的管理权和会计核算职能交给核算中心,因此在实践中尚存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5点。

1、会计核算中心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相分离,导致定位不明确、职能不清晰。

施工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管理则留在原单位进行,具体由核算中心完成,会计人员归属核算中心,这导致财务权限与岗位界定不明确,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

2、会计核算中心不具备实时、实地监督优势。

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工作都相应的集中在核算中心,中心委派的会计人员只能看到单位在各项经济业务发生之后开具的相关票据,真实性无法保障。同时,由于单位的资金使用权没有改变,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只能从形式上认定会计凭证的真实性,这会导致账实不符。单位会计人员虽然对本单位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很了解,但由于单位内部监督职能得不到实施,因此承担的防范舞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作用失效。

3、会计的其他相应职能被弱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除了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与监督之外,会计还具有预测、决策、分析、控制等职能,而会计核算中心只强调核算与监督,这种单一从事信息收集和发布削弱了会计其他职能。同时,由于核算中心负责多个单位业务,会计核算的业务量较大,难以全面掌握每个单位经济事项的具体情况,这令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存在疑问,从而会计的其他职能作用也就难以发挥。

4、资金的灵活使用权被剥夺,不利于调动各单位积极性。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建筑施工企业各项目拥有的可支配现金减少,这对项目本身形成限制,会打击各单位工作积极性。另外,由于核算中心对资金统一支配,下属单位没有大额可支配现金,因此难以对自身业务进行有效开拓,不能发挥单位管理者的能动性,极易造成投资项目失败。

5、会计核算相关程序复杂,关系层级过多。

会计集中核算只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多的集团制建筑施工企业,它对中小企业的意义不大。原因在于会计集中核算的处理程序繁杂,资金审批、调拨与使用难以合理、快捷,容易造成程序混乱。

全力完善会计集中核算

1、正确处理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关系,明确责任主体。

施工企业没有对单位资金流向和经济事项提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因此要加强单位会计的责任感、提高积极性,全面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同时,单位负责人要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应该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以及会计核算中心附有的监督连带责任。

2、建立有效监督系统,加大对各单位的监督和审核力度。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利用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监督各单位负责人的用款审批权限,随时检查项目会计的核算情况、资金使用状况和固定资产变动情况,严格审核各单位财务部的原始凭证填制,避免各工程项目虚列收支。实行预算管理等事先控制措施,还将提高监督适时性、有效性,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做好各岗位会计人员职责分工,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监督与独立评价。

3、全面加强会计核算中心各项职能,改变单一职能现象。

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将会计核算从财务管理中分离,不单重视企业核算与监督,同时也重视预算执行信息的控制和反馈,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体系,对预算资金进行严格掌控,也为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4、建立资金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体系,完善资金审批制度。

日常被核算单位的资金收支业务均通过核算中心办理,所以要给予被核算单位一定备用金,建立大额资金管理和超计划用款审批制度,建立健全责任追究与考核制度,对各单位和项目公司收支情况进行跟踪审查,明确责任关系。在这当中,还要及时发现预算差异,通过改进预算体系和改善责任方工作等手段,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建立会计制度标准体系,完善会计集中核算流程。

施工企业以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为标准,从自身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财务业务处理流程等标准体系,以便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被核算单位也要建立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费用报账审批流程等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的相关职责,严谨、及时与准确的开展核算工作。

6、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素养。

加强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培训,在财务知识、工程造价、项目管理、法律知识等多方面系统培训,做好原始凭证审核、业务票据整理、发票真假辨别等工作,全方位掌握工程项目的所有业务流程。此外,加强对单位报账会计的业务培训,充分发挥被核算中心与核算中心的纽带连接作用,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法律法规、职业操守、爱岗敬业多方面进行培训,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关于集中供热的建筑节能措施探讨 篇9

1 集中供热的优点及意义集中供热的优点是

1.1 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

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综合热效率可达85%, 而大型汽轮机组的发电热效率一般不超过40%;区域锅炉房的大型供热锅炉的热效率可达80%~90%, 而分散的小型锅炉的热效率只有50%~60%。

1.2 有条件安装高烟囱和烟气净化装置, 便于消除烟尘, 减轻大气污染, 改善环境卫生, 还可以实现低质燃料和垃圾的利用。

1.3 可以腾出大批分散的小锅炉房及燃料、灰渣堆放的占地, 用于绿化, 改善市容。

1.4 减少司炉人员及燃料、灰渣的运输量和散落量, 降低运行费用, 改善环境卫生。

1.5 易于实现科学管理, 提高供热质量。

实现集中供热是城市能源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 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国家能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

目前, 我国供热方式多种多样, 集中供热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 集中供热系统主要分为热能生产、热能输送和热能使用三个技术环节, 在供热期即将到来之前, 对集中供热各环节的节能进行简要描述。近年来,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也迅速发展, 但并没有完全发挥其节能效果, 还有很大的节能潜力。本文就我国集中供热的建筑节能潜力进行分析。

2 集中供热在建筑中存在问题和节能措施

2.1 对建筑节能重视不够

建设部颁布的,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 要求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居住建筑以及类似建筑按节能标准进行设计施工。老式建筑的围护结构仍需改造:加强保温, 采用节能型墙体材料;将单层玻璃铁框窗改为双层玻璃铝塑合金密封窗;在住宅入口装门。窗框的密封是最有效和最便宜的节能方法。用密封门窗来代替铁框门窗, 保持楼梯间的窗户密封, 可以显著减少建筑物的热耗。

2.2 热计量工作

我国规定从2000年10月1日起, 新建住宅室内供暖系统要按分户安装热计量仪表设计和建设, 推行按热量收费;原有住宅要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 逐步改造, 到2010年基本实现供热计量收费。目前在大多数建筑物内没有设置调控平衡手段, 没有安装计量仪表。仅有少数地区用户入口加装了锁闭阀, 以解决收费难的问题。为解决建筑物内部房间冷热不均和能源浪费问题, 应在建筑物内立管上装设平衡阀, 以平衡各立管之间的流量。

将室内采暖系统 (上供下回、垂直单管顺流系统) 改为单管跨越式系统或双管系统, 以适应分户循环、分室温控、计量收费的要求, 同时达到节约能源并满足舒适要求的供暖效果。相应开发温控阀, 户用热量表及热分配表, 使之配套国产化。

2.3 热用户方面

从热用户方面来说, 造成热耗损失有多方面的因素:

2.3.1 原始因素

这是指房屋建筑的供热系统结构设施方面, 造成热耗损失来自:一是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差, 这方面节能空间极大, 但作为供热管理单位难于改造;二是楼内系统水力失调, 由于系统设计难免存在缺陷, 带来水力垂直失调和水平失调, 从而增加了热耗;三是散热器和管径原始设计不当, 如散热器设计偏大, 或管径设计过大或过小, 直接影响供热使用和节能效果;四是施工遗留问题, 由于未按设计施工, 或施工质量差等原因, 给供热运行与后续管理工作埋下隐患, 难于查找问题之所在, 解决起来很困难, 眼睁睁地看着能耗居高难下。

2.3.2 管理因素

主要是指:第一、公共建筑用热浪费, 即办公、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建项目, 在夜间和节假日无人使用房间, 照常供热, 造成供热损失约20~50%;第二、供热管理单位管理不力, 解决不热和突发事件能力差, 致使供热损失加大;第三、系统自动排风失灵。国产自动排气阀使用1-2年就可能失灵, 为此需要放掉很多水才可使供热正常, 从而造成各种能源和人力资源浪费;第四、节能改造效果差, 为节能减耗进行技术改造时, 不考虑自身情况盲目上硬件, 或只上硬件而忽视软件, 或软件跟不上需要, 从而造成节能效果极差, 甚至比原来还增多耗能, 改造结果适得其反。

2.3.3 人为因素

指供热用户有意或无意中造成的热能浪费, 主要表现在:长期无人使用的空置住宅, 照常供热, 造成很大的供热浪费;用户私自接供热管线和设备, 或装修时私改散热器和阀门, 使原来较为合理的供热系统整体受到影响, 从而增加了热耗;极少部分用户贪小便宜, 接用系统热水, 造成补水量加大, 热能消耗加大;另外, 不少用户以供热不均、不稳或温度不够为由, 不交供热费, 缴费率低, 致使供热生产单位运行受到影响。

综上分析, 供热综合效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在实际运行中不同供热单位的供热综合效率相差悬殊, 高低相差会有一倍之多。因此解决供热节能问题应从多方面研究与探索。

2.4 热能使用环节的节能方法

热能使用环节的耗能设备是散热器, 其耗能高低取决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节能, 所保持的室内温度和外界环境温度。可采取的有效方法有:

2.4.1 分户计量, 按量收费。

改变原有供热模式, 实行分户计量, 按使用热量的多少收费, 可使用户根据需要自觉调节室内温度, 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4.2 地板辐射采暖。

地板辐射采暖可使室内温度均匀、稳定, 人体感觉舒适。因为辐射散热, 在相同的情况下, 室内计算温度可比传统的“对流采暖”低2~3℃, 总耗热量可减少10%~15%。

2.4.3 建筑物的节能。

建筑物的耗热量取决于其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积极开发及推广新型建筑节能新产品, 对围护结构的门、窗、顶采取更好的密封和隔热措施, 达到从根本上降低建筑物耗热量的目的。

上述集中供热系统中的问题如果得到适当的解决, 就可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根据国外资料介绍, 年节能量分别为:楼梯间装门3%, 窗框密封5%, 在建筑物内立管上装平衡阀6%, 对热力站进行自动温度控制10%, 减少循环水泵电耗2%, 减少输配系统的热损失3%, 减少供热系统的泄漏2%。

3 结束语

建筑集中管理 篇10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定义

企业集团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企业集团内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 将企业集团下属企业 (包括全资、控股子公司、分公司等) 的会计核算业务纳入集团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具体地讲, 集团会计集中核算是在各下属企业的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主权和会计责任主体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按照“集中管理, 统一开户”的原则, 实行分户会计集中核算, 进行有偿会计服务。

二、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

1. 建筑施工企业的外部原因

目前,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利润率越来越低, 大部分企业盈利逐渐下降。近年来, 建筑施工企业同建筑单位发生的正常商业信用关系都到严重的破坏, 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急剧上升;垫付资金居高不下, 财务费用大量增加, 严重地伤害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切身利益。建筑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后压级压价, 取费不按资质, 不但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 工程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从而导致整个建筑市场的不规范。

2. 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原因

建筑施工企业在内部管理, 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 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甚至生存境况。

企业经营成本过大。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一个工程项目, 到工程信息的取得到中标签订合同, 历时少则几个月, 多则几年, 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越来越大, 更不敢统计未能中标的工程项目。

三、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会计集中核算是当今建筑施工企业集团会计核算的主要方式, 它将原来各自为政的项目会计核算取消, 会计核算由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统一集中核算。从这种制度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 对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比较明显。

1. 有利于强化投资管理, 优化投资方向

会计集中管理可以集中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对重点投资项目投资, 避免投资分散及重复建设, 提高资金使用率, 确保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 从而使集团内部项目的资金运作完全置于集团的监控之下, 从总体上把握资金投资方向。

2. 有利于会计核算的专业化

通过决策职能和操作职能的分离和财务权限的集中, 实现了会计核算的专业化处理, 从而有助于实现规模效益, 降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核算职能和财务管理职能分离, 在分离的基础上, 实现了会计核算的集中和财务管理职能的加强与完善。

3. 有利于项目经理集中精力搞经营, 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集中管理前, 各项目经理既要负责安全生产, 又要负责经营管理, 还要应付各种财务检查。集中管理后, 企业集团统一对外接受财务检查, 大大节省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而各项目领导不再直接和钱打交道, 财务人员不再属于他们直接领导, 使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能成为可能。通过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 严格按照财务管理的规定, 进行业务审核, 拒付不合理、不合法支出, 遏止了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4. 有利于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推广

会计工作电算化为会计集中核算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使会计数据集中处理和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得以发挥。集团公司本部可以远程查看下属生产单位的财务系统, 及时掌握下属生产单位的财务状况。

四、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 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来, 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1. 实行集中化财务管理之后, 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各项目手

中可以支配的现金减少了, 在一定程度上对项目有所限制, 打击其积极性。另外, 各项目大小事情都会向上反映, 而不是正确运用授权, 集团公司管理的难度加大了, 加重了集团公司的管理负担, 由于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要逐级上划或下拨, 资金在途时间较长、资金流量较大。

2.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财务监督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但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 企业的会计人员的监督由事先、事中、事后, 变成了只有事后监督, 弱化了监督职能。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虽然存在以上弊端, 但只要能够通过合适的制度约束, 就可以去劣存优, 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机制。要实行集中核算、分灶吃饭、定期考核的办法, 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发挥经营管理者的能动性。

上一篇:过度换气下一篇:技术创新与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