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

2024-04-29

议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共8篇)

篇1:议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

浅议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新的会计管理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财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因此,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势在必行.

作 者:宋立元 敬丽敏 作者单位:宋立元(新民市村镇建设办公室,110300)

敬丽敏(新民市前当堡镇农村发展服务中心,110328)

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关键词:集中核算 会计监督

篇2:议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

【文章摘要】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经实践证明它有利于集中物力、人力和财力,加强资金的监管,并能有效提高资金效率。但它作为实践的产物,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总是滞后于实践发展,存在不少问题,是舞弊行为的多发地带,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对此,本文拟就会计集中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措施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企业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不改变各所属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的前提下,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即取消单位原有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由报账员来传递单据,对各单位会计核算业务实行集中办理。会计集中核算减少了核算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融会计核算、管理、监督和服务于一体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该模式,能够及时准确地为各部门提供综合财务信息,并能为单位领导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方便了审计、纪检等部门对各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于资金量大,财务手续繁杂等原因,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量很大,同时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往往会导致产生管理漏洞,出现贪污挪用单位资金、财务处理差错、各会计人员报销标准执行不

一、单位会计信息泄露等问题,增加了会计职业的风险。因此,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会计集中核算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服务和管 崎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加强集中核算,可以强化核算[1]心会计监督责任,有利于规范岗位责任制度,降低内部人员滥用权利和失职、渎职、贪污挪用等侵占行为。但是,通过几年来的实际 作,也发现了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

(一)对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部门领导内控意识淡薄,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知识的基本nr解,对建 健全会计核算中心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将作精力主要放在加强对报账单位的资金支出审核上,会计核算中心本身没有进行内部控制的需要和意义;有的则把内部控制看成仅仅是管理部门的事,认为财务方面反正有会计核算中心把关,就没必要进行内部控制了,从而致使会计集中核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二)现行的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存在差距按照集中核算的要求,各预算单位的资金支配权不变,但其资金支出要受到核算中心全面的管理与监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单位的实际支出与现行统一的开支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要把握好实际支出关系与执行制度将存在一定的困难。就差旅费而言,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要据实报销,如何做到既坚持规章制度以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开支的目的,又能从实际出发处理好实际开支和报销的关系,保证单位正常业务活动开展的需要,这是当前摆在核算中心面前一个很现实的矛盾。

归其原 在于,现行的财务开支制度尚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如果对于超出规定的开支只要经单位审核后就一律报销,就会违背财务制度,不利于会计监督,而儿还还会助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然而,如果对超出标准的开支一律不予报销,}J14.义会影响各部门事业的发展。

(三)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监督职能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实行集中核算后,单位会计核算移至会计核算中心,但是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使预算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二是单位内部财务牵制与监督机制弱化;三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没有得到遏制。会计核算中心人员置身在单位外部,对单位经济业务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对有些问题难以事前把关。

(四)会计核算中心与各部门配合协调不到位会计核算中心,作为资金核算和监督等职能的部门,其履行发挥其各项职能,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支持。nl}}l于会计核算中心属性与各企业存在一定的利益矛盾,?一些部门往住从本企业的利益和权力m发,不予应有的支持配俞,在工作上不能形成合力。

(五)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的职能发挥不到位在集中核算前,会计的职能有核算、监督、预测、分析、决策等,而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由于不为原企业核算,再加上一个会计有时要兼记几个单位的账,故对所核算的企业业务活动的来龙去脉不太熟悉,事实上,他们也没有精力去全面了解,从而使得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与核算企业格格不入,只强调了会计的监督,而弱化了会计的职能,不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

二、加强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针对在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以上问题等,我们要实事求是,客观分析、认真对待、加以解决。具体措施如下:

(一)提高会计集中核算人员的内控意识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发展的会计集中核算内控体系,并通过宣传教育,使所有财会人员认识剑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是核算中心生存发展的必要机制;内部控制制度是为整个单位设计的系统,是针对在核算中心环境下的所有人,任何个人都 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的权力。此外,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本企业内部会汁监督制度,并具体要求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经办人员、审计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且相互分离、相互制约;明确重大资产调度、对外投资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和办法要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叫确;各位还应该建立单位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二)加强财务收支的审核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减少了数据的重复输入和重复处理,但也因此缺少r手工会计处理方式下环环相扣、多重复核的处理程序,使会计账务处理出现差错的 能性增加。对此,要建立健全凭证复核制度。复核的内容应包括记账凭证中摘要的符合性、会计科目的适用性、金额的正确性、经费开支渠道的合法性的审核等。通过审核人员对记账凭证的审核,可以减少会计处理差错,以免使会计业务审核流于形式,确保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flI此生成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从而做剁形式和内容均合规。

(三)完善企业监督制度,加强支出监督管理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工作是会计核算和1资金的支付,但是如果将核算中心仅作为一个c 账机构那是远远 够的,还要重点注意颅算执行信息的控制和反馈。核算中心要严格控制公刮符部门预算指标的即时用款进度,强预算资金支付事前和事lfI的监督控制,杜绝朋款超出计划,使会计核算中心红支出监督方面的监督有标准,管理有依据,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浪费。此外,会计人员要树立服务第?的思想,注意服务和监督的关系,严格律提高服务,并做到寓监督f服务之中,在提高工作质量的同时也间接提高监督水平和范围。

(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会计集中核算的工作环境会计集中核算应是人本化管理,要保证会计集中核算的顺利进行,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会计人员的智慧。此外,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时,不仅仅要求员工积极参与,还要营造一个激励他们献计献策与自我实现的环境。

第一,要建立奖惩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 进行自我约束;第二,要J【I强会计人bj的跟踪管,建 保障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保护;笫三,培养会计核算中心人员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提高改革的自觉性,并创造性改进工作,创新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得刮他们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五)转变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将会计核算从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分离出来,也就是说把财务管理人员和职位留在单位,而将会计人员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把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因此,会计核算中心必须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确定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而不能在支付完了事后才明确。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如何支付,然后才可以通知银行付款。

会计核算中心的发展,必须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同时,要加强核算中心人员培训,不断更新其业务素质。

三、结论

实践 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对会计单位管理进行的·次重火改革,是适应经济形式发展新的尝试,它成功地实现了对资金的集中管,集中核算和全面监督,是 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财务管理方式,即是对企业人、财、物等资源进行整合和控制的最有效的一种机制,在各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作为当前社会的新生事物,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春艳.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刍议.财经界,201 0年1 8期

2、桑振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如何强化核算单位财务管理.财经界,201 0年1 8期

3、唐超.关于会计集中核算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相关对策的探讨.财经界,201 0年1 8期

篇3:议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

一、会计集中核算实施以来对学校财务管理的成效

(1) 规范了核算工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全区教育系统所有会计中选取的精干力量, 他们熟悉国家会计法律法规, 能熟练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软件, 他们对财会工作得心应手, 因而不但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增强了预算约束力。集中核算后, 各校的财务收支业务全部在核算中心进行, 从而实现了对学校预算执行的全面动态管理, 避免了日常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各类专项经费之间相互挤占挪用, 使预算得到切实执行。

(3) 提高了教育教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集中核算后, 教体局可以随时掌握各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和方向, 有利于教体局对教育经费在系统内进行统一的调度与安排, 使学校教育教学经费的配置与使用更加灵活合理, 提高了教育教学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二、会计集中核算对学校财务管理带来的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 增强了预算约束力, 也提高了教育教学资金的使用效益与效率, 但不可否认的是也给学校财务管理带来了部分问题。

(1) 弱化了学校对财务管理的主体意识。有学校认为, 集中核算后学校的资金往来、财务收支都在核算中心进行, 中心对每笔收支都要进行审核, 有权拒付不合法不合规的支出, 因而认为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转移给核算中心了, 于是不再重视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 从而忽视了相关的内控制度。这样很容易导致学校财务管理上出现管理问题或空缺, 影响到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2) 会计核算与学校财务管理脱离。集中核算后, 学校的会计核算工作在核算中心进行, 而固定资产等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 造成会计核算与单位资产管理情同牛郎织女分居二地, 这样一来, 容易发生学校固定资产资产流失等财务管理风险, 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

(3) 会计职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集中核算后, 会计与核算学校分离, 核算中心会计每人要负责二十套左右的账, 整天忙于报账记账的具体事务, 过问学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时间精力不多, 加上对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可能随时了解, 因此事前事中监督职能主要靠学校及其报账员完成, 而学校报账员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正确认识, 把自己当作收现金、付临时工工资的出纳员以及送票据的传递员, 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发挥监督职能, 使学校工作的财务监督机制边缘化。

三、会计集中核算后完善学校财务管理的思考

会计集中核算弱化了学校对财务管理的主体意识, 会计核算工作脱离了部分财务管理工作, 使会计职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实物资产管理不到位, 这势必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 无论是学校的主管部门教体局还是学校本身都应该认识到完善学校财务管理的紧迫性。

(1) 提高学校对财务管理的主体意识。学校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文件, 要对集中核算和核算中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会计核算中心是一个为学校提供会计核算、会计分析、规范预算执行的服务部门。集中核算后, 学校向中心转移的只是学校财务的核算职能, 并没有转移学校的会计法人主体责任, 更没有转移学校的财务管理职能。学校的财务管理职能还是由学校行施, 只不过学校报账会计等相关人员为了资产的安全和使用效率效益, 他们的工作重点已转移到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学校资产管理上来了。另外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学校财务管理的职能不会弱化反而会进一步加强。

(2) 提高报账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一个德才兼备的报账员, 是学校的财务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报账员是学校和会计核算中心之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同时是学校实施财务管理和会计内控制度的坚定履行者。一方面报账员通过票据结报等途径把学校财务运行信息传递到中心核算会计, 使会计核算中心及时地进行账目处理分析工作, 随后核算中心把经过处理后的会计数据信息, 意见建议由报账员转达到学校。另一方面报账员不但要履行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往来款项管理等相应的会计职责, 而且要对学校财务行为给予必要的监督, 并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可是, 现在大多数学校的报账员原来不是从事财务工作的, 不懂会计业务知识, 有的至还没取得会计上岗证。另外集中核算是一件新事物, 即使对原来的会计或出纳来说报账员也是一个新岗位, 它有新的的职责、工作程序和纪律要求, 因此, 学校只有加强报账员的培训力度, 促使成为具有足够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 从而为有条不紊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3) 处理好学校与核算中心的关系, 加强学校与核算中心之间的联系协作。首先核算中心会计要转变自身会计职能认知, 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单纯的核算做账会计, 还要服务于学校, 配合学校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 要经常与学校各处室联系交流, 尤其是要加强与负责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总务处联系, 为其提供相关资产管理的知识, 献计献策, 帮助学校克服固定资产管理上的困难。其次财务管理工作是整个学校的工作, 而不是只是财务室或报账员的事, 因此学校各处室要主动参与学校资产管理。另外学校报账员要经常与学校教导处、总务处等处室取得联系, 更好地掌握学校运行信息, 也为核算中心提供正确的运行信息, 让核算中心为学校的财务管理导航。

(4) 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内外部监督管理。核算中心虽然已对学校日常的支出是否规范合理、货币资金是否安全完整、内控制度是否科学并有效执行等给予必要的监督, 但是对学校财务管理的监督并不完全到位, 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等。因此务必加强学校内外部监督机制:一是学校要建立并落实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定期或突击对学校的运行业务、内控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奖优罚劣, 从而保证学校教育经费用在实处, 使学校教育经费用出效益和效率。二是加强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来自外部的财政、审计以及教体局的财经监督, 能使学校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和合规合法。外部的财经监督检查着重点要放在中心会计不能监督到位的地方, 如收支是不是真实、学校资产有没有安全完整等地方。通过内外部的监督提升学校财务管理能力, 从而加强学校财产物资的管理, 提高使用效率与效益, 避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总之, 财务核算转入核算中心后, 学校更加要提高财务管理意识, 切实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善财务管理方法, 并积极会同核算中心做好学校财务核算的各项工作, 要谦虚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通过多方相互协作, 积极努力, 共同搞好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

摘要:本文分析了集中核算对学校财务管理的意义、产生的问题。同时笔者提出学校要从提高财务管理的主体认识、加强学校与核算中心之间的联系协作、加强报账员的培训力度以及加强内外部监督机制四方面入手, 来完善和提升财务管理方法的观点。

关键词:集中核算,学校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立.刍议会计集中结算模式下财务管理问题与解决措施.中国经贸, 2011 (6) .

篇4:浅议会计集中核算

(一)规范了会计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只保留一个报账会计负责日常的财务支出。其会计业务的办理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统一核算,规范操作账务处理。在此过程中,中心会计对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使会计科目的分类、汇总更加合理规范,避免了以前一个单位一套核算方法,各个单位都有不同的情况。同时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也使单位的财务决策者和执行者分开,所有会计业务都要拿到核算中心去处理,对单位领导的某些支出项目的随意性起到了制约作用。

(二)强化了会计监督,有效遏制会计舞弊行为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取消了各自的银行账户,由核算中心在银行为各单位分别开立分户,这样杜绝了有的单位私设小金库、截留资金、坐支、挪用资金等问题,同时对预算内外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对每笔业务进行审核、监督,保证每笔业务资金不超预算,严格按照支出项目使用,有效杜绝了超预算和无预算项目的乱支乱用行为,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和会计业务的合理性及合法性。

(三)财务报表准确及时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每月不用出具财务报表,由核算中心统一核算后出具报表,并定期向各单位提供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这样不但统一了核算口径也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二、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决策者对财务管理主体和法律责任认识不到位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使核算中心与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相脱节,不能够保证各项支出的合理、真实、合法、专项资金用途是否专款专用。另一方面,不少单位决策者片面的认为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只要能够顺利报出钱来即可。他们认为单位实行了集中核算本单位就不再履行会计责任,对违法违规的会计行为不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降低,不免会造成被核算单位和核算中心之间对相关会计责任相互推诿。

(二)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业务量大,原则性不强

由于各单位收支各项业务均由核算中心处理,中心的会计人员经常是每天处理几十笔上百笔票据,存付款票据也相当多,核算中心会计为了简化工作,经常会把多笔内容和归类不同的原始凭证汇总处理,造成凭证摘要业务内容简单化、片面化,会计科目使用笼统,不利于会计资料复核与查询,增加了审计、税务、财政等相关部门查账的难度。另外由于业务量大,使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只注意审核经办报账员、单位领导的签字、金额正确与否,不能对业务全面审核,因而存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再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原则性不强,对往来款项的清理不及时,常常把往来款项挂账。

(三)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弱化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报账时,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只核实表面业务,强调表面上的核算、表面上的监督,重于经费核算,轻于被核算单位会计监督。各单位的各类相关明细账建立不全或者干脆不建,使核算中心不能全面掌握预算外资金的收缴情况,而各单位只想着如何超范围、超规定报出现金,致使一些被核算单位发生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事情。

三、会计集中核算的几点改进措施

(一)加强被核算单位领导对会计集中核算的认识,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要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顺利实施并逐步改善和规范,就要统一各单位领导的思想,提高他们的理财意识,自觉推进会计集中核算,让他们认识到他是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一切经济业务和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的会计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单位的报账会计和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是被核算单位与核算中心的业务紐带,要不断组织他们学习会计法规和有关法律知识,只有这些人员的业务素质、法律水平、责任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纽带桥梁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清晰度

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除了对各单位报来的原始凭证等进行认真审核,确保其真实合法外,还要对核算单位的业务进行了解、熟悉,掌握资金及收支项目使用情况,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专款专用,杜绝虚假报销、收支体外循环等情况,把业务做到合情合理、合规合法,同时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及时清理往来款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及时编报财务报表并发给各单位并认真组织相互审核、相互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正,提高各单位财务业务处理的清晰度。

(三)强化会计核算中心监督管理职能

做好日常的会计业务核算,提供及时、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是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的职责,同时也是政府财政及《会计法》的要求。核算中心不但要依法依规办事,还要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参与各单位的经济业务决策和预算项目使用,相互沟通意见,避免业务上的失误。另外,加强审计、监察等部门的检查监督,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总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不仅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一项预算管理的改革措施,也健全了我国公共财政体系。虽然出现一些问题,但是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就一定会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难题及解决对策.商业会计(上半月).2007(11).

[2]刘玉廷.中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中国农业会计.2007(8).

[3]马淑红.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制度探讨.新财经.2010(12).

篇5:浅议会计的发展方向

事项法会计和价值法会计是由于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不同而产生的两种流派。事项法和价值法都属于西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中的现代方法,但两者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特征却有很大的不同。现行会计采用的是价值法,即价值法会计。价值法会计有其难以避免的固有局限性,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价值法会计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事项法会计是美国会计学教授乔治·索特(geoge h.sorter)于1966年会计学会(aaa)上在否定价值法会计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的。事项法会计能克服价值法会计的局限性,更能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代表了网络时代会计的发展方向。

一、价值法与事项法的本质分析

价值法也被称为“使用者需要法”。它是从使用者需要的角度出发来论证会计理论,然后再用这套理论为特定的决策模型提供最适宜的信息输入[1](p.52)。价值法有个前提假定: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可知的,会计人员应对经济活动中的原始数据和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及计算和汇总等,来提供满足“大多数使用者共同需要”的会计信息。

事项法认为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与各种可能决策相关的经济事项信息:[1](p.52)。所谓事项,是指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因素或特征来描述的任何行为。索特教授认为,事项是会计主体与信息用户相关的各种经济活动。事项法认为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不可知的,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有关经济事项的信息,而由使用者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事项信息输入到自己的决策模型中。即会计人员根据使用者的意图,提供有关会计事项的数据,由使用者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评价后以确定其重要性。因为不是会计人员,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才能把同他们的决策最有用的数据转变成最适合其决策模型的会计信息。

二、价值法会计的局限性及面临的挑战

1.价值法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满足不了所有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会计是企业信息传递的手段,并因此而被称作商业语言。所有者、债权人、政府机构、供应商和顾客等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以及董事会、各部门经理、主管等信息的内部使用者都有独特的信息需求以使他们能够进行相关决策。例如:从企业购买商品的顾客需要信息以评估所购产品的质量及企业履行担保义务的可信度;政府机构可能关注企业是否遵循了所实施的某些政府法规;公众可能想了解报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果对每一群使用者区别对待并为各个群体准备不同的信息,将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然而在价值法会计下要想满足如此众多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不现实的,因此现行财务报告主要面向两个团体的信息需求——投资者和债权人。其他的信息使用者只是被动地接受同样的会计信息。

2.价值法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缺乏决策相关性。价值法假定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可知且具体的。提供信息时,考虑信息使用者可能的决策需要,这多少有点盲目和主观。因为提供信息与使用信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层面,而且决策又总是具体的,决策者很多且具有不确定性,价值法会计在提供信息的时候并不知道决策者想要什么信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相对的,它取决于不同使用者的决策目标、决策类型、决策时点以及决策者的心态,即使是同一个信息使用者,其对相关性的评价结果也会随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3.价值法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充分。会计的首要职能就是对社会经济组织的客观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系统和连续的反映。这种对企业客观、真实的反映渐次地分布于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筹资、投资活动的各个环节。但目前价值法会计下编制的财务报表只反映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表)或特定时期(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财务状况,所提供的信息还比较有限,报告形式也比较单一,这已日益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不断扩大的需要。使用者希望从多渠道、多侧面、多角度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项信息,从而有助于其进行广泛的经营决策。这要求财务会计所提供信息的种类和内容要有明显增加,报告形式要有新的发展。

4.价值法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以大量的判断为基础,只是不精确的近似计量。价值法会计下,对外报告的财务信息可能看上去有很高的精确性,但事实上必须依靠会计人员对过去和未来作出估计、判断和假设,同时还受到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的影响。例如: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残值的估计,折旧方法的选择;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及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坏账计提比例及金额的判断等。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工作经验、判断能力和预测方法等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5.价值法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受管理当局行为的影响,有很强的主观性。价值法下的会计信息是经过高度浓缩和汇总后对外呈报的,但管理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管理当局有特殊的方式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并运用诸如交易的选择性会计处理、会计原则的选择和重要的经济决策等手段寻求选择和操纵这些信息,从而为自身谋求物质利益或荣誉。所以说,价值法会计下提供的会计信息即使公允地反映了期末的财务状况和期间的财务业绩,但也并不一定描述了企业有代表性的财务状况,尤其是在年度财务报表中,管理层一般会竭力使公司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显得处于强势,有时甚至对报表进行“门面粉饰”来达到他们的特定目的。

篇6:浅议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2013-1-15 16:35 李慧男

摘要:本文就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失真的具体表现,解决的办法进行探讨,并对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作一分析。

关键词:会计信息、重要性、失真、措施。

会计信息的失真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领域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失真的会计信息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财务收支失控,国家财产严重流失,企业破产。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多年来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研究的主题。

一、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一部分,是由会计手段反映出来的企业各种资产变化的情况和资料,以及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的总称。据有关资料和有关专家估计约占企业经济信息总量的70%。所以说:会计信息是各单位乃至国家进行经济管理和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它的真实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管理和国家宏观决策的效果。可谓关系重大。

随着现代企业经营制度的建立,企业处于激烈市场的最前沿,内部的管理活动日益繁杂,分工越来越细,对财务和会计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方面,企业活动日益广泛,表现在:如何筹集资金,以满足企业经营需要并降低筹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如何组织资金回笼,加速资金周转,以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分配资金以保证企业的偿还能力,避免支付危机,同时满足债权人、投资人的收益需求,维护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等等。会计方面,企业受到越来越多利益群体的关注,需要向他们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表现为:作为投资主体的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需要通过会计信息了解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产保值和增值情况;借款银行需要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偿还能力;税务部门需要通过会计信息监督管理企业的纳税情况等等。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决策活动越来越频繁,企业管理的重心在经营,而经营的中心在决策。企业经营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企业的决策需要会计机构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并帮助作出科学决策。

二、会计信息的现状及其失真成因

应该说:我们现在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信息是真实可信的。能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揭示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但会计信息反映是一种滞后的反映。首先它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经常变化的。会计信息只能描述经济活动过去的某一时点。其次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提供的,不同的会计人员有不同的道德水准和技术水平,他们根据相同的经济活动所加工形成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也不同。再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要受到会计程序和方法的限制。会计准则的运用,会计计量核算方法的选择以及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都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我们知道会计核算是会计信息的基础依据,核算失实是造成会计信息失实的直接原因。有些单位随意修改、调整原始凭证,并以此虚记帐簿,对外报送财务报告。更有甚者,另立会计帐簿,造假账,“二套账”,达到转移国家财产或偷漏税等目的;会计环境恶化,会计监督弱化。另外会计管理权限不同程度地削弱也造成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国企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后,企业承包经营等不同经营方式使会计成了

法人的 “附庸”。会计为了算账而算账,被动地行使会计职能。编造虚假的财务报告并非会计人员的本意,而是受单位责任人的授意、指使或强迫所为。再有某些企业领导为了应付经营业绩的考核,依靠作假应付场面,保住面子,得到荣升。甚至有的部门明知道企业在弄虚作假他们也不作深究,至多罚点款了事。这种虚假作风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了屡禁不止的顽症。总之,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具体情况可以归纳如下四点:

(一)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造成会计工作质量低下。

(二)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指使会计人员填报虚假会计报表以达到粉饰政绩的目的。

(三)会计事项失真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事项失真造成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失误。加之经验不足致使会计处理失真,即所谓的 “假账真做”。

(四)会计技术的局限性引起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如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行业会计制度,对同一会计事项存在着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使会计处理随意性较大。

上述原因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说: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广大会计界人士和相关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

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本质的飞跃。不同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信息不仅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而且也关系到广大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当前会计工作存在着假账泛滥、会计信息失真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已严重地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因此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核心问题。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为会计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新形势下如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明确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提高单位负责人加强会计监督的自觉性。

《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这明确规定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的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将个人行为主动纳于《会计法》规范之中,只有这样会计监督才有可靠的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才有可靠的领导基础。

(二)加强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是管理活动中最能动的因素,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关键是人。只有人的问题解决好了,会计管理工作才能成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严格把关,切实加强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管理。

1.严把办证关。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准入证”,是证明能够从事会计工作唯一合法凭证。会计管理部门应认真审查申请办证人员的资格,严禁弄虚作假。

2.严把监督关。“上岗必有证,无证不上岗。”会计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查监督,禁止无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

3.严把惩处关。会计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会计账簿管理,坚持会计核算原则中的“真实性原则”。

修订后的《会计法》第二条要求:“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第九条要求:“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埴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都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这一规定,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从源头治理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计账簿是序时、分类地全面记录和反映一个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是会计资料的主要载体之一,因此,实施“建账监管”督促建账单位依法建账是确保会计信息失真的基础。而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进行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这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正确地考核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成果,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各个方面利用会计信息的需要。

(四)从会计资料的源头“原始凭证”入手,加强票据的管理,从根源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随着经济体制多元化,经济业务复杂化,票据成了一些不法分子偷税漏税、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有的非法印制票据,不按规定使用或填写票据。有的不执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经济业务的审批、经办全由一人包揽。这不仅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也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所以我们必须强化票据管理。第一要广泛宣传,增强公民的票据意识。第二要形成齐抓共管局面。财政、税务、审计等会计监督部门和公、检、法部门及广大群众要严密配合,依法严惩票据违法犯罪分子。第三提高票据的科技含量,增大造假难度,严密监控。第四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管职能。预防利用票据弄虚作假,保证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落到实处。

篇7:浅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内容提要】:会计基础工作就是为会计工作提供必备的资料和条件的各项基本工作,它是企业财会管理的基础。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不能仅依靠财政部门以及各单位财会部门的力量,要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综合治理,从上到下采取有力措施。这种要一抓会计法制建设,健全会计监督;二抓会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三抓落实会计基础工作岗位责任管理。

关键词:会计工作 规范化 会计监督

浅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此项工作,才能把会计核算、成本管理、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等工作搞好,也才能提供真实、有效、完整的会计信息。

目前,在会计基础工作得到加强的同时,还应当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还相当薄弱,所以,对之实行规范化管理,也就是一件必须完成的工作了。

一、基层会计工作现状

(一)会计基础工作极不规范。有的会计账目设置不对,每月及年终靠“造表”应付账务查核,报表数据不实;有的未按要求设账,月末不通过凭证汇总登记总账:有的年初换账不结转上年余额等等。造成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不符。

(二)会计基础工作重形式。一些单位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做得不深不细。具体如下:

1、会计记账随意性大。如有的单位把购买手机费用、招待费用等列入办公费;资本化利息与财务费用不分。

2、成本核算不准确。有的企业一方面原材料已购进,甚至耗用了许多,只是由于供货发票未到,就一直没办理材料入库手续,导致财务账面记录与仓库实存记录差异很大,核算不实。另—方面,企业生产的产成品不按实际完工产品的生产量办理入库手续,而是以销售数量确定入库数量,未销售部分仍以在产品形式存在,不能正确反映当期完工产品的实际产量。产成品成本就很不准确。

会计凭证方面体现最基础的会计行为,涉及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易被忽视的环节是原始凭证内容不够齐全,缺少填制单位名称或审批付款手续,有关资料未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发票有异地开具反映提供劳务的内容,这些都必须认真予以整改。

3、经济业务发生后,不能及时入账,反映财务情况不真实,不完整。如有的单位发货时,一切手续由销售部门掌握,只有开具发票时才通知财会部门入账。因此,长期存在—些产品已发出、应计入当期销售的业务,未能及时入账,甚至跨期入账现象。有的非货币性资产抵债业务处理不及时。究其原因:主要是债权、债务双方未能及时办理相关的抵账手续,财务部门缺乏入账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报表反映的财务信息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固定资产增减不记账,对于接受捐赠、以旧换新的固定资产不记账,许多会计人员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已经报废的资产不作账务处理,长期挂账;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账面与实际严重不符。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一些单位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造成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

(二)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特别是会计主管人员由企业领导直接任命使用,企业财会人员不受各级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管理和保护,几乎完全从属于本企业领导,企业财务缺乏约束,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

(三)企业管理体制有缺陷。一些企业和领导为了自身利益或迫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压力,常常人为地调整企业的产值、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掩盖了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

(四)会计社会监督不规范。一些会计、审计等社会中介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后,为了追求部门利益,进行不正当的竞争,对报表的验证、资产的评估质量不高。

(五)会计法制建设滞后。一些企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有些企业领导为了本部门乃至个人的利益,钻法律不健全的空子,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侵吞国有资产,截留利润。一些违法乱纪的人没有得到及时严肃查处。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思路

会计基础工作就是为会计工作提供必备的资料和条件的各项基本工作,它是企业财会管理的基础。

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不能仅依靠财政部门以及各单位财会部门的力量,要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综合治理,从上到下采取有力措施。

(一)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依法进行会计监督。

1、进一步健全会计法规,规范会计信息。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必须从满足国家。债权人和投资人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2、逐级健全会计管理机构,建立企业管理以会计管理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各级财务部门要按《会计法》行使管理企业会计职能,统一规章制度,规范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企业管理以会计管理为中心所体现的会计学与企业管理的关系是一种内核与外壳的关系。会计一方面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而存在,另一方面又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工具与基本手段而存在。通过与其它管理的充分融合,形成这种模式的一般结构,这样就充分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使会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

加速人才培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应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多项内容,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多项内容包括:会计专业理论及发展趋势,新会计制度和新会计方法。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学界的最新成果,会计电算化技术等等。还应根据本系统、本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发展规则,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多方面能力是: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预测决策能力。

1、企业在选用财会人员时要符合以下条件:持有会计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具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如竞争观念、风险观念、信息观念等;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按照健全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对广大财会人员及参与会计基础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经常的业务培训,使其更新知识,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达到应知应会的水平。财务部门要规范会计培训工作,提高会计培训工作的质量,确保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3、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和法规教育。对整天与金钱打交道的会计人员要进行经常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他们奉公守法,廉洁自律。要经常进行内部审计,抓苗头,及时预防,保持会计队伍的纯洁。

(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强化外部监督。

企业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使之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其中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是会计工作规范的核心。因此,只有制定并严格执行一整套会计工作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才有保障。同时,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凭借高素质的会计师队伍,运用验资、监证等职能手段,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并发动全社会力量,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会计监督,积极揭露违法行为,财政、税务、审计等会计执法部门各尽其责,相互协作,形成政府监督合力与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组成完善的监督体系,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性。

(四)落实会计基础工作责任制。

1、各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一个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或者出现混乱,首先应当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

2、健全原始记录、定额管理、规范计量工作需要各部门、全体职工参与,并且涉及到他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复杂。因此单位领导必须出面协调,切实把责任管理具体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责权挂钩,奖优罚劣。

3、实行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各单位对每个岗位的会计人员,制订岗位责任制,装订成册形成制度让各个岗位会计认真执行,总会计师与财务部门负责人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定期进行会计互审。

参考文献:

1.樊行健、熊哲玲,2006,《基础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海波,2005,《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3.李现宗、董付君,2006,《基础会计》,西南财大出版社

4.《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经济科学出版社

篇8:议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

1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取得的主要成效

1.1 规范会计行为, 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核算中心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会法规, 并制订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及操作规程, 统一支出列报口径, 规范了各单位的支出行为, 净化了支出项目。再者, 核算中心从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中选配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好的专职会计, 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属会计核算中心, 会计人员敢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大胆监督, 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1.2 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透明度, 加强了会计监督

各单位的收支经过单位审批后都要由会计核算中心办理, 票据的审核要经过核算中心审核会计、稽核会计、记账会计共同审核把关, 其会计资料也要由会计核算中心保存, 整个过程在会计人员的公开监督下进行。会计核算由过去的“暗箱操作”变成了现在的“阳光作业”, 强化了财政监管职能。

1.3 加强支出管理,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核算中心对单位每笔资金使用都严格审核, 确保资金按预算编制、项目用途规范使用, 对超范围、超标准、变相搞福利的违纪、违规支出予以果断拒付, 从而净化了支出项目, 确保年度预算的执行及指定项目的落实, 杜绝了挪用、截留、浪费等现象的发生。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 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 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 彻底改变了以前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以及资金管理分散的局面。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1.4 推动了部门预算和政府集中采购改革

核算中心为单位预算编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基础的资料, 促使单位严格按预算执行;同时为政府实行集中采购提供了空间, 规定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物品或劳务, 核算单位报账时, 必需提供相关采购手续, 对于手续不全的发票, 核算中心将予以拒付。

2 目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2.1 核算单位认识不统一, 配合不力

一些单位对此项工作仍缺乏足够认识, 支持配合不够, 错误的认为核算中心只是专职办理会计核算业务, 单位拥有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主权, 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核算中心加以限制, 削弱了自己部门的权力。尤其是一些违规发票核算中心拒付时, 采取行政、领导干预等手段, 影响着会计核算的正常运作。部分报账员未能切实履行应负职责, 要么报账不及时, 要么无意疏忽, 对一些特殊资金运行情况不说清楚, 核算中心会计对一些单位的经济活动不太了解, 致使有时处理账务困难, 留下账务漏洞。

2.2 国有资产管理困难

核算中心只管钱不管物, 核算单位只管物不管钱, 账务核算与财产管理相脱节。核算中心会计根据报账员所提供票据登记单位固定资产账, 而资产仍由各单位保管、使用, 核算中心未参与管理, 加之部分报账员责任意识不强, 或因工作疏忽未向核算中心提供真实情况, 核算中心将无法知晓各单位的资产存在情况, 很容易造成账实不符, 资产流失。

2.3 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会计集中核算下, 核算中心作为“局外人”对各单位的具体情况、业务开支项目、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清楚, 特别是单位的专项资金及往来款项。

2.3.1 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

专项资金是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虽然核算中心特别注重专项资金的管理, 通过各种办法、渠道加强了资金的监督检查, 但是仍有个别单位以各种借口、名义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致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不到真正体现, 甚至发生挥霍浪费现象。

2.3.2 往来款项数额大, 且不能及时清理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前, 有的单位往来款项规模大, 与单位的工作或业务性质不相匹配;另外往来款项逾期现象普遍, 没有及时清理、结算, 造成长期挂账。核算中心会计对单位情况了解较少, 加之部分单位又不能及时主动清收债权, 久而久之一些往来款项形成了呆账、死账, 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 完善会计集中核算下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3.1 从会计核算中心的角度

3.1.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建立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内部监督机制、责任追究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资产清查制度等, 做到以制度管人, 按制度办事。明确会计人员具体分工, 界定岗位职责, 实行审核、稽核与资金会计工作相分离, 加强会计培训, 提高会计专业化核算水平。在日常会计核算中, 核算中心要注重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并举, 在规范会计核算的同时, 更要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对各单位报来的票据要进行认真审核, 不但审查票据真假、报账手续是否齐全, 更要注重票据经济业务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优化业务流程, 减少中间环节, 提高工作效率。

3.1.2 应正确处理好与核算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计核算中心在执行会计核算、财务监督的过程中, 难免会触及到一些单位的利益, 遇到一定的阻力, 因此要加强与各单位的协调沟通, 广泛征求各单位对核算中心工作的意见建议, 不断改进工作, 切实为各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热情的会计服务, 以优质服务取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3.1.3 加强核算单位资产管理

(1)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 首先, 要严把审核关, 健全资产报账手续,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财经法规进行审核, 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增加, 如外购、自建、调拨、盘盈等, 视不同情况分别要求报账员提供不同材料, 如政府采购手续、相关部门审批手续、建设项目的立项和预决算等手续。对固定资产的处置, 审核是否按规定严格执行相关审批手续和程序, 并要求报账员提供如下资料:单位领导批准处置资产的书面资料,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核意见书, 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等。

(2) 加强往来款项的核算管理。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核算和管理往来款项, 定期对往来款项进行确认、结转或核销, 催促单位及时清理账款, 确保往来款项真实准确。

(3) 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做到专款专用, 规范运作,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专项资金报账手续, 对于未按审批权限签字、违反项目规定、无资金保障及票据不合规的支出不得报支。对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跟踪管理, 严禁单位挪用、截留或套取专项资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以确保财政专项资金安全、有效、规范运行。

3.2 从核算单位的角度

3.2.1 提高认识, 加强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财经法律法规, 纠正认识偏差, 配合支持会计核算中心工作, 主动接受监督。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者, 要加强会计知识学习, 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报账员是联系各单位与核算中心的桥梁, 承担着单位会计核算的大量基础工作, 所传递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直接关系到核算中心会计信息的正确性, 单位领导应提高对报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选拔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担任报账员, 并保持其工作岗位相对的稳定性。

3.2.2 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经济业务特点, 进一步制订、完善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如财务预决算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开支标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等, 加强对单位预决算、资产、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等的管理。各单位应逐步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 严格控制和预防各种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发生, 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

3.2.3 加强单位固定资产、专项资金及往来款项的管理

(1) 固定资产管理。无论是领导者还是使用者、管理者都要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时应实行全面负责制, 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有关个人, 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 强化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固定资产处置制度、重要固定资产的保险制度等, 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盘点、保管、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 防止财产物资的流失。

(2) 专项资金的管理。单位领导要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 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使用专项资金必须严格按照资金用途和审批程序, 在规定的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内使用, 不得与单位其他资金和正常经费混淆, 也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和改变支出用途。

(3) 往来款项管理。单位首先要全面清理债权债务, 制定清理核销办法, 有针对性的查账、核实债权债务。其次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往来款项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往来款项的日常管理。单位应确定专人负责往来账款的管理, 对应付款要有偿还计划, 对应收款要严格控制其规模。要切实加强债权债务纠纷的处理工作, 对各种往来款项要及时清理, 不得长期挂账。对于呆账、坏账要严格执行报批程序, 及时处理。

会计集中核算体制下, 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共同努力, 促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确保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摘要:会计集中核算在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现行的会计核算体制下,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 本文现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讲措施, 以便更好地做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上一篇:CET4听写部分三种应试技巧下一篇:中学见习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