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管理相关

2024-05-21

企业物流管理相关(精选十篇)

企业物流管理相关 篇1

(一) 会计信息重要性原则所固有的缺陷。

重要性原则允许企业对不重要的项目可以例外处理或灵活处理, 但对哪些项目是重要的, 哪此项目是不重要的, 无论从质的方而还是从量的方而, 现行会计理论都未能做出具体规定, 往往需要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这无疑又为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从而影响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公允表达。

(二) 债务安排方面的考虑。

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是为了限制管理者用债权人的资产为企业获利但却有损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债务契约中通常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有些商业银行甚至规定不得向亏损企业贷款。这些都使得企业不敢轻易违反有关条款, 因为违反这些条款会导致很高的违约成本。企业的财务状况越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 管理者就越有可能调增报告利润, 以减少违约风险。如果是长期债务合约, 企业管理者通常会将各期收益均衡化, 避免偿债能力比率大起大落, 从而减少违约的可能性。

(三) 资本市场筹融资的需要。

公司的盈余信息在资本市场上是公开的, 是广大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对公司股票进行估值的基础。正是由于公司盈余的信息不对称, 使得公司管理当局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对公司股票短期或长期股价报酬实施影响。通过盈余管理可以显示出一个稳定增长的每股盈利额, 以此刺激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 抬高股票价格, 从而在急需追加资本时创造出一个有利于股票发行的氛围。另外, 企业为了获得配股、增资扩股及发行债券资格等也会有较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四) 避税的需要。

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动因是十分明显的。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完善, 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多。如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实行25%的比例税率, 同时为了引导相关产业又规定了优惠税率, 对企业管理者而言, 税法的规定便为其开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从而有资格按优惠税率缴纳所得税。而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 如存货发出成本计价的选择就是会计方法的体现。

二、盈余管理的手段

(一) 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在我国常用资产重组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违背市场原则, 不考虑资产真实质量和获利能力, 不分具体情况采用符合盈余管理目标的方法进行价值评估而并不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此外上市公司往往通过购买母公司优质资产的款项挂往来账, 不计利息或资金占用费, 或者将不良资产和等额的债务剥离给母公司或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来操纵公司利润。

(二) 利用资产减值准备。

根据谨慎性原则, 公司应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方式, 来确保相关资产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依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均应提取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八项。由于减值准备属于会计的范畴, 其计提方法和比例在一定程度上由上市公司自行确定, 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公司可在业绩良好时多计提准备, 在业绩不佳时少计提准备, 以调节利润。

(三) 其他的盈余管理手段。

除上述手段外,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还有地方政府援助等, 主要表现在减少税负、地方财政补贴、减免利息、给予资产价值方面的优惠等。地方政府给当地上市公司“业绩”援助, 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特殊现象。利用非经常性损益, 一些上市公司往往通过采取非法和非规范的融资行为取得的投资收益来提高利润进行盈余管理。还有的上市公司利用追溯调整的方法来改变企业的利润, 在微利公司中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除此之外, 还有改变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和确认金额、利用虚拟资产进行盈余管理、利用资产评估进行盈余管理等等一些手段。

三、规范盈余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 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形成抑制盈余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

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不甚完善, 从外部来看, 我国尚未建立起发育完全、运作规范的股票市场, 职业经理人市场也尚未形成,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基本还是政府任命;从内部来看, 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现象严重, 作为资产终极所有

者的国家独立在企业外部, 《公司法》所规定的各机构相互制衡的机制也远未发挥作用, 董事会、监事会很大程度上形同虚设, 经理层控制了会计信息系统, 而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往往不得不听命于经理层操纵财务报告, 提供虚假信息。因此, 要防止盈余管理的泛滥, 必须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在企业外部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 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在企业内部要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 要建立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书规定双方的权责利关系。同时, 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使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挂钩。对于职业经理人的业绩评价不应仅停留在硬性的财务指标, 而应当综合企业各个方面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改革目前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同当期经营业绩直接挂钩的制度, 建立股权激励机制, 将经营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同公司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这样既可以避免短期行为, 也消除了公司管理当局出于自身利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同时辅以非货币激励力式, 使企业管理当局能够充分得到与其经营业绩相匹配的荣誉, 这样, 才能促使经营者追求真实业绩, 减少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二) 优化会计政策选择, 有效规范盈余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业务更加复杂多样, 财务信息质量更多地与会计政策选择相联系, 会计的确认、计量无一不以会计政策选择为前提。会计政策选择的恰当与否, 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和信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决策的正确程度, 进而影响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相关政策如特别处理政策、配股政策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干扰性很大, 在一定程度还决定了现阶段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动向。合理有效地盈余管理正是以有效契约型的会计政策选择达到其企业发展目标的。而有效契约型会计政策选择是基于一系列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下形成的。而我国企业目前的外部与内部监督约束机制还不完善, 易导致偏向机会型选择。因此., 在给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权时, 必须加强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优化与监管, 加强对盈余答理的规范, 减少企业运用会计政策选择手段的盲目性、随意性, 防范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会计操纵, 以促使企业进行真实公允地揭示。

(三) 完善现行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定, 健全关联方交易的法律制度。

目前, 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配股、停牌的有关规定, 作为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之间隐含的契约标准, 仍使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对此应当建立一个包括货币量指标和实物量指标、财务数据和生产经营数据的多参数控制体系, 以综合衡量和测定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以公平、公证、公开的确认其配股资格, 完善上市及配股的考核条件, 避免由于指标的单一性而使管理当局进行利润操纵, 如增加主营业务利润率、经营现金流量占当年利润总额比例等指标, 通过增量考核, 缩小操纵空间, 提高操纵难度。特别是由于关联方交易监管的相关法律缺陷, 控股股东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约束, 利用控制权操纵关联方交易, 待公司上市或配股后, 又带有掠夺性地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直接侵害了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四) 转变审计的交易模式, 强化中介机构的监督职能。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一环, 但在目前的交易模式下, 会计师事务所好比是上市公司的控制人雇佣的私家侦探, 而这个侦探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雇主的违法行为。改变审计服务的交易模式是当务之急, 应该将审计意见的使用者和购买者统一起来。比如可要求上市公司每年按其资产或利润的一定比例缴付一定的资金设专门账户管理, 用于支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佣金或独立董事的薪酬;改变现行的审计委托模式等等。同时强化中介机构的质量监督功能, 建立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 注册会计师因串通舞弊或重大过失而未能发现重大会计造假, 致使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损失的, 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并加大处罚力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 2006, (3) .

企业行政管理相关论文 篇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端技术性人才,来满足企业规模的扩大。

企业的人才需要不断地进行管理和培养,这主要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

管理部门必须充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制度,从而提高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

笔者运用行政管理理论,通过结合现状,对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行政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分析

本文根据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行政管理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对行政管理的作用进行核心分析。

一.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较低。

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今企业所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些企业往往只注重短期的利益,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忽视了对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的培养。

他们只想到对现有的人才进行培养任用,殊不知随着时间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企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后备人才资源。

另外,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形同虚设,领导者只看重当前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的结果,却没有注重过程的培养与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落后。

在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通常把个人的学历作为选拔的关键,将一些学历没有达到标准的人拒之门外。

这种方法往往会忽略丧失掉一部分真正有能力的技术型人才。

我们知道,学历固然重要,但在人才培养的时候,要看重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仅仅凭借一纸文凭就将一部分人才筛选下来,对企业和其个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损失。

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将员工的业务水平和职业操守都结合起来评价,充分地结合动态要素(能力,为人)和静态要素(学历,文凭)来进行管理。

3.没有辨明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绝大多中小型企业,都会混淆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看似相差不大,但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管理形式方面:行政管理属于静态管理,由企业掌握主动权,员工的岗位安排以及培训均是被动接受企业的安排;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注重整体开发和员工职业规划,培训方式以及内容不断调整,以此充分开发员工潜能。

从宏观上来讲,行政管理大于人力资源管理,即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后者应该为前者服务。

但往往正是因为这种观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阻碍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是完全不同种类的岗位。

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不仅在工作内容上不同,在岗位的种类上,也是完全不同的。

行政管理的本质是管理公司的——物,也就是说,主要管理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办公家具、办公场所、车辆、会务、前台等。

管“物”,对人的要求最重要方面是:关注细节、责任心强,相对说明技术含量比较低。

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管理公司的——人,非常容易理解的是:由于人的复杂性,管“人”在难度上比管“物”要大得多,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比行政管理岗位,不仅同样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还需要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并且人力资源的有些模块,如薪酬和绩效,都需要经常和数字打交道。

实际来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于行政管理,同时行政管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不可或缺的导向和决定性作用。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与形式

回归到理论上,企业行政管理理论是企业常用的一种知识理论。

一般来说,这里的行政管理理论,可以具体落实到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当中去,它依赖现行的国家法律制度,也是企业管理中切实有效的一种管理手段,极大地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企业的行政管理特点有很多,但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实际性。

我们知道,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同样地,企业的行政管理也要扎根于企业的实际根本,根据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状态的发展情况来不断调整,包括制度的完善,程序的细化和规则的优化等等。

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对象是企业本身,因此无论如何行政管理理论的应用离不开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其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

这是行政管理明显的特点,也是核心所在。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社会,各项传统的企业管理观念越来越难以适应企业当下发展的需要,所以更需要企业立足实际,不断改善观念,规范方法,这对企业的正确革新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2.非独立性。

行政管理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不管企业采用哪种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着眼于企业的良好发展。

在这里要指出,现今社会上的不少企业都是向社会输出产品或者服务,在实现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会对做出对社会的贡献。

因此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企业的良好发展可以为整个社会创造出很大的财富价值和精神鼓励。

在行政管理的非独立性特征的趋导下,可以使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尽量减少浪费和污染环境的现象的产生。

久而久之,对企业实现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价值最大化有无法言说的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企业行政管理是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的:(1)计划工作。

企业要既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必须具有计划性,这是企业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保证行政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2)组织工作。

企业的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工作内容,并将其按性质分类,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保证行政管理管渠道畅通无阻。

(3)指挥工作。

企业行政管理中采取的具体措施,调动和协调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

(4)控制工作。

企业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督、控制与调整,包括建立激励机制、监督系统和制定奖惩条例并认真执行。

三、行政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加快观念的革新。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行政管理更侧重于“物本管理”,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要结合“人本管理”的模式。

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放在第一位。

通过行政管理观念的革新,能够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也能让其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感,为其长期有效的服务企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完善管理制度。

良好和谐的竞争环境可以提升的各项素质品格。

企业要完善聘任制度,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让人才为了在选拔聘任的竞争环境中为了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价值体现展开良性竞争。

长此以往,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机制也会得到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要根据行政管理理论的实际性的特点,挖掘适合企业自身的技术人才,及时创新理念和掌握最新发展趋势,才能实时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发展发挥行政管理的优势成效。

3.建立优秀的管理团队。

企业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的定位,才能建立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

只有高效的管理团队才能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才能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和缺陷。

企业行政管理的最佳化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管理者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和实施。

管理团队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工作,而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是有效实施对人的管理的重要保障。

试想一想,若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自身的情况没有完全了解,又如何去给团队中的员工布置各项任务呢?

4.进行人才资源的规划。

具体而言,推行定岗定位工作,有利于规范企业组织结构,也能显而易见地看出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从而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

定岗定位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落实,有利于各部门管理人员对各岗位人才数量和结构有清楚的了解,并对此进行记录分析,通过比较将最合适的人才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优势的最大化。

5.优化薪酬结构。

企业要首先保证薪酬结构的基本稳定。

因为如果企业员工的基本薪酬不能得到保证,这会对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造成很大的挫伤,从而导致其消极工作生活,对个人和企业都会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要特别注意薪酬结构的优化,可以适当降低基本薪酬在总薪酬中的比例。

只有这种基本薪酬的物质奖励落实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才会有保障,从而企业的日常生产才不会滞后。

与基本薪酬不同的是另一种绩效薪酬,即这种奖励不同于基本工资,是对员工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进行的额外奖励。

企业可以适当提高绩效薪酬,这相比于基本薪酬来说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更加明显而且强烈,它能使员工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并对企业产生稳定的归属感。

6.讲究行政管理的艺术性。

行政管理中还有许多艺术性问题,什么时候下达命令或指标、怎样下达、词语如何表达等,都须因人因时因地而已。

这就要求行政领导善于行政管理艺术,注重管理对象的心理因素、讲究说话艺术、善于把行政命令转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性行动。

四、小结

企业的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者互相依附,在发展中相辅相成。

企业行政管理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极大地优化企业人才结构,从而使企业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屹立不倒,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行政管理实务》,李瑛珊,周梁,潘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9月

[2]《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赵曙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

[3]《人力资源管理》,加里•德斯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

企业财经管理相关问题初探 篇3

【关键词】企业;财经管理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财经管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财经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财经管理理念落后,专业的管理人员不足,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面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企业要想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财经管理,确保企业资金安全,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企业财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经管理是涉及面非常广,不仅包括财务管理,同时也关系到经济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就目前来看,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企业各部门之间私自为政现象严重。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很多企业盲目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忽略企业自身,这种现象就会引发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全面、不严谨。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统一的规章制度,员工对公司制度的充耳不闻,以至于企业呈现的是一盘散沙的现象。

2.专业的管理人才匮乏

就我国当前企业财经管理工作来看,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专业能力有待提高,面对这个利益熏心的社会,管理工作人员很容易受到利益的趋势,对企业财经信息进行私自篡改,影响到企业财经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另外,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依然沿用以往的管理经验,缺乏创新。

3.信息化水平低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财经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企业财经信息的增加势必就会增加企业财经管理难度,不利于企业财经信息的统计。就目前来看,企业财经管理依然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对财经信息依靠手工统计,尽管有的企业配备了一些设备,但是设备落后,很容易造成财经信息出现误差。

三、企业财经管理对策

1.健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执行的标准和依据,在企业财经管理工作中,只有健康的管理制度,才能不断提高财经管理水平和效率,进而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首先,企业必须健全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以制度来约束企业员工行为;其次,要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确保财经信息的真实性。另外,企业要将财经管理各项事项进行明确,落实责任制度,将财经管理工作的责任落实到管理人员的身上,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意识。

2.强化风险意识

企业作为我国市场主体的一部分,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一些风险,对于企业财经管理工作而言,一旦出现风险,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严重的还会使得企业面临倒闭。薄产的局面。为此,在企业财经管理工作中,企业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强化财经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以及有效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全程量化和立体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而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降低企业财经风险。

3.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人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谁拥有了专业的技术人才,谁就能在这个社会中发展的更好。为此,在企业财经管理工作中,就必须重视人才,尤其是创新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一方面,要加强财经管理人员的培养,向管理人员普及相关专业知识,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加强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企业还必须加强对外联系,学习他人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应用到自身的财经管理工作中来,进而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4.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

面对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了。在以往的企业财经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级设备,使得管理员的管理工作难度加大,难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企业财经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财经管理效率和水平。为此,企业就必须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技术的投入,为企业财经管理配备先进的设备,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财经信息的共享,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在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同时,企业还必须加强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加大網络安全技术的应用,确保财经管理系统安全,避免重要的信息被窃取。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企业财经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财经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企业经济的发展,更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的发展。为了促进我国企业经济的发展,企业就必须加强财经管理。在企业财经管理工作中,要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风险管理,完善企业挂历制度,进而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宏志,王洪刚.企业财经管理相关问题初探[J].冶金信息导刊,2008,06:50-51.

[2]肖晓红.试论基于审计结果的企业财经管理工作的问题[J].中国商贸,2014,23:116-117.

[3]刘健飞.企业财务管理相关问题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319.

[4]侯琛,邢爽.企业财经管理工作的问题与策略初探[J].知识经济,2015,24:92.

作者简介:

企业预算管理的相关研究 篇4

一、国内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概况分析

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充分体现出企业目前的生产、运营情况, 并清晰反映出企业的生产收益、成本管理、投资项目、费用支出等各项财务收支明细, 为了保证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切实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支持, 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符合现实发展情况, 于此同时提高企业对财务资金有效利用和长期循环利用,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及其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履行自身的财务管理职责, 实现企业财务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并实现企业财务支出项目和财务收入经费的均衡收支。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从经济上、经营策略上为企业的生产活动、经营活动、投资开发活动及其他各项费用的收入和支出提供依据, 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具有可行性, 是否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分析企业的投资开发等活动是否在企业的经济能力范围之内, 并最终能否及时回收投资资金, 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活动提供财务数据支持和信息分析, 在保护企业按照既定的经营策略实施的同时, 也为企业分析后期的经营合作中是否存在投资经营风险和财务管理风险。

二、国内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不足

1. 公司企业的领导决策者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意识薄弱

从我国众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笔者发现很多企业的领导人员和决策人员对如何运用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如何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与公司企业的经营决策紧密联系起来并不十分了解, 也谈不上利用财务预算管理方法为企业的经营方式提供支持, 没有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的优势, 导致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没有建立完整的财务预算体制。

2. 没有形成健全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和体系

国内很多企业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是完全由财务组织部门自行完成的, 其工作内容在财务部门内部完成并对自己负责, 缺少公司领导部门对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缺少公司其他工作人员对公司财务预算工作的了解和认知, 由于企业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不了解, 容易造成财务预算管理的违规操作和管理松散, 或者造成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不能收到实效。

3. 企业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没有形成监督管理机制

很多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没有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 因此导致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过于随意, 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管理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 在过于松散的财务预算管理之下, 企业预算管理失去了准确性、清晰明确性, 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运作提供帮助。

4. 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存在的其他不足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涉及到很多关于经费支出、债权收回、债务催缴等项目和内容, 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形成财务管理体制, 因此在出现财务管理问题的时候, 不能及时找到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解决的措施, 导致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风险隐患的增加, 或者对财务预算中的企业资金配置使用不合理, 造成过度开支;或者对财务预算控制过分严格, 限制了企业在投资经营中的发展空间。

三、国内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中的解决方法分析

1. 加强企业领导者和其他员工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

科学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策略将对财务管理起到积极帮助, 企业领导人员需要对财务预算管理理论有清晰、正确的认识, 分清财务预算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尤其是企业的经营决策人和复杂领导人需要格外加强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理念, 在制定企业的生产模式、经营策略、发展目标的同时, 也考虑到企业的财务预算任务和财务预算管理方向, 并让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为企业的投资决策、经营发展提供帮助。其次, 企业的其他员工也需要对预算管理理论进行学习并形成清晰的认识, 以便在自身的工作中能够充分运用财务预算管理经验对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检测, 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统一、协调。

2. 建立并使用科学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策略

企业应采用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 灵活运用零基预算、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首先, 根据成本及业务量、成本和利润间的关系等, 通过预测预算期内可能发生的业务, 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弹性预算方案。其次, 采用零基预算管理的方法, 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 合理地进行资金调配, 减少企业各项可控费用的支出, 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最后, 采用滚动预算方法, 保持企业预算管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将预算管理和实际工作密切结合, 及时反映本行业的市场情况。

3. 形成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企业应该建立并健全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预算管理制度, 保证企业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结合企业发展方向, 不断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 查漏补缺, 加强实际调研能力, 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其次, 还要将预算考核和监督职能加入预算管理制度中, 实行问责制度和奖惩制度, 激发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强调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实行的严肃性, 保证实现企业预算管理的最终目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最终的执行者是现代企业的全体员工, 要想有效地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就需要完善预算执行信息反馈制度, 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 逐一落实预算指标。此外, 还应该加强员工执行力度的考核机制, 使企业预算管理与企业经营目标共同发展。最后, 要及时对预算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4. 充分发挥企业财务预算监督管理机制的作用

财务预算编制与实施都是动态的, 企业预算与实际经营成本之间容易产生偏差, 因此需要有特定的条例督促预算标准合理调整。财务预算的执行需要与考核监督相联系, 把权力与责任划分清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容易导致预算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混乱的状况。因此, 在企业的预算实施过程中, 建议每年以固定时间, 对现代企业内各部门合理的资金占用率进行核准, 并实行严格的监督机制。促进民主科学的进行预算调整, 使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有效实现。

综上所述, 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将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与长期发展目标的相互统一, 因为全球经济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 企业想要在其中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应当运用科学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管理策略, 让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为企业生产策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和监督, 保证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摘要:因为我国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为国内各行业的发展的提供、创造了多种机遇, 在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法的同时, 国内企业也面临着管理制度、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和改革, 尤其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方面, 急需加强和调整方式方法, 从企业自身的实践情况出发, 通过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帮助企业建立上下一体化的现代化企业科学管理机制。

关键词:企业财务资金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经济建设,机制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张云娟.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商, 2013 (19) .

[2]崔郡格.浅谈沈阳远大企业预算管理问题分析[J].品牌 (下半月) , 2014 (08) .

[3]张亦斌.企业财务预算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5 (05) .

[4]涂强.浅析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03) .

汽车维修企业的相关管理 篇5

一、机构与职责

1、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职工劳动保护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有效地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

2、厂长(总经理)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建立以厂长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全厂的安全工作;车间主任(部门经理)负责本车间(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班(组)长直接负责本班(组)的日常安全管理,企业和车间设立专(兼)职安全员,负责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企业年、季、月底安全管理计划列入厂长(经理)信誉考核目标管理之内。

3、职工必须严格遵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避免各类事故发生。

4、厂(公司)、车间领导在指挥生产时,须做到先安全后生产,生产服务安全,严禁强迫命令、瞎指挥的恶劣行为发生。

二、生产(工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管理

1、非本工种的员工,未经批准不擅自上岗。严禁在厂区无证驾驶车辆,严禁上班时穿拖鞋、高跟鞋、穿裙子、打赤膊,机具设备在运转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离岗。

2、承接整车总成修理和底盘车身焊修等作业的车辆,在进入修理车间后,应首先拆下油箱,并放置到指定的安全地点存放,修理结束后方可装回。

3、生产、服务区和公共场所不得存放汽油及其他易燃品,更不准使用汽油,清洗零件在具备安全条件的专门场地进行。生产区内严禁抽烟,严禁使用明火。

4、电气设备和路线须定期检修,压力容器须定期检查,严防漏电、漏气和爆炸事故发生。易燃、易爆物品、化学物品及有毒物品必须存放在符合安全标准的专用库房内,并派专人保管,严格执行领发规定。有毒物品的领发须经厂长(或总经理)签字,并及时报政府安检部门备案。

5、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消防安全规定,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配齐、配足各类灭火机及砂箱、消防器材等灭火设施,备足消防水源。安全管理员须定期检查更换失效灭火机,教育职工学会使用灭火设备。

6、工厂门卫室是工厂安全保卫的重要窗口,门卫人员应严格执行门卫制度,每天按时巡逻检查,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三、检查与考核

1、建立安全检查制度。企业安全管理员及车间安全员应每天检查厂区安全生产状况1-2次,做好记录指导整改,企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会议,检查当月安全工作,研究解决存在问题。

2、制定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惩考核办法,对各部门、车间、班组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考核。日常考核工作,山安全管理员和车间安全员执行;厂(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

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汽车维修厂的员工必须遵守安全生产制度。

一、全厂员工必须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任何人不得违反。

二、工作时不得擅离岗位,不得在工厂内打闹、追逐、大声喧哗,非工作需要不得随便到其他部门走动、聊天,不准带小孩进入厂区。

三、必须按规定穿着劳动保护用品。车间内严禁吸烟。

四、非工作需要不得动用任何车辆,车在厂内行驶车速不得超过5Km/h,不准在厂内试刹车。

五、加强对易燃物品的管理,除在用的以外,存放在指定位置。

六、各工位应配备有充足的灭火器材,并加强维护保养使之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所有的员工应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七、工作灯应采用低压(36V以下)安全灯,工作灯不得冒雨或拖过水地使用,并经常检查导线、插座是否良好。

八、手湿时不得搬动电力开关或插电源插座。电源线路、保险丝应按规定安装,不得用铜线、铁线代替。

九、下班前,必须切断所有电器设备的前一级电源开关。

十、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清除场地油污杂物,并将设备机具整齐安放在指定位置,以保持施工场地清洁。

环境保护管理

环境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也是人民生活质量的基本条件,环境保护是国策大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关系人人。清洁有序的环境也是保证汽车维修质量的重要条件。下列各条必需认真落实。

1.维修车辆清洗应在规定的固定地点进行,每天应对汽车清洗地点进行清扫,保持下水道疏通,场地整洁。

2.保持场地清洁,汽车拆卸维修时,应做到油、水不落地,拆下的零件应放置在零件盆中,废油接入油盆中,拆修完毕后,立即清扫场地。

3.废旧料应分类放置在规定的收集地点,废机油倒入收集桶内,定期处理废旧料和废机油。

4.锉削制动蹄片应防止有害粉尘扩散,危害人体健康,有条件的应装置防尘罩或去尘装置。

5.车辆喷漆应在烤漆房或喷漆间内进行,防止漆尘飞扬,污染环境。

6.检修空调机时,致冷剂不得随意排放到大气中,应使用冷媒回收装置回收利用。

7.维修车辆的废气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求,不得随意降低标准,不达到标准的不准出厂。

8.环保工作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定期进行监监督检查,落实奖惩措施。

人 员 培 训

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力中最主要的因素,人的综合素质又是人力资源中的主要因素。各种形式的培训是提高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汽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培训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1.培训形式:

上岗培训:由行业主管部门和学校联合主办,通过对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安全知识的教育,取得上岗资格证。

技术等级培训:由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劳动部门共同举办,包括汽车修理各工种的初级、中级、高级工培训,考核合格由劳动部门发给技术等级证书。

技术专题培训:针对某项新技术的培训,由专家主讲,发结业证书。

特殊岗位培训:厂长、检验员、业务员、结算员等岗位的培训,合格者由行业主管部门发给上岗证书。

厂内业务技术性训:由厂内根据需要自行组织的培训。

2.建立人员档案。编制全厂人员名册,记录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籍贯、文化程度、工种、技术等级、住址、电话等基本信息。

3.编制岗位的素质能力要求。

4.每年依据本厂人员情况及岗位能力要求,编制培训计划,确定参加培训人员的名单和培训种类及本厂自行组织培训的详细计划,并上报运管处维管科一份。

5.参加培训人员应与厂方签订服务合同,服务3年以上的,培训费用由厂方承担,不到3年由本人承担。

6.制定奖惩措施,凡外派参加培训人员,成绩合格者费用按合同规定由达方承担,不合格者,厂方不予承担(应在合同中明确),成绩优秀者应予奖励。

7.每次参加培训的资料和记录,应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8.服务合同期满后,人员要求调离本厂的,应在一个月前向厂方提出书面辞职报告。人员调离时应由相关业务科室签署意见,厂长批准。在没有经济纠葛的情况下,应予同意。

合同期未满要求辞职的,则按合同规定办理。

9.人员培训管理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车辆维修档案管理

汽车维修档案管理工作,是汽车维修的基础管理工作,也是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1.汽车维修档案由业务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保管。汽车大修、总成大修、汽车二级维护的维修档案一车一档,一档一袋,档案内容包括维修合同、检验签证单、竣工证存根、工时清单、材料清单等;汽车一级维护、小修的资料在维修登记本中保存。

2.维修档案应保持整齐、完整。一车一档装于档案袋中,不得混杂乱装。档案袋应有标识,以便检索。

3.档案放置应便于检索、查阅,同时防止污染、受潮、遗失。

4.车辆维修竣工后,检验员应在车辆技术档案中记载总成和重要零件更换情况及重要维修数据(如气缸、曲轴直径加大尺寸)。

5.单证入档后除工作人员外,一般人员不得随意查阅,更改,抽换。如确需更正,应经有关领导批准同意。

烟草企业资金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篇6

摘 要 资金管理是烟草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目前,从我国烟草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资金管理制度不够严密、资金管理信息尚欠真实、资金管理意识不够强、资金使用效率不够高等问题。因此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烟草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系,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预算管理,加大资金监控力度,重视投资预测和决策,才能真正提高企業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资金管理 烟草企业 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市场竞争的不断激化,烟草行业领导应该深刻认识到资金均衡、规范有效的流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是促使企业健康、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要牢牢把资金管理作为烟草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从企业资金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方面进行探讨,以促进企业加强资金管理,保障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转,创造企业效益最大值。

一、目前烟草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烟草企业对资金管理实行的是相对集中统一管理模式,从客观上来讲,这种模式适合烟草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对企业内部资金实现了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和有效使用,缓解了资金紧缺的矛盾,将有限的资金发挥了较好的效益,应该来说这种资金管理模式是成功的。但这一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烟草企业资金管理体系不健全,监控不力

烟草企业作为国有垄断企业,在企业内部对于资金的管理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存在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虽然也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部门,制定了相关的多种监督制度,但是由于尚未健全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使得 “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终导致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二)烟草企业资金流通使用效率不够高

烟草企业作为国有垄断企业,对资金管理实行的相对集中统一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容易导致下级单位对资金预算项目的变更,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盈利能力下降。如有些单位为片面追求局部利益,不顾企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和战略目标而盲目铺新摊子,随意变更预算资金用途和金额,这不仅使得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而且还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由于烟草企业资金相对充裕,使得一部分单位领导未考虑资金货币时间价值,盲目采购,造成库存物资超储,使得大量的资金被无效占用,影响资金周转速度。

(三)烟草企业片面重视利润指标考核,忽视现金流控制

烟草企业利润比较大,有些企业为完成相应的利润指标,只片面重视利润指标的考核,对其资产项目的完好性和现金流量的良性运行等状况没有相应的考核评价,致使有些单位需要新增资金时,提供的是“可批性报告”,一旦获得资金,具体实施结果同报告相差甚远,或者为使实施结果与报告相符,甚至提供虚假报告。所属单位完成利润指标得到嘉奖的同时,集团公司不但浪费了大量现金,而且因为没有对现金流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控制,导致决策的失误。

二、强化烟草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

资金对于烟草企业而言可以说是维持生产经营的必要资源。我国烟草企业要想在激烈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强化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率。下面笔者就如何加强烟草企业资金管理,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转变管理观念、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系,加强财务监控力度

作为烟草企业管理者应深刻认识到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转变管理观念,深化对资金管理的认识。企业上下应该树立统一的资金管理观念。企业一经资金集中管理,就可按照本公司需求对各个子公司账户的资金进行相对应的采集,加强内部资金整合与统筹安排,实现资金在母子公司的相互平衡,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此外企业应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应侧重搞好投融资预算,以资本经营预算为主,实行资金的统一筹划,集中管理。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实现资金的集中、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

(二)加强资金周转、提高使用效率

烟草企业要坚持有效生产,把企业直接效益与社会效益完美结合起来,生产企业可以执行旺季以产定销,淡季以销定产,实现零库存,让有限的资金周转起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加强账款的回收,充分利用现金折扣,销售信用,结算手段来加快往来账款的回收。在资金使用上,加强计划性,活化资金,加速资金周转。可以先分析生产经营状况,合理确定资金需求量,再择优择重统筹兼顾的安排资金。

(三)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对资金信息的管理

企业财务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要借鉴国内外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遵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环节由易到难逐步推进。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次开发运用财务、销售、采购、仓储、生产等管理子系统,做到开发一块,运用一块,见效一块,逐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烟草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管理者应重视资金的管理,真正把资金视为维护企业的生命线,讲求资金的使用效率,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地用到生产中去,实现企业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从而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使企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雪君.谈现代企业的资金管理.财税与会计.2003(10).

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篇7

一、员工关系管理内涵

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主要指企业将企业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存在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以及工作和社会关系进行管理, 从而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任务,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利润,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从狭义上说, 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主要是指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管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企业加强对人力资源地位的提高, 提高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二是, 从广义上说, 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主要是指企业的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管人员共同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进行拟定和实施, 同时, 利用一些其他的方法对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进行沟通和管理, 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任务, 提升员工在企业的地位和价值, 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二、当前企业员工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当前, 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受到传统的管理理念, 致使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的管理体制机制还不成熟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在企业的员工管理关系过程中, 由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和科学, 致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内部工作出现混乱的现象, 一旦出现员工关系问题时, 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和沟通, 从而为企业造成影响。第二, 企业的员工管理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没有被管理层重视, 致使企业的员工管理处于被动的状态, 对企业的和谐平稳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三, 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互相竞争, 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 目前企业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 这就会让员工产生不公平感, 缺乏工作热情, 阻碍企业平稳发展。

2. 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缺乏沟通机制和意识。

沟通在企业员工的关系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与员工沟通良好, 对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各种矛盾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找到矛盾根源, 即员工关系的紧张。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肯定会出现利益冲突和矛盾, 这就需要沟通来发挥作用。然而, 目前大部分的企业管理层与员工缺乏沟通机制和意识, 一般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沟通, 造成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不流畅, 对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 阻碍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中, 企业与员工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 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共同发展, 共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3. 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缺少人文关怀。

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 每个企业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侧重点不同, 缺乏对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认识, 造成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缺少人文关怀,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企业缺乏高效的员工关系管理手段, 在没有法律知识和管理知识的保障下, 单纯的依靠硬性的管理手段, 势必会让企业员工产生反感, 甚至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二是, 企业对员工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尊重, 一般企业对于员工都有威胁、随意开除等现象, 缺乏给予员工做够的尊重和劳动保障和权利的意识, 缺少人文关怀。

4. 企业的诚信缺失破坏了与员工的关系。

当前情况下, 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中, 企业对员工的诚信度的不高甚至缺失, 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企业与员工之间签订劳动合同来建立雇佣关系的, 而企业的诚信直接关系着企业与员工关系之间的长久和好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企业与员工之间签订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劳动合同, 随便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故意拖欠员工工资及扣罚员工工资等。第二, 有些企业为了降低企业成本, 使用那些价格比较低廉的材料和安全性能不达标的机械设备, 威胁企业员工人身安全, 久而久之, 员工会降低对企业的诚信度、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从而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策略

1. 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模式。

当前在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中, 企业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员工关系管理理念, 并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任何企业的管理者都必须以“人”为首要因素, 将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培养员工以及鼓励员工摆在管理的首要位置, 认真对待每一个员工, 从人的实际为出发点, 不但要提高企业的效率, 而且还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第二, 对企业的员工实施柔性化管理, 消除一切强制性的方法, 坚持公平、公正、民主的管理原则, 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潜能, 从而为企业再创佳绩, 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 加强制度化建设, 提升员工满意度。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要想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就必须依靠制度。制度建设在企业的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制度化建设, 不断规范和强化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 从而提升员工满意度。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中, 员工满意度调查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是检验员工关系管理工作成效的关键。比方说, 企业可以定期半年或一个季度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 全面落实此项工作并制度化, 让管理层能够深入基层去更多的了解和观察各类员工的现状, 并及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针对性的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和对策, 从而提升员工的满意度,

3. 建立企业文化,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知。

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发展过程中,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不但可以让企业员工对公司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而且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企业本身必须遵守法律法规, 消除一切违法行为, 公平合理的对待每一位企业员工, 建立完善和规范的管理制度。第二, 给予企业员工人文关怀, 在生活上和工作上深入了解企业员工, 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关心, 及时解决员工遇到的困难, 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第三, 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 一定要以公平、合理为原则, 既不能强迫和威胁企业员工, 也不能损害企业员工的利益。

4. 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

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发展过程中, 可以通过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理, 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契约, 企业能够明白员工的发展需求, 积极主动的为员工创造条件, 而员工能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为企业创造更大财富, 从而形成一种不成文的相互之间的责任, 实现企业与自身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心理契约目前已成为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它能有效解决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员工跳槽多、人员流动性大的现状。建立心理契约, 首先要求企业必须以员工的需求为基础, 采用相应的员工关爱和激励方法来满足员工的需求;其次员工根据之前企业对自身需求的满足程度来找准自己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定位, 并做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工作行为。就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而言, 这种模式可以在不断适应和满足企业与员工各自需求的基础上一直循环持续向上。

5. 企业应该注意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建设。

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发展过程中, 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建设, 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对于企业来讲, 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非常重要。因为各个部门的职责明确才能使管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还应该注意采取措施, 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 因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关系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所以企业应该注意加强培训人力资源管理者, 提高人力资与管理人员的水平、能力, 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资格认证, 促进管理者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四、结语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相关探讨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社会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已逐渐显示出来。实践证明, 通过加强财务管理与控制有利于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 提高资金利用效果;有利于企业精打细算, 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有利于企业发现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 减少经济损失;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 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赢利为目的,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获利。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的目的而实施的各项管理工作其最终结果都要以财务指标来反映, 而财务管理的对象正是企业的现金 (或者资金) 及其良性循环和周转过程, 所以也就相应确立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资金运动并增值的过程, 而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形态深入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之中, 它实现管理的手段就是一方面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个环节的控制, 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的财务分析,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正是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使得管理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具有全程控制力。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根据财经法规制度和财务管理的原则, 组织企业财务活动, 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是在传统财务管理基础上的扬弃与发展, 与封闭、事后、静态为主要特征的财务管理相比, 具有明显的不同。

1. 财务管理已上升为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

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和分配五个方面。资金的筹集制约着企业的规模和发展;资金的投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力;资金的耗费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能力;资金的回收影响企业的偿债信誉和资金周转;资金的分配决定企业的消费和积累, 以及投资者、经营者、员工等各方利益。由此可见, 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 加强财务管理, 对于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 抓住了财务管理, 就抓住了企业管理的关键, 就可带动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 就能提高企业绩效。

2. 财务管理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晴雨表”。

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的资金运动具有最大的综合性, 它全面、系统地反映着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 体现着商品生产和交换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企业资金周转是否健康, 产销是否通畅, 经营是否得当, 都可以从财务指标中反映出来, 促使企业迅速予以调整。

三、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对财务管理的地位、管理目标不明确

过去的大多数企业没把财务管理的地位提高到一个重要问题的位置上来, 单纯的认为企业只要盈利就是好的, 根本不考虑资金合理筹集与合理应用, 不考虑资金的效益最大化问题。导致有些企业实现短期的盈利后面临着倒闭的危险。而且很多企业虽然对财务管理方面很重视, 可是对财务管理的目标却很模糊。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目标:

⑴利润最大化。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其原因有三:人类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剩余产品,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剩余产品的多少可以利用利润这个价值指标来衡量;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 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得最多的企业;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整个社会的财务才可能实现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务才可能实现最大化, 从而带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⑵每股收益最大化。该目标将收益和股东投入酱联系起来考察。用每股收益 (或权益资本收益率) 来概况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可避免“利润最大化”的缺点。

⑶公司价值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 。公司价值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 (股票与负债的市场价值之和) , 它是以一定期间属于投资者的现金流量, 按照资本成本或投资机会成本贴现后的现值表示的。公司价值不同于利润, 利润只是新创造的价值, 还包含了公司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公司价值的评价一般是通过投资大众的市场评价进行的, 投资者对公司潜在的获利能力预期越高, 其价值就越大。在公司负债水平一定的情况下, 公司价值主要体现在公司股票价格上, 股票投资报酬率的现值越大, 股票的市场价格就越高, 公司的价值就越大。

⑷社会责任。企业作为市场主体, 它不仅要为其所有者提供收益, 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如保护生态平衡, 防治公害发, 支持社区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等。

2. 会计核算不规范, 内部控制监督不力

会计核算是指企业对执行预算的过程和执行的结果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所应用的以倾向为主要计量单位的一种会计方法。会计核算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进而影响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目前多数单位都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不规范的会计核算影响了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所需的财务管理成为无源之水。会计通常是有两种职能, 核算职能 (服务职能) 和监督职能, 核算职能是前提, 监督职能是保证。企业会计职能基本能得到体现, 但会计监督职能并没有得到体现。会计监督不能得到实现, 直接影响了会计服务职能的体现, 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3. 筹资渠道不合理, 管理不科学, 资金利用率不高

资金犹如企业生命的血液。然而很多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比较单一, 主要依靠自筹资金和政府拨款;核算不科学导致资金投向比较保守, 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生产性项目上, 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现代财务管理新理念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不仅赋予企业自主理财的权利, 同时也将现代企业理财置于瞬息万变、高度风险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财务人员必须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财新观念。一是要强化信息观念。现代社会中, 经济信息是商品, 会计信息也是商品。任何商品都有价值, 会计信息也有价值。一方面, 财务人员通过迅速、准确、全面地收集信息, 为企业筹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 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所提供的资料, 成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决策依据, 对企业管理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客观上为企业创造价值。所以, 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财务人员必须强化信息观念, 关注企业一切相关因素的发展变化。二是强化发展观念。企业应追求长期持续健康的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理财行为对企业的长期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 风险与报酬共存, 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 必须在两者之间有一个正确的量度, 资金运动中必须合理安排财务结构, 克服企业财务决策的短期倾向性, 立足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三是增强风险观念。企业的理财活动环境复杂多变, 企业不可避免地承担一定的风险。如筹资过程中筹资渠道稳定性的风险, 筹资过程中的汇率风险、利率风险, 经营过程中的资本结构风险, 投资中的立项风险等。财务人员必须建立科学的预测体系, 防范和化解风险, 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尽量降低到最低程度。

2. 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对企业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监督作用。在管理者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 应当依靠政府的权威性,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要加大执法力度, 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内部会计控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 应依法追究管理者的相关责任。二是依靠社会审计加大对企业的财务审计监督, 及时发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薄弱环节和漏洞, 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和建议, 促进企业会计管理朝着科学、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

3. 加强资金管理, 合理利用资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必然受到市场因素的调节, 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企业财务部门不仅是企业资产的价值管理部门, 而且还是企业的市场信息综合分析部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注意从市场需求出发, 根据经济效益优化原则, 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 通过预测、分析, 提出对策, 合理规划、调控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 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既适应市场的需要, 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血液, 又是企业管理中的“牛鼻子”, 加强资金管理, 清楚自己的家底, 明确资产质量状况, 及时清理呆账、坏账、盘活资产, 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企业经营管理重要组成部门的财务管理体制, 要强化资金管理意识, 千方百计筹集资金, 集中管理资金, 控制资金外流, 促进合理使用;强化监督约束机制, 加强资金的日常监督、检查, 合理灵活地调剂资金, 节约有效地使用资金, 充分发挥资金管理对企业经营的保障、支持和控制监督作用, 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4. 强化竞争意识, 充分发挥财务参与经营决策的职能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市场国际化的逐步推进, 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 政府管理企业方式将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 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更多地由企业自身来完成。因此, 企业要通过会计核算、财务活动, 对资金流入、资金流出、资金耗用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懂算经济账, 管理混乱, 营销不力的企业最终会被市场抛弃。对企业财会人员来说, 必须树立竞争观念, 强化竞争意识, 努力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财务管理, 降低成本;积极做好市场调查和财务预算, 进行科学的财务分析, 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要注意及时反馈企业的各种财务信息, 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为企业适时决策提供依据。

5.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结构, 防范会计风险

现代企业制度下, 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不可避免地要负担相应的风险。因此, 企业管理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结构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规避会计法律风险的有效措施。内部控制制度是指涉及企业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 必须由2人或2人以上分工处理, 以起到一种制约的作用。例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查、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即“管账不管钱, 管钱不管账”。这样, 即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 又能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牵制的机制。企业必须根据本单位、本部门内部的不同分工建立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诸如内部审计、授权控制, 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 用制度来实行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 以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 更主要的是通过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管理者行为, 规避法律风险、经济风险。

6. 科学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 它突出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生命线,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企业要取得好的效益, 离开科学管理是不行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每一个企业都应根据管理要求和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财务管理体制。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要服从和服务于生产经营的需要, 为实现企业的根本任务服务。企业还要建立健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 并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提出改进措施, 堵塞漏洞,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综合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红霞,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创新, 现代企业教育, 2007, (12) ;

企业设备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篇9

1 企业设备管理内容

企业设备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设备的保养、维修和改进三个方面。 (1) 企业设备的保养, 主要是按照设备的性能定时进行保养, 确保设备技术性能和工作参数处于正常范围内, 避免设备由于老化或者因使用不当而造成损坏。 (2) 故障维修。当企业的设备出现故障时, 则需要组织企业内部或者是通过社会专业机构对设备进行维修。 (3) 设备技术改进。对于一些设备, 如果企业有新的生产要求或者是出于企业生产的需要, 则需要对企业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技术升级改造。

2 企业设备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1) 对于企业的设备普遍缺乏管理意识。随着企业设备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设备可靠性的不断提高, 企业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故障率得到了降低, 因此部分企业忽视了对设备的维护管理。为了追求生产效益, 部分企业对设备管理重用轻管, 甚至直到设备出现严重故障时才进行维修处理, 不仅严重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造成设备性能的大幅下降, 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 企业的设备缺乏日常的维修保养。部分企业在生产设备引进之后, 忽视了对于操作使用员工的培训教育。操作人员只是懂得如何使用设备, 但是对于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却不熟悉, 甚至设备出现故障征兆时也难以及时发现。进而导致企业的设备再投入生产后故障不断, 性能不断下降, 维修支出费用不断提升。

(3) 设备管理技术落后。设备管理技术落后也是制约设备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由于在设备管理中未能积极的引进各种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数字化的检测维修技术, 也缺乏专业的检测设备以及仪器, 因而导致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方案不科学, 并最终导致企业设备故障频繁、损坏严重的现象发生。

(4) 企业设备管理人才缺乏。现阶段部分企业为了缩减支出, 企业设备管理人才严重不足, 难以满足企业设备管理的需要。而且, 由于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较差、工作待遇不高, 因而难以吸引富有设备管理经验的技术开展设备的维修管理, 导致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3 企业设备管理模式研究

(1) 提高对于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 实现企业设备管理的专业化与社会化。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是设备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设备的精密水平以及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设备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 在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上, 可以采取借助于专业化的设备维修机构, 实现社会上设备管理资源配置的优化。利用社会化以及市场化的设备维护管理模式, 提高设备在基础管理、维修改造以及设备检测诊断等方面的管理质量, 确保企业生产的顺利开展。

(2) 转变企业设备管理理念, 完善企业设备管理机制。首先企业管理部门相关责任人应该充分认识到设备管理对于企业生产的重要性, 并在企业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使用、检测、维修以及技术改造等各个阶段贯穿设备管理理念, 通过高水平的设备管理体系来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实现企业设备技术经济指标的最优化。其次, 企业的生产部门应该与技术维修部门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机制。明确不同机构以及岗位在设备管理中的责任, 通过权责管理模式来提高设备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 确保企业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运行状态的安全稳定。

(3) 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技术水平。企业的设备管理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质量。因此,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充分采用各种管理技术,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纳米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 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 并尽可能的实现企业设备管理流程的自动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通过高科技的企业设备管理工作, 实现设备管理、保养、维护以及改造流程的优化, 延长企业设备的使用寿命。

(4) 提高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首先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应该结合企业的设备配备情况, 对企业设备管理人员定期组织教育培训, 可以通过在机械设备协会或者是设备生产厂家组织技术专家开展培训学习班的方式, 来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与管理水平。此外, 为了提高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措施, 改善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条件以及管理人员的待遇, 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设备管理工作。

(5) 为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建立维修档案。现阶段由于企业的设备数量较多, 而且设备的管理周期也各不相同, 为了提高企业设备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水平, 可以借助于建立设备管理档案的方式, 实现设备管理的精细化。企业的设备管理档案应该详细的记录企业设备的名称、企业设备的规格型号、设备的购入时间、投入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维修状况等一系列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方便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4 结语

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内容, 需要企业的设备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两方面统筹管理。为了提高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 设备管理者应该在企业设备管理过程中充分引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系统化的管理理念, 提高企业的设备作业效率, 确保企业的设备处于平稳正常的运行状态, 为企业的生产提供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企业筹资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企业筹资管理,问题,措施

一、企业筹资管理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对资金进行有效的利用,资金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影响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营结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企业不仅要实现筹资管理方式的科学化和合理化,而且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也要实现资金的高效流通。企业筹资是指企业作为筹资主体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等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的筹措和集中资本的活动。企业的管理方式要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发展中心,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生产的稳定性和企业经济发展变化的适应性。企业在进行筹资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资金满足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以及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帮助企业明确资金建设方向。同时,企业的筹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了企业的投资渠道,为了增加企业的投资力度,就必须合理改善企业的筹资方式和规模建设,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下,才能转变企业的筹资结构,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换句话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是筹资管理,企业只有选择科学合理的筹资方式,充分发挥筹资管理的作用,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 遵循数量与规模的原则

企业在筹资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因为企业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资金的数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记录资金的数量,并对其分析整理,当资金的运行情况和企业的生产情况受到不利的影响时,必须及时找出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规模,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确定正确的经营方向,而且能够避免由于资金过多出现资金闲置现象。

2. 遵循成本和效益的原则

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目的,因此,企业的筹资管理还必须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做好企业的筹资成本工作,就需要对资金的来源,投资管理的规模建设以及筹资的时间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不同的筹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筹资成本,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对不同的筹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科学合理的资金筹资结构,最终选择风险小、筹资成本低的方式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3. 遵循合法合理性的原则

企业在进行筹资管理的过程中也必须遵循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确保不同筹资方式与筹资渠道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从资资金来源范围的角度来看,筹资的难易程度受到分布范围以及供供求方式的影响,如果资金的来源发展不同,则它所产生的筹资渠渠道也会不同,最终使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模式也不同,因此,必须须对筹资方式与投资渠道进行充分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分析,这关关系着企业最终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效果。

4. 遵循及时适时的原则

由于资金在企业发展中受到时间的约束,所以企业在筹资过过程中必须要及时,在不同的时间期间,企业的资金在筹集方式上上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企业的筹资管理理人才在进行筹资决策时,不只要了解资金从不同的时间,计算以以及方法上获得的价值,而且要考虑资金在企业的各个环节的运运行情况,最终找出合理的决策方式,保障资金的及时运用。企业业在筹资过程中遵循及时适时的原则,不仅能够防止出现降值现现象,而且能够实现资金在企业利用上的价值最大化。

三、企业筹资管理出现的问题

1. 内部融资不足

内部融资就是将自己的储蓄资本转化为投资资本的过程,随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仅仅依靠内部部融资已经不再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内部融资是企业通过内部部积累来进行的融资,主要包括三种形式,留存收益转化为新增投投资,折旧基金转化为重置投资,资本金。此外,与外部融资相比比,内部融资具备成本低,风险低,自主性和原始性的特点,它能够够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加强强企业对剩余资本的控制权。然而,企业内部的融资能力和其增长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未来收益预期、盈利能力和净资产产规模的影响,企业必须要有高度的融资能力和精准的融资目的的。在成熟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自身的利润和折旧等其其他资金在企业中占比很大,已超过50%,但在我国,有数据表明明,即使在温州这类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中小企业的自有资资金比例也仅占40%,主要以银行贷款和民间借款为主,所以,企企业内部融资不足的问题使企业无法做出精确的预算,最终给企企业筹资问题带来一定的影响。

2. 管理人员缺乏法制观念,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控制企业的经营成本本,是财务部门应当负责的事情,致使企业的内部控制缺少实用性性的控制内容,只针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调整,财务人员成为了参参与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人员,无法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控控制,这为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极大的财务风险,此外外,管理人员在对企业筹资管理的过程中,过于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忽视了企业的社会效益,使企业在社会上没有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在资金短缺时难以获得银行的支持,在对人员的管理上,企业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亦或者是制定了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执行,内部人员工作散漫,积极性不高,办事效率地下,最终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3. 缺乏严格的筹资制度和合理的筹资规模

规章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的行为,在筹资决策的问题上,企业没有建立相关的制度,也没有对已有的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尤其是企业在筹资管理的整体发展规划上没有进行统一有效的整理,当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时,企业在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上的选择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发展目标,而且使企业的投资方式无法实现多元化,企业如果没能有效地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将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尤其是没有相关制度保障的前提下,无法对筹资后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价,这种限制了企业在筹资管理上的长期发展。

合理的筹资规模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许多企业对筹资规模认识不足,认为只要一味地筹集资金,企业的发展效益将会越来越好,但实际上,企业在筹资管理上并没有建立相关的筹资渠道,由于许多企业发展规模不大,生产效益不高,致使企业大量闲置的资金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最终使企业出现大量财务管理中的经济问题。然而如果企业没有筹集充足的资金,也会使企业未来的计划和业务扩展上出现一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规模建设,而且也会影响企业正确的决策判断。

四、企业筹资管理的解决对策

1. 加强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扩宽融资渠道

首先要对贷款方式进行创新,银行贷款主要看重的是企业的信用,如果企业自身的信用水平不高,缺乏具有价值的抵押物,企业会成为银行贷款的洼地,所以为了提高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企业要提高公司治理能力,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为金融机构树立良好的外部信誉,通过股权、无形资产或其他动产及不动产进行抵押贷款,此外,尽管政府制定了金融促发展的相关政策,但从实际的实施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得到多大的利益,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设立扶助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成立贷款审查小组,评估企业贷款的风险程度,建立一整套严格并有效的贷款审批系统。

除了银行贷款外,企业的筹资渠道还包括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通过融资租赁,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能够购买相关的技术设备,使企业在不投入或少投入的状态下,得到设备的使用权,一旦投产经营,再通过分期支付的方式支付租金。筹集资金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大部分国有企业要想突破资金短缺问题,增加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除了对现有的银行贷款和租赁融资方式加深运用外,还应当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出发,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选择较为合适的集资方式,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新的融资方法,通过对现有经济形势的分析,利用债券和信托进行融资是可以被考虑的主要方向。

2. 强化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员工素质

强化化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首先要重视提高企业内内部管理者的领导水平,要在办好事情的基础上花好钱,加强权力力的制约,提高资金的安全系数,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最终实现现企业目标。提高员工素质需要加强员工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使使企业内部员工能够认同企业价值观,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观念念、意识及概念,减少误操作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同时财务务管理人员应当始终树立风险意识,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此外外,对于企业的管理层而言,管理人员应当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用,积极执行内部控制规范,增强与企业内部员工的信任感和亲近近感,使内部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增加与员工的沟沟通和交流,尽可能的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聚力,帮助企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3. 建立健全筹资制度和筹资规模

企业在筹资方式上的管理主要依靠相关政策的实施,以企业业实际的战略目标为导向,确保筹资目标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的筹资目标是以相关的活动建设和企业的基本规范为依据而建立立的,这对企业的决策判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在进行重要要决策之前,需要合理规划筹资管理方式,对筹资的质量实施进行行监控以及建立完善的筹资制度,确保筹资计划的顺利进行。从规规划方式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对多样的筹资方式,筹资时间、筹筹资建立的规模等调查分析后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确保筹资政政策的落实到位。同时要对筹资的质量建立相关的评判标准,尤其其是筹资可能出现的风险、筹资的成本建设、筹资使用的期限等等,确保每一个部分的质量,使资金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达到稳定定性和便利性的效果,一旦这些要素没有达到质量标准和要求,企企业资金运行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从而会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的实施进度。在对企业的筹资制度进行规划时,需要进行统一的安安排和治理,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各个环节、重大的决策制定都需需要遵循相关的制度,尤其是与筹资方式相关的股权问题,与筹资资发行有关的债券问题等,确保企业所建立的制度的有效性和规规范性,从而增加企业在同类企业中的影响力。

实现筹资规模建立的科学化和合理化,首先要对筹资成本建建设进行规划和比较,如果筹资的金额有限,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竞争中就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和建设,在日后的筹资管理中就会会失去有利的机会。如果企业的筹资金额比较充足,大量的资金有有可能会闲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企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从而而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企业在确定筹资规模时,要进行行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依据企业实际际的经营发展状况筹集一定的资金数量,使企业筹资成本的建设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呈正相关关系,从而确保企业筹资规模的成成功建立。

参考文献

[1]姜彦瑶.企业筹资管理问题及对策[J].商,2015,(39):32-33.

[2]贺洋.企业筹资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4):143-144.

上一篇:形象描写下一篇:哈尔滨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