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一体化初中语文

2024-05-16

读写一体化初中语文(精选十篇)

读写一体化初中语文 篇1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分析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其实并不科学,特别是写作方面的练习周期不是很长,这样就使得阅读和写作练习分开。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各个学校为了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很少增设阅读联系课程,甚至将学生的阅读练习时间占用,去教授其他专业课程。而学生缺少主见、盲目学习、从众学习,使自身对课程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其实,语文是来源于生活的,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的情感大多来自于日常生活。学生只有富有情感的阅读和学习,这样才能使自身与阅读写作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而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阅读课,收获也颇微。因为在上课期间,部分教师并不上课,利用上课时间安排学生自习或者被其他科任教师占用讲课。同时学生自己学习阅读课程没有主见,只能盲目跟从他人,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有些比较负责任的教师会在课前安排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们上课时自己去研究相关问题。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阅读课程产生厌学心理,不能带着自身情感和乐趣去学习,使学习缺少主动性。最根本的一点原因是教师安排学生学习的阅读课程与生活毫无相关,大多数都是与考试内容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无法有过多收获。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受到阻碍,不能将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无法突出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使学生的思想受到限制。

(二)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的相关措施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盲目追从升学率,受到升学率的思维限制使自身在授课方面毫无建树。部分教师往往过分追求升学率,平时讲课过程中三句不离考试大纲,这样做其实并不科学,教师应将考试大纲与自身授课方式相结合,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讲授给学生们。同时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正确的意愿,积极开展阅读写作等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阅读写作产生主动性,对语文课程充满积极性。主要课目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不应忽略学生文化特长,更不应该忽略学生的自身学习乐趣。所以初中语文将读写一体化是需要相关学校及领导老师尤为重视的内容。

二、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分析

(一)如何加强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

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新课程实施标准,定时定期开设阅读课。在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适当安排阅读讨论课程内容,同时安排学生与自己共同谈论研究某个问题,一起探究阅读内容。在不断的阅读学习中,学生能够了解阅读的相关作用,使自身对阅读产生乐趣,对阅读学习充满学习主动性。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对阅读写作充满兴趣。学校长期开展阅读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期间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

教师在阅读课期间应当多关心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对学生进行读写方面指导,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具备最基本的认知。学生要打破思维的定势,不断积累和运用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学会联想、创造,拓展阅读、写作能力。学生在掌握课内阅读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写作,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不能盲目,要能够将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不断地延伸课堂内外,立足教学实际,通过思考创造对其素材进行加工深加工。课外阅读一定要加强阅读范围,不能局限于某个角落,是自身对各个方面都有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在课堂阅读上进行灵活性地转变思维,扩大了自己的学习空间。

(二)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优势

初中语文教学可以是教师明确自身定位,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在相关的新课改教学模式实施下,教师不单应在教学的模式上进行改良,也应该在语文课堂上注重相关的实践性。在相应的基础上,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另外学生也应该注重对自身思维能力创造性的培养,只有增强了自身的思维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应该安排自己将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读写一体化,教师应该发挥出应有的指导作用,可以通过审阅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加以评估和判断。另外,学生不要以为掌握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自身的写作水平就会得到相应提高,阅读与写作二者不应分开,应充分练习,而在相应的写作之中,学生应严格按照相关格式进行写作,并在其中融入自身情感,充分发挥读写一体化的优势。

初中语文是主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学生要对其尤为重视,这样才会使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模式在语文课堂上不断改善和加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能够相互了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再局限在某一点,而是鼓励学生创新创造,使得语文整体教学水平提升一个水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教学得到实施,为语文教学增添亮丽的一笔。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教学上改革经验,从探究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入手,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一体化,情感,兴趣

参考文献

读写一体化初中语文 篇2

(二)中年级试验班的同学已经能够运用汉字输入和编辑排版工具,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创作作品,能够自己学会运用搜索引擎搜索网站,并具有初步的判断信息的能力。会浏览网站,收集和下载与主题有关的信息资料。他们的习作比同龄人的习作更具有丰富的内容,新颖的主题。试验班较优秀学生10%能够流畅地写出800—1000字的文章,其余学生能够较流畅地写出200-500字的文章,文章的语言通顺,内容清楚,而且他们的习作比同龄人的习作更具有丰富的内容,新颖的主题。如三年级六班张煜同学写的《 大象学本领 》和熊韦华的《龟兔赛跑续集》,文笔清新活泼又蕴意深远,眼光独到。竟有几分小寓言的味道;李光远同学的《故乡的枣树》文笔细腻,感情真挚,颇有王鲁彦的文风;郭斯涛的《思念奶奶》闪烁着孩子幼小的心灵里那浓浓的人间情结。

(三)高年级试验班的同学在此基础上,会借用E-mail、BBS、聊天室等网络通讯工具参加对话、协商、讨论等活动。还能运用flash、PowerPoint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图文并茂的再创造。会运用Microsoft FrontPage 制作网页。试验班20%的较优秀学生能写出1000以上的文章,其余同学能够写出500——1000字的文章。文章大多选材新颖,思维活跃,富创新性。如五年级四班学生写《穷人》剧本,有的从神话角度,让渔夫带领他的七个孩子们与邪恶的海底巫婆决斗,最后正义取得胜利。有的紧扣时代背景,描写了在沙皇统治下善良穷人的悲惨生活和悲剧结局。有的描写了七个兄弟长大后投入革命中,推翻沙皇统治的故事。这些文章有的极富想象力,有的文笔优美,特别善于描写景物和对人物进行刻画。还有的结构严谨,使整个剧本立体感很强。

(四)2001年5月,由陈丹妮老师执教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语文录像课获全国语文“四结合”课题重庆年会一等奖。论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后感,获全国二等奖。2001年12月,李真老师设计制作的语文课件《动物过冬》获省一等奖。2001年第十二届全国电教年会录像课评比中,杨舸上的语文课《只有一个地球》获一等奖,本节课已送往中央电教馆参赛,获得小学组一等奖并制作成光盘在全国发行。六.结论

“以读带写”的网络语文活动课在局域网络环境支持下,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向课外、向校外、向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延伸、拓展。以读为基础,以写为自我需要,再以读带写,以写创新,完成了由读到写的迁移,实现读写一体化。

“以读带写”的网络阅读课教学模式在internet 网络环境下,强调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由课外、校外、社会、网络世界这一更广阔的天地回到语文课中来,让学生阅读、收集、处理的信息来促进语文课的学习,突出了语文课的特点。

“以写促读”网络作文课在internet 网络环境下,通过“思维练习——情境导入——自拟习作要求——寻找合作伙伴,确立主题——上网收集资料——完成习作——评价习作”这一以写促读的教学过程来实现读写一体化的。

三个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实现读写一体化的途径。走出了一条属于学校课题特色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路。参考文献:

1.李克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 2.施虹冰

《读写结合试验方案》 3.杨舸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4.陈丹妮

《南昌——我们的花园城市》网上作文设计思想 5.陈丹妮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 篇3

【关键词】一体化;情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促进了教育教学取得很大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往往将阅读和写作分开来讲,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极大地束缚学生读写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极不可取的。而如今读写一体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有效实施,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增添亮丽的一笔。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教学上改革经验,从探究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入手,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分析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其实并不科学,特别是写作方面的练习周期不是很长,这样就使得阅读和写作练习分开。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各个学校为了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很少增设阅读联系课程,甚至将学生的阅读练习时间占用,去教授其他专业课程。而学生缺少主见、盲目学习、从众学习,使自身对课程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其实,语文是来源于生活的,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的情感大多来自于日常生活。学生只有富有情感的阅读和学习,这样才能使自身与阅读写作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而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阅读课,收获也颇微。因为在上课期间,部分教师并不上课,利用上课时间安排学生自习或者被其他科任教师占用讲课。同时学生自己学习阅读课程没有主见,只能盲目跟从他人,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有些比较负责任的教师会在课前安排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们上课时自己去研究相关问题。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阅读课程产生厌学心理,不能带着自身情感和乐趣去学习,使学习缺少主动性。最根本的一点原因是教师安排学生学习的阅读课程与生活毫无相关,大多数都是与考试内容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无法有过多收获。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受到阻碍,不能将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无法突出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使学生的思想受到限制。

(二)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的相关措施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盲目追从升学率,受到升学率的思维限制使自身在授课方面毫无建树。部分教师往往过分追求升学率,平时讲课过程中三句不离考试大纲,这样做其实并不科学,教师应将考试大纲与自身授课方式相结合,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讲授给学生们。同时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正确的意愿,积极开展阅读写作等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阅读写作产生主动性,对语文课程充满积极性。主要课目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不应忽略学生文化特长,更不应该忽略学生的自身学习乐趣。所以初中语文将读写一体化是需要相关学校及领导老师尤为重视的内容。

二、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分析

(一)如何加强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

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新课程实施标准,定时定期开设阅读课。在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适当安排阅读讨论课程内容,同时安排学生与自己共同谈论研究某个问题,一起探究阅读内容。在不断的阅读学习中,学生能够了解阅读的相关作用,使自身对阅读产生乐趣,对阅读学习充满学习主动性。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对阅读写作充满兴趣。学校长期开展阅读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期间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

教师在阅读课期间应当多关心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对学生进行读写方面指导,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具备最基本的认知。学生要打破思维的定势,不断积累和运用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学会联想、创造,拓展阅读、写作能力。学生在掌握课内阅读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写作,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不能盲目,要能够将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不断地延伸课堂内外,立足教学实际,通过思考创造对其素材进行加工深加工。课外阅读一定要加强阅读范围,不能局限于某个角落,是自身对各个方面都有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在课堂阅读上进行灵活性地转变思维,扩大了自己的学习空间。

(二)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优势

初中语文教学可以是教师明确自身定位,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在相关的新课改教学模式实施下,教师不单应在教学的模式上进行改良,也应该在语文课堂上注重相关的实践性。在相应的基础上,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另外学生也应该注重对自身思维能力创造性的培养,只有增强了自身的思维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应该安排自己将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读写一体化,教师应该发挥出应有的指导作用,可以通过审阅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加以评估和判断。另外,学生不要以为掌握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自身的写作水平就会得到相应提高,阅读与写作二者不应分开,应充分练习,而在相应的写作之中,学生应严格按照相关格式进行写作,并在其中融入自身情感,充分发挥读写一体化的优势。

初中语文是主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学生要对其尤为重视,这样才会使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模式在语文课堂上不断改善和加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能够相互了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再局限在某一点,而是鼓励学生创新创造,使得语文整体教学水平提升一个水平。

参考文献

[1]令永强.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途径探索[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6(6).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探究 篇4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新课改方案的不断实施, 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人类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方式。传统教学中,阅读跟写作是分离的,尤其是写作练习,每周只有两节课的练习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科学的和该发展的趋势。我们要不断改善传统教学方式,将听说读写相互结合,从而全面提升。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有效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昵?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和探索。

2.我国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的现状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密不可分。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当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在我国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学校在应试教育作用下过于追求升学率, 导致在语文课堂中,语文阅读课很少,学生大多忙于听课、做习题。而且即使是开设语文阅读课, 教师在授课时也不能有效地将阅读与写作统一,从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滞后性,阅读课要么单纯地为了写作等,对学生提出众多的要求,让学生带着巨大的压力读,学生读得毫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佳。在阅读课上,学生选择的阅读材料和考试紧密相关,如课本、作文选等;而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意蕴深厚的文章却无人问津,一堂课下来,受到的成效非常低, 从而制约学生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提升[1]。

3.提高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措施和手段

3.1优化和调整阅读教学课堂

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优化阅读设计,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从阅读及写作等方面进行课堂讲解, 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师必须把课文作为优秀写作范文进行教学, 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的行篇布局、思想情感和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向写作能力的转化;再次,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深入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背景及相关方面的内容,不断加深学生课文的认识及理解, 有针对性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最后,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注重研究课文蕴含的思想情感,确定课文内涵,把阅读经验转化为写作基础,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2]。

3.2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能力

教师不但要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教学, 还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写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施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通常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有效运用阅读经验,把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灵活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让学生把写作理论同写作实践进行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其次,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教师应该按照作文命题及作文要求,选择关联性较强的课文,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了解,明确课文的行文结构与语言表达,以课文为例,紧扣命题写出作文;再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总结写作启示。教师应该讲解课文创作的时间与背景,让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的情感呼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布置课堂任务,要求学生写出简单的读后感或文学评论;最后,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读写热情,提高学生的读写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3优化和调整教学课堂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使用各种各样丰富的教学方法, 优化和调整写作教学课堂,同时实现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有效落实读写一体化教学。首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先写后读。在作文课堂中,教师尽量安排学生先写出作文,指导学生总结写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困难,从问题入手,阅读与作文命题关联性较强的文章,从中吸取写作经验与学生写作方法,扩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教师必须布置课堂任务,要求学生写出文章读后感或文章简评。教师应该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挖掘文章的内涵,理解文章的人物特点、写作手法、思想感情等其他各方面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课文,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3]。

3.4提高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

一般情况下,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在自由作文课堂中,教师要大力鼓舞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发散联想思维,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从课文阅读经验入手,做到融会贯通,写出生动新颖的作文;其次,教师要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多思考,扩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必须不断进行课外活动,布置课外任务,要求学生每周写出一篇读书笔记,选择优秀笔记在班级中展览,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热情,让学生主动主动地投入阅读写作。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进行演讲比赛及征文比赛等其他相关的活动, 提高学生的读写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进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结语

本文从我国目前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的现状入手, 提出一些有助于促进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措施和手段,以期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水平。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性较强的学科, 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读写一体化教学形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显著的效果,最终让语文教学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提高素质,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发散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将理论有效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本文从我国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的现状入手,提出一些有助于促进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措施和手段,以期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水平。

浅谈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读写一体化  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形势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作为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在现代教育中必须与时俱进,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主要原因是由于阅读和写作的环境与平时实际的生活发生了严重的脱节,许多学生写出的作文存在程式化、概念化的趋势,不能反映学生真情实感,给人无病呻吟、思想空洞的感觉。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是解决此种问题的良药。

所谓语文读写一体化,简单的说,就是要求学生既要读,又要写,在读和写之间完成理解和表达的统一。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通过课内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课内阅读是培养学生感情,促使学生准确理解内容的重要方式。课内的许多材料不仅是优秀的阅读材料,也是一篇篇写作的范文,是学生可以用以模仿的写作教材。初中语文教材的阅读材料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文章经典,适合中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对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帮助中学生认识世界有很大的帮助。这些文章中,说明文描写生动,准确客观,语言精炼;议论文论点清晰,论据合理,主次分明;记叙文则记叙准确,人物描写形象生动。这类文章无论是在思想感情上还是在文章结构上都可作为学生进行模仿的教材。

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有四个层次的需要。首先,是文章写了些什么,这里需要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观点。其次,是了解文章是如何写的,包括文章的结构以及作者使用的技巧等。再次,要弄懂写作的意图,如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想要揭示的道理等。然后,是对文章进行鉴赏,从中可以借鉴一些其中的精华。综合看一篇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如何选材、如何立意以及如何分布段落层次等。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可以让学生进行类似模仿的写作,这就是一般的通过阅读来体会文意进而提高写作水平的过程。

二、在写作中模仿阅读材料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学生在仿写所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所阅读文本的写作技巧、中心思想、文章结构等进行了充分的理解和吸收。通过写作的实践,将作者的知识手法和思想感情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将自己所理解的充分发挥出来,成为外显的技巧。同时,学生也通过写作更加深化了自己对所读作品的理解,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阅读获得的写作技巧,在写作中又反过来深化了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能站在作者的角度上考虑,从作者所在的背景出发,考虑作者立意的角度,以及为什么用此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对作者段落的安排和文章的结构也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感受到所阅读的并不是孤立的文字,而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综合性立体化的表达。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表达方面的问题,就更能理解范文的写作者对材料的选择、修辞的运用以及细节描述的用意。这样就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学以致用也成为读写一体化的深层次内驱力。

三、读写一体化提高阅读水平促进写作创新

读写一体化应该使学生加强基础写作手法的训练,合理灵活的运用所读的课文和所学的教材,灵活选择立意角度,在写作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思路和风格,从而告别过去陈旧的写作格局,实现写作上的创新。同时,写作教学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不仅在阅读中对文章有更深层的体会,而且在阅读中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丰富的阅读体验中,提炼文章的写作技巧,从写作技巧到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轻重主次,品位文章的语言。有的同学直到亲自写作才懂得如何去品位文章,才知道文章为什么这样写,文章写的好在哪里,为什么说写的好。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明白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读写一体化初中语文 篇6

一、听说读写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对听说读写的侧重不够完善, 而且较独立, 不能够达到全面训练的要求。比如, 听说这两方面, 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 主动学习能力不强, 所以在低年级的教学中, 主要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每堂课有效的学习时间也仅在20分钟左右。而在读写方面, 依靠目前老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也难以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二、加强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一) 加强对“听”的重视

耳朵和眼睛一样, 是接受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感官。同时, 在教育方面, “听”也是小学课堂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

1.改变教学语言。由于小学生对趣味性较强的知识接受较快, 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可以通过转变语言风格等方式有意识地加强语言表述的趣味性。这样, 学生对老师讲述的内容感兴趣, 会更加认真听讲。

2.进行听力训练。比如, 在语文课堂上, 老师播放一些没有字幕的动画短片或录音, 然后要求孩子进行复述, 尽可能正确完整地完成对故事的复述, 而不是进行简单的概括或总结。长期进行训练可以加强孩子在听这一方面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维。更重要的是,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 如果听力训练时, 听一些抑扬顿挫的诗歌或散文, 这对孩子的语言表达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 严格对“说”的要求

小学教育中, 对说的要求应该表现在两个方面:

1.多说。多说不是要求孩子乱说, 更多的是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许多孩子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说, 这个时候老师就要通过心理辅导或鼓励等方式解决孩子不说的原因, 努力使每个孩子具备敢说的能力, 同时也要在课堂上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说的机会。

2.说对。就是要求孩子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措辞, 说得对、说得好, 在尽量保证没有语病的情况下, 减少对口头语如“嗯”“那个”“所以”的使用。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方面的加强, 可以通过要求孩子多读一些课文材料, 或者小说故事等进行。在课堂上, 老师也可以将教学内容以辩论赛的方式开展, 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 对孩子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述能力也进行有效训练。

(三) 拓展学生的阅读

阅读, 就是从文字中获得信息, 是人们主动接受知识的一种方式。中国有句老话, 也是语文老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就是: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读是一种方式, 而不是目的。所以, 在加强读的能力的时候, 明确阅读方向, 有目的地读, 针对不同的课文学习, 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如, 故事类文章要求学生能够学习文章的叙述顺序和故事梗概;而诗歌类, 要求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等。

另外, 在加强学生阅读训练时, 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学会使用工具进行阅读, 在碰到生字词时, 及时使用字典解决疑惑。

(四) 对写的要求

1.提高写作的次数。小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足, 老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写作方面的任务, 日记在写作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日记不仅是一个人的生活记录, 更多的是心灵感受, 它很随意, 可以有快乐, 可以有悲伤, 可以写过去, 也可以写梦幻中的事情。当然, 老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尊重, 不能随意检查日记。另外, 加强课堂中的写作, 可以给出半命题题目, 任学生自由发挥, 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写作。

2.提高写作的质量。小学生的写作一般是记叙文, 如, “我最敬佩的人是 ___”, 这种文章对小学生来说, 不要求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使用, 但是一定要注意内容的完整。另外, 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要正确, 同时要求能充分理解所使用词汇的意思, 以及成语使用的恰当性。

3.教师可寻找几篇简单的文章, 要求学生对范文进行分析, 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范文的模仿写作, 通过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及作者写作时的想法能够使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进行参考, 从而形成写作的规范性, 为将来写作打下基础。

以上几个方面能力的训练, 不是相互独立的, 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一体化关系, 听说读写的一体化训练, 可以真正使学生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摘要:小学语文开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教会孩子们读书认字, 更重要的是使孩子能够正确运用汉语言, 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技术和思想道德的教育, 对孩子进行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听说读写,一体化训练,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启来.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不同阶段各有侧重[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26) :106.

[2]朱鹏飞.论如何使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并重发展[J].课外语文, 2014 (02) :106.

初中语文读写有效融合探析 篇7

一、读写有效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阅读与写作像孪生姐妹一样关系密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不经过大量阅读,学生就难以积累起足够的写作素材,就无法写出内容充实、情感细腻的优秀作品,使学生的情感处于难以言说的尴尬境地,并最终减弱其写作兴趣。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见识。通过读写的有效融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才会得到切实的提高,才能获得更加优秀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其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读写有效融合的方法

(一)有效利用现有教材

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充分利用和挖掘现行语文教材,让学生在认真研读和细细品味当中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现行教材当中选入的文章都是文道统一的精品之作,是学生写作效仿的最佳选择。如果我们能对语文课文深入地剖析,使之深刻理解开头结尾、遣词造句、构思立意、谋篇布局的技巧。

1. 收集素材,分类提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提取文章主旨的同时,使学生分类整理和提取文章当中的精美素材,并将各种范文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并做好读书笔记。如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当中,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之后,就应引导学生以“创新”为主题梳理读书笔记,以便在类似的写作当中灵活地应用这些典型事例。

2. 模仿分析,灵活运用

如果只阅读而不思考,那么课文中的信息和技巧就永远是别人的;如果只是对文章进行了思考,而不运用到写作当中,所学的东西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写作是比较高级的语文能力,只有认真分析教材当中的经典作品,将做到读写融合,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在《背影》的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从父亲买橘子的细节描写当中体会“白描”的手法,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并仿写自己亲人的背影。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边读边写的过程中懂得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如何应用白描手法了。

3. 合理联想,片段创作

借助课文当中的写景片断,让学生展开合理地联想,完成片段创作,有利于学生写作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社戏》一文的教学过程中,看戏归航的景物描写颇具童话色彩,可要求学生勾画“飞船夜行图”。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夜空璀璨,一碧万顷,十多位少年撑着长篙返回村里,竹篙击打水面的声音和着水流声、童声。夜色当中,航船犹如一条嬉闹的大白鱼,驼着孩子们徜徉在浪花里,时而上,时而下,险象迭生……平静的河面上,层层波纹向四周散去。风风雨雨几十年的驾船好手见了也忍不住停下来拍手喝彩。”如此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由此来看,借助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合理地联想,进行片断创伤,可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做好积累。

(二)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到课外

课外阅读是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要利用辩论会、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其思考;其次,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做好摘抄笔记,并书写读书感悟;再次,推荐学生结合学习阅读优秀的课外读本,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四,要将学生自己的优秀作品拿到课堂上共同赏鉴,共同体会写作技巧的运用。

(三)让学生在反复练习当中形成终生的读写习惯

一本书、一个人就是阅读的基本环境,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情愫,形成自己的感受。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随时做好记录。阅读也是一种生活,读书的同时也是在梳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漫漫人生当中,人与书的相遇也是一种际遇,阅读好书就像在享受一顿大餐。如果学生能将阅读视为一种生活,就必然会从生活的角度来进行创作。因此,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内心世界,在创作当中提升自己的人生高度,这样才是真、善、美在语文学习当中的体验。当然,大胆质疑也是读书当中必不可少的思想。首先,学生应该从创作背景来理解文章中的人和事,在特定的环境当中分析和评价文学形象和历史人物。其次,从逻辑出发来对文章的写法和主题展开质疑,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局限,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思想。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作品,更需要让学生形成质疑的习惯,掌握质疑的方法,并将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反思和批判当中感受作品的主题。

读写结合, 实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8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往往把作文教学当做艺术作品创造来教, 忽略了与阅读的关系, 或者把阅读教学当成语言学来讲解, 脱离了写作教学, 导致有写无读, 或者说读写分家。

但实际上, 读与写是密不可分的, 阅读对写作有着带动的作用。汉代文豪扬雄就说:“能读千赋, 则能为之。”诗圣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元朝程端礼更用比喻阐明了两者的密切关系, 他说:“读书如销铜, 聚铜入炉, 大鞴扇之, 不销不止, 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 铜既销矣, 随模铸器, 一冶即成, 只要识模, 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者也。”

不仅如此, 读与写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 阅读和写作是共享人类某些思维活动的认知过程。更具体地说, 写作实际上是模拟阅读的过程, 而阅读也是模拟写作的行为。因为在写作过程中, 作者必须从读者的角度考虑整篇文章的布局以及选材, 身兼读者和作者两种职能。而在阅读过程中, 读者必须预测、揣摩写作者的意图, 身体力行地扮演写作者的角色。阅读和写作是两个相似的、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都包含有预先存在的记忆结构, 都对语篇结构进行分析, 并且都包含有理解和创作的行为。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 写作则是语文能力的运用和展现。离开阅读教写作, 作文教学就“虚”;联系阅读指导写作, 作文教学才“实”。

二、阅读对写作的意义

1.阅读为写作准备生活积累

语文教材精选名家精华, 取各族瑰宝, 集历代珍品, 收各国精粹, 上下几千年, 纵横几万里, 内容可谓丰富多彩。阅读课文作品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 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读《愚公移山》, 学生回到了远古时代, “寒暑易节, 始一返焉”, 惊叹于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意志;读《故乡》, 学生对旧中国的农村, “多子, 饥荒, 苛税, 兵, 匪, 官, 绅, 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的农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深切的同情;读《邓稼先》, 学生站到了中国研制和开发核武器的最前沿……这些都是在时间上的拓展。如果从空间上延伸, 可读《沁园春·雪》, 领略“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的北国壮美意境;可读《黄河颂》, 聆听黄河母亲豪迈雄壮的旋律;可读《丑小鸭》, 追寻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苦难历程。

学习一篇经典的课文, 就犹如经受一次精神洗礼、智慧滋养, 从中可以获取知识信息, 认识客观规律, 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 也可以与先贤对话, 与智者交谈, 提升心智, 激活自己的思想。可以说, 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的生活积累, 而生活积累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 要想为写作积累生活感受, 就应该重视教材精选的名家名篇, 认真阅读, 开阔视野, 夯实语文基础, 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 在读中明意、读中感悟、读中吸收, 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从而为写作做知识迁移的积累准备。

2.阅读为写作开拓语言源泉

新课标明确指出, 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让学生识记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品味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懂得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这是学生写作时的语言源泉。读《列夫·托尔斯泰》, 震撼于托尔斯泰那“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 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的目光的敏锐和犀利;读《出师表》, 体会到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坚定决心;读《短文两篇》, 不禁赞美飞蛾扑火的悲壮, 因为“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 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高尔基曾经指出:“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 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 并把好词、好句、好段积累下来, 日积月累, 词汇丰富了, 学生的语言库存量就越丰富, 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 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 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 准确地调用词句, 从而组合、创造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

三、阅读实化为写作的途径

古时候, 有个画家叫郑板桥, 他画的竹子很有名。一次, 他给别人说起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 晨起看竹, 烟光、日影、露气, 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 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 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 倏作变相, 手中之竹, 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这段话告诉我们, 画到纸上的竹和自然形态的竹并不完全相同。它是自然形态的竹, 经过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几个阶段“变相”而成的。

阅读的文本是“自然之竹”;教师从写作的角度解读“自然之竹”从而产生的教学价值, 是“眼中之竹”;教师用“眼中之竹”指导学生写作而形成的学生作品为“胸中之竹”;学生从总结若干的“胸中之竹”而归纳出来的写作技法, 是“手中之竹”。如此, 阅读“实”化为写作提供的途径, 我们可以分解为三步:

1.阅读课文, 带动写作

语文课本是以阅读带动写作的重要范本。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课本为例。《在山的那边》课后第三题: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走一步, 再走一步》课后第一题:着重朗读最后三段, 看看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例子;《春》课后第三题:课文最后三段把春天描写成“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 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等等。除了每个单元一次的写作引导以外, 在课文后的练习题中, 涉及的各类写作练习, 如命题小作文、改写、续写、补写等短文练习, 超过十道题。

用阅读、理解课文, 完成课后练习来带动写作, 在许多文章的课后练习题设计中都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因此, 我们就可以在阅读教学中, 让学生丰富文学积累, 学习写作技巧, 并渗透到写作训练中, 激发写作动机, 引导学生由阅读走向写作, 渐渐提高写作能力。

2.品读课文, 借鉴手法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大凡选进教材的文章, 都是传诵中外的美文, 其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语言技巧等方面一定有值得学生借鉴的地方。如学习《山中访友》一文, 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新奇构思, 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富有想象力, 全文拟人化的手法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如同走进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另外, 好的细节描写, 逼真、生动、鲜明、具体、精妙, 常常是一篇文章的闪光点, 也是文章借以显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重要技巧。人们读文以后, 总忘不了那些“少少许胜多多许” (郑板桥语) 的精雕细刻。在讲课当中, 碰上这些对学生的写作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精彩片断, 就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含英咀华。

教师可以从作文教学价值的角度去研读文本, 确定某一种写作手法, 指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文, 学习借鉴其写作手法, 并尝试作文。如品读《我的母亲》, 学习其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品读《藤野先生》, 学习其白描手法;品读《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品读《钱塘湖春行》, 学习其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品读《马说》, 学习其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3.深入课文, 巧用仿写

吴增祺说:“文章之体, 往往古有是作, 而后人则仿而为之, 虽通人不以为病。”模仿是古人写作的成功经验。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凭着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课文多为名家名作, 或清新自然, 或凝练准确, 或委婉隽永, 或辞妍情真, 字字珠玑, 语言技巧都很高。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表达形式, 在课文中有许多值得仿写的句段。初中生学写作, 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地模仿和借鉴范文。教师要善于引导, 可以以课文为范文, 从内容、句式、修辞、语言风格、写法技巧等方面提出适当的要求, 让学生练习仿写。

如《春》一文中的语言, 是教学价值的一大亮点。文章不写春风拂面, 而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一个“抚摸”, 巧用拟人修辞, 写出了春风的温柔、亲切;小草破土而出, 作者用一个“钻”字, 形象而充满生命力。文中叠字、叠词、叠句的大量运用, 更是令人回味无穷。我让学生品味语言并进行仿写练习。文章最后几段是排比段, 引导学生悟出春天的新、美和力, 之后让学生仿照句式续写, 说出春天在自己心里的形象。在我的教学实践中, 有学生写下这样的文字:春天像轻柔的羽毛, 轻轻拂过脸颊, 温柔可人;春天像婴儿的皮肤, 细嫩柔软, 令人疼爱;春天像活泼的男孩, 跑着, 跳着, 闹着, 玩着, 舍不得停下来。

总之, 阅读是写作的起点, 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在作文教学中, 必须遵循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原则, 要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因此,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读写结合, 阅读课文的精髓, 把其中的方法技巧运用到作文中来, 才能带动学生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裴瑞芳.读万卷书与我的苦恼——阅读和写作的关系[J].语文博文, 2007 (4) .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听说读写训练 篇9

一、语文教学中的听

如果学生是一个良好的倾听者, 他就能够将教师所要讲的内容吸收到自己的脑海中, 化作自己的知识。但是教师在讲, 学生在听, 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听, 时间长了, 容易疲倦。更有甚者, 把教师的讲课当做催眠曲, 听得昏昏欲睡。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态度和习惯, 力求在上课伊始, 就抓住学生的兴趣, 唤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因此, 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语时, 一定要抓住重点, 用愉悦的态度和轻快的语言, 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新课的导入设计方面,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和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分析重点、难点, 兼顾学生的心理感受、认识及生活经验等, 力求灵活多样, 别致新颖, 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动人心者, 莫先乎情。”唯有投入真挚热烈的感情, 才能使学生感到可亲可近。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准备一段与课文主题、基调相一致的激情导语, 能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因为教师的精彩导语而被带动起来, 也为阅读课文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例如, 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古人说过:“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 是深沉的, 是充满着关怀与体贴的。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背影》, 讲述了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怀念、怜惜和感伤之情, 也体现出了父亲对于儿子深深的爱。它是表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之作。

二、语文教学中的说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说的训练, 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强化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注重感悟的表达, 因此需要交流, 需要说出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得到提升, 就需要教师把握好说的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说的方向。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学生由于内向, 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也有的学生胆子小, 害怕会说错, 觉得不好意思, 因此在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不是很踊跃, 这样就会造成师生之间的交流困难, 教师不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这个时候教师要加强引导,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对于那些信心薄弱的学生, 可以锻炼他们先把要回答的问题和答案写在纸上, 把想要说的话读出来, 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增加他们说的机会, 从而增强自信心。

除此以外, 教师还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 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强化口语表达训练。例如可以进行辩论大赛、主持人大赛、讲故事大赛等等, 促进学生参与口语训练。这些活动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能力上都对学生的交流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一方面会有兴趣参加这样的活动展现自己, 另一方面也会通过锻炼增加说的热情, 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语文教学中的读

读, 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语言训练形式。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因此,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多读, 并且边读边想, 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从而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读的过程中, 首先要读得流利, 读得正确, 然后要利用速读、默读、朗读等多种形式加强理解, 加深印象, 即初读感知, 精读感悟, 诵读入境。只有增加读的数量和质量, 多读、多想, 学生才能够学好语文, 学会语文。

在读的训练中,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重点要求学生看到好的词句段落后, 要摘录下来, 并且能够背诵为佳。这样在以后的交流交谈中, 会为学生的口语表达增添有利的砝码, 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四、语文教学中的写

写是检验学生学习语文的手段之一, 是一种创造性和表现思维活动相结合的综合表现, 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提高写作水平, 不再把写作文当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是每一个教师都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达到的目标。让学生有兴趣写, 有动力写, 有料可写, 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 运用多种方式, 培养学生的感官, 让学生感到写作文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因此, 我在教学的时候鼓励学生多做摘抄, 然后仿写、续写、扩写和补写, 这些方式都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 我还要求学生每天都写一篇日记, 记录自己这一天的心得和感受。字数不要求很多, 只要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即可。初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 他们渴望有倾诉和表达的场所, 因此写日记不是无话可说, 而是心里所想, 就能够在笔上纸上有所表达。这样训练一段时间, 学生们的写作水平都有所提高, 我及时地表扬了学生们的进步, 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并挑选一些优秀的作文在其他班级进行朗读, 这些方法都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满足了他们渴望被关注的心态。基于这种心理, 学生们对写作文不再害怕了, 甚至充满了兴趣, 渴望上作文课。

读写一体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读写一体化;写作素材;课外阅读

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到吃力的部分,想要在语文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得加强这两个环节的学习,二者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地发挥读写一体化的作用,就要让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为写作积累素材,真正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实现共同进步。下面本文将提出现阶段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读写一体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前文中也提到了,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学习中最让学生感到吃力的两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尽管教师在这两个部分的教学中付出很多精力,但教学水平却很难提高,学生在语文考试过程中,在这两个部分遇到的问题依旧很多,导致语文整体成绩低。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会大大降低,导致语文成绩停滞不前。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状,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仍然采用老套的教学方式,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阅读教学中,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写作的重要性。此外,还有的教师将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完全当成两个独立的个体,没有意识到其实这两者之间有着很重要的联系,不懂得教育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写作时可能会用到的素材,在写作训练中又仅仅注重写作技巧的讲解。这就使学生没有在脑海中形成阅读写作一体化的体系,阅读时不能深入理解,写作时找不到新颖的写作内容,词句单调无味,语文整体分数较低。

二、读写一体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懂得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初中生几乎所有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到社会活动中,所以大部分初中生的社会经验严重不足,生活常識了解得很少,在写作的时候,常常找不到可以运用的素材,左思右想也不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写得有内涵、有文采。然而,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不知不觉地忽略了这样一点,阅读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重要方法之一,大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时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搜索出恰当的写作素材。另外,在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的时候,文中出现过的好词好句以及各种有说服力的事例,学生都能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加工并使用,为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大部分学生把自己缺乏写作素材完全归结于社会活动的缺乏,抱怨学校和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知识积累,其实不然,如果在日常的阅读中能做到遇见有价值的资料就及时记在脑子里,就可以有效地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实现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很多学生都忽略了这一点。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主动挖掘有价值素材的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时常要求学生在读过某一篇文章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日益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2.通过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产生一定程度的认知,而这些认知大部分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获取的。在阅读某种类型的文章时,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对这一领域进行了解,在文字的阅读中,学会看待世间万物,并且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加以评价,再结合自己的观点,就会对世界有一个新的认识。现有的教育制度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局限在课本中,对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课文的影响,这样就会与实际生活产生较大的差距,很难形成正确的、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要注意带领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多读优秀的、有深刻内涵的文章,并且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断反思,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产生自己的观点之后要及时写下来,这样就会使文章蕴含学生的真情实感。不仅能使学生的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还能使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从而使学生的个人素养得以提高。

三、总结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读写一体化的方法,能够实现读写相互促进的目标。大量阅读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方面的知识,给写作提供大量可应用的、有价值的素材,而写作的训练,在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思想高度,从而在阅读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方向。在教育制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读写一体化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必要的,这一方法的实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凤.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1).

[2]杨瑾.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一体化[J].新课程:下,2012(2).

上一篇:企业信用工商行政下一篇:电商物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