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式学习化课堂教学

2023-03-22

第一篇:学导式学习化课堂教学

学导式教学法

(十)学导式教学法

这是近年来在中国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一种以启发学生智能、引导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不只注重教师的“教法”,更要求注重学生的“学法”。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把“导”与“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到教学相长。

学导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是: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尝试练习,初步体验所要求的操作,发现新知识和疑难之处反映给教师。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的疑难问题,了解了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及初步操练的体验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示要领,交待重点思考问题或演示操作,供学生模仿,并向学生提出学习的基本要求。其次,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后进一步深入自学、操练,并第二次提出自己经过一定思考仍不得要领的问题或疑难之处,向同学或教师请教。再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对第三次出现的疑难问题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最后,教师抓住关键性的重大难点和教学重点,加以精讲,或示范、演示、操作,并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的提问,检查学生当堂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作出必要的评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正错误,正确领会完成课后作业的要领与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记忆与巩固熟练。

可见,学导式教学方法是由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这四个环节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通过教学实践检验表明,这种方法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自学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如编写适合学生自学的各种教材,确定学生自学能力及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标准等。(录自该书第285页)

(学导式教学法之后,依次是

(十一)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

(十二)邱学华的尝试法;

(十三)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的八字法)

二、当代教学方法的特征及理论背景(该书指出:当代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是:

(一)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突出了教学的发展性;

(二)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心,突出了教学的双边性;

(三)以发挥非认知因素为手段,突出了教学的情感性;

(四)以多种方法、手段的优化组合为目标,突出了教学的综合性)

[该书是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年3月第1版; 2003年4月第3次印刷。]

第二篇:学导式教学法

简介

学导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方法。学导式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法,同时也体现一种教学组织模式,是一种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的因素的教学。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为使学生主动探索,开发智力,发展体能,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教学过程

学导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提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和小结。 提示:导入新课,提出本次课的目的与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学:课前预练,课上自学、自练,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重点,发现难点,自学和教学提供依据。

解疑:由学生自提问题,通过练习与相互讨论或教师辅导进行答疑。

精讲:教师重点讲解、示范,解析教材的重点、难点。

演练:课堂上反复练习,课后坚持体育锻炼,力求掌握动作技术。

小结: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掌握“三基”情况,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提出课外练习 和下一次课进行预习的要求。

以上的自学、精讲、演练是主要环节,而提示、解疑、小结是辅助环节,各环节的程序应自然流畅,环环相扣的。

注意事项

学导式教学法是“学”与“导”的统一,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练,不是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导式教学法一般以单元教学为宜。因此,应该制定合理的单元教学计划,设计教材练习的程序,必须依据教材的系统性其动作的原理来编排,设计好学生自学、自练内容,体验动作技术结构的环节,努力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练习。

在学生自学、自练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激疑设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引起思维、探索的兴趣,使学生真正能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认真备课,搞好教案的设计。要了解学生掌握“三基”情况的信息,明确动作的疑点与难点,特别是课外活动情况,适当布置一些课外和家庭体育作业,使课内与课外更密切地相结合。

魏书生教学经验-------“学导式”教学法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如下:

1.学生略读课文、讲义,尝试练习,初步体验一下所要求的操作,发现新知识和疑难之处,反映给教师(这一步可以在上课之前的课前预习阶段完成。如果每节课以45分钟计算,也可以在这一堂课的、头3~5分钟进行;或者在前一次课的后面3~5分钟进行这一步)。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的疑难问题,了解了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初步操练的体验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出示范操作,供学生模仿。同时,可向学生提出简明扼要的有关这一学习单元或这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这些工作内容,可用3~5分钟进行,也可以在前一次课上利用下课之前的部分时间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去获取答案。

2.学生明确了这一堂课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各自带着思考题去深入自学或操练,第二次提出自己经过一定思考仍然不得要领的问题或疑难之处(这些也可以在课前预习时进行),向同学请教或反映给教师(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

3.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前后坐位或4~6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解决不了的疑难第三次向教师提出或由教师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这时的疑难问题已为数甚少,确实是学生经过了一定努力仍然难以独立解决的重大难题或关键环节。

4.教师抓住关键性的重大难点和本课的教学重点,加以精讲,再把学生正在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与开发智能的进展情况加以讲评。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教师要讲清它的来源,说明它的性质,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对并列的概念,可以只讲清一个,以便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避免“抱着学生走路”。同时,交代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去阅读必要的课外参考资料,这是教师在以45分钟为例的一节课中,集中讲解重点内容,解除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示范演示的阶段。这一阶段一般可用10~15分钟。如果加上在上课的开头阶段教师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示范操作,提出这一节课的目的要求所用的3~5分钟。“学导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上面向全体学生所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主要由教师或学生分别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大体为四比五,也就是说,主要由学生进行独立活动的时间一定要多于主要由教师进行引导、讲授、示范的时间。同时,在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和示范的时间里,也要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注意观察,认真思考,记忆,想象的智力活动和简易的模拟动作,教师也要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以尽量饱满的情绪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去开发自己的智能。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也必然伴随情感、意志等相应能力的发展。

5.教师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的提问,检查学生当堂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作出必要的评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掉错误,正确领会完成课后作业的要领和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达到记忆、巩固和熟练的目的(一般可用5~10分钟时间)。

“学导式”教学法有广泛的适应领域和适应性能,而且完全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和教学条件灵活变通的发挥效能。当然,这不是说可以把“学导式”教学法作为僵化的模式套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变式”才能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要经过一番逐渐过渡和师生双方逐渐适应的过程。

第三篇:谈学导式教学法

[摘要] 学导式既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又是适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的指导思想。学导式教学法突出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自学——解疑-—精讲一演练”四个环节,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导式教学法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启发,是对启发式的发展与创新;学导式教学法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提出教师的指导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运用学导式教学法,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可促导

学导式教学法近30年来在我国教学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学导式教学法提倡学生自学、教师的指导贯穿其中,[1]其本质特征是:教学重心从“教”移到“学”上,学生自主地、直接地、快速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课堂上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由学生主动进行的“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活动,个体和群体相结合,变“讲”堂为“学”堂。这是对传统习惯的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同步教学和学生被动依赖的注入式满堂灌的彻底否定和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启发而“不启不发”乃至“启而不发”,的“启发与注入并存”的重大突破。

学导式重视学生学的方法与理念,强调以自学为主体的“自学——解疑——精讲一演练”这四个环节,学生直接从教材中获得知识,掌握学法,形成学力,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和品行得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开发。学导式同时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关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基础之上教师的恰当指导。

显然,学导式既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又是适用于中各科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学导式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入式教学法是不顾学生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水平与理解力,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教师主观地决定教学进程,并强迫学生呆读死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注入式教学法习惯于以“教师中心论”为指导思想,主要从传授知识出发进行教学,以“教”为出发点,以“教”为重心,是为“教”服务的。这种教学法实质上仅仅是“教”法,必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独立钻研交流思想的机会。所以,这种教学法必然带有划一性、机械性和强迫性,总是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智能的培养。毛泽东同志1964年仍然大声疾呼:“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就早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你们的教学就是灌”[2],他反对“满堂灌”“抱着走”,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

很可惜,直到目前,我国从中学到大学仍然有很多教师还是从上课讲到下课,把知识嚼烂喂给学生:学生已经懂的东西,教师还讲;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还不放手,一切由教师包办代替。课堂时间都是教师在“自我表现”“自圆其说”。

学导式教学法突出学在导前,先学后教,让学生“学”在前面,积极进行“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这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已知、已会、已能”去主动获取“未知、未能”。事实上,从小学算起,学生独立自学的潜力是很大的,有不少自学成才的人,开始自学时仅有初中甚至小学水平。他们在校外能如此,在校内的学生当然更能这样,何况又有教师指导和各种有利条件。教师用学导式,学在导前,先掌握学情,才能以学定教。但关键在于唤醒激励学生肯“学”会“学”,学导结合,给学生发展独立自学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这是学导式取得成功的内因和根本途径,也是对注入式的根本否定。

二、学导式是对启发式的发展与创新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识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我国中小学教学一直把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启发式教学总是在教师为中心的前提下,使学生一直处于“不启不发”甚至“启而不发”的被动地位。

至今仍然可以看到:由于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的局限,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不一定是学生面临的真正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书本上都已存在。这种重复的无效劳动,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练习的机会,出现了讲与练脱节、师生脱节、课内外脱节的现象。往往学生课内没听懂、旧知识未消化,新知识又压下来;课外作业多、负担重,迫使学生加班加点,搞疲劳战术,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不仅是学生的痛苦,也是教育的悲哀。

学导式突出学生学、教师导的思想,即“学导思想”。体现“学导思想”的各类教学模式,即为“学导式教学模式”;体现“学导思想”的各类教学方法,正是“学导法”[3]。现在,学导式教学模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同时也把学好这门课的责任交给了他们。学生在自学时精神振奋,因为他们要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必须先进行自学并自己思考。这应该成为教学常规,违反这条常规,也就违反了常情。

现在,学导式课堂上整个学习过程“自学一解疑(讨论)——精讲——演练”由学生自己掌握,教师只相机引导,因为学生凡是读了教材可以领悟或无师自通之处,教师就不需重复讲解,可由学生复述或答题、演练,而由教师检查验收;只有在学生力不胜任时,才由教师提示、点拨、演示、精讲。学生自学,特别是能得到教师指导的自学,强化了学生与教材的直接联系。在解疑等环节又采取个体与群体相结合、横向联系相互讨论的形式,多人异步,这完全适用于学生基本独立学习的整个教学过程。

学导式使师生形成了多方向探讨、多层次交流、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注入式不能这样作,启发式也难作到这一点,因为它们的立足点在“教”上,尚未转移到“学”上。而学导式已把这种合情合理的要求,贯串在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的“自学——解疑(讨论)——精讲——演练”这四个环节组成的教学过程中。这样,学导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多人异步、提出的问题完全可能超出教师备课的范围,学可促导,凸显学生的创新精神,完全能够一题多解,师生可以相互启发。所以,学导式是对启发式的发展与创新。

三、学导式强调有指导的自学

多年以来,各地中学和大学的毕业生大多只学到一些现成的书本知识,不会自学,不会独立探索求知,没有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很难迅速形成独立探索创新的真本领。“要自学,靠自己学”,这是毛泽东同志的明确主张,他充分肯定自学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

学导式教学法充分扶植和积极利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并在学生普遍自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他(她)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智能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地有效开发。事实上,已经有许多初中生自学了高中课程,并取得了好成绩——其中有些课程还是比较难学、需要教师教的数学、外语等。此外,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也常常在课外读一些比课内的分量更重的书籍,并且基本上能掌握其内容。所以,高中生自学高中课程是完全可行的。遇到了困难和障碍,只要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就能解决。学在导前、出现奇思妙想进而自主创新的实例不胜枚举,不是也有不少学生能运用自学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制造出一些“产品”来吗?例如哈尔滨第三中学女生孙五一,由于受父母的熏陶,上小学前就已读了几百本儿童科普读物和多部中外名著,养成了速读速记的技能。10岁那年她感冒了,头痛、鼻塞、记忆力明显下降。她把电子玩具改制成一个简易装置,把游戏机控制手柄上的导电橡胶拆下,做成两个鼻腔电极,竟解决了感冒引起的鼻塞,因而头脑清醒了,记忆力也好多了。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的指导建议下,她申报了第一项国家专利“嗅神经治疗仪”。如今,17岁的她于2007年9月获得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追求创新的她已获得八项发明专利、两项获国际发明大奖,其中三项被高科技企业成功转化为生产力。

学导式不仅适用于中小学,也适用于职业教育、高等学校、干部学校和成人教育。学导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里,这是它同注入式、甚至同启发式根本不同的质变。当然,这一质变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多教少学到少教多学,最后达到不教自学的境界。同时,需要逐步完善配套的工作:变教学大纲、教案为自学大纲、学案,变教材为学材——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定出自学方案、变课本为开放型自学型,变“教参”为“学参”——变成学生的自学参考资料;努力改善自学条件,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行在课堂教学中交互作用、相互促进。这样,学导式教学法必将取得人才培养与开发的良好效果。

四、学导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导式强调以学定教、学在导前,学中求导,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毛泽东同志曾一再警告: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压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他一贯主张创造条件,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和习惯。

学导式把“学”摆在先头,突出“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把学习和质疑、一题多解标新立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它完全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积极地探索未知,同时得到教师恰到好处的诱导启发,教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人人充满自信,变课堂为尽情展示自己学习潜能和个性的舞台,绝不满足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要同时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且优化品行,使智能各项元素获得普遍发展。

学导式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运用知识,还要会动手、动脑,形成熟练的语言技能、逻辑数学技能、空间成像视听技能、人际沟通技能、自我认识技能等心智技能与绘画制图技能、身体运动与操作技能等操作技能。

学导式锻炼能力,广义的会做事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学——探索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健体——操作能力、社交——管理能力、革新——创造能力、情感——审美能力、意志——调节能力七项要素及其各自的深度、广度、精度、强度、敏度、效度等有机统一的表现。学导式锻炼的能力是智力结合知识、技能解决实践问题的不同活动方式、水平、层次的能动的现实行为。

学导式优化品行,包括实践表现的品质和人生价值取向、思想意识、态度习惯等个人品行德性。

总之,学导式教学法以学生勤奋好学、主动发展为本,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在自学中增强自信心,把内在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能动力量,充分展现主体的能动、独立、探究的创新特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学生自觉成长为能跨文化沟通的、适应国际化竞争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持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人杰,大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5 [2]毛主席论教育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3]刘宏武,课程改革教师岗位培训资源包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择[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4

第四篇:学导式教学法实践体会

青岛五十九中赵美香

一种事物从诞生到被接受认可、推广应用,都离不开反复实践、验证。在这其中可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困惑与不适,但在超越困惑之后,才会发现它真正的价值。这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需要太多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对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

一、 入门时的兴趣

98年下半年,在读了姜守富老师关于《学导式教学法》的文章之后,我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它是在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下,对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教师的“教”不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探索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而是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与独立思维能力。我梦想着在使用这种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大大提高,课堂上原有的那种讲台与教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消失了。学生通过自学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走到学生们中间,与他们一起讨论、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带着这种美好的构想,我从99年初一下半年开始了“学导式”的初步实践,可是现实并非想象。

二、 实践中的困惑

在实践过程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惑,有来自学生的,也有来自自身的。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学生不能做到自觉预习。面对24中生源特点,学生入校时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经过初一上半学期对学生进行的一系列养成教育,学生基本能建立独立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的习惯,但对于课前自学,大部分学生仍不能做到。

其次,学生不会自学,看书时走马观花,不知道该掌握哪些知识,分不清这节课的

—1—

重点难点问题,不能深入研究发现问题,因此,看似是学会了,提不出疑问,但自学检测效果却不好。

第三个问题,“学导式”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是“精讲答疑”,怎样才算是“精讲”呢?对于学生自学后能基本掌握的知识,敢不敢放手不讲或少讲、或者让学生讲呢?万一有一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越落越大怎么办?在这种心态下,虽然学生自学了,课堂上自学检测了,但我还是像以前那样,一点不落地讲一遍,反而感觉浪费时间,有时正常教学进度都进行不完,自己曾经一度想放弃,可每当看到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给予的关心与支持,每当想到每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教改、教研重担,提高教育质量、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我想一定要坚持下去。

三、 走出困惑

我努力思考着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学生不会自学的问题,我精心设计导学提纲,将教材的重点、难点以提问的方式组织成几个问题,根据学生认训规律与思维特点,设置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导学提纲,布置给学生,使他们在自学中有的放矢、有纲可循;针对学生不愿自学,我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鼓励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告诫学生面对一个竞争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能力与开拓创新精神,只有现在培养起自学能力,将来才可以有效地、主动地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获取自我发展的基础。通过思想教育,激发起学生的上进心与强烈的参与意识,并且经常大力表扬、鼓励自学效果好的学生,尤其是对于上课大胆提出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加赞赏,因为提出问题说明他们深入地钻研了。当然,对于个别不自觉的学生,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帮教工作,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兴趣与习惯。

对于自学检测,针对课堂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灵活对待,可以提问的方式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先问再讲,检查自学效果,也可以检测的形式,收卷检查,及时评价,及时反馈。这样正常的教学进度就可以保证完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基本养成了自学的习惯,而且基本形成了自学能力,每节上课前2分钟,我都要寻问学生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可针对本节重、难点问题,结合学生疑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讲了,而对于自学提问或自学检测中发现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可以简单介绍,大大地节省了课堂时间,可以更多地进行巩固练习了。

四、 成功的收获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果哪一天我忘记了布置自学提纲,第二天上课时,会有学生已经提前自学了,而且,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敢于发表自学的见解,提出的疑问往往比较集中,而且恰好是这节课的难点,这说明他们已经基本形成自学的能力,课堂上,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疑问,我动手让学生讲解,使他们及时体会到自学成功的自豪感,也加强了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记得99年11月,我因病休假1个月,学生在几位代课老师的传统授课形式下,感到非常不适,这也证实了“学导式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的优越性。

在对“学导式”教学法的探索实践中,在从困惑中寻找出路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在管理学习、调动学生、驾驭课堂、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课堂中我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更容易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并指导自己在今后各课中多加注意。

五、 反思与推进

(一)运用“学导式”教学法,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管理学生的能力,充分利用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魅力,调动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耐心的帮教措施,转化个别学生。

2.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在备课中能够设想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好精讲的准备。

3.随机应变的能力,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学生在自学时,思维不受教师的限制,

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分析问题,因此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教师应灵活对待。

(二)推广应用:

“学导式”教学法在数学组的推广应用,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全组教师具备的条件不同,有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教材把握不够,有半途接班的教师,对学生情况不了解,有的教师则欠缺对学生的管理能力,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我选择了两位条件成熟的青年教师,初一级部的赵之樱、张惠霞老师,张惠霞老师的特点是班级管理比较稳定,学生自觉性强,赵之樱老师的特点是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积极性高,善于调动学生。我首先与她们一起探讨、研究学导式教学法的理论知识,然后采取分段推进法,第一个月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第二个月主要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主动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精心备课,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答疑。

如今,两位青年教师已基本掌握了学导式教学法的授课模式,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两位教师注意及时积累、总结。相信在三位老师的带动下,数学组的学导式教学模式一定会得到积极的推广、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学导式教学法在素质教育中所体现的意义,不能只用眼前学生的考试成绩去衡量,重要的是它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终生学习能力,是具有远大意义的。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第五篇:融合教育下的学导式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融合教育下的学导式教学法的研究,来对融合教育下的学导式教学法进行一个描述,并分析学导式教学法在融合教育下的利与弊,来采取改进措施,以更好地服务教育。

【引言】

1、调研问题:融合教育下的导学式教学法的利弊;

2、调研人员:蔡冬、徐旻川、王洪涛、吴立凯

3、调研背景:崇阳城关中学类似于教学城,从小学到高中。全校采用学导式教学模式,这里的生源很广,城市农村参差不齐。我们与2013年9月22日来城关中学实习,11月8日实习结束,在此期间进行了一系列调研;

4、调研目的:分析学导式教学法在融合教育下的利与弊,对此模式进行优化,以更好地服务教育;

5、调研意义:优化模式,发展教育。 【调研方法】

1、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城关中学;小六1班,初一11班、13班,初二11班以及初三等几个班级(这几个班级是我们实习的班级,对他们的了解比较深刻,当然这个实习的班级也是随机的。为了保险起见,取样的时候我们会再随机抽取几个班级);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走访调查法;

3、操作程序与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校园学生随机发放问卷,并对上述几个实习班级也一起发放问卷。问卷设计的比较简单,因为考虑到调查对象的年龄,同时能让他们在一分钟之内做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有很多人不想做的可能;

2)访谈法,随机抽取几个班再加上以上我们实习的几个班,对其班主任进行访谈,比较深入地了解班级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

3)文献法,在学校翻阅档案资料数据等等,并且在图书馆以及网上查找各种相关的有用信息;

4)走访调查法,在校园内以及校园外,并到随机抽取一部分人调查取样进行访问调查。同时也随机去一些学生的家庭进行访问;

4、调研结果统计方法:图形法,表格法,文字记录法; 【调研结果及其分析】

上一篇:巡察整改自查情况报告下一篇:巡察整改专题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