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01

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通用12篇)

篇1: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所谓学导式教学法是指把教与学重点放在“学”字上,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有效地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以确保学生在主动求知、自主探究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真正将高中数学打造成“以学为中心”“以主动求知为核心”课堂。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法;三角函数;演练环节

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学导式教学法的核心思想,要有效地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以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按照“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环节对如何有效地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到《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中进行论述,以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

一、自学环节

该环节是指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即:熟练掌握y=sinx;y=cosx;y=tanx的图象与性质;能熟练进行图象的平移伸缩,等。组织学生带着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组织学生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如:有学生提出:在函数图象的移动中,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应该怎样移动?还有学生提出:是不是在制作图象时,我们只能选择0、π/

2、π、3π/

2、2π这样的

特殊值?更有学生提出:能否在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之间进行图像转化?„„这些都是很多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进入“解疑环节”,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进行解疑

在自主学习环节,我们不要急着组织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而要在解疑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使其能在互相讨论中顺利地解决相关的问题。当然,除了上述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之外,我还引导学生对下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讨论,如:(1)三角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除了有平移变换之外,还有什么变换?(2)函数y=sin(2x+π/3)的图象可由y=sinx怎样变换而得?(3)请用多种变换方式来实现函数y=sinx向y=2sin(2x+π/3)进行转化?„„组织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而且,这样的问题探究对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锻炼学习的能力。

三、进入精讲环节

精讲环节是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保障,也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所以,在结束了上述两个环节之后,我组织了师生“讲”的环节,在这个环节除了教师“讲”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讲”。也就是说,在精讲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精讲,比如:“请用多种变换方式来实现函数y=sinx向y=2sin(2x+π/3)进行转化?”引导学生将自己小组得出的变换方式展示给其他学生,之后,有补充的也可以进行补充,等等。接着,进入的是教师精讲环节,在这个环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针对学生在上述环节中未能解答的问题以及存在模糊的问题进行交流,同时,结合教材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四、组织学生进入演练环节

该环节是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该环节,我们要精心选择相关的练习题,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下面几道练习题来帮助学生进行演讲,如:(1)用多种方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sinx(x∈[0,2π]),y=cosx(x∈[-π/2,3π/2])的图形,通过观察两条曲线,说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2)想一想,函数y=sin(x-3π/2)和y=cosx的图形,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草图。

(3)若函数y=cos(ωx+π/3)(ω>0)的图象相邻两条对称轴间距离为π/2,则ω等于_____

„„

组织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并在自主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上述的几个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综合数学能力水平的重要方面。

篇2: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高职中医药教学是培养医药人才的重要场所,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尤为重要。教师应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学导式教学可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起到引导作用,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在高职中药教学中应用学导式教学,可提升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学导式教学法的意义,提出传统教学法存在的不足以及学导式教学法的优势,进一步指出了学导式教学法的实践过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探析。

篇3: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自学。自学是学导式教学法应用的第一步,也是不同于其他学习方法的地方,更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所以,在《化学平衡》这部分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即理解化学反应中存在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形成本质过程;掌握平衡状态成立的条件和特征,能够准确判断一个体系是否可以达到平衡,等等,鼓励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思考下面相关问题: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过程还是一个静态过程?如何判断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等等,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以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为学导式教学法价值的实现,为高效化学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提出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其次,解疑。该环节是对自学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一来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学生创新意识形成有密切联系。所以,解疑环节我组织学生对自学环节中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比如:(1)思考交流教材中的实验2-5和实验2-6,思考在这两个实验中化学平衡是否发生了改变?如何判断?(2)促使化学平衡发生改变的因素包括哪些?(3)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减少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那么正、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平衡会怎样移动?(4)v(正)=v(逆)时,浓度如何变化?等等,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并在彼此交换意见中掌握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提高。

再次,精讲。精讲是教师“讲”的主要环节,也是确保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的保障。所以,在《化学平衡》这一节课精讲环节,我主要针对上述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点拨,以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同时,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如化学平衡的本质、建立等相关问题进行点拨。比如:精讲时,我对影响“v(正)=v(逆)”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讲解,并通过相关实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的因素,帮助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的核心思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一线教师在讲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不讲,学生能通过讨论正确解决的问题不讲;只讲学生不能理解的及本节课的难点,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导式教学法的作用,否则,与灌输式课堂无异,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最后,演练。演练可以说是学导式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该环节,我们要通过设计或选择不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对相关练习题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有密切联系。所以,在《化学平衡》这节课的演练环节,我组织学生对下面几道练习题进行解答,如:

……

组织学生自主对上述练习题进行解答,以检验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能力,进而确保化学平衡这节课的教学效率最大化实现。

综上所述,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对学生化学素养提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化学教学时,教师要有效地将学导式教学法有效应用到化学教学中,以构建出真正自主、高效的化学课堂。

摘要:学导式教学法是课改下倡导的一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也是变灌为导、变被动为主动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有效地将学导式教学法与高中化学教学结合在一起,不仅能打破传统课堂带来的沉闷,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而且,对化学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对学生化学素养形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学导式教学法与《化学平衡》这部分知识教学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关键词:学导式,高中化学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4: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法;三角函数;演练环节

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学导式教学法的核心思想,要有效地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以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按照“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环节对如何有效地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到《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中进行论述,以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

一、自学环节

该环节是指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即:熟练掌握y=sinx;y=cosx;y=tanx的图象与性质;能熟练进行图象的平移伸缩,等。组织学生带着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组织学生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如:有学生提出:在函数图象的移动中,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应该怎样移动?还有学生提出:是不是在制作图象时,我们只能选择0、π/2、π、3π/2、2π这样的

特殊值?更有学生提出:能否在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之间进行图像转化?……这些都是很多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进入“解疑环节”,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进行解疑

在自主学习环节,我们不要急着组织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而要在解疑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使其能在互相讨论中顺利地解决相关的问题。当然,除了上述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之外,我还引导学生对下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讨论,如:(1)三角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除了有平移变换之外,还有什么变换?(2)函数y=sin(2x+π/3)的图象可由y=sinx怎样变换而得?(3)请用多种变换方式来实现函数y=sinx向y=2sin(2x+π/3)进行转化?……组织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而且,这样的问题探究对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锻炼学习的能力。

三、进入精讲环节

精讲环节是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保障,也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所以,在结束了上述两个环节之后,我组织了师生“讲”的环节,在这个环节除了教师“讲”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讲”。也就是说,在精讲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精讲,比如:“请用多种变换方式来实现函数y=sinx向y=2sin(2x+π/3)进行转化?”引导学生将自己小组得出的变换方式展示给其他学生,之后,有补充的也可以进行补充,等等。接着,进入的是教师精讲环节,在这个环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针对学生在上述环节中未能解答的问题以及存在模糊的问题进行交流,同时,结合教材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四、组织学生进入演练环节

该环节是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该环节,我们要精心选择相关的练习题,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下面几道练习题来帮助学生进行演讲,如:(1)用多种方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sinx(x∈[0,2π]),y=cosx(x∈[-π/2,3π/2])的图形,通过观察两条曲线,说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2)想一想,函数y=sin(x-3π/2)和y=cosx的图形,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草图。

(3)若函数y=cos(ωx+π/3)(ω>0)的图象相邻两条对称轴间距离为π/2,则ω等于_____

……

组织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并在自主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上述的几个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综合数学能力水平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陈数勤.高中数学《学导式教学法》策略论[J].考试周刊,2015(7).

篇5: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导式”教学方法在瑜伽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王山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2期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访问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瑜伽教学中运用“学导式”教学方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在瑜伽教学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方法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不断提高瑜伽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方法 瑜伽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11-01

引言

据考证,瑜伽源于五千年前的古印度,是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之一。从广义上讲瑜伽是哲学,从狭义上理解,瑜伽是通过静思、调身和调吸,从整体上促进人身、心、灵统一的养生运动。瑜伽以其崇尚自然,平衡身心的独特健身理念而备受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瑜伽是一项融生物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及美学于一体的立体交叉型学科。那么,在瑜伽教学中也应该实施立体交叉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既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培养;又要注重学生实际运作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学导式”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既体现了教学思想,又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的因素。它的着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中教师灵活的运用各种方法,设计情境,引人入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由要学习做到我要学习。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了“学导式”教学方法在瑜伽教学中的运用,是瑜伽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对培养优秀瑜伽专门人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学导式”教学方法在瑜伽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导式”教学法符合瑜伽专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瑜伽体位法众多,其功能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功能对不同人群的适宜度也各有不同。在课堂上学到的体位法毕竟有限,大部分的前沿瑜伽知识及套路体系要通过学生求助于相关书籍、视频、培训等形式进行自我研习,通过学生对瑜伽体位法科学、系统地理解与掌握,在实践练习中可创编出实用性强且适用于各类人群的瑜伽健身操,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挥创新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学导式”教学法迎合了瑜伽教学的需求,此外这种教学法在融入瑜伽教学的过程中强调了学生自学以及创编能力的素养,这对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也起到了提升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教学任务中对学生自学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求。所以,这也就和大学生的创新需要所相适应。

(二)“学导式”教学法符合瑜伽体位法技能形成的规律

瑜伽体位法从学习到掌握这一过程,也是遵循了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过程即:泛化、分化、巩固和动作自动化。所以,这也就要求学生对体位法动作要领的熟知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及对与动作结构相关的生物学、交叉学科(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原理进行思考、分析、理解、消化,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从而最后掌握动作直至形成动力定型,即动作自动化。“学导式”教学方法在瑜伽教学中的运用能使学生的思维处在一个较高的积极状态,且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出其主体作用,以及在动作学习中表现出很强的主动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积极主动性与“学导式”教学方法给予更多的练习时间,两者相结合,能使学生更为明确动作练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体位技术动作原理的分析了解也会进入到一个更为深刻的层面,这也就能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改进动作,提高技术质量的规格,强化技术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进而缩短教学时间。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对自我思维、语言表达和自学等能力的提高。

(三)“学导式”教学方法与瑜伽专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构建策略相吻合在素质教育备受推崇的今日,我们更为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主体作用,以及要求其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同步发展,由此,瑜伽教学对在对赋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就有了更高的目标。这主要表现在:首先,瑜伽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体现出学生的独立人格以及个人的发展要求,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从其发展需求出发;其次,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应时代所需,重视在课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更多的时间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创新,而不是停留对体位法填鸭式的教学,这样便会使学生处在一个机械化的死记硬练的局面。

二、结论

1.“学导式”教学方法在瑜伽教学过程的运用,也要考虑到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这样才能发挥出其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优势,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状态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这也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务实瑜伽体位技术动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学导式”教学方法与以往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相比,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相互探讨学习,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思维、语言、表达、自学和创编能力的一种锻炼和提升,特别是在自学和创编能力方面所体现出的作用尤为显著。

3.“学导式”教学方法在瑜伽教学中发挥了桥梁和中介的作用,这也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之一,并且这种教法也有针对性地在瑜伽学习的不同阶段,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丽.对学导式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18

篇6: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考核与评价和教学原则与当今新课改历史教学的要求相吻合。学导式教学法是最适合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学导式

教学法

新课改

历史教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近二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课程改革。所谓新课程就是指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也就是说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突破与创新。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也要“有利于教学评价的改进”。新课改历史教学要求培养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基础课程。

学导式教学法是由刘学浩老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建立在目标教学与自学辅导基础上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学导式不仅是一种运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环节的具体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新的教学原则、教育思想和学习、管理、生活理念。学导式的基本定义是:自学并求得恰当指导、学在导前、学导结合的教与学、工作与管理及生活方式:运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或借鉴-模仿-创新-超越这四个环节不断深化,使求学者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主动性--主动地提出和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探求。不仅培养求学者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还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格五个层次的能力,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考核与评价和教学原则与当今新课改历史教学的要求相吻合。学导式教学法是最适合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一、教学理念与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

如今,时代的发展使人一生更换工作的次数,在经济发达的美国平均为7次,其中,至少有3次是转换职业领域。那种把教育视作给工作做好准备的观念,已落后于时代。学会自学已成为现时代的迫切需要。自主学习成为一个人适应信息时代必备的能力。这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由培养学生学会知识以应付考试转变培养学生会学知识以适应社会

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应是“历史课不是为了历史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新课改对老师而言主要改教法、对学生而言主要改学法,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宽松、和谐、促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而传统的应试教育致使素质教育始终无法得到真正落实,在这种历史课堂教学下,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尤为突出,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学导式创新的教育理念,把教育的基点移到了“学”上。主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提高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而教师的职责在转变为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排除实现自学目标的障碍,发挥教学设计、组织、辅导、引导、支撑、服务、咨询、激励、管理、促进作用。因此,学导式教学法在教学理念上与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理念相吻合。

二、教学过程与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过程是导课——授课——小结——练习这四个步骤。在这四个环节党中,除练习这个环节外,其余三个环节主要是由教师来讲授,虽然其中有提问,让学生思考,有让学生提出问题的等发挥学生主管能动性的环节。但是毕竟没有把学生的主

体地位体现出来,学生任然是被动学习,课堂的主角任然是教师。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来学习。这必须要有新的教学过程来适应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在众多历史教学法党中,学导式教学法的四部教学过程正是一种非常适合新课改的教学方法。

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这四个环节,是学导式创新教学过程的范式,简明实用,以演练为主线。结合实际情况具体运用时,机动灵活,变式多样:可充分发挥教师的独创性;变中求稳,稳在运用自学为主,学在导前、学导结合、提高自学能力与技巧。

自学。学导式教学法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力,深入钻研,抓纲务本(教学大纲和课本)边看学材、边思考,学生自己能答、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尽可能从已知求得未知,要弄懂来龙去脉;提倡动口、动手、动脑,做学习笔记、明确重点。学会发现、分析、比较、概括、记忆、想象、探索,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克服困难,求得恰当指导,发展自学-探索能力和意志-调节能力。新课改中提出了一种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这就是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综合概括和分析能力。学导式教学法的自学部分正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解疑。“学贵有疑”,对难点、疑问可互相质疑、答疑、探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解决疑难问题,从中获得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由于知识储备有限和认知能力的缺乏,必然会遇到一些他们难理解的部分。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利用直接的知识水平帮助学生释疑。学导式要就老师不首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疑难,而要在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学生力不胜任时,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思路、线索。最终引导学生解决所遇疑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机制,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讲。学导式教学法的第三个步骤是精讲,其原则是少而精、要有针对性的点拨,重在引路的基础上讲深讲透,主要讲重点、难点、基本定义、原理、指导自学方法和技能技巧。这就改变了过去老师一言堂,运用填鸭式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地位。

演练:学导式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演练。它包括复习、巩固、作业、练习、操作、实践、改错、运用、小结等部分,这比传统的教学法的第四步更丰富、跟完善和实用。此时的教师侧重验收---检查、批改、评价、总结;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因材施教进行辅导。

演练是学导式教学结构的重要部分,是多渠道、多样化、多层次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技能、深化智能--提升他们的自学-探索能力和革新-创造能力、提高品格的重要一环。

总之,学导结合、多法互补:课内外综合运用各种具体的学法和新技术、新手段、组织形式与教学艺术,如:语言传递信息法;直接感知、直观法;实践操作、实际训练法;欣赏、发现、探究法及相应讲解等等,方法灵活,做到“教学有法,但不死板,贵在得法”。

三、教学组织与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

学导式教学组织多人异步,个人自学与个别指导、小组互学与班级同步合理组合,各尽其力,争取达到各自尽可能的高水平;各得其所,都可体验到愉快与成功;运用自学为主,学在导前,求学者利用已知因素发挥潜力探究“学材”--质疑问难,感知、体验;并能学中求导、争取恰当引导、在独立走路的实践中增长才干,使学习方法提高有效性;教师、领导、管理者的导法来自多人异步的实际学情。

新课改理念要求培养学生集体意识、探究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为了达到这些培养目标,新课程的设计上为学生准备了很的探究性课题,主张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和研究。学导式教学法的教学组织模式,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这是一种最优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它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因此,学导式的教学组织非常适合新课改的探究性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

学导式教学法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当代社会生活和学习者的需要,以实用知识为基础、以能力演练为本位、以智能开发为核心;选用教材要适合高中学生学习、难度适中,基础理论课程以学生“够用”为度;增加实际案例,内容与时俱进。

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教材内容选用和设计都进行了很大的变动。教材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

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另外,新课改理念指出,历史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历史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这理念指导下,只要与历史有关的事、物、人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历史老师应该是按照新课标的指导,选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达到课标的要求。新课改的课标制定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与学导式教学法提倡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当代社会生活和学习者的需要向切合。

五、教学评价与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

学导式考试与评价要促进人的发展。评价的目的,对成教学生不是比较优劣,而是促进、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更好地学习与发展从而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评价要充分发挥激励功能、支持学生反思和自我调控的功能、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等教育功能。

按照新课改的精神,在必修课每个模块学习结束时,教师要根据学习习近平时的表现给分。新课改也倡导改变过去应试教育以单一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也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平时学业水平测试、平时表现、高考、学生才艺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有利于不仅仅埋头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能激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篇7: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导式教学法在高校台球课中对大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实验研究

台球运动在高校体育中是一个崭新的项目.它不仅能锻炼全身的筋络、关节、筋骨,而且能锻炼人的`精神,磨练意志,开发智力,完善仪容风度,以其特有的魅力深受广大学生们喜爱.

作 者:赵晓光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学院 刊 名:职业时空(下半月版)  PKU英文刊名:CAREER HORIZON 年,卷(期): 3(10) 分类号:G64 关键词: 

篇8: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学导式教学法概述

1.1 学导式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自学。教师根据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自学指导计划,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努力多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尽快让学生学会读书与独立思考, 变单纯被动的复习为主动的预习。

解疑。教师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教师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 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引导和启发学生查阅相关信息资料, 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精讲。教师根据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取重点难点进行精讲难点并示范。教师可以首先从整体上概括介绍本学科的课程体系, 介绍本次课与过去所学的联系和研究方法,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要领, 掌握方法。也可由学生进行必要的精讲。学生在认真读书、广泛掌握资料的基础上精讲、交流, 充实和丰富了教学内容, 师生相互启发, 转化为教师精讲的来源和更新教材的依据。

演练。演练是学生课内外的实践活动, 其中包括教师检查验收、讲评和学生主动进行的改错、小结。演练是把课内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重要环节, 具有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地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技能, 深化智能的作用。

1.2 学导式教学法应用现状

近年来, 学导式教学法在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学科, 尤其在医药科学的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并且应用于不同的教育层次。

在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很多课程中应用学导式教学法的研究中发现此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 也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社会适应性[4-5]。学导式教学法在外科学、老年护理学等医学课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研究发现学导式教学法使学员自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分析问题更全面、深入[6];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通过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最终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7];可以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8];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同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使学生逐步形成了科研思维, 培养了科研能力[9];“学导式”教学法组学生在上课注意力、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课堂活跃气氛、课后师生交流等方面明显高于系统讲授法组[10]。

2 学导式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2.1 编订自学指导教材

根据健康评估各章节的特点编订具体的自学指导教材, 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纲要、知识链接、小试牛刀四个部分, 其中学习目标主要体现本章节学习需要达到的目标;学习纲要主要体现本章节主要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纲要, 达到概括全面突出重点的目的;知识链接一方面是对前期所学基础知识如解剖、病理、生理、药理等知识进行简要回顾, 提示学生知识的连续性和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对新知识的补充和拓展, 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通过此环节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查阅资料能力;小试牛刀会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给予病例分析、实训操作项目、化验单判读、影像学检查结果判读、心电图判读、护理病历书写等形式的练习项目。自学指导教材既能够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指导和引领, 又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健康评估教材的滞后性和理论知识的单一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学

健康评估课程在我校于三年制专科护理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 学生已经对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课程进行了学习, 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时为64-72学时, 课时比较紧张, 因此自学大多安排在课余时间, 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为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 采用小组协作式的自学方式, 将每个小班划分成10个小组, 每组5-6个人, 小组成员间互相协助互相督促。对某些学习内容如腹部评估, 可采取先实训, 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别扮演病人、护士角色, 由学生进行腹部评估查体;心电图部分, 学生互相进行心电图描记, 让学生对此部分知识先建立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解疑

主要通过座谈、QQ平台、单独辅导等方式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解答, 并且进行适当的引导, 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解疑的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

2.4 精讲

此环节主要在理论课上进行, 宏观讲解健康评估的课程体系、课程主要内容, 微观解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采取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小讲课为辅的教学形式, 充分锻炼学生的知识表达与总结能力。

2.5 演练

此环节主要在实训课进行, 根据实训项目确定演练任务, 如身体评估部分胸部评估, 随机抽取一小组学生进行操作, 在此过程中, 让其他小组学生去当评委发现错误, 并给予更正,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示范。

3 应用学导式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3.1 学导式教学的开展要遵循渐进性原则

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渡到学导式教学, 学生要将长期形成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方式, 必然要有一个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故学导式教学的开展要体现渐进性的原则, 要有选择地使用。应针对教学内容,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教材的难易程度, 刚开始选用一些简单易学和相对次要的章节进行尝试, 根据教学效果、学生对学导式教学的适应程度, 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3.2 学导式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并不是削弱了教师的作用, 而是对教师的能力、教学方法和知识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在学导式教学中, 学生的手脚放开了, 眼界放宽了, 接触的知识多了,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必然要大大增多。如果教师没有足以覆盖学生探索领域的知识体系, 就起不到向导的作用。因此, 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改善知识结构,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3 自学内容的筛选和自学指导用书的编订

并不是教材中每章内容都适宜自学, 应选择那些与基础知识联系紧密, 学生有一定思考基础的章节进行自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捧着一本教材阅读, 应指导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 对相关内容复习, 推荐一些相关的图书馆书籍。根据教学内容, 编订自学指导用书, 在自学时指导学生养成多方联想的习惯, 把分散在其它课程或书籍中的相关知识, 有机地总结归纳在一起。

针对高职护理健康评估课程的特点, 在其教学过程中应用学导式教学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首先, 学导式教学法能够通过自学指导教材的编写, 改善健康评估教材的不足, 可以通过知识链接、知识拓展、知识更新、病例分析、自学提纲等形式改善教材的滞后性和知识的衔接不良, 并且能够给学生的自学过程给予指导。其次, 学导式教学法能够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采用学、导结合, 因材施教, 使师生交流的机会增加、反馈及时, 更好地促进了教学相长。此种教学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又能促进教师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再次, 学导式教学法能够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 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 学导式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吕探云.健康评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

[2]文洁.学导式教学理论研讨综述[J].成人教育, 1989 (3) :38-39.

[3]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45-55.

[4]陈幼平, 辛勇.学导式教学法在《普通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6) :111.

[5]陆翠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6 (11) :4-6.

[6]周人杰, 饶叶俊, 高加蓉.外科学临床教学中采用改良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6) :1277-1278.

[7]沈勤, 谷娟娟.多元化“学导式”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 2010, 7 (8) :367-369.

[8]魏秀红, 战同霞, 王孟春.应用学导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J].护理研究, 2008, 22 (4) :924-926.

[9]翟爱霞, 李玉军, 付英梅, 等.学导式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 12 (10) :984-986.

篇9: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学导式;高中生物;自主;解疑;精讲;演练

学导式教学法是课改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灌输式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很多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也缺少一定的主动性。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认真学习该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来为学生健全的發展做好保障工作,同时,也为学生生物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按照“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环节在教学《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中的应用为例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发展。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应用学导式教学法的第一步,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时,我首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下面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即: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等相关的知识。接着,引导学生带着目标自主学习,并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之后,组织学生带着目标自主学习,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也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二、解疑活动

解疑活动是学导式教学应用的第二步,更是确保学导式教学法顺利实现的关键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在该环节中,教师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切忌将该环节流于形式;二不能打断学生的解疑过程,更不能横加干涉,要保障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否则,解疑活动的存在将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所以,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这节课的解疑活动中,我组织学生针对自主学习环节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疑,如:(1)ATP的来源?ATP是怎样消耗的?(2)ATP在什么条件下转化为ADP?ADP在什么情况下又可以转化为ATP?(3)ADP可以直接转化为ATP吗?(4)ATP转变为ADP的反应是可逆的?……组织学生结合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解疑,之后,我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部分的相关问题,即:在细胞内,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释放出2870kJ的能量,①计算:1分子葡萄糖所含的能量是1分子ATP所含能量的多少倍?②有人说,如果把糖类和脂肪比作大额支票,ATP则相当于现金。你认为这种比喻有道理吗?等等,鼓励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上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自主释疑,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确保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三、精讲环节

精讲环节是以教师为主的环节,该环节是教师针对上两个环节中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以确保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但是,在实际精讲环节中,教师切记不能按部就班的,从开头到结尾一直讲下去,这样是不利于学导式教学法价值体现的,也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形成的。所以,作为教师,要有选择性地进行点拨,要做到对于学生已经知道的,或者是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已经明确的知识就不用再讲了,否则就是浪费时间,主要还是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点拨,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问题,进而才能真正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

四、演练环节

该环节是巩固知识的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中,我们要对该环节所要练习的试题进行选择,要选择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比如:(1)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

A.A—P—P~P B.A—P~P~P

C.A~P~P—P D.A~P~P~P

(2)ATP之所以能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 )

A.ATP在细胞内数量较多

B.ATP中高能磷酸键很稳定

C.ATP中高能磷酸键储存能量多且很不稳定

……

组织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也能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高效课堂的实现也有着密切联系。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思想,要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学导式教学方法,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效地将该方法与生物教学的各个方面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平台上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岳捷.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J].内江科技,2013(5).

篇10:学导式教学法实践体会

青岛五十九中赵美香

一种事物从诞生到被接受认可、推广应用,都离不开反复实践、验证。在这其中可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困惑与不适,但在超越困惑之后,才会发现它真正的价值。这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需要太多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对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

一、入门时的兴趣

98年下半年,在读了姜守富老师关于《学导式教学法》的文章之后,我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它是在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下,对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教师的“教”不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探索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而是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与独立思维能力。我梦想着在使用这种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大大提高,课堂上原有的那种讲台与教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消失了。学生通过自学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走到学生们中间,与他们一起讨论、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带着这种美好的构想,我从99年初一下半年开始了“学导式”的初步实践,可是现实并非想象。

二、实践中的困惑

在实践过程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惑,有来自学生的,也有来自自身的。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学生不能做到自觉预习。面对24中生源特点,学生入校时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经过初一上半学期对学生进行的一系列养成教育,学生基本能建立独立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的习惯,但对于课前自学,大部分学生仍不能做到。

其次,学生不会自学,看书时走马观花,不知道该掌握哪些知识,分不清这节课的—1—

重点难点问题,不能深入研究发现问题,因此,看似是学会了,提不出疑问,但自学检测效果却不好。

第三个问题,“学导式”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是“精讲答疑”,怎样才算是“精讲”呢?对于学生自学后能基本掌握的知识,敢不敢放手不讲或少讲、或者让学生讲呢?万一有一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越落越大怎么办?在这种心态下,虽然学生自学了,课堂上自学检测了,但我还是像以前那样,一点不落地讲一遍,反而感觉浪费时间,有时正常教学进度都进行不完,自己曾经一度想放弃,可每当看到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给予的关心与支持,每当想到每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教改、教研重担,提高教育质量、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我想一定要坚持下去。

三、走出困惑

我努力思考着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学生不会自学的问题,我精心设计导学提纲,将教材的重点、难点以提问的方式组织成几个问题,根据学生认训规律与思维特点,设置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导学提纲,布置给学生,使他们在自学中有的放矢、有纲可循;针对学生不愿自学,我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鼓励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告诫学生面对一个竞争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能力与开拓创新精神,只有现在培养起自学能力,将来才可以有效地、主动地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获取自我发展的基础。通过思想教育,激发起学生的上进心与强烈的参与意识,并且经常大力表扬、鼓励自学效果好的学生,尤其是对于上课大胆提出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加赞赏,因为提出问题说明他们深入地钻研了。当然,对于个别不自觉的学生,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帮教工作,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兴趣与习惯。

对于自学检测,针对课堂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灵活对待,可以提问的方式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先问再讲,检查自学效果,也可以检测的形式,收卷检查,及时评价,及时反馈。这样正常的教学进度就可以保证完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基本养成了自学的习惯,而且基本形成了自学能力,每节上课前2分钟,我都要寻问学生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可针对本节重、难点问题,结合学生疑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讲了,而对于自学提问或自学检测中发现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可以简单介绍,大大地节省了课堂时间,可以更多地进行巩固练习了。

四、成功的收获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果哪一天我忘记了布置自学提纲,第二天上课时,会有学生已经提前自学了,而且,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敢于发表自学的见解,提出的疑问往往比较集中,而且恰好是这节课的难点,这说明他们已经基本形成自学的能力,课堂上,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疑问,我动手让学生讲解,使他们及时体会到自学成功的自豪感,也加强了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记得99年11月,我因病休假1个月,学生在几位代课老师的传统授课形式下,感到非常不适,这也证实了“学导式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的优越性。

在对“学导式”教学法的探索实践中,在从困惑中寻找出路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在管理学习、调动学生、驾驭课堂、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课堂中我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更容易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并指导自己在今后各课中多加注意。

五、反思与推进

(一)运用“学导式”教学法,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管理学生的能力,充分利用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魅力,调动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耐心的帮教措施,转化个别学生。

2.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在备课中能够设想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好精讲的准备。

3.随机应变的能力,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学生在自学时,思维不受教师的限制,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分析问题,因此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教师应灵活对待。

(二)推广应用:

“学导式”教学法在数学组的推广应用,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全组教师具备的条件不同,有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教材把握不够,有半途接班的教师,对学生情况不了解,有的教师则欠缺对学生的管理能力,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我选择了两位条件成熟的青年教师,初一级部的赵之樱、张惠霞老师,张惠霞老师的特点是班级管理比较稳定,学生自觉性强,赵之樱老师的特点是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积极性高,善于调动学生。我首先与她们一起探讨、研究学导式教学法的理论知识,然后采取分段推进法,第一个月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第二个月主要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主动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精心备课,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答疑。

如今,两位青年教师已基本掌握了学导式教学法的授课模式,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两位教师注意及时积累、总结。相信在三位老师的带动下,数学组的学导式教学模式一定会得到积极的推广、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篇11:学导式教学法医学教育论文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疾病的基本概念。

(2)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

(3)掌握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2.能力教学目标:

(1)能运用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病史的收集和体格检查。

(2)能对常见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和处理。

(3)能应用临床医学知识和人际交流与咨询技巧,开展社区卫生保健工作。

3.思想教育目标:

(1)初步具备辩论唯物主义观点和临床思维能力。

(2)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

(3)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学导式教学法

主要是指将一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或自由讨论,有问题可提出,通过相互讨论或由教师答疑来解决。再由学生代表集中发言,最后教师归纳确认。具体步骤如下。

2.1预习准备

在讨论课之前,先把课前针对教学内容选择的真实的临床病例印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对病例进行独立思考,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自己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等。

2.2分组讨论

在讨论课教学时,将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要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让每一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以集思广益,参加讨论的人,不必考虑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是否恰当,讨论不由教师支配,也不是少数几个学生唱主角,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进去。在讨论中,要考虑并欣赏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事先选好小组长,对病例讨论中的疑难问题作好相应记录。

2.3集中讨论

在分组讨论的前提下,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全班进行集中讨论。由各小组长汇报本小组讨论的情况:一是对问题进行讨论的结果;二是对某些问题存在的不同见解。讨论中,各小组还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争论,如有些问题不能讨论出统一结果,由班长或学习委员记录在案。

2.4教师归纳总结

在小组讨论、全班集中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对每一个讨论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在总结中,要对学生们在病例讨论中做出的正确分析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学生讨论中出现本质上的错误,要从各个角度,详细、全面地分析阐述,对各种模糊认识,要进行彻底地纠正,把学生的认识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学生对有关的概念、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等有深入的理解。

2.5学生自我总结在教师系统总结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生对每一个病例讨论题进行自我总结,做出准确、全面的`诊断及分析。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讨论的问题。

三、对象与方法

3.1对象

我院护理学专业级一、二班学生共120名。

3.2方法

从招生录取档案中取出护理学专业2008级一、二班学生高考录取成绩。一班平均分数为523.14-76.3;--.班为522.5-t-75.8(t=0.045,P>005)。选择《疾病概要》教材中“生物氧化”和“氨基酸代谢”两章,对一、二班分别采用“学导式”与“讲授式”教学法授课。“学导式”教学法授课用于实验班(一班)教学,其教学步骤如下:第一引导阶段,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总体介绍,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轮廓,同时指出自学提纲、自学要求、布置任务,提出相关问题,并介绍学习方法。第二学生自学,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和要求,按照教材规定内容,自学相关内容的知识要点、重点与难点,书面回答相关问题,并记下疑问之处。第三教师精讲,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讲知识要点、重点与难点。第四辅导与总结,由学生提出疑问、集体讨论,教师针对学生自学提出的疑问作分析解释,并且归纳总结。“讲授式”教学法用于对照班(二班)教学,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系统讲解授课。完成上述教学内容后,进行事先不通知的考试,内容即“生物氧化”和“氨基酸代谢”两章,以便对以上两种教学法所教内容进行考核比较。

四、结果

两次考试成绩比较“生物氧化”内容,对照班平均(82.44-14.6)分成绩高于实验班成绩(70.5±16.1)分(t=2.033,P<0.05)。“氨基酸代谢”内容,实验班平均成绩(80.34-17.6)分,高于对照班成绩(73.44-11.5)分(t=2.435,P<0.02)。

五、讨论

分别采用“讲授式”和“学导式”两种教学方法对同一内容教学,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检验式的考核,通过学生考核成绩来观察教学效果,结果表明:“讲授式”教学法对“生物氧化”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学导式”;而“学导式”教学法对“氨基酸代谢”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讲授式”。由此可见,一种教学方法,虽然具有独特的功能,但是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只能适应于特定的教学内容。“讲授式”教学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其优点是教师备课讲授容易,能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程序清楚省力,其主要弊端是单纯强调知识的把握与再现,忽视了知识创新,课堂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对教学缺乏主动参与,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容易使学生死啃书本,往往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导式”教学法的优点是注意了心理品质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去获取新知识,去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但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高,自主学习积极性高,并且还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明显提高,需要教师具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宽广的知识面,更灵活而坚实的教学技能。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双向教学活动方式。“生物氧化”一章内容较为深奥抽象,理论性很强,与临床应用联系较少,加上学生对涉及到本章内容的基础知识较缺乏,感到自学困难,难以理解,故“学导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不如“讲授式”。相反,“氨基酸代谢”一章所学内容,涉及前面学过的某些化学、物质代谢及生理学机能等内容,学生的基础知识面较广,相对易于启发与理解,便于自学,所以“学导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要优于“讲授式”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深奥的、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需要教师详尽细致的讲解,采用“讲授式”教学法为宜。而对于形象直观的、实用性较强的、容易理解的内容,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较好。

六、结语

篇12:《小蝌蚪找妈妈》学导式教学设计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结构、体现主动性创新思维的课题应运而生,学导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借助多媒体技术提供的丰富的学习材料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观察思考、展开想象、自学探索、激疑问难、解决问题、操练巩固、形成技能。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我们运用了这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34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导语:这两天,小朋友们都在观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k ē d ǒu )

2. 多媒体录像出示: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同时出示问题:

(1 ). 小蝌蚪长什么样?它生活在哪儿?

(2 )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3 )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二、讲读课文。

讲读第一段。

1. 动画出示第一幅插图。(有水草和一群小蝌蚪的图)

提问:你们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帮助学生理解“一群”。)

2. 如果后面又来了几群(从远处游来数群小蝌蚪),这叫多少蝌蚪呢?(引导学生区别“一群”与“一群群”)

3. (引导学生观察)谁说说这些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训练说一句话:小蝌蚪…… 。)

4. 请同学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

5. 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造句,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6. 齐读第一段。

讲读第二段

1、 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边说边演示长了后腿的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 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演示鲤鱼妈妈在水中)。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3、 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 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演示长了四条腿、拖着尾巴的小蝌蚪,在水中,让学生比较。)

5、 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演示长了四条腿的小蝌蚪和乌龟在水中游来游去),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 分角色朗读。

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7、 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 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

讲读第三段

1、 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演示脱掉尾巴的小青蛙)

2、 (取下原先长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话。

分角色朗读。

4、 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5 、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6 、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7 、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8、 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9、 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0、 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1、 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2、 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3 、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你们知道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吗, 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评论:

一、使用真实的 多媒体录像 导入课题,激发兴趣,定向思维

成功的导入是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教法特点的点睛之笔。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故事、直观的科普知识常常是导课的优选素材,它可以激发兴趣、活跃思维,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也为思维训练拓展了时空。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我们运用自然科学录像,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知道青蛙的外形、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维的材料,学生兴趣盎然,对青蛙与蝌蚪的联系和特点有完整的认识。再让学生说说观察、想象的结果,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小蝌蚪不知道妈妈长得什么样所以才找妈妈,想妈妈是人之常情,儿童更是这样,于是便自然地引发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二、问题导学,提供有坡度、有广度、有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给学生提供的多方面学习材料,让学生利用以问题引路,亲自去发现应得的结论和规律,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发现学习中新旧知识的迁移,并能自觉进行知识的改组,它使在学习中的新知识同较早学习的知识模式结合起来,并重新加以改进和构造,这就能够起到提高智慧潜力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同时也是儿童以自己的发现作为奖励而进行学习的活动,这就是学习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和动机,学生对学习材料具有内在的兴趣和动机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我们在创设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注意“课堂上的生活”,即儿童积极参与的故事情节,一种真的有思考、有推理、有感情、有个性的生活再现,把问题的层次设计为“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变化”、“看到什么”、“干什么”,通过学生自己的感官和已获的思维能力一步一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结合画面和几个词组(游过去、迎上去、追上去)的体会与对比,把思维的时空扩展开来,以学生的丰富表象为基础训练,创造自由讨论的氛围,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民主的机制引导并参与到谈话中去,使每一个学生都在思考,踊跃发言,有力地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动静结合,发挥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优势

现代教学论认为:经验与思维的统一、思维与活动的统一是学生中心论的核心。从认识到思维是教学的基础,思维引起疑惑,而疑惑的引起在于提供恰当的感知对象和实际的经验情境,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思维,把自己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新的知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设这种情境。《小蝌蚪找妈妈》创设的多种情境就是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情境。动态的信息可以反应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内部规律,较好地表达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设计中,我们把小蝌蚪找妈妈的动作、心理活动和生活环境用动态情境表现,学生如进入童话世界,身临其境,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而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这一点,我们采用了静态情境表现,创设了一种困难的情境,突出了错误所在是误解鲤鱼所说的妈妈有四条腿这个本质概念,解决这种思维定势就必须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反复思考,前后联系。这就是理解的难点所在。如果只用传统教育手段解决,低年级学生就更难理解;如果用动态情境表现,乌龟在水中游就不一定产生误解,这就和课文内容不符。

四、渗透思品,体现学习材料的具体内容引发可感的过程

上一篇:素描石膏几何体说课下一篇:繁殖的近义词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