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2022-07-21

第一篇: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通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一、项目研发背景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迄今在北京开课只有两年,对于课标、教材以及授课的模式和方法,任课教师都在努力地学习和探索中。2009年,笔者通过参与北京市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工作,到各区听课、交流,对北京的通用技术教学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发现很多通用技术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沿用了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美术等)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则完全照搬了初中劳技课的教学模式。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其课程性质突出体现了综合性和实践性,所以开发、研究适合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为了符合通用技术课程的性质,其教学模式应具有如下特征:①集中体现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学习,这种学习需要将各种观点和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而有利于高中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②培养学生具有多种自我管理技能、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这些技能不论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还是从事实际工作,都是基础性的。③调和学习风格和技能水平的差异,使更多的学生在完成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中体验到成功,同时学会互相理解与尊重,学会沟通交流与合作。④直接、切实和有目的地与校外社区资源发生联系,突破学校围墙的局限。⑤提高学生学习技术的热情并感受技术的价值。

笔者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应用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是以通用技术的课程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进行展示为方法,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项目学习教学模式体现了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体验性等特性,是技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项目开发过程

(一)理论依据

项目的开发与实践是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霍尔模型”理论进行支撑,将项目学习中所涉及的课标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纳入知识维度(如结构类型、绘图方法、工具使用方法、认识材料、受力分析、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分析、模型制作方法、流程设计与优化、技术测试方法及系统的优化设计等)、时间维度(涵盖了项目研发的各个实践阶段)和逻辑维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储备、技能基础来设计的),充分体现了项目实施与进展的多层次。

(二)实践项目介绍

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知识,它区别于科学的最本质特点就在于它的行动性。技术在本质上是内化于各种技术形态和载体之中、面向实际问题解决的人的智慧与知识。笔者在实践中选择了以“悬臂梁结构模型”为研究项目,是基于如下考虑:第一,其结构源于生活,第二,

在教材中有所涉及。

悬臂梁结构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例如:街灯、空调室外机架、吊车、铁塔、桥梁等。悬臂梁是一种外延承重结构体。梁的一端为不产生轴向、垂直位移和转动的固定支座,另一端为自由端。从工程角度来讲,悬臂梁应该有长度的要求且要承受荷载。它们看似构件组成简单,却涉及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复杂的加工技术,应用广泛,实用性强。所以将此项源于实际生活的结构项目,确定为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实践项目是合乎通用技术教学要求的。

“悬臂梁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要求,是在给定的PVC型材中选择并进行结构的设计与制作,且符合整体质量不大于90克、悬臂的长度不小于350毫米的技术条件。学生可应用所学习的系统设计、结构设计、流程设计等理论知识,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制作结构模型。将计算作品的承重比值(承重质量与梁的自身质量之比)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

(三)项目实践主要过程

1.初期尝试—国际部学生的课堂教学

首先在我校组织国际部的学生中进行初期尝试,目的在于投石问路:一是为了解制作完成这样的一个项目所用的时间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是为随后的大范围课堂教学摸索经验。为此选择了事先给定图纸,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图纸进行制作的方法。此阶段的收获在于:既看到了学生对此项目有很高的关注度,又证明了该项目的可行性。

2.进一步试验—四中全体高二学生的课堂教学及校级展示

为达到课标要求并适应四中学情,我们做了前期的调研、实践和论证,做了严谨的计划和预案。为形成恰当的探究梯度,在“悬臂梁结构模型”制作之前,还设计了一个体验任务,即在限定的条件下,用给定的材料制作一个边长不小于80毫米的正方体,并进行承重测试。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不仅学习材料选取、加工技术的方法,同时还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思想和流程设计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悬臂梁结构设计与制作做好了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此项目被我校学生会确定为校科技节竞赛活动项目。

“悬臂梁结构模型”设计进入实质性阶段,学生要想实现自主设计,必须要对“结构形状”、“结构受力状态分析”、“材料性能”、“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等相关知识和原理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第一,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结构形式,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结构画出1:1的加工图,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辅助加工制作方法。第三,要求学生通过预承重,细致观察结构的形变及受损部位,记录、分析并进行优化设计,最终才能完成实验报告。

在学生们的热情感召之下,我通用技术组的教师与学生会共同组织了“北京四中悬臂梁结构模型承重大赛”。经过班级、年级的选拔,最终进入校级决赛的有6支队伍,比赛结果

最高承重比为323(梁自重为65克,承重质量为21公斤)。学生的出色表现激励着我校通用技术教师们继续研究、完善悬臂梁结构模型项目在教学中的应用。

3.冬令营活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交流与展示

2010年2月,寒假期间,悬臂梁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项目成为北京市高中生冬令营活动项目。虽身处寒冬,但整个冬令营活动进行得非常有序、高效。来自6个远郊区县的学生们仅仅用了近48小时的时间,就从一无所知到完成自己亲手制作作品。当看到自己制作的悬臂梁结构能够承载高达30公斤的重物,承重比约500时,他们表现出了无比的激动和兴奋。从学生们的现场感言中,从随队通用技术教研员及一线任课教师的高度评价中,我们清晰地听到这样一个声音:这是一个适合于高中生学习的好项目,可以在很多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学中进行实验和推广。

4.北京市高中生技术设计创意大赛—面向全市学生推广、普及

2010年5月29日,首届“北京市中学生通用技术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北京四中举行。大赛由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主办,北京四中承办,有34支代表队、500多名师生参加了悬臂梁结构竞赛活动。在比赛中,本次决赛的最大承重比为895(梁自重为73克,承重质量为67.5公斤,梁的结构没有损坏)。

三、项目实践效果

学生们在“悬臂梁结构模型”项目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践行了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的理论知识,形成了整体的设计思路;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加工的技巧,感受技术的魅力与

价值。

学生章桔然在总结中谈到:“我们现在面对的世界,技术飞速发展,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工作都时刻离不开技术。不管你是否从事技术工作,都要接触技术、使用技术,都有可能参与社会对技术的决策,都要面对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种种职业问题。因而,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是我们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的基础。”

学生杨光临谈到:“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而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吊起地球。’阿基米德用的是杠杆;我用的是悬臂梁。检验一件悬臂梁的好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我们制作的好与坏也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展现。我们可以先用很轻的重物为自己的悬臂梁预承重,与此同时,我们自己则需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感知器官。耳朵,要聆听悬臂梁结构在承重时是否轻松,注意不同的响声;眼睛,要敏锐地观察到悬臂梁的形变发生的位置,尤其要注意的是连接处、后下底部、前端悬重物处,以及悬臂梁与测试台连接是否稳固等等。在整体结构制作基本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对自己的悬臂梁进行‘减肥’,即把多余的无用的部分统统减掉,以使质量达到最小。”

第二篇: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能与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在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教学环节中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围绕课堂教学,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二是围绕学生进行合理高效的课程项目管理。二者科学合理的安排,方能确保设计课程顺利进行。

【关键词】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课程项目管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主动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通过设计项目完成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这类课程通常被称为“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引导学生结合课堂上的项目设计,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是此类课程教学的关键。

一、根据项目设计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而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与否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成果。以项目设计为主的课堂教学,其侧重点及内容、方法与步骤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实践更加趋于真实,通过教学实践,颇受学生欢迎。下面笔者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加以分析阐述。

(一)案例解析

以项目设计为主导的教学课程中,案例解析与介绍是关键环节。因学生尚未掌握相应的设计理论、方法与步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成功的案例分析,详尽地介绍设计的程序、方法、步骤及涉及到的关键性专业理论知识。案例解析包括理论阐述、设计解析与小组讨论三个步骤。

第一,理论阐述是设计课程的开始,也是基础阶段。教师应结合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简要、精炼地阐述所涉及的理论,让学生在进行项目设计之前有一个大体的概念,不至于在设计时茫然下笔、不知所措。

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教师在进行理论阐述时,应包含各空间设计的主要功能、辅助功能及常规流线布局形式等。在这部分理论讲解中,可将整个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功能空间,如起居室、卧室、书房等进行分开讲解,使学生的知识框架更加清晰。但并不是指教师将所有的空间功能全部阐述完毕后,再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可以结合学生的听课及接收状态进行分讲。

第二,设计分析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方法,对于设计作品要有分辨优劣设计的能力,这是项目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学中用来进行分析的作品应有优劣之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分析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不成功的案例,结合前面的理论阐述,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挑选出不合理之处,下一位学生的观点不能与上一位学生的观点雷同,直到所有学生都对此案例无异议为止,并且让学生记住这些设计的不足,在将来的设计中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之后再让学生观察优秀的设计案例,与前者相比较,说出作品的成功之处和应该如何借鉴。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要以启发式为主,让学生将所掌握的初步理论知识与设计分析相结合,学会评价设计作品的好坏,以建立自己的设计审美及评判标准。

第三,小组讨论是最吸引学生、能使学生之间碰撞出设计火花的关键环节。第一步是情感归纳,可将平时兴趣相投的学生分为一组,因居住空间设计任务不太繁重,因此,小组以三人左右为宜。志同道合的学生在沟通协商时容易达成一致意见,有利于日后设计进程的顺利展开。第二步是空间归纳,即将小组成员集中围坐成一桌,方便讨论。

前期学生组合结束后进入关键环节。首先,教师应将设计项目进行总体介绍,包括用户需求、住宅面积、户型尺寸、现场照片等详尽资料。其次,教师布置讨论题目,开始分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分别参与到每一组的讨论中,以推进每组的讨论进程。再次,在小组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成员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公开陈述。这是模拟项目投标过程中的讲标程序,既锻炼了学生的陈述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讨论,也加深了小组成员对方案内容的印象,使得研究内容能够更加深入人心,为日后的深化设计打下良好基础。这种模式可以迅速让学生投入到课堂设计中,同时通过项目明确成员各自的任务,增强小组成员的凝聚力,使得每个成员都能大胆发挥自我想象力,发表个人意见,并使学生初步接触团队合作设计模式。

以案例解析作为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关键问题:

1.熟悉项目内容,了解设计任务,知道设计程序及预测最终设计效果。

2.初步熟悉小组合作模式及明确自我设计任务。

3.锻炼独立思考与勇于表达自我意见的思维模式,同时使学生自我表述能力及独立设计能力得到锻炼。

(二)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进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让学生对设计课程先建立理论体系,通过教师讲解及成功案例图片分析介绍,被动式灌输给学生,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这种模式可以使知识体系较为完善,并且容易得到拓展与延伸。但是设计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性为主,传统教学模式获得教学成果较慢。如进行居住空间设计时,往往不需要十分深奥的长篇理论知识,设计者只需掌握相关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就可在短期内进行初步方案设计,这样的设计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而以设计项目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正是按照项目进程安排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对于关键知识点的深入研究。

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就是按照客户需求研究――设计任务分析――空间设计――用户沟通――完善设计的流程来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体系和设计技能完全按照项目的流程来进行,虽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但依据设计流程依然可以掌握相关知识,快速完成实际项目。

(三)材料市场与施工工地调研考察

在以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中,材料市场的调研非常重要。这里的材料调研主要指项目设计中所涉及到的材料,包括天花板、墙面、地面的基础材料与饰面材料等。根据项目设计内容,进行实地材料市场调研,可以使学生快速直观地认识材料,使得项目设计更加完善与合理。对施工工地的考查、直接了解相关施工工艺,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更加真实可信,而非天马行空、任意想象。

以上提到的案例解析、教学进程、材料市场与施工工地调研考察,是以项目为中心课程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环节,缺少任一环节都将失去该教学模式的特色,且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课程项目管理

教学过程中,课程项目进展会遇到很多难题。例如由于各组成员能力不同,会产生小组进展速度不一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体进度;学生过分依赖网络及其他外援方式,使设计项目产生大量抄袭现象,失去原创设计的意义;临近结束,学生突击完成设计任务等。这些问题需要教师适当采取相应措施以有效缓解。

(一)确立设计节点与定点汇报

初次设计进程应由教师掌握学生的设计节奏,结合教学学时确定设计节点,并明确规定在每个设计节点学生应完成的设计任务,以及所应提交的设计内容。经小组讨论协商后,确定本小组在该设计节点所提交的设计内容,并选派成员进行阶段性汇报。汇报是全班统一进行,一方面确保班级整体设计统一,不至于最后突击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定点汇报使各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成员合作管理

除了对项目进程进行管理之外,对成员之间的合作也应进行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1.某些学生过于懒散,做事拖拉影响项目进度。

2.小组成员实力相差过大,会使某些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出现能者多劳,工作量不平衡的现象。

3.某些学生主动性不强,能力较弱,在小组中滥竽充数。

4.小组成员关系生疏,沟通时易产生分歧。

针对以上问题,在分组之初教师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平日相互熟悉或住在同一寝室的学生宜分为一组,这样便于沟通,确保项目完成时间。

2.小组成员应根据个人专业水平自行成组,不至于出现成员之间专业水准相差悬殊,使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无事可做,从而失去学习机会。

3.小组成员目标应一致,大家为同一目标而努力,以确保设计项目顺利进行。

总之,成员合作管理的关键就是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使其对设计项目产生兴趣,保有激情,以确保设计任务顺利进行。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与学生沟通,做到对每组成员的整体水平与设计目标熟悉掌握,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结语

当今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存在着设计能力不足、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与实际设计项目严重脱节等问题。以项目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正是从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着手,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实际动手设计能力,以符合设计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如果前期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也能进行相应的改革,则今后设计专业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相脱轨的现象会大为改进。

(注:本文系哈尔滨师范大学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居住空间设计》的探究性学习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2015-2-012)

参考文献:

[1]李洪海,高炳学.以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管理[J].艺术与设计,2010(4).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王文娜)

第三篇:计算机课程“1245”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 要:“1245”项目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来自企业一线的案例作为案例项目和实训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完成中学到知识,培养了素质,拓展了能力。而任务情景、必备知识、任务实施、任务扩展4步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相互衔接,过渡自然。4步教学方法还融入了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任务情景中的任务驱动法、必备知识中的讲解法和案例法、任务实施中的演示法和角色扮演法、任务扩展中的引导法都能有效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学生乐于动手,教师利于实施。学生实训五步走以软件工程学科为规范,使学习在工作环境中进行,实现学习与工作一体化,体现了全过程的工学结合。

关键词:“1245”项目式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 工学结合

我院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高端技能性专业人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模式改革一直是重中之中,学院一直强调实施项目式教学。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提出并完善了“1245”项目式教学模式,并在《企业级应用开发技术》、《网页制作原理与实现》、《VB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该模式特别适合计算机专业实践性学科的教学,下面我们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什么是“1245”项目式教学模式呢?1即理实一体;2即2类项目(案例项目、实训项目);4即4步教学步骤(任务情境、必备知识、任务实施、任务扩展);5即5步实训过程(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测试→运行)。

1、“1”――即理实一体

我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前是完全分开的。任课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讲理论,学生在下次上机课时做操作,这样将会导致教师在上理论课讲案例项目演练时,基本上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能理解记忆住的内容就相对较少,从而造成学生在机房实践的时候,忘了相关理论知识,也记不起教师的操作步骤。一个班有几十人,在加上多个实训项目,就算教师有心要一一辅导,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既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对于理论与实训结合的课程,就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式、理论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做到教学做一体;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学习项目与工作项目一致;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养成和实际工作内容一体;实训项目与就业岗位工作项目一体;课内课外一体。这样就能做到良好的教学互动,教师在操作的同时学生亦跟随教师操作,能将知识快速的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教师课堂实时发送的实训项目既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堂巩固学习,又有利于学生掌握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岗位工作能力。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2”――即2类项目

每一堂课都通过2类相关难度适中、紧切知识点和岗位实际需求的项目组织实施教学和学生实训。

1)案例项目:选择一个项目为载体,老师课内采用“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教学先示范,然后学生模仿试做,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的同时,熟悉开发的操作流程,为独立完成相类似的实训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训项目:在案例项目基础上,给学生布置两至三个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参考案例项目自主完成开发过程,达到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通过一次次两类实训项目的实施,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为今后进入工作岗位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

3、“4”――即课程教学4步走

教师的课堂教学在综合应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之后通过以下4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1)任务情境:通过来自企业或岗位一线的真实项目作为任务驱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最终将要实现的功能。

2)必备知识:根据任务情境,教师讲解任务的重点难点,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任务需要的理论知识及解决方案。

3) 任务实施:教师进行案例分析、进行任务项目操作示范。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实时对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同学们的提问,使他们有效参与整个过程,养成他们良好的操作规范和职业态度。

4)任务扩展:展示任务实施结果,实现项目任务。和学生一起再次分析该任务是否可以扩展功能,可以扩展哪些功能,让学生试着完善扩展项目功能。

4、“5”――即实训过程5步走

“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测试→运行”是软件开发的五个步骤,学生在完成每个实践项目时都要严格按照这五个步骤来实施实训项目并完成学习,使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合一。

下面是以《企业级应用开发技术(JAVA)》中的一堂课的形式,来具体谈谈该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

1、本堂课是学习“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以实现类似QQ登录窗口作为任务驱动。QQ目前已成为人们通讯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形界面设计,在以前的学习中全是控制台应用程序设计,大家看到的只是黑底白字,该任务一出来,学生一看到最终效果,一下就来兴趣了,终于可以学习设计生活中常见那种窗口的程序了 。

在激发了学生兴趣后,教师、学生积极讨论,共同分析本项目应该具备哪些功能?所要用到的哪些知识?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项目开发中所要用到的必备知识。本项目主要需要学习下面的相关知识点:

3、学生掌握了必备知识后由教师演示设计,学生模仿试做。然后运行调试。

4、程序运行发现一个大的问题:怎么界面和任务界面不同,组件乱七八糟摆放着?点击按钮也没有功能实现?

在所出现的问题上,进一步扩展任务,初步讲解布局管理器和事件相关知识点,并且引出下堂课内容。

5、任务演示结束后,下发“猜数游戏”实训项目。学生角色扮演,教师指导,按照软件开发的五步完成项目内容。

结束语:

“1245”项目式教学模式符合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除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全过程体现了“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了以岗位能力培养对接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高职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一位一线教师,就是要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不断创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春燕.项目式教学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7(8)

第四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运用

摘 要: 从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就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情况,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教学,培养更多社会需求的人才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项目引导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160-01

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的主线就是在各个项目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完成一个个的任务,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题,让学生接受教学任务,并能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通过教师和小组讨论分析之后,探讨问题的解决对策。本文主要就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课程为教学案例,具体介绍了项目引导,人物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一、课程特点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课程是一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该课程面向的是生产第一线,需要为社会培养那些综合技能高超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由于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所以模块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对不同项目的实践,能够熟练掌握模具设计和制造相关的专业技能,从而让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素质,以及一定的项目实践能力,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将相关教材作为重点研究和开发的内容。在专业基础建设和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的岗位需求和工作领域进行广泛的调研,对本专业的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召集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和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注重设计过程中对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注重对专业课程开发和整合功能。在设计教学模式过程中,应该按照模块教学的要求对课程进行设计,要求设计的内容需要涵盖本专业教学的教材建设。教材的结构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在不同的模块下分别确定不同的教学任务,然后保证能够对任务进行引入、分析和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更加突出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不再是追求知识体系等多学科的内容扩展和渗透,同时还追求对教学内容有效组合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以现行的教学技术为基础,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为辅助,从任务开始,到课题的确定,针对模块中的任务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工艺的要领和对人才操作技能的培育。在项目任务教学过程中,应该将项目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行模块化教学是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模式的主要推动力。

在项目任务教学过程中,以项目课程为主题框架,以模块化的课程教学为实际教学形式,积极的配合以符合教学行为的实践和实训教学,在学校内部模拟企业正式工作的内容,将课程按照一个整体的项目去实施。

三、实施手段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借助现代教学方法才能很好的实施开来。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我们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形式不同的教学方法,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不同作用,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的生动和形象,保证教学的内容更加的明确。首选,多媒体教学。在运用项目任务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积极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采用ppt课件等形式制作出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演示形象的理解清楚教学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理论性内容,彻底实现了虚拟和实际教学完美结合;其次,仿真教学。将仿真技术应用到模具设计和制造领域中,在虚拟的环境中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实现了虚拟和和真实的有效融合;最后,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对于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来说,如果能够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那么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通过网络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及时的接受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资源,指定专门的网站查找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利用好网络技术的习惯。

四、教学效果

首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教学模式。其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要让学生学习教材中设计好的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能够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不同需求。这样培养的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人才,在进入到社会之后,其适应能力更高,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不同的需求;其次,突破了目前职业课程体系理论的系统性,淡化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只是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将理论知识和岗位需求与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切实实现了学校直达工作岗位的教学目的。最后,全面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按照实际的工作岗位对教学模式进行重新的划分和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其课程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职业教学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符合当今职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虎城,黄伟,李雪梅,何玉林. 任务驱动法在“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观察(上旬刊). 2014(04)

[2]陈宝书,栾道成,刘云强,丁士华. 高分子材料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13(04)

[3]时杉杉. 基于工作过程的《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

[4]王艳莉,于泓,巫恒兵,钟兴. “教学做合一”在《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2(02)

[5]张国新,曹秀中.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6]梁雄,伍晓宇,黄桂坚. 浅析工程项目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精品课实践教学模式[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0(11)

作者简介:王冀徽,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模具制造。

第五篇:以项目教学法构建《外贸单证实务》课程

摘 要 《外贸单证实务》是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操作性和涉外性。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外贸单证缮制技能,以适应外贸行业的需求。项目教学法强调项目的真实性、关注知识的应用性,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尝试从《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特点和专业目标出发,探索以项目教学法建设课程,在项目教学设计和项目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做法和建议。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外贸单证 项目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是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外贸单证基本知识,熟悉外贸单证工作的操作与管理,掌握外贸制单的技能与技巧,为其从事外贸单证工作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1《外贸易单证实务》课程的特点

(1)专业性强。《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外贸函电》等专业课程在实训操作方面的延伸,其主要研究外贸业务中各种单据的缮制、审核和传递,贯穿于外贸合同履行的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际上,外贸单证业务本身包含着较强的专业知识、专业术语等,必须通过实践操作,转变为一定的专业能力,才能较好地从事对外贸易单证业务。

(2)操作性强。《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本身就是在外贸工作中实际的、具体的各项的业务。例如:在外贸过程中,出口商如何根据合同和《ucp600》审核信用证,如何缮制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有关单据,缮制和申领各种单据的先后顺序,在缮制单据过程中有哪些规范要求等。况且,外贸单证工作环节繁杂,涉及面广,如涉及检验检疫机构、海关机构、银行、运输公司、仓储部门等等,内容细致,小到各种单据的每一项内容如何填写都有明确的要求,其操作性要求高。

(3)涉外性强。由于进出口贸易双方分处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环境、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法律法规、社会习俗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为繁杂、更多困难、更大风险。因此,国际贸易要求处理进出口业务的相关人员要熟悉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掌握国外的习惯做法,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

外贸单证课程的上述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掌握外贸单证的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外贸行业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工作过程为主导,对该门课程进行规划设计,实施项目教学。

2《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项目教学设计与实施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围绕着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开展教学活动。它将具体的工作项目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并以具体的工作项目构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核心追求是:教师不是把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教学目标,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寻找得到学习成果的途径,并最终获得学习成果,并进行成果展示和自我评价。在项目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课堂,通过项目教学过程的实施,学生的各种职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例如、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协调管理能力等。

外贸单证是贯穿于国际贸易活动全过程的,要顺利完成一笔国际贸易业务,除了进出口商双方外,还须有进出口两国的相关的检验检疫机构、海关机构、银行、运输公司、仓储部门等参与才能实现。这些涉及到外贸活动当事人的权利和责任就是通过这些外贸单证来维系和体现的,可以说,外贸单证的缮制、处理、传递和交接的全过程即是国际贸易活动开展的全过程。因此,以项目教学法构建《外贸单证实务》,不仅使该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针对性和职业性,而且可以使教学活动的实施更加明确目标、梳理脉络,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1教学项目的选取原则

实施项目教学法,前提条件就是要把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融为一体,即确定教学项目,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一般来说,确定教学项目须遵循如下四条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教学项目的设计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项目的内容应取于为外贸实践活动,以当地某个外贸企业实际的贸易活动为线索,提供真实的背景资料,如外贸合同、信用证、商业发票、装箱单、保险单、海运提单、汇票等,使学生能在仿真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

(2)实用性原则。教学项目应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因此我们选取教学项目时要考虑其实用性,即应选择高职院校所在区域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人才需求较大的行业(例如在珠三角地区选取纺织服装行业)来开发教学项目,以便学生将来毕业后在此行业的工作岗位上能很快上手。

(3)系统性原则。教学项目须涵盖主要的教学内容,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融入到教学项目中,同时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设计,使项目任务和专业知识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系统性的课程体系。

(4)可操作性原则。选取的教学项目应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特性,应具有一定的层次,难易适宜,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能完成得较好,使学生在教学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既有挑战又有成就感。

2.2《外贸单证实务》教学项目的设计思路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根据该课程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以外贸单证员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为本位,依外贸活动开展的过程及环节为主线设计和整合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并明确该课程的三项专业核心能力,即:根据贸易合同以及信用证的有关要求正确缮制外贸单证的能力、国际贸易单证的审核能力、根据有关业务规定传递和处理单证的能力,而且三项专业核心能力渗透于各项目中。

为更好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缮制、审核和传递外贸单证的职业能力,该课程按贸易流向分为出口单证工作和进口单证工作两大主要项目,每一项目根据不同结算方式和贸易术语又可分为跟学子项目和独立完成子项目,采用业务流程式与并列式相结合的结构对学生进行单证操作的能力训练。而对于每个子项目,根据外贸单证工作流程来组织实施教学,例如出口单证工作的子项目按“处理信用证”→“制作结汇单据”→“交单议付”→“出口核销与退税”,这样的业务流程来设计。值得注意的是,每一项目活动内容的设计应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或者已经参观、调研过的外贸企业的业务活动作为单据缮制的背景资料,将外贸单证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转换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将其实际工作情境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能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实用性的对接,同时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通过项目的设计,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变革:由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将工作任务作为学习载体和中心,实现学习内容与企业活动的一致性。在项目教学的模式下,专业学习不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张皮、互相割裂,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空洞的东西,实践教学也不是单纯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是将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2.3《外贸单证实务》教学项目实施方案

由于《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而且外贸单证的缮制、审核和传递贯穿于国际贸易活动全过程,因此非常适宜采用“学做合一”的项目教学法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即,以具体的进出口业务为主线,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学中做”与“做中学”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支付方式和和贸易术语安排跟学项目和独立完成项目。

跟学项目一般按照如下四个步骤来组织教学:

步骤1:教师作为跟学项目的引导者和讲授者,首先阐述项目概要、 信用证对单据的要求等,引导学生分析任务目标,并讲授相关的外贸单证专业知识――缮制单证的规范和技巧,国际贸易实务基础知识,外贸英语等,最后布置任务。

步骤2:学生小组和个人作为单证员独立完成任务。在实施前,教师把必要的操作知识以课件ppt的形式分发到每位学生的电脑桌面以便参考,也可以查阅教材,甚至利用互联网对相关信息进行检索和分析,同时教师配合指导、答疑。

步骤3: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选取几份,作为好、中、差的典型进行展示,先由学生对单据缮制的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问题和错误及其改正方法。教师在学生点评完后,对学生意见进行分析、纠正和归纳,并对相关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梳理、总结。

步骤4:职业指导与布置新的任务。针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按照实际公司工作的要求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与工作对接还有哪些差距,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并布置新的任务即下一个独立完成项目,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独立完成项目是由学生小组与个人独立实施的项目。独立完成项目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

步骤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项目任务

学生小组与个人分析合同内容,主要是明确贸易合同中关于货物的基本信息、货运及保险情况、支付方式以及相关的外贸单证等。

步骤2:拟定项目实施的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分两种情况,一是出口单证的工作程序,包括审核信用证,缮制商业发票和装箱单、出口货物订舱委托书、出口货物报检单和报关单、货物运输保险投保单,申领原产地证书、取得海运提单、开立汇票等。二是进口单证工作程序,包括申请开立和修改信用证,填制进口货物订舱委托书、进口货物报检单和报关单等。

步骤3: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每个学生确定自己在项目实施中完成的任务,规定完成全套单据的时间,明确完成项目任务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学习方法,熟悉项目实施的工作步骤等。

步骤4:学生独立缮制和处理单证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学做合一,在外贸单证实训室,利用单证实训软件,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和其他资料等,按照项目实施的工作程序,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研讨,完成制单任务。

步骤5:交单

学生通过单证实训系统提交全套单据。

步骤6:教师检查、评价

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全套单据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全套单据的缮制是否做到正确、完整、及时、简明和整洁,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等,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根据学生在外贸单证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单据缮制的质量水平进行评分。

3以项目教学法构建《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几点思考

首先,以任务为核心的项目教学法操作性、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较强的课程项目设计能力以及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其次,传统的《外贸单证实务》教材编写的内容过于理论,缺乏实操指导,考试手段单一,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教材,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资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并结合企业真实的外贸单证材料,灵活支配,丰富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需要,使用最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最后,外贸单证项目教学法要求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条件。《外贸单证实务》课程需要在专业实训室里进行教学和操作,教师还需要利用专业软件,向学生布置任务,展示外贸单证;而学生需要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操作模拟,缮制外贸单证,展示学习成果。另外,也需要领学生到实训基地和企业进行参观、调研和顶岗实习,加强与社会工作的联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学生的外贸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供一个互动、开放、创造性的教学平台。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因此,以其构建《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使学生对外贸单证的“学”与“用”有机结合,能切实解决该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更好地实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专业能力的提升,从而为外贸企业提供真正学以致用的技能型外贸人才。

上一篇:项目跟踪管理制度下一篇:香菱学诗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