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2024-04-27

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共8篇)

篇1: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以项目教学课程模式引领职教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绍兴市积极改革现行的课程设置,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项目教学”课程模式引领职教课程改革,建立起由“学科为中心”向“多元整合”转移的课程模式,逐步形成具有绍兴职教课程特色的.规范化、制度化的“项目教学”课程模式运作体系.

作 者:王莉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 刊 名:中等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ZHONGDENG ZHIYE JIAOYU 年,卷(期): “”(8) 分类号:G71 关键词:项目教学   课程改革  

篇2: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一、项目课程教学的新型定位

目前高职院校项目课程教学定位是把公司的项目流程套入学校的教学模式,即就教学论教学,把公司项目案例作为学校教学的资料,按照学校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模仿企业的项目流程进行项目课程教学。这种“依葫芦画瓢”的项目教学未达到企业对毕业生零距离的需求。目前项目课程教学定位应该让公司的项目流程起主导作用,把学校的课程教学纳入到企业项目操作流程中。其课程定位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第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职业能力不是单纯的知识,也不是单纯工作任务,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单位个人才能够在繁琐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综合剖析、辨别并采取应对措施时,才能够说他具备了所需的职业能力。传统课程基本上还是学科体系和以知识点为中心,过分强调了知识理论要点。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来设计课程,要体现在每个环节的链接和相互关联上,而不是“纸上谈兵”而已。第二,以学科综合为基本出发点。项目课程是以要完成的项目作为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它把整个项目的工作任务按项目工作流程分为几个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再根据实际分析在仿真的学习环境中确定出完成任务所必须掌握的所有知识要点和专业技术能力来获得课程的`构成要素、进行课程定位。第三,以项目任务具体化来开展实施。通过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和深入分析,进一步将整个大的项目任务化解为各个小而具体的项目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对事物的思考、判断的能力。最后,按照具体化的工作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施工作。

二、项目教学设计阶段的改革

从公司的项目流程中,可以知道公司把项目分为两个大的方面: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在项目教学课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融入到公司的项目操作模式中,以达到在项目教学中让公司的项目流程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开展公司——学校——公司——学校这种穿插的教学方式。让公司项目处理模式和学校教学模式达到最大程度融合,进一步缩小学生能力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在同公司的接触和与毕业学生的多次交流后,我了解到公司进行项目设计操作流程为:制定项目时间表、方案论证、方案绘制、方案修改与定稿和方案汇报这几个阶段。通过对公司项目操作流程的研究和我这几年的项目教学经验,我把这两个流程做了一下总结和调整,使我们的项目教学充分融入公司的项目操作流程中,形成新的项目教学方法。

三、项目教学现场施工阶段改革

教学现场施工阶段同样采用公司——学校——公司——学校这种校企穿插模式。它与现有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现场施工阶段的教学对比看来,新流程在现场施工阶段的教学中,把构造教学部分的知识点由理论的书本的课堂教学部分转换到已建设好的实训中心,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点转换为实地实物的现场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建材施工的构造知识阶段,从原有无概念的被动接受的理性认识中解脱出来。学生通过在实训中心现场对实训建材和材料构造的学习,将该结构知识点由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变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四、项目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要求

篇3: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课程模式的构建

(一) “项目教学”的内涵及本质特征

1. 项目教学的内涵。

项目教学是指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与专业培养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具体的项目或事件, 设计出不同的项目教学方案,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项目进行分解, 并作适当的示范, 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 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2. 项目教学的本质特征。

在教师引导下, 通过设计多项不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寻找获得结果的途径, 并最终得到结果, 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这体现出项目教学的本质特征是让学生积极学习, 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以现实学生生成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为最高成就目标。它是一种以能力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 “项目教学”课程模式的构建

经过几年的努力, 绍兴市已初步构建一个以“项目教学”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课程模式。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课程设置, 依据“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的要求, 构建了实基础、活模块、多层次、综合性的职教课程结构。

项目教学课程结构分为三个层次:顶层为项目, 中层为必修项目、限修项目、任选项目, 下层为科目, 它们共同构成了职教专业技能项目教学课程的基本结构。这与以往职教课程只有专业和科目的形成方式有很大不同。

该课程模式的基本原则是围绕“项目”重新开发设计课程;压缩公共课、文化课 (语文除外) ;多开专业课, 加大实习技能训练课时比例。

“项目教学”课程设置的最大特点是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实习实训, 理论指导实践, 学以致用, 实践又反作用于理论, 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 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都极为显著。

通过试点学校近两年来的研究和实践, 绍兴市已初步构建起了一个以专业技能项目教学课程模式为载体, 引领职教课程改革的新体系。在这一体系中, 我们形成了“整体部署、分步实施、总结评估”的课程改革过程体系, “整体规划、实践引路、逐层推进”的课程改革运作体系和“国家重视、企业支持、专家指导、督导考评”的课程改革保障体系, 搭建了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职业教育课改网络平台, 为全市中等职校课程改革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项目教学”指导下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 更新课程理念, 明确“项目教学”指导下课程设置的方向

构建新的适合职高实际的专业课程模式, 必须更新课程理念, 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 探寻适合职教实际的课程标准、课程模式。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部门, 绝不是简单对原有教材的修订、改造与完善, 也绝不是仅仅对原有教学内容的增减或整合。它是维系着教育内外环境的一个极为复杂的教育子系统。它是一个包括课程开发领域、课程实施领域、课程评价领域与课程管理领域所组成的各种元素交互运动的系统。

构建“项目教学”指导下的课程体系, 首先应把培养学生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放在第一位;其次应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能力等) 放在重要位置;第三必须引进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职教课程模式。

(二) 以专业技能“项目教学”为突破口, 开展课程的实施、评价与管理

绍兴市职教课程改革的构想是以“项目教学”课程模式引领职教课程改革, 实践的重点是专业技能教学, 即在专业技能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及其指导下的课程改革。

1.“项目教学”指导下的课程实施。

绍兴市于2006年初要求各职校结合各自的实际开展课程改革, 并在规范管理、政策导向、实验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实践指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为“项目教学”指导下的课程实施奠定了基础。

2.“项目教学”指导下的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指对“项目教学”指导下的课程模式、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环节、各层面及最终结果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合理的评判, 以便课改领导小组及时调控教学内容, 调整教学目标。我们采取“一制定、二检查、三考核”的办法, 对试点学校专业课与技能训练“项目教学”课程实施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激励与导向。

3.“项目教学”指导下的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是指对参与“项目教学”及其课改活动诸因素、诸环节的协调、指导和调控。由于“项目教学”及其课程设置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 因此, “项目教学”指导下的课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然而课程管理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败, 必须抓紧抓实, 把它放到课改议事日程的重要位置。我们的做法是采取“一个注重”、“四个加强”的管理措施, 即“注重‘项目教学’的过程调控”、“加强‘项目教学’指导下的组织管理、教学管理、设备管理、档案管理”。

(三) 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抓住“项目教学法”指导下课改的关键

“项目教学”及其课程改革, 如果没有一线教师的参与, 即使其他方面的改革较为成功, 但最终一定是失败的结果。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是推动“项目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关键。绍兴市以“师德师风为主线, 课程开发为主导, 学习培训为抓手, 鼓励进取为手段”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 完善“项目教学”保障机制, 确保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项目教学”及其课程改革须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 否则就无法顺利实施。

1. 行为导向保障。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行为导向, 是构建“项目教学”课程模式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我们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试点学校的实际情况, 规定“项目教学”指导下的课程改革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要求, 符合教育教学和职高课程设置的内在规律, 试点学校在实践“项目教学”及其课程改革前做好调研, 成立相关组织机构, 制定“项目教学”及其课程改革相关文件、规章制度;贯彻落实“项目教学”及其课程改革的有关决定、措施、方案、工作进程;培训师资, 使教师领会本次课改的精神实质、操作要领、具体步骤及工作进程等。

2. 课改经费保障。

全面实施“项目教学”及其指导下的课程改革, 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证。绍兴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 经费投入在逐年增加, 每年还拨300万专款用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及其他奖励。课改领导小组积极争取为课改试点学校筹集资金;与试点学校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妥善协商、解决职教发展资金上的困难;同时会同县教育局与当地企业签订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协议, 要求当地企业适当赞助办学资金。试点学校也积极与企业联合办学, 实行对口培养与就业, 争取资金与支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也积极发动与鼓励社会、个人捐资助学。

3. 学校管理保障。

课改试点学校管理是否科学、规范、严格、有序, 直接关系到专业技能“项目教学”指导下的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因此, 在实施课改的进程中, 试点学校必须加强课改管理工作, 使管理科学、规范、有序、有效。我们的措施是:一是制定好课改管理规章制度, 使管理有章可循;二是采用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办法;三是课改领导小组、课改办公室, 对课改工作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要做好安排;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尊重教师、关爱学生, 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形成合力, 共同完成“项目教学”指导下的课程改革这一历史任务。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 绍兴市中等职校领导、教师的课改意识明显增强, 课改积极性明显提高, 基本形成了人人都来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课改之校迅速增多。绍兴市在总结试点学校“项目教学”课程改革近两年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具有绍兴职教特色的, 以“项目教学”为突破口, 全面启动“项目教学”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 要求全市各中等职校积极响应, 着手开展“项目教学”指导下课程设置的实践与研究。

三、“项目教学”课程模式引领下的课程改革成果

(一) 弥补了传统课程设置所带来的诸多不足

第一, “项目教学”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项目”, 摆脱了传统的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第二, 通过压缩公共课、文化课课时比例, 加大专业基础课与实习教学课时比例, 改变了原来各学科课时比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第三, “项目教学”课程设置“限修项目”与“任选项目”, 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一专多能”适应不同的岗位、拓宽就业路子奠定了基础, 改变了传统课程设置只有必修课而无选修课的状况。第四, “项目教学”课程模式构建了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与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激励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培养了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清除了传统评价机制带来的弊端。

(二) 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挖掘

通过“项目教学”指导下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改变了厌学现象, 学习潜能得以充分挖掘, 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品德、学习信心、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得到培养, 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信息的处理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 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绍兴市以“项目教学”指导下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为契机, 在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与市骨干专业建设的同时, 致力于“课改兴师、创新强师”, 全面提高职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战略举措, 有效地提高了专业课与实习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 专业课教师实现了课程观的转变, 提升了课改的能力, 形成一批能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全市开展“项目教学”指导下课程改革提供了专业师资保障。

四、实施“项目教学”及其课程改革的实践启迪

(一)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项目教学”课程改革的前提

调查表明, 目前仍有不少领导、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认识不足, 不知在什么地方上下功夫, 教育观念滞后, 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方法呆板, 课程设置不合理。尤其是职教课程在内容上、形态上、类型上、课时分配比例上还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如不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起新课程背景下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成才观、质量观、发展观、评价观、办学观, 那么, 深化职高内部体制改革, 顺利实施“项目教学”指导下的课程改革模式就只是一句空话。

(二) 大胆实践是实施“项目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

职业学校实施“项目教学”指导下的课程改革,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 还须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在具体实施“项目教学”指导下的课程模式的过程中, 必须处理好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实习技能课课时比例的分配关系;处理好公共课、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与实习技能课教师间的关系及工作量问题。

(三) “双师型”师资建设是实施“项目教学”课程改革的核心

“项目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极高, 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的各个专业理论和技能。同时, 教师的知识、技能能涵盖该项目的全部或大部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内容, 必须精心备课, 以应付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使“项目教学”顺利进行, 并达到预期目标。因此, 必须加快师资培训步伐, 加大培训力度, 增加经费投入, 制订培训规划, 落实培训人员, 并由主管领导认真负责, 抓紧抓实, 常抓不懈。

(四) 重构评价机制是实施“项目教学”课程改革的保障

为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教学效率,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 必须改革原来单一、不客观的评价方式与考核办法, 重构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机制。围绕“项目教学”, 我们重新设计了《课堂教学评价表》, 重点突出问题 (事项) 设计的启发性, 教学过程的民主性, 学生活动的广泛性、协作性, 教师引导的科学性等方面。重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机制。结合“项目教学”的研究目标, 提出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自主教育目标, 提倡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合作探究, 勤于动脑动手, 并制定了《学生品行考核评价办法》, 建立《学生“项目学习”考核评价办法》, 构建了以“能力”与“项目教学”为中心的新的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陈竞芬.职业教育课程取向与课程研制模式.职业技术教育, 2001 (1) .

[3]刘彦文.论课程的基本特征.职业技术教育, 2002 (7) .

[4]俞军.电子专业“项目制”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职业教育研究, 2006 (6) .

[5]朱新业.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职业技术教育, 1999 (10) .

[6]张裕果.关于制定职业高中课程标准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 2000 (1) .

篇4:项目课程开发模式初探

一、引言

如何培养多样化应用型人才一直是独立学院探索的主题。由于体制新、机制活的特点,独立学院能够紧密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建设中当前和远期的规划,并结合毕业生就业的需求趋势,积极主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相对于公办高校,独立学院更能够提前感知市场变化,预见人才需求,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因此,除了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框架,保证这种课程教学体系下培养的学生具有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外,独立学院还要能够针对不同的个体特性、不同的人才需求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学生兴趣、师资力量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设置。

二、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开发模式是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如果能引入到独立学院的教学中将是非常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特别是在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除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外,还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因此,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应该是面向设计的,必须突出其工程性和实践性。

项目课程的出现,源于我国教育改革中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可以预见的是,它将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并能形成本土化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因为它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一些职业学校对项目课程开发模式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独立院校的专科层次的教学我觉得是可以借鉴的。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精意工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的“模具CAD/CAM”项目化教学模式,是将企业资源引入学校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的典型做法。该教学针对模具人才市场的需求,以模具专业人才完成模具生产过程所必须具有的模具开发、数控编程、CNC操作三项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产品开发的流程 (即从产品开发到制造工作流程中所必备的核心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开发教学内容,并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实施。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完全胜任从开发、生产到检验的各个工作岗位要求。

上海市贸易学校在《数字电路基础》课程中采用了“项目课程开发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分阶段选择:“三地控制一盏灯”、“电动机转速测试及其应用控制”、“遥控电动密码锁”三个小项目。先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然后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布置项目任务,学生分别对项目进行讨论、查找资料,并写出各自的开发思想与方法、画出方框图,开发原理图、选择元器件、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试验。再进行全班交流并演示项目结果,经过改进后,学校提供器材再由学生正式实施项目,写出总结,包括实施项目成本核算,最后教师进行评估总结。

项目课程开发模式强调课程和教学必须与具体的职业活动过程相联系,并且能反映完成工作任务而进行的完整的程序。因而项目的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能够呈现使学生为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经历的典型情境;(2)在情境开发中,学生能够自我开发、自我行动、自我发展;(3)工作过程应包含完整的职业现实,包括技术、经济、法律、生态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4)工作过程体现一种社会关系。

可见,项目课程作为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发的,它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最新知识、技能、方法和技巧。其在教学中集中表现为:感知和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工作岗位和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自始至终与职业实践相联系,是企业和社会等外部环境和学生个体相互作用、自主建构的过程。它具有如下特点:

(1)工作过程的整体性。也就是说,在一种完整的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无论要解决的问题的大小和复杂的程度如何,都要完成“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反馈”这一整个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做到知情意、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2)以学习者为中心。工作导向式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方法。

(4)强调学习过程的自我反馈和调控。课程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

(5)重视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

三、结束语

当然,项目课程开发模式在实施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学校和专业在现有条件下有时很难找到和开发完全满足要求的“项目”,现有的师资水平还无法适应项目课程教学的要求,项目课程教学给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秩序带来了挑战,需要有充足的场地、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资金投入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深入研究和完善,以期顺利进行。

[1]牛军涛.以项目为导向的软件开发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时间[M].计算机教育,2007(16).

篇5: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一、项目研发背景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迄今在北京开课只有两年,对于课标、教材以及授课的模式和方法,任课教师都在努力地学习和探索中。2009年,笔者通过参与北京市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工作,到各区听课、交流,对北京的通用技术教学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发现很多通用技术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沿用了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美术等)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则完全照搬了初中劳技课的教学模式。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其课程性质突出体现了综合性和实践性,所以开发、研究适合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为了符合通用技术课程的性质,其教学模式应具有如下特征:①集中体现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学习,这种学习需要将各种观点和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而有利于高中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②培养学生具有多种自我管理技能、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这些技能不论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还是从事实际工作,都是基础性的。③调和学习风格和技能水平的差异,使更多的学生在完成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中体验到成功,同时学会互相理解与尊重,学会沟通交流与合作。④直接、切实和有目的地与校外社区资源发生联系,突破学校围墙的局限。⑤提高学生学习技术的热情并感受技术的价值。

笔者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应用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是以通用技术的课程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进行展示为方法,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项目学习教学模式体现了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体验性等特性,是技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项目开发过程

(一)理论依据

项目的开发与实践是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霍尔模型”理论进行支撑,将项目学习中所涉及的课标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纳入知识维度(如结构类型、绘图方法、工具使用方法、认识材料、受力分析、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分析、模型制作方法、流程设计与优化、技术测试方法及系统的优化设计等)、时间维度(涵盖了项目研发的各个实践阶段)和逻辑维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储备、技能基础来设计的),充分体现了项目实施与进展的多层次。

(二)实践项目介绍

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知识,它区别于科学的最本质特点就在于它的行动性。技术在本质上是内化于各种技术形态和载体之中、面向实际问题解决的人的智慧与知识。笔者在实践中选择了以“悬臂梁结构模型”为研究项目,是基于如下考虑:第一,其结构源于生活,第二,在教材中有所涉及。

悬臂梁结构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例如:街灯、空调室外机架、吊车、铁塔、桥梁等。悬臂梁是一种外延承重结构体。梁的一端为不产生轴向、垂直位移和转动的固定支座,另一端为自由端。从工程角度来讲,悬臂梁应该有长度的要求且要承受荷载。它们看似构件组成简单,却涉及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复杂的加工技术,应用广泛,实用性强。所以将此项源于实际生活的结构项目,确定为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实践项目是合乎通用技术教学要求的。

“悬臂梁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要求,是在给定的PVC型材中选择并进行结构的设计与制作,且符合整体质量不大于90克、悬臂的长度不小于350毫米的技术条件。学生可应用所学习的系统设计、结构设计、流程设计等理论知识,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制作结构模型。将计算作品的承重比值(承重质量与梁的自身质量之比)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

(三)项目实践主要过程

1.初期尝试—国际部学生的课堂教学

首先在我校组织国际部的学生中进行初期尝试,目的在于投石问路:一是为了解制作完成这样的一个项目所用的时间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是为随后的大范围课堂教学摸索经验。为此选择了事先给定图纸,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图纸进行制作的方法。此阶段的收获在于:既看到了学生对此项目有很高的关注度,又证明了该项目的可行性。

2.进一步试验—四中全体高二学生的课堂教学及校级展示

为达到课标要求并适应四中学情,我们做了前期的调研、实践和论证,做了严谨的计划和预案。为形成恰当的探究梯度,在“悬臂梁结构模型”制作之前,还设计了一个体验任务,即在限定的条件下,用给定的材料制作一个边长不小于80毫米的正方体,并进行承重测试。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不仅学习材料选取、加工技术的方法,同时还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思想和流程设计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悬臂梁结构设计与制作做好了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此项目被我校学生会确定为校科技节竞赛活动项目。

“悬臂梁结构模型”设计进入实质性阶段,学生要想实现自主设计,必须要对“结构形状”、“结构受力状态分析”、“材料性能”、“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等相关知识和原理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第一,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结构形式,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结构画出1:1的加工图,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辅助加工制作方法。第三,要求学生通过预承重,细致观察结构的形变及受损部位,记录、分析并进行优化设计,最终才能完成实验报告。

在学生们的热情感召之下,我通用技术组的教师与学生会共同组织了“北京四中悬臂梁结构模型承重大赛”。经过班级、年级的选拔,最终进入校级决赛的有6支队伍,比赛结果

最高承重比为323(梁自重为65克,承重质量为21公斤)。学生的出色表现激励着我校通用技术教师们继续研究、完善悬臂梁结构模型项目在教学中的应用。

3.冬令营活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交流与展示

2010年2月,寒假期间,悬臂梁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项目成为北京市高中生冬令营活动项目。虽身处寒冬,但整个冬令营活动进行得非常有序、高效。来自6个远郊区县的学生们仅仅用了近48小时的时间,就从一无所知到完成自己亲手制作作品。当看到自己制作的悬臂梁结构能够承载高达30公斤的重物,承重比约500时,他们表现出了无比的激动和兴奋。从学生们的现场感言中,从随队通用技术教研员及一线任课教师的高度评价中,我们清晰地听到这样一个声音:这是一个适合于高中生学习的好项目,可以在很多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学中进行实验和推广。

4.北京市高中生技术设计创意大赛—面向全市学生推广、普及

2010年5月29日,首届“北京市中学生通用技术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北京四中举行。大赛由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主办,北京四中承办,有34支代表队、500多名师生参加了悬臂梁结构竞赛活动。在比赛中,本次决赛的最大承重比为895(梁自重为73克,承重质量为67.5公斤,梁的结构没有损坏)。

三、项目实践效果

学生们在“悬臂梁结构模型”项目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践行了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的理论知识,形成了整体的设计思路;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加工的技巧,感受技术的魅力与

价值。

学生章桔然在总结中谈到:“我们现在面对的世界,技术飞速发展,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工作都时刻离不开技术。不管你是否从事技术工作,都要接触技术、使用技术,都有可能参与社会对技术的决策,都要面对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种种职业问题。因而,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是我们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的基础。”

篇6: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能与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在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教学环节中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围绕课堂教学,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二是围绕学生进行合理高效的课程项目管理。二者科学合理的安排,方能确保设计课程顺利进行。

【关键词】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课程项目管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主动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通过设计项目完成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这类课程通常被称为“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引导学生结合课堂上的项目设计,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是此类课程教学的关键。

一、根据项目设计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而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与否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成果。以项目设计为主的课堂教学,其侧重点及内容、方法与步骤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实践更加趋于真实,通过教学实践,颇受学生欢迎。下面笔者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加以分析阐述。

(一)案例解析

以项目设计为主导的教学课程中,案例解析与介绍是关键环节。因学生尚未掌握相应的设计理论、方法与步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成功的案例分析,详尽地介绍设计的程序、方法、步骤及涉及到的关键性专业理论知识。案例解析包括理论阐述、设计解析与小组讨论三个步骤。

第一,理论阐述是设计课程的开始,也是基础阶段。教师应结合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简要、精炼地阐述所涉及的理论,让学生在进行项目设计之前有一个大体的概念,不至于在设计时茫然下笔、不知所措。

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教师在进行理论阐述时,应包含各空间设计的主要功能、辅助功能及常规流线布局形式等。在这部分理论讲解中,可将整个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功能空间,如起居室、卧室、书房等进行分开讲解,使学生的知识框架更加清晰。但并不是指教师将所有的空间功能全部阐述完毕后,再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可以结合学生的听课及接收状态进行分讲。

第二,设计分析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方法,对于设计作品要有分辨优劣设计的能力,这是项目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学中用来进行分析的作品应有优劣之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分析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不成功的案例,结合前面的理论阐述,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挑选出不合理之处,下一位学生的观点不能与上一位学生的观点雷同,直到所有学生都对此案例无异议为止,并且让学生记住这些设计的不足,在将来的设计中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之后再让学生观察优秀的设计案例,与前者相比较,说出作品的成功之处和应该如何借鉴。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要以启发式为主,让学生将所掌握的初步理论知识与设计分析相结合,学会评价设计作品的好坏,以建立自己的设计审美及评判标准。

第三,小组讨论是最吸引学生、能使学生之间碰撞出设计火花的关键环节。第一步是情感归纳,可将平时兴趣相投的学生分为一组,因居住空间设计任务不太繁重,因此,小组以三人左右为宜。志同道合的学生在沟通协商时容易达成一致意见,有利于日后设计进程的顺利展开。第二步是空间归纳,即将小组成员集中围坐成一桌,方便讨论。

前期学生组合结束后进入关键环节。首先,教师应将设计项目进行总体介绍,包括用户需求、住宅面积、户型尺寸、现场照片等详尽资料。其次,教师布置讨论题目,开始分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分别参与到每一组的讨论中,以推进每组的讨论进程。再次,在小组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成员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公开陈述。这是模拟项目投标过程中的讲标程序,既锻炼了学生的陈述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讨论,也加深了小组成员对方案内容的印象,使得研究内容能够更加深入人心,为日后的深化设计打下良好基础。这种模式可以迅速让学生投入到课堂设计中,同时通过项目明确成员各自的任务,增强小组成员的凝聚力,使得每个成员都能大胆发挥自我想象力,发表个人意见,并使学生初步接触团队合作设计模式。

以案例解析作为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关键问题:

1.熟悉项目内容,了解设计任务,知道设计程序及预测最终设计效果。

2.初步熟悉小组合作模式及明确自我设计任务。

3.锻炼独立思考与勇于表达自我意见的思维模式,同时使学生自我表述能力及独立设计能力得到锻炼。

(二)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进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让学生对设计课程先建立理论体系,通过教师讲解及成功案例图片分析介绍,被动式灌输给学生,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这种模式可以使知识体系较为完善,并且容易得到拓展与延伸。但是设计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性为主,传统教学模式获得教学成果较慢。如进行居住空间设计时,往往不需要十分深奥的长篇理论知识,设计者只需掌握相关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就可在短期内进行初步方案设计,这样的设计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而以设计项目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正是按照项目进程安排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对于关键知识点的深入研究。

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就是按照客户需求研究――设计任务分析――空间设计――用户沟通――完善设计的流程来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体系和设计技能完全按照项目的流程来进行,虽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但依据设计流程依然可以掌握相关知识,快速完成实际项目。

(三)材料市场与施工工地调研考察

在以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中,材料市场的调研非常重要。这里的材料调研主要指项目设计中所涉及到的材料,包括天花板、墙面、地面的基础材料与饰面材料等。根据项目设计内容,进行实地材料市场调研,可以使学生快速直观地认识材料,使得项目设计更加完善与合理。对施工工地的考查、直接了解相关施工工艺,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更加真实可信,而非天马行空、任意想象。

以上提到的案例解析、教学进程、材料市场与施工工地调研考察,是以项目为中心课程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环节,缺少任一环节都将失去该教学模式的特色,且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课程项目管理

教学过程中,课程项目进展会遇到很多难题。例如由于各组成员能力不同,会产生小组进展速度不一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体进度;学生过分依赖网络及其他外援方式,使设计项目产生大量抄袭现象,失去原创设计的意义;临近结束,学生突击完成设计任务等。这些问题需要教师适当采取相应措施以有效缓解。

(一)确立设计节点与定点汇报

初次设计进程应由教师掌握学生的设计节奏,结合教学学时确定设计节点,并明确规定在每个设计节点学生应完成的设计任务,以及所应提交的设计内容。经小组讨论协商后,确定本小组在该设计节点所提交的设计内容,并选派成员进行阶段性汇报。汇报是全班统一进行,一方面确保班级整体设计统一,不至于最后突击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定点汇报使各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成员合作管理

除了对项目进程进行管理之外,对成员之间的合作也应进行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1.某些学生过于懒散,做事拖拉影响项目进度。

2.小组成员实力相差过大,会使某些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出现能者多劳,工作量不平衡的现象。

3.某些学生主动性不强,能力较弱,在小组中滥竽充数。

4.小组成员关系生疏,沟通时易产生分歧。

针对以上问题,在分组之初教师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平日相互熟悉或住在同一寝室的学生宜分为一组,这样便于沟通,确保项目完成时间。

2.小组成员应根据个人专业水平自行成组,不至于出现成员之间专业水准相差悬殊,使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无事可做,从而失去学习机会。

3.小组成员目标应一致,大家为同一目标而努力,以确保设计项目顺利进行。

总之,成员合作管理的关键就是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使其对设计项目产生兴趣,保有激情,以确保设计任务顺利进行。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与学生沟通,做到对每组成员的整体水平与设计目标熟悉掌握,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结语

当今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存在着设计能力不足、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与实际设计项目严重脱节等问题。以项目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正是从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着手,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实际动手设计能力,以符合设计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如果前期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也能进行相应的改革,则今后设计专业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相脱轨的现象会大为改进。

(注:本文系哈尔滨师范大学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居住空间设计》的探究性学习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2015-2-012)

参考文献:

[1]李洪海,高炳学.以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管理[J].艺术与设计,2010(4).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篇7: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摘 要:“1245”项目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来自企业一线的案例作为案例项目和实训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完成中学到知识,培养了素质,拓展了能力。而任务情景、必备知识、任务实施、任务扩展4步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相互衔接,过渡自然。4步教学方法还融入了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任务情景中的任务驱动法、必备知识中的讲解法和案例法、任务实施中的演示法和角色扮演法、任务扩展中的引导法都能有效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学生乐于动手,教师利于实施。学生实训五步走以软件工程学科为规范,使学习在工作环境中进行,实现学习与工作一体化,体现了全过程的工学结合。

关键词:“1245”项目式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 工学结合

我院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高端技能性专业人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模式改革一直是重中之中,学院一直强调实施项目式教学。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提出并完善了“1245”项目式教学模式,并在《企业级应用开发技术》、《网页制作原理与实现》、《VB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该模式特别适合计算机专业实践性学科的教学,下面我们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什么是“1245”项目式教学模式呢?1即理实一体;2即2类项目(案例项目、实训项目);4即4步教学步骤(任务情境、必备知识、任务实施、任务扩展);5即5步实训过程(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测试→运行)。

1、“1”――即理实一体

我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前是完全分开的。任课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讲理论,学生在下次上机课时做操作,这样将会导致教师在上理论课讲案例项目演练时,基本上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能理解记忆住的内容就相对较少,从而造成学生在机房实践的时候,忘了相关理论知识,也记不起教师的操作步骤。一个班有几十人,在加上多个实训项目,就算教师有心要一一辅导,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既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对于理论与实训结合的课程,就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式、理论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做到教学做一体;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学习项目与工作项目一致;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养成和实际工作内容一体;实训项目与就业岗位工作项目一体;课内课外一体。这样就能做到良好的教学互动,教师在操作的同时学生亦跟随教师操作,能将知识快速的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教师课堂实时发送的实训项目既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堂巩固学习,又有利于学生掌握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岗位工作能力。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2”――即2类项目

每一堂课都通过2类相关难度适中、紧切知识点和岗位实际需求的项目组织实施教学和学生实训。

1)案例项目:选择一个项目为载体,老师课内采用“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教学先示范,然后学生模仿试做,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的同时,熟悉开发的操作流程,为独立完成相类似的实训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训项目:在案例项目基础上,给学生布置两至三个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参考案例项目自主完成开发过程,达到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通过一次次两类实训项目的实施,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为今后进入工作岗位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

3、“4”――即课程教学4步走

教师的课堂教学在综合应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之后通过以下4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1)任务情境:通过来自企业或岗位一线的真实项目作为任务驱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最终将要实现的功能。

2)必备知识:根据任务情境,教师讲解任务的重点难点,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任务需要的理论知识及解决方案。

3)任务实施:教师进行案例分析、进行任务项目操作示范。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实时对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同学们的提问,使他们有效参与整个过程,养成他们良好的操作规范和职业态度。

4)任务扩展:展示任务实施结果,实现项目任务。和学生一起再次分析该任务是否可以扩展功能,可以扩展哪些功能,让学生试着完善扩展项目功能。

4、“5”――即实训过程5步走

“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测试→运行”是软件开发的五个步骤,学生在完成每个实践项目时都要严格按照这五个步骤来实施实训项目并完成学习,使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合一。

下面是以《企业级应用开发技术(JAVA)》中的一堂课的形式,来具体谈谈该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

1、本堂课是学习“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以实现类似QQ登录窗口作为任务驱动。QQ目前已成为人们通讯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形界面设计,在以前的学习中全是控制台应用程序设计,大家看到的只是黑底白字,该任务一出来,学生一看到最终效果,一下就来兴趣了,终于可以学习设计生活中常见那种窗口的程序了。

在激发了学生兴趣后,教师、学生积极讨论,共同分析本项目应该具备哪些功能?所要用到的哪些知识?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项目开发中所要用到的必备知识。本项目主要需要学习下面的相关知识点:

3、学生掌握了必备知识后由教师演示设计,学生模仿试做。然后运行调试。

4、程序运行发现一个大的问题:怎么界面和任务界面不同,组件乱七八糟摆放着?点击按钮也没有功能实现?

在所出现的问题上,进一步扩展任务,初步讲解布局管理器和事件相关知识点,并且引出下堂课内容。

5、任务演示结束后,下发“猜数游戏”实训项目。学生角色扮演,教师指导,按照软件开发的五步完成项目内容。

结束语:

“1245”项目式教学模式符合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除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全过程体现了“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了以岗位能力培养对接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高职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一位一线教师,就是要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不断创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8:项目课程与教学实施

实施课程项目化必须遵循教学管理动态化、行为标准职业化、职业技能专业化、教学过程全真化、教学资源集约化和教学成果社会化的原则。那么如何实施项目课程教学呢?

一、项目课程确定及课程方案

1. 项目课程门类的划分。

由于以前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来源于学科结构,因此在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时,必须对课程门类进行重新划分。课程门类的划分要以工作分析时工作任务之间的区别为边界,而不是以知识之间的区别为边界。课程类别主要有职业素质理论课程、基本能力课程、岗位能力课程和拓展课程四大类。

2. 项目课程结构设计。

根据开发经验,项目课程的结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递进式、网络式、套筒式、分解式、并列式。项目课程需采用什么样的结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3. 课程学时的分配。

课程学时和某一项目或模块的学时分配,要以工作任务模块的重要性和难度为依据,而不能以知识的难易程度为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工作分析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调查每个模块的重要程度以及学生掌握它的难易程度。

二、项目选择

理解项目课程的关键是理解“项目”。何为项目?在不同类型的教育中,“项目”一词的涵义不同,从而导致项目课程涵义的差别。有人把课程中的“项目”划分成五种类型:有结构的项目、与主题有关的项目、与体裁有关的项目、模板项目和开放性项目。按照这一划分,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项目”指的应当是有结构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在这一工作任务中,要求制作出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即制作的产品要有一定的尺寸、包含特定的材料、能发挥特定的功能、满足规定好的质量标准等。因此,职业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这是其本质所在。我们在选择项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依据学习目标和课时数的要求设定项目的内容总量,不宜过多或过少;2.以典型产品或组件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3.根据学习过程,选择大小合适的项目,保证每个项目的内容在一个教学单元中;4.项目可以是真实,也可以是虚拟的。

三、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包括双师型教师、项目实践平台、设计及测试或制作用的工具和设备、多媒体设备、一体化专用教室等。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办法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分阶段、分项目进行;2.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分别考核,其中实践能力考核应占较大比重;3.项目学习成果是重要的考核内容;4.素质表现也应在考核结果中有所体现;5.根据上述各项成绩,按比例总评得出考核成果;6.不再进行传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

五、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组织与实施包含教学组织形式、单元学习时间、学习成果、知识学习与工作任务关系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等。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的活动结构,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合作形式等。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班级课堂教学、独立学习、双人学习和小组学习。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需要不断地变换教学组织形式,如完成工作任务时需要采取小组形式,集体讲授时需要采用班级形式,问题讨论时又需要采用小组形式。同时,在实施项目教学时,需要更多地模拟企业组织活动结构,让学习者“身临其境”。为了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的要求,学校的教学场所,包括课堂桌椅都要做相应变化;并且,与此相关联的教师组织方式也要从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专业教学和教研组织,向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转变,即通过建立教师首席制、导师制,形成合作教学和合作研究的组织结构,从而完成个体教师无法完成的工作任务,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团队组织形式。

学习成果可以是报告、图纸、工艺文件、作品或软件等。教师对项目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要精心组织,结合教材内容安排,更要注重教学方法。

在目前职业教育中,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大部分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强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但同时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完全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因此,如果我们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就很难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于是“教什么”、“怎么教”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项目教学法引起了重视。项目教学法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它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 确定工作任务。

教师首先需给学习者讲述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如基本工作对象、重要的工作组织形式和工具以及社会、企业和顾客对该职业的期望和法律标准等,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2. 尝试完成工作任务。

在教师简单演示后,即让学习者尝试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习者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果学习者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其就应当尽快转入第三个阶段:提出问题。

3. 提出问题。

根据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情况提出问题,即如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先完成哪些任务?先获得哪些知识?如果学习者通过模仿教师能够基本完成任务,那么就应当针对如何理解操作过程提出问题;而如果学习者无法完成任务,那么其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如何解决问题。

4. 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回归工作任务。

教师引导学习者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它资料获得回答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或通过教师讲解来让学习者获得这些理论知识,并理解和记忆这些理论知识。最后,把所获得的知识与任务联系起来,看看在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后,学生能否把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加深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利于促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整合。

六、结语

项目教学法可以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是因为只有建设一支技术过硬,专业知识过强、多专多能的师资队伍,拥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职业教育也在勃然发展,我们急需大力弘扬项目式教学,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学有所用,用有所长,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进而成为企业单位的中坚力量。

摘要:目前,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的高潮已经形成。由于课程实施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着重讨论在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 项目课程确定及课程方案、项目选择、教学条件、课程考核、教学组织与实施等关键问题。

关键词:项目课程,工作任务,实施,项目教学

参考文献

[1]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上一篇:爱伦?坡的《乌鸦》体现的超凡之美论文下一篇:三龙镇商标战略实施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