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对越西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2023-02-05

一、越西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

越西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北部, 是彝族居民的一个主要聚居地。在笔者所任教的初一年级中, 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是彝族, 他们主要用彝语进行日常沟通交流。汉语是他们要学习的第二语言, 而英语作为越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三语言, 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吃力,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 基本的语音语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差, 更谈不上用英语自然地沟通交流。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没有运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 课堂上又缺乏充足的英语口语训练, 在说英语的时候还会受到彝语和汉语的双重影响, 思维过程更为复杂。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先转换为彝语, 再转换为汉语, 最后才是英语的思维。另外, 学生在掌握英语语音和基本的语言知识上也存在很大的困难, 需要他们克服彝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因此导致这一地区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相对较低[1]。

二、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是文秋芳教授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的探索中的重要研究成果, 经过八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的, 其原型为输出驱动假设。虽然产出导向法主要针对的是专业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 学习者为英语中高级水平, 但其中所贯穿的教学理念对笔者所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口语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

产出导向法提倡“学习中心说”, 即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促成有效学习的发生。这个教学理念反映了外语教学的本质。为了达成于教学目标, 我们需要根据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来选取最适合的教学形式。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能学到什么, 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此外, 产出导向法还提倡“学用一体说”。学习语言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它,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与语言的运用联系在一起, 尽量给学生创造出使用英语的语言环境,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产出导向法认为外语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 还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提出了”全人教育说”的教学理念, 实现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目标的有机统一。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提出了三个教学假设。输出驱动假设认为教学中可以将产出作为教学的起点, 在完成产出性学习之后再进行输入性学习。输入促成假设主张在输出驱动之后还要适时适量地提供一定的输入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包括完成输出任务需要的知识点, 语言表达形式, 以及语篇结构。选择性学习假设认为应该根据输出任务的需要来选择有用的输入材料进行学习, 而不是不加选择地对所有的输入材料进行处理[3]。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包括驱动, 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在驱动环节中, 首先教学者呈现交际场景, 然后学生尝试完成产出任务, 教师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具体产出任务。在促成阶段, 学生根据教师所描述的产出任务来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并且在课堂上完成产出任务, 教师及时指导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最后的评价阶段, 教师可以采取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三、产出导向法理论对越西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笔者在教学实践时尝试将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中的一些教学理念运用于越西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口语教学中, 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以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现以初一英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上册中的第七单元口语话题为例来具体说明产出导向法的运用。该单元主要的语言目标是询问价格, 谈论衣物。

第一个教学阶段为驱动环节。笔者没有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通过热身和导入来进行, 而是根据产出导向法中的“输出驱动假设”设置了一个具体场景[4], 向学生布置一个产出任务, 让两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一人扮演商店的店员, 另外一人扮演前来购买东西的顾客, 在全班进行表演。这个产出任务的设置具有一定的交际性, 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购物的一些表达用语, 这也体现了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中“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 做到英语学习与生活中的应用紧密相连。由于学生还没有掌握相关的物品词汇和询问价格等基本语言知识, 自然在交流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不会用英语进行表达的情景, 两人甚至还用起了身体语, 最后勉强完成了这个交际任务。此驱动环节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提前尝试本节课的产出任务明白自己语言能力上的不足, 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输入的动力, 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铺垫。

第二个教学阶段为促成环节。首先教师描述本节课要完成的产出任务。为了降低难度, 缩小产出学习与输入学习的距离, 教师把产出任务分解成了三个子任务。子任务一是谈论衣物;子任务二是询问价格;子任务三为在服装店进行购物, 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产出任务来进行选择性学习[5]。这也体现了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中“选择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带着任务, 有重点有目的地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 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学生要成功完成本堂课的产出任务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形式和话语结构, 比如本单元出现的一些和衣物相关的英语词汇, 还要掌握询问价格的基本句型, 以及在商店中店员向顾客提供帮助的一些礼貌用语。由于越西地区所在的教学班级少数民族学生居多, 英语作为他们的第三语言, 受到彝语和汉语的双重影响[6], 导致他们在用目的语交流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根据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这时需要多发挥教师的脚手架的作用, 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英语的程度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 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交际任务所需要的内容和语言结构, 适时给予指导并检查。

第三个教学阶段为评价环节。产出任务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种。及时评价是教师在学生选择性学习和练习产出任务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评价。延时评价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 在课外进行练习之后再将成果交与老师所进行的评价。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在依次进行谈论衣物, 询问价格和商店购物这三个交际任务时, 由于对新的词汇和语言结构掌握得不牢固出现一些语言表达方面的失误, 这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随堂检查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让学生在下一个产出任务中改正和提高, 逐渐体验到完成任务的成功感。在课堂教学结束之时, 教师布置和本节课口语话题相关的作业, 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服装店写一则广告, 这个作业的难度略高于课堂上的产出任务。布置此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提高本节课所学的英语口语表达, 学生不仅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还要掌握相应内容的话语结构来组织语言完成这个写作任务。这个作业需要学生课后完成, 第二天将书面表达交与教师评阅, 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

四、结语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不仅适用于专业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 其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也适用于越西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口语教学。通过产出导向法在课堂上的具体实践,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以前更高了, 克服了以前不敢说英语, 怕说不好英语的心理, 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同时, 学生的课堂专注程度也提高了。为了在课堂上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产出任务, 学生需要集中精力学习掌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表达和相关内容, 这也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 显得很紧凑。由于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 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脚手架的作用来帮助和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完成各项产出任务中, 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具体的语言情景中练习所学的语言表达, 做到学用结合, 不断增强在学习和生活中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摘要: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是文秋芳教授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 其贯穿了三个重要的教学理念, “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以及“全人教育说”, 和三个教学假设, “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成假设”以及“选择性学习假设”。本文尝试运用产出导向法以帮助提高越西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英语口语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 2013, (6) :14-22.

[2] 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2015, (4) :547-558.

[3] 谢芳.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口语障碍与教学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 (7) :162-163.

[4] 张顺桐.三语习得研究对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启示[J].铜仁学院学报, 2013 (6) :148-152.

[5] 张文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 2015 (4) :12-17.

[6] 钟启泉, 汪霞, 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5-10.

上一篇: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下一篇: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