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建构理论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启示

2023-01-24

研究生教育目的是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研究生英语教学必须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及全球化语境对文化和科技交流的要求。我国培养的研究生应该能熟练而得体地运用英语作为交际工具轻松应对国际间的学术和信息交流及各种涉外业务活动的挑战。然而由于长期应试教育, 我们的研究生虽然能够正确而快速地解答书面化英语习题, 却不能得体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换句话说, 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强, 而语用能力却很薄弱。因而, 改革研究生教学, 培养学生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势在必行。

若想进行英语教学改革, 必须找到合适的教学理论。在二十世纪, 外语教学方法层出不穷, 然而所有这些方法, 包括八十年代最流行的“交际法”都未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主流的语言教学已经不再把“方法”视为决定语言教学成败的主要因素, 其原因主要在于“方法”忽视了人的学习与发展发生是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之中进行的, 忽视了实施语言教学的环境。因此, 适应英语教改的理论的理论必须注重实施教学的环境, 必须有利于教师为学生建构有利于其个人情感和需求、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社会文化及教育环境。鉴于此, 我们认为社会建构理论, 是适应研究生教改的理论基础。

1 社会建构理论下的语言教育模式

1.1 社会建构理论的相关理论基础

英国应用语言学者M.Williams和心理语言学研究人员R.Burden 1996年提出了社会建构语言教学理论。它的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 (humanism) --主张教育是包括认知和情感在内的“全人教育” (w h o l e-p e r s o n education) , 重视个人的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强调人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核心主导作用, 指出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在学习过程中应发挥主体作用;社会互动理论 (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 ——指出社会环境因素对学习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教师及学生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系统。

1.2 语言教育模式

社会建构理论下的语言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人的知识是由个人建构而不是由其他人传递的, 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 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互动结果。具体地说, 该模式是一个由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构成的动态互动系统, 其中“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 处于系统中心, 而“教师”、“任务”和“环境”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外围环境。

1.2.1“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作用

处于社会建构理论语言教育模式中心地位的“学生”必须成为自主学习外语的知识建构者。学习在本质上是个人化和个性化的, 其成功取决于诸多因素。第一, 自我概念, 指学生对自我的感知和认识。学生自我形象的保持和自尊感与学习成绩成正比;第二, 语言学习策略, 包括直接的语言学习策略如记忆、认知和补偿策略及间接的语言学习策略如元认知、情感和社会策略。第三, 归因, 指学生归因自己成功或失败的方式, 包括内部归因如学习外语的能力和努力, 和外部归因如学习外语的任务难度和运气。第四, 学习动机, 指学习行动的选择和决定是否学习, 决定投入多少努力学习及保持努力。

1.2.2“教师”在知识建构中的中介作用

根据社会建构理论语言教育模式, “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是中介 (mediator) 。首先,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观, 从而调整教学思路、态度和方法;其次, 教师要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第三, 教师要以外语作为工具来向学生提出概念、论点、任务及其意义, 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 帮助学生获得他们所需的知识和策略, 帮助他们学会处理问题、适应各种文化和社会环境以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并帮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控制自己的学习及树立自信心。

1.2.3“环境”在知识建构中的关键作用

传统的建构主义的过分强调个人的经验和发展, 忽视了社会环境的作用。而社会建构主义作为对建构主义等理论的综合与发展, 其最大特点在于把“环境”作为其语言教育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包括微观环境 (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学校和家庭环境等) ;宏观环境 (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 ;物理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学生对课堂的物理环境、语言环境以及师生间、同伴间的人际关系等心理环境的正确感受对外语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阳光武 (2 0 0 4) 认为, 重视“社会交往”这一点正抓住了外语学习的本质和目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习得, 并由此把社会建构理论语言教育模式简化为“学习者在一定环境中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等的社会交往完成学习任务, 建构外语能力和人生意义的过程”, 该理论较全面地体现了当代外语教育的三大原则:交际原则、认知原则和人本原则, 对外语教育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 社会建构理论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启示

研究生英语教学与本科生英语教学最大的不同是:研究生比本科生有较丰富的人生及英语学习经验、有较高的语言认知能力、在英语学习上更具自控力、对教师的水平及教学理念有更高的要求, 因而, 更有利于我们运用社会建构理论进行教学改革。

2.1 激发“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作用

研究生较之本科生会把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带入学习中, 因而使学习更具个性, 然而他们个性化的学习策略还是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 教师应该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弘扬个性的前提下, 引导学生经常反思并改进自己不完善的学习策略, 借鉴并强化别人有效的学习策略, 如元认知策略——用于监督、调节和自我调整学习行为, 自觉地控制自己学习行为的学习策略 (Cohen, 1998) 。

研究生比本科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动机更为明确, 这固然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成功, 但这种动机一般是外部动机--希望利用英语优势找到一份好工作, 不仅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英语, 反而会导致学习压力太大并产生焦虑感, 最终影响学习。社会建构理论认为, 不论在激发或保持阶段都应该鼓励学生的内在动力。此外, 对事物价值的认识、自我意识、对目标的确定, 还有教师的作用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习者的动机 (Williams&Burden, 1997:120) 。可见, 在学习过程中唤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好奇心, 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感、成功感和自尊心的满足才是英语知识成功建构的前提。

2.2 发挥“教师”在知识建构中的中介作用

要发挥教师在知识建构中的中介作用, 对于从事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教师应当把自己当作一个“反思性从业者” (r e f l e c t i v e practitioner) 和“终身学习者”, 并以此态度来支配自己的教学活动。这样, 教师也变成了学习者, 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 有利于了解学生的认知与情感需求, 从而创造出共同学习的环境。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随时体察不同学生个体的社会经验、思维方式及语言认知能力对教学任务理解所带来的差异, 随时反思和调整任务的设计, 使之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次, 若要培养学生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尤其是语用能力, 教师的语言教学本身就必须适合不同的语言环境来表达语用功能, 这样才能有利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培养语用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胜任感, 如告诉学生他们既然能够掌握语言能力, 也必能掌握语用能力。为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可把学习目标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就是根据教师制订的每项任务掌握语用功能或话语策略。远期目标就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若实现每个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也能达到。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 要督促学生增强自控能力, 说、写和译的每一句话都要符合语用原则, 并鼓励他们主动寻求挑战, 在课堂上积极与教师和同学合作, 在互动中培养语感, 在课外运用自己是高层次人才的优势, 兼职担当中外合资企业的翻译或从事技术工作。

2.3 特别强调“环境”在知识建构中的关键作用

教师提供的语料再丰富、设计的任务再具创新性, 若不处于对学习有激励作用的环境中, 学生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知识建构。若想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首先, 在课堂上应创造一个英语语言环境, 以使学生不断地接受新的语言材料, 主动地根据自己从前的认知结构选择知识信息, 并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 从而养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其次, 要和学生一起创造出真实的英语情境, 以利于最恰当的语言信息输入, 如设计研究生最感兴趣的面试、国际会议及外企日常工作情境等, 这种情境包含了社会文化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社会交往环境甚至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 让学生在师生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知识;第三, 创造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 使学生有团体和文化的归属感。具体做法是组织小组讨论、交流与辩论, 提出具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辨证地和创造性地运用英语文化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与纠正错误。

3 结语

新世纪的研究生英语教育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上, 社会建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性策略。在该理论的指导下, 教师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 而是作为知识建构的中介者设置体现自己教育理念的任务, 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成为自主的知识建构者, 知识建构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总之, 社会建构理论为我们探索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

摘要:本文首先简略介绍了社会建构理论下的语言教育模式, 探讨了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 培养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指出在该理论指导下, 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构成了一个建构知识的动态的平衡系统, 教师应通过发挥语言知识建构的中介作用, 来激发学生在该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社会建构理论,知识建构,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 Williams&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 Andrew.Cohen.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 陈莉.社会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 , 2003.

[4] 托娅, 孙立新.社会建构主义及其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J].外语界 (5) , 2003.

[5] 阳光武.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与汉英翻译教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3) , 2004.

上一篇:浅谈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一篇:基于“互联网+”背景的高职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