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四大书院教学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2023-01-05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南宋书院作为在中国本土产生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尽管在性质、任务、规模等方面, 与今天的大学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它们均高于初级教育, 它们培养的人才均需要面向社会, 尤其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工作, 具有独立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方面, 两者有着共同的使命。或许, 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生长点可以从古老的东方文化中、从书院的现代意义中找到灵感。

1 南宋四大书院教学特色

南宋四大书院, 一般是指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象山书院和丽泽书院, 主持或兴办四大书院的一代宗师, 分别是朱熹、张栻、陆九渊和吕祖谦, 他们在各自书院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技能技巧, 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方法论。

1.1 自行领悟

南宋书院生徒求学的大量时间, 是在教师提纲挈领的指导下自行领会、独立完成的。朱熹曾对学生说过:“为学勿责无人为自家剖析出来, 须是自家去里面讲究做工夫。”他认为领悟有两个层次, 由读书、涵养而上通天理, 即下学而上达是渐悟, “一旦豁然贯通焉”, 则是顿悟。[1]

1.2 升堂讲说

南宋书院尽管重视生徒自己学习, 独立钻研, 但决不是忽视教师面向学生群体的讲授或讲说。据《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年谱》中记载:每旦升讲坐, 容色粹然, 精神炯然。首诲以收敛精神, 涵养德性, 虚心听讲, 诸生皆俯首拱听, 非徒讲经, 每启发人之本心也。间举经语为证。音吐清响, 听者无不感动兴起。从中不难看出, 陆九渊在当时的讲说中已经很好地运用了“容色粹然”, “精神炯然”的教学形象艺术、“音吐清响”的教学语言艺术、“启发人之本心也”的教学启发艺术等等, “故听者无不感动兴起”。[2]

1.3 质疑问难

南宋书院强调学生要善于提出疑问, 要有当仁不让于师, 师弟朋友相与析疑问难, 以求义理之精当的精神。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 曾对学生说:“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他把读书看作是一个从未知有疑, 渐疑, 是疑到解疑, 无疑的过程, 说“读书始读, 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 疑渐渐解, 以至融会贯通, 都无所疑, 方始是学”。

1.4 因材施教

南宋书院大师在执教过程中, 注重生徒个性差异, 善于根据资质特点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教化。吕祖谦强调:“学者气质各有利钝, 工夫各有浅深, 要是不可限以一律。正须随根性, 识时节, 箴之中其病, 发之当其可乃善。固有恐其无所向望而先示以蹊径者, 亦有必待其愤悱而后启之者。”

2 对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2.1 自学为主, 重在启导, 培养自动自发的研究精神

南宋书院教师的讲授特点是少而精, 重启发式、点拨式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修为主, 由生徒随其深浅、力之所至自行体会。这种强调学生自学钻研, 教师着重以自己的治学经验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而且使学生掌握了治学的方法。

当代社会飞速发展, 知识量猛增且更新速度极快, 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知识发展, 教师传授的知识也必竟有限,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教学活动组建成一个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 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互动过程,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超越性。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不断激发学生的灵感, 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与空间, 引导学生多提问题, 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变“接受性学习”为“发现性学习”。唯有如此, 才能消除知识传授式教学的弊端, 培养出思想敏锐, 富于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 勇于迎接挑战的新型人才。另外, 还要实行教师精讲与学生自修相结合的办法, 打破教师一本教材讲到底的模式, 多讲、精讲某学科领域的最有价值、最前沿的知识, 多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机会, 多给学生推荐参考书, 让学生在自修期间开阔视野, 拓宽思路。

2.2 名师亲炙, 师友砥砺, 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南宋书院, 师生共处一堂, 主讲的名师学识渊博, 品德过人, 热心教诲, 以其人格魅力感召和吸引生徒, 善于将自己的教育竭力蕴含并融化在友好、无拘无束的气氛中, 学生虚心求教, 倾慕在先, 自由择师, 对师长不仅在书院时执礼甚恭, 离书院后, 即使有所成就, 或居高位, 仍对大师执弟子礼, 可谓一日为师, 终身难忘。师生关系以道义为重, 以诚相感, 融洽非常, 格外深笃, 有如挚友般常在一起讲学辩论, 切磋琢磨, 互相砥砺。

可见, 南宋书院师生关系“介于师友之间, 既不同于官学中那种强制性的灌输、训导, 更有别于现代意义上职业化的‘教’与‘学’的关系”。[3]这对于当代良好师生观的确立, 以及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 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教育的主体, 要重新界定师生地位, 教师要放下权威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 放弃中心地位让学生平等参与,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自我约束意识, 增强责任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 只有加强了师德修养, 才能在师生关系上创造出最大的和谐与协调, 形成最强的影响力, 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从而获得最好的发展。

2.3 随人指授, 不求一律, 营造人性化的大学氛围

南宋书院的大师在与生徒的交往活动和教育教学中, 善于观察, 不求千篇一律, 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能够针对生徒的个性特点和智力水平, 提出不同的要求, 采用不同的方法, 或者明白解答、详明指示;或者略加启示, 令其自悟;或者当头一喝, 促其猛醒;或者随事点拨, 随处体认;或者反复辩难, 导其梯进, 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 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我们所追求的现代教育也必须重视个性, 重视一个人的能力发展及他的兴趣、动机和需要, 让学生这个受教育的个人在他自己的教育中起积极主动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 都要充分了解, 以便能够从实际出发, 有针对性地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 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还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提出不同的要求, 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 最终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充分发展。

摘要:被称之为南宋四大书院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象山书院和丽泽书院, 它们在其办学与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技能技巧, 这对于当今面临着众多困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无疑可以提供重要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素材。

关键词:南宋书院,高等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1] 章柳泉.中国书院史话——宋元明清书院的演变及其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2] 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3] 马振铎.儒家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上一篇:推动雄安新区金融创新下一篇:拓展人文落实“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