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哲学对当前教育的一些启示

2022-09-11

以个人存在作为研究对象的存在主义哲学是当代西方重要的哲学流派。德国的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和法国的萨特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存在主义揭示了由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重视物质而忽略了人的存在问题。指出应强调人的主观性, 重视人的主体作用, 提倡人的个性自由解放。存在主义坚决反对唯科学主义, 反对传统的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 主张教育应该是个性化、主体化、人性化的, 而不是机械的、物质的、千篇一律的。正是由于存在主义如此重视人本身, 如此强调个人的主体个性与个人绝对自由,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当今教育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关于存在主义的基本命题

第一, 存在先于本质, 我的本质就是我选择的结果。萨特解释:“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 然后表明其本身……人之初, 是空无所有。只是在后来, 人要变成某种东西, 于是人就按照他自己的意志造成他自身。”不存在什么规范可以告诉我们该对我们的生命做些什么。人就是自己造成的东西, 人有绝对的主观性。

第二, 人是绝对自由的, 人拥有选择或否定选择的自由, 这种自我行为是无时无处不在的, 是没有任何客观的必然性束缚的。但是, 人在选择个体行为时还是会有与现实的矛盾, 还是要考虑现实的制约, 并不能随心所欲。所以, 要对自我的选择负责, 延伸开来就要对人类负责。这样才有了人的意义和价值。

2 存在主义的教育主张

第一, 在教育目的观上, 存在主义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服务于个人, 帮助个人作自己的选择, 并使他成为对自己负责的人。教育的具体目标就是要发展个人的意识, 为自由的选择提供机会, 鼓励发展自我认识, 发展自我责任感, 唤醒个人承诺感。存在主义教育极力反对传统实用主义所强调的教育的简单工具化, 认为那种教育只是把人当作机器而没有当作人来看待。教育者按照一个模式塑造或制作人, 这完全抹杀了人的个性。存在主义教育极力主张个人价值, 教育要维护个人自由, 帮助个人进行选择, 并对选择负责。这种教育观的出发点和深层依据, 就是人的存在和自我实现。

第二, 存在主义的师生观强调, 教师的作用是“唤醒”, 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布贝尔《我与你》中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视为两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对话, 是“我与你”的对话关系, 而不是主体“我”对客体“它”施加影响。教师并不是权威, 教师既不传道授业也不解惑, 而是要将丰富的人类知识经过深刻理解, 变成自己内在经验的一部分, 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方方面面的见解, 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学生是处于选择状态而不是模仿的地位。

第三, 存在主义的教学观上, 存在主义欣赏启发式教学, 推崇“苏格拉底问答法”, 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才是真正的教育形式, 才能给学生以平等、自由、主体感。学生应该在教师帮助下, 自己选择活动或行动, 选择自我目的和自我标准, 亲自介入, 塑造自我发展人格, 不断扩充自己的个性存在。存在主义不赞成集体化教学, 认为只能造就“成批的头脑”, 扼杀“个人的尊严和权利”, 而强调个别化教育,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 课程观上, 存在主义反对传统的学科课程, 主张活动课程。特别是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游戏、绘画、艺术等都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在这些活动中没有什么外在目的, 只是让学生自由选择, 自由探索。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课程的作用应该是使学生意识到他的主观性, 知识和有效的学习必须具有个人意义。

3 存在主义教育观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教育实践, 虽然存在主义带有一些非理性和悲观主义的成分, 但是, 存在主义以人为本, 强调个性化以及在师生观上的一些教育主张, 对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的。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 弘扬人的创新精神和主体意识。长期以来, 我们的学校教育, 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而相对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个性化的培养, 忽略了人本身发展的问题。存在主义教育的回到本真状态, 重视人的存在与自由选择, 强调个性发展, 应该是我们当前关注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的追求目标。让学生勇于成为他自己, 而不是受到学校教育的压制与扼杀。当然, 学生的自由选择是要在他自己对自己选行为负责基础上实现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过去传授式的教学没有对话交流, 是垂直的师生关系, 即权威依从关系, 而对话强调的是平行对等关系, 也就是要求教师放下身架, 与学生平等对话, 这种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合作, 促进教学相长, 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在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中, 教师是首席, 教师要将知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呈现出来, 并且懂得向学生展现。同时, 教师在选择呈现时要有责任意识, 既要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的要求, 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在选择时要考虑到教师的教育内容和建议, 并且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在教学方法上, 结合课堂讲授, 用启发式教学, 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 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和老师对话交流, 从而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教学组织方面可以在班级教学的基础上, 采用小组教学, 或是个别化指导等多样化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开展课外活动,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探索, 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专长。

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 重视良好品格的形成。我们不仅只局限于对个人基本道德素养的培养, 应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不仅培养个人的品格, 还要包括个人对他人、社会、国家乃至对世界、人类的责任感的培养。把培养学生良好品格个性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存在主义的教育哲学有一些极端和片面的思想, 比如, 充满着悲观主义论调, 过分强调人文科学的教学而忽视了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过分强调个人意识而忽略了个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强调个别教学而片面地否定了集体教学, 等等, 这些都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中较为消极的因素。我们应当从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中汲取一些对我国当前教育有借鉴意义的思想观念, 但对于其中一些悲观消极甚至是极端的东西, 我们应该有所批判。

摘要:存在主义哲学是当代西方重要的哲学流派, 强调以个人存在作为研究对象, 重视人的主体作用和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在教育观上, 存在主义反对传统的实用主义教育观念, 主张教育的个性化、人性化以及主体性。在教育目的观、师生观、教学观、课程观上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当今教育理论和实践有重要借鉴意义和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教育观,启示

参考文献

[1]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

[2] 马丁·布贝尔.我与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

[3] 陈有松主编.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2.

[4] 葛贤平.对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几点认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6) .

上一篇:建筑电气与施工管理探讨分析下一篇:FEWD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