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2022-09-11

一、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学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 仁和义经常联系在一起来使用。“义”是一种观念形式的规范, 与“义”相比“仁”的观念则具体得a后果, 这个行为仍然可以叫做“义”的行为。如果某个人在客观上遵循了某些道德是出于不道德的其它考虑, 即使他的行为在客观上符合道德规范, 也只能把这种行为称为不义。

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为仁, “克己”指约束自己, “复礼”指把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言行纳入礼的规范。礼是指具体的道德规范, 而仁是一种纯粹的道德品质, 比较抽象。如何达到“仁”?孔子强调“为仁由己”进行主观的道德修养, 同时在道德实践中贯彻忠恕之道, 忠指“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恕指“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中“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较低标准的要求, 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是较高标准的要求。要实现“仁”需要进行主观的道德修养, 孔子强调“为仁由己”进行主观的道德修养, 在深层次的价值观上, 孔子坚持以义为上的原则, 当人的自然生命与道德选择发生冲突的时候, 孔子主张“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 倡导为道德理想献身的精神, 表达了超乎人的自然生命的善的价值的极致。尽管孔子倡导为道德理想献身的精神, 但“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并不是主张愚昧的善, 而是把道德作为人的立身之根本。

孔子的仁学思想主张爱人和推己及人, 但孔子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法, 孟子试图回答如何做到“推己及人”, 并提出了使之垂名后世的“性善论”。在认识论上孟子与孔子是高度一致的, 孔子和孟子皆认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经验的具体的知识, 而是为了明道。因此, 孔子主张的道德修养模式, 首先要对儒家所提倡的道德有明确的认识, 其次, 努力实行仁义, 将心中的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和谐的基本涵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关于和谐的理念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 这三个概念表达的都是关于和的思想[1]。

“以和为贵”强调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 待人诚恳宽厚、推己及人、求同存异, 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礼的作用就是用来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孔子的“和而不同”倡导的是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 统一共存。“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1]君子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 但在很多具体的问题上却能够保持独立的见解, 小人习惯于迎合、附和别人的言论, 但是在内心深处却是一种不和谐和友善的状态。君子与小人是孔子在道德层面对人进行分类, 孔子把品行好的人称为君子, 品行差的人称为小人。君子明白伸张正义, 小人只知道谋取私利, 君子崇尚道德、遵纪守法, 品行差的人贪图私利, 还放纵自己的行为。在孔子的思想中, 中庸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 中庸思想的中指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 刚刚好, 如何才能够把握中呢?孔子提出“执两用中”, 也就是只有把握好“过”与“不及”这两端, 才能把握中, 中庸的重点集中在无过无不及的和谐状态上。

和谐并不是指完全没有差别、完全没有矛盾、完全没有冲突, 和谐是反映事物与现象的协调、适中、秩序、平衡和完美的存在状态的范畴, 是多样性的协调和统一, 表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合乎逻辑和规律。和谐指矛盾着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反相成, 既统一又斗争, 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达到动态和谐。就个人来说, 和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也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 就社会发展来说, 和谐是。和谐不是要达到绝对的统一, 而是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和实生物”指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 事物总是在对立统一中实现发展[2]。

三、孔子的仁学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孔子的仁学无论从个人道德修养来说, 还是从对国家社会层面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们认清中国国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可以使我们能够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传统, 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孔子的仁学是其核心思想, 其中“仁”能使社会安定团结、和平进步, 在政治上, 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现了一种民本思想, 以民为本, 发扬民主精神, 使民主能够真实和广泛的体现, 尊重百姓意见, 任人唯贤。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法律不断完善, 一个社会要和谐除了需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障之外, 还需要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除了法律的约束之外, 还需要社会成员的自律。法律只能保证最低限度的道德[3]。社会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纽带的, 从宏观上说, 社会是以人为中心的整个人类社会, 是与自然界相对的一个概念, 与自然界相对的这个概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等多个子系统。从中观层次上来说, 社会指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对的概念。“中社会”涵盖了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保障、社会流动、社会政策、社会组织、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社会控制、社会整合等内容。从微观层次上来说, 社会对应于社会学中狭义的社会, 即作为复合的人的聚集状态, 主要指特定人群在一定区域的生产、生活体系及结构。如农村社会、城市社会、社区、街道、学校、家庭, 我们视之为“小社会”。

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仅仅指宏观层次上的和谐社会的建设, 同时也包括中观层次及微观层次上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从宏观层面来说,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指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从中观层次上来说, 中社会即某个特定社会内部各个结构之间的和谐, 即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和谐, 从中观层次上来说, 和谐社会, 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自身的和谐, 从微观层面来说, 包括学校、街道、家庭等的和谐。社会成员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和谐社会的建设, 从政治结构上说包括社会内部的民主和法治得到充分发扬,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广泛调动。同时和谐社会也需要社会成员诚实守信、互帮互助、融洽相处。维系和谐社会不仅需要法律, 而且还需要道德。

在和谐社会中全体社会成员的创造力得到激发, 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和谐社会也体现了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容是权利、机会和规则的平等, 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内容是利益分配平等, 同时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 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和平发展道路由中国当代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并且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需要和平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来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同时走和平发展道路也是由中国文化决定的,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里一直崇尚“以和为贵”, 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的外交战略是和平与发展,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目前所走的和平发展道路, 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摘要:孔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不管是从个人道德修养来说, 还是从对国家社会层面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仁学是孔子的核心思想, 孔子强调“为仁由己”进行主观的道德修养, 在道德实践中贯彻忠恕之道, 也倡导为道德理想献身的精神, 人以德为立身之根本, 社会和谐发展也以道德为基础, 孔子的仁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仁学,和谐,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09.140.

[2]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4.256.

[3] 叶红霞.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3, 5 (5) :73-76.

上一篇:现场组装制造储罐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下一篇: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