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生物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模式初探

2022-09-11

毕业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次综合性实践, 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 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增加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踏入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要十分重视毕业实习工作, 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毕业实习的质量。

近年来, 高校都普遍加强了毕业实习工作, 积极推进毕业实习方式和管理制度的改革, 努力探索适合社会发展、适合专业需要、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毕业实习管理模式, 以确保毕业实习真正取得实效。

三年来, 我们结合生物类专业特点, 在毕业实习过程中, 致力于探讨一套完整的生物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模式, 以期健全和完善毕业实习管理、保证和提高毕业实习质量。

1 目前生物类专业毕业实习的状况

1.1 毕业实习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从目前情况看, 生物类专业毕业实习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a.校内实习, 即由学院安排指导教师, 结合科研课题, 充分利用校内实验条件, 组织学生进行的实习。学院和指导教师居主导地位, 优点是便于管理, 有利于毕业实习目标的实现。

b.校外实习, 采取学院统一安排和学生个人申请相结合的方式。

(1) 学生到科研院所进行毕业实习。学院委托科研院所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 同时安排校内指导教师, 协助做好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通常科研院所的实习条件较好、科研力量较强, 能将学生实习任务与科研项目结合起来,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 通过学生的工作也解决了科研单位人力不足的问题。

(2) 考取研究生的学生自行联系到相关高校进行毕业实习, 与校内集中实习情况相近, 使学生提前进入硕士期间的研究课题, 有利于学生的深造。

(3) 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 即允许学生联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优势在于:学生可以在学校政策允许范围内, 结合个人的兴趣、特长和今后发展方向, 联系实习单位, 有利于提高毕业实习的自觉性, 增强学生对实习单位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实践证明, 生物类本科专业的专业性强、可供选择的实习单位面窄, 由学校统一组织, 采取校内集中或校外科研院所实习的方式更好一些。

1.2 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 生物类专业毕业实习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2.1 对毕业实习重视不够, 定位不清晰

通过对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科学与技术、园艺等专业20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发现, 27%的学生认为, 毕业实习就是让学生有一段时间联系工作, 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1 9%的学生反映, 部分指导教师让学生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主动性差, 机械学习。总体上, 在教师、学生和管理部门中, 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毕业实习认识的一些误区。因此存在毕业实习有走过场的现象。

1.2.2 毕业实习经费投入不足

1999年以来, 高校不断扩招, 但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并没有相应的增长, 加之实习指导教师科研经费的不均衡, 都影响了毕业实习的质量[1]。

1.2.3 毕业实习管理不健全、不到位

扩招后, 学校的硬件设施及师资力量并没有成比例增加, 使得学校承担毕业实习的压力增大, 学校对学院、学院对指导教师的监督和管理难度也相应提高[2]。毕业实习方式的多样化, 尤其是校外实习学生的增多, 也给学校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1.2.4 毕业实习时间短, 效率不高

毕业实习一般在本科学习的第八学期进行,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学生要分散很大一部分精力寻找工作;通过研究生考试初试的学生也要到相应的学校进行复试, 这些都不同程度上冲击了毕业实习。学生实习中也要用相当一部分时间熟悉环境和了解科研, 真正用于开展具体工作的时间较少, 通常难以完成系统的科研项目[2]。

1.2.5 农科生物类专业的实习, 还与作物生长季节密切相关, 固定的实习时间可能错过最佳实习季节。

2 针对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立生物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方式

2.1 完善毕业实习管理制度

2.1.1 建立校、院二级实习管理体系

首先, 学校主管部门要重视毕业实习环节, 健全毕业实习管理文件, 加强对毕业实习环节的监管, 同时, 学院负责毕业实习的具体落实, 真正建立起校、院二级实习管理体系。

(1) 校级实习管理主要是宏观管理。负责制订毕业实习的管理规定, 审批学院的毕业实习计划, 通过监控学院毕业实习过程和对抽查学生论文等环节, 对毕业实习进行检查, 对学院实习工作进行评估、总结和交流, 保证实习质量。

(2) 学院负责毕业实习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 根据专业实践教学大纲制定毕业实习计划, 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学生的任务和毕业实习工作的程序, 检查实习进展情况, 组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等活动, 完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标准, 保证实习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1]。

2.1.2 加强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管理

为使学生的综合训练落到实处, 我们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加强毕业实习管理。

2.1.2. 1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

遴选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责任心强、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充足科研经费的教师为指导教师, 每年度指导毕业实习学生的人数不超过6人。一般而言, 指导教师要负责执行毕业实习计划, 结合科研进行合理选题, 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 进行文献综述, 设计出可行的试验方案, 要求学生做好试验记录, 组织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做好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评定学生毕业实习和论文成绩。同时, 要了解、解决学生在实习中的思想、业务和生活问题, 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严谨的科研态度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整体训练,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真正达到毕业实习的目的。

2.1.2. 2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学生经过近四年的大学教育, 心智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也得到加强, 加上学生马上就要走向社会, 也需要进行独立性锻炼, 特别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明确毕业实习的计划和日程及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完成毕业实习的重要性。锻炼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试验,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要求学生遵守实习管理规章制度, 明确实验室操作规程、明确实习安全和纪律要求。针对生物类毕业实习的特点, 要求学生认真进行田间和实验室观察, 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工作。

对外出实习的学生实行定期汇报制度, 及时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和监控。

2.2 科研训练与毕业实习选题相结合的政策, 保证实习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本科生第五学期开始进入科研训练阶段, 将科研训练与毕业实习相结合, 保持科研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加强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相对稳定性和课题的持续性。同时也解决了因毕业实习时间不足而难以完成一项系统课题的问题。

科研训练初期, 要求指导教师做好选题工作。在题目确定时, 实行学生与教师双向选择的原则。在第七学期的后期, 对科研训练和课程论文进行总结和检查的同时, 要求指导教师申报毕业实习选题, 要求毕业实习选题与科研训练选题保持连续和一致。

校内实习的学生, 在原来的科研训练课题基础上继续做好后续的科研工作;分散实习的学生在实习前, 校内指导教师要对其实习起到把关和定向作用, 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实习目标、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实习计划, 尤其要把好选题关, 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

学院组织专家组对指导教师选题方向进行审核, 看是否符合专业实习大纲要求。对每一个题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 同时对选题的创新点进行审核, 保证了论文题目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在题目的拟订和确定上, 坚持选题与生产、科研实际相结合, 既要有科研训练背景, 又要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使题目能达到既有专项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 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又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2.3 把毕业实习管理过程与毕业论文管理过程结合起来

生物类本科生的毕业实习一般要持续一学期, 整个过程相对较长, 为了寻找毕业实习管理的切入点, 我们把毕业实习管理与毕业论文管理结合起来, 实行分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从开始选题到毕业答辩的整个过程, 加强管理。对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 及时解决, 以保证毕业实习质量。

分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具体过程如下:

选题完成后, 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 明确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各自责任。学院公布毕业实习计划, 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指导教师根据专业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要求, 和学生一起共同制订出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实习目标, 用以指导实习过程。

(1) 任务书:实习开始一周内, 指导教师对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明确毕业实习要解决的问题。

(2) 试验设计:根据任务书的要求, 学生查阅大量参考文献, 进行文献综述, 设计出可行的试验方案。

(3) 开题报告:学生撰写开题报告, 在教研室范围内, 统一开题。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 根据试验设计方案开展毕业论文的实际工作。

(4) 中期检查:学期期中组织专家对本科生毕业实习和论文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采取以学院普查为主, 学校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针对"课题进度、课题创新点、课题进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学院对毕业论文提供的相关条件支持及管理措施"等方面内容进行检查,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5) 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的综合检验、评价和考核。我们对毕业论文组织统一评阅。每年抽取5%的论文到外校参加盲评, 盲评成绩作为评阅成绩。盲评不通过的不能参加论文答辩。学院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后, 组织评选院级优秀毕业论文 (比例不超过毕业总人数的5%) ;并评选出校级优秀论文, 整理出版每一年度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集, 并推荐参评省级优秀论文。开展优秀论文的评选, 是做好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对毕业实习管理环节的延伸与促进。

通过把毕业实习管理过程与毕业论文管理过程结合起来, 实行分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能很好的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 也能促使指导教师增强责任意识, 对毕业实习有良好的推动的作用。

2.4 做好毕业实习考核工作

健全毕业实习的考核环节, 将分阶段的质量管理与考核挂钩, 对学生毕业实习的过程进行实时考核, 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工作是否合符要求;实习结束后, 对学生整个实习进行全面评定, 综合检验实习成效。

严格毕业实习成绩考核。规定毕业实习的考核成绩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双方初评后交学院复评。要做到“评有所依”, 杜绝整齐划一的成绩评定方式, 成绩要符合正态分布。

2.5 做好毕业实习总结工作

重视毕业实习回头看, 进一步加强对毕业实习工作的思考, 对实习中的薄弱环节, 及时提出整改方案。

2.5.1 进一步加大毕业实习经费投入, 为毕业实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学校的资金保障到位, 教师的科研经费适当投入, 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 与各实习单位签订协议, 共建基地。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 保障经费的合理利用。

学校应加大对毕业实习的资金支持力度, 保障毕业实习各环节顺利进行。适当地对毕业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予以补助, 同时, 也应当加大对校内、外实习基地的资金投入, 使基地条件更加完备, 更好的服务于毕业实习。

2.5.2 进一步开放大型综合性实验室

对大型综合性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 积极为毕业实习创造条件, 为学生提供仪器设备及药品支持。同时, 完善开放实验室的有关规章制度, 在保障毕业实习的同时, 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2.5.3 进一步加强对毕业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

(1) 开展调查问卷活动, 及时掌握学生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了解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评议, 并针对发现的问题, 及时反馈, 加强和完善管理过程, 以提高毕业实习质量。

(2)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订相关规章制度, 提高毕业实习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加强对毕业实习过程的组织、管理和监控, 不是仅限于在开动员会、收实习报告、评定成绩等几个环节, 致使毕业实习流于形式[2]。

2.5.4 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定期召开指导教师经验交流会, 加强对年轻指导教师的培养, 通过与老教师结对子, 实行传、帮、带, 从而提高毕业实习的整体质量。对省级、校级优秀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发挥好模范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2.5.5 建立多层次的、稳定的实习基地

建立多层次的、稳定的校内、外毕业实习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列入学校整体建设规划, 同时积极发展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协调与实习基地的关系, 充分利用和挖掘实习单位的管理资源优势, 为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5.6 完善对学生的考核方式

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全面考核, 而不是套话式的定性描写, 要制定详细的、量化的、易操作的考核标准, 避免考核评定的随意性[2]。在考核上, 要对学生的毕业实习态度、试验设计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综合权衡, 全面地界定学生毕业实习的成绩。

总之, 本科毕业实习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归宿点, 要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在结合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 提高对本科生毕业实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各方面投入。在增强宏观指导的同时, 细化微观管理, 健全规章制度, 保障各项措施及时到位、有效实施。建立有效的毕业实习评估机制, 不断加强毕业实习过程管理, 切实使毕业实习上一个新台阶, 从而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摘要:毕业实习是本科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 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对毕业实习的管理提出了诸多建议, 本文分析了目前生物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的状况, 针对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立生物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模式, 从完善毕业实习管理制度, 将科研训练与毕业实习选题相结合, 把毕业实习管理过程与毕业论文管理过程相结合, 做好毕业实习的考核和总结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以期为农科生物类本科毕业实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科生物类本科,毕业实习,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潘柳燕.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J].高教论坛, 2004 (1) :139-142.

[2] 汪卫琴.高校毕业实习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1 (9) :12-14.

[3] 余魅.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05, 7 (1) :10-12.

上一篇:分析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常用药物临床应用及安全性下一篇:我国阳光私募基金与美国对冲基金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