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成绩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2022-09-11

1 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内涵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内许多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始逐步实施学分制。学分制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其基本要素——学分, 是衡量某一教学过程的计量单位, 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一定量的学分方可获得学位。选课制是它的核心和重要特征, 学生在选课中向着一个或几个专业方向的目标以不同步调前进。同时学分制要求绩点制, 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 虽可以毕业, 但这只是说明学生完成了量上的指标。学生学习的质, 则是通过一定的公式, 根据学时的多少加权判别, 加权折算后的结果就是绩点。显然这种质和量都考虑的方法, 更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状态。《教育大辞典》将学分制解释为“高等学校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 并据以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由此可见学分制的基本内涵是:学生修读任何课程成绩合格, 即取得该课程规定的学分数;学生取得规定的总学分数准予毕业, 原则上不作修业年限的规定。这种模式有利于实现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因材施教。

学年制, 也称学时制。它是以教学时数作为学生学习份量的计算单位。即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 学生按学年计划学习各门课程, 经考试或考查合格后, 按规定以学年为单位予以升级、直至毕业;考查或考试不能达到要求者, 予以留级甚至退学。学生在校学习, 一律按入学先后, 编入相应的年级上课。课程按学年安排, 同一年级, 所学课程除选修课外, 全班同步, 其主要特点是学生的学习任务量是按课程的学时衡量的, 即按照专业的培养目标规定了一个学生学习的年限及一整套的课程, 并且规定了每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及总学时数;每个学生都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学完全部课程, 并考试合格才能毕业;它是按一定年限或一定总学时数安排教学的。

2 成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学分制与学年制在教学运行上的巨大差异, 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按照学年制模式, 教学的计划、运行、考核安排等都以专业班为单位进行管理, 同一个专业所开课程都是一样的;而按照学分制模式, 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课, 可以说有几个学生, 就有几份教学计划及相应的教学环节安排。中国民航大学从2000年开始试行学分制, 在试行过程中, 逐步形成一套管理方法, 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及运行手段, 使其逐步走向成熟。图1是我校教学管理流程简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成绩管理是教学管理过程的末端环节, 集中体现了各环节发生的问题。学习成绩是学生档案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是教学过程中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工作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成绩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所学知识理解及掌握和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始记录, 能为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改革、学生毕业就业工作改革等重大措施的制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信息。解决成绩管理出现的问题, 对于深入了解整个教学管理过程, 提高各个环节间的协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 教学计划变动对成绩管理工作的影响

在试行学分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成绩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是由教学计划变动带来的, 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发生学籍异动等情况时课程替代的问题上。

转专业。为了灵活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校允许学生在符合条件时转专业。但转专业后学生要按转入专业的培养计划学习, 欠修课程按转入专业的培养计划要求补修, 并按转入专业审查毕业、学位资格。这样转专业后学生必须要补修新专业以前没有学过的课程, 但由于教学计划的变动, 有些课程已经停开, 或者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等发生变化, 学生只能选修新计划中的课程去替代老计划中的课程, 或用已修过的、内容与程度相近的课程替代老计划的课程。

延长学业等。我校允许学生在标准学制 (四年) 内不能完成学业时, 可提出申请延长学习年限 (最长六年) 。学生在延长学业期间由于教学计划的变动原尚未修过的课程可能也会发生停开、或编号与名称更改等的变化, 他们也只能选修新计划中的课程去替代老计划中的课程。由于特殊原因休学的学生在复学以后也存在这种问题。同样, 办理缓考的学生只能在以后的学期中重新选修已办理缓考课程, 而重修的学生也是如此, 他们同样会遇到这些情况, 只能选修新计划中的课程去替代老计划中的课程。

提前毕业等。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为了提前修完学业会选修其他年级学生教学计划中的课程, 同样也会遇到课程停开, 或者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等发生变化的情况。跨年级选课的学生也是如此。而这些学生就必须用老计划中的课程去替代新计划中的课程。

课程替代是成绩管理工作中比较繁琐的一环。我校要求由学生在每学期选课前向课程所属学院提出纸质版课程替代申请, 在批准之后报教务处和学生所属学院备案, 作为替代学生学习成绩以及毕业、学位资格审查的证明。但目前由于该环节手工操作, 在备案以及课程、成绩替代过程中会出现误差, 给学生、学校的成绩管理以及后续环节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针对课程替代的问题, 我校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增加学生申请课程替代的模块, 允许学生选课前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向课程所属学院提出课程替代申请。申请批准后, 学生在修过替代课程后成绩及学分将被替代, 这就要求各学院在教学计划变动时做好相应的课程替代库。具体的处理程序、系统接受替代申请的时间和手续还有待进一步思考, 但这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会大大减少原有课程替代过程中产生的差错以及带来的繁琐。

4 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成绩管理工作的思考

降低成绩管理工作的差错, 提高成绩管理工作的效率, 无论教务管理系统设计得如何友好和严密, 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教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素质。因此我们还必须加深各级别教务管理人员对学分制的理解, 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必要的现代化计算机处理技能, 提高教务管理人员对教学信息的分析能力。同时还加大宣传力度, 让学生和有关人员熟悉教务处理程序, 避免由于处理失误带来的差错。

摘要:学习成绩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情况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始记录, 成绩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学分制与学年制的比较出发, 以我校情况为例, 详细分析了学分制下特殊的跨年级课程替代问题。

关键词:学分制,成绩管理,课程替代

参考文献

[1] 孔祥国.建立和完善学分制若干问题思考.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6 (1) .

[2] 舒涛.浅议学分制条件下的成绩管理工作.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4 (l) .

[3] 唐慧君.学分制成绩管理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北京工业太学学报, 2001, 6, 27 (2) .

[4] 王慧青.学分制与选课制.教学研究, 2005, 1, 28 (1) .

[5] 郑洪波.高校学生成绩管理刍议.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14卷第4期.

上一篇:信息化整合措施在烟草企业营销网建中的应用下一篇:试论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