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动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研究

2022-09-12

一、校企联动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的意义

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合作模式, 能够将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融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 让双方的共赢。随着时代的发展, 国家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要求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 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这也说明校企合作的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它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 有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校企合作使得企业所需的内在人才与学校培养人才的计划紧密结合, 能够让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优先挑选和录用优秀的学生, 既使得企业能够降低在招人等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成本, 又能为企业培养和输入专业型人才,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让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此外, 企业通过校企合作,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企业的文化与理念, 在无形中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力, 培养企业的潜在客户群体与合作伙伴。

第二,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条提早进入社会工作领域的途径, 让他们在学校就读期间不但能学习到课堂上的知识, 还能够熟悉和掌握各项实践操作技能, 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大学生在学校所能学到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 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 将实践灵活贯穿于教学环节与学生学习之中, 让学生在实际的岗位上体验工作的滋味, 使其提早知道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 让企业、高校与学生共成长、共进步。

第三, 有助于学校的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 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1。校企合作项目是在双方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展开的, 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有利于使得毕业与就业相接轨。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学校为企业提供高技能型人才, 而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展现自身知识与技能的一个平台。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有益的, 一方面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让企业的优质人才进入学校对学生传授实践经验, 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

二、校企联动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的现存问题

(一) 高校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不足

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和培养方式等方面与企业的需求不够契合, 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成熟。高校自身的技术服务与产品研发能力不够, 对企业缺乏吸引力。有一些学校的教学模式比较传统, 一味追求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课程培养标准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 难以培养出与企业的工作岗位能力相匹配的专门型人才, 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与社会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化企业的需求。很多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停留在较浅的层次, 没有从课程开发、培养目标、实践基地建设与人才评价等方面深入合作。

(二) 校企的合作模式尚处成熟

企业是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 其主要目标是为了盈利, 而高校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 是非营利性质的机构。具体来说企业因其所属行业 (产业) 、规模、所有制、技术采用导致专用技能人力资本需求差异而该差异引发了企业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行为与合作水平差异;只有兼具专用技能需求和技能投资策略 (或具有校企合作传统) 的企业才倾向于和高职院校开展实质性校企合作;而"非投资策略企业"的校企合作动力主要在于获取技能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两个追求不同的机构在合作过程中, 难免会存在一些摩擦, 这就需要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

目前, 由于校企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 还没有形成高效的合作模式, 还不能有效使得校企合作成为学校和企业促进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校企合作的模式亟待改革与创新。校企合作是由学校与教育部门主推的, 大多数是靠感情与人脉关系来维系的较低层次、不规范、短期的合作, 尚未形成自愿、协调统一的整体行动。校企合作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与模式, 校企双方缺乏沟通的平台, 这些都会影响到校企之间的合作。

(三) 政府支持不足

校企合作的顺利推进, 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支持, 然而当前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较为缺失, 从而导致其运行机制不健全与合作不稳定、不深入。相关的政府部门本应积极统筹协调联合办学、制定人才发展计划与校企合作项目, 没有履行好自身的职责, 没有制定出保质保量的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 也未能及时发布企业所需的人才信息。政府没有在校企合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很不利于推进校企合作的发展, 从而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良好运行模式。另一方面, 政府部门对学校的经费支持不够, 会致使学校在思想上对校企合作不够重视, 行动上也不积极, 所有的这些因素阻碍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三、校企联动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的解决措施

(一) 提高学校的综合服务能力

高校应当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 精选教学内容, 实施实践与学习辩证统一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高素质的专门型或综合型人才。这可以从以下的三个方面着手:第一, 学校的专业设置要与当地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 尽可能让毕业生找得到工作, 让企业找得到需要的人才;第二, 提高学校的研发与服务能力, 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从而有能力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吸引企业主动与学校合作;第三, 转变教学思想, 重视校企合作, 使得教学内容贴近企业的需求, 鼓励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 使得教学真正与市场接轨, 从而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 积极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当前, 校企合作模式尚未成熟, 其因素是多方面的, 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但无论如何, 校企合作是否能走下去、走的好不好, 归根结底是要看它能否为合作的双方带来实在的利益。面对企业对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性不够高的现状, 高校可以在不扰乱正常的教学活动的前提下, 尽量多考虑企业的需求与利益而展开相关的合作活动, 使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合作带来利益, 这样才能增加双方的好感与信任度, 调动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高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及时更新思想观念, 务实地开展合作项目, 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唯有双方都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 才有可能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进行双方技术、资源与管理等方面的互动交流, 实现资源的共享, 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

(三) 政府积极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校企合作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与推进,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双方合作的法律法规, 使得合作双方明确自身的权责, 让合作双方的行为活动在法律的有效制约之中, 加快推进双方合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为校企合作向纵深层次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此外, 在经济与行者方面, 政府也可以通过完善相关的行政法规和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 在税收、信贷等方面通过减免税、财政补贴来积极支持校企合作, 对参与校企合作的双方均给予一定的奖励, 从而调动学校与企业两大主体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四、结语

校企合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校企合作可以激活创新创业教育生态, 改善师资队伍、学训载体、锻炼平台和文化氛围[2]。校企合作是学校推动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既有利于促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又有利于改变当前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状况, 让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实现有效对接,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等实践能力, 为其今后进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论是对于学校、学生, 还是对于企业来说, 校企合作都具有深远的发展意义。但是校企合作成熟、有效的模式尚未形成, 这就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从实际找出自身的不足, 查漏补缺, 对症下药, 并积极地探索有效的途径, 以促进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 使校企合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摘要:学校与企业合作不仅能给企业本身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还能为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 给学生提供难得的锻炼机会, 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然而校企联动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分析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的现存问题、意义以及解决措施, 希望能够总结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以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完善, 不断拓宽大学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道路。

关键词:校企联动,创新创业,意义,现存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邢赛鹏, 陶梅生.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视角[J].师资培养, 2014 (29) :12-13.

[2] 刘志民, 吴冰.企业参与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016 (02) :23-24.

[3] 陈洁瑾.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J].高职院校2015 (03) :15-16.

上一篇:地特胰岛素与瑞格列奈合并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下一篇:班主任工作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