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不作为诉讼制度的研究

2022-10-21

1 我国行政不作为诉讼制度的现状

1.1 行政不作为的起诉主体过度的被限制

行政诉讼的起诉主体在权利受到侵害时, 其部分权益受的诉权受到限制, 理论而言, “出现法和法律明确规定排除之外, 行政相对人享有的行政诉讼权不应受到任何限制”。行政不作为的诉讼制度的起诉主体是指“行政行为有法律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如若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就不能够具有适格的起诉主体。《行政诉讼法》中对于第三人权利的规定并不具体, 通常情况下我国《行政诉讼法》未规定的会参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但在司法实践中, 第三人诉讼在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实践中常常被忽略, 尤其是行政诉讼中第三人的各种不同权利如何进行行使缺乏操作性。与此同时对于行政不作为的抽象不作为行为就更加难以确认谁才具有适格的资格作为原告。

1.2 行政不作为诉讼范围相对狭窄

目前, 在《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行政不作为的范围做出了一定的规定。行政不作为可诉的有两种:一是指侵害到行政相对个人人的合法权利的具体行政不作为行为;另一种是指行政复议不作为。除此之外对侵犯人身权, 财产权之外的权利的行政不作为均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和依据可以提起诉讼, 也只有单行法律法规做出相应的规定的才可进行司法审查。

1.3 行政不作为诉讼举证责任

依据行政诉讼法证据规则的规定可知, 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 原告应当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起申请的证据材料。但有以下情形的除外: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等正当理由不能提供一系列证据材料并能够做出合理说明的。依权力履行法定职责的应有被上诉人承担举证责任。

虽然在行政诉讼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解释等中对证据举证责任有相关的规定, 但是其规定并不明确, 难以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和调整, 导致在审判结果尚不能统一。从而, 举证责任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2 我国行政不作为诉讼制度的完善

2.1 扩大行政不作为诉讼的受案范围

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深度和广度是有行政受案范围决定的, 这关系到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得到补救的程度, 从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行政诉讼中必要的核心点。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条、第12条相关规定, 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对受案范围的规定, 我们得知涉及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财产权的外部具体的行政不作为行为, 需要单行法的相关规定做出肯定性的规定, 方可进行司法审查。以笔者看, 行政相对人的法定权利应该被司法保护, 这个合法权益应有宪法、法律所确认的, 有相应的义务可以保障的各种资格、自由、权能和利益, 其应涉及各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从《行政诉讼法》中可了解到有关侵犯公共利益的行政不作为的处理是依赖于行政监督来约束及纠正的, 但此效果并不明显。笔者认为, 从根本上讲, 侵犯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应该是一致的, 公共的大团体也是有一个个的个人利益组成并体现的, 只要是公共利益享有者应该也是诉讼的主体。赋予公民或组织有关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有提起诉讼的司法审查权利, 这是权利制约权利的具体体现。对于解决有关公权力相互制约方面的理论缺陷的具有优先途径, 可以有效性的保护公共的利益。

2.2 完善行政不作为诉讼起诉条件

“不告不理”系实践中法院所奉行的原则, 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必须受理。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相应的起诉条件, 同样应用在行政不作为诉讼中。结合现行的行政法规定, 笔者认为原告的起诉资格应当加以完善。

在行政诉讼法中原告的身份确定体现在认定具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利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 只要与详细的行政行为有法律关系上利弊关系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即具有资格, 不仅只限于直接受害人。笔者认为, 应当适当地放宽行政不作为诉讼原告在行政诉讼法中资格标准。法治社会在不断地健全、完善中, 适度放宽原告的资格标准, 有利于加强公民权利的保护。

2.3 完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原告在提起诉讼时具有举证责任, 其是否具有法定条件。根据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原告具有起诉权同样也具有证明主张义务时应具有起诉的条件。首先, 原告起诉应符合法定条件。其次, 提出申请或发生某项法定事由的事实。再者, 不构成行政不作为, 则由被告承担收集证据的责任。笔者认为, 在举证时当事人对举证的能力不对等时, 另一方对于证据材料的收集、提供条件和手段有一定的缺陷, 无法将证据收集并提交。因此, 将有利于收集并提供证据的列为证据举证的一方, 如此才有利于程序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率。多数情况下由被告全权举证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笔者认为原告不能仅限于依据申请的行政行为来举证, 在行政机关履行法定义务责任时, 原告应当承担部分证明责任。再者未在诉讼期限内提起的诉讼应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以笔者看,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诉讼中的另类, 不应过多的限制被告的行政不作为诉讼的举证期限。

摘要:法治社会中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司法权对行政权监督的体现就是诉讼制度。随着社会的进步, 公民权利的保护逐步得以受到重视。如何更好地保护权利的实现, 研究行政不作为诉讼制度的问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行政不作为,不作为诉讼,行政不作为诉讼完善

参考文献

[1] 肖日栋.行政不作为诉讼举证责任之思考[J].法治与经济, 2012 (2) .

[2] 丁佳.论行政不作为诉讼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3 (4) .

上一篇: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下一篇:爱要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