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语文课堂结构的构建

2022-09-11

“乐学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 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 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 根本的动力来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 才能发挥作用, 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 如何构建学生乐学的课堂结构呢?

1 明确任务, 激发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就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学习。实践表明, 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 积极地参与学习, 保持良好的注意及情绪状态, 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明确任务?一般采用的是下列三种方法。第一种, 开宗明义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 挂出小黑板 (或是口头讲述) 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并让学生看清、记住。第二种, 筛选讨论法:教师把学生预习课文或自学后提出的不懂的地方, 加以筛选, 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 抓住有价值的问题, 组织学习。第三种, 分步揭示法: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 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 相机分步揭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 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做到“学有所乐”, 达到“学有所获”。

激趣的途径、方法很多, 包括: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教态、语言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成功,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方法要经常变化, 刻意求新, 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等等。

2 养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从矛盾开始, 而这个矛盾以往都由教师想当然的揭示:你们学生不明白哪些, 我教师就教哪些。这样一来, 容易出现课堂上教师问得多, 讲得多, 学生重复机械被动接受的多, 这也是语文科教学一直耗时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问题, 学生通读课文后就能自己解决, 就可指导学生自己去看, 以读代讲。

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 (懂得) 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 深思, 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 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 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

培养质疑能力, 要坚持正面引导, 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 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 也要加以鼓励, 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要知道, 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质疑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无论讲课过程中或在讲课之后, 都用以提问, 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习惯。久而久之, 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长足发展。

3 善于架梯, 展现过程

所谓“架梯”, 指的是教师要积极, 有效地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 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乐学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 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分析学生回答的思维出发点, 然后相机引导。

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有错, 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 重新认识, 由不懂到懂, 这就是展现训练过程。展现训练过程是每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性原则要求教师不能遗漏了那些差生, 教师就要设计方法, 比如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 降低问题的坡度 (即前所提及的“架梯”)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弄清楚。那种把结果和盘托给学生的“好心”做法, 是有损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的。

展现训练过程, 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发展相结合。比如理解课文, 有着三个层次:第一层, 表层性理解, 就是知道课文说的“是什么”回答问题只是复述课文中的内容;第二层, 解释性理解, 就是懂得课文内容中所隐含的“为什么”, 能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能概括出课文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 能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第三层, 创造性理解。就是对课文有系统化的认识, 并能根据课文举一反三。乃至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有不少教师就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在布置作业时, 还可设计“弹性作业”, 不同层次学生有相应的作业要求, 这样做到目标多元化, 更是“面向全体”的体现。

4 指导学法培养能力

“乐学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学”, 教会学生“学”, 因而要把教学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重视学法指导,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最优途径,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能力, 是衡量他们主体作用能否发挥的又一重要体现。

在这方面, 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进行学法指导大致有如下几条途径:学法的直接介绍, 教法的渗透转化, 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点技和引导。教师重视教方法、教规律,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的规律。比如《一定要争气》一文, 课文的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结构层次基本相同, 就可运用“教法的渗透转化”的方法, 精讲第二部分, 让学生弄清“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童第周怎样争气?结果怎样?”等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段, 这就是教法转化为学法了。其次, 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 教给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操作程序, 把有关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学习。如“从中心句入手课文”这一学法, 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操作程序: (1) 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理解句意; (2) 读课文, 看看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3) 文中哪些词句跟中心句的关系密切, 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中心的?

实践证明, 经过乐学课堂的构建付出, 教学成绩将会大幅度提高。

摘要: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要构建学生乐学的课堂结构, 大体经过四步:明确任务, 激发兴趣;培养质疑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善于架梯, 展现过程;指导学法, 培养能力。

关键词:乐学教育,课堂结构,构建

上一篇:学校领导要用发展的眼光赏识教师下一篇:颌面部疾病的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