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2023-03-29

第一篇: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58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500-01

吸入性肺炎是常见的老年人肺炎之一,它是吸入酸性物质如动物脂肪、胃内容物以及其他刺激性液体和发挥性的碳氢化合物后,引起的化学性肺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等危重症常见的急救手段之一。然而,临床发现部分患者病情好转,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吸入性肺炎。为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故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68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吸入性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吸入性肺炎患者58例,其中男33例(56.9%),女25例(43.1%),年龄为62-93(68.28±12.73)岁。气管插管时间7-15d,平均11.2d。68例吸入性肺炎患者中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7例,脑血管意外14例,其他7例。经纤支镜冲洗、抗感染治疗及加强护理等处理, 62例患者好转,6例患者重新气管插管。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以精神萎靡,不思饮食为首要表现的32例,其中嗜睡10例,意识不清4例。发热42例,咳嗽咳痰45例,呼吸困难10例,休克2例,体格检查肺部闻及干湿性??音48例。X线检查:肺部出现散在点状或片状浸润病灶56例,其中左上肺5例,左下肺9例,右上肺6例,右下肺10例,两侧肺出现病变28例。两肺纹理增多2例。

1.3 细菌学检查:

痰培养阳性者36例,占总数的6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4例,铜绿假单胞菌1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鲍曼不动杆菌3例,白色念珠菌1例。

2 原因分析

2.1 咽喉部防御功能减弱或消失:

正常人由于喉保护性反射和吞咽的协同作用,一般食物和异物不易进入下呼吸道,即使误吸少量液体,亦可通过咳嗽排出。气管插管术后影响喉头反射功能,抑制正常咽部运动,气管插管时间越长,影响越为明显。同时,由于胃肠道蠕动减慢,食管肌肉松弛导致呕吐后的胃内容物被吸入气道。老年人及脑血管意外者因咽反射差更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2.2 不适当的鼻饲护理:

气管插管拔管后鼻饲肠内营养时,护理人员没有把病人的床头摇高或者进食后立即保持平卧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胃内容物被吸入后,由于胃酸的刺激,产生急性肺部炎症反应,其严重程度与胃液中盐酸浓度、吸入量以及在肺内的分布情况有关。吸入胃酸的pH≤2.5时,吸入量25ml即能引起严重的肺组织损伤。吸入液的分布范围越广泛,损害越严重。

2.3 口腔内定植菌增加:

口腔中经常存在多种细菌,特别是牙齿间隙可以作为呼吸道病原体的定植部位。拔出气管插管后没有了气管导管气囊的物理防御功能,定植在口腔中的病原体,就会通过呼吸道播散导致肺部感染。

3 护理对策

3.1 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

气管插管病人常规安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手术麻醉前应充分让胃排空。尤其是老年患者呛咳等上呼吸道保护性反射减弱,吞咽与声门关闭动作常不协调,当拔出气管插管后容易将反流的混有大量细菌和胃酸的胃内容物吸入气管内,导致吸入性肺炎。

3.2 做好拔管前气道准备:

气管插管拔管前做好吸痰护理,积极清除呼吸道和口腔内的分泌物,尤其在松气囊前要彻底抽吸,并且要注意吸痰顺序,先吸净口咽部分泌物,再吸引气管内分泌物,然后放松气囊再吸引气道深部痰液,以免口咽分泌物在放松气囊时下行进入气管而发生感染。

3.3 调整鼻饲时病人的体位:

平卧位鼻饲易促进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和发展[1],鼻饲时让患者半卧位,降低鼻饲速度和每次鼻饲量,喂食后保持半卧位30-60min后方可翻身操作,既利于食物消化,又防止因体位过低食物逆流发生误吸,从而预防和减少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4 鼻饲管的护理:

保持鼻饲管固定良好,防止脱出,每天2次测量外露部分长度。每次餐前回抽胃液,以确保鼻饲管在胃内,更换鼻饲管时用止血钳夹住胃管外端,防止管内残留胃液流入气道导致误吸。

3.5 改善胃肠功能:

餐后1h按摩腹部,3次/d,10-15min/次,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腹胀。并协助患者被动运动,如上肢伸展、环抱、握拳,下肢抬腿、屈膝、蹬足跟运动等。适当应用助消化药及胃动力药物。

3.6 加强口腔护理:

高质量的口腔护理可减少口腔内致病菌,是预防吸入性肺炎的重要措施。吸入性肺炎是口腔细菌进入下呼吸道造成的严重后果[2],减少口腔细菌数是必要的。气管插管拔管前通过对牙齿、口腔的彻底清洁, 对吸入性肺炎有预防作用。

总之,吸入性肺炎起病隐匿,多由隐性误吸引起,不易引起家属及医护人员的注意,有的仅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差、纳差。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插管病人及早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拔管前加强气道管理及口腔护理以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发展,并且积极诊治,以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邵琴,吴建跃,邵小玲,等.半卧位鼻饲预防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8,7(7):532-533

[2] 丁小蓉,郭静.口腔疾病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8,18(6):351-353

第二篇:肺炎患者分级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观察患者精神和意识状态。

3、观察患者皮肤及黏膜有无发绀、肢端湿冷。

4、严格监测患者出入量,注意有无尿量减少。

5、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固定,是否做好标记,观察引流物的颜 色、量、性状。

6、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7、患者穿刺处是否有渗出、红、肿、痛等不适症状。

8、观察病人及床单位卫生。

【护理措施】

1、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病情相关的各种记录单,记录客观、及时、准确、真实、完整,患者佩戴腕带,正确实施护理措施。

2、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有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3、遵医嘱给予心电、血压监护及氧气吸入。如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应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给予患者舒适体位,休克者给予中凹位。意识不清及烦躁者合理使用床档。

5、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吸痰等。

6、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固定,做好标记,并观察引流液色、量、性状。

7、遵医嘱合理安排用药,保证患者液体的摄入,补充血容量。如用升压药,根据血压调整滴速,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影响疗效,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8、做好基础护理:

(1)给予病人做好晨晚间护理、床单位清洁、整齐、干燥、平整、无污迹、无多余物品。(2)协助患者进食/水。(3)给予卧位护理:每两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必要时床上移动、给予压疮预防及护理。(4)给予排泄护理:需要时床上使用便器,有尿失禁、留置导尿、给予失禁护理及每日两次留置尿管护理。(5)每周两次床上温水擦浴,每周一次床上洗头,需要时提供指/趾甲护理。

9、进行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A:

生活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观察要点】

1、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观察患者皮肤及黏膜有无发绀。

3、监测患者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的变化。

4、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固定,是否做好标记,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性状。

5、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6、观察患者穿刺处是否有渗出、红、肿、痛等不适症状。

7、观察病人及床单位卫生。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每小时巡视病房一次,有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3、遵医嘱给予心电、血压监护及氧气吸入。

4、给予患者健侧卧位,意识不清及烦躁者合理使用床档。

5、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吸痰等。

6、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固定,做好标记,并观察引流液色、量、性状。如有导尿,给予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如有鼻饲,给予口腔护理,每日2次。

7、遵医嘱合理安排用药,注意输液速度,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8、做好晨晚间护理,大量出汗时及时给予更换内衣和被褥。

9、协助患者进食/水。

10、协助患者床上移动,每2小时给予患者翻身、叩背,预防压疮护理,需要时给予床上使用便器。

11、每周给予床上洗头1次、2-3日温水擦浴1次,根据需要随时给予指/趾甲护理。

一级护理B:

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观察要点】

1、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观察患者皮肤及黏膜有无发绀。

3、监测患者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的变化。

4、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固定,是否做好标记,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性状。

5、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6、观察患者穿刺处是否有渗出、红、肿、痛等不适症状。

7、观察病人及床单位卫生。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每小时巡视病房一次,有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3、遵医嘱给予心电、血压监护及氧气吸入。

4、给予患者健侧卧位,意识不清及烦躁者合理使用床档。

5、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吸痰等。

6、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固定,做好标记,并观察引流液色、量、性状。如有导尿,给予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如有鼻饲,给予口腔护理,每日2次。

7、遵医嘱合理安排用药,注意输液速度,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8、做好晨晚间护理,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被褥,协助更衣。

9、协助患者进食/水。

10、协助患者床上移动,每2小时给予患者翻身、叩背,预防压疮护理, 需要时给予床上使用便器。

11、每2-3日协助温水擦浴1次,根据需要协助洗头、协助指/趾甲护理。

二级护理A:

病情稳定,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

2、观察患者咳嗽、咳痰的频率,痰液的性状、颜色、量。

3、观察患者有无胸痛。

4、观察患者穿刺处是否有渗出、红、肿、痛等不适症状。

5、观察用药反应。

【护理措施】

1、按时测量生命体征,整理床单元。

2、每2小时巡视病房一次,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3、痰液不宜咳出者,指导患者有效的排痰技巧,每2小时协助翻身、叩背,必要时协助床上移动,预防压疮护理。

4、发热患者遵医嘱给予退热药或物理降温,并指导其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5、遵医嘱合理安排用药,并保证输液的通畅。

6、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加强营养,协助进食/水。

7、了解病人的心理,做好心理护理。

8、协助晨晚间护理,需要时协助床上使用便器,给予失禁护理,留置尿管者,给予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

9、协助沐浴或擦浴,1次/2-3日,需要时协助更衣、协助洗头、协助指/ 趾甲护理。

二级护理B:

病情稳定,生活完全自理的患者。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

2、观察患者咳嗽、咳痰的频率,痰液的性状、颜色、量。

3、观察患者有无胸痛。

4、观察患者穿刺处是否有渗出、红、肿、痛等不适症状。

5、观察用药反应。 【护理措施】

1、按时测量生命体征,整理床单元。

2、每2小时巡视病房一次,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3、痰液不宜咳出者,指导患者有效的排痰技巧。

4、发热患者遵医嘱给予退热药或物理降温,并指导其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5、遵医嘱合理安排用药,并保证输液的通畅。

6、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加强营养。

7、了解病人的心理,做好心理护理。

三级护理: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

2、观察患者咳嗽、咳痰的频率,痰液的性状、颜色、量。

3、观察患者穿刺处是否有渗出、红、肿、痛等不适症状。

4、观察用药反应。

【护理措施】

1、按时测量生命体征,整理床单位。

2、每3小时巡视病房一次,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3、做好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

4、指导患者呼吸功能锻炼。

第三篇: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自我保护措施

间质性肺炎的治疗过程是缓慢的,需要患者的耐心坚持,特别是中医治疗是从内进行调理,虽然效果显著但是见效可能慢一点,间质性肺炎患者需要有耐心,除了治疗之外,间质性肺炎患者还需要细心,在生活中要细心,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自我保护措施有哪些呢?下面由我院专家为各位详细介绍:

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自我保护措施有哪些?

①室内尽可能不放置花草,如夜来香或玫瑰花等,虽然有时并不一定由该种植物的花粉引起过敏,但亦可能因其香味而诱发间质性肺炎。

③调节合适的室温亦至关重要,大多数间质性肺炎患者不耐寒,对温度的改变尤为敏感。

⑤家里不要养宠物,以免病人吸入或接触其皮毛而引起间质性肺炎发作并且加重。

⑥应空气新鲜、流通,无灰尘、煤烟、烟雾、漆气及其他一切刺激性物质。 以上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自我保护措施提供给所有的间质性肺炎患者,希望对各位患者有帮助,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生活的细节需要注意,间质性肺炎患者要带着细心、耐心、信心与疾病抗争。

第四篇:常用护理技术教材-氧气吸入疗法、吸痰法

授课班级: 2010级临床本科2班

授课时间: 第十周 星期四

1、2节 2学时 授课章节: 第九章 常用急救护理技术 重 点: 氧气吸入疗法、吸痰法操作要点 难 点: 氧气吸入疗法、吸痰法操作要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示范法 学时分配:

第九章

常用急救护理技术 .......................................................................................

第一节

概 述 ............................................................................................... 5min

一、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 3min

二、抢救设备 ........................................................................................... 2min 第二节 社区急救护理基本技术 ...........................................................................

一、氧气疗法 ...................................................................................................

(一)氧气吸入的适应 ........................................................................... 8min

(二)吸氧的方法 ................................................................................. 30min

(三)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 ........................................................... 8min

二、吸痰法 .......................................................................................................

(一)适应症 ........................................................................................... 8min

(二)吸痰的方法 ................................................................................. 26min 教学内容:

第九章

常用急救护理技术

第一节

概 述

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和生命质量。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常用的抢救技术,保证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进行。

一、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1、立即指定抢救负责人,组成抢救小组 抢救过程中的指挥者应为在场工作人员中职务最高者,各级人员必须听从指挥。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态度严肃认真、动作迅速正确,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密切协作。

2、即刻制定抢救方案

3、制定抢救护理计划

4、做好抢救记录及查对工作

5、安排护士随医生参加每次查房、会诊、病例讨论

6、严格执行“五定”制度

五定内容为: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7、做好交接班工作

二、抢救设备

主要指抢救室、抢救床、抢救车、急救器械

1.抢救室 由专职人员负责。急诊室要有单独抢救室;病区抢救室宜设置在靠近护士办公室的单独房间内。抢救室要宽敞、明亮、安静、整洁。

2.抢救床 最好选用能升降的活动床,必要时另备木板一块,作胸外心脏按压时使用。 3.抢救车 (1)急救药品:

(2)各种无菌急救包:静脉切开包、气管插管包、气管切开包、开胸包、导尿包、穿刺包等。

(3)一般用物:治疗盘、血压计、听诊器、开口器、压舌板、舌钳、手电筒、止血带、输液器、输血器、各种注射器及针头、各种型号及用途的橡胶管或硅胶管、绷带、夹板、宽胶布、无菌敷料、无菌治疗巾、无菌手套、玻璃接管、火柴、酒精灯、多头电源插座、皮肤消毒用物等。

4.急救器械 氧气筒及给氧装置或中心供氧系统、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心电监护仪、电除颤器、起搏器等。

第二节 社区急救护理基本技术

一、氧气疗法

(一)氧气吸入的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患影响肺活量者如哮喘、重症肺炎、肺水肿、肺气肿、气胸、肺不张等。

2、心肺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而致呼吸困难者,如心力衰竭

3、各种中毒使组织内氧化过程发生异常而产生缺氧,如药物中毒

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等。

5、其他

(二)吸氧的方法

【氧气筒法】

1、用物

(1)氧气筒和氧气表 1)氧气筒的结构

2)氧气表:由减压器、流量表、湿化瓶组成 3)装表法

2、方法 (1)病人的准备 (2)量长调量 (3)插管固定 (4)停氧

3、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 (2)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 (3)在用氧过程中,要经常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导管有无扭曲、阻塞等。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0.5MPa时,即不可再用,以防止灰尘进入筒内,于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危险。

(5)对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悬挂“满”或“空”的标志。 【其他吸氧法】

1、双侧鼻导管法

2、鼻塞法

3、口罩法

4、氧气枕法

5、面罩法

6、氧气帐法

7、氧气管道化装置

(三)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

1、氧气吸入的浓度

成人鼻导管给氧、轻中度缺氧时,氧流量为2L/min—4L/min;严重缺氧时,4L/min—6L/min。

2、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

计算公式为: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二、吸痰法

吸痰法是利用负压的作用将口腔、鼻腔、咽喉部或气管内的痰液及误入之呕吐物等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

(一)适应症

1、 昏迷、危重、老年、麻醉后、气管切开术的病人。

2、 用于机械通气与气管切开的病人。

(二)吸痰的方法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1、电动吸引器的构造及原理 (1)构造 (2)原理

2、用物

3、操作方法

(1)检查吸引器装置并试吸 (2)病人的准备 (3)吸痰 (4)观察记录 (5)吸痰完毕

(6)如为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

4、注意事项

(1)检查电源及吸引装置(2)动作轻柔,一般负压成人在0.033MPa---0.053 MPa,婴幼儿在0.013MPa---0.033 MPa(3)治疗盘内用物每日更换一次,吸痰管每次更换,不得重复使用,所以用物每日灭菌一次。

课后小结:本次课按计划完成。本次主要介绍社区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要求学生掌握吸氧和吸痰法操作技能。

思考练习:

1、简术氧气吸入疗法的方法和操作要点?

2、吸痰的适应症?

参考资料:

1、基础护理学 主编 李小寒、尚少梅 人民卫生出版社

2、护理学基础 主编 殷磊 人民卫生出版社

3、常用护理技术 主编 阳爱云 湖南科技出版社

4、与上书配套的录像

第五篇:中医患者的护理

中医患者的护理

拔罐针灸、拨罐、按摩、刮痧、耳针、梅花针、中药熏洗等二十余种常用中医传统技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丰富了中医护理内容。

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辩证观的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冶”的原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入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辩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辩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病人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

目前,在全国2100多个中医医疗机构中,有6万余名护士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从事中医护理工作,成为发展中医事业的一支必不可少的专业队伍。其中还涌现出一批既有丰富临床经验,又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中医护理技术骨干。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与在职教育也已初具规模。

中医临床护理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辩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放血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熏洗疗法、敷药法、贴药法、推拿疗法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创建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对中医界的护理人员来说是新的课题和挑战。

人体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其中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主意局部病变,同时要主意相关脏腑的变化。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在体表反映出来。因此,可从机体局部的变化来推断整体的反应状态,测知内脏病变。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病人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病人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在疾病的护理上,中医十分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而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功能锻炼。关于这些方面的论述,历代医书均有记载。

人和自然界也是相互制约、统一的整体:中医将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当气候急剧变化或六气侵犯人体成为致病因素时称为“六淫”。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故要求护理上主动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做好防范工作,并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护理工作要求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病人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中医关于整体观护理论特点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作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是完全一致的。

中医患者的护理

中医辨证是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采集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中医护理的原则是以中医辨证治则指导护理工作的,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预防为主”等护理原则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扶正祛邪:是指通过各种护理手段达到扶助正气、祛除病邪的目的,根据不同病情采用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等护理措施。

2:“标”与“本”是相对而言,根据病情的主次轻重,护理上遵循“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的原则,在标本并重的情况下,可采用“标本同护”的方法。

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同一种病,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证候时所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为同病异护;而不同疾病在病程某一阶段出现相同证候时,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为异病同护。

4.正护与反护:正护与反护是根据临床治则(正治与反治)为依据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时令、气候、地理环境及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6.预防为主:护理中以“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为原则,掌握疾病传变途径,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突出了中医在病因、观察病情、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整体观和现代、社会、生物、心理的医学模式特点。

中医患者的护理

1.人体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其中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主意局部病变,同时要主意相关脏腑的变化。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在体表反映出来。因此,可从机体局部的变化来推断整体的反应状态,测知内脏病变。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病人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病人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在疾病的护理上,中医十分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而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功能锻炼。关于这些方面的论述,历代医书均有记载。

2.人和自然界也是相互制约、统一的整体:中医将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当气候急剧变化或六气侵犯人体成为致病因素时称为“六淫”。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故要求护理上主动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做好防范工作,并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护理工作要求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病人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中医关于整体观护理论特点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作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是完全一致的。

上一篇:销售部经理职位说明书下一篇:新任支部书记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