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2023-01-08

第一篇: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间质性肺炎的自我护理

间质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都会造成伤害,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困扰。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自我护理有哪些?为了使间质性肺炎患者及早的康复,在进行专业治疗的同时患者要细心进行自我护理,医患共同努力战胜病魔。

间质性肺炎的自我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患者要注意饮食多食用清肺润肺的食物,禁止少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病情,患者还可以进行自我穴位按摩,取手三里、迎香、太阳、百会(高血压患者甚用)轻轻顺时针方向按揉,常年不断。

2、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房间空气要清新、湿润、流通,避免烟雾、香水、空气清新剂等带有浓烈气味的刺激因素,也要避免吸入过冷、过干、过湿的空气。但要避免干扫,以免尘土飞扬。房间里不宜铺设地毯、地板膜,也不要放置花草。被褥、枕头不宜用羽毛或陈旧棉絮等易引起过敏的物品填充,而且要经常晒,勤换洗。

3、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免免疫力下降,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预防各种感染。同时注意适量的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如做深呼吸、散步、练太极拳等。以上就是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的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自我护理,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专家提醒大家: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护理直接关系着治疗效果的成败,所以一定要到加强对间质性肺炎患者的合理护理。

第二篇:间质性肺炎患者要勇敢面对疾病

间质性肺炎这种疾病已经慢慢开始危害人类的健康,近年来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间质性肺炎是一种呼吸道慢性疾病,同时也是全身性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身体的折磨和心理的折磨,因为间质性肺炎又称为“亚癌”治疗难度大,很多患者得知自己患病后都会非常恐惧和沮丧,陷入低迷的状态,可是越是这样越不利于治疗,所以间质性肺炎患者要勇敢面对疾病。 间质性肺炎患者呀勇敢面对疾病,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

1、学会自我调节,杜绝情绪失控。情绪是可控的,间质性肺炎患者是能够调节自己情绪的,间质性肺炎患者找准自己情绪失控的点就可以更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疾病的治疗,可以多和医生聊一聊相关情况,让自己安心,而不是自己胡思乱想。

2、学会沟通,让别人帮助自己。患者首先要正视疾病,要相信通过有效的治疗是可以控制疾病的,平常不要愁眉苦脸,多和医生、病友、朋友沟通,聊一些感兴趣的事情。用积极的语言,来控制与调节情绪。

3、分散注意力,不要钻牛角尖。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上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不要一直停留在疾病治疗的怪圈中,这样只会越陷越深。

保持乐观的情绪对间质性肺炎有很大益处,因此,间质性肺炎患者要勇敢面对疾病,只有树立信心才可以战胜病魔,越是退缩和逃避,疾病就会恶化的越来越快,使患者陷入恶性循环中。

第三篇:间质性肺疾病的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

一、定义

间质性肺疾病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病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

二、常见五大症状

间质性肺炎是顽固症状,也就是说间质性肺炎是很难根治的,所以一般我们对于间质性肺炎都是预防为主,既然预防就要我们从间质性肺炎的症状方面对此病症进行一个认识。

1、开始时常无症状,甚至疾病有相当进展时仍无明显症状,而是因体检或其他疾病照胸片或胸部CT发现。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或气促,许多病人描述是“上气不接下气”的感受。

2、许多病人忽视偶尔的气短,认为这仅是因为上年纪或体形发胖的缘故。但当病情发展,肺破坏严重时,轻微活动后如洗澡、穿衣、打电话等后也发生气短。

3、其他间质性肺炎的症状包括频发干咳,有些人有流感症状如疲乏,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

4、疾病变化因人而异。有些人间质性肺炎的症状出现缓慢,持续数月或数年;而有些人则进展迅速;有些人则稳定在一个时期,过程较难预测。

5、呼吸困难干咳,此后常因感冒急性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和加重,且呈结合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呼吸增快。但无喘鸣刺激性咳嗽或有咳痰少数有发烧咯血或胸背痛,严重后出现动则气喘心慌、出虚汗、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唇甲紫绀及杵状指(趾)并且作体检时在下肺野可听到湿罗音。

三、护理措施

1、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避免感染:感染后会加重病情,当呼吸困难,咳嗽加重时,及时向医生汇报,以尽快采取治疗。每年注射流感疫苗,能降低因流感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次数。另外,疫苗也可以用于预防特定细菌引起的肺炎,咨询医生是否这些疫苗适合您。

2、告知患者要保持良好的营养和适当的体重:良好的营养对保持理想体重很有帮助,间质性肺病的患者,因为怕吃饭时气短,所以进食减少,导致营养不良,低营养使呼吸肌乏力,从而气短加重。另外,体重超重增加心肺供氧到全身的负担,也导致气短,超重也增加膈肌的压力而使呼吸不足。

3、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房间要安静,空气要清新、湿润、流通,避免烟雾、香水、空气清新剂等带有浓烈气味的刺激因素,温湿度适宜避免吸入过冷、过干、过湿的空气。病房要经常打扫,但要避免干扫,以免尘土飞扬。

4、告知患者要规律运动,保持体型:肺疾病和气短使患者活动力下降,易疲劳,缺氧使特间质性肺病患者产生了恐惧和心理压力,因此有慢性肺疾病的患者,有时为了避免气短而限制活动,特别是家属也劝病人少活动,否则有害(身体)。然而,缺乏运动会使肌肉不能像以前那样有力和有效率,甚至发展到即使轻微的日常活动也变得困难;相反通过规律运动如简单的散步等,肌肉会变得更有力,更能对抗疲劳。总之,通过规律训练使用更有效的方法去完成工作,结果完成同样的工作需氧就会减少,气短也减轻了。如做深呼吸、散步、练太极拳、练气功等。

5、氧疗:遵医嘱予以吸氧并告知患者吸氧的重要性,氧不充足,肺脏血管会收缩变窄,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补充氧能减少血管和右心的张力,减轻气短感受,改善睡眠等。嘱其遵从。

6、心里疏导同时帮助患者学习和练习放松:焦虑和悲观情绪常见于间质性肺病患者,气短、活动力下降及悲观情绪可能会使患者脱离家人和朋友。学会放松有助于控制因气短而产生的恐惧;身体和精神放松可以避免因肌肉紧张而消耗过多的氧气。

7、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观察疗效呵呵不良反应。

8、戒烟的患者帮助其戒烟;停止刺激是阻止肺进一步损害的好方法,告诉患者吸烟的具体危害,采用图画更为形象的讲解,帮助其制定戒烟的计划。同时劝告家人和朋友戒烟。

四、健康宣教

1、疾病预防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该病的病因和诱因;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受凉、淋雨、吸烟、酗酒。慢性病、长期卧床、年老体弱者;应注意经常改变体位、翻身、拍背,咳出气道痰液。 2 、疾病知识指导 遵医嘱按时服药,了解药物的作用、方法、疗程和不良反应,定期随访,出现发热、心率增快、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最好准备一个病情记录本,把身体的不适和服药情况记录下来;注意携带所有的门诊医疗记录和医疗资料,包括化验、影像资料等。可以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第四篇:慢性间质性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chronic interstitial nephritis),又称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chronic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是以慢性肾小管间质性损害为主的肾间质疾病,病理表现以肾间质纤维化、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和肾小管萎缩为主要特征,起病初期可无肾小球和血管受累,晚期则有不同程度肾小球硬化。临床以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尿浓缩功能障碍、肾小管酸中毒或 Fanconi 综合征、低钾血症等,罕见水肿、大量蛋白尿和高血压,晚期表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间质性肾炎可由急性间质性肾炎演变而来,也可无急性炎症过程。 疾病病因

慢性间质性肾炎可由多种病因所致,包括如下:① 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间质性肾炎、多囊肾、髓质囊性病变及遗传性肾炎;②药物性肾病:非甾体抗炎药、马兜铃酸类药物、环孢素及顺铂等引起的肾损伤;③尿路疾病:梗阻性肾病、返流性肾病;④感染性疾病: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慢性肾盂肾炎;⑤重金属中毒:如铅、镉、锂中毒;⑥物理性损害:如放射性肾病;⑦系统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慢性移植排斥反应)、代谢性疾病(尿酸性肾病、高钙血症肾病、低钾性肾病)、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轻链沉积病)等系统性疾病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 发病机制

慢性间质性肾炎发病机制研究如下: 肾小管间质损伤机制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是介导间质纤维化的主要始动机制,因病因不同,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机制也不同。

(1)免疫损伤:免疫复合物沉积、抗肾小管基底膜(tubular basement membrane,TBM)抗体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均参与肾小管间质的损伤。药物、某些内毒素等可作为半抗原结合于 TBM,引起针对TBM 成分的免疫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间质,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抗肾小管基底膜肾炎中的抗 TBM 抗体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在上述抗体介导的损伤过程中,大量单个核细胞,尤其 T 细胞在间质浸润,是间质性肾炎发生、发展的关键。

(2)药物或毒物直接损伤:绝大多数毒物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尤其是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长期小剂量摄入关木通则通过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马兜铃酸代谢产物与细胞 DNA 形成马兜铃酰胺 -DNA 加合物等机制,导致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重金属和化学毒物对肾组织细胞也具有高亲和性,可直接造成肾毒性损害,改变细胞通透性及转运功能,影响酶和核酸的功能,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和凋亡。某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功能,造成细胞“呼吸窘迫”和损伤。止痛剂代谢产物在肾髓质中高度浓缩,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膜,通过减少扩血管性前列腺素引起肾组织缺血和肾小管间质慢性炎症。内源性毒素对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也有毒性,如轻链可进入细胞核、激活溶酶体,导致细胞脱屑和裂解、细胞质空泡变性、微绒毛脱落等。

(3)感染:肾脏局部或全身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释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

1、IL-

6、IL-

8、肿瘤坏死因子(TNF) -α、转化生长因子(TGF) -β等,引起肾间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趋化反应,导致局部炎症反应,释放活性氧和蛋白酶,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

(4)代谢产物沉积:轻链和淀粉样物质可直接沉积于肾小管基底膜和血管,引起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尿酸盐结晶沉积,可诱发单核醛固酮系统激活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引起血管收缩、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产生过多

炎性细胞浸润、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堆积,最终取代正常肾脏结构。各种诱因(如药物、毒物、蛋白尿、高血糖、低氧等)可引起肾脏固有细胞(如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产生局部的微小病灶和炎性趋化因子,吸引炎性细胞浸润。在促炎性介质(IL-

6、IL-

8、PDGF-β、TNF-α)和促纤维化因子 [ 如 TGF-β、TGF、PDGF、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等 ] 的刺激下,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以及来源于骨髓的纤维细胞不断迁入,进而形成大量肌成纤维细胞群。肌成纤维细胞可分泌大量ECM 并在肾间质中堆积,引起细胞营养供给障碍、细胞死亡,形成无细胞的纤维性瘢痕组织。 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

肾间质 ECM 堆积,不仅与 ECM 合成增加有关,也与 ECM 降解减少有关。纤溶系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在调控ECM 的合成和降解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许多促进或抑制纤维化的因素,均通过影响这些系统中的酶原活化过程及其内源性抑制因子水平,而调控ECM 的代谢。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始动因素很多,但最终均导致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损伤。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是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主要环节;慢性肾小管损伤,释放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促进 CD4 和 CD8 T 细胞、巨噬细胞在间质的浸润;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促使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沉积增加,形成间质纤维化;间质纤维化致球后毛细血管损伤,继发肾小球缺血和肾功能进行性减退。[1-3] 临床表现

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报道的13 519 例肾活检病例中,小管间质性疾病占3.18%,其中慢性间质性肾炎占 1.0% ;在 607 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小管间质性疾病所占比例高达 16%。国内其他地区报道慢性间质性肾炎占肾活检病例的 1.3% ~ 5.0%。在 1 025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5.7% 原发病因为小管间质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实际比例可能远远超出文献报道的数据。慢性间质性肾炎以男性为多,男女比例约为1.34∶1,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以中老年人多见,儿童较少见。在一组 4 255 例平均年龄 65 (60 ~ 86)岁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慢性间质性肾炎占 9.5% [8],最常见病因为药物性肾损害。

慢性间质性肾炎常为隐匿、慢性或急性起病,因肾间质慢性炎症改变,主要为纤维化组织增生,肾小管萎缩,故常有其共同临床表现。

1.患者常表现为逐渐出现的多尿或夜尿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纳差、乏力、消瘦等非特异症状,一般无水肿,一些病例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只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轻度尿改变、肾功能减退、贫血、肾性骨病而怀疑本病。部分患者经询问病史可发现用药史或理化因素接触史。部分由系统性疾病所致者可有原发病的表现。 2.尿常规通常表现为轻度蛋白尿(定性微量~+,定量一般<0.5g/d),尿蛋白常为小分子的肾小管性蛋白尿。尿沉渣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一般无红细胞和管型。实验室检查可出现低比重尿、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碱性尿及低磷血症、高钙血症、低钠血症、高钾或低钾血症及肾小管酸中毒。

3.若伴有肾乳头坏死,可在病程中出现高热、腰痛、肉眼血尿及尿路刺激征等,常见原因为糖尿病、肾盂肾炎、止痛剂肾病、尿道梗阻或血管炎。急性肾乳头坏死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尿沉渣中可找到坏死的组织碎片,肾盂造影可见环状阴影或充盈缺损,慢性者可见肾髓质及肾乳头部钙化阴影,临床尿浓缩功能减低。

4.慢性间质性肾炎可波及肾小球和血管,导致相应功能受损,早期为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其后血清肌酐可升高。晚期肾小球和血管受累严重时,可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厌食等,贫血常很严重,并且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不成。约一半患者发生高血压,但程度往往不及肾小球肾炎引起的高血压严重。 辅助检查 尿液检查

尿常规除低比重尿外,一般无明显异常。通常伴有少量低分子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多在 0.5 ~ 1.5 g/24 h,极少 > 2 g/24 h,后期因肾小球受累,可出现混合性蛋白尿;尿沉渣检查可有镜下血尿、白细胞及管型尿。尿β2- 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溶菌酶、NAG、Tamm-Horsfall 蛋白等物质有不同程度升高。尿渗量通常降低,甚至出现等渗尿或低渗尿。部分患者有糖尿、磷酸盐尿和氨基酸尿,或尿细菌培养阳性,尿酸化功能检查可显示碱性尿pH >5.5)、尿 NH4+排出减少或 HCO3-排泄增多。不同病因可导致不同部位肾小管损害,尿液检查异常也有差异。 血液检查

贫血发生率高且程度较重,常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部分患者可有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磷血症和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等表现。血尿酸常正常或轻度升高。 影像学检查

B 超、放射性核素、CT 等影像学检查通常显示双肾缩小、肾脏轮廓不光整。影像学检查还有助于判断某些特殊病因,如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肾脏囊性疾病等。静脉尿路造影(IVU)可显示止痛剂肾病特征性的肾乳头坏死征象。由于造影剂具有肾小管毒性,因此,在肾小管损伤时应慎用。 肾活检病理

病理检查对确诊有重要意义。慢性间质性肾炎基本的病理表现为光镜下间质呈多灶性或大片状纤维化,可伴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变性、管腔扩大,肾小管基膜肥厚,肾小球出现缺血性皱缩或硬化,小动脉和细动脉内膜可有不同程度增厚、管腔狭窄或闭锁,但无血管炎表现(见图1)。免疫荧光阴性。电镜检查在电镜对诊断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意义不大。电镜下再生的肾小管可见新生、基底膜样物质,导致TBM 分层。免疫性疾病所致的慢性间质性肾炎,电镜下可见致密物沉积,轻链沉积病可见TBM 有成簇的针尖样致密物沉积。 诊断

本病起病隐匿,症状无特异性,需进行全面肾小管功能检查才能明确肾小管间质损害。如为弥漫性肾实质损害,应通过肾活检明确诊断。具有下列临床特征者应考虑慢性间质性肾炎:①存在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诱因,如长期服用止痛剂、慢性尿路梗阻等,或有慢性间质性肾炎家族史;②临床表现有小管功能障碍,如烦渴、多尿、夜尿增多、肾小管性酸中毒等,或肾功能不全但无高血压、无高尿酸血症等;③尿液检查表现为严重小管功能受损。少量小分子蛋白尿(< 2.0 g/24 h)、尿 RBP、溶菌酶、尿 β2- 微球蛋白、NAG 升高,可有糖尿、氨基酸尿。慢性间质性肾炎还须根据病史和临床病理特征进一步明确病因。 鉴别诊断

慢性间质性肾炎应该考虑与一下疾病鉴别,鉴别困难时可以肾穿刺。① 高血压肾损害:临床表现类似慢性间质性肾炎,但长期高血压病史,伴有心脏、眼底等靶器官有助于鉴别;②慢性肾小球肾炎:常有显著的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肾小球功能损害先于肾小管。 疾病治疗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治疗原则为:①去除病因,如停用有关药物,清除感染灶,解除尿路梗阻等。②对症支持治疗,纠正肾性贫血、电解质、酸碱及容量失衡。③促进肾小管再生,冬虫夏草有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生长、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耐受缺氧等作用,对小管间质性肾炎有一定治疗。④免疫抑制剂,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变态反应等免疫因素介导的慢性间质性肾炎,可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⑤抑制间质纤维化进展,伴有高血压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应用拮抗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低蛋白饮食等。⑥血液净化治疗 出现明显尿毒症症状、有血液净化指征者,应实施血液净化治疗,条件允许也可行肾移植。[4-5] 疾病预后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与病因、肾间质病变和肾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彻底清除病因可延缓慢性间质性肾炎进展,干燥综合征、药物性间质性肾炎预后良好,但止痛剂肾病和中毒性肾病则预后较差。

第五篇:肺炎患者分级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观察患者精神和意识状态。

3、观察患者皮肤及黏膜有无发绀、肢端湿冷。

4、严格监测患者出入量,注意有无尿量减少。

5、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固定,是否做好标记,观察引流物的颜 色、量、性状。

6、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7、患者穿刺处是否有渗出、红、肿、痛等不适症状。

8、观察病人及床单位卫生。

【护理措施】

1、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病情相关的各种记录单,记录客观、及时、准确、真实、完整,患者佩戴腕带,正确实施护理措施。

2、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有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3、遵医嘱给予心电、血压监护及氧气吸入。如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应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给予患者舒适体位,休克者给予中凹位。意识不清及烦躁者合理使用床档。

5、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吸痰等。

6、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固定,做好标记,并观察引流液色、量、性状。

7、遵医嘱合理安排用药,保证患者液体的摄入,补充血容量。如用升压药,根据血压调整滴速,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影响疗效,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8、做好基础护理:

(1)给予病人做好晨晚间护理、床单位清洁、整齐、干燥、平整、无污迹、无多余物品。(2)协助患者进食/水。(3)给予卧位护理:每两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必要时床上移动、给予压疮预防及护理。(4)给予排泄护理:需要时床上使用便器,有尿失禁、留置导尿、给予失禁护理及每日两次留置尿管护理。(5)每周两次床上温水擦浴,每周一次床上洗头,需要时提供指/趾甲护理。

9、进行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A:

生活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观察要点】

1、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观察患者皮肤及黏膜有无发绀。

3、监测患者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的变化。

4、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固定,是否做好标记,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性状。

5、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6、观察患者穿刺处是否有渗出、红、肿、痛等不适症状。

7、观察病人及床单位卫生。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每小时巡视病房一次,有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3、遵医嘱给予心电、血压监护及氧气吸入。

4、给予患者健侧卧位,意识不清及烦躁者合理使用床档。

5、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吸痰等。

6、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固定,做好标记,并观察引流液色、量、性状。如有导尿,给予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如有鼻饲,给予口腔护理,每日2次。

7、遵医嘱合理安排用药,注意输液速度,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8、做好晨晚间护理,大量出汗时及时给予更换内衣和被褥。

9、协助患者进食/水。

10、协助患者床上移动,每2小时给予患者翻身、叩背,预防压疮护理,需要时给予床上使用便器。

11、每周给予床上洗头1次、2-3日温水擦浴1次,根据需要随时给予指/趾甲护理。

一级护理B:

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观察要点】

1、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观察患者皮肤及黏膜有无发绀。

3、监测患者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的变化。

4、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固定,是否做好标记,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性状。

5、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6、观察患者穿刺处是否有渗出、红、肿、痛等不适症状。

7、观察病人及床单位卫生。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每小时巡视病房一次,有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3、遵医嘱给予心电、血压监护及氧气吸入。

4、给予患者健侧卧位,意识不清及烦躁者合理使用床档。

5、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吸痰等。

6、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固定,做好标记,并观察引流液色、量、性状。如有导尿,给予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如有鼻饲,给予口腔护理,每日2次。

7、遵医嘱合理安排用药,注意输液速度,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8、做好晨晚间护理,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被褥,协助更衣。

9、协助患者进食/水。

10、协助患者床上移动,每2小时给予患者翻身、叩背,预防压疮护理, 需要时给予床上使用便器。

11、每2-3日协助温水擦浴1次,根据需要协助洗头、协助指/趾甲护理。

二级护理A:

病情稳定,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

2、观察患者咳嗽、咳痰的频率,痰液的性状、颜色、量。

3、观察患者有无胸痛。

4、观察患者穿刺处是否有渗出、红、肿、痛等不适症状。

5、观察用药反应。

【护理措施】

1、按时测量生命体征,整理床单元。

2、每2小时巡视病房一次,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3、痰液不宜咳出者,指导患者有效的排痰技巧,每2小时协助翻身、叩背,必要时协助床上移动,预防压疮护理。

4、发热患者遵医嘱给予退热药或物理降温,并指导其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5、遵医嘱合理安排用药,并保证输液的通畅。

6、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加强营养,协助进食/水。

7、了解病人的心理,做好心理护理。

8、协助晨晚间护理,需要时协助床上使用便器,给予失禁护理,留置尿管者,给予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

9、协助沐浴或擦浴,1次/2-3日,需要时协助更衣、协助洗头、协助指/ 趾甲护理。

二级护理B:

病情稳定,生活完全自理的患者。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

2、观察患者咳嗽、咳痰的频率,痰液的性状、颜色、量。

3、观察患者有无胸痛。

4、观察患者穿刺处是否有渗出、红、肿、痛等不适症状。

5、观察用药反应。 【护理措施】

1、按时测量生命体征,整理床单元。

2、每2小时巡视病房一次,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3、痰液不宜咳出者,指导患者有效的排痰技巧。

4、发热患者遵医嘱给予退热药或物理降温,并指导其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5、遵医嘱合理安排用药,并保证输液的通畅。

6、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加强营养。

7、了解病人的心理,做好心理护理。

三级护理: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

2、观察患者咳嗽、咳痰的频率,痰液的性状、颜色、量。

3、观察患者穿刺处是否有渗出、红、肿、痛等不适症状。

4、观察用药反应。

【护理措施】

1、按时测量生命体征,整理床单位。

2、每3小时巡视病房一次,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3、做好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

4、指导患者呼吸功能锻炼。

上一篇:建筑施工企业劳动合同下一篇:科创部下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