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2022-09-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e ischemic encephal0pathy HIE) 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的减少或暂停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 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及小儿智力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因此, 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和护理, 对于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共收治1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1]。其中男68例, 女52例, 出生后到发病时间7~24h者65例, 24~36h者31例, 36~72h者24例;病因:脐带绕颈51例, 宫内窒息49例, 异常分娩20例 (助产、臀位) 。

1.2 临床表现

均有不同程度的兴奋、易激惹、抽搐、淡漠、嗜睡、体温不升、昏迷、肌张力增强或减弱及拥抱反射亢进或消失等临床表现, 根据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将患者病情分为:轻度79例, 中度30例, 重度11例。其中合并吸入综合征13例, 蛛网膜下隙出血5例, 乏氧心肌损伤4例, 新生儿硬肿症3例, 乏氧肾损伤2例。

2 护理

2.1 严密观测病情变化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测其病情变化, 给予心电监护, 注意观察患儿的神态、意识、瞳孔、肌张力的变化。

2.2 注意保暖

由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神经损伤严重, 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 抵抗力低下, 体温常因环境温度而受到影响[2]。适宜的体温可使患儿的机体耗氧和代谢率降低, 蒸发量减少, 硬肿症的发生几率降低, 急救时, 可将患儿放入暖箱保温, 箱温从28℃开始, 以后每小时提高箱温1℃, 做好肤温监测, 直到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时停止升温, 注意避免升温过快、过高导致肺出血、颅内出血, 每日用消毒液擦洗暖箱外面, 一切治疗和护理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散热。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除换气功能障碍外, 由于支气管腔狭窄, 纤毛运动差, 咳嗽无力,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不能自行排出, 极易导致阻塞。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观测患儿的呼吸道是否通畅, 防止窒息、吸入羊水、呕吐或痰液等情况发生阻塞呼吸道, 影响呼吸, 加重病情。如发现患儿有痰鸣音, 应及时将痰液吸出, 吸痰时动作要轻柔, 选择合适吸痰管采用旋转式快速低压吸引, 自口腔或鼻孔轻轻从浅入深, 慢慢转动吸痰管, 边退边吸或边吸边退[4]。

2.4 保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

患儿因脑部缺氧缺血极易发生循环系统功能紊乱, 因此,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儿的心率、血压、周围循环及尿量变化。如出现心律不齐, 心率过快或过慢, 血压低, 提示心功能不全;应及时应用纳络酮、多巴胺治疗。直到心率恢复正常, 心音有力, 收缩压维持在9.3k Pa (70mm Hg) 左右, 口唇、甲床转红润。同时, 要保证患儿尿量正常, 对不能吃奶的患儿给予静脉补液, 保证患儿有效的循环血量, 使脑组织得到充分的血液供给, 减轻脑损伤。

2.5 控制惊厥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由于脑水肿使颅内压升高, 极易发生烦躁尖叫、四肢肌张力增高等惊厥先兆, 因此,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 避免声光刺激, 如发生烦躁、尖叫应立即采取药物止痉, 同时密切观察肌张力等情况。

2.6 心理护理

患儿家属的负面情绪将直接影响对患儿的照顾质量和对疾病的治疗态度, 因此, 护理人员有必要对家属进行心理干预[4]。一方面通过有条不紊的护理, 取得患儿家属的充分信任, 使家属能最大程度地配合治疗;另一方面, 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 详细讲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知识, 给予他们以安慰和鼓励, 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 使患儿家属认识到其在疾病治疗方面的重大作用, 积极面对患儿的病情和治疗。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围产期、分娩期和出生后, 胎儿、婴儿发生窒息, 导致患儿的脑组织发生水肿、坏死、出血、转化为主要病变的脑损伤, 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之一。因此, 治疗过程中应全面维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积极采取控制惊厥和脑水肿、对症及支持疗法, 尽早治疗, 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 做好周到、细致的护理工作, 促进脑细胞的再生及患儿的早日康复, 保证患儿的安全和治疗的效果, 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减少社会负担。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探讨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严密观测病情变化、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控制惊厥、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等。通过合理的治疗和周到细致的护理, 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极大地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学杂志, 2005 (8) :584.

[2] 赵湘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抢救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4, l8 (6B) :1079.

[3] 楚春岭, 常跃玲, 孙金营, 等.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行为干预后的影响[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1) :25~26.

[4] 劳美琼.高危新生儿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 2002, 16 (11) :643.

上一篇:污水COD在线监测方法及其发展方向下一篇:浅析如何进行小学健美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