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呼吸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和诊断

2022-11-2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本症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 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6~2009年在我院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20例, 以出生后3d内入院的满月胎龄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出生后体重3kg到5kg不等, 平均体重为4kg。所有患儿在出生后1周内做脑CT检查均有异常。将20例患儿分为2组:观察组10例, 对照组10例。对照组给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镇静、控制惊厥和脑水肿等系列治疗;观察组在系列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安置人工呼吸器, 其疗程5d。全部患儿出生时均患有不同严重的窒息。2组患儿窒息程度、胎龄、出生体重及神经系统症状等方面比较, 均无显著差异。其临床分度比较见 (表1) 。

1.2 治疗方法

2 组患儿同时接受同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对应疗法, 包括纠酸、维持血气和pH值正常;

给予2组患儿良好的血流灌注和保持其正常的血糖值;控制惊厥;降颅压;提供每个患儿脑细胞代谢的激活剂等。治疗组在系列治疗的基础上, 在入院后24h内加用人工呼吸器治疗, 其患者头颅CT分度比较如下 (表2) 。

2 结果

2.1 治疗比较

比较治疗见效的时间、神经原始反射和肌张力恢复时间, 观察组比较照组平均短3~5d。治疗效果:轻度患儿的2组有效率100%;中度患儿观察组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66.7%;重度患儿组有效率为50%, 对照组为50%。总有效率比较后,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3) 。

3 讨论

人工呼吸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使脑组织缺氧、脑细胞肿胀、间质水肿、脑组织与毛细血管间距增大, 同时解决毛细血管缺氧和酸中毒的困扰。韩玉昆[1]教授提出通过人工呼吸器治疗可有效增加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及血氧的分压, 用于治疗缺氧和酸中毒, 有利于灌注受损血管, 从而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 减少渗出, 用以减轻脑水肿, 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李永昕[2]、张玉琢[3]还发现人工呼吸器可使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肽过氧化物等氧自由基的消除体系的激活与增强, 即让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恢复, 使脑细胞有效的修复。本组人工呼吸器治疗轻度、中度HIE患儿的总有效率达100%, 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治疗过程安全, 并且后遗症的发生率较小, 而且对幼龄患儿疗效更佳。人工呼吸器观察组的意识恢复, 肌张力的改善及神经症状恢复时间平均比参照组组缩短3~5d。2组的治疗效果对比, 中、重度的人工呼吸器观察组有效率都高于对照组。

病情影响人工呼吸器治疗的疗效, 同时人工呼吸器治疗的时间也会影响到其治疗效果。据观察, 住院时间不到3d的患儿, 治疗有效率为86.2%, 超过3d的治疗有效率为11.5%, 其中无效者占2%~3%。时间在HIE治疗效果中有决定性作用, 其最佳治疗时间是缺氧后24h之内。由此发现, 在正常治疗方式的同时, 再加上及时安置人工呼吸器, 可以迅速有效解决缺氧问题, 使多器官的功能立刻恢复, 尤其恢复脑细胞的工作能力, 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呼吸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及相关诊断。方法 选择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2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 对照组10例。结果 观察组显效8例, 有效l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3例, 有效5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80.0%。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呼吸器, 可提高治愈率, 减轻后遗神经系统损害。

关键词:人工呼吸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参考文献

[1] 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病变[J].中华儿科杂志, 1997, 35 (2) :991.

[2] 李永昕.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临床观察[J].实用儿科杂志, l992, 7 (1) :811.

[3] 张玉琢.高压氧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子后的作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 (2) :991.

上一篇:激光照射治疗Ⅰ、Ⅱ期压疮效果观察下一篇:对加快太岳山林区种苗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