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性脑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2022-09-10

我科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胰性脑病12例, 治愈8例, 好转2例, 有效1例, 总有效率为91.7%,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胰性脑病12例, 男8例, 女4例, 年龄52~76岁, 平均64岁, 6例与饮酒有关, 其余则为胆源性胰腺炎。所有病例均具有精神症状, 症状多出现在急性反应期, 在胰腺炎发病后1周左右, 极少数发生在疾病恢复期, 持续1d至数周。呈一过性精神错乱、意识障碍和神经衰弱样症候群。以烦躁、谵妄、精神异常和定向力障碍最为常见, 可出现意识迟钝、兴奋、抽搐、浅昏迷甚至重度昏迷。精神障碍持续时间与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纳入病例均符合胰性脑病的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1.2.1 原发病的治疗

禁食水、胃肠减压、减少胃肠液对胰腺的刺激、降低胰腺的分泌、抑制胰酶分泌。常用药物5-氟尿嘧啶 (5-FU) 有强烈抑制胰腺腺泡内DNA、RNA的合成作用, 抑制胰腺外分泌;生长抑素抑制胰液、胆汁、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 可减少胰酶对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合理选用抗生素;静脉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重症胰腺炎往往胰岛功能受损, 血糖调节功能下降, 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应用时要定时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对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表现者, 在面罩给氧不能改善症状时, 应及时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对出现少尿或无尿患者, 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决定补液的量及速度, 加用速尿或多巴胺维护肾脏功能, 必要时行透析治疗。

1.2.2 对胰性脑病脑组织炎症的治疗

脑部病变主要是炎症反应, 可给予以下对症治疗:应用甘露醇、高渗糖水、地塞米松、血浆及白蛋白等降低颅内压;给予冰帽降温、冬眠疗法等以减轻脑氧耗, 保护脑细胞;精神症状严重者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如安定、氯丙嗪及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2 结果

12例中, 治愈8例, 占66.7%;好转2例, 占16.7%;有效1例, 占8.3%;死亡1例, 占8.3%;总有效率为91.7%。

3 护理措施

3.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改变

如患者有无言语模糊, 烦躁不安, 意识淡漠, 甚至出现昏迷情况, 若重症胰腺炎在病情稳定期突然出现意识改变, 应高度怀疑胰性脑病的可能, 要及时汇报值班医生。

3.2 胃肠减压护理

行胃肠减压时, 事先向患者做好解释, 以取得配合, 协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 并加强口腔护理及鼻腔的清洁, 为减轻咽喉部刺激, 每日可给予雾化吸入。固定和衔接好减压装置, 避免脱出和吸入无效, 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等, 为观察病情提供动态信息。

3.3 保证足够的氧供, 保护脑细胞

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一般保证肢端血氧饱和度≥95%, 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证气道通畅, 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 应及时查找原因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3.4 心理护理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 因病程长, 心理压力大, 当并发胰性脑病时, 易出现烦躁易怒或神志淡漠。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交流, 了解其心理问题, 并给予安慰,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出现昏迷的患者, 应每天定时给予语言刺激及抚触, 以促进其意识的好转。

3.5 生活护理

保持病房环境安静, 整洁,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协助其翻身拍背, 按摩受压部位, 保持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卫生。

4 讨论

有文献报道胰性脑病病死率达15%~17%, 其典型症状和体征为精神神经异常、眼球运动障碍及共济失调, 三者并非一定存在, 临床上症状常不典型, 极易误诊而失去治疗机会。因此在护理工程中, 要仔细密切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意识情况,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早期症状, 从而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预后。

摘要:胰性脑病继发于急性重症胰腺炎, 由于大量蛋白水解酶和磷脂酶A等通过血脑屏障损伤脑组织和血管, 造成中枢神经损伤的一种脑病, 属于多脏器衰竭的一部分。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异常, 定向力缺乏, 精神错乱或伴有幻觉躁狂等。常为一过性, 可完全恢复正常。也可遗留精神异常。

关键词:胰性脑病,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 卢崇亮.胰性脑病的研究现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1, 10:363~364.

上一篇:浅谈办公自动化系统对系部秘书工作的积极作用下一篇:基于和谐理念的高校招生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