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兴趣提高策略

2022-09-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 大批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各个城市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由务农型转为打工、经商型。于是, 他们的子女留在家乡, 无意间的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而较之庞大的“弱势”群体。我校属于农村城镇小学, 在现有的2700余名学生中, 留守儿童就有400余名。这些儿童全靠祖辈或亲友监护, 间接的家庭教育致使不少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学习兴趣低下。在文化学习上, 数学学习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究其原因是“留守”经历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许多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目前, 我国正在进行着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指导思想的教育教学改革。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之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基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及其独特的作用, 研究“留守儿童”积极地学习好数学的策略, 能指导家庭教育、帮助留守家庭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家庭辅导和监督, 促进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教育的有效、有机地整合;能促进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有效地提高农村城镇小学“留守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其策略探究如下:

一、“建构模式”

根据“留守儿童”群体的共同特点——缺乏亲情关爱、行为习惯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等, 我校创建了“留守儿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宏观”与“微观”模式。

1、“宏观”模式——“五化一体”:

即“机构”化——学校建立健全专门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组织机构, “制度”化——学校建立健全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优先”化——学校层面在教育教学工作及活动等方面实行留守儿童“一切优先”, “聚会”化——学校层面实施留守儿童生日与重要节日聚会, “全育”化——学校层面按照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要求进行全面育人。

2、“微观”模式——“十个一”:即“健全一个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教育教学管理领导小组, 并明确责任, 建立其相关制度, 保障其工作正常而顺利地开展;“创建一个互动平台”——学校为留守儿童们设置亲情电话室、视频聊天室让其课间与在外父母互动交心, 增进其相互之间的感情;“选定一位代理家长”——学校为每位留守儿童选定一名代理家长, 让其在家有人教育管理, 使之有亲情感;“每周一次倾情谈话”——学校每周安排代理家长和对应的留守儿童孩子进行一次“近距离”的谈心, 使之具有良好的心态;“每月一次知识讲座”——各班每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安全卫生与法制等知识讲座, 使留守儿童孩子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参加一项兴趣活动”——各班每期组织指导留守儿童孩子们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以丰富其课余生活、培养其团队精神;“导读一本健康书籍”——老师每期或代理家长每期指导留守儿童孩子阅读一本健康的书籍, 培养其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导写一封亲情书信”——老师或代理家长每期指导留守儿童孩子利用节假日给远亲写一封书信, 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引做一件光荣事情”——老师或代理家长每期指导留守儿童孩子做一件有意义的光荣事情, 培养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聚过一个快乐生日”——各班根据留守儿童孩子们的生日时间, 组织开展有意义的生日聚会活动, 让其生日有无限的快乐之感。

二、“奉爱赏识”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成其为池塘,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要使留守儿童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必须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的甘露滋润其心田, 用赏识的心态感染其心灵。对于那些学困的“留守儿童”, 数学老师应给他们较多的爱, 经常鼓励、帮助、督促他们, 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要实现其目标, 数学老师就要倾情奉献爱心。我校倡导数学老师们在其工作中, 人人都要注重把“爱心”奉献放在首位, 放在“留守儿童”学困生上。其主要做法是:生活上给予特别的关心, 情感上给予特别的沟通, 习惯上给予特别的培养, 方法上给予特别的引导。

对于“留守儿童”学困生, 除了关爱, 还要大力赏识。在他们身上, 哪怕是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 作为数学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赞美赏识。这样, 使他们产生欣慰感、快乐感与成就感, 增强荣誉心、自信心和上进心, 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 他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赏识学困生的闪光点, 能促进其发展。

在实践探索中, 我校数学老师深深感受到:“爱心与赏识”是实现“留守儿童”学困生成功转化的两大支柱。

三、“培养情感”

数学学习虽然是促进学生的一般性发展, 但是它需要更多的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 这样能使其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然而, 培养“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情感更需要数学老师的真情和智慧。有鉴于此, 在实践探索中, 我们采取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挖掘数学的自生魅力, 讲求教学艺术, 联系生活实例和积极评价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乐学情感。这样, 学生渐渐的喜欢上数学学习。

四、“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 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 使它看起来容易做, 而且减少疲劳。”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小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 由兴趣到探求, 由探求到成功, 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 如此往复循环, 推动数学学习的不断前进。但由于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 学生在理解、掌握、应用知识的过程中, 总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学困生。因此, 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 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

在探寻中, 我们深切感受到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要使学生主动参与, 首先教学要让学生感到有趣。那么,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何使小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的喜悦?我校的低段数学老师, 他们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就是情境激趣。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中, 在认识了几元、几角、几分后, 事先创设了买卖的情境, 让几个学生当售货员, 其余的学生当顾客来买东西。最后还要让学生看看谁用最少的钱买来了最有用的东西, 学生很想在实际的操作中表现自己的能力。所以, 在兴趣的促进下孩子们自觉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参与效果极佳——“留守儿童”学困生颇感兴趣的积极投入到这样的数学学习情景之中。

以上策略, 对于提高农村城镇小学留守儿童学困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如何提高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成绩,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留守儿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 其学习成绩就随之提高。鉴于留守儿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弱势”群体, 有比较明显的情感特征, 笔者从心理情感以及技术操作等方面来进行探究。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学好数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 洛松扎西:《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学习情感研究》.

上一篇:试析高职审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下一篇:浅谈多媒体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