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有意注意,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2022-09-1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加强有意注意, 让课堂45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笔者纵观所听的各级各类教学观摩课、研讨课乃至学校的随堂听课, 看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变化:“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寓教于乐、在娱乐中掌握知识。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一定的张扬。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进:问题教学模式, “大语文教育”教学模式, 整体改革教学模式, “以练习为主线”教学模式, “以实践为主线”教学模式, 发现模式, 分组讨论式, 读写结合式。课堂教学就是组织学生学习, 想方设法挖掘学生潜在能力, 使短短的45分钟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本人拟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我们从心理学角度, 从学生注意的规律来看, 可以将一节课分为若干阶段, 每一阶段提出一个学习目标, 在学生还未产生分心状态时, 已进入下一个教学目标, 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意注意的状态,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了一节课的总目标, 能暂时使学生产生向往和追求的意向, 但由于学生年龄大小不同、生理发育状态各异、学习兴趣和基础的差别等因素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分心状态,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解决圆珠笔芯的漏油问题的经验给了我们启示:从外部因素着眼解决内部问题。解决圆珠笔芯的漏油的方法是减小鹅毛管, 使圆珠笔芯在还未磨损到漏油的地步油就已用完了。

通常将课堂可分三个时段:

1 积极状态

每节课的前20分钟, 是学生的有意注意阶段, 他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 有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一般来说, 这一阶段在每天的第一、二节课持续时间较长。这是学生获取新知、开启智力、培养能力的黄金时间。

因此, 教者要抓住这一最佳时段, 质疑书本, 解决重点、难点内容。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地导入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创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时态, 提高教学效率。但应注意做到课堂引入有启迪性和趣味性, 要“精”、“新”、“巧”, 不能牵强附会。

新授课开始时, 一般学生都很感兴趣, 原因是教材。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个契机, 在教法上动脑筋, 把握好切入点, 如在题材上, 结构上, 语言上设疑, 引导学生解疑, 处理知识点的传授。在教《伤仲永》中, 采用逆向思维激发学生提出常人不可为的问题:“既然仲永是个天才, 那将来必定前途不可限量了, 怎么会‘泯然众人’呢?”使其集中注意力深入文中找寻答案。

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向课本质疑, 给学生以创新的自由。如在探讨柳宗元《捕蛇者说》的局限性时, 有学生提出, 既然古人的观点有着这么多的不足, 那为什么还要学习文言文?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要意识到不能把教师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而是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探讨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性。由此, 笔者又开设了一场小型的辩论会, 主题即“是否还要学习文言文”。目的是想让学生明白, 如果没有中国古代数千年的文化积淀, 那么今天的现代文明又从何而来。这样既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能力, 又让他们有了锻炼口才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吸引在课文上。

2 消极状态

每节课的约第20—35分钟, 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 交头接耳, 有小动作, 甚至教室外的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学习兴趣有转移的趋势。

根据心理学的定义, 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两种类型。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艰苦的智力劳动, 它必须依靠持久而稳定的有意注意来维持。但是教学中如果过分要求学生始终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 容易引起疲劳;反之, 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 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 这时教者要善于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因此, 在这一阶段我主要采用学生向教师质疑的方式, 给学生以更大的创新空间, 转换其分散的注意力, 加强有意注意, 提高学习的质量。

如朱自清的《背影》中一段话:

走到那边月台, 须穿过铁道, 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 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 他不肯, 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分析这段文字时, 笔者先提请学生注意, 描摹插图画面, 再看课文, 找出表现特征的词句, 激发讨论, 向教师质疑。通过质疑, 让学生真正理解了笔者在朴素平淡的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沉真挚的父子之情的道理。

再如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中有一个很精彩的段落: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 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 刹时高大了, 而且愈走愈大, 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 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 甚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这段文字是这篇课文思想内容的凝聚点。教师有意引出“高大”和“小”的有关词, 让学生质疑“车夫的后影刹时高大了。”“高大”的含义是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高大”?“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小”的含义是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小”?这样, 既加强了有意注意, 向文章深处挖潜, 领会思想精髓, 又活跃了课堂, 达成了目标。

这一时段, 我们还可运用时示范法, 师生换位法, 移花接木法, 讨论法等进行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转化, 这要依课堂教学情况灵活选用。

3 疲惫状态

每节课的约第35—45分钟, 这一阶段正是知识巩固达成重要阶段。学生往往表现出似听非听、无精打采、面目呆滞的现象。学生的外部表情不是随老师讲课内容的进展或教学方法的变化而改变。

这时要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让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心理学是这样阐释无意注意的: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特点和对我们有直接兴趣的事物所引起的。此时, 学生已有疲劳的感觉, 注意力开始转移。教师要通过一些刺激物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巧妙调控, 使课堂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可利用多媒体, 设置音乐, 安排绘画, 引入表演, 让学生去说, 去观察, 去想象, 去演一演, 自始至终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如在教《老山界》等长征题材的课文时, 可让学生唱《十唱红军》、《过雪山草地》等革命歌曲, 或观长征的投影片, 视频等。学生通过这些刺激, 又使注意力集中于课文。

这一时段, 还可运用如下方法:复述法, 情景描摹法, 自我命题检测法, 交换评价法等。适时选用。课堂学习气氛始终处在娱乐之中, 学生学习热情始终保持旺盛。

如在教《范进中举》的时候, 可让学生描摹范进中举时的神态、语言、动作, 重在神似, 看谁最能突出主题, 最形象。仿佛置身在剧情中。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再也感觉不到疲倦,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中加强有意注意的方法是多样的。用游戏、抽签问答、智力做题、抢答竞赛、辩论等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疲劳, 有效地缩短课堂教学的消极状态, 使积极状态最大化,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 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运用创新理念, 实施多种调控手法, 发挥信息网络作用, 关注有意注意, 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摘要: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根据其具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 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依赖于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引导者, 这是我们语文教学活动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翁, 这是我们探索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制造“刺激物”激发学生兴趣, 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自控自调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意注意,积极状态,消极状态,疲惫状态

上一篇:农村学校班级管理有效策略初探下一篇:航空复合材料板簧式缓冲件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