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22-09-12

近年来,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何谓实效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能实现预期的, 有效果。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性呢?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教学目标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实效性首先要关注目标。

解读教材是设置目标的基础。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 首要深入解读教材,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材中的语言现象, 以及课程标准中年段教学目标的要求, 理出一些目标思路。

任何一堂小语课都要有明确的直接目标 (课堂要达成的目标) 如积累、感悟、应用、创新等和间接目标 (远大目标即方向性目标) 培养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如, 在《找骆驼》教学中, 霍懋征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着重解决一个主目标:老人能准确地指出丢失的骆驼的特点, 列宁能独立准确地找到养蜂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 认真思考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简明扼要, 十分精当, 具有针对性。

二、教学过程的实效性

在短短的一节课中什么都要面面俱到, 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有些课文比较长, 如果逐字逐句地去教, 也不一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把握每篇课文的重点, 对于那些不重要的部分可以一带而过, 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去分析。把教学中花在琐碎的谈话, 没有价值的提问等活动中的大量时间省下来, 把握教学的节奏与容量, 使教学时间安排得科学、合理, 保证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 能认认真真地读书, 主动积极地思考、实实在在地训练。

实践证明, 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通过精讲多练, 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才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师生互动的实效性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就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 我们提倡有效的合作学习。

一要选准时机。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 有时, 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独立学习更为必要。那么在什么时机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个人独立思考有困难时、学生意见不统一时、个人思考不够全面时, 合作时机尤其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

二要教给方法。导致合作学习小组解体或不能顺利进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例如, 对“注意听他人讲话”这一技能,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罗列出许多具体的行为指标, 包括:应该看着讲话人, 用“嗯、对”等词语来应对讲话者, 简要记录讲话者要点, 能够对讲话者进行具体、恰当的评价。有了这些具体的行为指标, 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去听别人讲话, 怎样判断别人是否在听自己讲话, 这比笼统地要求学生“用心听”更能有效地影响学生行为。

三要突出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多元化。

四、课堂朗读的实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走进作者的心灵, 感悟他的情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让学生动起来吗?阅读就能达到这个要求, 但绝不是张嘴读就行, 我要求学生大声读出来, 既可训练学生的胆量, 克服胆小自卑的心理, 又可以让学生思维跟着文本内容走, 在思想上与文本内容上就会碰撞出火花。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内在潜力, 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这样的阅读才有效。

语文课堂少不了读的环节, 也不能缩短读的时间。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前, 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要有目的性:通过什么形式去读, 读完后学生要理解到哪个程度, 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要求, 可速读浏览、可跳读、可精读细品;读的形式有:齐读、抽读、分组读。

举个例子, 在《画家与牧童》教学时, 我通过朗读环节, 充分引导他们在读、说、评、演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 入情入境的读文, 来进一步体会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

五、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一是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问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 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二是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在小组交流讨论时, 不能只顾场面的热闹, 不要逼迫学生做立即反映, 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 却忽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要给足时间, 这样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

三是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学中, 当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创造性火花时, 要多留时间, 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对他们的展示或回答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 在提倡阅读多元化的同时, 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 要因势利导, 适时鼓励。

六、课堂延伸的实效性

拓展延伸的设置, 必须遵循教材的总目标, 紧紧围绕课堂内容, 瞄准教学目标而展开延伸。怎样做到有效延伸?可从语言品味, 或情境迁移, 或问题生成, 或情感体验, 或感悟、挖掘主题等方面延伸。

上一篇:“营改增”对电力施工企业的纳税影响及对策下一篇:公路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检测与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