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性较强的案例教学课程,能培养学生认识现实和启发思考。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教材中案例适用性不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文章在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础上,从师资培养、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本课程应有的作用。

第一篇: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基于ERP系统的集成化财务管理及案例分析

摘要: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财务与其他业务不再是分割的领域,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为管理方式的集成化奠定了基础,全供应链的集成管理也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直接催生了贯穿企业集团无形骨架——ERP系统。近几年来,ERP在中国企业集团管理领域得到飞速发展,成为了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和工具的代名词。

关键词:管理系统;财务;ERP系统一、集成化财务管理的定义

集成化财务管理实现的前提条件和技术支持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信息集成化方法的改进,方法是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集成起来,最终达到整个供应链的集成,目的是缩短生产时间、争取实现零库存、财务会计人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最终目的是追求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满足集团跨地区、跨国界发展,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模式。

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先进之处在于,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存货等一系列环节都融入了财务管理,对财务管理实施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防治管理,从而实现了对财务管理的实时有效监督,从而达到对财务管理的全方位监督。它的独特优势具体表现在整体优化、及时准确、实时动态、集成协同、开放灵活性等独特优势。

二、集成化财务管理的设计原则

(一)基于战略高度原则

集成化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为手段的先进的企业管理。企业所追求的是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财务模式优化设计中,必须要从战略高度来理解和实施财务管理模式。这样做的明显好处是,它能促进财务绩效水平的提高,并创造有利于财务绩效改进的内外部环境。

(二)以财务整体最优为导向原则

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设计不是对原有模式的小修小补,不是追求单个环节和作业的优化,而是强调财务整体的最优。因此在财务模式优化设计中,必须打破部门职能分割的局面,重点是组建一个以财务整体最优为核心的面向流程的管理模式。企业集团财务流程再造的好处是,有利于实现企业集团内部财务以及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动态的沟通。我们应当从整体利益出发,甄别财务本身流程的效益增加和效益非增加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对效益增加环节进行重新组合,使之达到效益最大化;对效益非增加环节进行剔除和简化,从而实现效益增加环节的增大,效益非增加环节的减小,进而实现企业的整体财务最优,实现财务运营效率的提高。

(三)以资金运动轨迹为主线原则

从一般意义上讲,所有涉及资金运动的业务流程都可以归纳为财务管理的内容。一个企业从诞生到消失的整个过程中,无时无刻都需要资金的支撑。要想实现资金增值,必须使资金呈现运动的形态。资金的运动过程包括四个阶段: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周转、资金的分配和资金的退出。这四个阶段相互衔接、相互依赖。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这四个阶段被各个部门分割,缺乏必要的衔接,资金使用效率低。因此,在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设计中,我们应以资金运动轨迹为主线,部门之间以资金为纽带实现各部门之间必要的衔接,建立一套以资金运动相伴随的财务流程。

(四)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最大化简单来讲就是,花最少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效益。因此,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我们应至少保证我们获取信息的成本不能超过我们因此获得的收益。企业集团为了实现信息共享,需要创造出有利于信息共享和传递的环境。因此在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设计时,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特别是在进行信息搜集和共享时,要考虑总部的管理费用。

三、集成化财务管理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集团内部企业集成是集成化管理的起点。所谓的集团内部集成化是指,下属机构的财务信息经互联网被总部财务部门获取,集团总部将所有集合来的子公司的财务信息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在这一阶段,下属机构扮演一个财务报账单位的角色,它们把本身的财务信息及时准确地向集团总部汇报这样做的明显好处是,可以减少基层会计人员,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实现合资源理配置。

(二)第二阶段

集团内部财务与业务的集成是集成化管理的发展阶段。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仅仅受到企业供产销各个环节的影响,还受到人财物消耗的影响。伴随着ERP系统的进步,各部门之间以及母子公司之间通过网络紧密联系起来,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开始交叉。因此,财务状况的转好和经营成果的提高,不仅需要财会信息,而且需要供产销和人财物等各方面的信息。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结合实现了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结合的管理,从而达到集团整个内部供应链的管理。

(三)第三阶段

企业各项业务与整个供应链企业业务的集成是集团化财务管理的终点。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已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只有实现整个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集成,才能实现资金周转周期的缩短,从而降低其供应链上的成本,进而达到供应链上的生产效益的提高,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可见,在供应链财务管理阶段,财务管理已经不是单个企业的事情,它应经演变成整个供应链上企业的共有的事情。目前,我国个别优秀企业已经在进行此种财务管理模式的尝试。

四、集成化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网络环境的优化为外部条件,以自身的人财物资源状况和发展潜力为内部基础,以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为导向,与管理控制相衔接,途径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控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规划,目的是保障企业在供产销各个环节进行及时、准确、动态、全面的监控。

全面预算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定全面预算体系。全面预算体系的制定应该编制哪些预算以及这些预算之间的勾稽关系。全面预算的起点是销售预算。其中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预算以及期间费用预算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属于短期预算;长期投资和长期筹资预算反映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属于长期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经营成果预算和财务状况预算是财务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综合预算。第二,编制预算,根据所制定的预算体系编制各个预算表,如销售预算表、预计利润表。第三,管理控制。全面预算为管理控制制定标准,反过来全面预算目标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控制来实现。通过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原因,对经济业务进行管理控制。第四,预算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哪个数据出现了异常、预算数与执行数的差异以及多个都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出来,同时也缩减了以往财务人员的工作。

(二)构建集中式资金管理系统

传统的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内部资金闲置或短缺不容易调节,资金使用利息较多,资金周转速度较慢,利用效率较低;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资金风险较大等。这些问题都对财务管理的规范产生了严重影响,从而企业集团资金的整合产生了困难。企业构建集中式资金管理系统,方法是将母子公司的资金统一放入一个银行账户,目的是实现资金的及时准确管理。无论是资金的预算、决策还是结算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实行资金集中调配。这样做的好处是,资金可以从充裕的部门向短缺的部门和子公司調配,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集团总公司将各子公司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将资金用于资金短缺的部门和子公司,相应地企业集团所需支付的利息相应减少,进而提升资本运作效率,使得资金获得最高回报并创造最大价值。

资金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利润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几项基本内容。资金管理的各项基本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只有四项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三)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所谓的风险管理体系即是财务预警系统。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对财务风险进行前期预测、中期规避和后期治理,并根据经验预防下次风险的一项完整体系。

报表生成、指标生成、预算模型生成和实时预警是风险管理体系所包括的四项基本内容。报表生成、指标生成和预算模型生成三个模块是实时预警的理论基础,它们共同应用于实时预警之中,实时预警反过来又保障了以上三个模块更好地实现。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

(四)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

所谓的内部控制首先要其内外部环境,对影响其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实施一系列的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是其条件,对控制的监督是其保障。显然,财务内部控制包括着这些要素,又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伴随着ERP系统的产生与发展,它也有着自己明显的特性。比如对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控制,确保企业成功开发和应用ERP系统。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财务部门能够及时准确了解财务信息,并能够有效分析财务信息,对会计事项事前、事中和事后有效进行控制,减少了财务信息不准确。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完善内部经营管理。

(五)实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

所谓的财务负责人委派制指集团总部财务部门经董事会批准专门成立,在财务总监领导下,总部各部门负责人和分部各部门经理各司其职,实现公司有序运转。它有效防止了纵向多头领导局面的产生,还保证了横向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和信息沟通。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充分发挥ERP环境下的集成化财务管理的作用。

五、ERP在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成功案例

(一)A公司背景

A公司是一家总部坐落于上海的日资企业,旗下有两家子公司。它以生产销售木工用三轴以上驱动的数轴机床、数控系统及伺服装置为主,同时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在日本,该公司还有几家兄弟公司。可见,A公司是典型的企业集团。至2005年底公司总资本达到6500万元人民币,净资产达到4000万人民币。

由于A公司业务的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公司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日益暴露,内控效率低下、内耗相当严重、信息的获取和发布缓慢、管理严重失调,造成了存货大量浪费、积压和退货等各种问题。公司在这些问题上又提前得到信息警报的可能性较小,且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因此公司在这些方面的损失每年都比较大。面对这些困难和矛盾的状况,同时为了确立竞争优势,公司管理层积极寻找先进的管理手段。为满足企业在财务和业务管理的统一协调,从2003年开始,公司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引入了与时俱进的ERP系统。

(二)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1.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控机制

该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控机制。它的具体措施如下:对业务环境模块实行统一的标准,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统一学习和培训,统一了A公司会计制度、工作规范和业务流程,从而使得A公司财务会计业务和相关业务趋向规范化。这项措施的实现有多种方式。数据库刷新就是指随时随机动态更新数据库信息;文件传递是指将数据库信息传达到各部门,使之协调工作。这项措施的实现,不仅使得内部各部门业务集成化,还使得其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的集成,从而实现企业各项财务信息及时准确的得到反馈。

2.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

第一,它强调管理会计功能,即内部报告会计的功能。该公司实施一系列管理会计的方法,以管理的要求为导向,对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和其他资料进行前期的收集和整理,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最后将其信息汇总起来向外公布;同时对其成本、利润进行分析、评价和监督,对项目进行预测、控制和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都能够了解并控制日常的经营活动,并能够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第二,实现了报表编制规则的规范化。该公司将其拟用的公式定义输入计算机,通过网络系统自动检验报表间的关联关系。该系统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实现跨年度的计算、对比和分析,这样就可以使得历史数据与当前数据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采取措施减少成本、提高利润。

第三,对账中心的功能趋于完善。该公司通过对账中心实现了对公司内部交易进行对账,分析数据是否准确,并将结果公布。同时各子公司可以将公司内部交易数据发送到A公司的对账中心,通过该系统自动进行对账,分析数据的准确性与否以及其结果出现的原因。

3.提供整体信息化的解决方案

第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技术指导。该公司内外部信息通过计算机数据库集成起来,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实现内外部共享,并达到资源的无限获取,从而实现信息的统一维护,并及时准确地更新。该公司不需要安装客户端,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指导下有序进行。

第二,进行业务追踪。根据会计业务的勾稽关系,通过业务倒推方式,可追踪至业务的最原始状态;母公司到最基层单元的会计信息,可通过母公司了解到子公司的信息,也可以实现从子公司了解到母公司的信息。

为了更清晰的该企业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所实施的具体方法,我们引入下面的表格。

表1A公司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所实施的具体方法项目具体方法内控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控机制财务方面强调管理会计的功能;完善报表中心的功能;规范报表编制规则整体信息方面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指导;进行业务追踪(三)ERP的运用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1.生产方面

该公司在库存方面,降低了10%-40%,库存盘点误差小于5%;装配使用面积缩小了10%-30%;加班工时减少了5%-50%;生产效率提高了5%-15%;采购计划有序性达到95%;交货期准确性达到完全准确。

2.资金方面

集团总公司对资金的统一集中式管理,使得其占用资金明显减少;银行借款减少了500万,从而利息支出相对减少;财务费用也减少了30%。

为更清晰的展现ERP系统的运用给该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我们引入下面的表格。

表2ERP的运用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项目经济效益生产方面:1.库存方面降低10%-40%;盘点误差<5%2.装配使用面积缩小10%-30%3.加班工时减少5%-15%4.采购方面有序性达95%;交货期准确率高达百分之百资金方面:1.银行借款减少500万2.财务费用减少30%3.间接经济效益

首先,财务的现代化。财务人员减少,节约了人力资本;财务报告质量提高,账簿集中,财务分析的效率提高;账制统一,规范化提高;内部往来的结算管理提高,效率更高。

其次,管理的现代化。该公司通过浏览器,可以随时查询子公司的存款余额等账簿情况,实现了随时随地移动办公。同时,通过ERP系统的实施,管理层在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员工更加熟悉业务流程,更加认可和维护公司规章制度,维护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思想变革明显,间接经济效益明显。

參考文献:

[1]刘星辰.ERP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财经界.2010(3).

[2]张瑞君.集团财务战略执行力:纵向价值链的优化与信息集成策略[J].管理世界.2007(10).

[3]张红文.集团财务管理新思维[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韩飞

第二篇: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研究

[摘 要]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性较强的案例教学课程,能培养学生认识现实和启发思考。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教材中案例适用性不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文章在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础上,从师资培养、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本课程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创新思维;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校级优质课程

[作者简介] 沈 波(1978—),女,江苏无锡人,硕士,无锡太湖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的重要性,尤其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再次提到“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可见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国家间竞争的主要体现。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因此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就是要在教学中采用新的思维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创新的角度和方法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打破常规,培养学生采用创造性思维模式,最终得出自主创新性的结论。

二、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特点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通常是财会类必修课财务管理的后置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案例方面的教学课程,其在培养学生吸收、转化、运用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科研思维,使学生创新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方面,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综合性强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围绕及公司的筹资、投资、营运和利润分配等活动展开,涉及公司治理结构、财务战略、IPO、可转换债券融资、资本预算、股利分配、收购等各种案例的研究,这些案例中不仅需要财务管理知识做基础,还涉及管理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金融学、统计学等领域。同时企业不是孤立的存在,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必须同时考虑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必须从宏观经济、行业特征和公司自身三方面进行分析,做出最优的决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熟悉财务管理的知识体系,还要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

(二)创新性强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属于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思考,即每个案例有很多种结论,每个结论不存在正确与否,它们之间属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一特征也使得本课程学习中,学生不是去寻找正确答案,而是要对每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思考,通过归纳总结去寻找合适的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三)互动性强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作为典型的案例教学课程,具有很强的互动性。通常每个学生拿到案例后,学习所需的理论知识,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发表见解,之后与其他小组和教师之间对某些问题进行交流。通常学生在前期的案例准备过程中,小组成员间互相配合,查找资料,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既促进了学生口头表达和人际交流能力,又提高了他们运用各种现代化多媒体的能力,并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缺少实践经验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作为一门独立的案例课程,它涉及部分特殊业务的财务管理处理方法,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实际的相关工作经历和宽泛广博的知识体系是上好这门课需具备的基础。如教材中涉及私募股权投资、IPO、永续债、可转换债券、公司债券等筹资方式,教师要深入地讲解这些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案例分析,首先自己必须有深刻的感受,才能把这些知识的精髓分享给学生。但是当前高校的该课程的任课教师现状是:大多数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缺乏联系实际的实践机会和经验。

目前相关任课教师大多数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这些教师虽接受过系统的会计学或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的学习,具有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博士或硕士学位,能够满足财务管理课程理论知识讲解的需要,但是案例教学的经验缺乏,具体的实务工作接触也较少,导致案例教学的教学状况达不到预期。同时大多数任课教师为了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他们会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利用业余时间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由于教师平时去企业时间的不确定性、不完整性,以及企业对挂职教师的无法掌控性,教师挂职的企事业单位只是表面应付,不会让教师进行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接触企业的实际财务工作,所以实际上教师挂职锻炼只是表面的、简单的或者是片段式的学习,缺乏财务管理整体的实践工作经验,更缺乏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等大公司的业务处理经验,和IPO、永续债发行等特殊业务的财务管理經验。

上述现状势必造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直接使用或者仅是简单加工案例,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结合宏观经济、行业特征、深入分析公司自身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带来一定的阻碍。

(二)教材中案例适用性不强

目前该课程相关教材中的案例编写并不完全适用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体现在:(1)部分案例的博弈性不强。通常案例教学要求能在课堂中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互动与交流,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吸收理论知识、启迪新思维和激发新观点的目的。但有些案例选择的主题不易开展课堂互动,如企业价值的评估,先介绍价值评估的模型和优缺点,然后结合某一公司进行企业价值评估,虽然这样的案例也能开展讨论,但是无法站在不同利益者角度进行深入的研讨,达不到预期的通过博弈激发创新性的目的。(2)部分案例的分析延展性不够。教材中部分案例报表会占据较大篇幅,文字上仅利用部分公式对财务数据进行计算,未结合案例中企业的实际情况、行业特征等深入分析出现这个计算结果的原因,对学生的示范性较差,易导致学生不易理解,对课后练习中的案例报告无从下手,从而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部分案例的分析思路清晰,内容也较详细,经验的总结和失败的原因剖析都较深入,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同类问题分析方面是有效的,但同时也易让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受此思路的影响,约束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3)案例的研究对象较单一。通常案例资料会选用国内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会公开披露一些财务数据,其他公司的财务数据都无法通过公开渠道获取。选用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能满足教学需要,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毕业后都能去上市公司工作,且学生生活中接触更多的是中小型企业,致使所选案例不易让学生感同身受,激发他们的创新性。这些问题导致教师课前需耗费较多时间进行搜集、筛选、整理,找出适合学生学习和切合教学点的案例,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三)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这门课程涉及多个知识领域,同时注重各领域的理论同企业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各类知识。但在实际中存在以下情况:一是很多学生纯粹为了拿学分,课前没有认真准备,课中不积极参与讨论,课后借鉴网上的资料,完成的分析报告缺乏原创性观点,甚至个别小组成员还存在“搭便车”情况。二是部分学生习惯了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部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弱,不知道如何开展案例分析,如果加之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找不到切合点,完成分析报告便成了一个难题。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便缺乏学习的动力。上述几种现象导致了上案例分析课时,一些学生听不懂或听不进别的小组的观点,也不关心对方回答的情况,互动或讨论氛围难以形成,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四、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当前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改革建议,该建议从师资培养、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三方面考虑,旨在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多途径提升教师案例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思考的、讨论的问题进行引导。针对当前很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现实,建议就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方面,采取以下措施:(1)优先选择有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经历的任课老师授课,或者以有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经历的任课老师为课程组长,通过集体备课指导同组没有工作经验的老师共同教学;(2)派遣教师到其他高校,特别是在本课程教学上水平较高的高校进行观摩学习,通过系统培训和教师间交流等方式,积累案例教学经验,提高案例教学水平;(3)鼓励教师走出校园,深入行业企业,观摩、调研甚至兼职工作,通过接触实际企业工作场景,和与业内人员交流,特别是多向专业财务人员请教等各种方式,搜集真实的案例素材。上述几项建议措施,从丰富教师的案例教学的经验入手,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实践,从而提升教师的决策案例教学能力。

(二)合理选择和取舍教学内容

高质量、适用性强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一环,它应该包括大量的财经数据,可以模拟实际商业运行场景,为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提供条件,从自身所处的利益相关者角度得出最佳答案,形成良好的互动,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因此首先需要建立适用于案例教学的案例库。一般而言,任课教师们可通过教材、期刊、网络、实际工作等多种渠道收集涉及不同财务活动环节的案例,形成一个适用于自己教学的案例库。任课教师在建立案例库时,需要注意以下原则:(1)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博弈性,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色站位考虑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更优的答案,所以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可PK性。例如,房地产企业现在都向“轻资产”模式转变,可以选择一家企业如万科,让学生从它轻资产模式转变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两个方面分析,然后基于自身的立场搜集资料,在课堂上适当引导进行辩论。(2)案例分析的内容既要思路清晰,又要有延伸性。对于案例资料的分析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思路,学会遇到同类问题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既要给他们必需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又要给他们思考的空间。(3)注重案例的实时更新。由于教材从编写到出版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当前经济瞬息万变,涉及的企业可能已经发生改变,所以选取案例时应密切关注证监会发布的消息、关注财经新闻,与时俱进;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不仅获取真实可靠的鲜活的案例,也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他们将来就业后继续创新打下基础。

(三)优化整个教学过程设计

案例教学就是要让全体学生深度参与,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同时教学中在初期可以以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后期可以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所以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参与课堂案例讨论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来考虑目标。

案例教学课程在初次课上要将先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组员在一个学期内固定,并颁布规定,每组中一半成员进行前期观点阐述,另一半成员参与问答环节,明确任务,要求所有学生参与案例分析。每次课的教学设计上一般包括案例資料发放、学生课堂展示、学生间案例问答和辩论、教师总结、分析报告撰写等环节。案例资料发放阶段,通常可以提示学生所给案例企业和目前实际情况有时间差,学生可以从公开渠道获取分析案情时所需资料,以此培养学生科研的思维,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该阶段还需学生自行课后进行讨论,把本组的意见整理成文,由此让大家参与竞技,发表自身的见解,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参与感。在课堂展示阶段,两组之间进行PK,先由每组的一半成员陈述己方的观点,然后由另一半成员互相进行问答,以期通过课堂辩论赛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其参与案例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教师总结阶段,要对学生案例分析中涉及的内容进行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亮点表示赞赏,同时还要提出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当然,在教学考核方面,需要事前告知学生课堂参与的分值占比,强调本课程考核的重点在学习的过程而非分析的结果。

通过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广泛参与案例讨论,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体会不一样的分析角度,获得不一样的思维体验,逐渐让学生发现案例分析的乐趣,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张亮亮,李强.基于决策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175-176.

[2]戴伟娟.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反思[J].财会月刊,2016(30):127-128.

[3]卫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5,(1):57-58.

[4]賈创雄.《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法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2):198-199.

[5]薛伟强.简论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硕士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5):62-64.

[6]王广立.财务管理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条件与路径思考[J].财会通讯,2019(9):25-28.

[7]余玮.CLIL理念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7):55-57.

Research on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ourse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Case Analysis Based on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SHEN Bo

(Wuxi Taihu College,Wuxi,Jiangsu 214064,China)

Key words:innovative thinking;Financial Management Case Analysis;teaching model

作者:沈波

第三篇: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财务分析属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不仅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而且对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制定企业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财务分析对财务管理的主要作用,然后针对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加强财务分析意识培养、改善财务分析应用方式、创新财务分析机构及方法、建立科学财务分析管理机制等建议,以期能够为企业财务分析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引言

财务分析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通过财务分析,一方面能够客观准确地反应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谓财务分析,就是以企业历史财务报表中呈现的数据为依据,根据相关财务指标结合特定的计算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财务报表的过程。财务分析包含三个主要模块,分别为企业的经营能力、偿还债务能力和利润获取能力分析。经营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在特定周期内企业内部资产的实际运转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单位时间内的完成数量和质量,主要反映了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偿还债务能力的分析,主要体现的是企业的长期和短期偿债能力,根据其结果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利润获取能力分析,主要指通过对企业特定时间段内成本支出和利润获取情况的分析,争取利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财务分析方法较多,最常见的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法,全面数据分析法等。这两种方法当前已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的财务分析中,且日趋成熟。

二、财务分析对财务管理的主要作用分析

(一)准确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情况

财务分析有助于企业对自身的实际发展运营情况和获利能力进行比较详尽客观的了解,借助财务分析的相关数据,企业的各项经营能力和债务偿还能力都可以得到体现,一方面能够明确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定位,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发现运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企业制定运营策略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同时财务分析还有助于管理者对企业整体财务的了解,降低错误决策可能性的发生,对于已发生的问题,财务分析结果还能够提出一定的改进意见,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起到指导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为企业财务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直接掌控着企业发展的经济命门,而企业对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多。但随着经济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需要在内部管理方面投注更多的精力,提升财务分析能力,一方面能够推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能够为企业的财务决策制定提供依据,清晰明确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使得企业的内部财务流向趋于规范化,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让企业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三)有效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

企业进行财务分析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管理者的盲目投资,规避企业由于经营风险而导致的生存危机的发生。由于当前的金融市场并不稳定,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就应该更为理性,可以遵循实事求是、小心谨慎原则,对有投资意向的目标进行多方面审核,对其运营理念和盈利模式予以了解,然后结合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的资产存储量,确定进行该投资之后,是不是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能否获得预测的投资收益。企业通过财务分析能够给决策者提供更为精准、明确的数据指导,对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关键问题分析

(一)财务分析意识欠缺

财务分析意识对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有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当前企业的财务分析意识并不是很强烈,尤其是一些以生产制造为重心的企业,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基本都不怎么重视财务分析,仅仅将其作为财务管理中正常存在的环节,对财务分析管理所需的物力、人力以及财力的投入欠缺,无法保障企业顺利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以至于企业的财务分析水平一直处于偏低态势;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管理者态度的影响,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分析工作也就不甚重视,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无法高效、规范地展开。与此同时,由于意识欠缺,所以在宣传上显得漫不经心,以至于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缺乏配合,无法保证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财务分析应用方式不科学

一般而言,财务报表不仅是对企业当前发展和财务运营情况的真实体现,而且还是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效益、财务运行以及获利过程的分析性总结,通过财务报表能够更为准确地了解到企业的发展运营情况。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在财务分析应用中,关注的重点大多放在财务报告所呈现的最终数据上,认为只要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盈利,那么就判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合理科学的,这种认知缺乏远见,对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负面影响。而这种过于重视数据和报表结果的方式,导致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在财务分析工作中,往往没有全面意识,不自觉忽略财务分析过程,对财务纵向分析欠缺,导致财务报表所呈现的数据和结论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从而无法为决策者提供正确的依据。

(三)财务分析结构及方法不合理

财务分析结构及方法的不合理,也是当前国内企业财务分析的关键问题所在。在财务分析结构方面,具体如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企业相关技术及生产方法的实时更新,导致财务分析无法及时捕捉最新发展情况,严重影响了财务分析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很少有企业会开设专门的财务分析部门,而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大多都是由财务管理工作人員兼任,以至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很难保障。在财务分析方法方面,虽然现代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分析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在财务分析上仍旧沿袭传统的分析方法,财务分析的效果普遍偏低。此外,企业对财务分析专业人员的培育不足,导致团队全体水平较低,无法运用更为合理先进的方法展开工作。

(四)财务分析制度不规范

企业财务分析效果偏低,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规范的财务分析管理制度对其进行有效指导和监督。由于缺乏制度的正确指导,所以财务分析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按照以往的职业经验摸索进行,财务分析相对其他具体的财务核算等任务而言,所包含的内容更为繁多,且分析的要求更为严谨全面,因为没有指导流程,所以要完全落实该项工作存在较大困难。与此同时,因为制度的缺乏,导致监督工作难以合理展开,所以财务分析的有效性和规范性都存在较大隐患。

四、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建议

(一)加强财务分析意识培育

加强财务分析意识培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充分认识财务分析对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发展的意义,高效的财务分析不仅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而且有助于企业明确自身财务实况,有效预防企业运营发展风险的发生。其二,树立正确全面的财务分析能力,财务分析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管理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应该加强财务分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为财务分析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其三,明确财务分析的工作重点,这一建议不仅针对企业管理者,同时也针对财务工作人员,建立系统性的财务分析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提升企业整体财务分析意识,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推动财务分析工作高质高效展开。

(二)改善财务分析应用方式

在对财务分析应用方式的改善方面,可以按照以下建议实施。其一,培育全面长远的财务分析应用意识,片面注重分析结果或工作流程都是不合理的,企业运营创造利润固然重要,但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更是生存的最基本保障,所以在财务分析工作中一定要遵循全面长远原则,科学制定企业的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运营目标,推动企业的发展运营。其二,分阶段落实财务分析结果应用工作,第一阶段明确会计工作在财务分析中的重要性,第二阶段加强对相关财务数据的采集和整理,第三阶段根据财务分析结果评估财务风险。其三,加强事后财务分析工作,借助分析结果对企业的各项财务事项进行考核评估,对企业管理体系予以完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创新财务分析机构及方法

在对企业财务分析机构的创新方面。具体为设置专门的财务分析部门,严格区分财务分析和会计核算,明确财务人员职责范围,制定并实施合理的奖惩制度,设置详细的财务分析指导规则,明确财务分析的具体内容,将企业的实际资产、负债能力和相关权益变化情况真实全面反映。同时一定要重视企业运营期间流动资金的实时变化情况,将流动资金作为财务分析的重点工作内容。

在对财务分析方法创新方面,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其一,树立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意识,意识到方法创新对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其二,加强财务分析专业人员的培育和引进,建立科学的专业人才考核机制,去芜存菁,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积极鼓励并推动财务分析方法的创新。其三,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财务分析工作效率进行提高,建立财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借助相关的数据分析软件、建模软件和制图软件拓宽财务分析的内容,提升财务分析的风险预测和防范能力。

(四)建立科学财务分析管理机制

财务分析工作属于系统性工作,所以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遵循以下措施,其一,财务分析有效结合企业经营活动。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展开财务分析,以财务分析结果指导企业经营活动。其二,取经优秀企业,完善自身。学习国内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然后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财务分析管理机制。其三,合理灵活调整财务分析策略。如企业发生组织结构调整、更换经营主体、上市等情况,就应该及时调整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财务分析的准确性。

五、结语

由上可知,财务分析不仅能够真實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为企业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而且还有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对存在于财务分析中的问题进行及时了解并解决,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

(作者单位: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作者:车英明

上一篇:有效德育论文范文下一篇: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