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财务会计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原则,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现状,提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举措,以供同行参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行政单位财务会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行政单位财务会计论文 篇1:

分析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的信息化应用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规模的扩大,在行政单位中,财务会计工作结合信息技术能够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对行政单位的财务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信息化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信息化

引言:

信息化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生活和工作中,信息化能够增加便捷性,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使用计算机等进行工作,能够使工作中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备性得到提升,在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提升,对财务的管理能够达到更加全面的作用。但是由于信息化应用在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还有着一些不足,导致应用的效果不理想,需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加强信息化应用,使会计工作能够得到改善,使行政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一、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软件应用得到了大量的开发,在财务会计工作中,使用信息化软件能够使财务管理的效率提高,促进财会工作的发展。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利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结算报表能够变得更加的高效和准确,使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能够使工作的质量得到提升。在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由于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使会计工作增加了难度,而通过财务会计相关软件的使用,可以使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得到减少,同时能够提高工作中数据的准确性,在各个级别管理部门的查看和审核过程中也能够更加的便捷简单,使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效缓解,通过减少递送材料等步骤也能减少其中的成本,使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进度加快。因此,利用信息化软件等进行财务会计工作能够够使财务部门的管理模式得到改善,使工作更加的严谨和科学,提高了整体的质量。

二、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信息化应用中的问题

1.内部监控机制不规范

通过信息化的财务会计管理系统软件的广泛应用,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完善,将问题解决。行政单位中虽然有一套财务管理制度,但是有观念没有进行更新,导致实际的开展中部分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的意识较弱,同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工作的方式也有所改变,而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机制不能与目前的要求相符,导致管理存在漏洞,关于审批资金的管理,缺乏明确标准的管理流程,在审批中由于不规范的特点,导致审批的制度不合理,审批的效率比较低。另外,在人员的编制中,由于编制有限,导致岗位的分工不明确,会计的工作责任没有落实,还有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在管理中代管公章,不符合财务管理的制度与要求。

2.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足

一些行政单位中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较长,有着充分的经验,能够根据财务管理中的要求进行工作,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保障,但是由于信息化技术的缺乏,导致人员对相关的软件的使用不熟练,对技术的应用能力比较差,这使财务会计工作中容易出现错误,人员的工作效率比较低,这使工作人员的工作准确性也有所降低,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一些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比较高,能够熟练的使用财务管理软件,但是在会计工作中缺乏经验以及足够的会计知识,这也使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有所下降,导致财务管理的水平降低。

3.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行政单位中的管理制度由于沒有得到及时的完善,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财会管理的方式也没有得到更新,这使管理不能达到较高的效果,在信息化管理中关于管理技术以及管理的制度等都没有得到完善,影响了行政单位的正常运行。在经济管理的体系中存在较多的管理问题,财务部门的审批流程没有得到明确,管理部门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责也没有划分清楚,这使管理中存在权限混乱的问题,影响了部门发挥职能。还有一些行政单位中,上下级的财务会计部门中存在一些数据误差,导致管理中不能对数据进行准确高效的处理和利用,影响了工作的进行。

4.信息化共同分享程度低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保密的特点,在工作中只有分管以及主管等对其有所了解,其他的人员不能对此进行询问,在规定改变之后,政府要求对财务管理内容进行部分公开,其中包括一些财务收支的账目等,可以向员工进行公开,使财务管理具有透明性的特点,也能够体现出民主机制的特性。但是由于一些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仍然采用以往的方式和观念进行财务管理,导致财务管理没有得到完善,以往的工作方式在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管理的效率低,不能达到实际的要求,以传统观念进行管理不能达到工作的目的,只是通过数据的传输来进行管理,不能使信息化的管理发挥有效的作用,同时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完成的财务会计统计中的数据不能进行及时的传输,导致财务信息共同分享不能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三、加强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信息化应用的策略

1.提高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和技术能力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促使财务部门积极的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的管理中。信息化的管理环境下,会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管理水平得到很快的发展,因此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并熟练的运用相关的财务会计软件,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提高内部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其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管理人员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也应当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信息化内部控制管理意识,通过提升自己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的管理意识,进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其他人员的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并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同时还应当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定期的思想教育培训,促使行政单位内部所有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能够提升,进而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整体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使行政事业单位在未来社会中更快更好的发展。

行政单位应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工作年限长财务工作经验丰富,熟知会计法等财务知识和相关管理规定,但现代科学知识学习不够好,计算机应用操作不够熟练,信息化技术缺乏深入了解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应经常组织他们学习或要求他们参加此类科目的培训,使他们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熟练操作财务会计管理系统、财会应用软件,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反之,对缺乏财务会计知识和财务管理经验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也应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监管体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也是信息化条件下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要想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应当建立以信息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应当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使用信息技术实施单位内部监管,尽可能的使用信息技术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信息化的管理考核体系。在信息化管理条件下,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依据内部工作人员在网上所登记的内容,对单位内部员工进行考核,对于不能完成相应工作目标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形成处罚,而对于能够超额完成相应工作的人员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进而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的管理条件下,内部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行政单位的财务信息管理的监管体制需要进行完善,结合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适当的进行调整,使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在信息化应用下,行政事单位的内部监管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行政单位的财务信息的全面监管,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进行工作,需要结合信息化技术进行监管体制的完善。根据行政单位的特点制定全面的监管制度,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以此为基础,将行政单位的内部管控的规章进行建立,确保其合理性,通过监管体制使行政单位的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提高,进而使行政单位能够将管理的效率提高,同时达到管理目标,使行政单位在发展中有更好的趋势。另外,还需要在行政单位中的各个部门进行规章制度的建立,根据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的管理,通过各个部门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单位中各个部门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使行政单位的管理控制水平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使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整体提高,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3.以内部控制手段降低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风险

财务软件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工具,其开发中包括自行开发以及外购、业务外包,在行政单位中,财务部门在财务软件的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有财务软件中包括大量的数据信息,在开发中,行政单位需要将工作的流程以及控制点等加入到系统程序之中,但是在实际的进行中,开发者的技术能力有限,同时受到了成本的限制,这使程序的装入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这使财务会计工作的进行中存在着安全风险。由于软件的开发方式不同,在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安全风险也存在不同,需要结合不同的风险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应对,行政单位需要制定相應的补救性的控制制度,这样能够使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降低。另外,在聘用人员的过程中,需要具有相应财务管理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人员,通过管理行政单位中的财务软件的使用,能够使财务管理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能够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

4.共同分享财务会计信息化成果

行政单位需要根据国家的规定进行财务管理的观念的改变,将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改变,使财务管理能够得到改善,其中不涉及到保密的财务收支账目等信息需要向单位中的员工进行公开,通过健全管理机制以及透明性的管理方式进行财务管理,在工作中,财务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在管理中能够将统计之后的数据向相关的部门进行提交,通过信息化的应用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行政单位需要利用现代技术使财务管理中信息能够与单位各个部门进行共享,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在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需要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使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提高,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去,通过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改善管理方式,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管理人员以财务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在财务工作更新观念,完善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使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单位的管理费用得到有效的控制,使行政单位能够更好地发展。

四、结语

信息化应用能够使行政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效率提高,通过信息技术的结合,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可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因此,需要完善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加强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使信息化应用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对财务会计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行政单位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红蓉.谈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的信息化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8,(9):277.

[2]史永莉.分析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的信息化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8,(9):282.

[3]郑硕.信息化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探讨[J].时代金融(中旬),2018,(1):240.

[4]康钰婧.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信息化应用分析[J].北方经贸,2015, (9):111-112.

作者:柏素艳

行政单位财务会计论文 篇2:

浅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举措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原则,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现状,提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举措,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措施

一、引言

对我国来说,行政事业单位指的是具有某种特殊的社会服务性能或是社会中介职能的一种会计主体。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公共服务,并不是盈利性的机构组织,但现在有些事业单位已经达到自收自支的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控制体系是财务管理所实施的关键方式之一,它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意义相类似,也就是通过提出一些具体的控制方案与解决方法,并制定出一定的规章制度,从而实现单位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提升单位的实效性,使得单位井然有序、持久健康的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基本准则

行政事业单位因为单位性质与不以盈利为主的双重特征,所以其内部会计控制任务与企业存在不相同之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确保单位资金安全性,二是提高资金的实效性,三是杜绝资金无故浪费,四是增强财务信誉度。与之相对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准则主要有:

1.成本效益准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并不单单是以提高单位经济收益为主,它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单位的社会效益与公共服务的性能。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应该严格遵守成本效益这一基本准则,也就是在尽可能减少工作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具体性准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应秉着具体性的基本准则,即就是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所举办的各个活动中,内部会计控制应该具体全面的了解与熟悉,对这些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在掌握具体控制原则的基础上,要分清主次,对单位中的关键事项、核心阶段等进行重点的管理与控制。

3.互相限制性准则

互相限制性原则指的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各个岗位进行明确的区分,并给以相对应的权利与义务,从而保证各个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此外,对于同一项经济业务活动,设置两个以上的互相制约与相互控制的岗位是必不可少的。互相限制性原则分为两种:横向限制与纵向限制。横向限制讲的是业务应该最少由两个或更多的不同部门进行办理,使得部门或岗位之间进行互相监督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纵向限制则是指对于同一业务事项,应该最少经过两个阶段,而且这些阶段互不包含,实现上级受下级的限制,下级受上级的管理与监督的目的。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现况剖析

1.预算控制和风险控制未有效融入会计内部控制

预算控制和风险控制是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保持完整与健全的必须组成部分,但是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这两项重要的工作往往都不能很好的开展。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总是走过场,从预算制定就存在被忽视的现象,一方面在预算编制上方法过于简便,另一方面在对于预算的基础工作像业务预测与分析、预算指标的确立等层面上,都与实际要求所不符,从而造成预算指标与所涉及的内容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对于风险控制层面,当前,事业单位所面对的社会背景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对外业务活动与业务情况也在不断壮大,与之相应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也将会愈加突出,导致风险的因素也变得更加庞杂。特别是会计作为事业单位业务过程直接连接的活动,能更早的觉察各种风险出现的可能,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就有必要在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加大风险控制的筹码, 以便及时发现并遏制风险,保持财务环境的稳定。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

当前,还存在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比较欠缺,机制不够健全,单位业务流程设置不科学,使得内部会计控制成效不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表现:一是授权审批制度不完善,有些单位授权审批没有确切的授权主体,审批流程也不合理,对授权审批的金额权限也没有明确的划定清晰,导致内部财务监督职能仅仅只是走形式;二是部分单位没有真正做到不相容职位分离,根据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要求,对于授权审批、业务经办与财产管理等岗位,一定要由两个或以上的岗位以及人员进行相互监督与制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于有的单位人手比较紧缺或是因为编制限制等因素,不相容职务并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离,产生事实上的兼岗;三是有的单位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与关于重大决策集体审议制度,对于那些巨大工程项目的探讨、收拨款项上以及对外投资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上,没有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作为参考,这样极易影响决策的判断,阻碍单位的正常业务的顺利开展与单位的持久发展。

3.监督机制不完善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组织,担任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大多是由财务部门的人员代理,他们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不到位,即便进行了有效的监督管理,但是因为缺乏一个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监督作用也往往只是表面功夫。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尽管成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然而他们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比较浅显,重视程度并不高,这使得内部审计人员不能真正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监督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对于财政、审计等机构的外部监督上,大多都是各自行使各自的职能,并没有真正做到综合监督管理的合作层面上;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方向一般是偏向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的合理与合法上,而对审计单位其内部控制力度却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力量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四、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措施

1.加强全面预算控制措施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全面预算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成分。这就要求单位的所有业务活动都要根据一定的预算继而进行管理,这是高效率的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手段与方式。

(1)改变现有的预算形式,制定新型的编制方法。在先前规定的关于部门预算与零基预算的制度基础上,将绩效预算引入其中。而且部门预算的各种各样的收支都要根据所制定的要求进行编制,并将其细化,比如分成类、款、项等内容,在预算中根据每种收支的特征,进行单独编制并细致的说明预算的额度与支出标准。此外,对于经费性支出,要实行定员定额的相关规定。尤其是一些专项经费,一定要按照单位之所需以及自身的能力,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分配。

(2)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切勿主观臆断。预算单位时刻要严于律己、强化法律观念,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当年度预算制定下来后,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相关规定,初步确立一定的计划,继而制定出更为详实的进度计划安排,并责任到具体的某一个人,如果不能按时完成所规定的任务,相关负责人与部门要负相关的责任。尤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部门预算如果征得财政部门的许可后,即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权限。预算单位要严格执行,财政部门要对预算的编制、资金的发放方面以及资金的使用的整个阶段进行实时的把控与监管。

2.构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制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指的是按照对预算的收开支情况、人员的增删情况以及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逐个进行仔细的分析之后,找出一种最优的解决方法。因此,在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时,要从以下四点加以注重:一是坚持预防为主,事后监督为辅,尽量减少违法事件的发生;二是注重程序制约原则,尤其是一些薄弱环节更要加强控制管理力度;三是重视岗位职责牵制,在具体的分工上,要责任到具体的某个人;四是确立实物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等阶段要严格把关,尽量不疏漏任何环节,从而形成一套完善与独立的管理机制。

3.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1)加强内部监督。我们不仅要转变观念,还要对内部审计职能进行改造。内部审计不应只是独立的问题发现者,而应成为推动改革的使者。从而,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层次,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使其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控和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

(2)强化外部监督。对于国家来说,要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审计机关或社会中介机构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监督和指导,从而促进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在内部会计控制中的监督评价作用。

五、结束语

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被越来越多单位认同,内部控制对行政单位的有力影响日趋明显,但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涉及到本单位生产、管理、经营的各部门,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因此不仅是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变化,而是所有部门的一系列变革,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要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作长远规划。

参考文献:

[1]林盛浪.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2:47

[2]刘承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2:52

作者:陈晓

行政单位财务会计论文 篇3: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视角下规范行政单位的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先后制修订了《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政府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印发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收支管理、会计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能够有效规范行政单位的财务关系与财务活动,对各级行政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财务工作具有深远影响。在该背景下,现行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在财务活动管理方面已无法适应政府会计改革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了修订《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下有效规范行政单位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的措施。

[关键词]行政单位;财务关系;财务活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2.011

1     行政单位的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特点

行政单位是根据我国宪法及相关组织法设立的,行使国家相应的行政职权,担负组织、管理、监督、指挥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的财务关系与财务活动与企事业单位存在显著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经费来源比较单一,行政单位担负着国家公共服务职能以及社会管理职能,并不具备社会生产职能。第二,行政单位的活动经费具有无偿性和优先性,由于行政单位职能的特殊性,在国家公共支出拨付过程中,行政单位始终处于优先地位。第三,行政单位的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具有政策性和统一性,主要表现为管理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具有统一的行政方针及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工作理念。行政单位具有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统一的经费标准以及由统一的机构编制,《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是为规范行政单位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提供的具体依据。

2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2.1   制度不够完善

第一,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标准,无法对行政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和实际表现进行针对性奖惩。第二,管理制度不够具体,对于行政单位的财务关系、财务活动涉及的报账、收账、审批、预算等方面,没有进行细致有效的管理,没有形成制度性约束;财务管理制度的不科学和不完善使行政单位缺乏责任意识和资金管理意识,不利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导致资金浪费,不符合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核心工作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地行政单位的发展。

2.2   人员综合素养存在不足

由于各级行政单位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及行政管理职能,其对人才的专业程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行政单位负责管理财务关系、开展财务活动的工作人员还需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目前,各级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具有工作经验丰富、年龄普遍较大、缺乏信息技术与创新应用能力的特点。虽然行政单位始终在补充年轻工作人员,部分人员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需要进一步提升人员综合素养。行政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不足不利于行政单位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影响资金利用率,未能充分发挥财政预算的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单位的工作质量。

2.3   内部控制较弱

目前,行政单位在开展财务活动时需要向上级有关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为上级相关单位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国家财政部门在控制外部主体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间接性,在开展相关工作时比较依赖各级行政单位提供的资金信息,而国家财政部门决策的质量与各级行政单位提供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具有重要联系。随着国内经济与社会的持续进步以及国内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行政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急需革新自身财务管理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准;改变当前行政单位财务滞后的管理观念,改善管理层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改变以往过于注重会计核算工作,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财务管理其他环节的现象,提升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

2.4   资金利用率较低

现阶段,各级行政单位缺乏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出现了资金经费使用重叠、资金无定额支出的问题,降低了资金利用效率。在各级行政单位开展工作时,往往先行使用资金,然后开展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资金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没有限制资金的支出额度,未能有效监督各部门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这给部分觉悟较低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使不法人员经手的资金占据行政单位流动资金的较大比重,增加了行政单位的坏账、烂账。同时,传统的管理規则对各级行政单位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利于提升行政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了行政单位的工作质量。

3     修订《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必要性

《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提出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收支管理、会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能够全面贯彻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工作,持续构建适应各项管理要求且比较全面的财务会计制度,能够全方位、真实地反映各项会计财务信息,发挥监督管理及参与决策的重要作用。相比之下,现行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无法适用新时代的发展及改革要求,无法满足现阶段各级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需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国内各级行政单位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责与社会管理职能,但部分行政单位还存在铺张浪费、资金利用率不高、支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行政单位需要不断完善现行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进而提升行政单位的资金利用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同时提升各级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效率,保障各级行政单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符合新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总之,现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滞后性以及无法满足现阶段需求的问题凸显了重新修订《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的必要性。

4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有效规范行政单位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的建议

4.1   规范主要经济业务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修订了不适用财政管理改革的相关内容,规范了行政单位的结余管理、结转支出管理以及收入管理,充实了财务监督与内控制度的相关内容。《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概念定义在相关政府会计制度与各类文件中有所体现和界定,从规则方面着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更适用于行政单位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的相关规则,对行政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提出了更具体、细致、明确的管理规则;明确了行政单位进行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管理时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梳理了行政单位的各项主要经济业务,有利于行政单位的长远发展。

4.2   科學界定主要任务

《行政单位财政规则》对行政单位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规范的主要任务集中表现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决算编制,收入、支出和资产管理,经济活动控制和监督等方面,在上述基础上,新修订的《行政单位财政规则》增加了科学编制预算及决算,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编制综合财务报告,开展内部控制及财务分析,对行政单位所属并归口管理的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等内容,全面反映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任务,更好地约束了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

4.3   完善财务监督机制,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现阶段,行政单位的审核监督程序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监督审核力度不足、松散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和财务管理低效。而新修订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丰富了财务监督内容,行政单位需要有效监督负债管理、资产管理、结余管理、支出管理、收入管理、预算管理全过程;丰富了财务监督的执行方式,行政单位需要开展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将事后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前监督进行有效结合;及时发现并处理违反相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行为,展现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思路。《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要求行政单位构建健全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经济责任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监督制度,且要依法公开财务信息。同时,还要细化财务分析指标,为行政单位各部门公开自身的决算信息数据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财务信息不透明造成的资金、预算浪费,工作效率不高,责任不清,目标不明的公共财政支出问题。

5     结 语

新修订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更适应财政改革的需求,使财政管理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能够有效规范各级财政单位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提升基础会计的工作效率,践行厉行节约、勤俭为国的工作理念,降低行政单位的行政成本,实现财政资金的绩效目标,提升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保障行政单位能够更好地完成自身工作,实现自身职能,推动行政单位运转体制的持续完善和优化。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丽玲.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2):174-175.

[2]杨谷樱.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10):105-106.

[3]马成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渠道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6):106-107.

[4]喻凯.基于结果导向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修订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0(15):18-20.

作者:杨镇

上一篇:石油企业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木兰诗艺术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