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论文

2022-04-25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上依然存在内部控制、会计集中核算、会计制度、会计信息化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论文 篇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摘要:目前我國的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体制存在着较多弊端,要对此进行有效的监管,就必须对现行监管体制进行改进与完善,促进监管机制的高效运行。

关键词:行政事业 会计 监管 弊端 改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作用重要性日益凸显。在过去旧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效率不高,因此对现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管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仅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的现状

1.有利之处。首先,通过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使行政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入库率大大提高,保证了政令畅通,财政改革措施得到认真贯彻,达到了政府机构精简的要求,节约了费用开支;其次,现行的审计监管方式有利于审计部门以政府工作为中心,强化行政监管力度。

2.存在问题。(1)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不到位,内部约束乏力。《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该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制度”。在实践检查中发现有的单位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有的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都是若干年前的,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单位负责人认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以后钱和账都由财政把关,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可有可无,导致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弱化,会计管理松懈;(2)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不到位,把关不严。大部分单位存在不同程度地受理不合法原始凭证的现象,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监督水平不高,有的单位会计、出纳变动频繁,有的身兼数职,有的单位负责人让不懂会计业务和政策的人员担任会计、出纳,先上岗再拿证,由于平时学习不够,会计监督和管理水平难得提高;(3)单位负责人规范意识不够,责任感不强。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责任主体,有的单位财务收支无审批联签制度,无论支出金额大小单位负责人自己说了算;有的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律、法规不熟,不能依法组织和监督会计人员强化会计基础工作,重资金轻管理;有的单位负责人授意财会人员违规办理会计事项,甚至私设“小金库”;(4)政府监督部门配合不到位,效率不高。《会计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赋予包括审计、财政、税务在内的各部门监督指导会计工作的责任,这些部门的监督都是事后监督,在各自的监督检查中检查的内容和重点不一样,没有履行监督和指导会计工作的职责工作不能形成合力,工作效率不高;(5)会计法律法规的处罚不到位,有法不依,导致会计监督软弱无力。

二、改进会计监管工作的主要策略

1.加强政府监管部门间的监管协作。首先,应该成立一个专门领导小组,总结分析委派会计、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和其他政府行政监督的各自职能;其次,应特别加强政府监管部门工作间的相互协调、信息共享、信息通报、检查结论及处理处罚决定等制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监督和监督矛盾;再次,应由国务院制定一个法规,规定有关部门在对会计资料监督检查时发现的、依据《会计法》应由财政部门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实施处罚的事项,应能够及时移送到财政机关。

2.大力推行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相对的远距离监督,更多地依靠制度、票据、技术手段来完成,工作成本低,集约化程度高,与单位矛盾少。因此建立和推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是适应目前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选择,也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形成一级政府的资金中心、财务信息中心,提高控制和监督的水平。

3.强化政府审计的独立性。要改革政府审计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各级审计机关应隶属于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才能解脱地方管理对审计部门的束缚,真正独立、公正地行使审计职权,查处问题、净化环境、清除腐败温床。才能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保障各项改革措施和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做好内部会计监管的基础工作。由于行政事业支出属于消费性支出,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一定要提高对监管的认识,要将内部监管工作做在前头,并结合会计业务工作中现存的问题,突破传统思维方式,体现本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特点和要求,科学合理地规范本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

5.构建会计监管的法制环境。对发生的违法行为,各级财政部门都必须铁面无私,依法处理。各级审计机关也应严格按照《审计法》正确行使强制行政监督权和处理处罚权,对违法违规的会计行为做出处理处罚或按照程序移交其他部门或执法机关处理。

6.加大会计法律法规违反行为的处罚力度。目前经济快速发展,而会计监督反而弱化,由于经济发展多元化,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不少经济活动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规范,而出台了的会计法律法规与现实要求有很大差距,导致会计约束机制滞后,一方面要利用本地新闻媒体对违反会计法规制度的行为进行曝光,引起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会计法》执法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要严肃处理,确保法律的威严。

7. 发挥代理计账公司的作用。《会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条件的,应委托经批准设立的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部分县规模不大、资金量小的行政事业单位完全可以委托代理记账公司代理记账。代理记账公司服务更专业,可以帮助单位建立健全一套财务管理办法,规范核算行为,强化会计监督。同时,单位也可以降低财务管理成本,花少量经费拥有自己的“财务室”。

参考文献:

[1]车凤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对策[J].冶金财会,2008(6).

[2]魏长军.从会计基础工作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管[J].管理观察,2009(7).

作者:李大鹏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论文 篇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研究与思考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上依然存在内部控制、会计集中核算、会计制度、会计信息化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搞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与研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力度,提高会计集中核算的科学性,建立健全相关会计制度,完善单位会计信息化网络,让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健康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会计制度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相关概念

我国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种。一般来说,是把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称为预算单位,其适用的会计被称为预算会计。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以及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就其实质来看,我国的预算会计相当于国外的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目前,理论界一般的观点把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称为政府会计,把事业单位会计称为非营利组织会计。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指系统、全面以及连续地记录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转过程,客观反映和监督其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建国后,我国的会计(行政事业单位)经历过四次改革。从分类上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可以分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两大体系,是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类似组织核算、反映和监督单位预算执行及各项业务活动的会计专业,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过去,我国的国库分级分散收付制度是通过层层账户的转拨进行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是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设型财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一般也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指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单一账户体系,统一收缴和支付。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二、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集中核算管理问题

1.集中核算中心的职能问题。现实中,一些人把“国库集中收付”与“会计集中核算”认为是一回事,核算内容和服务功能出现偏差,部分业务处理不当,易出现重复记账的行为,集中核算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对核算单位的监管作用;同时,报账员业务能力跟不上财政改革的需要,向集中核算中心报送的基础信息与财政改革实施的要求不符,致使集中核算中心出现账务处理错误等现象。

2.核算基础方面的问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核算基础仍然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它所反映的内容是每个年度之内的现金流量,这就和容易形成会计制度的失真问题不能客观地反应资金的流向,同时也让收支配比失去了意义。一些做法致使国有资产规模信息失真,从而造成对资产的监管的失控。

3.经费支出漏洞问题。核算中心对下属单位和部门报上来的票据等只是能从两个方面进行监督和审核。一是看看有没有单位领导的签字,看是否与预留核算组的印签相符合;二是看单位所报过来的票据是否合格。这实质上只能做到以单据论单据,也可以说是漏洞百出,腐败行为频发。另外,核算组的日常运转费、设备购置费等诸多费用也是一笔较大开支。

4.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一是工作人员缺乏预算外资金的具体概念的理解和认知,以为预算外资金不属于财政资金,故预算外资金滥用现象十分严重;二是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科目设置不合理,例如,可出现一些本来在会计规定中没有的科目,如应缴收入等。这仍可存在混用、错用会计科目的现象,致使核算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问题

1.会计目标定位模糊。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对使用者的范围定位还较为模糊,一是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范围限定过小;二是对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规定太窄;可以说,会计目标的不明确导致了所反映的事业单位的责任履行情况不明确,也不全面,这就不利于使用者对会计主体当其运营状况的判断。2.会计科目设置问题。总体看,会计科目设置较为混乱。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科目设置内容与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差别较大,行政事业单位的种类不同导致了预算管理的不同,由于所采取的科目协调不同,就导致科目设置混乱。

3.会计报告体系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表体系里缺少现金流量表,也就无法表现现金的变动情况。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营向收入也已然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相关规定,一些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和支出要按着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核算,经营收支结余并不能真实反映现金净流量的增减变动。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思路不清,管理关系不顺。如今,机关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目的也只是简单的首付实现,因为没有成本效益考核要求,其核算以及会计信息管理并没有被提到重要的位置,其内部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不清晰,更谈不上构建宏观管理的架构。另外,普遍存在着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问题,尤其是缺乏系统性。

2.会计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信息管理软件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变革性地改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模式。可是,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统一的要求,再加上本身的体制机制问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手段参差不齐,至今,有的单位和部门甚至还是停留在很原始的手工水平上,该情况在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系统中,是较为普遍的。

3.人才建设及其培养目标不明确。比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人才对整个事业发展的作用认识程度不一,实践中更是千差万别。因此,新形势下,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上的一次变革,也就必须有与时俱进的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想和做法。

总之,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控制度、利益驱动及教育等内部因素,比如,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约束力不强;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的驱动;单位缺少法制教育。也有监督、政府干预及不良风气等外部因素,比如,外部监督乏力;部分地方政府干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业务;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政策性原因;体制性原因等等。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改进措施

(一)内部控制方面

1.提高认识。我们要按着《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从点到面、从上到下增强单位全员对会计控制制度的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认识其“防火墙”的风险防范作用。内部会计控制是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共同的责任,我们要实现内部会计的有效控制。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出发点是通过专门办法建立起一套防范机制。要使其作为从源头上治理贪污腐败、标本兼治的一项制度安排,也使其适合当前的实际需要,以加强内部会计及与会计相关的业务的控制,以致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监督约束机制,达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的作用,保护财产安全和防止舞弊行为的目的。

3.进一步完善外部监督机制。研究统计,由于种种原因,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无法设立内审机构,这就更应当注重财政与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完善相关的外部监督机制。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过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改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二)会计集中核算方面

1.转变会计职能。目前,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要注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必须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在前期确定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决不能事后再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发展,必须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应该尽快扭转将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认识和观念。

2.完善预算编制与管理。应进一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范围,切实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定额标准,改善预算支出的科目体系。通过缜密的事先编制预算行为,适当延长预算时间。必须做到预算细化,可具体到某个部门甚至是某个项目,促进预算的实用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实时跟踪问责,切实提高预算管理质量,为会计集中核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审计,明确责任。加强审计对会计的监督,高层次规范会计人员行为,防止滥用职权。加强风险意识,明确责任,加强对会计上岗、任期、离任的定期及不定期审计力度,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会计制度方面

1.明确定位会计目标。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要设定成“如实反映”。一是有助于规划行政事业单位未来的现金流量;二是有助于会计职能管理的发挥;三是有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切实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

2.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将主体财务报告与辅助财务报告相结合,也就是说,总报告编制出以后,再用辅助报告进一步说明。要对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修改,一个财务报告体系就能够全面反映出先进流量、资产存量,进而有利于全面分析。正确把握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做出科学判断。

3.界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建立起既符合本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会计体系,如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私立及不纳人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会计则应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等,共同构成一个与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相并列的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

(四)会计信息化方面

1.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合理规划。有效且准确的会计信息来源于先进的信息处理平台。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依据统一的技术标准来建设建立适合自己本身实际情况的会计信息化处理平台,可依据实际情况分期分批予以实现。

2.加强会计信息化方面人才的培养。搞好科技进步推动管理进步,以管理进步推动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因为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一支素质过硬、业务娴熟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谈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不切合实际的。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系统就其本质来讲,其实就是一套硬件系统,无论多么先进的硬件系统,都必须有一套与之对应的“软件系统”即管理制度来保证它的顺利运行,尤其是通过技术手段所不能克服或解决的问题就必须通过制度来进行约束。因此,必须从全面系统地进行管理制度的设计,确保采集信息的有效性。

另外,要实行财务公开,如财务收入与支出情况、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管理费、招待费开支情况等,在机关公开场合或单位电子政务内网上设立财务公开墙,接受群众监督。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如固定资产调拨时做到手续完备,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要做好内部政府采购和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从源头上预防财务风险;做好各类支出的跟综检查和审计,防止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做好工程的验收和考核工作。

作者:李婉丽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论文 篇3: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内部控制与监管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形势下,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本文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内部控制和监管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和完善财会内控机制建设。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监管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就是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因此,社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关注度有了明显提升。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在注重自身形象的同时更要加强单位的内部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加强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与监管。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至关重要,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若不加以防范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如何通过建立符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会计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防止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内部控制和监管上存在的问题

1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较方面,预算资金使用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不能统筹安排,甚至使资金使用超支,影响事业发展,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未能专款专用,存在着一些巧立名目、挤占资金、挪作他用的问题。 会计凭证方面,相关内部控制不能体现。主要表现为:各种发票、收据格式缺少变化;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凭证摘要书写简单。强调印章,忽视签字。最终致使事后控制现象较多,账实不符。

2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都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理念,有的单位简单地将财政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用一般财经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以工作经验代替内控制度,有的单位领导时常凌驾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之上造成内控制度信任度和威慑度下降,有的单位把内控制度看成是束缚人、限制人的条条框框,拒绝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3 法律制度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促使我国加强了法制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財经法规,但是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同时一些法规建立时间不长,在运行中产生不少矛盾,致使贯彻执行不力,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贯彻执行。会计机构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一般由法人代表任命,这就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会计主管人员必须按照法人意志办事,其主要目标就是维护单位利益;二是单位财务人员工作生活在本单位,一切个人利益都与单位利益相关,受单位领导管理,所以财务人员在会计监督中很难坚持原则,处于上有国家财政法规,下有单位领导意志及经济利益的夹缝中。

4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欠缺外部监督。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行之有效的组织、分工、程序、方法、标准和规程,但很多部门尚未制定系统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一些部门即使制定了一些会计内控制度和办法,也因陈旧滞后、不完整等原因而没有执行或执行力低下,制定的制度和办法形同虛设。

5 惩处力度不够。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管理和监督中发现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不依法依程序处理,惩处力度不够,这也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威慑性。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程序。

二、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管措施

1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制定和有效执行财会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内控制度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完善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财产保全、风险控制和电子信息系统等财会内控制度。此外,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使会计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反映尽量做到全面、准确、及时。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尽可能地建立切合实际的控制程序,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维护财经纪律、抓好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管理职能。以行政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为载体统一制定,通过制定不同方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使各行政单位在内控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形成内部会计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权限明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各岗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过该制度的全面实施,来达到减少资产损失风险。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行为的目的,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 加强电子信息技术,防止信息失真。一要加强软件系统的操作控制,包括对操作人员的控制,系统应有拒绝错误操作的功能,数据输入前必须经相关负责人审核批准、校对,输出时要有审核处理、数据有效性的验证,并数据传送的加密制度。二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和人员权限的控制。三要加强系统与网络的安全控制,包括禁止其他人员操作财务专用电脑、设置操作权限限制、建立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等。

4 强化审计监督。通过内部审计,对评价内控制度执行效果,是单位、部门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内审人员应揭示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控制漏洞,警示管理风险,并针对发现的薄弱点,提出加强或改进管理意见和建议。

三、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它是具有一定的政府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机构。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巨大,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和完整,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加强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者都需要关心的问题,只有集众人之力,行政事业单位才会走向良性健康发展。

作者:张国庆

上一篇:管理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论文下一篇:事业单位集中核算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