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论文

2022-04-21

摘要:新会计法的颁布,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会计法不仅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编制方法进行了规定,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体系和财务报告体系做了明确的规定。新常态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目的,既是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是为了提高政府施政效率。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论文 篇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探讨

摘 要:在经济体制改革纵深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也开始关注会计管理体系的构建,希望依靠这样的方式,使得自身会计管理的效益得以发挥,在此过程中就需要关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本文从这个角度入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价值进行归结,继而探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题,并且提出对应的改善方案,继而引导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进入到更加高质量的状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监督问题

财政领域的诚信体系得以建立,是当前我国各行各业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工作优化的焦点所在,其目的就是希望可以确保财政信息朝着真实性的方向进展,继而确保财务真实的成为发展中的助力。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也需要主动的去审视自身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构建良好的监督机制,以引导实际的会计财务机制运作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价值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是指采取对应的监督手段,对于内部财务人员的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的过程。很明显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可以使得财务信息质量得以提升,使得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得以规避,引导从业人员能够严格依照职业操守来办事,养成严谨的做账和财务处理工作习惯,继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朝着更加规范性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尤其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进入到深度改革的状态,此时也需要关注会计财务机制的高效率高质量运行,而会计监督可以帮助更好的实现上述目标。另外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长期因为会计监督不完善,使得财会管理处于偏差的状态,对应各项业务的开展,资源的配置都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这是公众不愿意看到的。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规避这样的风险,就需要切实的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确保会计监督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能够不断调整,继而进入到更加理想的会计监督工作格局。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在布局的過程中,可能因为会计监督意识或者会计监督措施等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实际会计监督的效能不能得到全面的发挥,此时就需要以理性的视角去审视。结合实际调研情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不强,会计监督投入不足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是很重视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构建,往往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各项业务工作上,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处于比较低投入低效率的状态。部分事业单位领导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架构,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在平时没有必要进行投入,更没有必要真实的将其执行下去,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对应制度设计也存在很多不科学不合理的的地方,自然难以切实的发挥其自身的效能。领导不重视,员工自然也不会关注此领域,继而在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开展的时候,很多员工都不是很配合,反馈的信息、提供的数据都可能是失真的,这样就使得内部会计监督人员的工作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对应内部会计监督的效益也不能发挥。有时候即使出具了对应会计监督的报告,往往也得不到重视,自然也不能进入到查缺补漏的状态,这一切都可能使得会计监督工作处于被弱化的状态。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全,会计监督环境不佳

从理论上来讲述,内部控制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版块,该版块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开展情况的基准。依照相关的规范,必须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架构,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很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都是依照自身的经验来进行的,可能存在一些具体性的问题,往往难以有效的纳入到监督范畴中去。行政事业单位也没有积极的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研判,内部控制制度就这样处于不健全的状态,这样就使得后续会计监督工作处于失准的状态,会计监督工作的综合效益往往也难以发挥出来。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监督工作没有落实

在财政支出制度不断改革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不足也慢慢呈现出来,尤其是在管理模式上的问题:会计责任主体观念淡化,财务管理职能处于被严重削弱的状态,主管部门也没有切实的在下属单位业务检查上进行投入;专项资金设定不明确,专项资金使用行为管理不严格,使用随意性的特点十分明显,这些都可能使得有限的财政资金使用率处于比较低的状态,财政负担不断加大,内部控制也处于失灵的状态,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自然难以保证。再者,审计监督纠错的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甚至连专业的审计人员岗位都没有设定,多数都是纪检部门内部设定审计岗位,但是没有独立的审计结构。在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环节,纪检部门会让会计部门完成具体工作的检查,也就是财务部门来负责,这种自己检查自己工作的做法,本质上就是在做样子,会计监督的效益自然难以发挥。还有就是,外部监督实施的过程中,具体监督方式不是很合理,往往难以围绕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审计,这样的检查往往也起不到良好的监督效能,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价值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四)会计监督人员素质不高,对应激励机制没有形成

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工作人员,都是年龄比较长的,会计岗位流动性比较差,他们的确有着夯实的会计从业经验,但是在单位会计工作环境发生改变,会计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可能难以应对这样的新挑战和机遇。还有就是当前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素养、法治观念都不是很理想,在实际会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会计风险。再者,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人员的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财务报销考核人员可能处于消极的工作状态,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上的问题,也会对于实际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如果上述提及到的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就可能对于会计监督机制的效能发挥,对于会计监督人员自身职能的发挥造成不良影响。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问题的改善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长期主客观因素导致的,要懂得理性的视角去审视此缺陷,继而确保可以进入到更加理想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局面。在此环节,需要树立改革思维,从如下几个层次入手。

(一)正确看待内部控制的价值,切实的强化会计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需要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价值,将其作为改革过程中的重点工作来开展,结合自身单位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研判,确保能够切实的做好布局和安排,继而进入到会计监督的状态。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需要关注的有:其一,注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规范的构建,切实的依照规范,做好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对于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严格要求在职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做到账目和实际的吻合,形成岗位责任制度,确保财务会计风险可以得到规避。其二,注重资产管理规范和标准的生成,引导单位的资产使用行为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减少随意性,确保资产使用管理的效益不断提升;其三,关注会计监督效益的发挥,将与此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架构作为焦点,对于单位的招待费用、公车费用等细节进行更加详细的设定,确保遵照上级相关要求,切实的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发展,这样就可以引导会计监督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事业单位领导在上述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身的带头效能,在各种会议上不断强调内部控制机制构建的價值,要求各个在职人员可以正确的视角去审视内部会计监督工作,做好配合,继而在内部建立良好的会计监督工作氛围,这样将会引导实际内部控制和会计监督进入到更加高质量的运行状态。依靠上述的措施,行政事业单位从上到下的人员,都可以以正确的视角去审视会计监督工作的价值,该配合的去配合,该合作的合作,由此使得实际会计监督工作 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

(二)高度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优化会计监督环境

当然仅仅依靠实际意识的矫正,认知的调整,实际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监督工作效能往往难以全面发挥,还需要切实的将其与工作关联起来,进入常态化的状态,此时就需要采取措施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使得会计监督的环境能够不断改善。在此环节,此时需要注意的节点有:其一,注重与会计监督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坚持从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角度来评估,确保对应部门在此过程中的主体责任能够得以界定。在单位费用控制管理制度不断形成,对应报销手续流程不断规范的基础上,确保经费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断提升,这样就不可能出现任何的跑账、冒账或者漏账的情况。其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高度重视授权审批管理制度的架构,并且将其切实的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不同环节使用的各项费用,都有对应的责任人签字,这样就可以使得岗位工作人员可以更好的看待自己的职责,继而不断减少不规范行为,使得人为操作层次上的错误可以得到规避。其三,在业务流程管理规范上,需要生成具体可行的方案,各个岗位可以对于其岗位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内部控制的要点,强调业务管理的协同性,确保业务处理的能力和效果可以不断提升。再者在单位财务部门相关制度架构中,还可以主动的进行岗位的设置,明确工作职责,关注具体的工作要点和内部控制关键点,继而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益可以得以全面提升。在会计监督相关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会计监督的程序会更加科学,会计监督的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配合,自然可以进入到更加理想的会计监督格局中去。

(三)注重多层次财务监督体系的架构

针对于实际监督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监督效益没有发挥的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从而采取对应的措施来改善和调整:其一,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工作的推动,依照单位行政管理的特点来开展,分级财务监督工作的制定和实施也应该进入到精细化的状态,确保单位负责人和单位财务主管可以明确自身的责任,在岗的财务管理人员也可以切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这样上下形成良好的责任认知格局,自然可以确保对应的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其二,高度重视财务信息的监督和管理,可以巧妙的使用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的方式,直接监督关注的是实地考察,可以获取到第一手的信息,但是其容易受到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影响,继而影响实际监督效益的发挥。间接监督倡导的是依靠委托监督的方式,建立信任监督机制。当然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将司法监督融入进去,切实的发挥司法部门的效能,继而确保实际的监督机制朝着更加健全的方向发展;其三,高度重视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确保内部各个岗位的人员可以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价值,切实的依照对应的制度来执行,确保内部审计环境朝着良好的方向进展。在内部会计监督的过程中,要关注监督方式的优化,监督内容的调整,确保可以对于会计工作进行全流程的监督,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存在对应的不足,甚至一些违法行为,就应该迅速的将其移交给相关部门,由此使得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可以切实的发挥效能,岗位监督效果也会因此得到提升。多层次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可以使得会计监督的力量不断汇总,由此形成会计监督的合力,使得会计监督工作质量和效益得以全面提升。

(四)注重会计监督人员专业化发展,形成健全的激励机制

会计监督岗位的专业化发展,需要积极的向会计监督人员队伍建设方面进行投入,为此需要做好的工作比较多,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高度关注当前会计监督岗位人员结构的优化,改变老员工为主导的队伍结构,将老中青依照特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合理的进行人力资源的拓展,确保人力资源结构处于科学的状态,这样的会计监督队伍可以更好的去适应新的会计监督工作诉求,切实的将相关会计新准则、会计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实际的会计监督工作改革中去,继而切实的发挥会计监督工作的多维度效能;其二,高度重视会计监督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形成健全的会计监督课程体系,将会计监督的专业知识、会计监督的法律法规、会计监督的职业道德、会计监督风险等内容融入进去,确保在职的会计监督人员可以以正确的视角去审视此问题,由此使得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不断提升,继而以更加理想的状态融入到实际的会计监督日常工作中去;其三,结合会计监督工作情况,切实的实现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使得财务报销考核人员能够以更加理想的状态融入进去,使得会计监督工作质量能够不断提升。为实现上述的目标,需要正确看待当前会计监督岗位人力资源激励制度的不足,改变其中不合理的条款,引入更多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和激励机制,形成有效的奖惩制度,确保实际的会计监督岗位人员,可以切实的参与到本职工作中去,继而在实际的会计监督环节作出自己的贡献;其四,高度重视内部规范和外部监督机制的运作,设定合理的会计监督岗位,确保会计监督工作依照对应流程来进行。比如可以建立监督信箱等,依靠这样的方式妥善的处理好各种意见和建议,确保会计监督过程中是有交互的,是可以反馈的,这样领导与基层之间的关系,会计监督与被监督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行政事业单位深度改革的过程中,也需要高度重视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如果此方面的问题长期存在,就可能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效益的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需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确保会计监督环境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这样会计监督工作的效益才能够发挥。

参考文献:

[1]唐梅.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监督[J].财会学习,2019(01):81+83.

[2]高峰.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监督[J].纳税,2019,13(05):72+75.

[3]葛晶.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监督[J].财会学习,2019(05):144-145.

[4]冯春驰.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意义及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08):85-86.

[5]彭超瑾.关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体系的思考[J].纳税,2019,13(10):91+93.

[6]张英.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监督[J].财会学习,2019(10):132-133.

[7]金敏亚.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监督[J].财会学习,2021(01):98-100.

[8]金丽.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监督[J].纳税,2020,14(06):133.

[9]王真.新时代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财务与会计,2020(22):9-12.

[10]覃云飞.探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之改革[J].现代商业,2013(02):222-223.

作者:王蓓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论文 篇2:

创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思路探析

摘要:新会计法的颁布,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会计法不仅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编制方法进行了规定,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体系和财务报告体系做了明确的规定。新常态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目的,既是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是为了提高政府施政效率。传统的会计监督方法并没有最大化地控制资金使用效率,使得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或者非法流失,或者被随意使用。因此,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执政效率,将每一笔资金用在刀刃上,用有限的资金为人民群众办最多的实事,据此,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进行了研究,以期研究结论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创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2.049

1前言

新常態下,不管是党还是人民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执政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公共设施建设,或支持内部支出等情况下,都必须依赖有限的财政资金。在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短缺的经济、贫困的经济和僵化的经济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十分有限。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地区公共建设严重不足成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本文以此为背景,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角度,分析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存在怎样的问题,再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如何创新与加强会计监督工作,以将有限资金利用最大化,从而让行政事业单位为人民群众解决更多的公共建设问题。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2.1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充分发挥预算编制的有效性,对其进行了多次改革,包括采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统一采购等,但改革的成效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部门预算中所提倡的零基预算相对于传统的固定预算编制方法,可以减小行政事业单位一部分不必要的支出,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零基预算仍然还是沿用了固定预算的编制方法,即在以往预算数据的基础上,再相应增加一定的金额,这种预算编制方法缺乏对预算资金进行精细化,使得后期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或者出现预算编制不足需追加预算的现象,或者出现预算编制过剩资金被随意浪费的现象,进而使得资金没有最大化地发挥作用,也给地方财政造成了较大的资金压力。

2.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使得内部控制工作难以有效施展。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形成的纪律松散,资金随意使用的现象,在问责制度执行不严的情况下,短期内难以有效遏制,尽管十八大后,中央精神在层层下达,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也使得各种隐蔽性非法使用资金问题被有效掩盖,资金的非法支出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健全、审计人员和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在相关权利和利益关系的干预和牵制下,也使得内部审计结果缺乏权威性和可信性,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所暗含的会计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揭发,进而也使得相关监督人员无法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监督。

2.3会计信息化未被充分利用

会计监督需要信息技术为硬件支撑,才能有效遏制隐蔽性非法使用资金,或资金未被高效使用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制度,既使得单位各个岗位人员十分稳定,也使得单位的用人权限十分有限。在现有用人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存在知识结构与时脱节、知识体系匮乏和新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会计信息化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将手工式会计工作转向信息系统,更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懂得用信息技术无缝化监督单位会计工作,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现有素质不足以完全胜任会计信息化监督工作,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化在会计监督工作上未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

3创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措施分析

3.1严格采用滚动预算编制法

从预算改革的实际效果来看,不管行政事业单位是采用在原有预算上增加一定数额的方式,还是采取零基预算的方式等,进行预算编制,都并未发挥预算严格控制资金使用的作用。归根结底,预算的编制方法存在一定的漏洞,一方面预算审核部门未深入实地进行充分调查以用事实来审核预算;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基于自身利益未严格按照预算精神来科学编制预算,从而使得预算编制方法呈现出换汤不换药的效果。据此,建议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滚动预算编制方法,将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同步进行,同步调整,在精细化第一季度的预算编制后,在第一季度预算执行完毕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季度执行结果,再调整第二季度预算编制结果,以滚动动态的方式,将每一笔资金利用到位。

3.2引进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权力部门的干预,因此,为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引进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十分必要。注册会计师以其专业性和独立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全面审核后,出具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审计报告,单位内部监督部门再根据审计报告对单位内部的相关财务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改。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制定还需要包含相应的追责制度,对随意使用预算资金、隐蔽性违规手段等既要问责相关经手人,也需要问责相关财务人员,问责处罚措施严格按照党章党规进行处理,以追责的威慑力倒逼行政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合理使用资金。

3.3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机制

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作用,建立会计信息监督系统。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会计凭证、账目、报表、合同、预算等的管理、查询、审批等程序,行政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在申请费用支出之前,需要上传相关真实有效的凭证,并按照系统要求规范填写相关信息,待信息提交后,相关审核权限人,根据信息进行审核与批准,系统再将审核信息提交于财务部,财务人员根据信息再进行相应费用的支出,同时,系统会记录所有提交、审核和支出的行为轨迹,单位内部监督人员可以随时查看系统记录,以及查看相关问题的行为人,进而便于准确追责。

3.4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除了硬件设施和制度的支持外,软件设施也需要协同配合。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对会计人员提出培训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采取单位内部培训,或鼓励单位会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知识进修,对当前的会计法律法规和现代化财务管理理念进行充分了解,让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在相应内部监督制度和体制机制逐步健全的情况下,单位会计人员能够以专业的知识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管,并配合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相应的监督部门共同提高单位的会计监督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未充分发挥控制资金的有效作用,与单位的预算编制方法、内部审计制度、会计人员素质、信息化监督手段等不无关系。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质量直接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还关系着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认可度,在政府公信力被逐渐消费,新常态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更高的执政要求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强化内部会计监督措施,从预算编制方法、内外部审计制度、信息化系统建设、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入手,全方位监督及控制单位内部的资金非法流失问题,让每一笔资金都合理地用在人民身上,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参考文献

[1]严明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1):

[2]武永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问题与监督体系的规范[J].西部财会,2013,(02):31.

[3]张帆.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20):277-277.

[4]王丽华.新会计规范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171.

[5]郭小娟,解元元.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J].青年与社会:下,2015,(11):240-240.

[6]徐小君.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探讨[J].财经界,2017,(03):114.

作者:路畅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论文 篇3: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较快,在改革背景下,单位资金使用透明化程度不断加大,群众对财政资金的监督诉求也越来越多,这就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过程中,会计监督工作是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有效的会计监督,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行为进行约束,有利于廉政工作深入进行。基于此,文章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进行了综合性阐述,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行政;会计监督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52

1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现状概述

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及节结转管理等。一直以来会计工作都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过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工作的主体,监督目标为单位涉及的各类经济活动[1];并要求单位内部具有完整、健全的会计监督制度,相关负责人应当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履行职责,杜绝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同时,赋予了相关机构或人员一定职权对违反会计法的行为或事项,有权根据职权进行纠正或拒绝办理。另外,还要求财政部门对各行政单位进行有力监督,确保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真实、完整。若存在违法嫌疑时,财政部门及相关机构有权对嫌疑单位进行调查取证,且被调查单位必须积极配合。为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财政部于2013年间修订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并于2014年开始实施,该制度的出台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加强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均起到了促进作用[2]。而且,该制度还进一步规范了会计收支核算,并提升了系统财务报表的合理性与可用性。通过增加拨款收入支出结算表,对资产负债表及收入支出表结构进行了优化。综合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但在某些环节上依然存在漏洞,部分问题还有待改进。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存在部分问题需给予重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3]:(1)预算编制问题。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缺乏统一性与科学性,导致预算编制未能发挥充分作用。这些单位将零基预算作为样式,以往年预算为基础,在稳定增加项目及金额后得到新的预算编制并上报,导致预算编制严重失真。在预算执行方面,由于相关监管工作力度不够,导致预算编制出现滞后性,与实际不符,也间接造成预算盲目执行,影响了资金配置,给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带来了影响。(2)支出问题显著。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员管理方面并不严格,存在纪律松散的情况,甚至个别领导存在带头消费公款的情况,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还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有所缺失所致。在财务资金支出方面,未能明确支出用途及数额控制标准,且监督工作未能充分落实,导致部分人员“钻空子”,出现大量腐败行径,随意开支公款。(3)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缺陷。预算外资金是单位按照相关法律要求,代表政府职能所收取,该资金并未在国家预算体系中实施管理。国家在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但相关政策并不健全,并且随着财税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复杂,造成了预算外资金收入不存在法律效力、部分预算外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外资金支出随意等问题,甚至出现了部分人员随意挪动预算外资金的情况,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3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相关策略分析

31完善制度建设

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是相关工作具体实施的基础,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为会计监督工作创造出一个良性环境,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得到合理配置,为单位发展提供稳定基础。制度建设过程中,要重视预算编报工作,做到“由上至下,层层汇总”,将每一笔支出用途细致反映出来,并将其落实于部门乃至个人,清晰地掌握财务资金流向。在预算支出上报时,必须得到使用部门领导或项目负责人签字,以便对预算支出进行严格控制,并为日后考核工作提供基础[4]。在预算工作具体执行期间,需构建出有效的跟踪评估机制,促使经费实际使用与预定计划相符,保证经费用在实处。在支出经费下拨方面,需按照相关预算指标及标准严格执行,切忌随意增加开支内容或提升开支标准。同时,项目内部应制定出细致化的经济分类预算(包括差旅费、宣传费、办公费等),确保实际支出与预算一一对应,做到全过程监督控制,杜绝支出漏洞,若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纠正。另外,还要构建出合理的资金使用效率考核体系,以便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准确评估。以“总体部署、分布推进”为要求,及时掌握各部门支出执行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手段完善,最后形成以“预算为基础,执行为关键,决算为反馈”的控制链。与此同时,建立财务公开制度,让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用途公开化、透明化,接受社会监督,以进一步消除内部监管漏洞。

32落实监督工作

在原有监督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创新监督方式,让监督工作得以充分落实。例如,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封闭式的监督机制,以提升内部会计监督成效性。上述机制中,执行机构、监督机构是基础,除此之外还需要设立反馈机构(内部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反馈机构可对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进行不断修正,促使制度逐步完善。同时,反馈机构可对监督主体进行再监督,使其权力得到约束。又如,可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工作与外部监督工作融合起来,从外部寻找监督力量,让会计监督得到强化。而外部监督主要包括权力机关监督、政党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群众监督等。单位可定期将审计结果向社会群众公示,让群众具备知情权,并以此调动群众参与腐败监管的积极性,促使单位社会公信力不断提升,为单位财政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33加强人员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能否有效落实,除了与制度密切相关外,还与执行人员有关。单位内部应加强人员管理,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以构建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为相关工作执行创造基础条件。如可采取轮岗制度,让所有会计人员均能参与到会计监督工作当中。但要注意在岗位轮换时,需进行交接清查,让财政资金得以定期清点,预防腐败现象出现。另外,单位内部要加强会计文化建设,让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促进会计诚信建设。

4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期间需要重视制度建设、人员培养、及内外部协调等,让会计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以此为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杨洪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132,286

[2]王丽对改进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1(17):252-253

[3]苏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重要性研究[J].企业研究,2011(10):63

[4]牛艺辰,董美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5):14-16

[5]杨彬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8):119,91

作者:冯桂茹

上一篇: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论文下一篇:基层医院创建安全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