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理工科院校本科创新教育的思考

2022-11-08

理工科院校的教育必须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创新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理工科院校本科教育要强调创新教育, 要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综合人才。

1 创新教育的教学思路

1.1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目前我国工科院校常提出要培养创新型人材, 但总体做法还是教育观念较陈旧。我国工科高校现在基本上是把教育仅仅局限于灌输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应试型教育, 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不能很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知识与能力是人才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因素, 但知识不等同于能力, 知识的多少并不代表能力的高低, 只有灵活地运用知识, 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实际中能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生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1.2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要改变重教书, 轻育人的传统教育思想。要培养学生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育学生要有为振兴国家而奋斗、学习的理想, 要把培养学生兴趣、事业心、责任感同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强调既教书, 又育人, 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具备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之材。

1.3 改革教学内容

我国理工科高校许多课程的内容仍较陈旧, 没有及时添加新的技术、理论和实验, 学生学到的许多内容仍是十几年前或更早些时候的知识, 与现代化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不适应,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内容, 应该体现在知识经验的各个层面上, 在知识的广度上全面扩展, 不能只局限在某一学科里面, 使学科相互沟通, 努力丰富和开阔学生的视野, 为其打下广博的文化基础。在知识的深度上应进一步加深, 不应只在知识的表面, 要深入其内部, 抓住其本质, 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综合, 有所创新与发现。

1.4 教学方法改革

我国多数高校, 教师的教学基本上仍是输入式的教学。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整个教学过程较单一, 教师主宰着学生的一切, 课堂上基本是教师“一言堂”, 学生点名现勤被动接受知识, 学生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5 考核方法的改革

在对学生的评价上, 要打破传统的评学办法, 将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水平与创新思维能力的考察结合起来。不要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评一卷定位, 这样可能抹杀部分学生的个性和综合能力, 应鼓励教师多方面、多角度考查学生。

2 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

2.1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理想、价值观、自我意识等。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有独创、立异、思维活跃等特征, 而且多具有好奇心、自信心、进取心、自尊心;大多具有勤奋、勇敢、谦虚的性格;多具有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和勇于负责的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特征。

2.2 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理工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应围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 开设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创新科技小组、科技研究方法训练等课程。

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结合, 自主确定实验方法。

科技研究方法训练课则要求学生根据规定的问题, 每人一题从资料检索开始, 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学师审批后, 学生再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最后讲座实验结果。

2.3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也是构成大学生能力结构的主要内涵。对实践教学进行系统的改革, 并逐步做到规范化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改革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 根据各专业的要求和课程性质, 做好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教学实验和开放性实验等各环节。结合专业, 设立创新小组, 鼓励学生做课外科技活动, 可考虑此活动有一定的学分, 如1~2学分, 拟通过此活动,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及兴趣。

(2) 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理论教学, 在保证必要的总学时情况下, 缩短课程教学的时间, 把更多的学时用于实验和实习教学, 鼓励学生走入实验室进行开放性实验, 特别是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

(3) 给学生尽量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在科技创新、开发、推广的过程中, 锻炼和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及合作协调的能力。

2.4 考核方法的改革

在对学生的评价上, 考试方式应多样化, 不要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评一卷定位, 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综合能力测评。

2.4.1 考试方式多样化

可实行闭卷与开卷相结合, 两者各占一定分数比来综合评定课程成绩。还可考虑采用口试、网试等方式。闭卷考试重在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开卷考虑重在考查思维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2.4.2 非考评学

可通过写专题报告, 做综合大作业, 创新思维测评, 撰写论文, 参与科研项目, 答辩等多种形式进行学生成绩的评定。

2.5 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国多数高校, 学生的学习还是较被动的学习, 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课堂上基本是教师“一言堂”, 学生因点名出勤作为平时成绩的考评而被动去上课, 被动接受知识, 学生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理工科高校教学的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会学”, 并主动去学。教师的教学应该是讲解、交流、对话、讨论、引导的启发式的教学, 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积极进取的教学气氛, 引导学生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 运用知识, 拓展知识, 提高学生的兴趣、好奇、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够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应对实际环境的变化。

2.6 创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和环境

学校应积极开展以创新为主的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发挥实习课、实验课、创新小组、科技小组等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中的作用。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 将学校学术气氛和优化育人环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生要创建大学生社团和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举办学术讲座, 大学生科技文化节, 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社团活动, 在学生的学术修养、品味、人格完善、能力锻炼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创新教育模式的综合构建必须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三个层次考虑, 通过对教育教学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校园文化、评价机制、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要素进行深刻的改革, 从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创造志向, 增强创新能力, 是理工科院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

摘要: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已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所需, 创新教育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系统和良好的培养环境。我国理工科院校本科教育要强调创新型教育, 要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理论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新型复合人才。

关键词:创新,教改,教育

参考文献

[1] 曾志伟.王铁骊.我国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 (7) .

[2] 何怀波.邓国红.余晓.工科本科生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0 (12) .

[3] 武高辉.杨韬, 等.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 (3) .

[4] 刘培国.工科本科高年级保卫和平性教育实践的几点体会[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 (2) .

上一篇:做好高校文书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下一篇:浅析激情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