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探索

2022-09-11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由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等中央有关部委联合推行的一项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这项计划推行以来, 全国有很多高校开展了试点探索工作, 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和经验做法。但是, 就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如何开展, 有哪些规律可循, 到目前为止, 这方面的实践性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本文结合南昌航空大学的实践过程作一些这方面的探索。

1 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和素质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 把人力资源转为人力资本优势, 关键是提高个人素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极富权威的“罗马俱乐部”总裁奥雷列奥·佩西在他的报告《未来一百年》中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提示未来, 有一点必须首肯——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A·英格尔斯在进行大规模的比较性社会调查后指出;“一个国家, 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 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 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 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一文中的话表述就是:“归根到底, 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 是对新的思想和新的机遇开放的人。”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 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不断朝着分化与整合的方向发展, 它也日益向着综合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方向发展。据统计,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数以万计的学科中, 有80%属于综合学科和交叉学科。科学技术发展给人们物质生活带来高度繁荣的同时, 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能源紧张、人口膨胀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要求多学科综合运用、需要学科的交叉渗透、必须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 我国设置了大量以理工科专业为主, 培养面向工程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 这些高校不仅文理分离, 理工分离, 工科内部也分离。近些年, 尽管这类高校通过增设人文选修课、发展人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 情况有较大改观。但是,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人才成长、科学创新的要求相比, 还是有一定差距、存在明显缺陷。

从目前理工科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来看, 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学科比重偏大, 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比重较小;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 且“重理轻文”观念根深蒂固。这就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较窄, 文化素质有明显的缺陷, 技能单一, 在自己所学专业之外难有作为, 潜在能力不足, 缺乏足够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2002年, 中国工程院历时三年的“开发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培养出来的新一批工程技术人才, 普遍认为缺乏“市场需求分析能力、创意和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葛锁网教授在剖析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状况时指出:许多理工科大学生毕业后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质量等方面没有达到一个大学生应有的水平;不少理工科大学生整天埋头于科技理论知识的学习, 缺乏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 有些同学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低、遇事容易走极端, 有些学生甚至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部分理工科大学生专注于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 不注意伦理道德修养, 在诚实、守信、谦虚、整洁等基础文明方面表现欠佳。在理工科院校, 这些能力素质一般属于非专业素质, 在第一课堂学习中很难一次性获取, 迫切需要在课外“巩固与延伸”和“训练与拓展”。

2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开启了高校素质教育的新阶段。进入新世纪之后, 许多理工科院校为了克服人才培养中的缺陷,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积极实施素质拓展教育, 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2.1 认识有偏差, 研究还不够

很多高校和教师认为, 实施素质拓展就是开设一些人文课程, 就是多搞几次活动;不少高校和教师把素质拓展简单地理解为“第二课堂”活动, 甚至认为素质拓展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 素质拓展影响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 把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割裂开来。有些高校和教师甚至把素质拓展视为是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的事, 与他们没有关系。因此, 在高校, 特别是理工科院校, 素质拓展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与教学和科研工作相比, 处于高校的工作边缘。这样一来, 关于素质拓展有关问题的研究, 就很少有教师感兴趣、愿投入。

2.2 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有效地参与素质拓展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少高校还没有建立起教师指导或参与学生素质拓展的考核机制, 教师如何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缺乏可行的管理办法, 教师对学生参加素质拓展的引导还有待加强, 教师在学生素质拓展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长期以来, 由于教师指导不够, 活动场地、设施、经费不足, 素质拓展训练项目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等, 导致学生参与素质拓展训练的积极性不高, 参与面不广。比如, 不少学生一年级加入学生社团十分踊跃, 但进了社团后, 没有老师指导, 活动不正常, 收获甚微, 久而久之, 一些学生就不再参加社团活动了。当前, 在很多理工科院校, 总是一些来自城市、兴趣爱好广泛、自信心较强的学生参加各种素质拓展训练, 而大部分来自边远农村、兴趣爱好少、特长不明显的学生, 很少参加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教育仍然处在“精英化”阶段, 教育惠及面有限。这些问题的出现, 关键是缺少激励机制。

2.3 素质拓展教育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

当前, 高校专业教师强调专业的重要, 体育课教师强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强调心理健康是基础, 从而各自为阵。这不仅导致某方面素质训练的缺乏, 而且无法体现学校人才特色和专业素质要求。另外, 过去的“第二课堂”开展了大量的素质拓展活动, 但多数是零散的、杂乱的、随意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之间脱节, 你打你的鼓, 我吹我的号, 与高校的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计划联系不紧。对于围绕培养个性、突出特色,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 规划安排素质拓展训练项目, 提出明确要求的教育实践, 在当前的理工科院校普遍做得不到位, 素质拓展教育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

3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实践探索

南昌航空大学创办于1952年, 建校50多年形成了以工科学科为主, 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然而, 就办学传统和学科结构来说, 理工科仍然占据主要地位, 迫切需要强化大学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2003年, 江西省教育厅、团省委、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学联联合发文, 确定我校为江西省首批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单位。学校在认真分析工科院校人才培养和素质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当前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围绕提高素质拓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积极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3.1 重视开展素质拓展教育的理论研究

围绕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稳定型的学生政工干部队伍,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素质拓展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04年开始, 学校对全体学生政工干部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 其中, 要求每人每年必须结合素质拓展教育主持或参与一项科研课题。几年来, 围绕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主体、内容、机制、形式等问题, 全校组织申报了省级课题7项, 校级课题15项。为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和成才要求, 学校开展了《非主流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省级课题) 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 (校级课题) 的研究;根据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围绕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 开展了《大学生生存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省级课题) 、《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省级课题)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 (省级课题) ;针对素质拓展教育具体运行和操作过程的有关问题, 开展了省级教改课题《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与评价体系建设的探索》、《大学生社团活动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 等等。通过这些研究, 进一步掌握了大学生群体特点, 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内容, 进一步理清了教育机制, 为具体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3.2 完善素质拓展教育的工作体系

为了调动学校资源支持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 激发广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使开展素质拓展教育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 能够惠及每位学生。2004年,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领导小组, 制定了《南昌航空工业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培养计划》、《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管理试行办法》, 《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奖学金管理办法》等, 成立了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教学研究室, 设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学分管理办公室,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形成了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体系。学校对学生参加素质拓展训练的评价工作, 按照“科学规范、操作简便、分步实施”的原则, 采用以学分评价为主, 学分与证书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从2004年开始, 学校把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 计算学分, 规定2004级以后的本科生, 在毕业前必须取得6个素质拓展教育学分。6个学分分为2个必修学分和4个自选学分,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社会工作、听讲座 (报告会) 、技能培训、各种竞赛等活动, 凭证书和相关证明均可取得相应学分。每学年结束前, 学生可以以班为单位申报登记素质拓展教育学分, 也可以随时在校园网的“素质拓展”栏目中申报。随着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评价的实施, 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的明显高涨, 各级组织开展素质训练活动不正常随意化的问题得到了较好地解决。

3.3 科学规范素质拓展的训练内容

在长期实践中, 学校根据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需要和不同志趣爱好学生的情况, 根据理工科学生普遍缺少的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 围绕学生走向社会比较需要的“市场需求分析能力、创意和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将素质训练项目按菜单的模式进行了分类, 引导和指导学生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参与。一是举办讲座和报告会。两年来, 我们举办了“航空航天精神论坛”、“名人讲坛”、“素质论坛”、“团员论坛”、“班长团支书论坛”、“航天校友系列报告会”、“理想信念教育报告会”, 做到了“月月有主题, 周周有报告”。先后邀请了科学家、专家学者、革命老前辈、优秀青年、党政领导、成功人士等300多人。二是举办技能培训班。我校将江西省航帆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列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实践基地”, 开展了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师、物业管理、创新能力等35个内容方面的培训。此外, 学校还尝试学生社团活动与人文选修课相结合的新模式, 举办了心理素质拓展培训班、健康素质拓展培训班、思想政治素质拓展培训班, 参加这些班的学员均为相关学生社团的学生, 任课教师都是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 学生参加培训班可以取得相应的素质拓展教育学分。三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素质拓展教育实践中, 学校形成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以“挑战杯”竞赛和社会实践为重点, 以“四季歌”、“讲理想、讲学习、讲正气”、“星光灿烂工程”、“十百千”优良学风创建工程、航空科技节、社团文化节等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学校做到“三个一”, 即“每年一个主题、每季一个系列、每月一个活动”, 各院 (系) 做到“三个有”, 即“每年有创新活动、每月有学术讲座、每周有班级活动”, 学校形成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 我校针对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结合实际, 不断实践, 努力探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1%, 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有两个团支部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两个班级获全国先进班级、一名学生获全国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学生在“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制作设计大赛、力学竞赛、CCTV杯英语竞赛等活动中, 获国家级奖100多项, 省级奖300多项;在省级以上文艺、体育、美术等各类竞赛中, 获奖400多项;有5位学生获国家专利, 1名同学在全国第五届“明日之星”影视新星大赛中摘得桂冠。实践证明,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 它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实施这一计划的具体方法和途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摘要:本文主要是结合本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情况, 分析了理工科院校在素质拓展教育方面存在的认识偏差、激励机制不健全以及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实践, 提出了从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工作体系、科学规范训练内容等方面进行实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评价,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4.

[2] 陈娟, 周静.关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几点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 (1) .

[3] 周远清.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 2000.

[4] 吕少蓬, 等.浅谈高校人才素质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 2000.

上一篇: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进展下一篇:声乐教学中的有声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