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思考

2022-09-11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为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职业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是一种复杂的素质结构。在新时期人才综合素质的构建中, 创新素质占有重要地位。创新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依靠创新教育来培养。近年来, 我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注重素质教育,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 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 创新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战线的热点。什么是创新教育, 它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什么作用, 实施创新教育有什么意义, 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引起了我们的认真思考。

我们认为, 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 (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 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性人才。我们实施的创造创新教育, 应当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 是一种关注每一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观念。可以这样说,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创造者, 创新人才, 都可以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只要相对于自己的过去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 就是创造性的活动。相对于“特殊才能的创造性”来说, 这可称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是可以培养的, 学生在学校里要培养的创造性, 就是这个广义上的创造性。这是符合素质教育关于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的。

创新教育倡导全新的人才观, 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来评价人才, 不要求所有学生都按照统一标准达到同一发展水平, 而是因人制宜, 因材施教, 允许打破常规, 超越程序, 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 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其本身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 在其可能发展范围内充分发展。因此,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创新能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的核心素质, 创新教育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发展, 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有助于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来检视我们以往的教育, 克服应试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压抑, 有助于使素质教育的推行有更加明确的方向, 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 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

创新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营造创新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态度和创新意志, 激励创新热情, 培养创新能力等。有效的创新教育应当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渗透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之中。

2.1 增强创新意识健全创新人格

创造性人才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种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要使我们的学生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意识。从创造学的角度讲, 创新能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创新激情;想象能力;科学精神。创新激情来源于对事业的强烈的追求, 而这种追求又来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来源于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对事业的深挚的热爱。显然, 创新激情的培养和激发, 需要通过品德意志、情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集体观念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才能实现, 而这正是学校德育所面临的改革任务和重要内容。想象力是人们以头脑中的表象或经验材料为基础, 在大脑中经过新的变换, 新的组合, 制造出来未曾感知的、甚至不曾存在的事物形象的能力.想象一般具有创造性、超前性、易变性, 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是创新思维的基点和萌芽。科学精神是一种求真务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创新过程中, 只有专心致志, 坚持始终, 才能取得突破。要引导我们的学生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的关系, 科学地对待前进和曲折的现实, 要激励青年学生志存高远, 以伟大科学家为楷模, 努力为科学而献身, 为真理而奋斗。

同时, 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注重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健全创新人格。我们认为:学生的求知、发展和成才, 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学生的品德、文化、身体、审美、劳动、心理乃至于创新等方面的素质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发展的中介和基础。所以, 对学生进行心理优化, 培养他们战胜挫折、战胜自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是全面提高各项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的最佳选择。

2.2 改革教法学法, 培养创新思维

我们认为, 实施创新教育, 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 培养教育者的创造性作风, 积极改革教法学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近年来, 我校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 切实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对教法和学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质, 致力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教学的目的所在。针对创新思维的几种主要品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诱导发散思维,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训练联想能力,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运用推进思维,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突破心理定势, 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 就是一种创造性学习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要求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的教风, 即放弃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意识, 尊重学生的个性, 承认人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 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 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 营造一种民主、宽松、温暖的氛围, 改革那种灌输式教育、高强度训练和大剂量课程的教育模式, 在时间上给学生以较大的余地, 让他们向自己的兴趣特长方向发展;在空间上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实习、动脑动手的条件;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活动, 使之不断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新体验。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系统。即是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种信息碰撞、交流, 从而形成开放的、多元的、互动的教学关系, 实现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发展。切实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与创新性变革。

2.3 拓展第二课堂, 锻炼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 最终要转化为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人才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为高度的独立性质、自觉性、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善于观察、乐于想象, 富于幽默, 并且意志品质出众, 学习和工作能力都力求准确性与严格性。这些个性特征是智力因素的表现, 更是非智力因素的表现。

摘要:在新时期人才综合素质的构建中, 创新素质占有重要地位。创新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依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性人才。我们实施的创造创新教育, 应当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 是一种关注每一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的实施主要有:增强创新意识, 健全创新人格;改革教法学法, 培养创新思维;拓展第二课堂, 锻炼创新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教育,实施策略

上一篇:个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下一篇: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