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堂教学论文

2022-05-13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文言文课堂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 要: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赖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其学习的兴趣。本文通过对传统文言文课堂教学缺陷的分析,提出了创设“快乐课堂”的教学思路,进而浅析了其中的关键步骤。

第一篇:文言文课堂教学论文

浅析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和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转变学生对待文言文学习的态度,提高中学生的文言文水平,促进初中文言文教学更好发展。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对策

初中课本上的文言文对于学生而言年代久远,语言运用与现代并不相同,因此学生在进行文言文学习时常常难以理解。文言文作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应该转变学生的心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发现文言文阅读的魅力,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 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能力

在初中阶段,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应该让学生明白授课目的,帮助学生把握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文言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送东阳马生序》一课时,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首先让学生了解文章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文章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所掌握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教师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句子进行新课引导,介绍作者和作品,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文章的题材“序”,在教师的带领下朗读文章,注意生字的读音,学会正确停顿。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章翻译,在学习中体会作者在文言文中表达的劝勉之情。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对求学的态度。在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二、 优化教学方法,善用情景教学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现有的教学资源联系起来,优化原本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自出现以来在我国教育界内一直广受赞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文言文内容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中思想情感的理解,让学生在文言文中感受到当时历史的人文风景。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为学生塑造出当时的环境,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体会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在意思。学生将每一个自然段认真学习,积累文章中出现的文言文知识,能够顺畅将文言文翻译,认真思考每一句的意义。师:“一段中的三问三答写法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要这样写?”生:“内容都是说邹忌的美,语言也只有一两个字的变化,但是却反映出人物关系的亲疏远近。邹忌的妻子爱邹忌所以是赞扬,小妾怕邹忌说话偏向卑微,而客人则是有求于邹忌,说话较为逢迎。”师:“第二段中私事,国事有什么相通之处?”生:“事理相通。由自己想到君主。”师:“邹忌为什么会成功?”生:“邹忌用设喻的方法进谏,用自己切身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讲道理说的浅显易懂,变逆耳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情景教学中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

三、 利用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书本上枯燥的语言文字转换成为比较直观的视频或者音频等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文言文中的重难点内容罗列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楚地看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进而运用媒体教学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最终效果和质量。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出师表》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了解诸葛亮的生平经历和出师伐魏的背景简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记住重点词汇的注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掌握文章大意和朗读的停顿。教师利用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将出师表每一自然段进行小结,并且将问题汇总起来,鼓励学生寻找答案。师:“当时情况下,不利条件是什么?有利条件又是什么?”生:“不利条件为先帝开创大业还未完成一半便中途去世,有利条件则是将士们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师:“作者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生:“他们都是善良忠诚的人,性格和品行公正且有才能。”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促进语文教学发展。

四、 加强基础知识,积累文言字词

对于中学生而言,对古代汉语不熟悉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的一个重大阻碍。在语文学习中古代词语与现代词语意思的不同,导致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引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文言文字词,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发展,为学生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陈涉世家》一课时,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掌握有关《陈涉世家》的史实资料,从资料中总结相关事迹和经历,了解陈涉出身雇农可是司马迁却将他列入“世家”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将文中较为生僻的字词圈画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朗读中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节奏感。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内容时要善于结合文章注释,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将其积累下来,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从字词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整体内容的翻译,让学生在翻译文章内容的同时掌握翻译技巧,把握翻译的规律,着重注意文章中凸显的语法现象。在翻译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讨论交流,最终得出最为恰当的翻译内容。在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朗读文中陈涉的语言,揣摩这些语言塑造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在文中学习中明白起义的导火线和原因分别是哪些?“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陈涉最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制造舆论和发动群众的?文章中的写作手法是什么?哪些事情详写?哪些事情略写?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从基本的字词知识入手,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深入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 关注传统文化,接受文言熏陶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代人利用语言记录下来的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逐步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接受文言熏陶,培养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人格的形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促使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发展。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桃花源记》一课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新课内容时,首先引导学生掌握世外桃源的意思,知道成语的出处,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文章学习中首先组织学生搜集整理有关作者陶渊明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整体朗读文章,把握文章节奏,掌握文章中重点字词,了解文言词语和基本句式并加以积累。在学习中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思考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渔人在桃花林的尽头看到了什么?到桃花林做客之后,渔人与村中人有哪些交谈?渔人答应了村中人什么要求?最终他又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结果?教师首先从渔人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从渔人的身上得到了哪些生活中的道理?而后从村中人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村中人见到渔人之后有什么样的反应?出现这种反应的原因又是什么?文章中写“皆叹惋”又表达了什么?在学习中思考渔人最后没有找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在文言文中作者表达了自身怎样的想法?作者为什么会写出“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的世界?在文言文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把握文章的整体情感基调,在文言文学习中组织学生反复朗读和思考文章内容,了解桃花源的创作背景。在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变迁,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探索兴趣,促进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

六、 提升语文素养,学习文言知识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狀态,引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文言文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文言文学习中,深入掌握文言文知识,在学习中接受有关文言知识的熏陶,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文言文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深入了解文言故事,提高学生在文言文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促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发展。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曹刿论战》一课时,在文言文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在小组中搜集整理有关曹刿和鲁庄公的资料,让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在文章学习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掌握长勺之战的相关资料,也要深入把握文言文的重点知识。在学习中反复朗读曹刿说话句式,思考文章的线索分别是什么?了解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的写作手法?深入掌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以及语法结构,在学习中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利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提高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在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掌握文中难懂的句式帮助学生进行文章翻译,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促进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发展。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善于改变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的动力。学生在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文言文学习感悟古人的生活态度,学习古人的伟大胸襟。学生在课堂上配合语文教师教学,减少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邱九明.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3):55.

[2]刘忠梅.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4.

作者简介:

吴晓红,福建省福州市,福州第十四中学。

作者:吴晓红

第二篇:高中文言文快乐课堂教学探析

摘 要: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赖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其学习的兴趣。本文通过对传统文言文课堂教学缺陷的分析,提出了创设“快乐课堂”的教学思路,进而浅析了其中的关键步骤。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教学;快乐课堂

一、传统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缺陷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常常以教师讲解、学生听并记笔记为主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目的仅仅停留在“懂”的层面上,而不是上升到以增强学生语言功底、文化功底为目的,往往令学生感觉非常枯燥,原因在于:

第一,广大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的传承性,导致课堂教学过于脱离实际,而学生也觉得文章过于陈旧,缺乏时代感,提不起学习的热情。

第二,文言文从语言形式上与我们现在常用的白话文相比,古奥难懂,有许多“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以及一些文言虚词等,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障碍,也使得许多学生厌弃文言文。而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往往采用“句句落实,字字落实”的教学方法,把一篇文言文教个把星期,优美典雅的文言文被弄得支离破碎,本该活泼的课堂被搞得死气沉沉,致使文言文教学的效率低下。

第三,文言文教学多拘泥于教师在课堂上翻译疏通,知识性很强,而文学的趣味性体现得相对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实际上是由于教师常常低估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天赋和潜力,低估了学生的语言生成能力,总以为如果不讲,即便是浅易的文言文,学生也是不懂或不全懂的。

二、高中文言文快乐课堂教学的创新

(1)找到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文言文与现代社会相隔遥远,但其中有许多元素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教师要找到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乐趣。实际上,文言文中的许多抒情诗都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似的情感体验,例如必修五《陈情表》中的“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了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属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方法,如多媒体等,使学生敏锐地意识到相似的情感体验。

(2)有效地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兴趣。好奇是人之天性,是人类探索的摇篮,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源泉,是点燃学生快乐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善于抓住时机,以最有效的方法给学生营造出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及时捕捉学生中不时迸发出来的火花,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欲望,激发其好奇心,这是让课堂充满快乐的关键。如在教《鸿门宴》时,可以先带领学生看些历史剧《楚汉争霸》中相关的片段,学生再来理解就显得非常的轻松了;又如在教《兰亭集序》时,可以让学生在《二泉映月》的乐曲声中齐读课文第一段,感受作者对兰亭周围美妙环境的描写,调动学生的情感等,从而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发挥教师激励和鼓励学生的作用。若要学生积极进取,刻苦求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激励、鼓励、肯定手段的作用。激励性评价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手段,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的需求,点燃他们求知、进取的火花,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例如,课文《归去来兮辞》习题:“如何评价陶渊明‘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观点?”这是一道开放性习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从互联网中搜索出大量与此有关的评论加以分析,最后由教师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开阔眼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家荣.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族教育,2009(Z1).

[2]郑惠芳.让学生快乐地学古文——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探索[J].大众文艺(理论),2009(19).

(作者单位:广东省增城市中新中学)

作者:黄洪海

第三篇:生动教学,让文言文课堂“动”起来

文言文的学习是初中语文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不仅要求学生们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还要能将文章的文言部分翻译成白话文,进一步理解文章大意,并在文章讲解完成以后,背诵文章中要求记忆的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首先应当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让诵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把故事融入到文言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其次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编写剧本的方式,将文章中的情景再现,以达到促进学生们记忆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和活跃文言文教学课堂的效果。

一、强化诵读,品味音韵

学生想要学好文言文,诵读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检验自己的识字效果,也能全面地理解文章大意,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引导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品味古代文学的音韵。

比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三峡》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前朗读课文,自行体悟文言文的语感,并将文言文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词进行标记,以待后续教学中进行着重记忆,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实际教学开始后,笔者先带领学生认识这篇文言文中的“阙”“涧”“重岩叠嶂”等疑难字词,引导学生逐渐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与此同时,也请学生讲解了这篇文章的大致含义。在了解了这篇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多次诵读文章,对文章中的经典词句进行记忆。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等句子,学生在第一次朗读的时候肯定会觉得比较拗口,但是在理解了基本意思后再进行多次诵读,就会发现,这些词句连在一起诵读朗朗上口,十分具有美感。学生通过多次诵读后,纷纷表示自己对这篇文言文更加熟悉了,而且对文章中许多之前不认识的字词也都记忆得更加牢固,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大量的诵读,笔者发现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有了较大的进步,他们也能在诵读的过程中发现乐趣,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强化学生诵读这一部分的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品味文言文音韵的过程当中。

二、融入故事,整体感知

文言文晦涩拗口,学生学习起来不免会有疲累感,从而降低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何有效改善这一现象是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教好语文学科的关键。教学时,教师可将一些相关的小故事融入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们结合故事大意对文言文教学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

比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狼》这一课时,发现这篇文言文的语言比较难懂,如果直接教学的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解这篇文言文的大意,而是让他们先自己阅读一下这篇文章,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大意。在引入课文之前,笔者根据文言文中的内容,给学生讲了一则关于“两只狼和一个屠夫”的故事。“傍晚时分,屠夫卖完了担子里的肉,往家中走去,走着走着就发现自己的身后跟着两只狼。屠夫想尽办法都没有甩掉它们,他看到有个草垛,便借助它与狼对峙,一只狼假装离开,谁知竟是从背后的草垛打洞要偷袭屠夫,被发现后死于屠夫的刀下。”为学生们讲了这个故事后,再引入这篇文言文的具体教学,学生们在了解大致故事的情况下再去学习这篇文言文,理解起来就容易了。

涉及一些故事性的文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用白话文的方式引入,先让学生们整体感知一下整篇文章,让他们在了解了整篇故事的梗概后再投入到后续的逐句学习中,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今度古,深度探究

如何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研究表明,人们容易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对与生活实际有关联的一些文言文进行联想学习,可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解记忆,以今通古,深度探究文章大意,逐渐提升学生们的文言文学习水平。

比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刻舟求剑》这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先为学生们讲解了《刻舟求剑》这一课的大致内容,再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思考一下,如果自己在船上将物品掉入了水中,是否可以在到岸以后再下水去捞。学生们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得出结论:到岸以后再去捞之前落水的物品,这显然是不可以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考虑文言文中描写的一些情形,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文意。再如,教学另一篇文言文《幼时记趣》,为学生们讲解“夏蚊成雷”“以丛草为林”“见二虫斗草间”等文章描写的情形时,笔者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幼儿时光来进行理解记忆。有的学生说自己小的时候有一年家里没有装蚊帐,夏天的时候成群的蚊子在脑门儿边飞来飞去;也有的学生说自己与自己的小伙伴在草丛间斗蛐蛐的时光,十分快乐有趣。让学生们先回忆自己幼时的趣事,再为大家讲解这一课中的内容,学生们对一些细节的描写就会探究得更加深入,对文章的内容也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通过让学生将自己生活实际中的一些小故事与古人的故事进行链接学习,不仅能够提升他们学习文言文、研究文言文的兴趣,还能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兴趣,取得以今通古的最终效果。

四、编写剧本,展示个性

文言文教学中会涉及许多故事情节较多的文章。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一篇文言文后,根据文章中的大致意思编写带有自己风格的剧本,并与自己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扮演剧本中的各种角色,在课堂中进行表演,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增强学生们自身对文章的理解。

比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晏子使楚》一课时,先为学生们逐字逐句地进行了文章的讲解,讲解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熟悉文章。在此基础上,让六到八名学生组成一组,进行编剧、演员、道具等的分工,排演课本剧,在下一次课程开始时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要求保证分别有一人扮演“晏子”“楚王”“罪犯”,两到三人扮演“楚王左右”,其余同学担任“临时剧组”中的工作人员。正式表演开始后,各个小组的学生们将自己排练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有的小组采用的是白话文交流的方式,将剧本的语言写成了当下比较流行的语言,整体氛围轻松诙谐,不仅将文言文中所讲述的晏子出使时遇到的情形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也将学生们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展现了出来。有的小组仍旧运用文章中原有的语言进行情景的再现,整个表演的过程古香古色,十分耐人寻味。

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编写剧本并在课堂中表演出来这一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活跃语文教学课堂的气氛,还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文章中对一些人物的描写以及文章背后含义的表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一改以往教学记叙文的方式来进行文言文的教学,而是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目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们诵读,让他们结合白话文的故事来理解文言文中的大意。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将文章中的情景以表演的形式再现出来,让学生们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理解记忆文章大意。

作者简介:江苏省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作者:严凤

上一篇:cai课件设计论文下一篇:二年级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