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思维激活课堂

2022-07-05

第一篇:激发思维激活课堂

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诸城市龙都中心校邱家庄子小学

于桂梅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高密度的知识进入了学生的课堂,像小学阶段近几年在原来的课程不减的情况下,新增加了《英语》、《信息技术》、《传统文化》、《科学发展观》等。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要学会更多的知识,还要培养各方面能力。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达到上述目的,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动脑思考,活跃地去完成每一个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激活学生思维呢?我觉着应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改革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1、优化教学过程,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历史遗留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我们应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是: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摆正“教为主导,学位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

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很挖学生的闪光点,极力表扬鼓励,把学生善良上进的一面调动起来,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的学生他想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时间一长,后进学生也就转化为好学生了。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创新学习,来源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善“问”,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指导学生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开始到学生回答质疑、解决问题为终结。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每一堂课,我们都要充分备课,将自己的课堂创设为富有情趣的,有激情的课堂。让学生学起来爱学,做起来爱做。像在教“分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五只小猴子争吃一个桃子,小猴子们都怕自己吃得少。要想每只小猴子吃得同样多,不打架,应该怎样分?谁会分?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收过来了。

4、正确对待学生的“插嘴”

学生的插嘴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一种常见现象。有的教师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启不知,这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达尔文曾被称为“没出息的学生”,爱因斯坦曾被老师叫作“笨蛋”,数学大师华罗庚因语文成绩不佳而备受歧视,生物学家童第周的数学成绩也考过全班倒

数第一。有的孩子思维活跃,却看来贪玩、不听话、违背常规逻辑,甚至“迟钝木讷”。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师的职责就要善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独特之处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潜力和天份,而不是扼杀和毁灭。

我们应该意识到,知识既可以掌握在教师手里,也可以掌握在学生手里,教师不是知识的“独裁者”。我们应该给自己重新定位。我们不可以否认,教学中许多精彩的片段、灵感曾来自于学生;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见地的活生生的个体,应该让他们有机会站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他们应该受到他们的老师尊重的权利,它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是为学服务,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要以爱赢得爱

爱是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基础,源泉。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但要爱学生,还要知道怎样去爱学生,更要知道怎样去赢得学生的爱。我们都知道:教师应倾心竭力投入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用真情去关心爱护学生,给学生以生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关爱每一个学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家庭不健全的学生。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那么怎样去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主要在“尊重、关怀和理解”六个字上。尊重学生,最主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有伤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发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关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无微

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

2、树立平等的教学观

平等是指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没有尊卑高低之分。表现在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心理相容、教学相长、以身作则、善于制怒、一视同仁等方面。课堂上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实现师生良好合作,教师要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给人一种亲切感,开展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学生要主动地、活泼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良好合作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

3、对于课堂违纪的学生,多一些幽默风趣,少一些说教

在课堂上难免有违反纪律的学生,怎样对待课堂的违纪现象是一项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关系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但是,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样对待?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的说教。

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是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增强敬业精神,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教学艺术.使自

己的课堂吸引学生,尊重、关怀和理解学生,树立平等的教学观,以充分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篇: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创新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源于趣。目前,语文教师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教学已深入课堂,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和思索者。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探究更强烈,学习更主动。在老师正确引导下,电教媒体可以让学生始终在愉悦中阅读、欣赏、质疑课文,全身心投入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境界中,从而点亮他们智慧的明灯。

一、听音乐学课文

对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录音学习,单纯地读或写远远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如教学《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买了一盘彭丽媛唱的歌带,课堂上,学生反复听唱着彭丽媛优美婉转、扣人心弦的歌声,欣赏着赞美农村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的词句和旋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除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之外,有许多词曲皆美的歌,如《我爱你,塞北的雪》《在中国大地上》《天地喜洋洋》《我的祖国》《父老乡亲》等。学生既开拓了知识视野,又陶冶了情操,还得到了音乐美的享受。这与教师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组织教学是不可相提并论的。电化教学手段里这是最普通的语言放音机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当然,语文课不能上成音乐课。

二、看投影学课文

插图是静止的,只能反映事物的变化结果或活动的一瞬间,根据课文内容制成投影片,创设动态情景,让学生在看色彩鲜明、轻盈活动的投影画面过程中学习课文、加深理解课文、效果则好得多。

三、看电视学课文

不定时地组织或指导学生看电视学课文或看电视之后学课文,课堂教学效果好得出奇。当然,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文内容的学习顺序作适当调整。如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推出“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栏目,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收视,对重点,难点问题等作记录,上课时调整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赶快学习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南辕北辙》《滥竽充数》《画蛇添足》之类的课文,并讨论解决电视中发现的问题。再如近段时间推出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等,教师叮嘱学生各自在家中仔细收看,包括对人物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情感纠葛及战争场面的影像等等,都要留心观看、分析。学生看后除写出观后感之外,还要通读课文。教师适时地调整教材教学顺序,抓紧学习《飞夺泸定桥》《丰碑》等,趁热打铁,联系课文回想电视画面,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事半功倍。学生由于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量大,勤于写作,因此读写水平不断提高。

四、利用VCD学课文

投影的画面虽然细腻,能清楚地展示事物的细节,可作较长时间的停留,但是它的运动性差,没有声音信号。VCD则展示了动态的影像,音质优美,所表现的一般为真实、动感强的自然事物,画面流畅,赏心悦目,可快放、慢放或暂停,还可以卡拉OK等等。如教学《草船借箭》、《景阳岗》、《齐天大圣》等,分别放动画片VCD《草船借箭》、《武松打虎》、《西游记》等,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情绪激昂,深深地被VCD画面与音响所吸引。此时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节奏等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跌宕起伏。

五、利用多媒体课件学课文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说比起以上几种电教手段更显优势。它既具有视听多重效果,又有互动的特点,并且网络上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供使用。

六、利用多种电教媒体组合学课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利用单一的某种电教手段如学习机、语言放音机、投影仪、VCD

等组织教学,有一定的优势,效果不错,但是它们只适用于某种类型的课文,应用范围不够广泛。在多媒体的配备还不够普及的情况下,把多种电教媒体有机结合,可使得形声统一,动静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

我们在选用电教手段时,应考虑其可视性、方便性、经济等因素,使其在较短的课堂时间里,提高时效性;处理好实物与电教、投影与挂图、语言放音机与VCD等的关系,能简则简,宜短则短,能省力则不多费功,绝不为用电教而用电教,一切应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当地、当时及学生实际情况,尽量精选,做到恰如其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找准切入点,正确理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内涵,不断研究教材、教法,不断提高自身驾驭电教媒体的能力,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思维创新意识,从而突破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样,既能减少口舌之苦,提高效率,又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教学相长,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篇:在课堂教学中 巧设提问激发思维

2007年9月10日 来源:网友供稿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设问”是一种常用的启发方式。设问一出,学生就要动脑、动口和动手,所以教师高质量的设问,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以尝到思维飞跃之果。

在课堂教学中,不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尝试教学,还是采用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采用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设计课堂的提高是否恰当,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好的设问是体现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而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注意适度性,以求启而能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探索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从以下的六个方面进行设问。

关键词:质疑问难 求异思维 寻找规律 面向全体

一、在引入新课处设问。

学习新知识时,老师的设问要根据学生好新、好奇等心理特点,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设问要有新颖性,具有吸引力,尽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十二册有关利息的计算时,为了使学生对怎样存款获得利息的多少有进一步认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我借助这样的一道题:李佳有5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两年,可以有两种储蓄办法,一种是存定期两年的,年利率是5.94%;另一种是先存定期一年的,年利率是5.67%,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定期一年。请同学们想一想,应选择哪种存款?办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究竟哪种存法所得到的利息多?要怎样比较?谁能正确地做出判断?普遍学生都存在好胜的心理,都想急于知道比较方法,当学生有了求知欲望的时候就会萌发探索兴趣,在跃跃欲试中被引入新课。在引入新课时,还要注意根据知识迁移规律,能以旧知识引新的,可在复习的基础上设问。又例如学习求圆锥的体积时,我先让学生复习求圆柱体的体积,在掌握求圆柱体的体积的基础上提问,如果把这个圆柱削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时,你是否会根据这个圆柱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关系来推导出求圆锥的体积,怎样推导?在学生既感兴趣又欲要尝试时引入新课。

二、在关键处设问

设问要设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抓住了关键,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P13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我紧紧抓住“先通分”这个既是重点,又是关键问题进行提问:3/5 + 3/10,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为什么要先通分?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形,再讲述算理。这样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普遍学生较好地理解“先通分”这一关键,从而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再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指导学生解答“一个专业户种了杏树80棵,杨树300棵,要使杨树占果树总棵数的4要种多少棵杨树?”一题时,只要抓住找出题中的不变量及其对应分率这一关键进行设/5 ,问。题中的些量变化了?哪个量没有变?要用哪个量及其对应分率可以求出现在所种果树的总棵数?引导学生找出了题中不变量(杏树的棵数不变)及其对应分率:杏树占现在果树总数的(1-4/5 ), 问题也就解决了。

三、在疑难处设问。

学生难以理解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设问要恰到好处,既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也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教师要起着点拨、启迪作用,想办法为学生搭桥铺路,从而化难为易,这样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例如比较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质数与互质数这些既有联系又容易混淆的问题时,在教学时,我是这样设问的。(1)、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对不对?为什么?(2)、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对吗?为什么?启发学生从概念上去区别,从而理解这些知识之间联系与严格区别。再如指导学生练习“写出大于 3/5而小于 5/8的分数”时教师可给予提示:比 3/5大而又比 5/8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之间的数。并且提问:怎样找出这两个数之间的数呢?启发学生用通分后翻番的方法或先把分数化成小数等方法去寻找。接着,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很快就发现和理解了这两个分数之间的分数有无数个。

四、在求异思维处设问。

在小学的教学中,有些教材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设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独创性,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求一题多解时,进行解题思路的解法的发散,我围绕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思路及解法进行设问。例如在教第九册中的一道例题时,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46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两列火车相遇。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解题时教师提问,解这道应用题可以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怎样的方程?启发学生按照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根据其中的等量关系进行推理、联想。引导学生解这道题,从总路程或某一列车行的路程、相遇时间或某一列车行的时间、速度和快车速度等几个方面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学生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了不同的方程。

1、抓住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60+x)×4=460

2、抓住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60+x=460÷4

3、抓住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60÷(60+x)=4

五、在解题规律处设问。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发现、理解和掌握规律,在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归纳概括规律时精心设计提问。如学生学习了第十册中的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和带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后,为了把这三个计算法则统一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教师作了概括性的提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步骤怎样?启发学生从计算步骤、计算方法进行讨论与概括,引导学生提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1分母一定要相同,不同的要先通分。2是减法的,如果被减数是整数或者是带分数而且分数不够部分不够减时,一定要先从被减数的整数里拿出1或几化成假分数后再减。3整数部分相加、减,分数部分的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4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六、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老师的点拔下,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的设问时注意抓住两点:一是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从学生的思考动面向全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把每个学生的思维活动组织起态中获取信息。如果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回答时,教师不必急于做出结论,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要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思考的时间;二是要关心中差生的思维活动,除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外,还要鼓励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只要中差生对自己学习建立了自信,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主动地提出一些问题来,这是非常可贵的思维火花,也是体现到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课堂提问必须结合教学实际,要问得其人、问得其所。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活跃的、有创意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提高电子专业课教学质量。

第四篇:课堂教学中,巧设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探索与实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课堂的提高是否恰当,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好的设问是体现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而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注意适度性,以求启而能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探索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从以下的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一、

在引入新课处设问

学习新知识时,老师的设问要根据学生好新、好奇等心理特点, 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设问要有新颖性,具有吸引力,尽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十二册有关利息的计算时,为了使学生对怎样存款获得利息的多少有进一步认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我借助这样的一道题:李佳有5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两年,可以有两种储蓄办法,一种是存定期两年的,年利率是5.94%;另一种是先存定期一年的,年利率是5.67%,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定期一年。请同学们想一想,应选择哪种存款办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究竟哪种存法所得到的利息多?要怎样比较?谁能正确地做出判断?普遍学生都存在好胜的心理,都想急于知道比较方法,当学生有了求知欲望的时候就会萌发探索兴趣,在跃跃欲试中被引入新课。同时,在进行新授时,在引入新课时,我们还要注意根据知识迁移规律,能以旧知识引新的,可在复习的基础上设问。又例如学习求圆锥的体积时,我先让学生复习求圆柱体的体积,在掌握求圆柱体的体积的基础上提问,如果把这个圆柱削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时,你是否会根据这个圆柱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关系来推导出求圆锥的体积,怎样推导?在学生既感兴趣又欲要尝试时引入新课。

二、

在关键处设问

设问要设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抓住了关键,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我紧紧抓住“先通分”这个既是重点,又是关键问题进行提问:1/3

+1/4

,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为什么要先通分?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形,再讲述算理。这样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普遍学生较好地理解“先通分”这一关键,从而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再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指导学生解答“一个专业户种了杏树80棵,杨树300棵,要使杨树占果树总棵数的4/5

,还要种多少棵杨树?”一题时,只要抓住找出题中的不变量及其对应分率这一关键进行设问。题中的些量变化了?哪个量没有变?要用哪个量及其对应分率可以求出现在所种果树的总棵数?引导学生找出了题中不变量(杏树的棵数不变)及其对应分率,问题也就解决了。

学生也能很快求出应该种杨树的棵数为:80÷(1 - 4/5)-(300+ 80) =

20(棵)。这样,我以求启而能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三、在疑难处设问

学生难以理解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设问要恰到好处,既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也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起着点拨、启迪作用,想办法为学生搭桥铺路,从而化难为易,这样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例如比较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质数与互质数这些既有联系又容易混淆的问题时,在教学时,我是这样设问的。(1)、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对不对?为什么?(2)、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对吗?为什么?启发学生从概念上去区别,从而理解这些知识之间联系与严格区别。再如指导学生练习“写出大于 3/5而小于 5/8的分数”时教师可给予提示:比 3/5大而又比 5/8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之间的数。并且提问:怎样找出这两个数之间的数呢?启发学生用通分后翻番的方法或先把分数化成小数等方法去寻找。接着,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很快就发现和理解了这两个分数之间的分数有无数个。

四、在求异思维处设问

在小学的教学中,有些教材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设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独创性,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求一题多解时,进行解题思路的解法的发散,我围绕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思路及解法进行设问。例如在教第九册中的一道例题时,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46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两列火车相遇。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解题时我提问,解这道应用题可以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怎样的方程?启发学生按照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根据其中的等量关系进行推理、联想。引导学生解这道题,从总路程或某一列车行的路程、相遇时间或某一列车行的时间、速度和快车速度等几个方面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学生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了不同的方程。

1、抓住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60+x)×4=460。

2、抓住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60+x=460÷

43、抓住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60÷(60+x)=4

五、在解题规律处设问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发现、理解和掌握规律,在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归纳概括规律时精心设计提问。如学生学习了第十册中的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和带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后,为了把这三个计算法则统一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教师作了概括性的提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步骤怎样?启发学生从计算步骤、计算方法进行讨论与概括,引导学生提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1分母一定要相同,不同的要先通分。2是减法的,如果被减数是整数或者是带分数而且分数不够部分不够减时,一定要先从被减数的整数里拿出1或几化成假分数后再减。3整数部分相加、减,分数部分的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4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六、面向全体学生设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老师的点拔下,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的设问时注意抓住两点:一是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从学生的思考动面向全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把每个学生的思维活动组织起态中获取信息。如果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回答时,教师不必急于做出结论,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要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思考的时间;二是要关心中差生的思维活动,除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外,还要鼓励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只要中差生对自己学习建立了自信,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往往主动地提出一些问题来,这是非常可贵的思维火花,也是体现到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五篇:论文 激活思维

论文: 激活思维,让学生乐于动笔

王陆芝

我们经常叹息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没有灵气。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文与生活脱节,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从心里自然“流”出来的缘故。因此,教师要善于牵线搭桥,帮助学生构建起生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动笔。

一、鼓励写自由日记,让学生易于动笔 作为练笔手段,日记有其它练笔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的自由度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写作恐惧症”。根据的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只有身心能进入一个完全自由的状态,才有可能触发联想,由瞬间的顿悟而产生奇思妙想。我要求学生写日记,但不当成一项硬性任务规定学生必须完成,以免压抑孩子的天性,使他们感到学习无趣。对学生日记的内容以及字数都不能加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慢慢地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二、指导留心观察,激活想象力

小学生认知事物以形象、直观为主老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熟悉的领域,在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捕捉对自己有所触动的信息,然后“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课标》) 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写日记就是记述自己的现实生活,而不必绞尽脑汁去编造一些连自己都觉得乏味的东西。我在每天交上来的日记中找出一些写身边人或事的日记,挑其中较有新意的拿出来讲评,并加以肯定。这使其他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老师读的日记中写的事我也经历过,原来这么小的事也可以写出来,那我会写呀。

1.提供画面,拓展思维空间 修订后的“九义”教材很重视看图作文,图画中形象性的符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驰骋想象的平台。看图作文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展示个性化的思考。如《积累运用1》的口语交际中要求介绍一枚自己最喜欢的邮票或画片,说后写下来。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在《练习册》中要求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和课文提示,把小女孩的外貌写出来„„习作给了学生表达更大的自由度。他们的想象力可以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去帮助自己建立新的认知系统,激起创新思维的火花,产生奇妙想法,突破常规思维模式。 2. 利用突发事件,调动情感体念 突发事件往往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日记中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如对于一连几天在早读课时有人进校园乞讨的问题,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讨得出奇”,有的认为“他真可怜”。特别反常的天气也能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如:今年清明节那天下午,天气喜怒无常,很多同学都在日记中描写了。但因为那天有的在扫墓,有的在家里,所以各自的感受也就不同了,这就是个性化思考的充分展示。

3. 组织语言实践活动,丰富积累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不断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学会语言。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如:朗读比赛、演讲、口语交际„„帮助学生打开一个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窗口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逐步达到了生活的积累,材料的积累。

三、运用激励机制,更新评价方式 我每天对学生的日记及时讲评,引导学生发现日记中自己认为好的方面,特别其中有真情实感的、精彩的语句,培养自我评价能力。通过种种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天地,以调动他们的写作的积极性。

1.张贴在“作文园地”中

将文章抄出来,贴在班上的“作文园地”中供同学间交流、欣赏,形成人人都是“小作家”的意识。

2. 自编作文集

把自已较为满意的文章,按一定的顺序编成作文集,在班上交流。

教学总结

王陆芝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以学定教, 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总结反思提高。

二、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由于是新的教材,教学方式和辅导方法都是全新的,学生基础差,课时多,对我来讲,这学期是挑战,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为完成本期教学任务,这学期我首先以上级精神为指导,以改革课堂教学,突出五年级教材特点为目标,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期初工作计划顺利开展。

三、具体做法:

1、四个坚持;

一、日记本。

二、练字本。

三、读书笔记本。

四、听写本。日记的练习对于作文是很重要的,练字很重要,读书笔记近三四年是重点,听写本对学生的词语的掌握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只是最后这一个月,没怎么写。这两个星期也要写写这些基础词语。对于准早自习的安排以读课文为主,有时利用视频朗读。

一、是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二、纠正多音字也是很有好处的。

2、按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情况备好课。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变成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

4、积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能积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根据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的这一心理,我在和后进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5、积极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我非常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总结、反思。

6、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过关,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个别指导,使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各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了提高。

7、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自办班级图书。1搜寻优秀文段。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古诗文、三字经、论语的背诵。在不断的背诵过程中,学生对古训了解了不少,学生也从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8、 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 ,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四、取得成绩: 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活动得到了增强,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今后我将继续深化课堂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存在问题:

1、 有少部分个学生的日记字迹潦草,只有三四行;作业有学生也有没按时按量的完成。这也是让我遗憾的地方。原因也可能是我只让组长检查日记本,自己也是没有时间。看来教师的监督很重要的。

2、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3、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留住今天的太阳》教学反思

王陆芝

在教学实践中,朗读这一训练活动,要坚持主体化的训练原则,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训练方式要艺术化,要注意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与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学习这篇课文中,我采取了各种方式进行朗读的训练,如范读,范读时注重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时而激情澎湃,时而低诉音弦,做到声情并茂,学生就会有如痴如醉的感觉,感情就会很快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教师有效的范读,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能够较为主动地进行阅读,渐渐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喜欢读,让他们在小范围内进行朗读,容易放得开,而且总希望自己读的要比别人好,所以效果较好。读的好的同学站起来读时,为了给小组争光,也为了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因此充满自信地读。不知不觉达到了教师的要求。如果经常有步骤地尝试一下,对学生提高朗读水平非常有益的。最后进行了理解性的个别读,教师有机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以求更好的朗读。

当然,一节课的朗读指导收效甚微,还需教师在每节课中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读。而且朗读训练目标应体现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训练活动与环节中,与训练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朗读训练目标,一方面是操作性的要求,又是积累词句段和语感等内在的语言习惯要求。操作性的具体要求,应凭借具体的课文内容,一个段落,一个句子,一个词语,坚持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悟等方式来进行;另一方面是态度与习惯之类的要求,如认真朗读,响亮地朗读,注意听别人读等,这些贯穿在训练的每个环节中。

《留住今天的太阳》教案

王陆芝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时间是宝贵的。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时间是宝贵的,如何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准备:

收集我国的珍惜时间的格言以及我国历史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课前预习。要求:先交流自己学会的生字,然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最后思考“留住今天的太阳”是什么意思?

3、检查。

(1) 词语:伫立山坳笑吟吟旭日东升焦躁悲戚禁不住慈祥眨巴微不足道

(2) 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中大意。

1、自读课文,思考“留住今天的太阳”是什么意思?我是怎样留住太阳的?

2、每次我想“留住今天的太阳”时,外婆是怎样说的?

(设计意图:抓住课题,理清脉络,从外婆的话中感受如何珍惜时间。)

三、合作学习,并交流。

1、外婆一共说过几句话?

2、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为什么这样说?

4、集体交流。

5、总结。

四、进一步理解重点句子。

1、“心里不只是焦躁,还带着几分悲戚。”(领会“我”当时的急切、悲怆的情怀。)

2、从最后两句“我知道,尽管人不可能永远留住太阳,但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甚至两步、三步。这几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作用却非常大。”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3、交流、朗读。

(设计意图: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交流,然后导出如何珍惜时间。)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想。

六、拓展、延伸

1、说说你自己或者别人“留住今天的太阳”的故事。

2、珍惜时间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好习惯。你知道哪些名人、伟人珍惜时间的故事或珍惜时间的格言吗?

(李白的“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故事,陈景润与时间赛跑的故事等。)

上一篇:机关带班值班制度下一篇:解放思想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