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语文课堂彰显语文魅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激活学生思维初探

2022-09-12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 如果把一种教学方法比作一把钥匙, 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 它的名字就叫“活”。活是变革的前提, 活是创新的基础。迎着课程改革的春风, 广大教师正在不断地学习新理念, 尝试新方法, 力求新突破, 努力构建一个活生生的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引导学生钻研课本,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 语文课堂面对的是一群有生命的鲜活的个体, 如果他们在课堂上能感受到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享受到创造的喜悦与满足, 品味到人生的灿烂与魅力。这样的语文课堂一定是成功的, 但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呢?

一、创设情感氛围, 营造民主情境

在新课改中, 语文教学形成创新情感的氛围尤为重要。只有在智力与情感的双重作用下, 学生创新能力才可能获得有效发挥。阅读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情感交流的过程, 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所以, 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并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 即营造民主活跃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大胆提问, 积极参加讨论。陶行知在《创造教育》一文中说:“我要提醒大家,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 要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友善、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学生, 使学生的身心自由的表现和舒展起来。教师还要主动的接触学生, 了解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因此, 我在上课时, 尽量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或讲故事, 或做游戏, 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听课。同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 比如, 我在讲完《河与沙》时, 有的学生提出:“老师, 提倡环保我们自己排了个小品, 能不能在课上演一下?”我当即答应, 学生如愿以偿, 小品成功了。兴奋与激动颠覆了课堂。本以为课堂已近尾声, 该归于平淡了, 没想到居然掀起了新的高潮。显然老师再讲什么都觉得是多余的, 一切近在小品中了。老师和学生都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

二、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质疑问难

提问是思想的初步, 研究的动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提出一个新问题,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学生能有问题的倾向, 带着问题学习, 并不断寻找信息,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能感染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打破“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引导学生“自己问自己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问答形式。教师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质疑问难, 教会他们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与方法, 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甚至标新立异, 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善于提出问题, 勇于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我在鲁迅的《社戏》一课的教学中, 课前学生预习, 课上我没有急于讲析, 而是放手让学生发问,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提出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于是, 学生重新认真自读课文, 思考字词句篇、人物形象、事情过程、思想内容、表现方法乃至标点符号。结果, 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本身船快但我还以为慢, 为什么?文章景物描写又什么作用?标题是《社戏》为什么还要写偷豆?为什么会产生直到现在我实在没吃到那么好的豆和看到那么好的戏?有学生还能从整体上思考:这课与整单元“幸福的滋味”有什么联系?等等。对这些问题, 我没有直接解答, 而是给学生以点拨引导, 让学生知无不言, 各抒己见,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 共同解决。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 集中学生智慧解决问题, 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学生在不断学会提出问题的过程中,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调动, 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培养。

三、善于投石激水, 方能推波助澜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不是一个传递者, 而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要给学生一种智力自由, 将学生“错误的”回答看成是正常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投石击水, 来推动课堂的波澜向高潮发展。学生的大脑在受到课文信息刺激之前, 对课文的思维常处于平静状态, 课上可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投石激水”的问题, 使学生大脑由于信息刺激产生兴奋, 再因势利导, 将兴奋点向面辐射, 促使学生融会贯通。如, 在《月迹》一课教学时,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 我向学生提问:“本文是一篇文情兼美、意蕴含蓄的文章从哪看出文情兼美?”以此激起学生思维, 学生不得不反复诵读文章。初读, 学生就发现文中的语言不一般, 儿化音和叠词使用较多, 学生心中就有疑问: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呢?看来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再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味“童趣”学生自己会在文中找出哪些地方有月亮?并循着月亮的身影捕捉文字中蕴含的“童趣”, 这样学生慢慢地感受文章的主旨了:月亮存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地方。有学生马上能引用罗丹的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也顺势引导:我们要不断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就要求我们要热爱生活, 要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教学中, 千方百计地去“投石击水”, 能够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支持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 因为学生提出问题越多, 就越能体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从不同阶段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区别谈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英语教学下一篇: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市场层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