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论文范文

2022-05-1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医药卫生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摸清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态度的现状。方法:编制问卷实施测验。结果: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态度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结论:通过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师德建设,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等途径来端正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态度。

第一篇:医药卫生论文范文

医药卫生类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综述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凸显。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了同等重要地位,校企合作作为全面提升人才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以医院为发端办教育,到独立设置医学院校,再到注重质量和综合化发展,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新形势下,国家对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讨出一种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科学、突出专业特色、操作性更强的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又一次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为此进行了文献梳理,旨在为此类工作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医药卫生;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早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已经提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1]。习近平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示,发展职业教育要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国务院2017年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2018年发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均提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3-4]。国务院2019年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则是把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之一[6]。可见,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7]。而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民生问题、健康问题,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要求更为突出。因此,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有必要摸清现状,进而进行进一步探讨。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近年来有关医药卫生类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目前常见校企合作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校企合作模式也由传统的“2+1”模式发展出了多种深层次的合作模式。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现代学徒制

周瑞芳[8]2018年介绍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中,学校与医院作为双主体,每4~5名学生配备一名资深护士担任“师傅”,再辅以专任教师进行校内指导。经过实验研究,发现“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在理论成绩、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沟通能力等方面均有提高。何文波[9]于2019年提出逐步推进式的教学方式,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第一学年的“4+1”天医院实习,到第二学年的“3+2”天实践教学,第三学年则采取“7+3”个月定岗实习的方式进行,学徒采取淘汰制,保持发展活力。

(二)订单式

周晓宏[101]在2018年介绍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大二学生与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派专任教师进行操作手法培训,并于三年级进入企业实习。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订单式班学生在操作能力和学习稳定性方面对比普通学生具有明显优势,就业率较高。何丽红[11]于2018年介绍了专科护士“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与医院签订专科护士培养协议,对ICU专科护士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等进行调整。才晓茹[12]2018年从实践中总结出“大专业+多方向”的订单培养模式,学生在大专业基础上开展多方向培养,根据不同方向的岗位需求与不同性质的企业(医院)进行订单式培养。

(三)院校合作办专业

於学良等人[13]于2017年介绍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办专业,校院共同组建口腔系,医院在进行对外医疗服务的同时承担人才培养的教学及实训任务。王德华[14]在2016年介绍的“双元联合体”模式中提出,医学影像专业与教学医院影像中心合作办专业,修正医学影像专业“高投入、小规模”的状态,围绕医学影像核心工作岗位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四)顶岗实习

林婷婷[15]在2018年提出在顶岗实习时遵循PDCA循环,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学生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调查问卷也显示出,实习单位对学生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杨琳媛[16]在2018年总结了“3.7.1”顶岗实习模式,即第三学年实习期分解为3个月医院药房实习、7个月制药营销等企业实习和1周的总结报告时间。

(五)其他模式

杨林[17]于2014年介绍了“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形式,包括学校与卫生局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学校与医院联合开展新专业,学校与医院、医药集团合作开办基地班等多种方式。王玥[18]于2019年通过实地调研,提出“多学科”人才培養模式,将人才培养与医院和大健康产业的企业同时进行产教融合,与医院合作突出专业学习,与企业合作则侧重于应用和创业。杨玲娜[19]于2018年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采用“产学研结合”方案培养的护理专业学生,其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护理对象的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传统“三段式”方案培养的学生。

二、具体合作的内容

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但由于受研究者、关注点、时间、学校、方法、地域等因素影响,各院校校企合作的内容各有侧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

才晓茹[14]2018年提出的“大专业+多方向”模式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为依托,方案中的专业知识模块按照不同方向进行修正,使其更加符合岗位的需求。闫金辉等人[20]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2017年毕业生称职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经过院校协商为临床医学专业增设“岗前临床技能综合训练”“全科医学”“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三门课程后,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称职率为100%。何丽红[11]于2018年通过对比研究,发现ICU专科护士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较普通护士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对重症监护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以及对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病情观察和急救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对口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对涵盖多个工作岗位的学科而言,传统的考试方式不仅脱离工作性质,也不能针对性地巩固专业知识,因此在成绩评定办法上可以结合技术岗位进行综合测评[8]。由此可见,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各学校均与医院(企业)进行共商共建,内容涉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质量评价等诸多方面。但上述文献大多是工作总结、体会、经验介绍或描述性研究,在科研设计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效果评价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在校企双向流动方面,王玥于2019年提出,可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同时将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专家纳入兼职教师队伍,进行校企人员“双向流动”,以此改善课堂教学与社会生产对接情况。王德华[14]于2016年提出,在校企合作中实施双专业负责人制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从多角度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2020年靖吉芳[21]在构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方面,提出校企合作中企业缺乏主体意识,在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中,可以将企业纳入管理队伍,使企业深度地参与到制度建设、育人模式建设中,以增加企业的积极性。由此可见,通过校企双向流动和“双师型”队伍建设,能够提高专兼职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进而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衔接。

(三)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1.校外实训基地

杨玲娜[19]于2018年介绍了老年护理专业的“校外养老院”建设,基地开设在养老中心,并有独立的社区医院做支撑,教学地点由教师—老人房间—社区医院进行自由切换。刘芳[7]于2019年提出以校外义齿生产线作为实训基地,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3D打印技术,教学效果显示新技术的使用,对实践的教学具有增强作用。张荣芳[22]在2018年介绍了护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基地建立在医院,双方通过教学资源、人力资源、科研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升级,构建了地区性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2.校内实训基地

刘燕[23]在2018年介绍了药学实训基地的建设,药企在学校附近建立了可面向社会营业的药店,实践证明,面向社会开放的药房不仅可以满足师生学习、购药需求,还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廉丽丽[24]在2019年进行了实验研究,学生分两组分别采用传統方法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方法教学,以理论知识得分、实践操作得分和综合答辩得分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在口腔实训教学中增收虚拟现实项目可以使学生考试成绩提升。梁菁等人[25]在2017年提出的“旭兰时刻美容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创建,校方提供场地和员工培训等,企业方负责装修、设备安装等,双方共享资源。由此可见,校内、校外实训教学均可增强学生体验,有利于拓展知识面和师生交流。

另外,还有研究者从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14,19],提出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而建设具有医学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三、启示

(一)在合作模式上

应该结合不同的专业及就业岗位需求,探索更多、更具操作性的合作模式,更加贴合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在合作内容上

受研究者、关注点、时间、学校、方法、地域等因素影响,各院校校企合作的内容上各有侧重点,建议今后的校企合作中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双方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校企融合。

(三)在效果评价上

在校企合作有效性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建议在效果评价上采取量性和质性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科学、客观的评价校企合作效果,为切实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奠定基础。

(四)在研究方法上

目前校企合作的文献大多是工作总结、体会、经验介绍或描述性研究,在后续研究中应该不断规范研究方法和科研设计,使研究结果更趋于深入、全面,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综上所述,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校企合作的成效和层次不断提升,为其他类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提供了参考,但在新时代面对新要求,探索出一种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突出医学专业特色、操作性更强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对推进我国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校企深度融合具有重大意义,应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2005-10-28.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国办发〔2017〕95号,2017-12-05.

[4]教育部等六部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Z].教职成〔2018〕1号,2018-02-12.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01-24.

[6]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Z].2019-02-23.

[7]刘芳,郭晓莎,蒋春梅,等.基于校企合作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2):1891-1893.

[8]周瑞芳,张星,丁美红,等.高职护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教改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4):23-24.

[9]何文波.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2):106-109.

[10]周晓宏,张效莉.浅析高职院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以辽宁医药职业学院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1):13.

[11]何丽红.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8.

[12]才晓茹,邵路才,李旭,等.基于职业发展混沌理论的“大专业+多方向”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6):88-91.

[13]於学良,胡颖.医药卫生院校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2017(35):45-47.

[14]王德华.医药卫生类高职“双元联合体”校企合作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7):16-19.

[15]林婷婷,王小蓉,黄秋萍.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药剂科顶岗实习管理[J].海峡药学,2018,30(10):284-285.

[16]杨琳媛,杨薪正,谭飞,等.高職高专药学专业“深化校企合作,全程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204,220.

[17]杨林.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7):7-9.

[18]王玥,蒋会慧,王媛媛.产教融合下高职护理多学科创业教学模式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7-8.

[19]杨玲娜.产学研结合培养高职老年护理人才的实践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

[20]闫金辉,吴晓华,徐智广,等.基于“校院合作、医教结合”的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8):87-89.

[21]靖吉芳,廖奔兵,魏姗,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13-15.

[22]张荣芳.院校共建高职护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3):74-75.

[23]刘燕,吴美珠,唐铁鑫,等.高职药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J].药学教育,2018,34(1):45-48.

[24]廉丽丽.虚拟现实技术在口腔实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2):148,157.

[25]梁菁,易玲利.校企合作共建美容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4):11-12.

编辑 司 楠

作者:赵梦 党晓伟 吴建清 李树东 单伟颖

第二篇: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态度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摸清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态度的现状。方法:编制问卷实施测验。结果: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态度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结论:通过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师德建设,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等途径来端正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态度。

【关键词】师德 教师职业态度 途径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继续教育专项课题“医药卫生学校‘仁道’师德养成实践研究”(2012-JJ-007)。

教师职业态度是教师对自身职业所持有的一种感受、看法、评价和采取的行为倾向。具体表现为对教育事业、对教学、对学生、对家长、对同事等的态度。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教师的态度决定教育的成败。其实教师的职业态度更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绩效,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未来。为了摸清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态度状况,我们在2012年4月至2012年6月为期三个月的时间里,以教师问卷、学生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在重庆市各医药卫生学校进行,主要调查各医药卫生学校教师的职业态度问题。

1.2调查方法

1.2.1以问卷的方式,采取教师、学生问卷2种。发放问卷共计390份,实际采用问卷379份,教师147份,学生232份。教师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基本情况,如学历、职称、教龄等;第二部分是教师职业态度方面,主要有对教育事业方面的态度、对待教学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同事、社会等方面的态度。学生卷主要是调查学生对老师职业态度的评价。

1.2.2质量控制:调查前得到校方领导、教务科、学生科等相关部分的理解与支持;以学校为单位抽样进行,现场集中,向研究对象阐明调查目的、意义、内容与要求,取得良好配合度;告诉调查对象,问卷采取不记名形式,请他们真实、认真、负责的填写。

2.调查结果分析

2.1参加问卷人员基本情况 (1)学历:专科学历占4%,本科学历占80%,研究生学历占16%;(2)职称:初级职称占45%,中级职称占34%,高级职称占21%;(3)工作属性:专职教师占75%,兼职教师占23%,教辅人员占2%;(4)教龄:3年以下占31%,4—15年占39%,16年以上占30%;(5)是否担任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占18%,不担任班主任占41%,曾经担任班主任占41%。

2.2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态度现状 调查显示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态度总体是比较好的,是积极、健康、奋进的,但也有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消极、懒散、敷衍、得过且过等现象。具体情况如下:

2.2.1教师对待教师行业、教育事业的态度。教师的职业态度首先表现为教师对教师行业、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否。调查显示,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对教师行业、教育事业的态度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仍然存在问题。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的占57%,比较喜欢的占36%,完全不喜欢的7%;热爱自己学校的占71%,比较热爱的占29%;觉得自己适合做一名卫校教师的占50%,觉得基本适合的占36%,觉得完全不适合的占14%。

2.2.2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学工作态度也是教师职业态度的重要体现。调查结果显示,能自觉钻研业务,集中力量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占70%,比较自觉的占30%。在学生问卷中,评价学校教师责任心事业心很强的占13%,比较强的占68%,无责任心的占19%。

2.2.3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反映了教师的职业态度。在教师问卷中:有73%的老师能亲自、认真批发学生作业,27%的老师基本能;73%的老师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23%的基本会,4%的老师完全不会;84%的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11%的基本能做到,5%的老师完全做不到。另外,有5%的老师存在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言行;4%的老师偶尔会在课堂上使用移动电话;3%的老师有不按时上课或提前离开教室的现象;15%的老师偶尔会因某种原因不许个别学生进教室上课。在学生问卷中:44%的学生觉得与老师的关系像朋友,3%的学生觉得与老师的关系胜过父母,46%的学生觉得与老师的关系陌生,7%的觉得与老师的关系紧张(像仇敌);51%的学生反映老师尊重学生,37%的反映比较尊重,9%的认为偶尔会尊重,3%的认为完全不尊重。另外,13%的学生反映老师基本不能对班上同学一视同仁;14%的学生反映老师经常讽刺、挖苦、打击他们;15%的学生反映老师几乎不鼓励表扬他们;39%的学生反映老师几乎不主动与他们谈心;42%的学生反映在他们犯错时,出现老师大声责骂、罚站或罚抄的情况;61%的学生反映老师偶尔会在课堂内使用通讯工具,11%的学生反映经常会,只有28%的学生反应教师上课不会使用通讯工具。

2.2.4教师对待家长的态度。有20%的老师经常会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45%的老师偶尔会,35%的老师完全不会。另外,7%的老师经常要求家长宴请或利用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7%的老师会因学生原因训斥、侮辱家长。

2.2.5教师对待同事的态度。良好的同事关系为教师工作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调查结果显示,有78%的老师能积极主动地创造和谐的同事关系,20%的基本能,2%的完全不能。其中教龄在3年以下的老师有7%完全不能积极主动地创造和谐的同事关系。

2.2.6教师对待社会的态度。教师对待社会的态度从侧面反映出教师的职业态度。调查发现,66%的老师能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32%基本能,2%完全不能。其中教龄在3年以下的老师近6%完全不能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3.讨论与思考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3.1.1部分教师职业态度消极、倦怠的原因主要是对教师职业的理解、认识不足,仅仅把教师职业看作谋生的手段。作为医药卫生学校的教师,他们大部分有医学专业知识,所以有的教师在医院兼职,有的教师在销售医药器械等,这部分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放在挣钱上,而在教学上存在完成任务、得过且过的现象。另有部分教师把自己当作“教书匠”,把教书当作职业而不是事业,把教学当作任务,没有把自己的感情、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3.1.2职业态度是教师师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医药卫生学校应格外注重教师的职业态度。要培养学生具有“仁心妙手”,作为医药卫生学校的教师首先应具备“仁心”,并具备高尚的教师师德,正所谓“言传身教”。所以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应转变“只教书,不育人”的观念。学校必须通过各种方法解决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们从事的工作是光荣而神圣的,他们的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所以他们必须端正态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3.2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学校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让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此学校必须注重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不能只是空洞说教,必须以活动为载体。学校可以借助新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培训、师德师风专题讲座、专题演讲、争先创优等相关活动,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作为医药卫生学校应注重教师医德。医药卫生学校文化课老师没有医学知识,不懂得医学文化;专业课老师也因没有真正当过医生,没有过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经历,而不能深刻体会到医德精神。通过让教师带学生见习实习、让教师行业实践、让文化课老师听专业课等方式,让教师更多的了解医学文化,从而培养教师医德,端正教师职业态度。

3.3关心教师成长,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

医药卫生学校是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升学压力相对较弱。目前相对其它专业而言,医药卫生类专业相对比较好就业,所以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就没有招生压力、升学压力,也没有就业压力。部分学校没有相应的强有力的竞争激励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有的学校在晋级评优上论资排辈,有的任人唯亲,有的学校不积极主动为教师搭建平台,使教师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如此,医药卫生学校的老师们就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学校应该尊重维护教师的合法正当权益,高度重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每位教师都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显其才,各得其所。比如:学校根据教师的现状与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也适应学校未来发展需要的成长计划,支持他们参加各种说课、讲课比赛;要求他们撰写学术论文;组织他们赴外地学习参观;鼓励他们进修学习、业务培训等,激发教师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挖掘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医药卫生学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必须先端正教师的职业态度,努力使每个教师面对教育教学不推诿,不搪塞,勇挑重担,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义务,自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唯有如此,医药卫生学校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刘薪灼.试析卫校教师素质对学生职业道德之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5)

[2]任静,党莉莉.卫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2009(22)

[3]罗悦性.制约中专卫校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因素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4)

作者简介:

孙敬华(1962 -),女,汉族,重庆涪陵人,高讲,本科,学士学位。

胡小伟(1979-),女,汉族,重庆涪陵人,助讲,研究生,硕士学位。

作者:孙敬华 胡小伟 杨华 付云兰 傅凌莉 靳平

第三篇:从“医药大国”走向“医药强国”——我国医药产业战略研究

摘 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内医药市场的日趋开放,我国的医药产业面临这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虽然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医药大国”,但和发达国家的医药产业相比,我国还不是“医药强国”,我国医药市场结构不合理、资源分散、研究和开发薄弱、绝大多数是仿制品,我国医药亟需从仿制向创新转型。本文围绕药品本身,从我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出发,指出了在发展过程中制约药品生产的核心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国际化竞争对我国制药业的要求,以及应对的方法。

关键词:医药 医药产业 医药战略

一.我国药品生产现状

我国的制药产业起步于本世纪初,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使用传统工艺到大规模运用现代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从2003年至2009年,我国医药行业工业产值从3103亿元增长到10382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22.30%,高出同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近6个百分点。截止至2009年底,我国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以上的制药企业共计6807家,其主营业务收入共计9087亿元,从业人数共计160万人[1]。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医药大国。

但我国还远远不是一个“医药强国”。目前,我国药品生产量居世界前列,可生产的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其中50%以上出口,年平均出口额达2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原料药产量约占世界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2%。化学原料药已成为我国医药工业的支柱,产值约占整个世界医药工业的1/3,近10年产量年均增长11%,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但是我国制药企业普遍小、散、乱,出口的很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畅销国际的新药品牌,我国生产的药品97%以上为仿制品。目前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还只是“量的增长”,缺乏“质的飞跃”。中国国内制药企业现有八千多家,但通过世界通用的最佳药品生产质量规范GMP认证的仅一千四百余家。而且与世界制药业的巨头相比,我国制药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我们认为,我国的制药产业在过去的几十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医药大国”。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医药产业的特点是:总量大,仿制多,专利少。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还不是“医药强国”。在中国入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医药产业亟需改革和发展,亟需锻造医药产业的“航空母舰”,以迎接入世带来的挑战。

二.制约药品生产发展的核心问题

中国医药企业没有办法和世界优秀医药企业竞争。造成这个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产品问题,即药品本身。我们的医药制品不够好,我们的产品“疲软”,造成我们的企业不够好,我们的企业“亏损”。产品疲,疲在市场;产品软,软在质量;企业亏,亏在经营;企业损,损在管理。而一个一个企业的亏损,造成了一个行业整体的不景气,行业整体的“置后效应”又反过来影响置身其中的优秀企业,造成恶性循环。而这都是因为我们的产品不够有效,缺乏创新。我们的国际同行在这点上与我们恰恰相反,发达国家制药业的地位与发展令人瞩目,固然是由于制药业与人的健康紧密相连,但就其发展而言,大公司的规模及其对研发的投入是根本原因之一。

产品的质量问题已经不是世界制药巨头和我国极少数优秀制药企业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大多数制药企业的根本问题之一。2011年共抽取211个品种的样品近3万批,样品合格率为96.82%,抽取基本藥物样品2.5万多批,合格率97%[3],而发达国家药品的各项不合格率一般不超过1%,个别优秀的企业更是用严格的企业标准把不合格率控制在0.1%以下。我们知道,在充分自由的市场,主宰市场的是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的需求导向。建立一套世界通用最佳药品生产质量规范GMP认证的生产线,同时加快国家级的GSP,GLP项目的进程,对加强国内医药企业的标准化,规范管理,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合作,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生产世界人民都认可的优质药品应该是加大研发力度的有效补充,甚至比研发一个一类新药要节省。所以在抓新药的同时,一定要保住自己“拳头产品”的质量,以确保市场份额。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没有自己的优势产品,就不会有核心竞争力,就会亏损。

研发一类新药仍是我国医药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制药行业一直是以仿制为主发展起来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很少,统计表明近20年中国生产的药品97%以上为仿制的。中国医药行业多年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仿制国外药品,由于科研水平较低,R&D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新药开发能力弱。对于新药的研制,我国无论是从基础理论研究,还是新药产品开发都是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我国医药企业的基础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医药工业基础至少落后20年。从国外一些著名制药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作为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其R&D投入至少要占上年销售利润总额的10-15%,而中国制药企业R&D的费用投入一般不超过3%。导致我国生产的西药品有99%是仿制产品。近年来生产的近千种西药中,97%以上是仿制的。我国出口产品以中低档原料药为主,制剂产品占出口额的10%[4]。我国目前药品科研和技术开发主体是政府直属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医药工业企业科技开发能力薄弱,就是我国最大的制药企业——华北制药集团的新药研究开发中心注册资金为2081万元,其研发投入可想而知。所以我国大多数的医药企业只能进行简单的移植和仿制,产、研、学条块分割,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较低,更谈不上根据市场需求或潜在需求进行高效率的研究开发活动,我国整个医药工业在新药开发方面的投入近几年来始终在总销售额的0.5%左右徘徊,也就是几亿元人民币。医药工业是一个高新科技含量极高,集约化、国际化程度很高,高投入、高收益的产业。以GSK(葛兰素史克必成)公司为例,公司销售额最近几年在百亿美元以上,每年拿出10多亿美元用于研究开发新项目,每年公司都能开发出几种新药用化学结构和剂型,使公司始终保持科技优势,新产品储备充足,为公司在医药行业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看出: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一类新药的研发投入,是我国成为“医药强国”的基础,也是铸造我国制药产业“航空母舰”的关键。

三.国际化对我国药品生产的要求

1999年11月5日,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WTO签署了协议,其中涉及到医药行业中国政府的承诺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药品知识产权;二是降低药品进口关税;三是2001年取消进口大型医疗设备的行政管制;四是2003年1月1日起开放药品分销服务;五是开放医疗服务[5]。

五项中“保护药品知识产权”最值得关注。根据WTO的有关协议,我国要落实对100多个成员国都要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按照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条款,在专利期内仿制某种新药,开发方有权索取4-10亿美元的赔款;若买断一个专利新药的生产许可,亦需支付500-600万美元。这将使以仿制新药为发展手段的制药业面临缺乏新产品的窘境,严重影响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使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动力遭受严重打击。严峻的现实要求我国制药企业要有自自己的创新机制,要加强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高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水平,同时提高筛选新药开发环节的水平,在新药的安全性评价,质量控制,临床研究,制剂研究,生产工艺等方面要努力与世界医药先进水平接轨。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夸大药品知识产权方面对我国制药业的影响,因为现有的国内生产的绝大部分仿制药品其专利保护期已经或即将到期。如果一种在西方已申请专利而在我国尚未申请专利保护的西药,我国企业仍然可以在国内生产销售,只是国内生产的这种药品不可以往该西药已申请专利保护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我国制药企业完全可以在条款允许的范围内,生产专利保护期满的有效药物,充分利用国内医药市场的巨大空间,不断发展,造福我国人民。

四.铸造制药业的“航空母舰”

“创业靠产品,做大靠制度”,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告诉我们一个简单道理:企业发展到足够大的时候,产品问题的矛盾已经不应该是企业的主要矛盾,因为成熟的企业早把产品问题解决了。这是决定企业前途的将会是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制度。在世界级的医药“航空母舰”面前,我国最好的医药企业也仅仅是“鱼雷艇”,中间的差距可想而知。造成的原因我们认为是公司制度的差距。厂商的收益是企业得以维系发展的动力,巨额的成本使我国医药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很小。没有收益,拿什么回报给股东,研发投入自然不会多;企业的股东投资回报率没人关心,谁还会投资给企业,企业如何深化融资,如何扩大规模,如何实现企业之间的购并重组;没有转投资的计划,剩余资金如何利润最大化。我国从十五大以后就坚定不移地搞市场经济,要建立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要走向“医药强国”,我国的药品必须进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有医药的“航空母舰”保驾护航;要铸造我国医药行业的“航空母舰”,就必须深化改革,有效解决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制度;要解决制度问题,首先从认识什么是“股份制公司”开始,从认识“股东利益”开始。

医药企业的规模决定了企业的研发能力,企业的总资产与其研发投入成正相关。一个新药平均须投入5亿美元,需要15年时间。只有医药行业的“航空母舰”才有时间和能力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铸造我国医药行业的“航空母舰”需要“三融四化”。

“三融”是“融资、融智、融制”。资金是我国医药企业发展的血液,人才是我国医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资金和人才之间还需要一层黏合剂,就是企业制度。融资能为企业带来新鲜血液,是研发新药的基础;融智能为企业带来新鲜思维和创意,是研发新药的载体;融制能为企业带来新鲜文化,是研发新药的保障。要融资,光靠贷款不行,要积极在国内和海外发行股票,上市融资;要融智,光靠内部或本土人才不行;要有积极的人事管理制度,广纳世界医药人才;要融制,光靠收购小企业不行,要积极购并大中型医药企业,甚至是世界医药企业,扩大企业规模、整合企业文化、集中企业资源、利用企业优势、扩展企业市场、塑造企业形象,铸造医药“航空母舰”。

“四化”是“药品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制药企业发展规模化、医药企业经营多元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医药现代化”。

药品市场竞争的国际化。我国制药企业要和世界制药巨头一起竞争国内和国际市场,就要一方面立足于国内市场,把国内市场做细、做深、做精,保住国内市场的份额,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开展海外市场,让中国药品走出国门。虽然以我们国家制药企业的现状离这一步还有一段距离,但只要我们的企业积极尝试,缜密分析,还是可以有所收获的。

制药企业发展规模化。在与世界先进医药企业的竞争中,我国企业要积极发挥所有者优势。我国制药企业亟需自己的巨头,自己的“航空母舰”,这样才有和“列强”竞争的实力和可能,所以我国的医药企业不在多、在精、在大、在强。

医药企业经营多元化。我国医药企业在发展和巩固医药业的同时,可以考虑向多元化经营拓展。以医药经营为主,多种经营为辅,为新药的研发和与制药巨头竞争所付出的成本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医药现代化。企业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我国中药现代化的步伐,加大对中药开发的力度,尤其是建立一套国际公认的中药质量监控标准,为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基础。我国制药企业可以利用正宗的传统中药不断打开世界医药市场,为铸造航空母舰积极创造条件。

五.现有制药业体制的改革

根据国际惯例,政府的职能主要在制定经济规划、市场监管和社会服务诸方面。相信未来政府职能转变将会逐步到位,一个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将逐步建立。我国医药行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目标迈进。“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是着眼于内涵发展,着眼于技术创新和提高水平。提高质量。投资的重点在于促进结构升级,中药现代化及生物技术药物的开发上。今后将以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工作为中心,对于医药行业发展有重大牵动作用的关键项目产业化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将逐步加大扶持力度,总体思路是不追求数量和扩增,要在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和地区医药发展将从实际出发,在特色发展上下功夫,不求全面而求特色。发展高新技术也要从实际出发,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人力和资源的浪费。我们认为,为使我国尽快成为“医药强国”,我国政府应:积极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鼓励公司之间的联合和购并。铸造医药“航空母舰”是当务之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医药孵化器。以研制出市场需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为第一目标,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产品保障;发扬优势,扬长避短,走仿制和创新相结合之路,充分利用国际规则,在抓新药研制的同时,把可以仿制的药品做好,做精;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大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步幅,使中药成为我国制药企业最有力的竞争武器;实现西部成为医药原料生产基地的战略转移。由于东部医药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时面临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压力,要把部分药品原料生产迁往西部省份。此外,西部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生物多样化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等,给东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证国内医药市场最大限度的自由,尽量减少直接干预。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可以让企业集中精力搞生产,抓研发,关注顾客需求,全心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对企业的健康大有裨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给医药企业减负。让我国医药企业轻装参与竞争,无疑会增加企业的利润率,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六、结论

医药产业国际化既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希望我们的医药企业在未来几年都可以像管理学里讲的“煮蛙效应”一样,迅速跳出固有的模式,做好准备,迎接世界化带来的机遇,而不是疲于应对挑战。同时希望我们的制药企業也可以出几个“海尔”和“联想”,多出几艘航空母舰,多出几个像张瑞敏、柳传志样的船长。愿我国早日成为“医药强国”!

参考文献:

[1]《医药公司财务分析与比较》,黄峰

[2]《2012-2016年中国化学原料药市场调研报告》,尚普咨询

[3]2011年我国药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超过96% ,人民网

[4]《中国医药发展战略的思考》,李安良,科学时报

[5]《赢在WTO年代》,周忠,广东旅游出版社

作者:张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医药卫生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卫生论文范文05-08

医药论文范文05-08

医药生物论文范文05-08

医药产业论文范文05-09

建筑卫生论文范文05-09

卫生化学论文范文05-09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05-09

卫生保障论文范文05-09

职业卫生论文范文05-09

医药文化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班级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医学检验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