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论文范文

2022-05-09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职业卫生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职业卫生检测发挥作用的因素,例如检测方法错误、采样过程缺乏规范化管理、检测方法不符合当前的形势需求等障碍。随后文章提出了促进职业卫生检测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研究检测方法、提高采样过程控制、增加科研设备的投入等方面,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篇:职业卫生论文范文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摘 要:职业卫生管理是保护社会生产力和劳动者权益,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维护员工职业健康的重要工作,是企业顺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是生产经营工作的必然需求。企业在从事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形成了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如粉尘、高温、噪声和化学有害因素等,长期接触这些有害因素,就会对员工的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相关预防工作。

关键词: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逐渐进入文明社会,企业对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了解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推动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发展,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

1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1.1企业职业卫生基础工作不到位

目前我国职业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职业病人总量大,且报告职业病例数呈连年上升趋势。据统计,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人数超过2亿,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涉及30多个行业。卫生部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90多万例,职业病危害分布领域广、接害人数多,群体性职业病事件屡有发生,社会影响大。其重要原因是用人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职业卫生基础工作薄弱,作业环境恶劣。很多企业职业卫生基础工作(责任体系、规章制度、管理机构、前期预防、工作场所管理、防护设施、个人防护、教育培训、健康监护、应急管理等)达不到国家要求。

1.2员工认识不足、企业预防措施不到位

在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企业的决策者往往过度注重利益问题,而忽略了卫生问题,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有员工没有在这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对卫生问题认识不足,还有企业的预防措施做的不到位,在出现问题时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这是员工单方面无法补救的。

1.3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不到位

部分企业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过程中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选点不够科学,没有按照相关规定选点,不能完成对整个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导致不能全面反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由于不能提供完善准确的检测数据,难以给场所治理提供依据,致使一些危害较大的作业场所长期存在,不能得到及时治理。

2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有效措施研究

2.1促进职业卫生基础工作

职业卫生基础工作是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是创建和谐社会、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完善责任体系、规章制度、管理机构、前期预防、工作场所管理、防护设施、个人防护、教育培训、健康监护、应急管理等方面,为进一步加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员工生命健康权益。

2.2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策划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管理制度的推行。策划它的体系要选出一个安全代表作为实施者推进人,更作为监督者。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制定制度下面的中层管理要布置实施。紧随领导者的意图推进制度的执行达到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要求指标。还要责任到人,定期汇报自己管辖实施进度情况。减少危害风险取得卫生健康。拿生产车间来说,车间主任作为整个车间的最高领导,他就是担当责任第一人。他的卫生安全资格要达标并取得证书。车间内的安全卫生要定期的在企业安全大会上做汇报。而且他要时时督促车间人员的卫生安全执行标准是否达标是否按照规章制度工作。还要选取一位技术骨干协助车间主任执行工作。负责细节上的工作安排如员工工作服是否穿戴齐全,安全帽防护口罩是否戴上,各种物料摆放是否都在规定的位置上,是否存在泄漏现象等等细节问题既要全面还要谨慎细致。

2.3规范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施工、使用

相关的法律规范规定:一些职业病的防护设施均要与主体工程在设计、施工以及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实现同步。很多企业对于建设项目有较高的安全性要求,需要加大对于职业病的防护设施的投入,因此当下的企业也可以委托一些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与投入,并定期对这些设施进行检查。同时,企业也应该委托专业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定期对当下的工作场地与工作环境进行评估,这样有利于企业及时做好设施的防护工作,有利于防治职业病的危害。当然,条件允许的企业也可以设置监控仪器,一旦这些防护设施出现问题,就能够及时地发现,并进行维护,从而保证职业病防护机制正常运作。最后,企业的卫生管理工作离不开技术创新,因此企业要不断地优艺程序,追求无毒、环保的原材料及辅助材料,从而减小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患职业病的风险。

2.4搞好职工培训工作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安全问题都是首要问题,在化工企业中更是如此。这就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訓,培训的主要内容可定为安全知识、职业卫生知识以及职业病防治,使员工深入了解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企业在进行安全培训的同时还要告知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使其在工作中保持安全理念,加强对自身的保护。

2.5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

企业要联系相关有资质的单位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工作,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切实对作业场所环境进行整治。积极推动改造落后的安全生产工艺,增加生产作业现场的通风、吸尘、监测等设备,改善作业环境,针对性的加大通风除尘、加大技术革新,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减少作业环境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扩散,同时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按照相关工艺正常运行。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进行合理设置,对可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

2.6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

我们是希望不要有险情发生但事与愿违,企业内部还要编制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根据实际的应急状况第一时间做出响应解决方案。设立应急指挥编制抢救组织人员机构,配备应急物资抢险设备。当险情出现时做到有的放矢及时控制减轻危害损失。

2.7职业卫生管理监督工作

由于企业的从业人员职业卫生素质有限,而且管理工作的内容比较繁杂,使得职业卫生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想要靠企业本身的管理,监督工作难以有实质性的进展,因此想要做好卫生安全工作还需要加大职业卫生管理监督工作的力度,可以从各个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着手,加强本身的职业卫生监督。

结束语

当代企业要想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要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本企业的安全教育以及对职工的健康保护。依托相关的中介机构对企业的职业卫生安全进行全面的检测与控制,定期开展相关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大会,建立起职病的防护机制,切实保障企业实现安全生产,职工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焜,宋文华,张桂钏.企业职业卫生综合风险管理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05):163-169.

[2]黄平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21):122-123.

[3]张焜.企业职业卫生综合风险管理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工业大学,2017.

[4]林炳杰,陈伟武,汪亚松.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委托培训模式与成效探讨[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6,34(05):435-437.

[5]陈桂兰.浅谈如何做好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4):27.

作者:宋园园

第二篇:关于职业卫生服务中的职业卫生检测作用分析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职业卫生检测发挥作用的因素,例如检测方法错误、采样过程缺乏规范化管理、检测方法不符合当前的形势需求等障碍。随后文章提出了促进职业卫生检测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研究检测方法、提高采样过程控制、增加科研设备的投入等方面,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职业卫生;检测作用;检测方法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社会的生产分工也逐渐发展明确,职业卫生服务中相关的工作要求也逐渐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职业卫生服务中的检测工作。职业卫生是研究人类在各种职业进行劳动的环境卫生问题,它的目的就是帮助职工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工作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有效防止职业危害的措施。

一、影响职业卫生检测发挥作用的障碍

(一)检测方法错误

检测方法的错误阻碍着职业卫生检测在职业卫生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在检测空气成分中是否含有有害气体时,标准的检测方法是通过纳氏试剂来进行分光光度来检测空气中的氨气成分,在使用这种方法处理相关样品前,需要先放入十毫升的吸收液,而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因为酸性吸收液会使具有碱性性质的纳氏试剂处于酸性环境的包围之下,而纳氏试剂只有在碱性环境中才能发挥出较好的显色作用,因此就会降低试剂的显色效果。至于改良的方法就是重新配置试剂或是可以增加试剂的含量,从而保证周围一直是碱性环境,如此就可以提高显色效果。而标准的检测方法中仍然这种问题,使一些缺乏经验的工作人员经常出现问题,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

(二)采样过程缺乏规范化管理

在职业卫生检测的采样过程中有以下几种工作内容,分别包括采样记录、方法选择、采样时间选择、采样点选择等几方面内容。采样工作的涉及范围也比较广,在实际的职业卫生检测过程中,部分检测工作人员经常会由于外界环境、个人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影响而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在勘察现场气象条件时没有进行及时的记录、在检测过程中滤膜盒没有经过处理就进行重复使用等问题。还有部分检测人员没有准确表述出检测的方法,没有描述清晰一些检测步骤,有的甚至描述的比较模糊,从而让检测人员产生错误的理解,最终影响检测的结果。例如在检测氟化物,选择使用离子电极分析时,方法中对于曲线的绘制和样品的前处理没有表述清晰,特别是还比较繁琐。

(三)检测方法不符合当前的形势需求

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中的检测的方法不符合当前发展形式的需求也是阻碍检测工作发挥应有效用的因素之一。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化工方面具有极大的需求,同时许多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都是比较复杂的,并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但在我国所制定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中才提到了三百四十三个职业有害化学因素接触限值和三百三十九种有害的化学因素。截止到二零零七年底,我国已发布的八十五个和GBZ2.1相配套的职业卫生检测方法,其中含有三百零四种有害化学元素的检测方法。还没有标准职业卫生检测方法的因素有一百零五个,已成型的方法中还有七十一种有害化学元素没有职业接触限值。

二、如何更好地发挥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的作用

(一)加强研究检测方法

为了促进卫生检测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加强研究检测方法。职业卫生检测的相关部门应该联合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将具有良好科研水平的科研高校、研究所、疾控中心和相关机构中的所有研究人员组织到一起,来一同研究相关标准的核定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组织行业内部互相的经验交流,促进行业内部的互相学习,及时更新落后的检测方法[1]。逐一攻克职业卫生检测中的重点和難点,提高职业卫生检测的工作质量和检测效率,从而满足新时期对职业卫生服务的新要求。为了发挥出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的作用,还需要注意意见的征集,并修改相关的检测标准。在检测工作的改进过程中,首先应该广泛地收集群众的意见,并综合考察当前职业卫生服务中职业卫生检测的工作状况。找到出现问题具体原因,并对错误进行及时的修正,对于需要改进工作量较大的部分,应该在检测前准备好各项活动,从而保证相关标准的平稳过渡。

(二)提高采样过程控制

职业卫生检测的主要工作流程包括签订职业卫生检测的相关合同、现场勘察、设计采样方案、准备好采样前的相关工作、进行采样、设计分析计划、分析样品、总结检测报告、记录工作过程等方面。为了提高职业卫生检测在职业卫生服务中发挥出有效的作用,提高我国职业卫生服务的质量,需要控制好采样过程。采样是职业卫生检测整体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职业卫生检测中的首要工作,它的完成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的成败,因此要控制好职业卫生检测中的采样过程。例如要控制好职业卫生检测中采样的时间,根据相关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来确定采样的时间,从而保证采取的样品量符合检测方法的要求,达到检测最佳范围之内。职业接触限制就是对短时间内接触标准浓度的有毒物质进行采样工作,采样的时间一般保持在十五分钟左右,当采样的时间没有达到十五分钟时,可以增加采样的次数,进行一次以上采样活动。卫生检测在预防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也出台过卫生检测的相关独立规定,要求检验、操作、技术等程序都应该按照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并出示标准的检验报告[2]。

(三)增加科研设备的投入

职业卫生检测的涉及范围十分之广,包括物理学、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种学科,要想使职业卫生服务中的疾病控制、咨询、监督等工作得到有效的展开,需要相关机构通过职业卫生检测的标准,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检验、操作规程、技术规范等程序的独立检测,并出示客观真实的检测报告。要想让职业卫生检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提高职业卫生服务的质量就需要提高科研设备的管理和投入,做好硬件上的支持工作,增加研究职业卫生检测的资金投入,保证相关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职业卫生检测研究工作的实际需求,从而给职业卫生检测问题中的瓶颈突破提供基础的条件,促进相关标准研究工作科研探索从而更好地进行标准的修订和研究工作。同时还要培训相关检测人员学习设备的使用方法,加强设备的档案和使用记录的管理工作,特别是较为贵重的大型仪器设备,除此之外,还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工作。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保管,重视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当检测仪器设备出现故障问题,无法继续正常使用时,需要聘请专业的维修人员来进行修理工作,在修理结束后,还要做好维修记录。

结语:职业卫生服务是通过咨询雇主和给员工提供卫生服务来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但目前我国的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职业卫生的检测工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此本文针对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为我国职业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杨皓楠.关于职业卫生服务中的职业卫生检测作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1):300.

[2]杨洋,杨璞.职业卫生服务中的职业卫生检测作用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08):239-240.

作者:马贵阳

第三篇:探索全员职业卫生培训

攀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攀钢”)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于2010年开始进行全员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培训。经过近3年努力,目前已经全部完成。该项目在缺少经验的情况下组织实施,具有一定探索性质。

项目立项与实施方案

攀钢经过40余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我国最大、世界第二的产钒企业,是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和产业链最为完整的钛加工企业。公司下属攀钢钒、成钢钒、攀长特钢、矿业等14家子、分公司(单位)。攀钢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点多、面广,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电离辐射4大类。据2009年职业病危害申报统计,累计接触人数3万7000余人。攀钢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规范化、系统化的提升,实现全方位全员参与。

项目立项

攀钢集团劳动卫生防护研究所(劳研所)是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支撑机构,承担了全员职业卫生培训的项目策划任务。2009年底,提出了全员培训方案,经公司审定立项,并同意劳研所内设职业健康安全与公共卫生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专门负责项目计划与实施。

职业卫生培训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要求,但无具体的时间、内容和周期等细则规定。培训中心参照国家和四川省关于安全培训管理及相关文件,在2010年初编制了全员职业病危害防护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经修改后于2010年2月以攀钢公司文件下达执行。

实施方案

职业卫生培训对象分为4类。第1类,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第2类,子、分公司(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第3类,子、分公司(单位)所属厂(矿)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第4类,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

项目由公司安委会领导,安办监督、检查与考核;人力资源部与安全环保部负责总体组织与管理;各单位负责安排本单位受培训人员接受培训;培训中心承担培训教学具体事宜。各类人员培训目的、内容、方式及相应责任部门等规定见表1。

为保证人数最多的第4类人员培训稳步推进,公司规定培训时间为20学时,培训方式分两种:有害作业人数<50人的单位或项目,由培训中心集中办班;有害作业人数≥50人的项目在所属单位办班,每期60~120人,单位提供场地、组织学员,培训中心负责教学与考试。培训中心还负责培训教材的编写、师资集结、培训合格证制作与发放、培训档案建立、报表制作与报送等。

项目实施

全员职业卫生培训项目自2010年1月开始准备,至2012年5月总结,历时2年多。培训教学从2010年4月开班,2012年4月收班。包括第2类、第3类和第4类对象,共举办428期培训班,3万8248人受训,3万7847人取得培训合格证。

项目准备

在项目准备阶段,攀钢编写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培训教程》。该教程以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危害知识与防护方法、岗位应急处置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包括正文9章,附录10个,全书约25万字,印发1万3893册。

教学大纲满足了攀钢主要职业病危害防护需求,涵盖了基础知识、粉尘、毒物、物理因素、岗位危害辨识和典型案例6个科目,并规定了各科目的具体教学内容。

此外,攀钢还组建了两支培训教师队伍,一是课堂(理论)教学教师;另一种是实习教学教师,负责岗位危害辨识和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课堂教师在劳研所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按科目成立教学小组,每组3~5名,轮流参加教学,既保证教学需要,又不影响本职工作。实习教师由培训中心从受培单位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人员中选拔。

人员培训

经公司人力资源部同意并协调,培训中心委托四川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第2、3类人员培训。2010年7月和8月,在成都和攀枝花各举办了1期培训班,216人参加了培训。这两期培训班教学大纲包括:职业健康形势、任务与要求,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与管理,危害因素辨识、预防控制,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卫生档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及其救援等。培训教学由四川省安监局和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攀钢劳研所内取得国家、省安全生产培训资格的专家承担,并邀请四川大学教授等授课,时间30学时。

第4类人员培训由2010年4月13日开始,至2012年4月10日结束。共有14家子、分公司(单位)56家厂矿参加了培训,培训人数达3万8032人。

项目结束

培训教学完成后,攀钢还对实施阶段拖欠的部分教学后续工作进行查漏补缺,主要工作包括:对受培训对象个体的考试试卷、实习记录汇总、审核;对受培训单位的培训实施情况汇总、统计;填写并发放培训合格证;对所有培训记录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归类、整理、造册、成卷,形成完整的材料归档。

经验与不足

攀钢全员职业病危害防护培训项目的结束,标志着承担的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已履职完成了“宣贯与培训”这项“规定动作”。项目进程中,有可称道之处,也有问题与不足。

首先,攀钢用行政力强势推动,是项目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这表现在公司以行政文件明示决心,安办定期监督检查,职能部门管理与协调到位。把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对培训的要求,分解细化为可操作的方案,是项目实施的前提。攀钢设立了专门的培训业务机构,充分授权其项目职能,是实施与推进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为推进全员培训,公司要求劳研所设立培训中心,全权负责项目的计划与实施,这是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之一。

培训中心在培训初期,针对点多面广,不断更换教学场所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培训教学与组织管理模式,并在推进过程中不断修订、补充与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大规模培训管理的模式。模式要点有:制定培训方案、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组织、协调各受培训单位形成实施方案;编制课程表,配置师资、考务人员及落实教学考试场地;教学过程控制,如培训流程指导、教案审核、监考巡视、教学评估、合格证颁发管理;定期培训小结、汇报;培训费用预算、收支及台账的建立;培训档案审核、暂存,在规定时间移交档案室。

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实际效果与预期尚有差别,有待改进。项目的预期目标是通过全员培训,使受培训人员意识有较大改观,专业素质有较大提高。实际情况是,约20%用人单位效果很好或较好,约60%用人单位效果平平,约20%用人单位效果不好或很不好。

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分析不充分,导致计划进度过密过快,教学后续事务被迫拖延。项目初期认为培训就是“讲讲课,”制订的培训计划班期过密,进度太快。一天一期是常态,一天两期的时候也不少。推进中发现培训还有很多教学后续事宜,如:阅卷、复核、记分,实习教学记录收集、整理汇总,个人培训成绩评定,用人单位培训情况汇总,以及填写和发放证书等。由于总体时间要求已定,为保证进度,被迫将部分教学后续事宜延后处理,使一些单位不能按时得到结果,领不了证书。

课堂教学理论性太强,现场与实例分析内容偏少。课堂教学教师由劳研所业务技术人员组成,除少数外,大多数教师对生产现场的了解与熟悉有限,教学时理论内容多,实景实例分析少,使得针对性不强,共鸣度差。

用人单位普遍存在“重生产、重安全、轻职防”的现象。为了不影响生产,又完成培训任务,安排下夜班的人员接受培训,挤占了职工休息时间,学员情绪较大,甚至对培训产生抵触心理。少数用人单位因为亏损,或者为了节约成本,严格控制培训教材订购数量。应该人手一册的培训教程,个别上千人的单位却只订购十几本教材,其培训效果自然难以令人满意。

建议

国家安监总局应明确职业卫生培训责任(机构)定位,尽早出台培训大纲。集团公司应整合职业卫生与安全培训资源,实现职业卫生培训工作常态化。

全员培训结束后,面临着复训和新上岗人员初训(新训)事宜,在国家相关规定没有出台前,比照安全培训规定,建议对于人员初训,由培训中心定期举办培训班,教学大纲及内容续用全员培训的规定。4年进行一次复训,培训大纲以实景实例分析为重点。

编辑 韩 颖

作者:封承勇 杨 莉 黄桂芳

上一篇:医学图像论文范文下一篇:外来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