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业论文

2022-05-1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医学检验专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建立专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赋予权重。为整合更为合适的专业核心能力相关课程提供有力依据。

第一篇:医学检验专业论文

中日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比较

摘要 本文从学制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见习与实习、毕业研究课题、国家资格考试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中日医学检验专业教育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 医学检验 教育 中国 日本

Comparison of Medical Laborator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CHEN Wanchang, LI Jiangbin, WANG Lei

(School of Medical Laboratory,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Key wordsmedical laboratory; education; China; Japan

医学检验是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医学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1996年起广东医学院与日本大阪医疗技术学院、大阪高技术学院、大阪保健福利学院合作办学,医学检验专业成为双方合办专业,学生毕业时均可获得日方的修业证书。期间已有多批教师学生被选送赴日研修,下面结合笔者赴日研修的体会,谈谈中日医学检验(日称临床检查技师科)教育的区别。

1 学制和培养目标

当前我国医学检验专业本硕连读七年制,授予医学硕士学位。本科学制则为四年或五年,四年制本科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而五年制本科一般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另有三年制大专和三年制中专分别面向高中和初中毕业生。以及面向成人教育的中专、大专、专升本等。①日本的医学检验教育在学制上主要有四年制大学,三年制短期大学以及三年制职业学校。

国内医学检验专业以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从事实验室医学工作的医学检验专门人才为目标。②日本的检验技师培养注重检验科学和技术教育的并重,主张培养出能通过国家考试,能使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能准确提供正确的检查数据的人才。

中日两国的医学检验专业在学制方面较相似,但日本较注重培养技术性人才,日本的三年制短期大学和三年制职业学校较为普遍,类似我国的三年制大专。国内的医学检验专业大多由医学院校主办,学习临床医学知识的时间和实习时间相对较多。两国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都基本以学生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为基础:(1)医用化学、医用物理学和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2)临床疾病诊断的基本知识。(3)临床医学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4)数理统计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5)各种常用医学检验分析仪器的构造和操作技能。(6)与健康相关检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7)具有临床医学检验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

2 课程设置

国内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课(如英语、政治、体育、高等数学等)、专业基础课(如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专业课(如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等)、以及一定学时的选修课。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医学类课程少于五年制,多以《临床医学概要》替代临床医学中的内、外、妇、儿等课程。在日本采取“知道—思考—行动—总结”的教育模式,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课程、基础专业课程和专业课程,这与国内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在专业课程上,日本主要设置有临床检查医学概论、病理检查学、染色体检查学、临床化学、遗传分子分析检查学、微生物检查学、生理机能检查学、检查机器学、超声波检查学、国家考试对策、临床实习等。③国内并未设置生理机能检查学和超声波检查学等课程,这与中日检验技师从事的诊疗范围密切相关。日本临床检查技师所承担的工作除检验科外还包括病理检查、超声波检查、脑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等生理机能检查。而国内更加侧重于临床检验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检验核医学、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子诊断学、临床微生物检验学、临床寄生虫检验学、临床免疫检验学、临床血液检验学等。而病理检查则属于临床医学专业范畴,超声波检查、脑电波检查等则由医学影像专业负责,因此国内的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更加针对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而开展。

3 实践性教学

国内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性教学分为实验、见习和毕业实习,实验是与理论课紧密结合的实践课,见习是指学生到医院或其他相关单位了解某课程相关知识的实践活动,毕业实习是学生到实习点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国内五年制医学检验实习时间一般为1整学年,共50周,四年制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大多为40周左右。与国内相同,日本医学检验实践性教学环节也分实验、见习和毕业实习,但与国内较注重理论学习不同都是日本的实践教学时数所占比列更为多一些,以川崎医疗短期大学为例,实习学时数就达1800学时。在日本实践性教学是分阶段的,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后,掌握必要的技术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就职活动实习。在学习专业课程后,再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经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理论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此外,日本学生着重于掌握操作和仪器使用,实践课所占的时间较多。而国内则是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较多,实践教学相对来说少而集中。

4 毕业考试及毕业论文

国内医学检验专业的毕业一般要求该专业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学分,且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准予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或医学学士学位。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的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考试虽然考试科目和国家资格考试相同,但在内容上有较大差异,相对比较注重考察课本理论知识。在日本,毕业考试是国家资格考试前的准备,考试科目大多与国家资格考试科目相同,考试内容也与国家资格考试内容接近。

国内的本科生毕业论文一般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和答辩,毕业论文的准备一般安排在毕业实习中,在实习完毕后再返校进行毕业答辩。日本在毕业时则特别注重毕业研究课题和毕业论文,以小组形式选择本学科毕业研究课题和完成课题后,校方会举行一个毕业研究课题发布会,形式类似国内的论文答辩会,但规模不同,日本的毕业研究课题发布会是面向全校,届时毕业生接受与会人员的提问,同时这也将作为评分的一部分。从选择课题到发布会都是由毕业生自行准备,这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除毕业研究课题外,在学习中,学生还需要其他有关本专业的课题研究,这也是成绩评定的一部分。

5 国家资格考试

医学检验行业有一定的准入制度,必须参加国家资格考试合格后才能成为检验技师。根据国家卫生部规定,参加临床检验技师(师级)考试的条件包括:(1)取得临床医学检验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职务满5年。(2)取得临床医学检验专业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3)取得临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临床检验技师的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参加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者,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卫生部专印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考试科目设置有“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4个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检验、微生物检验、寄生虫学及检验、医学伦理学。

在日本,取得资格考试的条件有:(1)高中毕业后,完成三年以上专业学习,所修科目全部合格;(2)新、旧制大学的医学、牙医学正规课程全部修完毕业;(3)在日本外的国家获得医师、牙科医师资格证;(4)在大学中医学、药剂学专业毕业,畜医师、药剂师或在大学保健卫生学专业毕业者以及其他部分的卫生部规定科目毕业;(5)日本外国家的临床检验技师专业毕业或相当于临床检验技师资格获得者。在日本取得临床检查技师合格证后在不同工作岗位工作一定时间后经过一定的认定制度可获得的主要资格有:一级临床检查士、二级临床检查士、紧急临床检查士、细胞检查士、认定输血检查技师、认定临床微生物检查技师、认定血液检查技师等。日本的资格考试科目设置与我国大致一致,但还需考核临床生理学、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技术学,医用工学概论、公共卫生学、病理组织细胞学等。在日本也是必须参加国家考试合格后才能成为检验技师,因此,日本在关于资格考试的方面设置了专门辅导学生的国家考试对策的课程。④

通过上述比较发现,中日的临床检验师均需要参加国家资格考试,但两国的考试科目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日本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实践技术人才,而我国医学检验本科教育侧重培养出实验室与临床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从学制和课程设置可以看出,日本医学检验教育把实践作为重点,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而国内医学检验本科教育要求学习基础理论知识面广,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对培养实践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着重要求培养学生实验室与临床的联系能力。特别是在毕业论文的要求上日本比国内更为严格,这对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有较好的作用,国内可以借鉴。

基金项目: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费(TS10466)

注释

①李燕,罗萍,张希.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不同学制下人才培养规格的比较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3):1-3.

②赵锡兰,梁金香.谈医学检验本科与高职专科教育的区别[J].高教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2):16.

③马雅琴.日本临床检验技师教育介绍[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4):77-78.

④刘泽军,前川真人,魏明竞.日本临床检查技师国家考试介绍[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22(6):334-336.

作者:陈婉嫦 李江滨 王磊

第二篇: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专业核心能力体系的构建

[摘 要] 通过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建立专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赋予权重。为整合更为合适的专业核心能力相关课程提供有力依据。

[关 键 词] 医学检验;核心能力;德尔菲技术;评价指标

临床检验师在当前医学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透过自动化仪器及其他检验方法来分析相关临床样本,以提供疾病存在或疾病病程的相关信息[1]。如何整合学校教育与临床上所需能力差距,成为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利用德尔菲法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专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为整合更为合适的专业核心能力相关课程提供有力支撑。

一、方法

(一)选择咨询对象

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21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咨询。入选条件:(1)从事临床检验工作10年以上;(2)具有副主任技师及以上职称;(3)在医学检验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水平;(4)能持续参加本课题的专家咨询及解答疑难。专家情况:学历博士1人,占4.76%,硕士7人,占33.33%,本科13人,占61.91%;职称正高3人,占14.29%,副高8人,占38.10%,中级10人,占47.61%;从事临床检验11人,占52.38%,临床医学5人,占23.81%,护理管理3人,占14.29%,心理学2人,占9.52%。

(二)形成咨询问卷

查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Ovid 等期刊全文数据库。通过文献资料法筛选医学检验专业高职毕业生专业核心能力需求的敏感指标[2-3]。选择3名从事临床检验工作10年以上的临床检验师作为访谈对象。访谈围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最终形成敏感性指标并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专家一般资料、熟悉程度、专家填写问卷依据、医学检验专业高职毕业生专业核心能力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各级指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重要性评分,其中1分=不重要,5分=很重要。

(三)专家咨询

两轮专家咨询均于1个月内完成,通过电子邮件及现场发放等方式进行。根据第1轮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经课题小组讨论后对咨询问卷进行调整,形成第2轮函询问卷,请专家再次对各指标进行重要性评分并排序。最终选择重要性得分在4分以上,变异系数小于0.30的指标条目而建立醫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专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检验专家咨询的代表性和可靠性主要通过专家积极性、权威系数和协调系数进行。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判断矩阵,计算矩阵一致性系数及各指标权重。

二、结果

(一)专家积极性与权威性

通常用问卷回收率来说明专家积极性,一般要求回收率大于70%[3]。第1轮咨询发放问卷21份,回收20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4%;第2轮发放、回收问卷均2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代表专家对条目的接受程度,一般要求大于0.7[4],本次研究专家权威系数为0.85。

(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用肯德尔(Kendell)和谐系数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4]。本次研究两轮专家咨询Kendell系数为0.410~0.521,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专家意见相对一致,咨询结果可靠。

(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专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咨询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后,根据专家意见,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后,第一轮结果中,专家在大多数指标中,选填4分和5分所占比例超过2/3,且没有专家提出新的专业核心能力的选项或意见。第二轮后,有些专家修改自己的看法,将第一轮选填分数较低的指标更改为更高的分数;本轮所有指标选项上,专家选填4分、5分所占的比率都超过2/3,且没有专家提出新的专业核心能力的意见。最终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专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具体内容见表2。

三、讨论

(一)研究结果可靠程度

1.专家的代表性和积极性

本研究选取的咨询专家来自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医学、护理学和心理学4个专业,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并曾在临床检验相关领域工作10年以上,对该领域较为熟悉,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研究2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大于70%,说明咨询专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有超过2/3的专家选填4分及5分,说明该指标的专业能力已达到专家共识,专家均认可该专业能力,说明问卷设计的项目效度较好。

2.专家的权威性和协调程度

用权威系数表示专家的权威性,一般认为权威系数>0.7为可接受[5]。两轮专家咨询中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和0.85,说明专家权威性较高,咨询结果具有较高可靠性。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是反映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的良好指标。一般变异系数小于0.3,协调系数为0.4~0.5时表示专家意见较为集中。本咨询结果各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3,一、二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410和0.520,说明专家意见一致。

(二)指标内容分析

一级指标(医学基础知识)的统计结果显示,在了解人体生理结构与功能的条目中,认为该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为此指标中的第一位,在其他项目中的统计结果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医学基础知识在理论上非常重要,但如果不进入研究领域,使用的机会并不大,因此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会依据临床岗位不同而有不同的重要性程度;临床检验基本技能指标统计结果显示,认为该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为第一位,其他项目的统计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生物检验能力、免疫学检验能力、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这四项二级指标被认可的重要性程度最高,专家认为可以核心能力为本位、与行业标准与职业岗位相结合、渐进性接触临床的原则,优化整合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而言,临床检验实践能力指标最重要,其次是临床检验基本技能和医学基础知识。二级指标当中,检验项目操作能力最重要,临床标本分析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两项次之,临床疾病初步诊断能力重要性最小;在团队协作能力方面,使用沟通技巧的能力最重要,与同事合作能力的重要性次之;检验管理能力中检验工作管理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最重要,物品、环境管理能力指标重要性最小;对专业发展能力而言,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要性几乎相当,是最重要的,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指标重要性最小;对职业价值观而言,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重要程度均一致。

四、结论

核心能力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内容[6],本研究结果为制订临床医检师专业核心能力提供参考标准,帮助院校制订与行业用人需求相一致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专业课程标准与体系。可依照上述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库与专业核心课程群,提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学生更为扎实的训练内容,以符合临床检验师的专业核心能力要求,也可通过临床检验师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块学习来进一步丰富其专业核心能力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0(1):25-39.

[2]鲜胜.检验医学发展概况[J].医学信息,2013,26(6):36.

[3]Campbell,S. and B.Y. LaCost,CLS to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or:the right navigational skills[J].Clin Lab Sci,2010,23(1):12-20.

[4]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泽奇,编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52-254.

[5]黄泽智,赵晋英,刘艳,等.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3):426-430.

[6]王川,李筱梅,王建祥.基于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条件下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國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5):647-648.

作者:阎小芹 王友刚 董玉泉 闫晓华

第三篇:非医学专业学生转入医学专业学业指导工作探究

摘 要: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在维护教育公平前提下,以尊重学生意愿、发挥学生专长、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影响学生完成学业为原则,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学生学籍管理第三节规定中,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也明确了转专业的各项规定。通过学生的再次选择专业,可以使学生进入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中去,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关键词:非医学专业 医学专业 学业指导

1 非医学专业学生转入医学专业的现状

当代医学生应具备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医学科学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医学人才培养的三要素,是实现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医学关系到人身命脉,所以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需具备娴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其关乎人的生命,来不得半点马虎。

从学校颁布实行学生转专业制度以来,每一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通过转专业的程序,从其他非医学专业转入医学专业。这些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在转入医学专业之前,几乎没有人学习过相关的医学类课程,进入到新的学院、新的学习环境,面对新同学、新老师、新课程,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从而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 轉专业情况分析

以2016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转专业为例:共有115名转专业学生,各学院分布情况见表1。

在115名转专业学生中,转入医学院学生70人,其中有8名学生是医学院内部转专业,其他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经统计分析,共有11个学院的115名学生转专业,其中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经管学院转出学生最多,所占比例分别为33.91%、30.43%;在所有非医学专业转入医学专业学生中,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园艺技术专业和经管学院的法律事务专业转入医学院的人数最多,分别为23.08%、16.67%(见表3);在转入医学院各专业人数中,护理、助产专业转入人数最多,都是27人,分别占转专业人数的34.62%、34.62%(见表4)。

3 转入医学专业后课程分析

以护理、助产专业为例,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见表5。

以法律事务、园林技术专业为例,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见表6。

在转入医学院19个专业中(除去医学院4个专业外),分析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发现(以法律事务和园艺技术为例):在第一学期的课程中,这些专业基本上以开设思政概论、基础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等一些通识课程及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对于医学专业涉及的相关课程都没有开设。而医学类专业,除了开设通识课程外,还在第一学期就开设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生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非医学专业学生转入医学专业,转入的学期是第二学期,第一学期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又没有学过,明显出现了课程上的脱节,对于这部分转专业的学生,在第二学期的学习中,不仅要完成转入专业第二学期的所有课程学习,还要利用周末、课余时间对第一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补修,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如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学业的指导尤为重要。

经过统计分析,非医学专业学生转入医学专业第一学期需重新补修的课程各专业累计共有13门,免修课程5门,最多是正常人体结构和正常人体机能各有69人。

4 针对性开展学业指导

4.1 营造转专业学生学习的氛围

由于转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每一位都有自己的个性,在面对新学院、新专业、新同学、新课程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态度,学院领导—教科办—专业—班主任4个层面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及学业指导,学院领导主要进行学生的动员,渗透学院的育人理念;教科办负责学生学籍管理、补修课程的统计、课务及考试安排;专业主任对转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的规划、专业思想的教育;班主任重点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开展分科式学业指导

分科式学业指导是指按照专业、课程的不同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指导、专业认知指导。教科办根据前期统计的课程补修信息,安排任课教师对这些转专业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指导,任课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的重点、难点及学习方法等都很熟悉,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4.3 加强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

邀请受学生欢迎、喜欢、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参加转专业学生的座谈会,师生沙龙、个别答疑辅导等方式,向非医学转专业学生传授医学知识的学习方式方法、各门课程的学习重点,制定规划学习内容,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方式,在平时,学生可以通过QQ、电话、微信等方式向老师求教学习方法。

4.4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课程的回补

学生需补修的课程门数较多,在第二学期要完成所有第一学期没上的医学基础课程,学生需花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学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生选择,学生在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自修课程、节假日辅导班等方式,在不占用正常课时的前提下,对转专业学生进行医学基础课程的辅导,从而让转专业同学能尽快回补第一学期的课程,为接下来的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对于助产专业的转专业同学来说,因为是独立组班,可以在教学时间内开展课程的补修,方便学生。而其他转专业的同学是插班,没有独立成班,开展补课需要凑所有医学专业学生有空时间开展补课。

4.5 开展朋辈互助

班主任可以运用朋辈之间互助的方式使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能及时得到帮助,动员班干部、班里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开展一对一、一帮一的互助模式,同时也可以进行班级的学习经验交流,不仅可请本班及其他班学习成绩好的,也可以请上一届转专业学生中学生成绩好的来参加。班级可以成立学习互帮互助小组,使转专业的同学尽快融入新学院、新班级,感受到转专业所带来的新的学习活力和学习动力,让他们在遇到学习或生活困难的时候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转专业的同学进入新学院后,必定会出现各种不适应,有一护理专业学生因课务太重,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整天闷闷不乐,晚上睡不着觉,坚持了一个月,还是提出休学,针对出现上述情况的学生,班主任应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充分发挥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定期对转专业同学进行排查和跟踪。

转专业后的学业指导是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有效手段,使学生摆脱过去被动学习和强迫学习的局面,通过对转专业的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指导,使每一位转专业的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学习,完成转专业后的各项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郑正.高校非医学专业学生转入临床医学专业适应情况的研究[J].浙江医学教育,2013(4):1-6.

[2] 李永春.对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象的思考[J].艺术视角,2012(4):25.

[3] 赵宗更.高校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对策建议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4(1):81-84.

作者:肖宁 王岚 楼晓 应佩蓓

上一篇:医药卫生论文范文下一篇:文学学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