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养成路径分析

2023-01-08

一、应用性高校大学生忽视责任意识的养成

当下社会,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提倡积极向上的责任意识,但部分大学生特立独行,具有浓厚的自我意识,个体性和独立性,甚至忽略自身对国家和社会所肩负的责任[1]。

(一)应用性高校部分大学生忽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应用性高校大学生虽然对自身所肩负的国家和社会责任不回避承担,但在参加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在一些方面忽略了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但在参加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在一些方面忽略了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多项调查表明,多数学生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为自己,而对于国家和社会责任的承担则表现出冷漠的态度,都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这三个现象。由此可见,现在的部分大学生对拥有的国家乃至中华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定程度上的丧失[2]。

(二)应用性高校部分大学生忽视对集体的责任

应用性高校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也存在着部分大学生思想不高,集体意识淡化的现象,部分学生在不同群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在观念和行为上存在一定的失德行为,他们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模式,忽视他人的感受,无视公寓的管理规章,在公寓内大声喧哗、吸烟、酗酒,通宵、不及时的打扫公寓卫生,破坏公寓的良好秩序,从而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正常生活。还有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往往忽视或排斥他人的存在,人际关系冷漠,上面所举出的现象在现代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凸显,过分强调权利的享受,且呈现“随波逐流”的趋势[3]。

(三)应用性高校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功利性色彩

中国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完善的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应用性高校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功利主义倾向,例如有学习功利化、时间功利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等,他们由注重整体利益转向注重个人利益,由注重长远利益转向注重眼前利益。现在的多数大学生主要从自我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治问题,他们的行为动机不是为了人民,而是为自己的发展和就业添砖加瓦。当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矛盾时,绝大多数的同学往往不会放弃自身的个人利益去维护集体利益。大学生放弃了理想的价值标准,选择了现实的评价标准。放弃了奉献至上的原则,选择了索取作为自身的追求。由此看来,应用型高校部分大学生存在着对国家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缺失和不良的学习行为动机[4]。

二、应用性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多元文化交融使应用性高校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

世界日益开放,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虽然当代大学生所倡导的思想观念都较为积极、健康、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但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入,如潮水般涌入的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直面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享乐主义”、“自我本位主义”的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应用性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细分的社会阶层、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和不同差异的思想观念同样侵蚀着大学生纯净美好的心灵。同时,网络的快速发展也把西方中不良的文化间接传递给了每一位大学生,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文化产品呈现给大学生,使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世界无法探索出光明的道路。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价值取向扭曲、责任意识淡薄、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道德失范的现象极为普遍。而符合社会发展的人生目标和自我实现的价值还没有完全形成,由此导致部分大学生不能冷静对待和辨别文化的差异,更无法清楚地知道自身的社会责任。

(二)应用性高校对学生责任意识养成的教育不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和兴趣的重要条件”。我国历来重视教育的发展,总是喜欢用外在社会的发展走向来要求学生的发展方向和道德规范,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及个性发展和人格魅力的塑造。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应用性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必须从现实生活出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培养应用性高校大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存在教学方式僵化,内容苍白,形式主义明显,过于理想化,从而缺乏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

(三)家庭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缺失

家庭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引导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大多数人却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社会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学生家庭环境也逐渐优越,致使多数家长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一改过去孩子在家干活时的景象,而是家长不忍心让孩子干家务,从而导致当代大学生子女对家长产生强烈的依赖感,独立意识较差,最终部分大学生在学校以及平时生活中做到不能“自理”,进而致使当代大学生缺乏对于自身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意识的思考,不会去主动承担自身的责任,更不利于当下社会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这一潮流。

三、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养成的路径分析

针对当下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这一问题,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要从大学生自身、高校、家庭三个维度切实有效的提升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一)树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责任的主体意识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还未正面走向社会,从而缺少一定的社会阅历,无法更好的正视自我,因此学校在培在养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时,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清楚地了解自身在社会和国家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要敢于正视自身的不足,比较自己与他人相欠缺的地方,主动的进行自我批评。在理性的认知自我优势和不足的同时,改正自身缺点,转变自身不良的心态。另外树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主体意识还要正确的规范自身的行为,良好的约束行为和对自身正确的认识会直接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只有在在客观、正视的评价之后才能更好的增强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

(二)加强应用型高校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

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引导

现代高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引导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要极为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作用,开展素质教育模式,以培养和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下分别从三门课程中培养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来确定责任的主体地位,加强责任意识的引导。其次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了解当下国际形势发展,未来走向,让大学生从学校走向国际,加强大学生自身对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最后加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唤起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的共鸣。

2. 重视高校教师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引领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很好的概括了教师的职业定位,这要求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基于此,高校教师不但要以言立教,而且更要以身立教,以自身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效仿的良好模范,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责任感的人。之外,教师除了教书育人、具有广阔的知识面以及端正的教学态度的基础上外,还要强调注重为人师表的思想观念,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要传授自身所具有的学问知识,更要注重和了解大学生的想法,用完善和崇高的思想道德来要求,通过润物无声的教育影响大学生自觉养成责任意识。

3. 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实践出真知,对于培养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不是简单的认知,而是需要在生活中体验和实践,从而才能让大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高校通过各项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对责任意识的认知,同时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树立起增强服务他人、贡献社会的自身责任意识,例如:安排大学生到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组织大学生到贫困偏远地区支教,切身体验,切实感受。通过这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更加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加强自身思想的引导,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使其养成主动服务于社会和他人的意识,同时更好的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三)重视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优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当下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常说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当今,不少父母都对孩子怀着美好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更是深入父母心,因此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与其他孩子拉开差距,父母大多就闯入了“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习清劳动”这一误区。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好逸恶劳,不会独立思考和生活的习惯。除此之外,父母所传达出的行为意识,思想观念也会影响孩子对于责任意识的树立。因此家长要潜移默化的将自身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传输给孩子,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吸收和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责任意识和价值观念。不能对大学生说教似的灌输,从而引起对家庭教育的反感。家长同时应摒弃旧的思想模式,重视对孩子身体和思想上的并重培养,要适当的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倾听孩子的内心诉求,关心孩子的生活,也要适当的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而让孩子间接的了解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责任意识的培养。谭成才杨鸿

摘要:随着当下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效的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当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和集体主义感,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还比较匮乏。因此,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学校和家庭三个维度提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策略,针对这些大学生意识匮乏的表现,来进一步分析大学生责任意识匮乏的原因。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责任意识,习惯养成

参考文献

[1] 刘潇.高校养成教育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3.

[2] 叶圣陶.养成习惯就是教育[M].古吴轩出版社,2016.1.

[3] 蒋国勇.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原则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3):76-77.

[4] 孙婷婷.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时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102-104.

上一篇:先巴扎工区构造特征分析下一篇:光伏发电无线供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