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其建构路径分析

2022-09-11

一、微媒体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微媒体”这一概念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 目前微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巨大, 这一概念也逐渐进入到学界的研究视野, 但是目前学界对这一概念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通过对学界文献的查阅, 本文尝试着给“微媒体”下一个定义。

本文认为微媒体是指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电脑、平板、智能手机创建个人社区, 通过互联网传播和接收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

现今流行的微媒体工具主要表现为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载体1。认同是指个体对其身份属性或群体的一种带有肯定性的心理判断和情感归属2。

认同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 认同能够让人们在行动上的保持大体一致。主流意识形态必须获得民众的广泛认同, 否则就起不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甚至可能被边缘化逐渐成为细枝末节, 影响力微乎其微[1]。

微媒体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二者是既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微媒体是现实社会进步的技术产物, 它本身并没有某种价值, 但它可以通过人和社会赋予它的价值形式, 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造成影响。一方面, 微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创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影响微媒体的发展[2]。

二、微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问题

微媒体的兴起, 使信息传播和网络舆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新问题、新挑战。

(一) 微媒体传播内容的随意性性降弱化了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的首要目标是社会成员对其的认同, 表现在社会成员对其坚定不移的信仰以及对上层建筑的自觉维护上。从对其坚定不移的信仰层面来看, 当前人们正处于微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 不同社会群体都可以借助微信、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传播介质来实现自己的信息和观点的分享, 而社会群体对信息和观点的分享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夹杂着自己的价值立场, 因此这一信息大爆炸时代, 人们个性化与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及其行为方式得到凸显。网络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这其中就不乏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价值观念, 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微媒体网络时代, 思想和价值和观念自然而然便会受到网络中充斥的价值观念的影响, 而这或多或少会降低社会成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从社会群体对其践行的层面来看, 微媒体时代背景下, 社会成员个体多元, 人们可以通过微传播媒介来表达自己对某一事件的想法, 同样, 也可以从这一传播媒介了解到社会舆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这必然导致社会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这边使得社会成员会更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进行舆论表达和社会实践。而若人人想问题做事情都从自身利益出发, 那么将会出现社会秩序混乱的局面, 道德人格的分裂问题也相应出现, 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价值导向功能减弱。从对上层建筑的维护层面看, 微博、微信、微拍等为传播媒介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一个话语表达和表达利益诉求的传播平台, 大大提升了社会成员参与政治和管理社会的热情, 但是不可否认的事, 同样有少数反动分子也会借助这一平台来鼓动民众对该群体的认同, 攻击和指着党和政府, 这对上层建筑的正常运转提出挑战, 弱化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3]。

(二) 微媒体传播方式的复杂性威胁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

2017年《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 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民数量不断增长, 微博、微信等微传播媒介的使用率也不断地发展。这些微传播媒介为民众分享观点、表达想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民众可以在这些传播媒介中表达自己, 同时也能够获取到多元化的信息, 这就是的社会舆论的生长点由一元转向了多元, 传统媒体语境下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特权被弱化, 使得其控制力遭到弱化。同时, 微媒体环境中信息流量巨大, 其中充斥着不少谣言和虚假消息, 由于这些信息真假难辨, 社会成员容易被误导。根据每个人对信息的理解和过滤, 信息的真实性降低, 事件的模糊性加大, 原本渺小原始虚假信息很有可能会演变成危害程度大的谣言, 甚至会出现对同一个事件的事实真相描述出的截然不同版本, 这自然就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受到威胁[4]。

(三) 微媒体传播信息流变性加大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难度

信息传播速度和变化的频度导致主流意识形态整合难度大大增加。进入微时代后, 许多信息未经辨认是非真假便以微信、微博为载体迅速传播开来。我们可以从微信中的大量流变信息中看到这种现象。微信现在已经是社交软件使用率最高的APP之一, 微信可以发表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分享公众号或网站发表的一些文章, 但由于微信使用主体庞杂, 所分享的内容纷繁复杂, 各种真假好坏的信息充斥其中, 这使意识形态认同工作的难度加大。“微信息”虽然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存量, 但增加了意识形态控制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难度。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通常必须通过人们对客观事物或事件进行客观冷静并且理性的思考, 整合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 进而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但是, 信息流变性没有给主流意识形态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这便致使主流意识形态整合难度大大增加。

三、当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构建的实施路径

意识形态认同危机在微媒体时代下表现出了新特点, 要解决认同危机问题, 必须结合微媒体时代的特点, 利用微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 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一) 实现意识形态创新的科学性、现实性、大众化、通俗化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 关键在于理论能否满足是由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这种满足一方面体现在理论的内容满足现实的需要, 另一方面表现在理论形式及风格能够受广大人民群欢迎。因此, 要促进主流意识形态所传播的理论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 但有不能是干巴巴的高高在上的理论, 要具有高度的现实性, 接地气;同时也要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形式要实现大众化和生活化;这是主流意识形态创新的基本方向。在理论内容的创新方面, 要及时关注网络舆论探讨的热点话题, 能从宏观上把握网络舆情走向, 嗅觉要灵敏, 要善于从网络中讨论的表层的社会现象看到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丰富和创新富有时代性、现实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理论, 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崇高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在理论形式的创新方面, 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要顺应新媒体话语方式的特点, 要贴近新媒体的话语传播方式和交流方式, 用普通大众能易于及接受的方式、通俗易懂的方式、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就能使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内容和理论传播的形式贴近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乐于接受, 进而增进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二) 高度重视微媒体传播主体的信息素质培养

微媒体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日益成为人们接受和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样, 微媒体中信息的传播过程中, 必然也夹着意识形态的内容在其中, 这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的价值观念。因此,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就需要加强对传播主体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首先, 要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新媒体意识形态传播队伍。在通过微媒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中, 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 要把其中有坚定政治信仰、业务能力精湛、作风优良的人才资源集中起来。其次, 微媒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中, 还应增强微媒体传播主体对网络中各种信息的鉴别能力。面对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中的鱼龙混杂的信息, 要自觉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和鉴别, 过滤掉网络中错误、消极、腐朽的思想的影响, 引导社会各阶层的人民大众增强政治的敏感性和对信息的鉴别力, 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情操, 树立客观理性、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最后, 还必须提升微媒体传播主体的随机应变能力。微媒体时代, 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的主体, 传播的信息纷繁复杂, 这其中便不免充斥着一些诋毁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 这就需要微媒体传播主体当遇到这样的信息时能快速做出应对的策略。要能有效的对此类问题做出快速的应对策略就要微媒体传播主体一方面要能够对信息传递的手段要了如指掌, 另一方面要求微媒体传播主体要有灵活地应变的能力, 及时掌握信息, 快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三) 完善微媒体传播的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规范

微媒体作为人们日常交往的主要方式、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人们认识世界和掌握世界发展形势重要通道, 也应当有相应的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来制约它, 否则会陷入无序的状态。首先,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做到有法可依。针对微传播媒介的兴起, 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 尤其是要考虑到微媒体传播媒介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倒要考虑在内, 以避免出现类似的违法行为却没有相关的法律来规范和制约。其次, 微媒体传播主体也要自觉遵守相关法律和道德规范。不能利用微传播媒介来传播各种暴力、色情、赌博等不良信息, 要坚决抵制消极腐朽信息的渗透。

最后, 国家要加强对微媒体传播的监管。针对各种错误价值观念和错误思潮, 相关部门要加强打击力度, 并在开创官方微媒体对着写错误价值观念和错误思潮进行批判与澄清。积极采取各种手段, 做好微媒体传播的引导和监管工作, 切实负起“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职责, 承担起“把关人”的责任, 维护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增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微媒体逐渐兴起, 我们进入了微媒体时代。微媒体的兴起使信息传播和网络舆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使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形式受到较大影响,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新问题、新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 当代中国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需要实现意识形态的现实性、大众化、通俗化, 应注重微媒体传播主体的信息素质培养, 健全微媒体传播的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规范。

关键词:微媒体,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88.

[2]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67.

[3] 崔雪莲.微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 (9) :76-78.

[4] 揭晓.视觉文化传播与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研究[J].载于社会主义研究, 2016, (1) :68-74.

上一篇:创新,技术管理两手都要硬下一篇: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有关粒度控制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