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发言提纲

2023-03-01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这意味着进行发言的机会和场所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进行发言,就需要掌握撰写发言稿的技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发言提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生态文明建设发言提纲

县委书记在“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某案余毒持续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提纲大全

根据省、市有关要求,会前,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带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不移肃清xx等人腐败案件的毒害”重要指示和在中央政治局第6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了省委《关于坚决全面彻底肃清xx案余毒持续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学思悟践中进一步增强了肃清xx案余毒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同时,对标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在持续巩固政治立场上有所放松。xx等人的腐败案件,归根结底就是丧失政治立场、不守政治规矩造成的。反思自己,在平时学习和工作中,虽然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但在政治立场的持续巩固、政治方向的校准紧跟方面做得还有不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一是理论武装有所放松。认为自己是科班出身,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加上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究政策、谋划工作、推动落实等硬任务上,忽视了政治理论学习这个“软指标”,有时对所学理论仅仅停留在面上,没有做到学以致用。二是政治监督有所放松。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不够有力。比如,面对网络上一些诋毁党的形象、曲解党的政策的言论,虽然能带头做到不信、不传,但在舆论疏导、自媒体整治等方面办法不多、力度不大,给工作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三是政治文化建设有所放松。在党员干部队伍勤修政德方面强调不多、关注不够,少数干部仍然存在“四个意识”不强的现象。比如,脱贫攻坚工作中,尽管大会小会多次强调脱贫攻坚的重要性,但少数干部还是没有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政治任务进行摆位,仍然存在盲目乐观、敷衍应付、松懈厌战等负面情绪,工作不够细致深入,致使有的工作浮于表面、落不下去。

2.管党治党不力方面。班子成员能够认真强化主体责任,保持高压震慑,深化标本兼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但对照检查班子成员,个别干部在事务管理中出现了问题,缺乏细抓实抓的定力,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重视不够,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批评的不批评,该约谈的不约谈,“从严治党”的思想没有得到真正贯彻落实。整改措施:一是深化落实主体责任;

二是把监督挺在前面;

三是严格责任追究。

3.“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余毒”方面。一是党风廉政建设形式单一。主要是以专题会议、基地现场教学为主,没有紧密结合单位职责和岗位实际,廉政风险点梳理不全面,专项督查、风险排查不系统,没有真正从源头堵住隐患。二是有消极工作的倾向。极少数班子成员,因为年龄较大,产生了船到桥头车到站的错误思想,工作不认真、不踏实。

4.“肃清xx大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的余毒”方面。一是精文简会不到位。还存在“开会了就是落实了”心态,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情况没有转变,会议、文件数量居高不下,导致有些干部反映每天疲于学文件、疲于去开会,不够时间抓落实。二是尊重规律不全面。在推进本部门工作时,尊重客观规律不够,有时候对领导交办的任务,觉得要将政治,对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没有据理力争、详细汇报,造成后续工作的被动。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宗旨意识不牢固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没能完全深入人心,不能很好做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认识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官本位思想,导致自己干工作时征求群众意见比较少,没有把增加人民福祉放在首位,工作中存在功利主义色彩,对上级负责多、对群众负责少。群众观念淡薄,想问题、办事情,没有看是不是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没有看是不是有利于人民事业的发展,忘记了人民群是衡量自己工作好坏的最好标尺。

(二)理论学习不深入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对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以及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理解认识比较肤浅。理论学习有时走形式主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经验主义作怪,自以为凭已有的工作经验,做好本职工作应该没有问题,缺乏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强烈愿望,总认为自己是做实际工作的,没有必要去深钻细研,懂得一些基本观点能适应工作就行。理论联系实际不紧密,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不够强。

(三)党性锤炼不经常改造主观世界不够自觉主动,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些年来,自己在党性修养方面,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考虑个人的荣辱进退多了,考虑群众利益少了,坚持优良传统不够彻底,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导致作风有时出现松懈,忘记了常修为政之德。抓工作、干事业的激情有所减退,不思进取,看摊守本。

(四)坚守原则意识不强对违反纪律的人和事没有做到零容忍。在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对领导班子和个人所承担的责任没有具体化,没有刚性要求,缺乏程序性、保障性、惩戒性措施。有的党员干部“老好人”思想突出,相互批评怕影响团结、自我批评怕失去权威,对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违纪问题和消极腐败现象不愿去问,不愿去管;对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在查办过程中有畏难情绪,不敢担当,担心弄不好自己反而被打击报复,在执行纪律时没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劲头,使大家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对执行党的纪律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对干部职工政治纪律教育不够。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整治措施

作为一名基层党政干部,只有加强学习,踏实肯干,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为实现弊革风清,富民强镇的新局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一是要从应付性学习转变为主动钻研学习,即便业务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学习,尤其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要牢固树立党的观念、政治观念、群众观念,以及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三是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我镇实际,把学习、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有利于解决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需求,进一步扩展知识面,更好的履行好本职工作。

(二)改进工作作风,解决突出问题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在工作作风上,多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克服消极思想,迎难而上;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上;深入基层,关注群众所盼,解决群众所难,以实际行动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特别是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要不断提高工作成效,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为镇党委政府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强化责任意识,狠抓工作落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秉承敢于碰硬的责任感推进工作。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个要点的总思路,在现有基础上加快推进,不断强化服务水平,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对其它分管工作,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新办法,确保各项工作在全县走在前、做示范。总之,我将以此次教育实践活动为新的契机,扎实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尽职尽责做好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不断推动全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严守党的纪律,保持清正廉洁要有战胜自我的胆识和魄力,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做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坚持勤政廉政,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要倍加珍惜组织和人民的信任,倍加珍惜干事创业的舞台,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完成组织上交付的工作任务。要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有关规定,不参加任何吃请活动。在用车、住房等方面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搞特殊化。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不能办的事坚决不办。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氛围。

第二篇: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会议讲话提纲

同志们:

这次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省市生态文明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为开好这次会议,7月31日和8月1日先后召开了县长办公会和县委常委,听取上级会议精神汇报,研究我县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目标和措施,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以下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按照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分试点村房屋主体工程基本结束,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新农村建设还存在标准低、档次低、基础设施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

省市委提出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质上是对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是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措施,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省市委已分别下发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10月份省委要对各市进行考核,年底市委、市政府还要对各县区进行考核。因此我们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增强压力感和紧

1

迫感,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各项工作措施,狠抓落实,加快工作进度,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出成效来。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关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紧密结合我县的实际,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扎实稳妥地推进。

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2011年完成27个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村,每乡镇办事处1个;2012年、2013年分别建设30个以上生态文明村;2020年所有乡镇驻地村和中心村要达到生态文明乡村标准,其他村有30%达到生态文明乡村标准。示范村尽量选在主要公路沿线,并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相结合。各乡镇办事处要根据自身基础条件和实际情况,重点帮扶、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

(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镇域经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要与发展县域经济、镇域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统筹部署,共同推进,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搞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时,要同时规划两个园区,即农民居住区、农村经济园区;挖掘两种资源优势,一是土地资源优势,旧村改造后,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二是村庄合并后可聚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二)认真搞好生态文明乡村规划。生态文明中心村(社区)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设计,要符合曹县县域、

2

村镇体系规划,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要结合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对已有规划的村庄进行修编和完善,对没有规划的村庄抓紧修编规划,今年年底全县村庄规划完成30%以上,明年年底前全县要做到规划的全覆盖。要切实提高建筑质量,严格把好设计关、质量关、施工关,确保建筑质量。城中村、城郊村的改造,要融入城市规划;乡镇驻地村一般按商业和工业发展的要求,应以多层为主;中心村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房屋建设以两层楼房为主。

(三)切实加大村庄改造力度。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推进村庄改造,确保今年改造住房1万户,争取1.2万户。一是加快城中村、城边村改造。结合县城区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实行开发商开发,加快3个办事处旧村改造步伐。二是加快乡镇驻地村、周边村改造。按照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办法,对镇驻地村进行改造;同时通过镇驻地村与镇驻地周边村之间土地置换,促进镇驻地周边村向镇驻地聚集。三是加快中心村建设。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快中心村建设。已经实施改造的村庄,要加大措施,善始善终,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改造任务;没有启动村要抓紧时间启动建设,力争今年完成改造任务。中心村人口规模要达到3000-5000人。同时,要配套建设生活区、经济园区、农机大院、健身广场、超市、学校和卫生室等。

(四)切实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围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搞好规划,不断加大投入,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搞好配套服务。一是着力做好“四通”工作。不断加

3

大投入,实施村村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网“四通”工程。二是全面加强“五化”工作。生态文明乡村要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对进村道路、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硬化改造,搞好村庄街道、河流、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整治,达到协调、整齐、美观的效果。在村庄主要街道和活动场所安装路灯,改善村民夜间出行条件。搞好村庄绿化,建设高标准的围村林,主次街道栽植树木和花草;搞好庭院美化,拆除断壁残垣和乱搭乱建,并增加宣传栏、宣传标语等文化内容。三是切实强化公共服务。按照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的要求,根据各村的实际需求和条件,建设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村务活动室、学校、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体育健身场所、连锁超市、农机大院等公共服务场所,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把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站纳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农村低保动态管理,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最低救助额度。

(五)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搞好生态文明村建设。一是加强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对国道、省道、县城通往市区的主干道、各乡镇通往县城的主干道两侧500米范围内区域、村居和建筑物进行整治,彻底治理穿村路段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等问题,及时清除路面垃圾和路肩杂草,及时修补破损路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沿路风景线。二是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活动,积极推进“一池三清四改”(建沼气池,清理粪堆、垃圾堆、柴

4

草堆,改水、改厕、改灶、改圈)。集中清理“三堆”,垃圾集中存放处理,每个村庄至少建设1处固定的垃圾收集储运点,日产日清,抓好村内排污沟渠配套建设,生产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加快改厕、改灶、改圈进度,积极建设农村家庭卫生厕所,搞好粪便无害化处理。实行畜禽集中圈养,人畜分离,保持村内街道整洁卫生,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三是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乡村卫生保洁的长效机制,尽快改变“脏乱差”的面貌。乡镇要成立专业环卫队伍,村里设专兼职卫生保洁员,对农村垃圾实行集中处理。制定村规民约和管理制度,建立“门前三包、分区包干”责任制。

(六)切实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着重宣传有关节水、节电、节肥、节药的生态农业环保科普知识,引导农民不断强化环保意识,自觉维护、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活动,鼓励使用清洁产品、新能源,提倡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和消费方式。落实创建“五星级文明户”的各项措施,“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经常化、制度化,形成文明向上的村风民风。

(七)实行部门责任分工。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对县发改委、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局、信用联社等单位实现包乡镇工作责任制(详细分工见附件),与乡镇同奖同罚。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明确专人蹲点,全面帮扶。同时要根据部门责任分工,做好本部门的业

5

务指导。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取得成效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适应社会进步要求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是广大农民群众期盼的一项民生工程,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全面完成工作任务,经研究决定,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任正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各县区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市里要加强宏观指导,各县区要制定好实施方案,乡镇党委、政府要搞好具体组织实施,确保工作健康、有序、顺利进行。今天,100个重点村的支部书记参加了会议,你们是市委、市政府直接调度的村,是市里树的典型村、样板村,市委、市政府对你们寄予厚望,会后要对各自的村制定好工作方案,发挥各自的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按照生态文明村的标准,扎实推进工作,争取早日建成生态文明村。

(二)研究出台扶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政策。一是充

6

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各县区要认真落实《中共菏泽市委、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菏发﹝2011﹞14号),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腾出的土地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补贴,确保该返还给农民的全部返还到位,不准挪用和擅自改变用途。二是整合涉农资金。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各计其功”的原则,从现在开始,各部门对涉农的政策、资金、项目进行整合,所报项目优先考虑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村。三是列支专项资金。今年,市委、市政府要列出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奖励到乡镇和村;各县区也要列出专项资金,奖励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单位。

(三)严格进行考核奖惩。今年对各县区的考核,主要是参照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考核办法》和《以奖代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其中,对县区的考核有15项内容,对村的考核有10项内容,各县区要认真研究省委、省政府的这两个文件,按照标准抓好各自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切实抓出成效。今年年底,省委、省政府要表彰10个先进县区、200个先进村和部分先进乡镇,我市也要积极争取有的县区得到表彰,若干村和乡镇进入全省表彰范围,为全市争取荣誉。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结合年初制定的文件,一并对各县区进行考核。一是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经市委、市政府研究,今年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占有一定的权重。 7

二是加强工作调度。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要实行月报、季调度、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制度。每年至少组织1次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观摩,将观摩情况进行排序,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进行通报,并在报纸、电视上进行公告;对工作不力的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三是严格兑现奖惩。年终,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考核办法和市委、市政府年初制定的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对各县区、各乡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对前3名的县区、前10-20名的乡镇和前30-50名的村进行大力表彰,同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同志们,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我县主要任务目标

三、下步工作要求。

四、

第三篇: X生态功能建设情况调研提纲

大家好!我代表X人民政府,向各位莅临我县调研生态功能建设情况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X生态功能建设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X基本情况

X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X藏族自治州南部。东与久治县接壤,东南与班玛县相连,南与四川省色达县、西南与四川省石渠县为邻,西北与玛多县为界,北与玛沁、甘德县隔黄河相望。巴颜喀拉山脉从西北向东南横贯全境,将达日分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黄河从西向东依北流境340公里。最高海拔5200米,最低海拔3820米,平均海拔4200米。无明显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无绝对无霜期。最高气温23.2℃,最低气温-34℃,年平均温度为-0.5℃,昼夜温差为15-25℃,年平均降水量540.6㎜,年平均蒸发量1205.9㎜。全县土地总面积2226.37万亩(14842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2102.49万亩,占总面积的94.46%;可利用草场1676.36万亩,占草场面积的79.73%。退化草场面积1173万亩,占草场面积的70% 。中度以上鼠害面积850万亩,占可利用草场的50.71%;黑土滩面积960万亩,寸草未生,不宜居住和生产,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7%。草场年平均退化速度为14%。全县饲草基地平均可食鲜草产量为256公斤/亩。

X现辖9乡1镇,33个牧业村,110个牧业生产合作社(含吉迈镇扶贫联社)。2011年底全县总户数10516户、30995人。其中:从牧人员8278户,24402人。农牧业总产值7657.82万元、牧民人均收入2063.42元,存栏各类牲畜235902头(只、匹),其中牛144418头,羊87283只,马4201匹。

二、生态功能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各项措施。一是建立组织管理体系。严格按照《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管理暂行办法》,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各项举措,探索建立了项目建设法人制、项目建设监理制、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工程建设合同制、县级财务报账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并逐步完善形成了牵头单位发动、成员部门联动、各乡镇政府配合的工作机制。近年来,我县每实施一项生态保护项目或治理工作,都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并与乡、乡与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强化责任落实,确保了每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基层,广泛宣传《草原法》、《X草原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天然草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及牧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草地生态保护意识,树立依法保护草原和科学、合理利用草地的思想,为天然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积极进行试点示范。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以窝赛乡直却村为示范点,于2010年启动生态畜牧业,并逐步向其他32个牧委 2

会逐步展开,目前已经完成了全县33个牧委会的生态畜牧业构架搭建工作,成立了相应的经济合作组织,正积极探索生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组织形式。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以满掌乡为重点的生态恶化区监测调查工作,并对其进行了率先治理。以点带面,全面落实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草原超载过牧的问题。

(二)认真组织开展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着力构筑生态功能建设。一是精心组织实施以草定畜、生态移民、退牧还草、围栏禁牧、灭鼠、黑土滩治理等为主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促进草原生态恢复。自2005年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2.24亿元。其中投资892.37万元分别在吉迈镇、德昂乡、特合土乡、建设乡实施了封山育林项目,共封育林木14.57万亩,使易遭破坏及稀疏林地得到有效保护;投资1326.98万元在十乡镇实施了草原鼠虫害防治工程,防治鼠害面积1346.72万亩,鼠害面积由过去的850万亩减至338万亩,鼠害得到了有效遏制;投资1327.08万元在特合土、莫坝两乡实施了建设养畜工程,修建暖棚、畜圈、贮草棚共375套,人工饲草基地5亩;自2003年至2012年,投资13439.83万元先后在桑日麻乡、特合土乡、莫坝乡、满掌乡、吉迈镇、特合土乡、建设乡、上红科乡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围栏禁牧3447户,移民搬迁牧户508户,受益牧户占总牧户的55.7%;围栏草场463.53万亩,搬迁禁牧草场346.14万亩,完成退化草地治理26.96万亩(包括黑土滩治理16.06万亩),共核减牲畜302584个 3

羊单位。通过实施围栏和搬迁禁牧,围栏内草场恢复明显,近年来治理区生态明显改善和恢复;投资495.4万元先后在特合土、满掌乡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修建房屋429套,搬迁移民429户1833人,核减牲畜53811个羊单位,2005年至2011年共完成汽修、工艺石匠、餐饮服务、家庭防疫等科技培训620人,扶持示范户65户,带动培训牧民640人次,部分生态移民投身

二、三产业,增加了收入,截止2011年底移民社区人均纯收入1115元;总投资88.1万元修建了130㎡的防火库及车库,购置防火器材535台(套),技术培训190人次。二是加强虫草限采工作。每年在全县范围内抽调120余人赴各乡镇开展虫草限采工作,并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配备交通工具,不断加大虫草限采工作力度,严格禁止外来人员采挖,努力实现科学管理、合理采集、保护生态、群众增收、地区稳定的五赢目标。

(三)扎实开展畜牧业工作,为生态功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一是认真开展牲畜核减工作,自2003年我县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尤其2005年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以来,严格落实“以草定畜”各项措施,认真核减牲畜,全县牲畜从2003年的41.8万头(只)减少到2011年的28.21万头(只),切实减轻了草场的压力,缓解了草畜矛盾,保护了天然草场。二是积极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去年3月初,我县启动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以94年承包牧户为主,开展了草场承包界线的确认和承包草场牧户的进一步核实,对有草场界线争议的,先解决争议, 4

明确了四至界线;对联户承包的草场,采取牧户之间达成承包协议办法,签订协议书,按户确定补偿奖励基数。按照草场植被退化程度和草场生产能力,合理划定禁牧区域和草畜平衡区域,并以2010年的牲畜存栏数,对草畜平衡区的减畜数量进行了核算。目前已完成完善草原承包、划定禁牧区、落实基本制度、核定草原载畜量、核实牧户、搜集本底资料和建立电子档案等六项主要工作,正筹备资金的发放切实将这一惠民政策落实到牧户。三是积极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努力改善牧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我县自2009年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以来,共完成投资14449.05万元,建设完成游牧民定居工程2947套,完成建设总任务的55.6%。三年来,县委、县政府从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档案、管理、资金等方面严格要求,工程建设的群众满意度在96%以上,取得了很好成效。

三、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草地生态退化严重。自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政策原因,过分追求牲畜百万大县,对草场进行掠夺式的经营,草地生态严重失衡、退化,鼠害面积逐年扩大。虽然近年来通过国家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局部地区的生态恶化趋势得到了初步缓解,但我县的中度草场退化面积仍有1447.57万亩,草场退化已成为我县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县下红科、莫坝、满掌几乡大部分牧户长期到邻省、邻县走圈放牧,每年约有1200牧户6000余人,12万牲畜到外地租赁草场,这部分牧户已成为生态难民,严重影响了我县畜牧业生 5

产的发展和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已成为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

二是经济结构单一。第一产业比重大,但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偏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仍然处于分散的粗放性经营状态,发展生态效益型畜牧业任重而道远,尤其是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培育以畜牧业为主、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举步维艰。虽然我县在各村组建了生态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基本框架,但组织化程度较低,且很难找到引领村级组织、壮大组织规模的产业。这种境况直接影响着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三是草原管护工作难度大。自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以来,已有6个乡镇已实施减畜禁牧。今年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二年,我县的禁牧区面积将达到1360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1%,禁牧面积大,但由于没有专项资金的支持,牧民群众的管护积极性不高,这给后期的管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五是生态移民社区配套设施及相应的补偿标准过低。修建搬迁房屋投资标准低,加之近年来材料、人工工资等不断上涨,以现在的投资标准很难修建经久耐用的房屋,搬迁牧民的定居点建设将成为一大难题。移民搬迁后水、电、路、教育、卫生、管理用房等基础设施未能同步建设,影响了移民搬迁的积极性,制约了移民区的教育工作,孩子不得不在原来所在的乡寄校上学,父母和孩子分居,即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又影响了群众搬迁的积极性。实行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后,国检给予搬迁的牧户一定的 6

补偿,但补偿是内地一般农业区退耕还林(草)的标准,不符合藏区实际。就我县而言,地处高海拔地区,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滞后,除牛奶、皮毛等未经加工的畜产品以外,其他生产生活必须品都是从省城西宁运来,所有物品价格比西宁超过一倍多,况且搬迁下来的移民牧畜核减后,无任何生产生活资料,以前自产自用的畜产品在内的所有生活必须品都要用现金购买。以一户五口人的家庭来计算,每月仅在食物和燃料上的开支就达3000元。生态移民的生产生活成本远远高于每户每年6000元的补助标准,这给生态移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困难。

四是牧民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对畜牧业的投入意识、商品意识、信息意识、优良畜种意识、科技意识不强,先进地区的经验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很难推广,传统的头数畜牧业经营管理模式和落后的生产方式禁锢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五是后续产业培育难度大。生态移民长期以游牧为主,文化素质较低,劳动技能差,观念落后,就业、创业、增收意识不强,一旦脱离了畜牧业,短期内很难从其他产业来获得收入。

四、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是加快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着力构筑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加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积极稳妥地做好生态移民工作,继续实施退化草地的恢复和草地补播改良配套项目,使X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明显缓解。

二是加强天然草原改良工作,加快牧区饲草饲料基地建 7

设步伐,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把草原工作的战略目标由“经济”转为“生态经济社会”目标并重,生态优先。继续抓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建设项目和畜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通过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完善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配套建设。积极改革放牧制度。随着牧民定居草料基地的配套完善和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效益的发挥,牲畜饲草饲料的供给将从温饱型向营养型方面发展。因此,要根据草场的分布、牲畜的放牧特点和生产环节的衔接等方面,不失时机地正确引导牧民改革传统放牧习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调整各类草场的放牧利用时间和季节,有计划地实行轮牧、休牧,使草原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坚持以草定畜,有计划地确定一定时期一定草场内牲畜放牧量。

三是坚持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的转变。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二期工程的有利时机,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以增加牧民收入为核心,以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治理退化草地、改善人居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为重点,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发展畜牧业和保护草地生态的关系。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加大人工种草工作力度,综合应用灭鼠、灭虫、消灭杂毒草等治理的有效措施,遏制草场退化,恢复生态。继续加强以牧民定居、牲畜棚圈、草地围栏等为主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本品种选育进度,优化和调整畜群畜种结构。积极引导群众创新经营理念,发展舍饲半舍饲畜牧业,走生态恢复较快、 8

结构更趋合理、收益明显提高的生态畜牧业。

四是加快草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业,走生态畜牧业之路,重点做好定居点建设、牲畜暖棚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综合草业服务体系建设牧民技术培训等。

五是加大生态移民搬迁力度,着力培育符合实际的后续产业。按照牧民的搬迁要求,加快实施剩余户生态移民搬迁力度,既利于草场的修养生息和自然恢复,也有利于集中科技、文化、卫生等资源进一步提升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积极培育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扶持发展畜牧业的替代产业。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劳动技能培训,下大力气抓好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培植,一方面从草原管护、畜产品加工等传统畜牧业中积极吸纳一部分生态移民就业,另一方面重点培育发展对生态环境没有破坏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原格萨尔文化旅游、藏毯编织、物流等产业,为生态移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积极帮助他们寻找谋生之道,切实增加生态移民收入。

第四篇:生态文明建设发言(精选)

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发言

xx镇 2018年4月16日

各位领导:

今年,xx镇将紧紧围绕我县建设国际化山水田园城市总方向,以打造乡村振兴标杆镇为目标,全力推进以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全市“污水零直排”镇成功创建,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改善,土壤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防控。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问题导向再谋划。重点围绕水质和污水处理水平“两提升”、工业和农业“两转型”、美丽河湖和污水零直排集镇“两创建”,全面深化水环境治理。以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为重点,把解决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异味问题放首位,着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重点抓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不断改善重点地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土壤质量,根本解决土壤耕作与污染防治问题。

二是抓住关键环节再攻坚。创新“五水共治”管控模式,实现人工治水向智慧治水转变,不断深化河湖长制及劣V类水防反弹机制,计划新建干山集镇污水处理平台,新增雨污管网8公里,试行高集聚区农村生活污水进管网,加快推进16个标准养殖示范提升点的建设,确保4月底前全面完成4万亩的渔业尾水治理任务。紧盯“高精特新”,重点围绕绿色家居、智能制造、生物医

1 药等环保型产业开展选商引资工作,加大力度开展VOC污染治理、严格落实烟花爆竹“双禁”工作、做好秸秆焚烧防范和城乡面源污染治理,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步改善。重视耕地培肥,引导绿色生产技术广泛应用,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4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4月底前完成建设。

三是集中主要力量再行动。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大绿色产业政策供给,加快培育转型“新动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水、气、土”治理的引领和支撑。强化部门协同合作,启动智慧xx项目建设,从严执法、提高破坏生态环境违法成本。加强环保领域热点焦点问题的宣传和教育,不断提升公众环保工作参与度。

第五篇:生态文明村建设典型发言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文明新村

**镇**村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村位于**区**镇中部,***路南侧,东临**河。本村有6个村民小组,常住户420户,1950人。

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区制定的“大发展、大跨越,实现五年大变样”为契机,以“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普及群众文化、推进生态文明”为主题,严格按照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标准,紧密结合本村实际,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切实加强四个文明建设,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美化综合治理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创造全村经济建设与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全村基本形成了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并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环境卫生管理示范村、廉政示范村、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十佳村居。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发动群众

为了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要求,我村首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村主任张**同志任组长,统一班子成员思想。制定生态文明村建设计划和目标,将有关创建内容上墙。同时利用广播、召开领导小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会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意义、目的和争创目标,认真学习市、区、镇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的文件精神,让广大党员和村民都深刻认识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引导群众自己动手 1

建设美好家园,形成上下齐动的共同建设生态文明村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我村领导小组根据生态文明村创建要求,结合我村创建省级文明村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契机,通过摸底调查等方式听取多方建议,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完善了生态文明村创建制度,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确保我村各项事业科学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村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整个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乡风文明”这个主题下进行,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变成居民、环境的和谐建设。

二、惠民利民,美化环境,加强民生改善力度

**村充分利用省精神病医院在村辖区的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沿街店面,现共开发店面360余间,32万余平方米,仅此一项投入近千万元。由于租金收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此举也壮大了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个人收入,从而为生态文明村建设打下了物质基础。

在道路硬化方面。为解决村民出门难的问题,村委会克服种种困难自筹资金近200万元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共硬化道路达3万平方米,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了100%。

在水电改造方面。我们投资50余万元,用石头垒砌了长120米,宽3米,高2米,圆直径1.5米,总长510米的排污管道,村里并设专人对管道进行维护,对出现的阻塞等问题及时解决,并保证在每年的六月份对管道彻底清理一次。村里投资把全村的灌溉用电线路换成了地下电缆,并把南变电室重新换顶,把线路电表重新更换;北变电室也免费增容更换了变压器。同时对村内的自来水进行改造,将村内的自来水管道进行了统一

的更换,改造完成了饮用水工程,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在土地整治方面。整治改造了荒废多年的北沟。原来的北沟一直都没有利用起来,杂草丛生,污水横流。我村投资40余万元,将北沟平整并垫高地基,为村里直接增加了十多亩地,为今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排污工程竣工后我们又在排水管边上回填土方6万多立方米,整合土地18余亩,并建一个集贸交易市场,把原来在公路边的经营户迁入市场,彻底改变占道经营的不良习惯。这也是我们在合理利用土地方面做出的大胆尝试,并收到良好效果。

在文教卫生方面。村内出资60万元对幼儿园重新翻盖,并增加了玩具器械,空调等物,幼儿园已于2010年9月份正式开园;为解决孩子上学难,家长担心学生上学安全的问题,村里安排了免费接送学生上放学的班车,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为本村考上本科和研究生的学生给予3000和6000元物质奖励,在村内进一步弘扬了重学重教之风。

在环境卫生方面,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人居环境更加优化。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制定村内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分管领导相关职责等具体措施,实行领导负责,干群分工,党员带头,上下联动,责任到人,形成多层次长期有效机制。按照“村庄规划、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的要求,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村里出资修建了三个大垃圾池,配备了60个小垃圾箱和一辆三轮车,并雇用18名清洁员每天负责街道清理和垃圾运输,保证了村内和商业街的卫生情况。同时,倡议全体村民在自己的居住区,自觉维护周边环境的卫生,积极参与居住区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使全体村民都成为创建文明单位的参与者,共创创造优美

居住环境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兴建了河边绿化带,对河道进行了清理和美化,并每年组织村民义务植树,目前,全村绿化覆盖率已达到30%。

在安全保卫方面。村内设有一个治保调解委员会,6个治保调解小组,9名治保调解成员,还有一支由6人组成的夜间巡逻队。加强村中的巡逻工作,确保村内治安稳定。同时,针对我村外来人口多、人口复杂的特点,我村坚持由治保会、妇联、计生等联合办公,对外来流动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加大对出租房的检查,以最大限度防止我村成为不法分子的窝藏地和滋生地,为全村村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我村每年都要组织各种文体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乡风文明的形成。为提倡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我村有目的地每年开展了评选“五好家庭”和“勤劳致富户”活动,通过投票,选出“五好家庭”和“勤劳致富户”,并进行表彰。这些措施的实行,提高了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我村生态文明村居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生态文明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我们长期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继续推动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建设美丽泉城、和谐槐荫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试谈企业文化科学发展下一篇:食堂工作人员聘任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