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克服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

2022-09-10

1 培养学生抗挫能力、增强自信心

由于高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广泛的应用性的特点, 这些对高中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上都造成一定的难度, 所以数学学习并非都是轻松愉快的事, 而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是一种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自我目标的实现。在数学学习中要解决问题就要克服困难, 而要能不断克服困难, 就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 承受得起挫折的打击, 失败在所难免, 人生没有经历风雨, 怎会有彩虹。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要教学生如何通过努力去战胜挫折。笔者根据数学课的特点, 通常通过以下几点宋培养高中学生的抗挫能力: (1) 用古今中外的数学家 (如欧拉、高斯、希帕索斯、华罗庚、苏步青等) 的故事, 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奋发向上、不辞劳苦、永攀高峰。 (2) 通过解题思维的暴露过程, 教给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 (3)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 精心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 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通过解题经受一下挫折的磨练。所谓的“难度适中”就是要从实际出发, 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跳”需要勇气和毅力, “能摘到桃子”则是让学生经过磨练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解析几何教学中, 学生害怕运算, 列出式子就“坐”而不“做”。

有一次我一边让学生计算, 一边对学生说:“我小时候看的战斗片电影, 只要冲锋号一响, 我军指挥员就奋不顾身地向前冲, 最后总是以我军胜利结束战争。现在你们应该意识到, 当年冲锋陷阵的是民族英雄, 今天能迅速得到正确答案的将是社会精英。”这种对学生鞭策和鼓励的富有人文气息的话语, 会使学生积极的投入“战斗”中。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恰当采用幻灯片、计算机课件等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 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 加深对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 培养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保证其学习积极性, 从而达到摆脱数学“枯燥”加“无味”的困境。

2 倡导多元评价,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倡导评价学生的学习, 应采用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其内容包括 (1) 评价要具鼓励性, 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取得的阶段性成绩要大力进行鼓励和表扬, 对每名学生每一次的表现必须充分肯定, 哪怕正确的部分极其细微, 也必须充分肯定其具有合理因素的部分, 激发他们参与的持久性, 增强参与的实效性。 (2) 评价要具层次性, 对于不同知识水平, 不同能力以及不同参与阶段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评价;即要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做到不唯分数、不唯教材, 努力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之中。

3 优化教学结构, 铲除依赖心理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思维发展为主线, 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情感为原则,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宋调整教学结构。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学习探究的机会, 自主构建认知结构。教法调整, 提倡自主探究, 突出思维的强化训练, 追求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均衡发展。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以下特征: (1) 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2)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概括。 (3) 主动质疑创建, 答疑解惑。 (4) 分层训练, 及时反馈矫正。改进学法, 首先立足学生的实际, 加强学法的具体指导, 使学生逐步养成准确表述及应用数学规则的能力;熟练应用数学用语的能力:正确观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回答问题言必有据的习惯及规范解题的习惯。其次加强合作共学的力度, 注重师生间、优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压缩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空间, 发挥优生的辐射作用, 进行“l+n”的多边合作学习,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打破教师低效率的包办转化。

4 创设课堂教学最佳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求知的催化剂, 是医治厌烦心理的良药。只有学生置于“听起来有味, 学起来有趣, 做起来有劲”的学习氛围中, 才能激发起他们想学、乐学、创新学的欲望。

4.1 巧设导语, 引发兴趣

新颖, 富有启发性, 理论联系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 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求和时, 笔者先讲一个古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一锡塔的故事。国王问锡塔希望得到什么奖赏, 锡塔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麦子, 第二格放二粒, 第三格放四粒, 第四格放八粒, --照此一直倍增下去, 要求得到共六十四格棋盘应放的麦子。国王听后哈哈大笑说这要求太低了。请问:国王能做到吗?大家计算一下共需要多少粒麦子?当告知学生如果以每一千粒麦子18克计算, 上述奖品就需要3320亿吨时, 学生惊奇异常!那么用何方法计算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种计算方法。这样, 学生肯定兴趣十足地去学习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

4.2 因材施教, 强化兴趣

面向全体实施目标教学, 精心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的学习内容, 要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满足。配套选取三组评价训练题, A组:基础训练题;B组:能力训练题;C组:综合提高题。如对于学困生课上及时反馈矫正, 要求必须完成基础训练题, 当取得阶段性进步时, 及时给予肯定, 鼓励他们参与上一组的学习独立完成B组的能力训练题。采用动态的螺旋上升的学习管理机制,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到只要自己努力, 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体验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4.3 扩展视野, 发展兴趣

数学学习的过程, 也是数学史高度浓缩, 展现的过程.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数学史知识, 结合教学内容, 讲述数学史上的数学思想、方法, 某些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 讲述数学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 唤起学生高尚的情感, 例如, 在无理数教学时, 介绍希帕萨斯因揭破了毕氏学派神秘面纱而被丢进大海的故事;讲函数时, 向学生介绍数学大师欧拉的非凡数学创造力和顽强的毅力, 以及过度工作双目失明后, 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和罕见的心算能力, 在最后的17年里口述了近400篇论文和好几本专著, 使人肃然起敬等等。

5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 还必须“会学”, 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5.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 时间安排合理, 不慌不忙, 稳打稳扎, 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2) 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 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 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 要讲究质量, 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 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 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 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 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 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 而不是全抄全录, 顾此失彼。 (4)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 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 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 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 进行分析比效, 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 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 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 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 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 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 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 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 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 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 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 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 参照笔记与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 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 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 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 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 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 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 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5.2 循序渐进, 防止急躁

由于同学们年龄较小, 阅历有限, 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 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 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 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同学们要知道,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 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 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5.3 注意研究学科特点, 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 只看书不做题不行, 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 又要能跳出来, 结合自身特点, 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方法因人而异, 但学习的四个环节 (预习、上课、作业、复习) 和一个步骤 (归纳总结) 是少不了的。

总之, 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是多方面的, 其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与此相应, 引导高中学生克服畏惧心理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 没有固定模式。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 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 改进教法, 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让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这块园地中开出鲜艳的花朵, 结出丰硕的果实。

摘要:高中数学的抽象性使得高中数学教学始终存在一定的难度, 也正因为如此, 学生对数学常常存在有一种畏惧心理, 对学习或考试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惧感。笔者经过不断实践, 认真总结, 努力探索出了帮助高中学生克服数学畏惧心理的方法。

关键词:浅谈,克服,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畏惧心理

上一篇:临床尿检方法探讨下一篇:浅谈新闻与传播的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