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2023-06-11

第一篇: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教案3

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2.能力培养

(1)分析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 (2)看图识别:依照服饰或图片识别我国的少数民族。

(3)整理资料:搜索资料,列表说明我国各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名称及其所在地域。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赞颂我国政府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国情的处理民族事务的正确道路。

(2)认识和理解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动,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与进步是繁荣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

(3)了解民族知识,关心民族问题,尊重少数民族应该是青少年发扬爱国主义的一个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解决民族问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难点

处理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

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源;少数民族节日、食物等名称 2. 学生准备:地图、彩笔;图片

四、教学过程:

我国自秦始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史证明只有处理好民族关系 ,使各民族共同繁荣才能使我国繁荣昌盛。 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讲一讲

1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

2民族关系与国家安全、稳定繁荣的关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讲一讲

1介绍每个自治区成立经过及民族特点。 2补充成立自治区的原因和意义。

由于党中央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使我国各民族才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共同繁荣。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的,合乎国情,顺乎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选自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中的一节课。

本课政治性很强,且文本内容较少,为了让学生站在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很好理解和把握本节课,必须补充大量的史料。另外,采用多媒体技术,集声、色、图、像等与一体,深入浅出地讲述这一时期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特征,让学生真正理解香港澳门回归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以及很好地把握“一国两制”的必要性和深刻内涵。

在情感方面,让学生明白,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现代中国的大事。通过补充谈判的艰辛历程,让学生意识到,港澳的顺利回归,是中国国力强大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奋发进取的精神。

本课也为下一节课台湾问题的解决做了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2)新旧知识勾连的能力和历史归纳的能力;(3)阅读史料的能力和通过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4)通过问题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等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香港澳门被割占的历史,让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港澳的顺利回归,是中国国力强大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一国两制。

采取的策略:学生自己探究。 重点

2、香港和澳门回归及历史意义。

采取的策略:通过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并模拟新华社记者采访现场观众,说出感想,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回归的历史意义。

难点:为什么要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港澳台问题。

采取的策略:通过史料补充,使学生了解香港的回归有很多困难,如港人的担心;英国的阻挠以及部分国际势力的不看好等,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必要性。

四、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直观法、问题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3、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等方法以及模仿历史人物谈判的场景。

五、设计思路

从表面上看,本节课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不但少而且简单。但让学生充分理解把握本课却很难。为此,我补充大量的史料,包括: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回归前的经济繁荣;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对香港问题的方针;中英谈判的曲折艰难;回归后的港澳的发展状况等等。在大量的资料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即放手让学生探究、质疑,最后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和释疑。

探究小组的划分依据:本节课情感教育的成分要远远大于知识点的掌握。为了加深学生的真切情感体验,我采用扮演角色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

第一,本节课的主题是“回归”,而回归的主人公是香港和澳门。因此,第一个角色是香港人和澳门人;

第二,香港和澳门长期生活在英国和葡萄牙人的统治下,因此,第二个角色是英国人和葡萄牙人;

第三,香港和澳门要从英国和葡萄牙的统治下回到母亲怀抱,所以,第三个角色是中国政府(或大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显示西藏。

师:统一是自古以来一个永恒的话题。建国初期,哪个地方的解放标志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生:西藏。

设计意图:将知识前后联系,使之系统、条理化。

师: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完全统一,但是,还有哪三个地方没有统一?

生:港澳台

师:由于历史的因素,港澳台曾一度与大陆分离,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和澳门才回到母亲的怀抱。当庄严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香港和澳门的时候,虽然这个过程只有短短几秒钟的时间,但是,它们的回归之路却走了上百年。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香港和澳门艰辛的回归之路吧。

(二)新授:

第一环节:扮演角色,学生自主探究

1、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是:香港人澳门人小组、英国人葡萄牙人组、中国政府组。

2、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在通读课本的基础上,结合下发的《探究领航》和《补充资料》进行探究。

(《探究领航》见下面的附件)

2 第二环节: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师予以适当点拨、释疑。 第一组,香港人展示

师:本节课的主题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那就先让香港和澳门人来谈谈它们当初是怎样离开母亲的怀抱的?有请香港人和澳门人讲述他们的历史。

(大屏幕出现香港和澳门的地图)

让扮演香港人和澳门人的学生上台利用地图讲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教师引导:从此,香港和澳门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开始了他们的游子生涯。让我们来看一下在殖民统治下的港澳发展状况如何?

大屏幕出现问题:

1、以香港为例,介绍一下回归前香港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香港经济繁荣的表现及主要因素?

2、长期受殖民统治,你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但同时心中却有着怎样的担心和忧虑? (这两个问题课本上没有涉及,教师应在《补充资料》中予以补充。) 扮演港澳人的学生回答:

学生1:回归前的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

学生2:香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香港是金融、贸易等中心。

学生3:香港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它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深水港,除此之外,还有英国在香港实行的自由港政策。

学生4:我们港澳人的最大心愿是——渴望早日回家。

学生5:我们担心回归后香港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发生改变,香港的繁荣将不复存在。更害怕在香港搞 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政治运动。

第二组:英国人展示

师过渡:中国政府,你们听到了没有?对于回归港澳人心存疑虑和担心。让我们再来听一下英国人和葡萄牙人他们对于港澳的回归态度如何?

大屏幕出现问题:

1、中国要收回香港,你愿意吗?

2、为阻挠中国收回香港,都设置了哪些障碍? 扮演英人和葡人的学生回答: 生1:我们不愿意港澳回归。

生2:我们认为香港是英国人的,因为已经签订了三个条约。

生3:即使是还给中国,也不是整个香港,只能新界一个地方,因为我们当初签订的条约上明确规定了新界是租借的,且租期是99年。

3 生4:正是因为英国人的统治,才有了香港的繁荣,没有英国人的统治,香港就繁荣不再。

第三组,中国政府展示

师:中国政府,你们刚才既听了港人的担心和忧虑,又听了英人的不愿意归还及阻挠。现在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包括港澳同胞都渴望统一,盼望回家,请你想一个办法,如何让这个问题圆满地解决呢?这是考验中国政府领导人高超智慧的时候了。

(在此教师补充一下建国初期中国领导人对香港的态度)

师:对于香港问题,中国政府的历代领导人都表现出高超的智慧。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建国初期,毛泽东时代对香港问题的态度。

大屏幕出示资料:

“香港可作为我们同国外进行经济联系的基地,可以通过它吸收外资,争取外汇。”

“香港应该化为经济上对我们有用的港口。 „„要好好保护它,不要破坏它。”

——周恩来

师:联想新中国建立之初,有个国家对我们进行封锁禁运,它是——美国。在这种情况下,香港作为唯一一个对外联系的通道,所以,我们不收回香港,是有目的的。

大屏幕出现问题:

现在时机成熟了(邓小平语),该收回港澳了,这话什么意思? 生:国力强盛了。

师引导:中国的国力尤其在实行什么政策后大大增强了呢?——改革开放。 生:时机成熟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我们有了可以圆满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了——一国两制。

学生展示对一国两制的探究成果: 生1:一国两制的倡导者是邓小平。

生2:一国两制的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中国,两种制度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生3:回归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等都不变。

生4:大陆除了派军队外,不派干部,让香港人自己管理自己。

师归纳总结:中国政府实行一国两制,在港澳建立特别行政区,充分体现了香港的高度自治和港人治港的精神。请问香港人,你们还有担心和疑虑吗?——没有了。

教师进一步引导:

4 香港人民的顾虑是打消了,但香港还是不能顺利回归。最大的困难来自哪里?——英人的阻挠。

怎么让英人体面地退出香港,又不伤了和气,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你认为我国政府最好采取什么办法收回香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好坏:

1、武力解决。其弊端是影响中英关系的正常发展,伤害港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和平解决。和平的方式却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不伤两国的和气,更符合人民的心愿。

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和总结:当然是第2种方法好。本着上述原则,中国政府与英国当局展开了艰难的谈判。

第三环节,小组合作展示中英谈判

两组分别推举一名领导人,模拟中英谈判。大屏幕出示图片《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谈判》。

两位学生上台后,教师先进行介绍:

右边的这位是英国的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为她在位期间采取的政策非常强硬,人称“铁娘子”。并且,英国最近又刚刚同阿根廷打赢了一场战争,此时的撒切尔夫人志得意满,心高气傲。正是带着这份骄傲,撒切尔夫人来到了北京,开始中英谈判。

左边的这位是邓小平,他也有个绰号:钢铁公司。

让我们来见识一下这两位“钢”“铁”人物在外交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学生根据补充资料,模拟中英谈判场景。让学生体会到谈判的艰辛,以及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政府的智慧和“霸气”十足。

表演完,在肯定学生的同时,教师进行归纳:

谈判桌上,主动权始终掌握在中国政府手里,英国政府步步退让。甚至,谈判结束后,撒切尔夫人神思恍惚,在走下台阶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这一跤,让世界人意识到,谈判,英国输了。事后,撒切尔夫人也这样说:

(大屏幕出示资料)

“协议(《中英联合声明》)并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们的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

—— 撒切尔夫人

结合上面这段话,想想谈判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因素是什么?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国家的实力是外交谈判的一个重要的砝码。 经过两年22轮的艰辛谈判,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5 1984年中英两国的《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于1997.7.1对香港回复行使主权。香港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澳门问题。不久,中葡两国也发表联合声明,澳门也与1999.12.20回归祖国。

香港终于回家了,让我们来见证一下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吧! 第四环节:看视频,亲身体验交接仪式,谈感想

1、播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剪辑视频。

2、看了刚才这段视频,我们仿佛亲临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现场。现在请大家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发表一下你的感言吧。

(学生在讨论、互相采访后)

师模仿:各位观众,这里是中央电视台。今天是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值得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历经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家了。现在,让我们来连线一下本台记者某某某,请看他从前方发来的报道。

学生采访后,予以及时表扬。之后,进行总结归纳,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使祖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的重大一步。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

1、用事实来评价一国两制。

师:香港回归前,国外曾有这样的论调: 大屏幕出示资料:

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制下才能实现。

1995年,美国著名杂志《财富》指出,香港“回归将招致死亡”。 师:让我们来看一下事实怎样?

大屏幕继续出示回归后香港澳门繁荣发展的图片和数字

师:这一系列的图片和数字说明了什么?——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继续保持繁荣。 师: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国两制 大屏幕出示资料:

中央之所以能够争取到香港人心,使香港在保持繁荣的前提下顺利回归,要归功于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思想。

师:是啊,香港的繁荣正是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结果。所以有人这样评价一国两制: (大屏幕出示资料:)“一国两制”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也照顾到其它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利益,避免了武力统一造成的不佳后果,因而是一条损失最小、最得人心的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老师认为:“一国两制”作为一种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和兼顾各方利益。“一国两制”的核心价值即包容与妥协的精神。

6 遗憾的是,小平同志看不到香港的繁荣了,因为他在香港回归前夕去世了,不过可以告慰小平的是香港正是在他首倡的一国两制下依然持续稳定发展。让我们祝愿中国的这两朵紫荆花和莲花开得更美更艳!

2、大屏幕出示问题:

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你认为中国政府会用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在解决国际争端上,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大屏幕出示)中英两国解决问题的方式应该大力提倡,这恰恰是我们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非常需要的。”

——联合国前秘书长佩雷斯

(三)小结:回顾课本,谈收获 大屏幕出现:

游子归来三部曲

离家: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盼家:一国两制的构想

回家:香港、澳门的回归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香港和澳门两位海外游子从离家、盼家到回家的艰辛的历程。使我们认识到统一是中华民族一个永恒的话题,统一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我们要永远怀念那些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如邓小平等。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情感方面的收获?(学生交流并发言)

(四)练习巩固(略)

结束语:祝愿我们的祖国早日统一 繁荣昌盛!(在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歌曲中结束,从而为下节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做了铺垫。)

第三篇: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12课学讲练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学讲练

内容: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课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

(2) 通过对教材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对

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极少,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P56—59完成下列填空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中国是由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和的关系,各民族在分布上呈现、的特点。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制度,我国共有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

3、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旧社会,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的政策。

2.中央提出实施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B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C民族平等D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

A由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B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一地方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3、“56个星座,56枝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表达的主旨是()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

C民族共同繁荣D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4、下列哪一地区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A. 西藏B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区

C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D宁夏回族自治区

5、孔繁森是()

A.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B援蒙干部的杰出代表

C援疆干部的杰出代表D援回干部的杰出代表

6、20世纪60年代初期,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是()

A内蒙古B西藏C广西D新疆

7、同学聚会,当中有一位回族同学,那你不应该准备的食物是()

A猪肉或用猪肉做的食物B面食

C米饭D羊肉串

8、民族区域自治是()

A.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提出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

C.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D.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9.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在国家机关统一使用汉字与普通话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总结本课)

1、通过阅读教材,说说我国对待少数民族问题采取了哪些政策,取得了那些成就?

2.讨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学习反思】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学讲练

内容: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2)通过会议学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大家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3)通过港澳的回归,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港澳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学习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P60—63完成下列填空。

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制度。 “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年7月1日,中两国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1999年月日,中两国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中的“喜事”指

A.新中国的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

C.香港澳门回归

D.西藏和平解放

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针对哪一地区提出的?

A.香港B.澳门C.台湾D.西藏

3、“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

A.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B.1997年12月20日1999年7月1日

C.1997年12月1日1999年7月20日

D.1997年7月1日1997年7月20日

4、香港传媒评价:“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创造”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一国两制”构想

5、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社会制度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D.社会生活

6、15.“一国两制” ()

A.是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

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C.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D.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导方针

二、非选择题

1、 回顾中国近代史,想一想香港是怎样逐步被英国占领的?香港是何时回归的?从香港的失去到回归,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结合教材63页活动与探究中的材料,谈谈“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像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的?

【学习反思】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大国脚印》网友心中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件事评选中,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成为1981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

A.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的 B.是邓小平的创造性构想

C.是为解决西藏、新疆等民族问题而提出的 D.为实现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

A.一个政策,两个国家

B.一种制度,两个国家 C.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 下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4.香港回归祖国10多年来,历经了两次金融危机的考验,继续保持繁荣和稳定,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稳固.这充分证明了下列哪一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5.两岸统一,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确定了(

)

A.“求同存异”方针

B.“一国两制”方针 C.对外开放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哪个地区问题提出来的(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香港和澳门

7.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被誉为“天才的创举”的是(

) A.“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国两制”构想

8.初二某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图片可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

A.少年出洋觅真谛

B.中原淮海建奇功 C.拨乱反正倡改革

D.一国两制定回归 9.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10. 以下对“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

②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初中历史试卷第1页,共4页 ③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④港澳台建立特别行政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综合探究题: 11.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一国两制”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共3分)

A.

B.

C.

(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 12.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某班同学以 “祖国统一”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图文识读、史实回顾】

材料一: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图片中仪式与什么重大事件有关?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热点关注

历史探究】

材料二:马英九呼吁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识”

台湾海基会今天举办25周年回顾与展望论坛,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致辞时表示,呼吁蔡英文承认“九二共识”,“巩固两岸和平,维持台海现状”,不要让前人心血付诸东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10日)

(2)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九二共识”是指什么?当前什么因素威胁两岸和平?

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初中历史试卷第2页,共4页

(3)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发生什么变化?这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意义? 【以史为鉴

历史感悟】

(4)综合上述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三、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终于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回归的问题。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国共产党简明党史》第十章

材料二 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董建华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我们深信不疑,香港的将来会更加美好。 材料三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也如期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澳门的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中国共产党简明党史》第十章

材料四 建筑师马若龙是已在澳门工作21年的土生葡人,他亲眼见证了回归10年来特区各项事业的进步。他说,因为相信“一国两制”会给澳门带来美好明天,1990年他即决定留在澳门工作。回归后,特区政府运作很好,成绩显著;澳门居民齐心协力,共建家园;他本人所属的土生葡人受到平等待遇,与其他族群相处融洽。事实证明,他当初留下来的选择“绝对正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同英国政府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香港问题的?我国在香港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董建华所说的“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指什么?请你指出实施这一创举的前提条件。

(3).根据材料三回答,澳门于哪一年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事例可以说明哪一政策的正确性? 14.海峡两岸关系时时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实现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期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据许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1) 材料一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初中历史试卷第3页,共4页

(2)材料二体现了大陆与台湾关系的状况如何?

材料三 大公网5月20日讯 (特派记者朱瑞宜台北报道) 台湾地区新领导人、民进党主席蔡英文“520”就职大会20日在一片争议声和抗议声中拉开了序幕。她在就职演讲中关于两岸政策的内容依然迴避“九二共识”。岛内统派团体表达抗议,呼吁蔡英文坚持“九二共识”、维持台海和平。

——2016-05-20

大公网

(3)“九二共识”是指何时由哪两个团体达成的共识?核心内容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

【答案】

1.C 2.D 3.A 4.D 5.B 6.A 7.D 8.D 9.C 10.A 11. A.资本主义制度

B.1997年7月1日

C.1999年12月20

12. (1)香港回归祖国。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大陆和港澳同胞渴望回归。(答两点即可)

(2)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独(或台独、国际反华势力)。

(3)近十多年以来,两岸经贸、人员往来持续增长、更加频繁。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是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根本原因; 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历史将证明台独是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任意两点)

13.(1)外交谈判(或和平方式)。香港特别行政区。

(2)“一国两制”。一个中国。

(3)1999年。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4)“一国两制”。

14. (1)理论:“一国两制”

依据: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尊重历史和现实。 (2)现状: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1992年,海基会(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我们要坚决同—切分裂势力作斗争。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初中历史试卷第4页,共4页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课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设计描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的过程,以及在构想和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过程。

本课分为两目内容:第一目“改革开放的总设计是邓小平”,介绍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到党的十三大,邓小平构想和完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设计规划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第二目“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认”,介绍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到党的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过程。

二、课堂设计

导入新课:以“我爱记歌词”进行导入,然后由学生唱一唱。对歌词“站起来”、“改革开放”分别涉及的人是谁? 大家知道“领路人”、“新时代”、“旗帜”指的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请翻开书本第十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讲授新课:

1、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但由此同时也会是外国的糟粕流入中国,这糟粕是指什么?学生作答。多媒体显示资本主义自由化的实质引导学生说说它的危害,从而引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向学生说说“四个现代化”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2、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什么时候第一次提出?引出十二大,对在学习外国的教训稍微提提。

3、那么怎么建设呢?引出十三大,对基本路线和三步走讲解,并指出现阶段是出于第三步的开始时期。

4、从以上所学,请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同志—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什么呢,学生归纳几次会议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5、伟大的改革开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过程中遇了到哪些问题?党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学生说说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从而引出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并对怎么判断姓“资”姓“社”的解决办法是“三个有利于”及说说1992年讲话的影响,显示图片及模仿伟人讲话。

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风格,每个集体有每个集体特色,同样邓小平同志在建设中国也有一套理论成为邓小平理论,什么是邓小平理论?他是如何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引出十四大。

7、学生说说十四大的基本内容,十四大只是高度评价邓小平理论,那么什么时候成为指导思想呢---十五大。

8、学生讲解十五大内容,党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取得哪些成就?

9、以表格形式总结本课及本单元的基本内容。

9、在时间的的允许范围下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0、布置作业:学生下课后合作探究“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11、以“春天的的故事”作为结尾,并同时说“中国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和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祖国的发展欣欣向荣,同时也再此祝愿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三、反思

觉得讲公开课,大家都会用《春天的故事》作为来头,于是就用“我爱记歌词”这游戏来进行新课,只是没想到学生们说没听过,不知道,开头来了个小冷场,于是自己给学生唱了一遍。

讲解本课的思路是以教材顺序讲解,学生也好接受、理解,可以帮学生理顺学习思路。以表格形式总结本课及本单元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加深本单元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了一个好的效果。

这次讲课缺少视频及图片,学生不能从直观上感受历史,这是在以后教学上需要改进的。

上一篇:ae零基础中文入门教程下一篇:4s店销售经理工作汇报